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窖容量的计算及贮藏的特殊处理

一、马铃薯贮藏窖容量的计算与贮藏的特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源[1](2021)在《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马铃薯堆内部温度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贮藏室内适宜的贮藏温度是进行科学贮藏和决定贮藏质量的主要条件。为研究在相同贮藏条件下不同质量大小的马铃薯堆的内部温度的差异,将内蒙古农业大学半地下式马铃薯贮藏室作为试验场地,对食用型“冀张226”马铃薯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以筐装的包装方式进行分开堆码,使用温度监测系统对马铃薯贮藏室内部温度及马铃薯堆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应用流体力学软件进行稳态数值模拟,分析其温度变化规律及与贮藏室内小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马铃薯分级贮藏的整个过程中,各级马铃薯堆内部温度受到室外温度的影响较小,从整体上看变化比较缓慢(相对于室外剧烈的昼夜温差变化),变化规律都是先下降再上升,中间出现一小段稳定期。温度下降阶段以每天0.06~0.07℃的速率缓慢变化,温度上升阶段以每天0.2~0.23℃上升率变化,温度升高速率约为下降速率的3倍左右。在马铃薯堆内部温度下降的前期及温度上升的后期阶段,马铃薯堆内部的温度高于马铃薯贮藏的最适温度;(2)不同级别马铃薯之间内部温度的变化在小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差异,质量越小的马铃薯堆其内部温度在贮藏过程中下降与上升的幅度越小,其温度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分级贮藏可以优化马铃薯贮藏时的内部结构,使马铃薯堆的内部温度更加稳定,减小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幅度,为智能库等贮藏设施提供科学的温度控制的数据支持;(3)数值模拟中选取了北方典型的气候,利用CFD方法将马铃薯视作多孔介质结构,质量分级分开贮藏,形成不同的孔隙率结构,通过模拟结果可知,对比分析实测值与模拟值在计算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模型具有可行性。马铃薯贮藏室内部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梯度分布;在只考虑孔隙率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孔隙率的多孔介质结构,在窖门关闭阶段,孔隙率越小,马铃薯堆内部温度越高,在窖门打开阶段,孔隙率越小,马铃薯堆内部温度越低。

卢新雄,尹广鹍,辛霞,陈晓玲,张金梅,何娟娟[2](2021)在《作物种质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要求》文中指出作物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低温种质库、种质圃、试管苗库和超低温库。我国已经建成由55个库(圃)组成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体系,包括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1个、复份库1个、中期库10个、种质圃43个(含2个试管苗库),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居世界第2位。由于我国是作物种质资源大国,种质资源保护设施不完善、容量不足等问题是制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家和部分省市正在筹建或改扩建种质库。种质库的设计与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科技项目,然而目前尚未有种质库的设计与建设标准,致使部分种质库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其发挥正常功能。本文系统概述作物种质库保存设施类型及其保存对象、我国作物种质库的职责定位、种质库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等要求,以期对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建设起到指导借鉴作用。鉴于种质库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且在今后运行过程中需要一定人力和物力,进一步提出了3点建议,以供在投资建设种质库时慎重参考。

李少川[3](2020)在《库房式马铃薯贮藏库环境调控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为了延长马铃薯的加工周期、保证贮藏期内的马铃薯品质、减少贮藏期病害,马铃薯收获后贮藏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使用较多的马铃薯贮藏方式有通风库、冷库等,但存在着储量较小、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方式不当和贮藏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依托山东思代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建造的马铃薯库房式贮藏库进行研究,重点对通风系统以及环境调控系统进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马铃薯贮藏库通风系统进行研究,该通风系统利用设置在贮藏库一侧的风道与条形通道实现下送上行的通风形式,并确定进气口的位置。根据马铃薯贮藏库所需的通风量来确定进气口的大小,为了防止进入的空气过冷冻伤马铃薯,增设混气仓以改善进入的空气温度。同时,对风机、加湿装置的相关参数的进行计算,使得通风系统更加合理,保证了贮藏库的通风效果。(2)根据马铃薯贮藏工艺条件,将西门子PLCS7-200作为控制核心设计马铃薯贮藏环境调控系统。通过分析系统调控的总体要求,给出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建立了该环境调控系统。该系统设置8个温度测点和2个湿度测点,并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CO2浓度传感器对贮藏库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当达不到系统设定的要求时,通过控制进出气窗的电推杆、风机、压缩机组以及加湿装置对马铃薯贮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CO2浓度等参数进行调控,使贮藏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满足马铃薯的贮藏要求。(3)对马铃薯贮藏库环境调控系统进行试验。在试验中分别进行了分布测点精度测定试验、愈伤期温度测定试验、贮藏期测定试验以及马铃薯贮藏效果试验,试验效果表明:各测点的温度误差在-0.3~0.3℃,各测点温度极差为0.6℃,检测温度与真实温度之间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调控试验中,库内温度处在系统设定值的允许范围内,而库外温度对于库内温度影响较小,并且相对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CO2浓度也在系统设定值之内,因此能够较好的改善马铃薯的贮藏环境。对马铃薯进行贮藏效果试验,试验中主要对马铃薯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以及色泽进行检测。贮藏120d的马铃薯失重率为3.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合理范围内变化,基本保持稳定,并且通过色泽观察,马铃薯保持较好的水分和光泽,获得了较好的贮藏效果,对于加快马铃薯产后愈伤、延长贮藏期、保证马铃薯贮藏期的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葛霞,田世龙,田甲春,李梅,李守强,程建新[4](2019)在《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发芽调控及田间种植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解决种薯、特别是微型薯长期贮藏发芽的问题,试验以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青薯9号’为材料,分别考察香芹酮处理时间、剂量、处理次数及停药时间对微型薯贮藏效果和田间种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芹酮对微型薯具有发芽调控和抑制腐烂的保鲜作用,其中香芹酮一次性处理、使用剂量低的处理对微型薯发芽调控效果最佳;田间种植结果表明,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的出苗率、田间性状、产量及种植出马铃薯的品质无不良影响,且选择香芹酮处理0.3 mL/kg FW、处理1次、停药4~6周,对‘青薯9号’微型薯贮藏期间的发芽调控、抑制腐烂及田间种植效果最佳。

卢天齐,程跃胜,尹学清,李永辉[5](2019)在《楔形风道在马铃薯贮藏库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对楔形风道结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阐述了楔形风道在马铃薯贮藏库中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在对楔形风道均匀送风进行理论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数据和楔形风道的工况条件,提出了保证风道内均匀送风的设计条件和出风口最佳风速的工况条件。

丽丽[6](2019)在《高寒地区贮藏室马铃薯堆码区内温度分析与数值模拟》文中认为研究贮藏室内两种不同堆放的马铃薯堆码的贮藏效果,为优化马铃薯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贮藏马铃薯三个阶段的袋装堆放和箱装堆放堆码区内的温度和CO2浓度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室内两种不同堆放的马铃薯堆码区内的温度受贮藏室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试验数据得到贮藏阶段的温度分布规律。马铃薯贮藏初期阶段的温度均高于的贮藏适宜值;在贮藏中期阶段马铃薯堆码区内的温度达到贮藏适宜值;后期阶段堆码区内的温度略高于贮藏阶段的适宜值,在贮藏三个阶段中,箱装堆放相比袋装堆放的温度略低些,其主要原因是箱装马铃薯堆码区内的局部小环境温度较低,能够进行良好的气体交换。马铃薯在贮藏期间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并且呼吸过程中产生CO2和水分。马铃薯在贮藏预期具有很高的呼吸强度,需要很多氧气,并且释放CO2也多。在中期阶段随着天气变冷CO2浓度的幅值没有很大的波动,在后期阶段由于是贮藏效果佳(温度适宜1~3℃)一直保持着低温状态,所以延长了马铃薯的休眠期。结果表明,袋装堆码区比箱装堆码区内的CO2浓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袋装的马铃薯堆码区的通风效果不佳,积聚大量的CO2,导致空气很难进入薯堆而无法进行良好的气体交换。根据流体力学的方法,运用Ansys14.5中的Fluent软件建立贮藏室和相对应的马铃薯堆码区的模型,以不同马铃薯堆码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白天和晚上两个时间段模拟温度分布规律,得出贮藏室内袋装堆码区内温度比箱装的温度分布较好,可以采纳箱装堆放方式来调节马铃薯的贮藏。并且与实时测试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方法的切实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马铃薯贮藏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卢雪[7](2018)在《樟脑对马铃薯发芽过程中生理影响和蛋白质组研究》文中提出马铃薯是世界主要作物之一,但每年因马铃薯马铃薯贮藏不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使用樟脑,发现对马铃薯块茎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测定生理指标,研究樟脑对块茎品质影响。基于iTRAQ技术得到差异蛋白,并使用qRT-PCR技术对差异蛋白结果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樟脑处理后对蓉芋紫、大西洋、费乌瑞它和丽薯1号四个品种马铃薯均产生明显抑芽作用,相较于对照组,芽点少,芽长短,部分芽点坏死。对照组、樟脑处理、抑芽处理及恢复处理的费乌瑞它和丽薯1号品种马铃薯种植,测量株高、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均无显着差异。此外,各处理马铃薯产量、块茎还原糖及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无显着差异,说明马铃薯块茎品质并未受樟脑影响。(2)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休眠期(M1)、发芽期(M2)和樟脑处理的块茎样品(M3)进行iTRAQ蛋白质组定量分析,M1/M2处理间,共有213个差异蛋白;M1/M3处理间,共有416个差异蛋白;M2/M3处理间,共有315个差异蛋白。(3)GO注释对差异蛋白分析,可以将差异蛋白分为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及生物过程。通过GO二级分类对差异蛋白分析。M1/M2中涉及3种细胞组成、6种分子功能及6种生物过程。M1/M3中涉及到7种细胞组成、7种分子功能及8种生物过程。M2/M3中涉及到4种细胞组成、6种分子功能以及7种生物过程。(4)差异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在M1/M2、M1/M3和M2/M3中主要分别定位在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中。GO富集分析,M1/M2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翻译”等功能term中;M1/M3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生物过程调节”等功能term中。M2/M3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生物应激应答”等功能term中。KEGG Pathway富集分析,M1/M2、M1/M3和M2/M3差异蛋白均富集在“核糖体”代谢途径。(5)qRT-PCR验证随机挑选的15个差异蛋白,其中,基因表达和iTRAQ表达水平一致共13个,表达水平相反共2个。

张新[8](2018)在《果蔬废热制冷控温库研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发展中国家果蔬产量巨大而冷藏设施容量明显不足、冷库行业急待发展而电力等能源却又十分短缺等产业难题,本课题在孟加拉国电厂余热制冷与果蔬相温保鲜技术研发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对模拟溴化锂废热制冷控温实验库的设计搭建、性能研究、性能优化、配套预冷技术测试及马铃薯亚常温贮藏模拟实验等方面实验,证实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技术应用于普通冷库的可行性与马铃薯亚常温贮藏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库相关设计与建设。通过计算可得,20t实验冷库所需制冷量为2.8 kw,得2000t冷库制冷量为280kw,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耗电量约为14kw,获取同样制冷量氨机组需耗电量约29 kw,普通制冷一体机则需要消耗电量约46 kw。比氨机组节能50%,比传统电制冷机节能71%,具有较高节能效果。(2)废热制冷库性能测试。不同外部温度下,实验库空载降温均能控制在2 h以内、温度下限7℃,降温效果显着。不同入库温度、不同包装马铃薯预冷时间均能控制在400 min以内,且降温下限稳定在7.5℃。证明实验库应用于高田间热的果蔬降温,实现废热的高效转化,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3)废热制冷库参数优化。研究得出冷媒水温度5℃,流量15 L/min、冷风机风量3600 m3/h时整个试验台COP值最高,能源转化效率最高。夹套送风模式较单一送风、一拖二送风能更好维持库内温度场均匀性,降低降温下限。(4)配套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实验研究得出预冷效率原位大帐>隧道差压>静止预冷,预冷均匀性原位大帐>隧道差压>静止预冷,且差压预冷方式对打孔纸箱的预冷效率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尼龙袋>PE袋>裸框。(5)马铃薯模拟废热制冷库贮藏效果研究。实验结果8℃+0.3g/kgCIPC处理组基本与4℃低温贮藏效果等同,对马铃薯贮藏120 d后,失重率、发芽率、腐烂率、褐变度等指标优于其他组别,还原糖、淀粉、Vc干物质含量均优于对照,淀粉酶活、呼吸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控制,CIPC残留量符合国标要求。

薛文武[9](2017)在《马铃薯贮藏技术》文中指出1分类贮藏1.1按马铃薯的不同用途分别贮藏1.1.1菜用薯菜用薯要在黑暗且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贮藏,最佳贮藏温度为46℃。菜用薯受光照变绿后,龙葵素含量增高,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轻者恶心、呕吐,重者妇女流产、牲畜产生畸形胎,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菜用薯应避光贮藏。1.1.2加工薯不论淀粉、全粉或炸片、炸条等加工用马铃薯,都不宜在太低温度下贮藏,低温贮藏固然使马铃薯不发芽,然而淀

王丹[10](2016)在《专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系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为粮菜兼用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而目前国内育成的专用型品种甚少,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培育适宜全粉、高淀粉、炸条炸片等加工专用的马铃薯优良新品种,我们将国外引进的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马铃薯材料‘1867’和‘MB09’与国产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和‘陇薯7号’相组配,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得到‘1867×陇薯7号’、‘MB09×陇薯7号’和‘MB09×陇薯6号’3个杂交组合的F1实生种子,并经温室育苗获得其杂种F1无性系一代单株群体。本试验重点开展了这3个杂交组合杂种F1无性一代单株真实性的SSR鉴定、无性二代优良杂种株系染色体配对构型及花粉育性分析、无性三代优良杂种株系选育与产量品质等性状分析、无性四代优良杂种株系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5个专用型优异新品系产量品质评价与黑痣病抗性和耐贮性鉴定共5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筛选出的S25、S118、C57和STI047共4对SSR适宜引物,鉴定出3个马铃薯杂交组合‘1867×陇薯7号’、‘MB09×陇薯7号’和‘MB09×陇薯6号’共76个杂种F1无性一代单株均为真实杂交种。2.明确了3个杂交组合共27个无性二代优良株系的染色体配对构型和花粉育性程度,以及二价体频率大小与其花粉可育率高低的关系。花粉可育率低于50%的株系(A4、A10、A12、A14、A19、A23、A30、B1、B13、B14、B15、C2、C21、C22)适宜作母本材料进一步杂交改良利用,高于50%的株系(A2、A3、A5、A9、A11、A20、A21、A26、A29、B2、B7、B11、B20)适宜作父本材料杂交改良利用。3.试验从27个无性优良杂种株系中选育出薯形好、芽眼浅、结薯集中整齐、营养品质较好、产量和商品薯率较高的无性三代杂种优良株系共17个,分别是‘1867×陇薯7号’组合的杂种株系A10、A12、A14、A21、A23、A26和A29、‘MB09×陇薯7号’组合的杂种株系B1、B2、B7、B13、B14、B15和B20、‘MB09×陇薯6号’组合的杂种株系C2、C21和C22。4.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平均薯重和商品薯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平均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着负相关。块茎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还原糖含量分别和蛋白质、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5.利用筛选出的10对AFLP适宜引物对17个无性四代优良杂种株系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77个AFLP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87.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61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0.3623、shannon指数0.5407。6.17个优良杂种株系及4个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528,以GD值0.51为基准将其分成4类:株系A10、A12、A21、A29及母本‘1867’为一类;株系A14、A23、A26、B13、B14及父本‘陇薯6号’和‘陇薯7号’为一类;株系B1、B2、B7、B15、B20、C22及母本‘MB09’为一类;株系C2和C21为一类。7.从17个优良株系中选育出目标性状突出的5个专用型马铃薯优异新品系A14、A21、A29、B2和C21,其薯形好、芽眼浅、产量和商品薯率高。品系A29为高淀粉新品系,品系A14和A21为全粉加工型新品系,品系B2为薯条加工型新品系,品系C21为薯片加工型新品系。8.薯片接菌法鉴定结果表明,新品系A14、A21、A29和B2均继承了其父本‘陇薯7号’抗黑痣病能力强的特性,品系C21继承了其父本‘陇薯6号’抗黑痣病能力较强的特性。9.新品系块茎贮藏5个月后,其发芽率均较低,且淀粉含量和干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及还原糖含量上升幅度均较小,继承了其父本耐贮性强的优良特性。10.块茎发芽率与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而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块茎贮藏后其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高低可作为不同马铃薯材料耐贮性强弱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马铃薯贮藏窖容量的计算与贮藏的特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铃薯贮藏窖容量的计算与贮藏的特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马铃薯堆内部温度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试验条件与方法
    2.1 半地下式贮藏室
    2.2 马铃薯的处理
        2.2.1 试验马铃薯来源
        2.2.2 马铃薯的清选
        2.2.3 马铃薯的分级
        2.2.4 马铃薯的包装
    2.3 试验设备
        2.3.1 分级清选及包装设备
        2.3.2 温度采集设备
    2.4 试验方案
        2.4.1 马铃薯的摆放及形成不同孔隙率原理
        2.4.2 传感器的布置
    2.5 小结
3 马铃薯薯堆内部温度变化规律的分析
    3.1 不同阶段马铃薯堆内部温度变化
        3.1.1 温度下降阶段
        3.1.2 温度稳定阶段
        3.1.3 温度上升阶段
    3.2 数据曲线中的突变现象
    3.3 小结
4 贮藏室内环境因子数值分析
    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4.1.1 控制方程
        4.1.2 数值模拟方法
        4.1.3 多孔介质模型
    4.2 室外环境参数
    4.3 网格划分
    4.4 边界条件选取
    4.5 模拟结果
    4.6 结果验证
    4.7 模拟误差分析
    4.8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作物种质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 保存设施类型及其保存对象
2 我国作物种质库的职责定位
3 低温种质库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4 离体种质库设计与建设要求
    4.1 试管苗库
    4.2 超低温库
5 小结

(3)库房式马铃薯贮藏库环境调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马铃薯收获后贮藏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马铃薯贮藏库通风系统的研究
    2.1 马铃薯贮藏库整体结构
    2.2 通风系统设计
        2.2.1 贮藏库分布及通风原理
        2.2.2 进气窗和出气窗的设计
        2.2.3 混气窗设计
        2.2.4 风机的选取
        2.2.5 加湿装置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控系统硬件系统的设计与选型
    3.1 总体结构设计
    3.2 控制原理
    3.3 硬件设计
        3.3.1 传感器选择
        3.3.2 转换模块
        3.3.3 执行件的选择
        3.3.4 电源模块与触摸屏选择
        3.3.5 报警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控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
    4.1 软件系统的总体要求
    4.2 主程序的设计
        4.2.1 贮藏期程序设计
        4.2.2 贮藏期程序设计
    4.3 辅助程序的设计
    4.4 报警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试验条件
    5.2 调控系统精度试验
        5.2.1 分布测点精度测定试验
        5.2.2 愈伤期温度测定试验
        5.2.3 贮藏期测定试验
    5.3 马铃薯贮藏效果试验
        5.3.1 试验条件
        5.3.2 失重率
        5.3.3 可溶性固形物
        5.3.4 色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
致谢

(4)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发芽调控及田间种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贮藏处理
        1.2.2 贮藏指标的测定方法
        1.2.3 田间种植试验
        1.2.4 田间调查指标
        1.2.5 马铃薯采后品质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期间试验结果
        2.1.1 香芹酮处理对微型薯失重率的影响
        2.1.2 香芹酮处理对微型薯的发芽调控
        2.1.3 香芹酮处理对腐烂率的影响
    2.2 大田种植试验
        2.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田间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2.3 香芹酮处理对产出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5)楔形风道在马铃薯贮藏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楔形风道贮藏库结构与设计要点
    1.1 结构特征
    1.2 理论研究
    1.3 结构设计
2 分布状态
    2.1 气流均匀性
    2.2 条缝出风口气流分布
3 结论

(6)高寒地区贮藏室马铃薯堆码区内温度分析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案
2 试验条件与方案
    2.1 试验贮藏室
    2.2 砖窖贮藏概述
    2.3 马铃薯的贮藏管理及马铃薯常见损坏现象
    2.4 试验方案
        2.4.1 上位机
        2.4.2 试验仪器
        2.4.3 试验辅助设备
        2.4.4 传感器布置
3 试验分析
    3.1 rigin8.0软件介绍
    3.2 试验数据的选择
    3.3 贮藏三个阶段的温度变化规律
        3.3.1 贮藏前期阶段两种不同堆码区内上下层的温度变化规律
        3.3.2 贮藏中期阶段两种不同堆码区内上下层的温度变化规律
        3.3.3 贮藏后期阶段两种不同堆码区内上下层的温度变化规律
    3.4 贮藏三个阶段的CO_2浓度变化规律
        3.4.1 贮藏前期阶段两种不同堆码区内CO_2浓度的变化规律
        3.4.2 贮藏中期阶段两种不同堆码区内CO_2浓度的变化规律
        3.4.3 贮藏后期阶段两种不同堆码区内CO_2浓度的变化规律
4 基于Ansys14.5中Fluent软件马铃薯堆码区温度场模拟分析
    4.1 Fluent软件简介
    4.2 多孔介质理论
    4.3 边界条件
    4.4 马铃薯堆码区物理模型
    4.5 模型参数设置
        4.5.1 基本解算器及流场模型
        4.5.2 材料热学性能参数
        4.5.3 边界条件的设置
5 Fluent数值处理
    5.1 前期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2 中期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3 后期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樟脑对马铃薯发芽过程中生理影响和蛋白质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概述
    1.2 调控马铃薯块茎萌芽的重要性
    1.3 马铃薯品种概述
    1.4 马铃薯块茎采后变化
    1.5 马铃薯贮藏抑芽技术研究
    1.6 蛋白质组学概述
    1.7 马铃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进展
    1.8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樟脑对块茎抑芽效应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药品
    2.2 处理方式
    2.3 樟脑对费乌瑞它抑芽效应研究
    2.4 樟脑对蓉芋紫抑芽效应研究
    2.5 樟脑对大西洋抑芽效应研究
    2.6 樟脑对丽薯1号抑芽效应研究
第三章 樟脑对马铃薯生理的影响
    3.1 试验试剂及设备
    3.2 试验方法
    3.3 樟脑对费乌瑞它生理指标影响
    3.4 樟脑对丽薯1号生理指标影响
第四章 马铃薯蛋白质组分析
    4.1 试验试剂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qRT-PCR对蛋白质组结果的验证
    5.1 试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3 M1/M2不同DEPs的表达水平验证
    5.4 M1/M3不同DEPs的表达水平验证
    5.5 M2/M3不同DEPs的表达水平验证
第六章 讨论
    6.1 樟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6.2 马铃薯休眠与发芽的蛋白质组分析
    6.3 樟脑对马铃薯块茎发芽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果蔬废热制冷控温库研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冷库行业发展状况
        1.1.1 冷藏设施设备发展历程
        1.1.2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现状
        1.1.3 发展中国家冷库行业发展现状
    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
        1.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原理
        1.2.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特点
        1.2.3 溴化锂制冷技术应用现状
        1.2.4 溴化锂制冷技术发展现状
    1.3 发电厂余热利用现状
        1.3.1 烟气余热利用的研究发展现状
        1.3.2 循环水余热利用的研究发展现状
        1.3.3 废热制冷技术
    1.4 马铃薯贮藏技术现状
        1.4.1 马铃薯概述
        1.4.2 国外马铃薯的贮藏现状
        1.4.3 国内马铃薯的贮藏现状
        1.4.4 马铃薯贮藏期间品质变化
    1.5 马铃薯抑芽剂CIPC简介与应用
        1.5.1 马铃薯抑芽剂CIPC简介
        1.5.2 马铃薯抑芽剂CIPC作用机理
        1.5.3 马铃薯抑芽剂CIPC使用及残留检测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设计
        2.2.1 废热制冷库设计与搭建
        2.2.2 废热制冷库性能测试
        2.2.3 废热制冷库参数优化
        2.2.4 配套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
        2.2.5 马铃薯模拟废热制冷库贮藏效果研究
    2.3 实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2.3.1 实验库性能测定
        2.3.2 实验库性能优化
        2.3.3 配套简约隧道式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
        2.3.4 马铃薯贮藏生理指标
        2.3.5 马铃薯贮藏营养指标
        2.3.6 马铃薯贮藏储藏指标
3 结果与讨论
    3.1 模拟实验库相关计算与设备配型
        3.1.1 模拟实验库库所需制冷量计算
        3.1.2 模拟实验库库设备配型与试验台搭建
        3.1.3 发电厂余热可提供制冷量计算
        3.1.4 废热制冷节能计算
    3.2 废热制冷库性能测试
        3.2.1 空库降温性能
        3.2.2 模拟溴化锂余热制冷试验库的湿度研究
        3.2.3 溴化锂余热制冷试验库的风力速度场研究
        3.2.4 模拟果蔬余热制冷预冷效果研究
    3.3 废热制冷库参数优化
        3.3.1 体型优化
        3.3.2 冷媒水参数优化
        3.3.3 冷风机参数
    3.4 配套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
        3.4.1 预冷方式对马铃薯预冷效果的影响
        3.4.2 预冷方式对不同马铃薯包装预冷效果的影响
        3.4.4 预冷方式对马铃薯预冷均匀度的影响
    3.5 马铃薯模拟废热制冷库贮藏效果研究
        3.5.1 马铃薯贮藏期间生理指标
        3.5.2 马铃薯贮藏期间营养指标
        3.5.3 马铃薯贮藏期间储藏指标变化
4 结论
    4.1 全文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 致谢

(9)马铃薯贮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类贮藏
    1.1 按马铃薯的不同用途分别贮藏
        1.1.1 菜用薯
        1.1.2 加工薯
        1.1.3 种薯
    1.2 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
    1.3 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
2 贮藏方式
    2.1 散堆
    2.2 袋装
3 薯堆高度
4 适宜贮藏量的计算

(10)专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系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专用型马铃薯研究进展
        1.1.1 国内外马铃薯专用型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1.1.2 马铃薯淀粉、还原糖合成关键酶调控研究进展
    1.2 马铃薯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1.2.1 品种间杂交育种技术
        1.2.2 天然实生苗育种方法
        1.2.3 诱变育种技术
        1.2.4 生物技术育种
    1.3 杂种后代鉴定方法
        1.3.1 形态学标记鉴定
        1.3.2 细胞学标记鉴定
        1.3.3 同工酶鉴定
        1.3.4 DNA分子标记鉴定
    1.4 马铃薯黑痣病研究概况
        1.4.1 马铃薯黑痣病症状
        1.4.2 马铃薯黑痣病的危害
    1.5 马铃薯窖藏后品质指标变化研究
        1.5.1 马铃薯采后还原糖与淀粉含量变化
        1.5.2 马铃薯采后维生素C含量变化
        1.5.3 马铃薯采后干物质含量变化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2 马铃薯杂交种F_1单株真实性的SSR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1.2 DNA提取与检测
        2.1.3 SSR引物来源及筛选
        2.1.4 SSR扩增体系及反应程序
        2.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
        2.1.6 杂种F_1单株真实性SSR鉴定标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供试材料DNA纯度检测
        2.2.2 1867×陇薯7号杂种F_1优良单株无性系一代的SSR鉴定
        2.2.3 MB09×陇薯7号杂种F_1优良单株无性系一代的SSR鉴定
        2.2.4 MB09×陇薯6号杂种F_1优良单株无性系一代的SSR鉴定
    2.3 讨论
    2.4 小结
3 杂种F_1无性二代优良株系的细胞遗传学特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867×陇薯7号的16个优良株系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及花粉育性·
        3.2.2 MB09×陇薯7号的8个优良株系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及花粉育性·
        3.2.3 MB09×陇薯6号的3个优良株系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及育性
    3.3 讨论
    3.4 小结
4 杂种F_1无性三代优良株系选育与产量品质等性状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杂交组合F_1无性三代株系的表型性状表现
        4.2.2 各杂种株系的产量性状表现
        4.2.3 株高、主茎数、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和薯重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4.2.4 各杂种株系的营养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4.2.5 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2.6 17个杂种优良株系的综合性状表现
    4.3 讨论
    4.4 小结
5 优良杂种株系遗传差异性的AFLP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DNA提取与纯度检测
        5.1.3 AFLP适宜引物筛选
        5.1.4 AFLP反应体系及程序
        5.1.5 电泳及银染
        5.1.6 AFLP数据统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各材料基因组DNA检测
        5.2.2 AFLP预扩增产物检测分析
        5.2.3 AFLP适宜引物筛选
        5.2.4 AFLP选择性扩增及多态性分析
        5.2.5 马铃薯优良杂种株系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产量品质评价与黑痣病抗性和耐贮性分析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产量性状评价
        6.2.2 新品系块茎营养品质性状的评价
        6.2.3 新品系的黑痣病抗性鉴定
        6.2.4 新品系块茎耐贮性分析
        6.2.5 5个加工专用型马铃薯优异新品系的主要特性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和主要创新点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四、马铃薯贮藏窖容量的计算与贮藏的特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马铃薯堆内部温度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 周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作物种质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要求[J]. 卢新雄,尹广鹍,辛霞,陈晓玲,张金梅,何娟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04)
  • [3]库房式马铃薯贮藏库环境调控系统的设计[D]. 李少川.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4]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发芽调控及田间种植的影响[J]. 葛霞,田世龙,田甲春,李梅,李守强,程建新. 中国马铃薯, 2019(03)
  • [5]楔形风道在马铃薯贮藏库设计中的应用[J]. 卢天齐,程跃胜,尹学清,李永辉. 农业工程, 2019(06)
  • [6]高寒地区贮藏室马铃薯堆码区内温度分析与数值模拟[D]. 丽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樟脑对马铃薯发芽过程中生理影响和蛋白质组研究[D]. 卢雪.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8]果蔬废热制冷控温库研发与应用研究[D]. 张新.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9]马铃薯贮藏技术[J]. 薛文武.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9)
  • [10]专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系选育研究[D]. 王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3)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