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胶粉聚乙烯塑料弹性体的改性

一、废胶粉聚乙烯塑弹体的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邵斐[1](2021)在《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乳化沥青具有环保、节能、高低温性能优良等特性,在高等级路面的维修与养护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高SBS含量改性沥青及其乳液制备过程中,存在难以乳化和乳液存储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本文以SK70#沥青为原料,制备了不同SBS含量的SBS改性沥青,并对其进行了基础性能分析和流变性能研究,发现当SBS添加量为6 wt.%时改性沥青宏观性质明显改善,软化点可达82.7℃,5℃延度为25.6 cm,针入度为56.9(0.1mm)。通过显微镜观测发现此时SBS在沥青中的分布状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网络结构,形成的网络结构限制了沥青的粘性变形并改善其粘弹性,沥青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相位角δ较小,在90℃时依旧满足G*/Sinδ ≥1.0 kPa,抗车辙性能优异;在试验频率范围内损耗因子接近1,储能模量较大;同时对于蠕变有着较好的抵抗能力,3.2kPa应力下的蠕变恢复终值大于80%。随后,考察了 4种降粘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其中DV-4降粘剂在高温时能够降低混合体系的粘度,同时提高改性沥青的抗车辙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改性助剂。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优化了降粘剂改性后的SBS改性沥青乳化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可得固含量为59.9%的改性沥青乳液,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结果表明乳液中1-10μm的乳化沥青微粒占比达88%,乳液分布均匀,1天存储稳定性为0.8%,5天存储稳定性为4.7%。路用小试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乳液具有良好的封水性能,推荐喷洒量为0.2 kg/m2。

曹昊楠[2](2021)在《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一方面沥青路面受到的交通渠化作用日益突出,单一的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难以满足当下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机动车消耗品的废旧轮胎固废处理和有效利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此本文提出将目前应用较广的两种改性剂,胶粉和SBS复合改性使其优劣互补,并在复合改性沥青中进一步提高胶粉的掺量,最大限度的发挥SBS和胶粉的改性效果,令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本文围绕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对它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微观机理和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研究。首先以普通掺量的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为基础,通过研究明晰了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复合改性沥青中胶粉细度为40目和60目,SBS掺量为2%-3%时沥青性能最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胶粉裂解脱硫并将改性剂预处理的方式,使沥青黏度降到适宜范围,据此制备出了胶粉掺量可达42%的复合改性沥青。随后对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和老化性能进行研究。高温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掺量胶粉和复合改性可增加沥青中的弹性成分,提高沥青的车辙因子和恢复率,并减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提升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以及受到变形后的恢复能力。疲劳性能和老化性能试验表明,通过裂解提高胶粉掺量对沥青抗疲劳性和抗紫外老化性有一定影响,但将其复合改性后由于SBS与胶粉交联作用使得沥青这些性能得到改善。接着利用4种材料测试技术对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机理进行研究。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图像显示,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中由于裂解剂的加入,将胶粉的硫化体系打开,使其在沥青中形成了网状结构,SBS与胶粉相连形成致密体系。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测试结果显示,在裂解剂的作用下胶粉S-S和S-C化学键含量有所下降,且生成了新的S-O键。红外光谱测试显示,SBS和普通胶粉单独改性,以及将二者复合改性的过程均为物理改性。加入裂解剂后胶粉产生了脱硫裂解的化学反应,使得胶粉改性沥青中1510cm-1和1232cm-1附近官能团的特征峰消失。之后对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复合改性基础上提高胶粉掺量,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得到提高,但水稳定性下降。并且无论是高掺量胶粉还是复合改性的沥青混合料,间断级配的整体路用性能更好,更推荐使用间断级配。最后将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应用于实体工程,展现出了较好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性能。综合研究表明,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聂鑫垚[3](2020)在《高浓度SBS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的相容体系和流变学的研究》文中认为高性能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以及流变性质,可用于高抗车辙性能的场景或特种路面,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考虑,高浓度SBS改性沥青是实现沥青材料高性化的可行方案之一。SBS与沥青之间在分子量、极性、密度上的差异较大,高浓度的SBS难以分散在沥青中,需要改善SBS与沥青之间的相容性,以解决加工困难、产品性质较差的问题。此外,基质沥青质量变差,也加剧了相容性的矛盾。因此,为高浓度SBS改性沥青开发绿色环保的增容体系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 SBS在沥青中的分散过程,研究了 SBS的分子结构、分子量、S/B 比对其在沥青中分散过程的影响,讨论了 SBS的浓度、性质对改性沥青物理性质和流变性质的影响,并根据SBS在沥青中的溶胀机理和聚合物共混理论,提出了在高沥青质含量、高浓度SBS条件下的增容机理,即补充芳香分提高SBS的溶胀程度或加入第三组分降低沥青相和SBS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为探索增容机理,开展了芳烃油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废生物油作为第一种相容剂的研究。结果表明,芳烃油可以有效提高SBS在沥青中溶胀程度;废生物油可以明显缩小SBS在沥青中的分散粒径,这可能是由于其极性、表面性质刚好满足作为SBS相和沥青相之间相界面的条件。此外,废生物油作为相容剂制备出的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低温延度、弹性恢复以及抗老化性,均显着高于传统的芳烃油相容剂。针对第一种相容剂加入导致的改性沥青高温性能下降,开展了采用C9石油树脂作为第二种相容剂的研究。研究了 C9石油树脂浓度对改性沥青微观形貌、物理性质以及流变性质的影响规律;采用溶解度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荧光显微镜(FM)等手段,研究了 C9石油树脂与沥青、SB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其可以在沥青相中的软沥青质(Maltene)组分与SBS中的PS相畴之间充当相界面,从而达到缩小分散粒径、强化网状结构的目的。采用废生物油/C9石油树脂制备出的高浓度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60℃零剪切黏度、5℃延度分别达到了93.5℃、67391 Pa·s、54.7cm,远高于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基于聚合物共混理论,研究了废生物油/C9石油树脂复合增容体系对制备工艺参数的影响。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该复合增容体系可将SBS在沥青中的分散时间从3h缩短到1h以内,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改性沥青的物理、流变性质。提出了一种硫磺与沥青预反应、后分散SBS的预硫化工艺,解决了采用传统工艺中由于局部硫磺(交联剂)浓度过高导致生成不熔不溶物的问题。该工艺制备出的高浓度SBS改性沥青在热储存后几乎不发生离析,且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质。

史福泉[4](2020)在《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废旧轮胎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有效处理废旧轮胎已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科学与工程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将废旧轮胎胶粉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通过高温剪切发育制得的橡胶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但现有橡胶改性沥青在施工过程中臭味沥青烟气释放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本文首先对橡胶沥青的沥青烟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高温条件下,环保橡胶沥青相比传统橡胶沥青,其沥青烟质量降低50%以上,H2S气体浓度降低40%以上,除臭效果显着。其次,通过旋转黏度试验、温度扫描试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和小梁弯曲蠕变试验,研究其流变性能,所采用的稳定型橡胶沥青的感温性、施工和易性及低温性能均优于橡胶沥青,高温性能两者相近。环保橡胶沥青的感温性、高低温性能均优于橡胶沥青,液体除味剂对橡胶沥青的感温性、受力后的变形能力改善效果较粉末除味剂更好。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的感温性、高低温性能亦优于稳定型橡胶沥青,粉末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的感温性、低温抗裂能力优于液体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而其高温性能劣于液体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表明,环保橡胶沥青更适用于重载交通,而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抗变形能力均优于稳定型橡胶沥青。最后,选择常用的沥青混合料SMA-13、AC-20,制备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与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均有提高,以粉末除味剂的提升效果最明显。研究确定了环保橡胶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比其与传统橡胶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指标,分析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较传统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标变化,展现了环保橡胶改性沥青良好的使用性能。量化了环保橡胶改性沥青的沥青烟质量和H2S气体浓度变化,为环保橡胶改性沥青的除臭效果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任施松[5](2019)在《透水路面专用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功能性(抗滑性、排水性、降噪性等)越来越受到重视。透水路面因具有排水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但其特殊的开级配结构要求所用沥青须具备高粘结性、抗剥落及抗车辙等特性。本论文提出以不同黏弹性能的橡胶沥青为主体,复配不同掺量SBS制备橡胶沥青基透水路面专用沥青并进行了性能研究。论文从135°C黏度及黏弹变化趋势出发,研究了橡胶沥青的溶胀及降解规律;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法研究了橡胶沥青黏弹体系及胶粉粒径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探究了SBS掺量等对专用沥青性能的影响;最后优选出10种专用沥青进行透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性能测定,验证了橡胶沥青基透水路面专用沥青和混合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溶胀及降解规律研究表明,在恒温溶胀阶段,橡胶沥青黏度增大至稳定时为全溶胀状态;当反应温度升高时,橡胶沥青的黏度因溶胀而继续增加,之后随降解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当降解时间足够长时,黏度达到稳定值,即全降解状态。小粒径橡胶沥青达到全溶胀和全降解状态的时间缩短,更易发生溶胀与降解反应。橡胶沥青溶胀程度有利于提高其抗永久变形及抗车辙能力;而降解过程削弱了其弹性性能及变形恢复能力。溶胀/降解程度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橡胶沥青高温性能显着减弱,零剪切黏度逐渐降低,回复率R%先增加后减小,而不可恢复柔量Jnr则不断增加。全溶胀沥青具有最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而全降解沥青最差。在低温性能方面,全溶胀专用沥青最差,而全降解专用沥青最佳。胶粉粒径对全溶胀及部分降解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影响较大,而对全降解橡胶沥青的影响不明显。全溶胀沥青剪切变稀明显,更倾向于非牛顿流体性质,而全降解沥青牛顿流体范围更广。SBS含量对专用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BS有利于提高专用沥青的高温抗车辙、弹性恢复能力及低温性能等。在研究范围内,全溶胀专用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无法同时满足透水沥青路面对沥青结合料性能的要求,而部分降解和全降解专用沥青在SBS含量达到3wt%时能满足性能要求。透水路面专用沥青的混合料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透水沥青混合料目标空隙率为20%时的最终级配2.36mm通过率为16.3%,最佳油石比为4.23%。选用的10种专用沥青制备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性能、空隙率、析漏及飞散、强度、水稳定性及渗水性能均能满足透水路面性能要求,验证了不同黏弹性能橡胶沥青基沥青结合料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可行性

郭玉金[6](2019)在《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交通量的持续增加,现有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持续加重,给我国道路交通带来极大的损害。为了解决现有沥青路面病害问题,SBS等聚合物改性沥青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沥青路面的病害现象。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聚合物改性沥青出现了氧化降解,使用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沥青路面不能承受气候和荷载长期综合作用的缺陷,本研究在广泛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后,采用化学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研发了一种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以期从分子化学角度对沥青进行反应型改性,解决常规基质沥青和SBS聚合物改性沥青使用性能下降等缺陷。本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了三种沥青化学改性剂:SEBSGMA,PPA和DOM。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中,提出改进响应曲面设计方法,并通过此方法进行了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的配方研制,确定了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优配方为:5.5%SEBS-GMA+0.65%PPA+1.6%DOM。(2)结合不同的环境要求,对自主研发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进行了动态剪切流变性能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研究,并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验证了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流变性能和粘弹性性能,主要表现在突出的抗变形、抗疲劳、抗开裂和抗老化性能。同时从分子化学层面对RET改性沥青化学改性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明确了各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3)考虑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在RET改性沥青混合料基础上添加0.3%的抗剥落剂(简称RET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SBS、RET和RETS等三种骨架密实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三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和抗疲劳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了所研究的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同时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RET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材料具有较高性价比,应用前景广阔。

何青蓬[7](2018)在《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改性机理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橡胶沥青被广泛应用,其自身易离析、高黏度等缺陷日益突出。选用脱硫胶粉制备脱硫橡胶沥青,不仅可以改善普通橡胶沥青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提高沥青低温性能,但脱硫橡胶沥青在高温性能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从而制约了其发展与应用。聚乙烯(PE)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改性材料,尤其对沥青高温性能具有明显改善。综合考虑这两种改性材料的特点,选用脱硫胶粉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PE)作为改性剂,制备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确定了其组成及最佳制备工艺,并系统研究了该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而探究了其复合改性机理。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选用壳牌70#基质沥青,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两种改性剂掺量、粒径及制备工艺等主要因素对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了复合改性制备工艺参数为:在剪切速率5000r/min,剪切温度170℃180℃的条件下,先掺入基质沥青质量分数2.0%的聚乙烯高速剪切30min,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8%的脱硫胶粉继续剪切45min,最终在160℃下发育45min至气泡消失,即制得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样品。(2)、其次,从沥青的常规性能、流变性能及老化性能三方面对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脱硫胶粉与聚乙烯复合改性后的沥青不仅具备脱硫橡胶沥青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低温柔韧性、低黏度和抗老化能力,同时其高温性能得到显着提升,高温抗变形能力明显增强。(3)、基于上述性能测试,本研究进一步从改性机理出发,采用一系列现代微观技术分析了脱硫胶粉、聚乙烯和沥青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荧光显微图像显示,在高温高速剪切作用下,脱硫胶粉与聚乙烯均匀分散在沥青中,并形成了以细小胶粉为核心聚乙烯分散在周围的结构形态;红外光谱(IR)表明,脱硫胶粉、聚乙烯与沥青间的作用机理既存在物理共混,又存在一定的化学改性,两种改性机理同时存在且随制备温度与时间而变化;差示扫描量热试验(DSC)表明,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指标印证了复合改性沥青良好的低温性能。(4)、最后,选取SMA-13和AC-13型级配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别确定了其最佳沥青用量,并通过高温车辙、低温小梁弯曲、浸水马歇尔及冻融劈裂试验来对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MA-13和AC-13型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满足规范使用要求,相比而言,复合改性沥青在SMA间断级配中性能表现更优。

卢苇[8](2016)在《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是一种新型废旧轮胎资源化技术,具有能耗低和橡胶回收程度高的优点,其中炸药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了爆破回收时所用的炸药和消焰剂的不同种类及用量所获得的回收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课题首先通过对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过程中炸药作用形式的研究,理论分析计算不同TNT当量的超压峰值;其次通过测定膨化硝铵炸药、乳化炸药和TNT三种炸药对单只轮胎和多只轮胎爆破后所得橡胶碎块量及橡胶与钢丝分离情况,分析研究爆破回收轮胎所用炸药的种类和用量对轮胎回收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在TNT中分别掺混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铵三种消焰剂,分析研究消焰剂的种类、用量对轮胎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波是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主要影响因素,TNT当量不小于2.0Kg时,废旧轮胎破碎效果良好(胶块直径均在50mm以下);相同装药量条件下,三种炸药中TNT爆破回收效果最好,当装药量为1.5kg时,爆破轮胎后橡胶与钢丝完全分离,50mm以下胶块量占回收总量的比例达到95%;不同炸药,在相同装药量(1.5Kg)条件下,同时爆破5只轮胎,仅有TNT可将橡胶与钢丝完全分离;废旧轮胎回收量与炸药爆热有关,当爆炸能量过高时,橡胶产生碳化,回收率降低;消焰剂可以有效增加爆破法处理废旧轮胎的橡胶回收量,极大改善橡胶的碳化现象;选用氯化钠作为消焰剂(掺混量11%左右)时,废旧轮胎回收效果较好。

周晓鸥[9](2016)在《纺织用废橡胶基阻尼减振吸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和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也已经成为全世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控制噪声和振动的主要方法之一,粘弹性阻尼减振技术比较适合于宽频多峰共振响应的控制,而宽频多峰共振的噪声多为现代飞机、船舶、汽车等行业中突出的问题,因此这种减振降噪技术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作为粘弹性阻尼减振技术核心,高分子聚合物阻尼材料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开发和设计高阻尼性能、价格低廉且环保的阻尼材料的研究工作备受关注。橡胶是仅次于塑料的一大类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橡胶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自然也将成为废橡胶的产生大国。橡胶在生产过程必须进行硫化工艺,使橡胶内的链状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以提高和改善其拉力、硬度、老化、弹性等性能,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绝大部分经交联成网状结构的橡胶制品难以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焚烧将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烟;随意丢弃将滋生蚊虫,这些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使用的早期,使用量较少,其废弃物主要通过焚烧和填埋的方法加以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现在橡胶制品广泛用于工程领域,由于环境问题,这类废料无法再通过焚烧和填埋方法来加以处理。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的难题,再生利用和功能开发将成为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纺织厂每年都有大量的胶辊、胶圈报废,绝大部分原料的主要成分为丁腈橡胶和氯化聚乙烯,回收处理后的胶粒目前的应用主要有:少量掺入丁腈橡胶和氯化聚乙烯中再次做成胶辊,但即使少量掺入也会造成胶辊的质量下降;以一定的量掺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且还可获得一定的隔声效果,但其抗拉强度有一定的下降,然而这只是将其作为填充料,还未能有效利用橡胶的粘弹性能。为了有效使用这类回收胶,充分利用其特性,必须为其找到一种新的出路,开发新型材料。在实现变废为宝的同时又赋予材料功能性,将是纺织回收胶充分利用的新的增长亮点。从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以其直接粉碎处理的胶粉为基体开发功能复合材料将是一种潜在的创新利用。鉴于废橡胶良好的减振缓冲特性,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体用废旧橡胶来制造阻尼材料,不仅拓展了阻尼材料的来源途径,还能有效地解决由废橡胶引发的污染环境等问题。废橡胶具有弹性模量低,抗蠕变能力差的缺点,不能作为阻尼材料直接应用,只有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阻尼结构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开辟新的研究思路,利用废橡胶为基体制备高性能阻尼复合材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这一背景,以纺织厂报废的胶辊、胶圈回收胶经处理后的再生胶粉(简称r-rubber)为基体的一系列杂化、纤维增强、三元复合、层合梯度等不同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阻尼、吸声性能以及相关机理的探讨,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也是创新点。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1)废橡胶基高阻尼性能杂化复合材料本章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验反复筛选,最终选择极性有机小分子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ao-300)作为阻尼填充剂。将ao-300加入r-rubber中在混炼机中进行充分均匀的混合,通过热压淬火成型制备得r-rubber/ao-300杂化复合材料,探讨了ao-300含量变化对材料的粘弹性、红外光谱特性以及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r-rubber/ao-300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宽温域的高阻尼性能复合材料。dma结果显示材料只有一个损耗峰,随着纤维含量增加,材料的损耗因子(tanδ)峰值可提高近2倍,最高可达1.0,阻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从6.19℃提高到34.42℃,使材料在室温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并且可通过调节ao-300含量使tanδ峰处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当ao-300在材料中的组份从40phr(partsperhundredsofrubber,每百份橡胶的含量)增加到80phr,有效阻尼区域tanδ≥0.3对应的温度跨越范围为由55.32℃提高到63.14℃,温域较常见的有机杂化材料宽。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杂化效应是由于r-rubber和ao-300间形成了强烈的分子间氢键。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可以得出,r-rubber是一种交链作用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当少量的ao-300引入基体时,复合材料中出现了三维网络结构、杂化态和微晶共存的微观形态;当纤维ao-300增加到临界值以上时,过多的ao-300产生结晶。(2)r-rubber/shpf吸声复合材料本章结合橡胶阻尼吸声机理,以r-rubber为基体,七孔中空涤纶短纤维(简称shpf)为增强体制备系列复合材料,研究纤维含量对其阻尼、吸声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的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rubber/shpf是阻尼温域较宽的高性能阻尼材料,随着shpf的加入,纤维充当了填充料的作用,体积分数逐渐增加,从而降低了基体的粘弹性阻尼贡献,同时,界面相的存在对阻尼产生正面作用,两种机制相互影响,导致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随shpf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当纤维在材料中的组份达到25phr时,材料的有效阻尼区从16.8℃可一直延续到85.7℃,跨越近69℃,是一种具有较宽有效功能区的阻尼材料。纤维含量、材料厚度以及内部空腔均对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产生影响。当纤维组份为25 phr时,1 mm厚复合材料在2500Hz的吸声系数达到0.407。当纤维组份为20 phr时,复合材料厚度的增加(0.5㎜→2㎜),其吸声性能在中低频均呈现较好的吸声性能。七孔涤纶短纤维的加入,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强韧性,从而为其进入工程应用提供了力学上的保证。七孔涤纶短纤维的加入使得基体的吸声性能得到明显提高。(3)R-Rubber/AO-300/SHPF三元阻尼吸声复合材料对上述两种两元复合材料的研究发现,AO-300的加入使得R-Rubber的阻尼性能提高、阻尼温域加宽;然而,七孔中空涤纶短纤的加入使得基体的阻尼性能下降,却发现可赋予复合材料优良的吸声性能。为了解决有机杂化方法高性能阻尼减振材料阻尼性能的衰减性和弥补吸声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的缺陷,必须解决有机小分子结晶析出的问题。探讨阻尼材料和吸声材料的工作机理,找到其共通点,研制一种高性能吸声兼具阻尼减振功能的复合材料。基于此,本章以R-Rubber/AO-300(100/40)杂化材料为基体,以七孔涤纶短纤作为填料,制备出R-Rubber/AO-300/SHPF三元系列阻尼吸声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七孔涤纶短纤引入杂化系统中,一方面借助纤维的中空将空气引入材料中,同时通过纤维结晶诱导形成结晶-纤维网络结构,解决了一般吸声材料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并借助于结晶纤维网络,改善材料的吸声性能。综合来看,当R-Rubber/AO-300/SHPF组分配比为100/40/15时,三元体系的吸声性能得到了最大的提升。R-Rubber/AO-300/SHPF废橡胶基三元体系复合材料既具有减振功能,又具有吸声功能,为废橡胶再生利用和功能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4)废橡胶基宽温域层合梯度杂化复合材料本章主要将不同AO-300含量的R-Rubber/AO-300杂化材料通过熔融热压法制备层合梯度杂化体阻尼减振复合材料,并从样品在三点弯曲模式下受力角度出发,建立了层合梯度样品在三点弯曲模式下的结构损耗因子理论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测试和理论验证均表明通过此种方法制备层合梯度结构杂化材料比其单层材料具有更宽的阻尼温域,两层复合材料有一个阻尼峰,三层、四层复合材料有两个阻尼峰,并且随着层数的增加,材料的两个峰值均有所增加,双峰间的“凹”谷区域也有所提升。此种方法为废橡胶基层合梯度结构阻尼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张艳芬[10](2014)在《EPDM/POE/PP三元共混改性热塑性弹性体》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三元乙丙橡胶(EPDM)/乙烯-辛烯弹性体(POE)/聚丙烯(PP)共混制备热塑性弹性体。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及配合剂用量的变化制备热塑性弹性体并进行性能表征。课题首先探讨了EPDM用量、PP用量、硫化剂用量以及POE种类对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分散效果;其次讨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共混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而讨论了不同的配合体系对热塑性弹性体的影响;最后,通过不同种类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比较,找出自制的热塑性弹性体的不足,以期获得一种低压缩永久变形和高性价比的材料。结果表明:在EPDM/POE/PP共混胶中,随着EPDM用量的增加,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压缩永久变形变化不明显,EPDM用量为100phr时,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PP用量为30phr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随着硫化树脂用量的增加,交联程度增大,树脂用量为5phr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三种POE中,POE810的压缩永久变形值较小,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采用转矩流变仪动态硫化EPDM/POE/PP热塑性弹性体,转矩流变仪加工下在共混温度为160℃、转速为60rpm,动态硫化时间在6min的条件时,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工艺与转矩流变仪制备工艺相比,双螺杆挤出机动态硫化制备的EPDM/POE/PP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较好。采用过氧化物作为硫化体系时,随着DCP用量的增加,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逐渐改善,DCP用量为0.8phr时,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先降低后增加,在炭黑用量为30phr时,起到了一定的补强作用;不同种类的填料中,填料N85的综合效果较好。不同种类的弹性体比较时,均聚聚丙烯共混的弹性体与共聚聚丙烯共混的弹性体相比,均聚聚丙烯的效果好;与成品热塑性弹性体比较时,自制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好,可重复利用度高,熔融指数偏低,由TG分析可得,EPDM/POE/PP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热性优于成品弹性体。由SEM可得,POE810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粒径较小,基体相容性好;双螺杆挤出机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要优于哈克转矩流变仪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由DSC分析可得,SantoprenneA86中含有两种聚丙烯,Santoprene101-87中含有共聚聚丙烯,而制得的EPDM/POE/PP热塑性弹性体中都有一个POE结晶熔融的平台。含有均聚聚丙烯的EPDM/POE/PP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二、废胶粉聚乙烯塑弹体的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胶粉聚乙烯塑弹体的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聚合物改性沥青
        1.2.1 聚合物改性剂类型
        1.2.2 聚合物和沥青的相容性
    1.3 乳化沥青
        1.3.1 乳化沥青的应用
        1.3.2 改性乳化沥青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聚合物改性沥青研究进展
        1.4.2 乳化沥青技术研究进展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针入度
        2.3.2 软化点
        2.3.3 延度
        2.3.4 弹性恢复率
        2.3.5 沥青四组分的测定(TLC-FID法)
        2.3.6 布氏旋转粘度
        2.3.7 离析管稳定度
        2.3.8 改性沥青微观形貌
        2.3.9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2.3.10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
        2.3.11 沥青路面平均构造深度试验
        2.3.12 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
第3章 SBS改性沥青的制备及基础性能分析
    3.1 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3.2 SBS改性沥青性能分析
        3.2.1 SBS改性沥青离析性能评价
        3.2.2 SBS改性沥青基础性能分析
        3.2.3 SBS改性沥青弹性恢复性能测定
        3.2.4 SBS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曲线
        3.2.5 SBS改性沥青的微观性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研究
    4.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原理
    4.2 SBS改性沥青黏温特性
    4.3 SBS改性沥青温度扫描试验
        4.3.1 高温性能分析
        4.3.2 抗车辙性能分析
    4.4 SBS改性沥青频率扫描试验
        4.4.1 复数粘度η~*的频率依赖性
        4.4.2 复合剪切模量G~*的频率依赖性
        4.4.3 相位角δ的频率依赖性
        4.4.4 SBS改性沥青粘弹性分析
    4.5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与应用考察
    5.1 改性助剂的选择
    5.2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基本性质的影响
        5.2.1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
        5.2.2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弹性恢复性能的影响
        5.2.3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高温存储性能的影响
        5.2.4 改性助剂降粘效果评价
    5.3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5.3.1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3.2 改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蠕变恢复性能的影响
    5.4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5.4.1 实验原料
        5.4.2 工艺路线
    5.5 SBS改性乳化沥青乳液性能分析
        5.5.1 乳液基本性质
        5.5.2 乳液微观性质
    5.6 乳化SBS改性沥青路面试验
        5.6.1 施工方案设计
        5.6.2 抗滑性能
        5.6.3 封水性能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橡胶粉改性沥青
        1.2.2 SBS改性沥青
        1.2.3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
        1.2.4 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试验原材料
    2.2 普通掺量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
        2.2.1 制备工艺
        2.2.2 橡胶粉细度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
        2.2.3 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
    2.3 高掺量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2.3.1 裂解方案的比选
        2.3.2 预活化温度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
        2.3.3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
        2.3.4 最高胶粉掺量及最佳裂解剂掺量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3.1 改性沥青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3.1.1 温度扫描
        3.1.2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
    3.2 低温性能
        3.2.1 蠕变劲度(S)
        3.2.2 蠕变速率(m)
    3.3 老化性能
        3.3.1 热氧老化
        3.3.2 光氧老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4.1 荧光显微镜分析
    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1 样品制备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红外光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 原材料
    5.2 配合比设计
        5.2.1 级配选取
        5.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5.3 高温稳定性
    5.4 低温抗裂性
    5.5 水稳定性
        5.5.1 浸水马歇尔试验
        5.5.2 冻融劈裂试验
    5.6 抗疲劳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体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原材料检验
    6.3 配合比设计
        6.3.1 级配设计
        6.3.2 确定最佳油石比
    6.4 施工质量控制
    6.5 应用效果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浓度SBS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的相容体系和流变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沥青改性技术的发展
        1.2.1 沥青改性的意义
        1.2.2 沥青改性技术
    1.3 SBS改性沥青技术
        1.3.1 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1.3.2 相容性和热力学相容性
        1.3.3 基质沥青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1.3.4 SBS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1.3.5 加工工艺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1.4 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的添加剂
        1.4.1 相容剂
        1.4.2 增塑剂
        1.4.3 稳定剂
        1.4.4 抗氧化剂
    1.5 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的流变学
        1.5.1 流变性质的评价
        1.5.2 流变性质与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关系
    1.6 聚合物共混理论
        1.6.1 共混物的基本形态
        1.6.2 共混物的相界面
        1.6.3 影响共混物形态的因素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和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原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基质沥青
        2.2.3 SBS改性剂
        2.2.4 相容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基质沥青及油品的四组分分析
        2.3.2 SBS在沥青中的溶解实验
        2.3.3 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2.3.4 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评价
        2.3.5 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表征
        2.3.6 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的表征
        2.3.7 其他分析方法
第3章 基于高浓度SBS对改性沥青影响的相容机理研究
    3.1 SBS的表征
        3.1.1 核磁共振氢谱
        3.1.2 凝胶渗透色谱
    3.2 SBS在沥青中的溶解分散过程
        3.2.1 SBS的分子结构对分散过程的影响
        3.2.2 SBS的分子量、S/B比对分散过程的影响
    3.3 SBS对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3.3.1 SBS浓度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3.2 SBS性质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4 SBS对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影响
        3.4.1 SBS的浓度对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影响
        3.4.2 SBS的性质对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影响
    3.5 高浓度SBS在沥青中的增容机理
    3.6 小结
第4章 油品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研究
    4.1 油品的基本性质
        4.1.1 物理化学性质
        4.1.2 红外光谱
    4.2 油品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
    4.3 油品对SBS在沥青中溶解分散过程的影响
    4.4 油品对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4.5 油品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影响
        4.5.1 温度扫描
        4.5.2 频率扫描
    4.6 小结
第5章 热塑性树脂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研究
    5.1 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对高浓度SBS改性沥青的影响
        5.1.1 热塑性树脂的表征
        5.1.2 热塑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
        5.1.3 树脂类型对改性沥青物理性质的影响
        5.1.4 热塑性树脂对SBS在沥青中溶解分散过程的影响
    5.2 C_9石油树脂的浓度对改性沥青的影响
        5.2.1 微观结构
        5.2.2 物理性质
        5.2.3 流变性质
    5.3 C_9石油树脂在SBS改性沥青中的作用机理
        5.3.1 频率扫描曲线
        5.3.2 热流曲线
        5.3.3 改性机理
    5.4 废生物油/C_9石油树脂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
        5.4.1 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
        5.4.2 C_9石油树脂的表征
        5.4.3 C_9石油树脂、废生物油浓度对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5.4.4 C_9石油树脂的性质对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5.4.5 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的综合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废生物油/C_9石油树脂复合增容体系的研究
    6.1 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6.1.1 熔体黏度
        6.1.2 物理性质
    6.2 相容剂对剪切时间的影响
        6.2.1 物理性质
        6.2.2 流变性质
    6.3 复合相容体系对高浓度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质的影响
    6.4 复合相容体系对高浓度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影响
        6.4.1 零剪切黏度
        6.4.2 抗车辙性能
        6.4.3 流变学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预硫化工艺制备高浓度SBS改性沥青研究
    7.1 沥青的硫化机理
    7.2 传统硫化工艺的局限性
    7.3 预硫化工艺的工艺参数的研究
        7.3.1 预硫化温度
        7.3.2 预硫化时间
    7.4 相容剂对预硫化工艺的影响
        7.4.1 不同油对改性沥青的影响
        7.4.2 油/C_9石油树脂体系对改性沥青的影响
    7.5 硫化前后流变性质的对比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成果与创新
    8.3 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学术成果

(4)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橡胶改性沥青发展现状
        1.2.2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发展现状
        1.2.3 沥青烟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制备及净味效果评价
    2.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2 橡胶沥青臭味烟气组成分析
        2.2.1 沥青烟气收集
        2.2.2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3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2.3.1 制备工艺的确定
        2.3.2 除味剂的优选
        2.3.3 除味剂掺量的确定
    2.4 环保橡胶沥青净味效果评价
        2.4.1 环保橡胶沥青有机化合物含量变化
        2.4.2 环保橡胶沥青沥青烟质量变化
        2.4.3 环保橡胶沥青沥青烟中H2S气体浓度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3.1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常规性能指标对比
        3.1.1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指标对比
        3.1.2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指标对比
    3.2 沥青旋转黏度试验
        3.2.1 试验原理及分析方法
        3.2.2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旋转黏度试验结果分析
    3.3 沥青温度扫描试验
        3.3.1 试验原理及分析方法
        3.3.2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原样温度扫描试验结果分析
        3.3.3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短期老化后温度扫描试验结果分析
    3.4 沥青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3.4.1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低应力水平下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结果分析
        3.4.2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高应力水平下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结果分析
    3.5 沥青小梁弯曲蠕变试验
        3.5.1 试验原理及分析方法
        3.5.2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小梁弯曲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4.1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4.1.1 SMA-13 级配设计指标
        4.1.2 AC-20 级配设计指标
    4.2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变化
        4.2.1 SMA-13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变化
        4.2.2 AC-20 环保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变化
    4.3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变化
        4.3.1 SMA-13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变化
        4.3.2 AC-20 环保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变化
    4.4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变化
        4.4.1 SMA-13 环保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变化
        4.4.2 AC-20 环保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5)透水路面专用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透水沥青路面研究现状
        1.2.1 透水沥青路面概况
        1.2.2 透水沥青路面专用沥青研究
    1.3 橡胶沥青概述
        1.3.1 橡胶沥青研究进展
        1.3.2 橡胶沥青基复合改性沥青研究进展
        1.3.3 橡胶沥青降解程度影响研究进展
    1.4 本文拟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4.1 论文研究目标
        1.4.2 论文研究内容
    1.5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原料分析及性能评价方法
    2.1 原料性质分析
        2.1.1 基质沥青
        2.1.2 橡胶粉
        2.1.3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2.1.4 集料
    2.2 试验仪器
    2.3 透水路面用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2.4 透水路面用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方法
        2.4.1 常规性能评价
        2.4.2 动态力学分析
第三章 橡胶沥青溶胀/降解规律研究
    3.1 溶胀/降解时间对橡胶沥青黏度的影响
    3.2 溶胀/降解时间对橡胶沥青黏弹性能的影响
        3.2.1 频率扫描试验
        3.2.2 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溶胀/降解程度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4.1 不同黏弹体系橡胶沥青的制备
    4.2 不同黏弹体系橡胶沥青常规性能研究
    4.3 不同黏弹体系橡胶沥青感温性能研究
    4.4 不同黏弹体系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4.4.1 频率扫描试验
        4.4.2 温度扫描试验
        4.4.3 稳态流动试验
        4.4.4 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BS含量对专用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不同黏弹体系橡胶沥青基专用沥青的制备
    5.2 全溶胀橡胶沥青基专用沥青性能分析
        5.2.1 常规性能
        5.2.2 流变性能
    5.3 部分降解橡胶沥青基专用沥青性能分析
        5.3.1 常规性能
        5.3.2 流变性能
    5.4 全降解橡胶沥青基专用沥青性能分析
        5.4.1 常规性能
        5.4.2 流变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透水路面专用沥青的混合料应用研究
    6.1 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6.1.1 目标空隙率的选择
        6.1.2 初始矿料级配的确定
        6.1.3 初始沥青用量的计算
        6.1.4 满足目标空隙率级配的确定
        6.1.5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6.2 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6.2.1 沥青胶结料种类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6.2.2 沥青胶结料种类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6.2.3 沥青胶结料种类对沥青混合料析漏及飞散值的影响
        6.2.4 沥青胶结料种类对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水稳定性的影响
        6.2.5 沥青胶结料种类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设计方法
    2.1 原材料性能
        2.1.1 基质沥青基本性能
        2.1.2 改性剂基本性能
    2.2 试验设计方法
        2.2.1 响应曲面设计方法
        2.2.2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响应面法的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研制
    3.1 复合改性沥青加工工艺
    3.2 复合改性沥青评价指标
    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3.3.1 SEBS-GMA对沥青的性能影响
        3.3.2 PPA对沥青的性能影响
        3.3.3 DOM对沥青的性能影响
    3.4 改进响应面法优化设计
        3.4.1 改进响应曲面试验
        3.4.2 响应曲面模型及误差分析
        3.4.3 响应曲面模型结果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4.1 基本原理
        4.1.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原理
        4.1.2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原理
    4.2 流变性能
        4.2.1 高温抗变形
        4.2.2 中温抗疲劳
        4.2.3 低温抗开裂
    4.3 抗老化性能
        4.3.1 基本性能指标
        4.3.2 老化流变性分析
    4.4 改性机理分析
        4.4.1 沥青组分与结构类型
        4.4.2 化学改性剂对沥青影响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反应型复合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及经济性评价
    5.1 某亚热带地区路面结构指标要求
        5.1.1 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气候条件
        5.1.2 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交通条件
        5.1.3 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性能要求
    5.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试验
        5.2.1 原材料优选及技术要求
        5.2.2 级配选取
        5.2.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试验
        5.2.4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5.3 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5.3.1 高温抗车辙
        5.3.1.1 试验方法与设计
        5.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低温抗裂性
        5.3.2.1 试验方法与设计
        5.3.2.2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抗水损害
        5.3.3.1 试验方法与设计
        5.3.3.2 浸水马歇尔试验
        5.3.3.3 冻融劈裂试验
        5.3.4 疲劳性能
        5.3.4.1 疲劳试验设计
        5.3.4.2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5.4 经济性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改性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2.1 实验原材料性能
        2.1.1 基质沥青
        2.1.2 胶粉
        2.1.3 聚乙烯
    2.2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2.3 实验方案
    2.4 脱硫胶粉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4.1 脱硫胶粉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4.2 脱硫胶粉粒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4.3 制备温度对脱硫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2.4.4 剪切时间对脱硫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2.5 聚乙烯(PE)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5.1 PE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5.2 剪切时间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3.1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常规性能
        3.1.1 黏度
        3.1.2 储存稳定性
        3.1.3 弹性恢复
    3.2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
        3.2.1 复数模量G~*
        3.2.2 相位角δ
        3.2.3 车辙因子G~*/sinδ
    3.3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老化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分析
    4.1 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镜试验
    4.2 改性沥青的红外分析
    4.3 改性沥青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5.1 SMA间断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集料、矿粉
        5.1.2 级配选择
        5.1.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5.2 AC连续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1 连续级配选择
        5.2.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5.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3.1 高温稳定性试验
        5.3.2 低温抗裂性试验
        5.3.3 水稳定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8)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废旧轮胎回收总述
        1.2.1 废轮胎的直接利用
        1.2.2 用作热能燃料
        1.2.3 热解、催化降解或微波裂解
        1.2.4 制作胶粒或精细胶粉
    1.3 国内外胶粉生产概况
        1.3.1 常温干法粉碎
        1.3.2 常温湿法粉碎
        1.3.3 低温粉碎法
        1.3.4 其他国外利用废旧轮胎生产胶粉方法
        1.3.5 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机理研究
    2.1 爆炸法简介
        2.1.1 炸药破坏作用形式
        2.1.2 爆炸冲击波的危害
        2.1.3 爆破轮胎时的主要作用形式
    2.2 橡胶性能简介
        2.2.1 橡胶的力学性能
        2.2.2 橡胶的断裂特性
    2.3 轮胎静力作用破坏模型
    2.4 能量作用破坏模型
    2.5 变形速度对轮胎剪切模量影响
    2.6 加载速度对轮胎断裂韧性影响
    2.7 爆炸冲击波对轮胎作用理论计算
第三章 爆炸法回收轮胎实验研究
    3.1 实验用品
    3.2 实验过程
    3.3 不同炸药对单只轮胎爆破回收效果
    3.4 不同炸药对多只轮胎爆破回收效果
        3.4.1 膨化硝铵炸药对多个轮胎爆破效果
        3.4.2 乳化炸药对多个轮胎爆破效果
        3.4.3 TNT装药量 1.5Kg对多个轮胎爆破效果
        3.4.4 TNT装药量 1Kg对多个轮胎爆破效果
        3.4.5 聚能射流对轮胎的切割效果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消焰剂对轮胎爆破回收实验效果影响
    4.1 消焰剂简介
        4.1.1 消焰剂作用原理
        4.1.2 消焰剂的存在方式
    4.2 不同消焰剂对爆破效果影响
        4.2.1 氯化钠作为消焰剂对爆破回收效果影响
        4.2.2 氯化钾作为消焰剂对爆破效果影响
        4.2.3 氯化铵作为消焰剂对爆破效果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2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纺织用废橡胶基阻尼减振吸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废橡胶用于制造阻尼材料研究现状及前沿探讨
        1.2.1 废旧橡胶基本概况
        1.2.2 基于Web of Science对废橡胶阻尼材料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2.3 废旧橡胶阻尼减振材料研究进展
    1.3 废旧橡胶吸声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吸声与降噪材料
        1.3.2 吸声材料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
        1.3.3 高分子聚合物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1.3.4 废旧橡胶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题的提出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课题的创新点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阻尼性能R-Rubber/AO-300杂化复合材料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2.1.3 复合材料试样的性能表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R-Rubber/AO-300杂化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2.2.2 R-Rubber/AO-300杂化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2.2.3 R-Rubber/AO-300杂化材料DSC分析
        2.2.4 R-Rubber/AO-300杂化材料红外光谱特性
    2.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纤维增强废橡胶基吸声复合材料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
        3.1.2 试样制备
        3.1.3 复合材料试样的性能表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Rubber/SHPF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3.2.2 R-Rubber/SHPF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3.2.3 R-Rubber/SHPF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
        3.2.4 R-Rubber/SH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R-Rubber/AO-300/SHPF三元阻尼吸声复合材料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R-Rubber/AO-300/SHPF复合材料的制备
        4.1.3 R-Rubber/AO-300/SHPF三元复合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4.1.4 声学性能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Rubber/AO-300/SHPF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4.2.2 R-Rubber/AO-300/SHPF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4.2.3 R-Rubber/AO-300/SHPF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特性
        4.2.4 R-Rubber/AO-300/SHPF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
        4.2.5 R-Rubber/AO-300/SH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废橡胶基宽温域层合梯度复合材料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
        5.1.2 试样的制备
        5.1.3 梯度材料试样的性能表征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R-Rubber/AO-300梯度杂化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5.2.2 R-Rubber/AO-300梯度杂化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5.3 理论分析
        5.3.1 结构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能量法)
        5.3.2 多层阻尼结构的计算
        5.3.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Ⅰ:本文中使用的主要缩写词及符号
附录Ⅱ: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EPDM/POE/PP三元共混改性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文献综述
    1.1 热塑性弹性体简介
        1.1.1 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1.1.2 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历程
        1.1.3 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特点
    1.2 乙丙橡胶简介
        1.2.1 乙丙橡胶的发展状况
        1.2.2 乙丙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2.3 乙丙橡胶的并用
        1.2.4 乙丙橡胶的应用
    1.3 乙烯-辛烯聚烯烃弹性体简介
        1.3.1 POE 发展状况
        1.3.2 POE 的结构与性能
        1.3.3 POE 的应用
    1.4 聚丙烯简介
        1.4.1 聚丙烯的分类
        1.4.2 聚丙烯的特点与性能
        1.4.3 聚丙烯的改性
    1.5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
    2.2 实验配方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4 试样制备
        2.4.1 硫化
        2.4.2 TPE 试样的制备
    2.5 性能测试
        2.5.1 硫化特性测试
        2.5.2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2.5.3 高温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5.5 热失重分析(TG)
        2.5.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3.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3.1 不同 EPDM 用量的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3.1.1 不同 EPDM 用量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3.1.2 不同 EPDM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3.1.3 不同 EPDM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 PP 用量的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3.2.1 不同 PP 用量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3.2.2 不同 PP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3.2.3 不同 PP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挤出外观的影响
        3.2.4 不同 PP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硫化剂用量的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3.3.1 不同硫化剂用量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3.3.2 不同 SP-1055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3.3.3 不同 SP-1055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 POE 种类共混的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3.4.1 不同 POE 种类共混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33
        3.4.2 不同 POE 种类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3.4.3 不同 POE 种类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4.4 不同 POE 种类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电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共混工艺的研究
    4.1 不同温度下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4.1.1 不同温度下的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4.1.2 不同温度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4.1.3 不同温度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转速下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4.2.1 不同转速下的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4.2.2 不同转速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4.2.3 不同转速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混炼工艺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微观形貌的影响
        4.3.1 不同混炼工艺下的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40
        4.3.2 不同混炼工艺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转矩的影响
        4.3.3 不同混炼工艺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混炼工艺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 SEM 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动态硫化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配合体系的研究
    5.1 不同 DCP 用量下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5.1.1 不同 DCP 用量的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5.1.2 不同 DCP 用量对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转矩的影响
        5.1.3 不同 DCP 用量下 EPDM/POE/PP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5.2 不同 SP-1055 用量下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5.2.1 不同 SP-1055 用量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5.2.2 不同 SP-1055 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转矩的影响
        5.2.3 不同 SP-1055 用量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5.3 不同炭黑用量下制得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5.3.1 不同炭黑用量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5.3.2 不同炭黑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转矩影响
        5.3.3 不同炭黑用量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填料种类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影响
        5.4.1 添加不同种类填料制得的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5.4.2 添加不同种类填料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转矩的影响
        5.4.3 添加不同种类填料对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不同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比较
    6.1 不同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6.1.1 不同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实验配方
        6.1.2 不同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的转矩特性
        6.1.3 不同 EPDM/POE/PP 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6.2 不同种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比较
        6.2.1 不同种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比较
        6.2.2 不同种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热失重分析
        6.2.3 不同种类热塑性弹性体的 DSC 分析
        6.2.4 不同种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熔融指数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四、废胶粉聚乙烯塑弹体的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D]. 邵斐.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 曹昊楠. 长安大学, 2021
  • [3]高浓度SBS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的相容体系和流变学的研究[D]. 聂鑫垚.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4]环保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史福泉. 山东建筑大学, 2020
  • [5]透水路面专用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D]. 任施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6]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郭玉金.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PE-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改性机理分析[D]. 何青蓬.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8]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实验研究[D]. 卢苇. 中北大学, 2016(08)
  • [9]纺织用废橡胶基阻尼减振吸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 周晓鸥. 东华大学, 2016(02)
  • [10]EPDM/POE/PP三元共混改性热塑性弹性体[D]. 张艳芬.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