创一流通信企业,服务西部大开发

一、创一流通信企业 服务西部大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婷[1](2020)在《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研究 ——以“部省合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高校发展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问题日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薄弱的一环,亟需加大力度扶持和推进。为了改变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的面貌,国家出台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省部共建”以及“部省合建”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为主,梳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的基本情况,并以最新的“部省合建”高校为例,结合国家政策文件和调研访谈内容,以小见大,梳理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政策走向提供意见和建议。本文除引言部分外,由五部分组成,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对中西部、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等本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责任政府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公平观的理论基础,并解释了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第二章对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内容及政策目标进行了概述。第三章以“部省合建”为例,从“合建”高校的基本情况、“部省合建”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阶段性成果进行论述。第四章分析了现阶段“部省合建”政策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政策主体间关系复杂,难以形成合力;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落后,政策工具单一;人财物等配套政策力度不足,缺乏有效激励;政策宣传力度不足,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第五章针对第四章所提出的问题,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包括理顺政策主体关系,优化职能分工;改善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提升高校内生动力;加大资源倾斜,推动政策升级;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评估考核机制等。以期该政策能够进一步优化,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公平前进。

何仕[2](2014)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代中国,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理论为指导,揭示就业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联系,立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以经济学之“药”疗治中国大学生就业之“疾”。就业是民生工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配”、改革开放初期“抽成调剂、分级安排”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由一定范围的“双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转变。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考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以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闽南理工学院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进行的实证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毕业生供求形势日趋严峻:方面,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等导致毕业生市场需求动力不足。二是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毕业生扎推一二线城市、国企、大企业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类型不同,就业率差异明显等。三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梦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跳槽频繁。四是“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同时,出现了“北漂”、“蚁族”、“啃老族”以及“海待”“零薪就业”、“公务员热”等特殊就业现象。就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等诱发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就业困难。二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配置跟不上跨越式发展步伐、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专业结构改革滞后等,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三是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制度分割、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择业流动困难和就业歧视。四是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多峰叠加”,市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借鉴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思考:一是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三是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四是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闫磊[3](2011)在《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回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程,不难看到,西部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西部自我能力的提升绝不是靠简单的“大面积开发”、“大范围开采”所能解决。“十一五”以来,随着西部开发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西部的空间价值认识上,已逐步开始超脱经济增长这一单一的一元评价认识,开始从生态高地、资源基地和稳定基石三大主导功能来认识西部空间价值;二是在开发的路径上,开始重视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政策变量,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三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开始探索基于空间利益协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区域生态补偿问题。本文关于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主题,即以空间价值的深化来彰显区域主体功能,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来看待发展。本研究以“一方水土、一方人口与一方经济”的空间结构优化为核心,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为前提,通过对四大能力理论和区域要素理论的回溯,揭示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能力,构建了“空间价值—区域功能分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区域利益”的分析框架,阐述了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路径和外生路径,据此提出区域空间价值的认识是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石,区域发展的能力导向是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并细化出六条相关具体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是:第一,根据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区域价值的二重性和“区域主体”异质假定,构建了以区域要素—区域功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研究路线的分析框架。第二,根据上述分析框架,结合西部自身特点,阐述了增强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路径和外生路径。内生路径是由区域主体受产业分工的利益激励产生的“自生”资源联结能力,可通过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倡导企业家创新精神来实现;外生路径是着眼于国家对空间结构的优化,是由国家转移支付间接激励的“外生”资源联结能力,可通过区域合作、完善税赋结构、优化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第三,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总体思路,探讨了四类主体功能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评价目的和评价方式,并以张掖市为例,进行了简要说明。第四,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区域空间价值的认识是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石,区域发展的能力导向是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并着眼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加快制定与区域协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税改革;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能;建立与区域差异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加强西部基础保障工作等六条政策建议。

赵承,张旭东,郑晓奕,刘铮,江国成[4](2010)在《开创西部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文中指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春风几万里,吹绿玉门关。 当历史的巨轮驶入2010年,西部大开发迎来第十个年头。从苍山洱海,到玉门昆仑,广袤的西部,一片生机盎然。 1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西部大开发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加快推进。西部地区进入历?

李亚青[5](2008)在《青藏格拉线通信维护管理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海铁通在走向市场七年之后,又一次面临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变——由“做强做大公网市场”的经营战略转向“作强专网,打造专网运营商”发展战略;业务也从发展数据、固话以及增值业务为主转向以铁路专用通信服务为主。然而,七年后的铁路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业务需求、技术要求等今非昔比,这些变化对专网维护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青藏线开通后,青海分公司借着天时地利,接管维护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青藏格拉线通信系统的维护工作,如何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做强做好专网服务,对青海分公司今后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格拉线通信系统在格拉线中发挥的作用、通信系统建设、通信系统组成为背景,并根据青海分公司在一年多的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对论文的背景作了阐述,第三章描述了格拉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现状,指出了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第四章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找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章从维护管理组织体系、维护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维护管理体制调整的建议。第六章为结论。论文的分析和调整建议中涉及的几个方面都是做好维护工作的重点,也是存在问题的症结,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毕锋,王晓,杨建光,罗隽[6](2006)在《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文中指出$T开篇词 浩瀚苍穹下,南极,北极,历史定格在“地球第三极”: 200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这一天,中华儿女继三峡成功截流、神六翱翔太空之后,又向世界传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喜讯——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通车。

张佐友[7](2003)在《共同促进世界生产力的新发展——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学术观点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于2001年11月6日至11日,分香港和北京两阶段举行。主办单位: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支持单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方支持单位:香港创新科技署。承办单位:中国生产力学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大会的主题是: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位高层人士参加了北京阶段大会,向大会提交论文88篇。现将论文及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李跃[8](200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西部移动通信持续发展——中国移动通信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回顾及2003年实施计划》文中认为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定是一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以及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更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做出了战略部署。

本刊编辑部[9](2003)在《趋势2003》文中研究说明历经风云变幻,2003年,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承改革成就,借十六大东风,百万信息产业大军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情演绎电信业的2003,为电信业走出冬天,走向新的辉煌而奋战。站在这新的起点,畅想电信业未来一年的发展,我们渴望电信业的发展能峰回路转,红红火火,波澜壮阔,蒸蒸日上,希望每一位通信人都前程似锦,事业发达。不经风雨,难见彩虹。任何一位旁观者,不去参与,都很难准确预言一个产业的未来。因此,为展望中国电信业的2003,《通信世界》全员出动,邀请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通信管理局局长、各运营公司总经理,畅谈2003年工作思路,展望产业未来。汇集了这些来自业界最前线声音,我们就不难描绘我国电信业的2003。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收齐每个省每位局长、老总的谈话,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本刊编辑部[10](2002)在《我国通信企业2001年工作业绩和2002年发展目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期以应对WTO,迎接新挑战为中心,刊载信息产业通信系统2001年工作业绩和2002年发展目标,其中包括信息产业部,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以及部分省通信管理局和通信企业。

二、创一流通信企业 服务西部大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一流通信企业 服务西部大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研究 ——以“部省合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中西部及其特征
        1.1.2 高等教育及其特点
        1.1.3 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及其特点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责任政府理论
        1.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1.2.3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公平观
    1.3 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3.1 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2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1.3.3 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落后
第二章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概述
    2.1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出台背景
        2.1.1 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
        2.1.2 教育部着力破解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难题
        2.1.3 中西部高校谋求发展的呼吁
    2.2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内容
        2.2.1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2.2.2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2.3 从“省部共建”到“部省合建”
    2.3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目标
        2.3.1 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3.2 缩小全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差距
        2.3.3 增强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三章 我国“部省合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的执行情况
    3.1 “部省合建”高校的基本情况
        3.1.1 办学基本情况
        3.1.2 师资力量和学科情况
        3.1.3 办学经费投入情况
    3.2 “部省合建”政策的落实情况
        3.2.1 “部省合建”政策落实的相关主体
        3.2.2 “部省合建”的配套政策
        3.2.3 “部省合建”政策下的高校办学情况
    3.3 “部省合建”政策的阶段性成果
        3.3.1 开展对口合作,注入优质资源
        3.3.2 配强领导班子,壮大人才队伍
        3.3.3 对接地方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第四章 我国“部省合建”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主体间关系复杂,难以形成合力
        4.1.1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博弈
        4.1.2 “合建”高校和对口合作高校合建目标存在偏差
        4.1.3 各主体间缺乏专项部门对接政策,沟通协调困难
    4.2 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落后,政策工具单一
        4.2.1 高校所在地落后的政策环境未能改善
        4.2.2 高校自身办学自主权缺乏,阻碍政策执行落实
        4.2.3 促进高校内生动力提升的政策工具使用较少
    4.3 人财物等配套政策力度不足,缺乏有效激励
        4.3.1 政府计划主导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存在不公平
        4.3.2 资金等资源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发展困难
        4.3.3 领导班子构成不合理,人才政策吸引力欠缺
    4.4 政策宣传力度不足,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
        4.4.1 政策宣传仅局限于合建高校内部,相关群体理解不深入
        4.4.2 评估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评估主体单一
        4.4.3 学科评估标准过高,考核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对完善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发展政策的建议
    5.1 理顺政策主体关系,优化职能分工
        5.1.1 理顺教育部与省级教育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5.1.2 “合建”高校与对口合作高校定立清晰的合建目标
        5.1.3 相关政策主体设置专门处室负责落实政策
    5.2 改善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提升高校内生动力
        5.2.1 改善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政策环境
        5.2.2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助力政策落实
        5.2.3 增加激励和学习型政策工具使用,激发高校内生动力
    5.3 加大资源倾斜,推动政策升级
        5.3.1 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倾斜
        5.3.2 选优配强高校领导班子,提升高校决策能力
        5.3.3 把握时机将“部省合建”高校升格为部属高校
    5.4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评估考核机制
        5.4.1 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化对政策内容的理解
        5.4.2 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加强政策监管
        5.4.3 适度调整评估标准,完善考核机制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DIRECTORY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理论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就业的一般经济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就业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关于就业的论述
        一、毛泽东思想关于就业的论述
        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就业的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就业的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就业的论述
        五、习近平关于就业的论述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三、其他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
        四、评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1949年—1978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就业(1979年—1992年)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1992年至今)
        一、1992年—2002年阶段
        二、2003年—2008年阶段
        三、2008年以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实考察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总体状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市场供求形势日趋严峻
        二、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
        三、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
        四、“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
    第三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
        二、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大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殊现象分析
    第一节 “北漂”现象分析
        一、“北漂”的总体状况
        二、“北漂”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蚁族”现象分析
        一、“蚁族”的总体状况
        二、“蚁族”现象原因分析
        三、“蚁族”现象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啃老族”现象分析
        一、大学生“啃老族”的主要表现
        二、“啃老族”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其它特殊就业现象分析
        一、“海待”现象分析
        二、“零薪”就业现象分析
        三、“公务员热”现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985高校(厦门大学)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第二节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农林大学)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三节 福建新建本科院校(福建工程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四节 福建高职高专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隶属分析
    第五节 福建省民办高校(闽南理工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六节 就业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启示
        一、福建高校就业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二、就业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日本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二、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日本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经济举措
    第二节 印度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印度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印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三节 英国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英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二、英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一、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的比较
        二、主要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经济学思考
    第一节 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
        一、坚持推进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
        二、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
        一、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大力推进创新,促进就业发展
    第三节 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
        一、绿色就业的概述
        二、发展绿色就业的重点及其前景
        三、大力发展绿色就业
    第四节 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意义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来源
        三、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第五节 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一、改革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二、改革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高等教育形式
    本章小结
余论
    一、小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于研究内容的文献述评
    第一节 能力理论简要述评:从研究对象到研究传统
        一、森的能力理论
        二、企业能力理论
        三、林毅夫的企业自生能力理论
        四、王绍光、胡鞍钢的国家能力理论
    第二节 区域功能理论简要述评:从空间价值到空间功能
        一、区域要素理论:空间经济价值理论的发展
        二、主体功能区理论:空间生态价值的凸显
    第三节 关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的简要述评
        一、把企业能力视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核心的研究
        二、强调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生的研究
        三、强调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研究
    小结
第三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实现基础
        一、前提假设的提出
        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界定:基于区位租理论和空间功能分工的认识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实现基础:研究路线构建
    第二节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理的模型构建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的内生路径:资源—分工—能力
        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的外生路径:资源—功能—分工—能力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理模型建构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路径
    第一节 基于"能力缺口"认识的西部价值重构路径
        一、西部空间价值的再认识:基于西部大开发的阐释性评价
        二、"能力缺口"的提出:基于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分析框架
        三、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重构思路:基于"能力缺口"的认识
    第二节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内在生成路径
        一、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在成长路径的起点: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二、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在成长路径的要点:企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在成长路径的重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嬗变
    第三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外在生成路径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功能分区思想的形成: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外在生成的前提条件
        二、基于"能力缺口"认识的激励机制: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外在生成的基础和动力
        三、中央政府的主导与参与: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外在生成路径的切实保障
    小结
第五章 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二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探讨
        一、评价的目的决定着评价的方法
        二、具体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三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以张掖市为例
        一、张掖市区域发展的新导向:生态立市
        二、评价过程和结果
    小结
第六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区域空间价值的认识: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石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能力导向: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
    第三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政策建议: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
        一、加强与区域协调、功能分区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二、推动资源税改革
        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职能
        五、建立与区域差异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六、加强西部基础保障工作
    小结
主要结论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青藏格拉线通信维护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2.1 论文背景与意义
        2.1.1 青藏格拉线通信系统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
        2.1.2 高原铁路通信维护“创一流”的重要意义
        2.1.3 青藏格拉线通信维护工作对铁通的重要意义
    2.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 青藏格拉线维护管理现状分析
    3.1 地理环境分析
    3.2 格拉线通信系统构成分析
        3.2.1 格拉线通信建设情况
        3.2.2 格拉线通信系统构成
    3.3 格拉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现状与存在不足
        3.3.1 格拉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体制概况
        3.3.2 格拉线维护机构设置存在的不足
        3.3.3 青海分公司维护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
4 青藏格拉线维护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影响格拉线通信维护管理的客观因素
        4.1.1 高原环境影响
        4.1.2 技术要求
        4.1.3 员工素质的影响
    4.2 影响格拉线通信维护管理的主观因素
        4.2.1 维护管理体制过于依赖铁路规定
        4.2.2 现代通信企业管理手段运用不够
        4.2.3 企业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
        4.2.4 对高原环境的制约因素认识不足
5 青藏格拉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体制的调整建议
    5.1 维护管理体制调整目标
    5.2 格拉线维护管理组织体系调整建议
        5.2.1 组织体系调整原则
        5.2.2 组织体系调整方案
        5.2.3 相关部门及单位职责调整
        5.2.4 应急保障体系
        5.2.5 其他临时组织体系
    5.3 维护内容调整
        5.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5.3.2 完善计表管理
        5.3.3 健全维护管理质量考核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西部移动通信持续发展——中国移动通信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回顾及2003年实施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认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发挥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作用
二、措施有效,贯彻有力,效益显着
三、加大力度,一如既往支持西部

(9)趋势2003(论文提纲范文)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甘肃
G广东
G广西
G贵州
H河北
H海南
H黑龙江
H河南
H湖北
H湖南
J江西
J江苏
J吉林
L辽L
N内古N
N宁夏
Q青海
S山东
S陕西
S上海
S山西
S四川
T天津
X新疆
X西藏
Y云南
Z浙江
G广东

四、创一流通信企业 服务西部大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研究 ——以“部省合建”为例[D]. 王雅婷. 山西大学, 2020(10)
  • [2]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D]. 何仕.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3]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闫磊. 兰州大学, 2011(10)
  • [4]开创西部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N]. 赵承,张旭东,郑晓奕,刘铮,江国成. 新华每日电讯, 2010
  • [5]青藏格拉线通信维护管理体制研究[D]. 李亚青.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6]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N]. 毕锋,王晓,杨建光,罗隽. 人民铁道, 2006
  • [7]共同促进世界生产力的新发展——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学术观点综述[A]. 张佐友. 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 2003
  •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西部移动通信持续发展——中国移动通信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回顾及2003年实施计划[J]. 李跃. 通信企业管理, 2003(07)
  • [9]趋势2003[J]. 本刊编辑部. 通信世界, 2003(Z1)
  • [10]我国通信企业2001年工作业绩和2002年发展目标[J]. 本刊编辑部. 邮电商情, 2002(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