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岩风化砾石黏土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性质的相关性

一、红色泥岩风化含砾粘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性质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洪旭[1](2021)在《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影响着城市规模在日益扩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所需面临的红粘土场地也有所增加。红粘土一般指古近纪晚期以来发育的一种高塑性土状堆积物,通常发育为棕红色或者褐黄色,一般情况下是由碳酸盐岩系的原岩,经过搬运、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的粘土。因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而被归为特殊土。为满足大连市华南商圈发展建设的需要,对大连市华南商圈地下的红粘土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就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通过室外勘察采样,室内八项试验,对其土质学和土力学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不仅对其土质学特征和土力学特性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应用SPSS软件Person相关性进一步针对试验所得数据分析了其土质学特性与工程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基本结论如下:(1)从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的粒度组成特征来看,粉砂颗粒占主要部分;其次为粘土颗粒;砂粒含量则只占很小部分。通过粒度参数计算表明,研究区红粘土符合风能、水能双重因素作用搬运改造的特点,颗粒粒度整体偏细,分选性较好。(2)从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的化学元素特征来看,含量较高的元素氧化物是SiO2、Al2O3、Fe2O3、K2O,他们的含量总和达到样品所测元素总量的90.35%。研究区土样中单个元素含量对比上陆壳(UCC)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土样的主量元素中Si、K、Mg、Ca、Na等的含量有一定淋失,而Al、Fe和Ti元素的含量则呈现出富集状态;土样的微量元素中P、Sr的含量呈现出淋失状态,而Mn、Zr、Rb、Cr、Cu、Ni、Cl等元素则有一定富集,Ba相对比较持平。证明了研究区红粘土在经历了水动力改造的同时还经历了风力作用共同改造,且处于风化阶段的中晚期。(3)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大连市华南商圈土样特点具体表现为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塑性较强,抗剪强度好、中等压缩性。结合红粘土成因及类型划分标准,研究区红粘土样品属于残积坡积成因的次生红粘土。根据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粘土、粉砂和砂的百分含量对抗剪强度存在影响。粘土颗粒含量越高,土样抗剪强度越强;砂颗粒含量越高,则土样抗剪强度越弱。而分选系数和峰态对压缩性存在影响。分选越好则土样压缩性也更高,反之则低;峰态数值越大,物质来源越单一,压缩性越低,反之则高。

黎彦[2](2020)在《炭质岩锚固段抗剪强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高速公路和工程建设中出露了大量含有炭化有机质的黑色或灰黑色粘土岩,这些岩石统称为炭质岩,它们具有露天易风化、吸水易软化、受扰动遇水易崩解等难治理的工程特性,特别是炭质岩边坡工程问题,炭质岩边坡在刚开挖时,炭质岩强度较高,边坡稳定性较好,随着日照和雨水的侵蚀,炭质岩崩解软化,强度降低,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于炭质岩边坡锚固措施的研究尚不成熟,因此本文以广西柳州片区(LZ1、LZ2)、河池片区(ND、ZL)和白色片区(BS)采集的5种岩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炭质岩的崩解性差异,设计并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炭质岩与不同强度砂浆锚固段的抗剪特性,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对相关的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意义。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针对炭质岩物理力学性质和炭质泥岩边坡工程处理措施的相关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思路。然后分析了广西地区炭质岩的分布特征以及柳州片区、河池片区和白色片区的炭质岩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现场完整性取样,开展了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和室内崩解性试验。最后结合炭质岩的特殊性质,设计并进行了炭质岩与砂浆锚固段的抗剪强度试验,分析了炭质岩与不同强度砂浆,不同炭质岩与相同强度砂浆以及不同养护时间下炭质岩与砂浆锚固段的剪切位移曲线,并对不同的剪切破坏现象探究破坏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炭质岩试样的密度不高,平均值为2.5 g/cm3,含水率在0.29%-4.54%之间,分析了5种炭质岩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化学元素含有Si、Al、Fe、Ca和K等,其中元素Si的含量最高,在50%以上,其次是元素Al,在13%-31%之间。岩样含有大量的石英矿物,含其次为粘土矿物伊利石,含量在15%-30%之间,但LZ1岩样不含有伊利石,却含有28%的高岭石。2)不同的炭质岩展现出不同的崩解特性,经过6次室内干湿循环后,炭质岩岩样大致崩解趋于完成,耐崩解等级最高的为编号ZL和ND的炭质,其次为编号LZ1和LZ2的炭质岩试样,耐崩解性最弱的为BS的炭质岩试样。通过对比分析编号BS与编号ND岩样的崩解性,发现炭质岩的崩解性强弱不仅由岩石内粘土成分及其含量决定,还与岩石的结构特点息息相关。3)炭质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与炭质岩的密度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其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从趋势上可以判断,炭质岩的耐崩解性指数与总有机碳含量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4)炭质岩样与不同强度砂浆锚固段的黏聚力c值均小于1 Mpa,内摩擦角?的数值离散度虽然较高但数值都低。锚固段的粗糙度一定时,大部分破坏面在炭质岩与砂浆的胶结面处,也有部分在强度较弱的炭质岩中,锚固段的抗剪强度接近炭质岩的抗剪强度。5)当不同炭质岩与砂浆锚固时,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M25砂浆和M35砂浆与编号ZL的炭质岩锚固段抗剪强度高,M30砂浆与编号LZ2的炭质岩锚固段抗剪强度高。结合其基本物理特性,发现锚固段抗剪强度高的岩石结构比较紧密、孔隙和裂隙较少,其中粘土矿物含量不高,岩样本身的强度相比其他岩样较高,不容易发生剪切破坏。6)不同养护时间下的砂浆与炭质岩锚固段的抗剪特性有所差别,试验结果中锚固段养护28天的强度大于养护7天的,同时也出现养护7天的强度大于养护28天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因试验误差偶然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水泥的水化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养护时间下,砂浆与炭质岩胶结面处水化物胶结的程度不同,网状结构的致密程度不同,导致胶结面的强度不同,二是在剪切试验试样的制作过程中,炭质岩截面需要长时间的接触到水,炭质岩表面的黏土矿物伊利石与水发生作用产生不均匀膨胀使其内部逐渐发生膨胀破碎,最终大部分沿层理结构部位破碎。这两方面原因影响了锚固段抗剪强度。

郝浩[3](2020)在《滇中引水工程江底河组粉砂质泥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对隧洞进口段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滇中红层内大量发育的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等泥质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或膨胀),失水易崩解(或收缩),强度低等工程地质特性。在滇中红层软岩中修建隧洞,可能引起围岩大变形甚至隧洞冒顶、坍塌、边墙破坏等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选取滇中红层软岩中的代表性岩层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第一段(K2j1)粉砂质泥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滇中红层软岩形成的地质环境特征;通过室内试验,包括物理性质试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流变性质试验、水理性质试验,研究江底河组粉砂质泥岩的工程地质特性;最后选取凤屯隧洞进口段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两方面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经水岩作用软化前后围岩的稳定性,并针对软化后隧洞围岩的变形情况,提出合理的开挖工法和支护方案,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镜下鉴定和X射线粉晶衍射试验对滇中红层江底河组第一段(K2j1)粉砂质泥岩矿物成分进行分析可知,粉砂质泥岩中粘土矿物占了42.1%,其中伊利石、伊蒙混层、蒙脱石相对含量分别为57%、13%和8%,这三种粘土矿物亲水性较强,会导致岩石的膨胀性大、耐崩解性差。(2)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K2j1)粉砂质泥岩在烘干、自然和饱水三种状态下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可知,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泊松比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大,说明随含水量的增加,岩石的力学性能在降低;通过常规三轴压缩试验(σ1>σ2=σ3)对(K2j1)粉砂质泥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围压的增大,岩样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岩石的力学性能随围压增大而提高。(3)通过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得到(K2j1)粉砂质泥岩的长期强度为短期强度的62%,通过剪切流变试验得到其长期c值为2.5233MPa,φ值为35.37°,分析得到其流变本构关系与伯格斯模型(Burgers)相符。(4)通过水理性质试验(耐崩解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力试验、软化试验)研究可知,(K2j1)粉砂质泥岩的耐崩解性较差,膨胀性较强、软化系数较小,说明其遇水后力学性质大幅度降低。(5)从定性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两方面对凤屯隧洞进口段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数值计算中,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水岩作用软化前后凤屯隧洞进口段的围岩稳定性,得出软化后较软化前围岩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塑性区范围以及初期支护受力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水岩作用使围岩稳定性变差;针对数值计算围岩变形的结果,提出新的开挖和支护方案,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用新施工方案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对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控制较好,为隧洞施工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刘小伟[4](2020)在《红层地区缓倾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强度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对于红层地区缓倾滑坡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滑坡的成因机理、启动判据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其中关于滑带土特征研究内容相对较少,而滑带作为组成滑坡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研究其物质组成、力学强度特征可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红层地区缓倾滑坡的研究内容,除此之外对该类型滑坡的评价与防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西南红层地区缓倾角岩层中发育的美姑河滑坡、雷打石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性质试验、激光粒度分析、XRD衍射分析、XRF荧光光谱分析、环剪试验、直剪试验探究滑带土的物质组成及力学强度特征,通过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反分析。除此之外,在搜集西南红层缓倾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基础上,通过SPSS数理分析软件、MATLAB数值计算软件进行滑带土的强度参数统计分析研究。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滑带土物理性质及颗粒级配,将美姑河、雷打石滑坡滑带土定名为含砾粉质黏土。两处滑坡滑带土的颗粒组成相差不大,级配良好,其中雷打石滑坡滑带土的含水量、液限以及塑性指数明显大于美姑河滑坡滑带土。(2)美姑河滑坡滑带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方解石、钾长石、斜长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雷打石滑坡滑带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高岭石、白云石、黄铁矿,其中两处滑坡滑带样品中的黏土矿物含量均高于滑体、滑床,滑面上的黏土矿物含量最高,长石含量最少,黏土矿物的产生可能是长石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化学风化或溶蚀导致的。美姑河滑坡和雷打石滑坡的主量元素氧化物主要有Si O2、Al2O3,其次为Fe2O3、Ti O2、K2O、Mg O、Ca O以及少量的Na2O,P2O5,Mn O,其中两处滑坡滑带中Si O2相对含量均低于滑体,且Si O2相对含量在40%~50%之间。除此之外,两处滑坡滑带中Si O2与Al2O3的总相对含量较为一致,在62.38%~67.13%之间。(3)通过环剪试验结果可知,在相同的细粒含量下,峰值剪应力、残余剪应力随着法向应力的增高而增高。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下,峰值剪应力、残余剪应力随着细粒含量的增高而降低。在较低法向应力下,峰值剪应力、残余剪应力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大缓慢降低,近似呈线性相关关系,其降低幅度较低仅有2.32k Pa~6.98k Pa。在高法向应力下,峰值剪应力、残余剪应力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大先快速后缓慢降低,明显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且残余剪应力降低的幅度弱于峰值剪应力。峰值黏聚力随着细粒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内摩擦角、残余黏聚力、残余内摩擦角随着细粒含量增加而降低。残余黏聚力和残余内摩擦角与细粒含量线性拟合效果较好,前者呈线性正相关,后者呈线性负相关。(4)通过直剪试验结果可知,原状样饱和不固结快剪试验的峰值黏聚力比饱和固结反复剪切试验的高,峰值内摩擦角比饱和固结反复剪切试验的低。原状样反复剪切试验的的黏聚力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总体变化较小没有明显相关性。重塑样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通过比对含2mm以上砾石原状样与去除2mm以上砾石重塑样的反复剪切试验,优先选用去除2mm以上砾石的滑带土重塑样进行试验,能更好的得出残余强度。(5)通过美姑河滑坡与雷打石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反分析可知,用多断面结合极限平衡理论中Morgenstern-Price法,并根据滑坡具体变形迹象及发育阶段的反算方法能较好求出表示整条滑带的平均抗剪强度参数。(6)在西南红层缓倾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中,饱和残余黏聚力的影响因子为天然峰值黏聚力和饱和峰值黏聚力,饱和残余内摩擦角的影响因子为天然峰值内摩擦角和饱和峰值内摩擦角。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饱和残余强度参数与天然、饱和峰值强度参数的多元线性、非线性回归模型,且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精度更高。

王帅[5](2019)在《泥质弱胶结岩体水-固耦合机制与结构重组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中生代晚白垩世含煤地层分布泥质弱胶结岩体,由于岩层成岩时间晚,矿物颗粒胶结类型以泥质胶结为主,岩体结构性差,强度低。当岩体受到工程扰动后,巷道围岩产生大变形,围岩变形控制难度大,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安全和高效开采。泥质弱胶结岩体力学性能不仅与本身结构有关,工程扰动引起的岩层水分迁移对岩体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试验发现一定工程条件下,扰动区损伤泥质弱胶结岩体可实现结构重组,张开裂隙闭合后形成新的胶结结构,阻断了工程岩体扰动区水分迁移的通道,增强了工程围岩的承载能力。因此,研究泥质弱胶结岩体水力学性质和扰动区损伤岩体结构重组力学特性对泥质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工程扰动条件下泥质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变形及控制机理,本文以华润电力(锡林郭勒)煤业有限公司西一矿3-3#煤层底板泥质弱胶结岩体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原岩水力学性质和结构重组岩体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XRD、筛分法、比重瓶法和烘干法等得到泥质弱胶结岩体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含水率和密度等基本物理参数,利用SEM、MIP和气体吸附仪等获得泥质弱胶结岩体细观孔隙结构和孔隙尺寸分布,通过对岩体基本物理性质的分析,揭示了泥质弱胶结岩体的弱胶结属性;通过对不同尺寸和含水率泥岩进行强度试验,揭示了泥质弱胶结岩体力学响应呈现尺寸效应和环境效应,承载能力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2)利用自主设计的集试验、监测和记录为一体的高精度风化试验系统和低场核磁共振测试设备对泥质弱胶结岩体分别进行高/低湿度环境条件下的风化试验,揭示了不同湿度环境作用下岩体内水分迁移规律,高湿度环境吸水,低湿度环境失水;利用自行设计的吸水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侧向约束条件下泥质弱胶结岩体吸水试验,研究泥质弱胶结岩体吸水扩散规律;通过对不同湿度环境作用试样进行强度试验,揭示了环境湿度对泥质弱胶结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3)对损伤泥质弱胶结岩体结构重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岩土体重组试验装置,模拟现场不同工程条件,得到不同类型结构重组试样;自主设计了重力冲击式扰动流变试验装置,对结构重组岩体分别开展静力和扰动流变试验,揭示了结构重组岩体静力和动力学性质;通过优化重组条件,施加一定强度的冲击,有利于增强扰动区结构重组岩体的抗变形能力。(4)利用细观测试手段揭示了结构重组岩体细观结构特征,并基于损伤泥质弱胶结岩体结构重组机理,建立损伤岩体愈合模型,揭示了重组泥质弱胶结岩体次生胶结结构细观承载机理;基于重组泥质弱胶结岩体颗粒粒度分布、孔隙率和颗粒接触特征等,建立重组泥质弱胶结岩体离散元模型,揭示了细观结构参数变化对重组泥质弱胶结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基于弹塑性理论、损伤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建立耦合重组条件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揭示了结构重组泥质弱胶结岩体受力和变形规律。(5)以华润电力(锡林郭勒)煤业有限公司西一矿1302工作面巷道为研究背景,针对巷道大变形量特征,采用地质雷达、钻孔取芯等探测手段,结合弱胶结泥岩水力学性质和重组结构体力学性质,揭示泥质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并提出围岩应力-环境联合控制对策。该论文有图154幅,表41个,参考文献205篇。

靳杭森[6](2019)在《西南红层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以美姑河水电站营地滑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美姑河水电站营地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滑坡区内三个不同位置的滑带土物理力学特征和微观结构特征,最后将物理力学参数和微观结构参数结合,研究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文章通过一系列试验,包括常规物理性质试验、粒度分析、XRD衍射试验、X荧光光谱分析试验、直接剪切试验、反复剪切试验来获取滑带土的基本物理性质、颗粒级配、矿物及化学特征、力学强度特征;通过SEM扫描电镜试验、IPP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微观参数定量研究滑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2#、26#、34#三个不同桩丼的滑带土随着埋深的增加,细粒含量逐渐增加。滑带土中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高岭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等矿物,石英、伊利石含量较高;滑带土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2O3、K2O、TiO2、MgO、CaO等。(2)2#、26#、34#三个不同桩丼的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和残余强度参数由于颗粒级配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细粒含量与粘聚力cd值呈正相关,与内摩擦角φd、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负相关。对滑带土进行了蠕变试验,得出长期抗剪强度为短期强度的1/5。(3)在SEM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滑带土滑面上有相互平行的线性擦痕,颗粒排列较为紧密,呈现叠片状结构,片状体呈梅花状,并呈现出高度的定向性;滑带土断面呈紊流状结构,结构单元以片状和扁平状颗粒为主,它们之间以面-面接触方式存在。(4)通过IPP处理三个不同位置滑带土反复剪切后断面的SEM图像发现:在相同垂直压力下,孔隙和颗粒的平均直径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孔隙率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孔隙形态比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孔隙和颗粒的分形维数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颗粒圆形度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离散指数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同一位置的滑带土,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孔隙及颗粒平均直径逐渐减小;孔隙率逐渐减小;孔隙形态逐渐减小;孔隙形态比无明显变化规律;颗粒形态比逐渐减小;颗粒离散指数逐渐增大;孔隙及颗粒分形维数逐渐减小。(5)伊利石含量与粘聚力cd呈正相关,与内摩擦角φd、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负相关。伊-蒙混层含量与粘聚力cd呈负相关,与内摩擦角φd、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正相关;孔隙平均直径、孔隙率、孔隙形态比与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良好的正相关。孔隙分形维数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良好的负相关;颗粒平均直径、离散指数与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良好的负相关。颗粒形态比与残余强度参数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孔隙分形维数、残余粘聚力cr、残余内摩擦角φr呈良好的负相关。

邹建文[7](2019)在《红层泥岩及其重塑土微结构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苍溪组、灌口组泥岩重塑样的微观结构与抗剪强度。通过土工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IPP和ArcGIS软件等手段,研究红层泥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特征。探究了含水率、干密度和制样方法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圆度、分形维数、颗粒的形态、接触关系、排列组合特征、颗粒面积比、孔隙类型、孔隙率等微观结构特征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分析了原状样和重塑样结构的差异性。主要成果如下:1.龙泉山周边红层岩性特征为:白垩系砂岩占比62.17%,灌口组以泥岩为主(约占84.5%),其他岩组主要以砂岩为主;侏罗系砂岩占比57.47%,莲花口组以砂岩为主(占87%),其他岩组砂泥岩比例较平均。2.苍溪组和灌口组重塑样的黏聚力c都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后减,特征含水率分别为20.1%和19.43%。苍溪组的内摩擦角φ总体呈波动减小趋势,而灌口组的内摩擦角φ在21°27.5°间变动。干密度越大黏聚力c越大,干密度对低含水率(w<24%)的黏聚力c影响较明显,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很小。制样方法对低含水率时的黏聚力c影响较大,苍溪组与灌口组样品分别在含水率10.1%18%和12%19%时,固结样的黏聚力c明显低于压制样。3.苍溪组重塑样抗剪强度随颗粒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抗剪强度参数均与孔隙率呈负相关,与颗粒圆度呈正相关。灌口组重塑样抗剪强度随等效直径大于5μm的颗粒比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c与孔隙圆度和等效直径大于5μm的颗粒比呈正相关;内摩擦角φ与孔隙分形维数呈负相关,与颗粒圆度呈正相关。原状样和重塑样结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颗粒的形貌、接触关系、排列特征和定向性、胶结状况,孔隙特征及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等方面,且含水率相同时,原状样黏聚力c明显大于重塑样,但内摩擦角φ要稍小于重塑样。4.川东红层缓倾岩质滑坡多发育在白垩系苍溪组和侏罗系蓬莱镇组,约占统计总数的71.4%。滑坡滑动主要是泥岩在水-土作用下颗粒骨架被软化,胶结物流失使整体结构遭到破坏,导致抗剪强度降低,滑坡含水率危险值可采用室内重塑样直剪试验的特征含水率值。

张也[8](2018)在《泥岩路基材料性能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泥岩是一种特别的工程地质材料,其具有以下特点:成分比较复杂,层理不明显,由细颗粒的沉积物形成、崩解、透水性很差、长期风吹容易风化,泥岩在软化后会使表面变成滑面,是一种生油岩系。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泥化、碎块甚至崩解。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国道101工程平泉路段的施工状况,实地考察工程地质,通过分析泥岩基本物理性质,泥岩击实试验、抗剪度试验、加州承载比实验、膨胀力实验,总体研究泥岩的物理力学特性。然后通过风化泥岩的崩解、破碎特性试验进一步了解泥岩特性,并根据实验结果优化泥岩路堤包边施工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为泥岩、泥质砂岩作为路基填筑料的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全新的泥岩路基材料改性方法,并结合包边法提出较为适用且经济的施工工艺;同时对路基边坡稳定性也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些建议措施为以后公路的安全运营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杨相[9](2018)在《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膨胀土吸收水分之后会膨胀软化,但是其失去水分后又会收缩开裂,膨胀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和伊利石,蒙脱石和伊利石两种矿物吸水性极强遇水后强度会大幅度下降。膨胀土一般来说呈现大面积分布趋势,铁路布线几乎不能避让。路面的开裂以及柔性路面变得起伏不平、翻浆冒泥。裂缝渗水导致路基强度下降而引起路堤坍塌、滑坡、纵裂缝和沉陷、边坡坍塌及众多的浅层滑动等。这些病态好大一部分是膨胀土引起的,可见对膨胀土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某地区铁路为工程背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该地区膨胀土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层分布特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确定了该地区膨胀土的矿物质成分;分析研究该地区膨胀土的物理特性如:自由膨胀率,比表面积、干燥饱和吸水率等,并且分析了这些指标与蒙脱石含量的关系;分析研究该地区膨胀岩的强度特征,并且结合反算指标,提出强度参数采用方法及室内试验建议;本文在结合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膨胀岩的大气影响深度的确定办法,在结合实际情况对路堑边坡分析时表明,该深度是合适的,符合该地区实际。研究了该地区膨胀岩的侧限条件下的膨胀特征,包括膨胀力与膨胀变形及其与蒙脱石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地区膨胀岩的地质灾害特征,并就常见的堑坡破坏进行了分析,首次采用了自然斜坡类比法进行稳定坡度推定。最好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系统的膨胀岩地区勘察方法及设计方案,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

史岩[10](2017)在《如美电站左岸坝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及岩体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拟建的如美水电站最大坝高达315m,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之一。如美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境内的澜沧江上游河段,谷坡陡峻,河谷为高陡“V”形峡谷地形。坝区结构面非常发育,岩体结构非常复杂。因此需要查清坝肩岩体的结构特征,建立如美坝区岩体结构面分级体系,岩体结构分类体系,弄清坝肩岩体不同类型结构面的方位、形态发育特征,合理划分岩体质量等级,正确提取岩体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从而为大坝建基面选择及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地质依据。本文在阐明如美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如美坝区岩体风化卸荷带划分的量化指标。在对岩体风化特征量化分析时,提出了结构面风化回弹指数RHI这一新的指标来对岩体风化特征来进行分带。基于现场调查,提出了左岸中坝址坝肩岩体卸荷模式有5类:倾外断层及陡缓裂的滑移-拉裂型、长缓裂控制的滑移拉裂型、陡倾裂隙控制倾倒-拉裂型、平缓裂隙控制的滑移-拉裂型和压致拉裂型。根据岩体的风化卸荷特征,将岩体主要分为强卸荷、弱卸荷、弱上风化、弱下风化、微新岩体等五个分带。根据现场调查及搜集的资料对左岸Ⅲ级和Ⅳ级结构面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左岸多发育横河向的断层或长大裂隙,其中的L72规模最大,属Ⅲ级结构面,为左岸中坝址区的控制性断层。基于平硐调查成果,对坝址区Ⅴ级结构面发育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采用RBI(岩体块度指数)和RSI(岩体结构指数)等指标对平硐岩体结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对比,发现RSI指标能够更好地体现如美坝区岩体结构的特征。在大量室内和现场原位大剪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性状结构面和各风化卸荷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取值研究,建立起与各类结构面和岩体配套的力学参数指标。并结合现场对试验段的岩体结构和回弹测试结果,建立起岩体结构特征参数与力学参数的对应关系。运用现场定性分级、BQ分级、RMR分级、Q分级等方法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如美现场工作情况,对分级方法进行了改进,综合分级后发现坝基岩体质量等级以Ⅲ、Ⅳ级岩体为主,其中BQ分级结果结果最为乐观,RMR分级结果次之,Q分级结果最为保守;Ⅳ级岩体主要位于强卸荷带、弱卸荷上带、裂隙密集发育带及挤压错动带,Ⅲ级岩体主要位于弱下风化—未卸荷带、弱上—未卸荷以及微新岩体中,并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给出各级岩体的力学参数建议值。作为科研项目“澜沧江如美水电站复杂地质环境岩体工程特性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四—坝基岩体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的一部分,本论文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高土石坝对坝基岩体的要求,进行坝基岩体可利用性评判,提出中坝址左岸侧建基面的选择建议。

二、红色泥岩风化含砾粘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性质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色泥岩风化含砾粘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性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红粘土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大连地区红粘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主要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
2 研究区概况、采样地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采样地点及方法
3 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粒度特征和化学元素特征分析
    3.1 粒度试验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2 粒度测量前处理方法
        3.1.3 粒度测量
        3.1.4 粒度数据处理与计算
        3.1.5 实验结果分析
        3.1.6 粒度特征反映的意义
    3.2 地球化学元素试验
        3.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2 样品前期处理方法
        3.2.3 地球化学元素测量
        3.2.4 地球化学元素数据处理与计算
        3.2.5 结果分析
        3.2.6 化学地球元素特征反映的意义
4 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物理力学特征
    4.1 室内土工试验
        4.1.1 含水率试验
        4.1.2 密度试验
        4.1.3 比重试验
        4.1.4 界限含水率试验
    4.2 单向固结试验
    4.3 三轴压缩试验
        4.3.1 主要仪器设备
        4.3.2 制备原状土试样
        4.3.3 试样固结与剪切
        4.3.4 试验数据处理与计算
    4.4 红粘土物理力学特征分析
        4.4.1 四项基本土工试验结果分析
        4.4.2 单向固结试验与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5 红粘土土质学特征与工程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粒度特征与工程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3 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的意义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炭质岩锚固段抗剪强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炭质岩试样概况及试验设计
    2.1 广西炭质岩区域分布
    2.2 炭质岩工程地质特征
    2.3 炭质岩试验取样
    2.4 炭质岩试验
3 炭质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3.1 炭质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3.2 炭质岩的崩解特性
    3.3 炭质岩的有机含量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炭质岩锚固段抗剪强度试验
    4.1 试样制备
    4.2 试验过程
    4.3 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炭质岩锚固段剪切特性
    5.1 砂浆剪切特性
    5.2 炭质岩与砂浆锚固段剪切特性
    5.3 炭质岩锚固段剪切破坏机理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成果

(3)滇中引水工程江底河组粉砂质泥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对隧洞进口段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岩的定义和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1.2.2 围岩稳定性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滇中红层软岩形成的地质环境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地质构造
    2.2 区域地质环境演变特征
        2.2.1 三叠纪
        2.2.2 侏罗纪
        2.2.3 白垩纪
    2.3 江底河组软岩的岩性组成和分布
第3章 江底河组粉砂质泥岩的工程地质特性
    3.1 物理性质
        3.1.1 矿物成分
        3.1.2 微观结构
        3.1.3 基本物理性质
    3.2 物理力学性质
        3.2.1 单轴压缩试验
        3.2.2 三轴压缩试验
    3.3 流变特性
        3.3.1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3.3.2 剪切流变试验
        3.3.3 流变本构模型及参数
    3.4 水理性质
        3.4.1 耐崩解性
        3.4.2 膨胀性
        3.4.3 软化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凤屯隧洞进口段围岩质量评价
    4.1 工程概况
    4.2 岩体风化特征
    4.3 岩体结构特征
    4.4 围岩分类
        4.4.1 围岩详细分类标准
        4.4.2 围岩详细分类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凤屯隧洞进口段围岩稳定性分析
    5.1 定性分析
        5.1.1 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5.1.2 围岩变形破坏类型及特征
    5.2 数值计算分析
        5.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 开挖工法和支护参数优化
        5.3.1 开挖工法优化
        5.3.2 支护参数优化
        5.3.3 优化后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红层地区缓倾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强度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层缓倾滑坡研究现状
        1.2.2 滑带土物质组成研究现状
        1.2.3 滑带土抗剪强度研究现状
        1.2.4 滑带土强度参数反分析及统计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滑坡工程地质概况
    2.1 美姑河水电站营地滑坡
        2.1.1 滑坡区地质环境
        2.1.2 滑坡基本特征
        2.1.3 滑带土取样
    2.2 雷打石滑坡
        2.2.1 滑坡区地质环境
        2.2.2 滑坡基本特征
        2.2.3 滑带土取样
第3章 红层缓倾滑坡滑带土的物质组成特征
    3.1 滑带土物质组成分析方法
        3.1.1 样品处理及试验方案
        3.1.2 激光粒度分析
        3.1.3 XRD衍射分析
        3.1.4 XRF荧光光谱分析
    3.2 滑带土物理性质及颗粒级配
        3.2.1 物理性质
        3.2.2 颗粒级配
    3.3 滑带土矿物成分
        3.3.1 美姑河滑坡
        3.3.2 雷打石滑坡
    3.4 滑带土化学成分
        3.4.1 美姑河滑坡
        3.4.2 雷打石滑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层缓倾滑坡滑带土力学强度特征
    4.1 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4.1.1 环剪试验
        4.1.2 直剪试验
    4.2 美姑河滑坡滑带土细粒含量对残余强度的影响试验研究
        4.2.1 环剪重塑样制备
        4.2.2 环剪试验方案
        4.2.3 试验结果分析
    4.3 雷打石滑坡滑带土直剪试验研究
        4.3.1 原状样采集与重塑样制备
        4.3.2 直剪试验方案
        4.3.3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南红层缓倾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研究
    5.1 滑带土强度参数研究方法
        5.1.1 强度参数反分析
        5.1.2 强度参数统计分析
    5.2 滑带土强度参数反分析
        5.2.1 反分析原理
        5.2.2 反分析条件及状态
        5.2.3 美姑河滑坡
        5.2.4 雷打石滑坡
    5.3 滑带土强度参数统计分析
        5.3.1 残余强度参数影响因子分析
        5.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3.3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5.3.4 实例检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泥质弱胶结岩体水-固耦合机制与结构重组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泥质弱胶结岩体基本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1 泥质弱胶结岩体取样方法
    2.2 泥质弱胶结岩体基本物理性质
    2.3 泥质弱胶结岩体弱胶结性分析
    2.4 泥质弱胶结岩体单轴压缩力学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泥质弱胶结岩体水分迁移规律及其力学响应
    3.1 泥质弱胶结岩体孔隙水分布特征
    3.2 泥质弱胶结岩体孔隙水运移规律
    3.3 泥质弱胶结岩体吸水运移规律
    3.4 水分迁移对泥质弱胶结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泥质弱胶结岩体结构重组及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4.1 泥质弱胶结岩体结构重组可行性分析
    4.2 损伤岩体结构重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
    4.3 结构重组岩泥岩静力学性质
    4.4 结构重组泥岩流变扰动效应试验研究
    4.5 重组泥岩破坏特征
    4.6 本章小结
5 结构重组泥岩细观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
    5.1 重组泥岩细观结构特性与形成机理
    5.2 重组泥岩细观力学特性
    5.3 基于热力学势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泥质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
    6.1 工程概况
    6.2 巷道围岩变形机理
    6.3 工程围岩变形应力-环境联合控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与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西南红层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以美姑河水电站营地滑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层研究现状
        1.2.2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2.3 滑带土微观特征研究现状
        1.2.4 滑带土研究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滑坡区地质环境和滑坡基本特征
    2.1 滑坡区地质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1.4 地层岩性
        2.1.5 地质构造与地震
        2.1.6 水文地质条件
        2.1.7 人类工程活动
    2.2 滑坡基本特征
        2.2.1 滑坡复活边界及分区
        2.2.2 滑坡形态特征
        2.2.3 滑坡结构特征
第3章 滑带土物理力学特征研究
    3.1 滑带土的物质组成
        3.1.1 滑带土试验选取
        3.1.2 滑带土粒度分析
        3.1.3 滑带土矿物及化学成分分析
    3.2 滑带土重塑样制备
    3.3 滑带土基本物理性质
    3.4 滑带土力学性质研究
        3.4.1 滑带土抗剪强度试验
        3.4.2 滑带土残余强度试验
        3.4.3 滑带土长期强度试验
        3.4.4 滑带土长期强度与残余强度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滑带土的微观结构研究
    4.1 微观试验概况
        4.1.1 试验用土
        4.1.2 试验仪器
        4.1.3 样品制备
    4.2 滑带土微观结构定性研究
        4.2.1 土体微观结构分类
        4.2.2 滑带土滑面微观结构定性描述
        4.2.3 滑带土断面微观结构定性描述
    4.3 滑带土微观结构定量研究
        4.3.1 滑带土微观结构定量研究方法
        4.3.2 滑带土微观结构参数选取
        4.3.3 滑带土微观结构图像选取
        4.3.4 滑带土微观孔隙定量分析
        4.3.5 滑带土微观颗粒定量分析
        4.3.6 滑带土孔隙和颗粒的分形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滑带土的组构与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5.1 滑带土矿物成分对力学参数的影响
        5.1.1 伊利石含量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5.1.2 伊-蒙混层含量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5.2 滑带土微观结构对残余强度参数的影响
        5.2.1 滑带土孔隙的微结构与残余强度参数的关系
        5.2.2 滑带土颗粒的微结构与残余强度参数的关系
    5.3 滑带土微观结构参数对残余强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5.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3.2 经验公式的建立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红层泥岩及其重塑土微结构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含水率与抗剪强度研究
        1.2.2 干密度与抗剪强度研究
        1.2.3 微观结构与力学特性研究
        1.2.4 微观结构的定量分析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红层工程地质特征
    2.1 四川红层概况
    2.2 地质环境特征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质构造
        2.2.3 水文地质
    2.3 地层岩性
        2.3.1 红层各岩类的厚度划分
        2.3.2 红层砂泥岩分布特征分析
    2.4 野外样品特征
        2.4.1 野外描述
        2.4.2 天然含水率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析测试方法
    3.1 矿物成分测试
        3.1.1 黏土矿物的分离提纯
        3.1.2 XRD分析
        3.1.3 SEM与 EDS分析
    3.2 液塑限和自由膨胀率试验
    3.3 直接剪切试验
    3.4 微观结构分析
        3.4.1 样品干燥方法
        3.4.2 微结构定量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力学特征及微结构
    4.1 样品基本特征
        4.1.1 矿物成分
        4.1.2 液塑限
        4.1.3 自由膨胀率
    4.2 直剪试验及结果
        4.2.1 固结样直剪试验结果
        4.2.2 不同干密度样的直剪试验结果
    4.3 微结构特征
        4.3.1 苍溪组泥岩重塑样微结构
        4.3.2 灌口组泥岩重塑样微结构
        4.3.3 颗粒定量分析
        4.3.4 二维孔隙率
        4.3.5 三维孔隙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5.1 抗剪强度分析
        5.1.1 含水率与抗剪强度
        5.1.2 干密度与抗剪强度
        5.1.3 制样方法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5.2 原状微观结构获取
        5.2.1 冻干法制样
        5.2.2 微观图像类型选择
        5.2.3 孔隙率的定量提取
    5.3 微观结构与抗剪强度
        5.3.1 含水率与微观结构
        5.3.2 粉砂质泥岩微结构与强度
        5.3.3 泥岩微结构与强度
    5.4 原状样与重塑样结构的差异性
        5.4.1 原状样结构分析
        5.4.2 结构差异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典型红层滑坡分析
    6.1 红层滑坡频率统计
    6.2 红层滑坡的抗剪变化规律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地质剖面统计表
附录 B-XRD分析图谱
附录 C-红层岩质滑坡滑面岩性统计表

(8)泥岩路基材料性能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泥岩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1.3.2 包盖法填筑路堤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2.1 工程地质
    2.2 基本物理性质
        2.2.1 泥岩的天然含水率
        2.2.2 泥岩密度
        2.2.3 泥岩液塑限指数
        2.2.4 泥岩微观结构分析
    2.3 泥岩击实试验
        2.3.1 击实试验与压实度
        2.3.2 泥岩击实试验过程
        2.3.3 影响击实试验的因素
        2.3.4 泥岩击实试验结果分析
    2.4 抗剪强度试验
        2.4.1 抗剪试验方案
        2.4.2 剪切装置设计
        2.4.3 ABAQUS模拟软件简介
        2.4.4 围压分布均匀性模拟
        2.4.5 装置可靠性验证
        2.4.6 砂质泥岩粗颗粒剪切试验结果
    2.5 加州承载比试验
    2.6 膨胀力试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化泥岩的崩解、破碎特性试验
    3.1 泥岩单侧洒水与干湿循环作用下崩解试验
        3.1.1 试验概述
        3.1.2 试验材料准备
        3.1.3 试验过程
        3.1.4 试验结果及结论
    3.2 泥岩渗水深度规律试验与浸泡崩解试验
        3.2.1 试验过程
        3.2.2 试验结论
    3.3 崩解后的颗粒分析试验
        3.3.1 试验材料准备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论
    3.4 重塑土的干湿循环效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泥岩路堤包边施工方案优化及检测
    4.1 施工准备工作
        4.1.1 泥岩填筑材料要求
        4.1.2 包边土材料要求
        4.1.3 包边土施工艺流程
        4.1.4 原地表施工
        4.1.5 隔水层施工
    4.2 包边法施工方案
        4.2.1 包边施工的断面图
        4.2.2 包边施工方法
    4.3 强夯法压实方法与步骤
        4.3.1 夯锤与施工机具选择
        4.3.2 强夯加固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4.3.3 关于强夯加固的有关要求
        4.3.4 强夯加固施工步骤
        4.3.5 施工注意事项
        4.3.6 强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3.7 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4 施工效果检测与运营状况
        4.4.1 路基弯沉检测
        4.4.2 运营状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
    5.1 直接成本分析
    5.2 节约土地效益
    5.3 社会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工程背景
    1.3 膨胀岩的研究现状
        1.3.1 膨胀本构关系
        1.3.2 膨胀影响因素和膨胀潜势研究
        1.3.3 收缩特征及裂隙发育规律
        1.3.4 膨胀岩滑坡分析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关键问题和技术经济指标
        1.4.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膨胀岩区域地质特征分析
    2.1 研究对象和范围
    2.2 膨胀岩地质地貌特征
        2.2.1 地貌特征
        2.2.2 地质概况
        2.2.3 碎屑岩风化过程岩石化学成分基本演化规律
        2.2.4 膨胀岩岩石化学特征分析与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膨胀岩膨胀潜势研究
    3.1 取样
    3.2 膨胀岩试验方法
    3.3 结构特征
        3.3.1 颗粒组成
        3.3.2 矿物成分及其含量
    3.4 岩石性质测试和指标间相互关系
        3.4.1 蒙脱石含量与自由膨胀率的关系
        3.4.2 蒙脱石的含量与比表面积的关系
        3.4.3 蒙脱石的含量与干燥饱和吸水率的关系
        3.4.4 干燥饱和吸水率与崩解系数的关系
        3.4.5 蒙脱石含量与液限、塑性指数关系
        3.4.6 自由膨胀率与无荷载膨胀率关系
        3.4.7 膨胀力与无荷载膨胀率的关系
    3.5 膨胀潜势判定指标选取
        3.5.1 膨胀潜势定义与判定意义
        3.5.2 膨胀潜势判定指标的选取方法
    3.6 膨胀潜势的判定
        3.6.1 判定方法的确定
        3.6.2 判定方法的应用与对比
    3.7 小结和相关讨论
第四章 某地区膨胀土的强度特征
    4.1 膨胀土不固结不排水(UU)试验
        4.1.1 直剪快剪试验与UU的比较
        4.1.2 饱和残余强度
        4.1.3 UU试验得到的膨胀土强度规律
    4.2 膨胀土固结不排水试验(CU)强度分析
    4.3 反算方法得到的强度与室内试验强度的比较
    4.4 对于室内试验的建议
    4.5 小结
第五章 膨胀土的膨胀特征
    5.1 试样采取和制备
    5.2 侧限膨胀试验
        5.2.1 侧限膨胀试验方法
        5.2.2 侧限膨胀试验试验成果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膨胀岩收缩、裂隙性及大气影响深度判定
    6.1 某地区膨胀岩SSCC曲线
        6.1.1 测试方法选择
        6.1.2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6.1.3 基本物理性质及收缩曲线验证
    6.2 大气影响深度和含水量剖面
    6.3 面积裂隙率的计算方法
    6.4 小结
第七章 人工边坡坡率及变形破坏分析
    7.1 基于自然边坡调查的人工边坡坡率确定方法
        7.1.1 方法原理
        7.1.2 自然边坡的调查统计
        7.1.3 推荐坡率确定方法
    7.2 裂隙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7.2.1 裂隙展布的影响因素
        7.2.2 单一柱体的抗滑动稳定分析
        7.2.3 单一柱体的抗倾覆稳定分析
        7.2.4 裂隙对整体稳定的影响
    7.3 边坡稳定分析
        7.3.1 浅层路堑的失稳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方法建议
    8.1 膨胀土勘察方法建议
        8.1.1 野外地质调查
        8.1.2 膨胀土的鉴定与试验
    8.2 膨胀土地区铁路设计及施工方法建议
        8.2.1 该铁路路基设计方案及评价
        8.2.2 铁路路堑边坡浅层破坏分析
        8.2.3 膨胀土地区铁路施工方法的建议
第九章 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如美电站左岸坝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及岩体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概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岩体结构特征研究
        1.3.2 岩体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1.3.3 水电站建基面选择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4.1 区域地质特征概述
        2.4.2 坝区地质构造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地震
第3章 岩体风化卸荷特征研究
    3.1 岩体风化特征研究
        3.1.1 岩体风化特征调查
        3.1.2 坝区岩体风化带划分
    3.2 岩体卸荷特征研究
        3.2.1 坝区岩体卸荷特征调查
        3.2.2 坝区岩体卸荷分带划分
    3.3 坝区风化卸荷综合分带
        3.3.1 风化卸荷定量分析的综合指标
        3.3.2 坝区风化卸荷空间变化特征及规律综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左岸坝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4.1 岩体结构面工程分级及岩体结构分类
        4.1.1 岩体结构面工程分级
        4.1.2 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划分
    4.2 Ⅲ级和Ⅳ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4.2.1 左岸Ⅲ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4.2.2 左岸Ⅳ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4.3 Ⅴ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4.3.1 缓裂发育特征
        4.3.2 陡倾结构面发育特征
    4.4 岩体结构类型量化分析
        4.4.1 根据RBI指标量化分析中坝址岩体结构特征
        4.4.2 岩体结构指数(RSI)提出及岩体结构量化研究
        4.4.3 RSI与 RBI、RQD指标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
    5.1 室内试验成果分析
        5.1.1 试验方案
        5.1.2 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5.2 基于原位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
        5.2.1 岩体结构面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
        5.2.2 岩体强度参数的取值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岩体质量分级
    6.1 岩体质量现场定性分级
    6.2 岩体质量的定量分级
        6.2.1 分级方法的介绍
        6.2.2 具体分级结果及评价
    6.3 各方法分级结果的评价
    6.4 岩体质量综合分级
    6.5 岩体力学参数综合取值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如美电站左岸侧建基面选择研究
    7.1 土石坝建基面选择原则及依据
    7.2 坝基岩体可利用性评判
    7.3 建基面选择综合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红色泥岩风化含砾粘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性质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D]. 周洪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2]炭质岩锚固段抗剪强度特性研究[D]. 黎彦. 三峡大学, 2020(06)
  • [3]滇中引水工程江底河组粉砂质泥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对隧洞进口段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 郝浩.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红层地区缓倾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强度参数研究[D]. 刘小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泥质弱胶结岩体水-固耦合机制与结构重组力学特性研究[D]. 王帅.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6]西南红层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以美姑河水电站营地滑坡为例[D]. 靳杭森.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红层泥岩及其重塑土微结构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D]. 邹建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泥岩路基材料性能与施工技术研究[D]. 张也.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9]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 杨相.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10]如美电站左岸坝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及岩体质量评价研究[D]. 史岩.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