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在哭泣和抱怨

一、大海 在哭泣 在哀鸣(论文文献综述)

张能涵[1](2014)在《我是一朵云》文中研究说明我是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但,我常看到令我心痛的事,我不再快乐……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家园的天空湛蓝深远,森林郁郁葱葱,小河清澈见底。可现实并不是那样……我飘入森林,森林在哭泣,我问它为什么这样哭泣,它回答我:"我的孩子们,树、小动物、一花一草,在我的怀抱下生活得很好。可人类来了,他们砍

张雷刚[2](2013)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中认为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并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这些富有前瞻性的思想跨越时空,为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的中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启示。同样,他们的思想对全人类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弗罗洛夫所表达的观点一样,虽然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看法,以及如何正确协调人、自然、社会从而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依然是有用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重心都倾向于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学术界也将目光的焦点投放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纷纷从这些角度出来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目的是从中寻找能够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而鲜有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生态观点给予关注和研究。从20时间30年代开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兴起,并且迅速地被介绍到了中国,从20时间80年代开始国内的学者开始逐渐重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点,这一时期主要是停留在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分析和研究,随着分析和研究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点成为了理论界当前所研究的热点之一。十七大报告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而首次被提了出来,十八大报告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进一步推动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研究。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极大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当前已经成为了制约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因此,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必须在理论上解决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意识层面上去唤醒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觉悟。本文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着作中探寻它们的生态观点,通过分析和归纳系统地将其整理为生态自然观、经济观、社会观和伦理观。并且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在中国的发展,这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领导集体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本文摒弃了以前直接挪用西方社会的环境伦理理论来考察中国环境问题的方法,直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视角出发对中国的生态问题进行再认识,从而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范稳[3](2006)在《悲悯大地 一个藏人的成佛史》文中指出缘起贡巴活佛在大殿里喇嘛们的诵经声中,忽然感受到了遥远的脚步声正踏歌而来。那时他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在喇嘛们的经文中观想心中的佛菩萨。他感觉到了大地微微的颤抖,就像一面巨大的羊皮鼓被轻轻地敲响,而余音却在雪山峡谷间涟漪般地扩散。那些行路者一定来自比拉萨更远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脚步声虽然疲惫但却坚定,即便

许兴亮[4](2006)在《个性化写作的三种境界》文中研究表明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

许兴亮[5](2005)在《个性化写作的三种境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叶青[6](200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活”起来》文中研究说明

二、大海 在哭泣 在哀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海 在哭泣 在哀鸣(论文提纲范文)

(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依据
        1.3.1 理论依据
        1.3.2 现实依据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
        2.1.1 承认自然对于人的客观优先性
        2.1.2 人与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变换
    2.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观
        2.2.1 自然生产力理论
        2.2.2 经济循环论
    2.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
        2.3.1 生态人口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生态共产主义
    2.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伦理观
        2.4.1 尊重自然和善待自然
        2.4.2 人与自然的“和解”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3.1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1.1 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3.1.2 提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1.3 加强生态环境的法制和制度建设
    3.2 “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2.1 继续推进绿化事业,突出保护西部环境的重要性
        3.2.2 将生态良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
        3.2.3 多策并举,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3.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3.1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3.3.2 继承与创新方法、思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3.3 将生态文明置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中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视角下对中国生态问题的认识
    4.1 对中国生态问题现状的认识
        4.1.1 看不见的污染
        4.1.2 江河湖海在叹息
        4.1.3 大地在哭泣
        4.1.4 野生生物在哀鸣
    4.2 对中国生态问题根源的认识
        4.2.1 发展思想的偏差
        4.2.2 人口的压力
        4.2.3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4.2.4 扭曲的城市化进程
        4.2.5 不合理的消费
        4.2.6 生态保护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5.1 指导科学执政
        5.1.1 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政绩观
        5.1.2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5.1.3 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保障
    5.2 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5.2.1 调整产业结构
        5.2.2 倡导绿色消费
        5.2.3 建设试点工程
    5.3 指明生态文化的发展方向
        5.3.1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5.3.2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5.3.3 强化生态文明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个性化写作的三种境界(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
二、关注社会:文章合为时而着
三、关注人生: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大海 在哭泣 在哀鸣(论文参考文献)

  • [1]我是一朵云[J]. 张能涵. 少年月刊, 2014(Z3)
  • [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 张雷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3]悲悯大地 一个藏人的成佛史[J]. 范稳. 长篇小说选刊, 2006(04)
  • [4]个性化写作的三种境界[J]. 许兴亮. 新课程(初中版), 2006(03)
  • [5]个性化写作的三种境界[J]. 许兴亮. 山东教育(中学刊), 2005(35)
  • [6]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活”起来[J]. 叶青.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