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超声定位、实时监测及疗效评价

一、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超声定位、实时监控及疗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1](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点式治疗和区域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只健康新西兰兔的双侧后肢30条隐静脉分为左侧和右侧两组。使用上海爱申科技公司的HIFUNIT9000聚焦超声肿瘤消融机进行干预治疗,目标静脉左侧采用点式治疗,右侧采用区域治疗。两组均采用输出功率85W,发射时间150 ms,间隔时间300 ms。彩超随访统计分析两组在干预后2小时、7天、14天和21天的血管闭合率、血流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随访21天靶静脉彩超下未观察到血流定义为治疗有效;治疗后2小时治疗段静脉彩超随访无血流,21天内随访任意时间再次出现血流定义为血流再通。并在21天时每组取5条病变静脉做病理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意义。结果:总共选取15只新西兰兔30条隐静脉,1只麻醉过程中死亡,28条有效实验静脉。HIFU技术无创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71.43%(20/28);其中点式治疗组有效率64.29%(9/14),区域治疗组有效率78.57%(11/14),两种治疗方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治疗后2小时点式治疗组和区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85.7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治疗后7天点式治疗组和区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85.7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治疗后14天和21天时,两组有效率相同,都为64.29%和78.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随访21天,血流再通的发生率为10.70%(3/28),其中点式治疗组为14.29%(2/14),区域治疗组为7.14%(1/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7.14%(2/28),点式治疗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区域治疗组2例出现并发症14.29%(2/14),其中1例在治疗后即刻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灼伤,观察14天痊愈,无特殊处理;1例在随访14天时出现足趾缺血坏疽,骨头外露,考虑动脉损伤。结论:HIFU技术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研究中体现出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点式治疗和区域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为HIFU技术无创治疗静脉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其潜在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周燕玲[2](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HIFU治疗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痛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月经量评分的变化,统计HIFU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有效性:患者经HIFU治疗后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着减小(P<0.05)。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月经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所有患者均在1-2小时内结束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安返病房。其中32例患者有下腹部不适感或疼痛,占80%(32/40);28例患者有皮肤烧灼感,占70%(28/40);26例患者有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占65%(26/40);2例患者有皮肤轻度灼伤,占5%(2/40),以上均为SIR A~B类(轻微不良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或简单处理后即可痊愈,本研究中未见C~F类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明确,使患者痛经减轻,经量明显减少,安全性高,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田志鑫[3](2020)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的热损伤监控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肿瘤是当今危害人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存在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等问题,因此近年来微创乃至无创治疗肿瘤的方式备受关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肿瘤是将超声波聚焦到体内组织的病灶区域形成局部热能量,这种热能量可使病灶区域组织温度瞬间达到65 C,从而使病灶组织产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为了保证HIFU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对HIFU治疗过程进行影像监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B超成像的实时监控方法,但B超图像的灰度值大小不能反映实际组织损伤程度。本文对HIFU治疗中三种超声监控成像算法:弹性成像、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和背向散射积分成像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了监控图像质量和损伤区域监测的准确性,具体内容如下:(1)在弹性成像研究中,本文首先在COMSOL软件上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将组织的硬度与位移/应变建立关系,运用该关系对损伤进行超声弹性监控成像。通过硬芯仿体实验和HIFU辐射牛肝实验研究并优化了传统的弹性成像算法,实现了一种基于数据预处理和弹性成像后处理相结合的弹性成像方法来估计组织的弹性分布。这种优化后的算法很大程度上能够正确反映组织内部硬度信息,从而监测出组织中的损伤区域。(2)在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研究中,首先通过Field II仿真了两种损伤模型,然后运用仿真模型数据对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回波信号对数压缩前、后对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的影响。本文实现的基于金字塔的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算法是对传统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算法的优化。将该优化算法和传统的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算法分别通过仿真模型数据和HIFU辐射牛肝实验数据进行成像并对结果加以对比。结果表明这种优化算法得到的监测图像提高了损伤与组织区域的对比度、突出了损伤区域的轮廓信息并且更能直观的观察到损伤情况。(3)在背向散射积分成像研究中,首先通过HIFU辐照牛肝实验分别研究了背向散射积分成像和数字减影成像。比较了数字减影成像中常见的三种方法得出平方差值求和(SSD)方法抗噪效果较强的结论。将背向散射积分与SSD方法相结合后的背向散射积分减影成像算法用于对HIFU辐照牛肝实验数据进行损伤监测,并分析了影响背向散射积分减影成像效果的因素。最后将背向散射积分减影成像得到的损伤区域结果进行彩色编码后叠加到B超图像上以便于对损伤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得到的背向积分减影成像结果降低了组织背景的噪声影响,突出了损伤区域的位置和形状。本文主要是从不同的监控成像原理出发对弹性成像、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和背向散射积分成像三种超声监控成像方式进行研究和优化,多角度的提高监控图像的质量和损伤区域监测的准确性,可为精准的HIFU治疗提供参考。

刘备[4](2020)在《HIFU治疗过程中超声信号特征提取与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文中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是一种新的无创肿瘤治疗技术。它通过聚焦方式将声能聚集于治疗靶区,使靶区瞬间产生高温,从而使病变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固化、变性和坏死,同时又不损伤靶区之外的正常组织。通过监测治疗区域中组织的温度以及变性情况,能反映出HIFU治疗效果,对确保HIFU治疗安全高效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HIFU治疗中生物组织的变性监测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HIFU辐照区域超声散射回波信号截取以及超声信号去噪;(2)生物组织超声特征参数与温度相关性研究;(3)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研究超声散射回波信号非线性特征;(4)基于聚类分析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HIFU辐照区域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的截取问题,提出了基于广义S变换-时频熵的信号截取方法。通过超声回波信号广义S变换-时频熵的峰值变化确定正常区域与辐照区域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的边界,提高了截取信号的可靠性。针对传统的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的缺点,将消除趋势波动分析(DFA)算法与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DFA-VMD超声信号去噪方法。该方法既有效地解决了EMD处理过程中的模态混叠问题,也克服了VMD处理过程中需要预先设定模态数的缺点。(2)研究了超声信号特征参数与生物组织温度的相关性,主要包括超声声速、超声衰减系数以及超声频移特征参数。在超声衰减系数研究中,针对传统的时域与频域超声衰减系数测量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超声回波信号品质因子(Q)值特征的超声衰减系数测量方法。在超声频移研究中,利用超声回波信号自回归模型(AR)谱峰频率最大值表征超声回波信号中心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7℃到53℃之间时,生物组织超声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53℃到63℃时,声速上升趋势变缓;当温度达到63℃时生物组织声速达到一个最大值,63℃之后声速几乎不再发生变化。当组织温度为37℃到63℃时,超声衰减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声散射回波信号中心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63℃之后超声衰减系数变化逐渐变缓直至不变,超声散射回波信号中心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也不再变化。Q值法测得的衰减系数与组织温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9796,标准偏差较小,Q值法能够得到更准确、稳定的超声衰减系数测量结果。(3)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研究生物组织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的非线性特征。重构后的三维相空间轨迹表明,当生物组织变性时,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的相空间轨迹是发散和混乱的,正常组织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相空间轨迹收敛程度较好。其次,针对多尺度排列熵以及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的缺点,引入精细复合化算法对多尺度加权排列熵做了改进,提出了精细复合化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精细复合化多尺度加权排列熵不仅可以在度量时间序列的复杂度时包含振幅信息,而且可以提高熵值的稳定性。同时正常与变性组织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精细复合化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的类间距离大于多尺度排列熵和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类内距离小于多尺度排列熵和多尺度加权排列熵。(4)研究了基于聚类分析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后支持向量机(GA-SVM)以及GK模糊聚类方法,依据超声散射回波信号多尺度排列熵、多尺度加权排列熵以及精细复合化多尺度加权排列熵三种特征参数对未变性组织与变性组织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基于精细复合化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特征的聚类效果以及识别能力优于多尺度排列熵与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特征。相较于GA-SVM,基于GK模糊聚类的变性识别方法识别率更高,且运行时间更短,GK模糊聚类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生物组织未变性与变性特征模糊的问题。基于RCMWPE-GK模糊聚类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能较好地识别未变性组织与变性组织,识别率高达95.5%。

郭校银[5](2020)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目前,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仍是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其预后差,五年生存率极低。随着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越来越多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应用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中,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微无创的治疗技术,在治疗胰腺癌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现目前的研究缺乏较为系统全面地评估HIFU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血管形态学及测量血管血流动力学来评估HIFU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的影响,同时记录HIFU治疗胰腺癌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最终评估HIFU治疗胰腺癌对侵犯及邻近血管的安全性。研究方法1.回顾性观察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符合标准的51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观察患者在接受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资料,评估胰腺肿瘤侵犯及邻近血管的情况;观察相关血管形态变化;测量相关血管内径,观察是否有血管破裂出血、血管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等治疗相关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2.观察分析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符合标准的26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测量肿瘤侵犯及邻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血管血流动力学相关变化及血管功能情况。研究结果1.在血管形态学研究中,HIFU治疗前有40例胰腺癌患者出现了血管侵犯,其中肿瘤病灶侵犯44根动脉、64根静脉;病灶1cm以内的相邻血管有69根动脉、23根静脉。通过CT或MRI测量肿瘤侵犯及邻近血管的血管内径(Vascular Diameter,VD);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相关血管内径变化未见明显变化(P>0.05);未观察到治疗后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管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等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2.在血管血流动力学研究中,HIFU治疗前有19名患者出现了血管受侵犯,其中肿瘤病灶侵犯、22根动脉、31根静脉;病灶1cm以内的相邻血管有37根动脉、14根静脉。通过CDFI测量肿瘤侵犯及邻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FV)、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量(Blood Flow,BF)、血管内径等指标,评估增强CT/MRI影像学中血管灌注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安全地进行HIFU治疗而没有观察到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结论针对有肿瘤侵犯或压迫邻近胰周血管的胰腺癌,HIFU可以进行安全地消融,对肿瘤侵犯及邻近血管的血管形态学、血管血流动力学未造成明显变化,不影响血管血流灌注;未观察到血管破裂出血、血管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等治疗相关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李曦[6](2020)在《基于图像处理的HIFU治疗中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该技术在人体外通过聚集超声波束辐照局部肿瘤区域。由于超声波的穿透性和高强度性,超声波穿透人体直达治疗区域,使靶区短时间内达到65℃以上的高温,导致肿瘤组织产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周围正常组织基本不受影响,从而实现无创、非侵入式肿瘤治疗方式。在HIFU治疗肿瘤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和检测生物组织损伤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新鲜离体猪肉为实验对象,通过B超仪获取HIFU治疗前后的超声图像,随后对超声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图像特征,对HIFU引起的组织变性进行识别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阐述了HIFU技术的治疗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HIFU引起的组织变性识别方法。介绍了实验系统与方法,并对获取的超声图像进行预处理研究,包括滤波、灰度化、差值处理,为之后的HIFU区域变性识别做好准备。(2)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图像统计特征辨识生物组织变性的方法。提取灰度图像的七个统计特征,利用类间距离评价不同统计特征区分生物组织变性与未变性的能力,并结合支持向量机研究了区分能力较好的能量、熵和平滑度三个特征参数对生物组织变性的辨识效果。最后采用OTSU法,无需人为设定参数阈值,通过遍历不同的阈值T求取对应的类间方差,依据最大类间方差对应的阈值确定分类阈值。实验结果表明,类间距离较大的统计特征可以有效区分变性组织与未变性组织,经SVM训练重新分类后的样本特征结合OTSU法可以获得有效辨识生物组织变性的分类阈值。(3)提出了一种基于PCA主成分分析的辨识生物组织变性的方法。提取超声图像在四个不同方向的灰度游程矩阵,并计算相关的11个纹理特征;利用PCA分别对四个方向的多维特征进行特征降维,根据各阶特征的累积贡献率确定降维后的主成分数据;将四个方向变换后的主成分输入SVM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各方向上的灰度游程矩阵多维纹理特征经PCA变换后,可以有效地识别变性组织。本文通过对超声图像进行处理,结合OTSU方法、PCA数据降维与机器学习,研究了HIFU治疗过程中检测组织变性的方法,对HIFU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张格[7](2020)在《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治疗后痛经疗效与复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目前全子宫切除是根治子宫腺肌病的唯一方式,但此种方式对有保留子宫意愿的患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超声消融,即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热消融技术,以其无创、无辐射、实时监控、术后恢复快等绝对性优势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相关研究表明:HIFU治疗能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显着。然而既往研究多关注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对于HIFU术后远期疗效、复发情况及影响远期疗效、复发的相关因素却鲜有研究及报道。目的:1.评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痛经疗效。2.分析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复发情况。3.探讨影响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以改善痛经为主要目的就诊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并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病例,于治疗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痛经改变情况。根据完成随访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来评价HIFU治疗后患者痛经疗效及复发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104例患者中有92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6-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治疗后3个月评估近期疗效:79例患者治疗有效,痛经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85.9%。治疗后2年评估远期疗效:59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64.1%。随访6、12、24、36个月及3年以上的痛经缓解率分别为81.5%、72.8%、64.1%、54.5%、51.2%。截止至随访末,仍有54.3%的患者痛经在持续缓解。2.近期疗效评判复发情况:79例治疗有效者中有24例症状复发,总复发率为30.4%。复发中位时间为治疗后18个月。远期疗效评判复发情况:59例治疗有效者中有4例痛经复发,总复发率为6.8%。复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3.5年。3.近期疗效与病灶范围及治疗后3个月内是否联合辅助治疗有关(P<0.05),其中病灶局限、治疗后3个月内联合(Gn RH-a、LNG-IUS或Gn RH-a+LNG-IUS)辅助治疗者短期痛经缓解率较高。4.远期疗效与病灶范围及治疗后2年内是否联合辅助治疗有关(P<0.05),病灶局限、治疗后2年内联合(Gn RH-a、LNG-IUS或Gn RH-a+LNG-IUS)辅助治疗者远期疗效较好。5.复发与年龄有关。年龄越高,复发风险越低。结论:HIFU可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疗效相对持久,且病灶局限、治疗后联合(Gn RH-a、LNG-IUS或Gn RH-a+LNG-IUS)辅助治疗者疗效更佳、维持时间更长。而复发与HIFU治疗时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治疗时年龄越高者,复发风险越低;反之,复发风险会越高。

黄浩然[8](2016)在《从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角度研究HIFU治疗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文中研究说明子宫肌瘤是来源于子宫肌层的良性克隆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微无创的治疗手段,可完整保留患者的子宫,受到了广大女性患者的欢迎,目前已大量运用于临床。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urce imaging,MR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信号子宫肌瘤的HIFU疗效存在差异,而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从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角度阐释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疗效差异的原因。目的1)明确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2)建立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的HIFU疗效与影像特征、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3)从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角度阐释HIFU治疗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材料和方法1)2014年12月—2015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7例,术后取其新鲜离体子宫肌瘤标本47个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MRI T2WI信号将子宫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不均匀高信号、均匀高信号4组,对不同组子宫肌瘤离体标本的声速、声衰减、组织密度、声阻抗、比热容、导热系数进行定量检测及分组比较。声速、声衰减测量采用插入式脉冲取代法,组织密度测量采用阿基米德定律,声阻抗计算利用声速及组织密度值,比热容测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导热系数测量采用线热源法。2)对第一部分收集的47例子宫肌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和组织病理特征定量研究。分别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对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及胶原纤维进行观察。所有病理组织切片分别在4×10、10×10和40×10倍镜下随机选取3-5个视野进行观察、拍照。病理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及Photo shop分别对平滑肌细胞数和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定量计算。所有视野计算结果取平均值并对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将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与声速、声衰减、比热容、导热系数做相关性分析。3)采用前两部分所得不同T2WI信号肌瘤声、热特性,结合Khokhlov-Zabolotskaya-Kuznetsov(KZK)方程、Pennes生物热传导方程及CEM43℃(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equivalent minutes at 43℃)热剂量学模型,对HIFU辐照不同信号组肌瘤的疗效进行仿真计算,并同HIFU离体辐照的结果进行对比。对第一部分收集的47例子宫肌瘤离体标本中的30例利用JC200型聚焦超声治疗系统进行HIFU离体辐照。辐照参数为:声功率200W,辐照时间4s,辐照方式为连续波单点辐照,辐照深度为距肌瘤边缘2cm。术后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对坏死灶进行染色并测量坏死灶径线,根据径线结果计算坏死灶体积及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2013年11月—201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中心接受HIFU治疗的患者共115例,对其HIFU治疗过程的超声监控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首个治疗层面的首个治疗点为研究对象,以首个治疗点产生灰度变化的体积作为坏死灶体积用于EEF计算。分别对坏死灶体积及EEF进行了分组比较并与离体部分实验进行对比。4)对第一部分47例患者术前MRI T2WI肌瘤信号强度进行量化: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MRI T2WI横轴位上分别对肌瘤本身及正常子宫肌层信号值进行测量。最后将肌瘤信号值同肌层信号值相除,取比值,作为信号强度量化值。将信号强度值分别与声速、声衰减、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做相关性分析;将EEF值分别与声速、声衰减、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共收集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标本47例,其中低信号组7例,等信号组9例,不均匀高信号组21例,均匀高信号10例,其声速分别为1597.86±15.17m/s、1586.70±10.83m/s、1582.05±6.44m/s、1566.15±6.91m/s;声衰减分别为3.91±1.26d B/cm、1.58(1.74)d B/cm、1.36±0.58d B/cm、0.43±0.27d B/cm;组织密度分别为1.03(0.11)g/ml、1.03±0.05g/ml、1.01±0.05g/ml、0.97±0.01g/ml;声阻抗分别为1.64(0.18)×106Pa·s·m-1、1.65±0.08×106Pa·s·m-1、1.58±0.07×106Pa·s·m-1、1.52±0.03×106Pa·s·m-1;比热容分别为2735.9±598.5 J/k·℃、2920.6±616.2 J/k·℃、3357.5±368.2 J/k·℃、4781.1(431.9)J/k·℃;导热系数分别为0.38±0.10W/m K、0.46(0.16)W/m K、0.44±0.07 W/m K、0.51±0.01 W/m K。不同MRI T2WI信号组肌瘤声、热特性分组比较显示:从低信号组到均匀高信号组,声速、声衰减、组织密度、声阻抗逐渐降低(P=0.000/0.000/0.001/0.000),而比热容、导热系数逐渐上升(P=0.001/0.000)。2)组织病理结果显示,MRI T2WI低、等信号肌瘤,特别是低信号肌瘤主要由典型漩涡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构成,胶原纤维含量多且粗大;均匀高信号肌瘤,多见富于细胞型肌瘤,由大片致密且分布均匀的平滑肌细胞组成,胶原纤维含量很少,排列稀疏;不均匀高信号肌瘤,其实质部分即可见典型的普通型肌瘤表现,也可见富于细胞型肌瘤的表现,而其变性部分主要见玻璃样变性和出血坏死样变性。组织病理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低信号组到均匀高信号组,平滑肌细胞数分别为215.6±59.3个/视野、237.0(89.5)个/视野、232.3±72.5个/视野、330.5±30.9个/视野;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0.65±0.07、0.55±0.10、0.53±0.12、0.41±0.06。分组比较显示:从低信号组到均匀高信号组,平滑肌细胞数逐渐升高(P=0.001),胶原纤维含量逐渐降低(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平滑肌细胞数与比热容、导热系数呈正相关(R=0.468/0.623,P=0.001/0.000),与声速、声衰减呈负相关(R=-0.414/-0.442,P=0.005/0.002);胶原纤维含量与声速、声衰减呈正相关(R=0.488/0.642,P=0.001/0.000),与比热容、导热系数呈负相关(R=-0.619/-0.327,P=0.000/0.042)。3)共进行了23次仿真计算,其中低信号组7次,等信号组5次,不均匀高信号组5次,均匀高信号组组6次,其坏死灶体积分别为140.48±40.44mm3、131.18±32.49mm3、117.61±37.13mm3、50.22±17.46m m3;EEF分别为6.07±1.54J/mm3、6.40±1.54 J/mm3、7.27±2.02 J/mm3、17.45±5.47 J/mm3。分组比较显示,从低信号到均匀高信号组,坏死灶体积逐渐减小(P=0.001),而EEF值逐渐增大(P=0.001)。共对30例标本进行了HIFU离体辐照,其中低信号组7例,等信号组8例,不均匀高信号组9例,均匀高信号6例,其坏死灶体积分别为919.21±126.24mm3、678.98±248.28mm3、582.80±364.41mm3、151.96±76.01mm3;EEF分别为0.62±0.08J/mm3、0.93±0.36 J/mm3、1.38±0.83 J/mm3、4.55±2.20 J/mm3。分组比较,从低信号到均匀高信号组,坏死灶体积逐渐减小(P=0.000),而EEF值逐渐增大(P=0.000)。共对115例HIFU临床病例中的97例进行了坏死灶体积和EEF计算,其中低信号组31例,等信号组17例,不均匀高信号组30例,均匀高信号19例,其坏死灶体积分别为111.82(373.28)mm3、108.05(88.70)mm3、71.25(148.49)mm3、34.20(96.85)mm3;EEF分别为13.40(29.68)J/mm3、23.68(39.49)J/mm3、38.16(146.84)J/mm3、215.42(311.76)J/mm3。分组比较显示,从低信号到均匀高信号组,坏死灶体积逐渐减小(P=0.001),而EEF值逐渐增大(P=0.000)。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辐照结果相比,四个组,损伤灶体积均偏小(P=0.000/0.001/0.030/0.021),EEF值均偏大(P=0.000/0.001/0.008/0.000)。四个组临床EEF计算值均高于离体辐照结果(P=0.000/0.000/0.000/0.001)。离体辐照实验和临床实验均发现,不均匀高信号组坏死灶体积和EEF计算值组内差异较大。4)不同MRI T2WI信号肌瘤其信号强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低信号组信号强度为0.67±0.14;等信号组信号强度为0.71±0.07;不均匀高信号组信号强度为0.76(0.43);均匀高信号组信号强度为1.17±0.17。四组比较,从低信号组到均匀高信号组,信号强度值逐渐升高(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MRI T2WI信号肌瘤其信号强度与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呈正相关(R=0.428/0.535/0.561,P=0.003/0.000/0.000),与声速、声衰减、胶原纤维含量呈负相关(R=-0.473/-0.424/-0.437,P=0.001/0.004/0.002);EEF与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呈正相关(R=0.406/0.730/0.573,P=0.026/0.000/0.001),与声速、声衰减、胶原纤维含量呈负相关(R=-0.454/-0.636/-0.494,P=0.012/0.000/0.008)。结论1)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在声速、声阻抗、声衰减、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上存在差异。从低信号组到均匀高信号组,声速、声阻抗、声衰减、胶原纤维含量逐渐降低,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含量逐渐升高。2)从数值仿真计算、离体辐照及临床治疗三个层面均显示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疗效存在差异。从低信号组到均匀高信号组,坏死灶体积逐渐减小,EEF逐渐增大,表明HIFU消融难度逐渐增加;不均匀高信号组肌瘤离体辐照及临床治疗时坏死灶体积及EEF值组内差异较大,表明不均匀高信号组肌瘤HIFU消融难易程度差异较大。3)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信号强度与声、热特性、组织病理特征、HIFU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信号强度与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呈正相关,与声速、声衰减、胶原纤维含量呈负相关;不同组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疗效与声、热特性、组织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EEF与比热容、导热系数、平滑肌细胞数呈正相关,与声速、声衰减、胶原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可通过MRI T2WI信号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进行预判;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在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其HIFU疗效差异的原因之一。

杨志伟[9](2015)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文中认为前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症状性子宫肌瘤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完全无侵入性治疗肿瘤方法,有效治疗良恶性肿瘤已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但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组织的吸收、反射、散射而发生的能量衰减,导致高强度聚焦超声的辐照时间较长、治疗效率较低。为此,如何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提高消融效应已成为当前高强度聚焦超声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具有潜在的巨大研究和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表明,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某种物质改变组织声学环境来达到增加靶区组织超声能量沉积的效果,这类物质统称为高强度聚焦超声增效剂。高强度聚焦超声增效剂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改变声环境,增加高强度聚焦超声的超声能量沉积,从而使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肿瘤的效率提高,第一方面是:应用声阻抗较高的物质来增加其与生物组织的声阻抗差,从而增强热效应;第二方面是:应用有效的空化核降低超声的空化阈值,增强空化效应;第三方面是:改变生物组织内部的血液供应状态,减少靶区能量的丢失,从而增加靶组织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能量沉积作用。本实验探讨无水乙醇能否作为高强度聚焦超声增效剂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无水乙醇治疗子宫肌瘤的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时,缩宫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目的:本实验通过向牛肝脏组织及离体子宫肌瘤中注射无水乙醇后行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分析其对牛肝脏组织及离体子宫肌瘤靶组织声像图灰度变化及损伤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无水乙醇可以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相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时,缩宫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研究:1、选取屠宰后新鲜离体牛肝脏组织,浸泡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选择含血管和结缔组织较少的部分切成约40mm×40mm×40mm大小的方块,共40枚,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枚。室温下,常规脱气(浸泡于脱气水中)30分钟后待用。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将21G经皮酒精疗法针向切好的牛肝脏组织中心方向刺入,注入无水乙醇2ml。30min后行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采用重庆海扶(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超声换能器频率0.8MHz,功率0-400W(以连续波形式输出),物理学焦域1.5mm×1.5mm×10mm,该系统以脱气水为介质。设定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参数:采用点扫描,辐照深度(聚焦超声束入射方向上焦点到肿瘤表面的距离)20mm,单次辐照时间1s,间隔时间2s,重复次数5次,治疗探头功率200W,频率0.8MHz,焦距155mm。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无水乙醇,其他同实验组。观察两组肝脏标本辐照后靶区B超灰度变化及高强度聚焦超声在牛肝脏内形成的凝固性坏死的最长径,再将牛肝脏切片,室温下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24h,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洗涤,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计算两组肝脏组织HE染色着色区的差异。2、选取手术剥离6小时内的离体子宫肌瘤组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选择肌瘤中无液化坏死的组织切成20mm×20mm×20mm的方块,共40块,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块,室温下常规脱气(浸泡于脱气水中)30分钟备用。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将21G经皮酒精疗法针向切好的肌瘤组织中心刺入,注入无水乙醇2ml。30分钟后行HIFU照射,辐照参数:点扫描,辐照深度10mm,单纯辐照时间1s,间隔2s,重复10次,治疗功率100W,频率0.8MHz。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无水乙醇,其他同实验组。观察两组肌瘤标本经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1s、5s、10s后靶区B超出现灰度增强的例数及两组标本内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区的最大径,将辐照后的肌瘤组织切片,室温下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24小时,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洗涤,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两组标本HE染色的差异。临床研究:3、选取我院超声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52个肌瘤),年龄2747岁,平均41.5±5.6岁,肌瘤直径40121mm,平均62.2±17.0mm。入选标准:①育龄期妇女;②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有强烈的保留子宫的愿望;③机载超声能清晰显示且治疗通道安全的肌瘤;④无沟通障碍;⑤对酒精不过敏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妇科其他疾病(如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癌等肿瘤);③结缔组织病;④腹部接受过大剂量(≥45Gy)放疗者⑤半年内有脑梗塞、脑出血者;⑥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肾等系统疾病。随机分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每组20人。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肌瘤内部血流供应的丰富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信号;2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见23条小血管;3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4级:周边血管呈网状包绕整个肌瘤,并有树枝状多个分支伸入肌瘤内,可见4条以上血管相互交织呈网状,或血管直径达3mm以上。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盆腔平扫及增强MRI检查,磁共振设备为philips3.0TAchieva TX,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仰卧位,在床中心安放表面线圈,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中线一致,采集中心对准耻骨上缘。磁共振平扫横断位:T2加权SPAIR(脂肪抑制)序列,T1加权TSE序列,冠状位:T2加权SPAIR(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T2加权SPIR(脂肪抑制)序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使用欧乃影15ml,矢状位:连续五次,T1加权e-THRIVE序列,横断位:T1加权e-THRIVE序列。在T2加权相测量肌瘤的最大直径(mm)以及肌瘤最深面与第二尾椎之间的最短距离(mm)。确认结果无异常,于治疗前三天开始行饮食准备。治疗前一天晚间口服不产气的导泻药,治疗当日给予清洁灌肠、下腹部备皮,脱脂、脱气以及留置导尿管。根据患者体重,给与一定量的枸橼酸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使患者达到Ramsy评级的3-4级,既要达到让病人能忍受不愉快的治疗过程,保持足够的心肺功能,同时对语言和轻触摸刺激能做出合适的反应。镇静效果要求患者疼痛评分小于4分为佳,疼痛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患者所能想象到的最严重的疼痛。治疗前15min静脉滴注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ml:10单位),调节滴速为30滴/min,剂量为0.12U/min,直至手术结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患者于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床上取俯卧位,体表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补液,膀胱灌入适量40℃生理盐水,定时观察尿量。机载超声扫查定位,以确保有安全通道,避免损伤肠道,然后制定治疗计划,功率设定为400W,采用点扫描方式,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治疗,以治疗区出现团块状灰度增加或明显的整体灰度增加为实时评价有效治疗的标准,来决定治疗结束的时机。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患者排空小便,于治疗床上取仰卧位,体表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给予维生素C3.0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治疗区常规消毒铺巾,超声选择穿刺点,0.5%盐酸利多卡因2ml局部浸润麻醉满意后,经腹或经阴道用21G经皮酒精疗法针插入肌瘤深面,根据无水乙醇在肌瘤内的弥散范围,注入(肌瘤长径×前后径×横径×0.5233)×1/12至1/20量的无水乙醇,最大量不超过30ml,拔针止血完成治疗。次日再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具体过程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统计所有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时间(s),治疗剂量(J)。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结束后让患者自己根据治疗中的感受进行疼痛评分;依据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协会制定的SIR分类法,对治疗并发症进行评价,分为A-F级:A:无需治疗,无不良后果B:有简单的治疗,观察,无不良后果C:有必要的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不长(﹤48h)D:有重要的治疗,护理等级增加,住院时间延长(﹥48h)E:永久性后遗症F:死亡;HIFU治疗后即刻行超声造影和第二天行盆腔增强MRI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根据增强MRI计算无造影剂灌注区体积(肌瘤长径×前后径×横径×0.5233),并评价治疗是否显效:治疗后肌瘤坏死体占治疗前肌瘤体积百分比大于95%为显效。治疗后1月复查超声造影,统计肌瘤残存坏死体积及肌瘤吸收体积:一个月后肌瘤残存坏死体积/术后即可肌瘤坏死体积×100%。4、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经1年以上随访观察及盆腔平扫加增强MRI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为单发病灶,年龄33-48岁,平均40.40±3.81岁,肌瘤平均体积109.78±49.29cm3;入选标准:①育龄期妇女;②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有强烈的保留子宫的愿望;③机载超声能清晰显示且治疗通道安全的肌瘤;④无沟通障碍;⑤对酒精不过敏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妇科其他疾病(如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癌等肿瘤);③结缔组织病;④腹部接受过大剂量(≥45Gy)放疗者⑤半年内有脑梗塞、脑出血者;⑥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肾等系统疾病。通过患者盆腔MRI测定肌瘤距尾骨距离,以评价病灶相对位置;通过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肌瘤内部血流供应的丰富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以评价病灶的血供丰富程度。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缩宫素组及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一天完成。采用GE LOGIO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进行引导,局部浸润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经腹或经阴道用21G穿刺活检针插入肌瘤内部深面,根据无水乙醇在肌瘤内的弥散范围,注入肌瘤体积×1/12至1/20量的无水乙醇,最大量不超过30mL,拔针止血完成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常规行备皮、清洁灌肠、导尿并留置尿管。应用缩宫素组治疗前15min静脉滴注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ml:10单位),调节滴速为30滴/min,剂量为0.12U/min;未用缩宫素组仅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治疗均在镇静镇痛方式下进行,药物为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根据患者质量计算药物用量。治疗在超声实时监控下进行,以点辐照方式采用分层治疗,辐照功率400W,根据病灶内超声灰度变化及患者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区域、治疗强度及剂量。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记录相关不良反应。治疗中详细记录治疗总时间(min)、治疗剂量(J)、团块状灰度增强出现时间(s);治疗前后均行盆腔平扫加增强核磁对比检查,测定肌瘤及非灌注区长径(D1)、左右径(D2)、前后径(D3),计算肌瘤及非灌注区体积(V),计算公式V=0.5233×D1×D2×D3;并测定体积消融率。结果:1、无水乙醇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牛肝脏组织效果,实验组(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组)牛肝脏组织标本的靶区组织多数(13/20)立刻出现灰度增强的变化,对照组标本的靶区组织少数(6/20)立刻出现灰度增强的变化(P <0.05)。实验组辐照后消融区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HE染色后,大部分实验组(15/20)载玻片上可见坏死区染色较浅,而大部分对照组(16/20)载玻片可见均一染色,无染色差异。光镜观察见两组标本靶区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膜崩解,与非靶区分解清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更为显着。这是由于实验组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向牛肝脏组织内注射无水乙醇,在组织深面出现凝固性坏死区域,形成“损伤-损伤干涉效应”,使消融坏死的团块状高回声扩散的更快,坏死的程度更彻底。同时无水乙醇的参与可以降低发生空化效应的阈值功率,促进组织内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提高消融效率的目的。因此HIFU结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的方式可以使靶区组织消融范围更加彻底,即刻疗效更确切。这说明无水乙醇在牛肝脏组织HIFU损伤中起到了增效剂的作用。2、无水乙醇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离体子宫肌瘤效果,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1秒、5秒、10秒后,两组标本靶区组织出现灰度增强的变化的例数:实验组分别为(3/20,15/20,20/20)例;对照组分别为(0/20,6/20,11/20)例。HIFU辐照后测量标本坏死区最大长径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为10.65±2.48(mm);对照组为8.93±2.97(mm)(P <0.05)。光镜观察见两组标本靶区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膜崩解,与非靶区分解清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更为显着。这说明,在人离体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中,无水乙醇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相同的时间点,无水乙醇使离体子宫肌瘤的损伤例数增加,损伤程度加重,是一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有效地增效剂。3、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子宫肌瘤血流分级为1级的1例,为2级的18例,为3级的0例,为4级的1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子宫肌瘤血流分级为1级的2例,为2级的17例,为3级的0例,为4级的1例。两组患者年龄、肌瘤平均体积、血流分级、肌瘤距尾骨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影响两组之间治疗条件是一致的,可以认为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患者治疗时间(2478.20±991.00)S和治疗剂量(991280±396402)J明显少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患者(1714.25±666.55)S,(685700±266621)J,(P <0.05);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坏死体占治疗前肌瘤体积百分比为:(99.13±1.41)%;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坏死体占治疗前肌瘤体积百分比为:(92.86±2.25)%;本研究以治疗前后体积比≥95%为显效,统计其治疗显效率,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P <0.05)。超声造影和盆腔增强MRI显示两组患者肌瘤治疗前均有造影剂充填,治疗后其内均可见无造影剂充填区(肌瘤坏死区),但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患者肌瘤边界较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患者更为清晰、锐利。说明对于相同条件的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方式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有更高的效率,达到治疗目的,并且疗效更确切。这也证明了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向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可以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效果,无水乙醇可以作为一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增效剂。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患者疼痛评分(4.80±1.54)明显低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H组)患者(3.55±1.64)(P <0.05)。82.5%(33/4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H组18人,H+A组15人,全部属于介入放射协会的SIR A-B级一般不良反应,无SIR C-D级重要不良反应和SIR E-F级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治疗组(H+A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H组。说明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方式较之单纯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有效减少了治疗中患者的不适及治疗后出现的副反应。这是由于在超声引导下向子宫肌瘤深面注射无水乙醇,在肌瘤深面出现强回声的凝固性坏死区域,该区域对于超声波来说为强反射界面,可以有效的阻挡声波传向更深层面,减少肌瘤后方组织(例如骶骨)接受的声波照射量,从而减轻了治疗中患者的疼痛感,而且H+A组的治疗时间和治疗剂量都明显减少,并且有效的保护了肌瘤周围正常的组织脏器,这也使其疼痛感和副反应都会低于H组。因此HIFU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方式较之单纯的HIFU治疗,有效减少了治疗中患者的不适及治疗后出现的副反应,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接受度普遍提高,这也有助于该方式今后的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达到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却不伤及正常细胞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副作用,可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坏死体积及治疗后1月肌瘤残留体积和吸收体积的比较:H+A组与H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肌瘤吸收可能与患者个人体质有关,而与肌瘤坏死的原因无关,而且我们随访的时间较短,无法判断两组的远期疗效,仍需我们进一步观察。4、缩宫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中,应用缩宫素组肌瘤体积消融率(92.38±2.07)%,团块状灰度出现时间(150.70±57.51)s,治疗总能量(556835.0±202583)J,治疗总时间(116.70±28.61)min;对照组肌瘤体积消融率(92.81±2.53)%,团块状灰度出现时间(165.77±77.13)s;治疗总能量(512610.0±158004)J,治疗总时间(107.40±23.2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缩宫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中没有起到增效的作用,这是由于缩宫素借以发挥作用的模式:子宫平滑肌收缩→压迫供血血管收缩→改善声环境、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率;而由于无水乙醇的作用,子宫肌瘤内平滑肌纤维已经发生凝固性坏死,缩宫素受体难以发生作用,上述缩宫素作用模式无效化。因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与瘤内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缩宫素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无明确的应用价值。结论:无水乙醇能增强了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牛肝和离体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增效剂,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纯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所需治疗时间和治疗剂量更少,患者治疗中疼痛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更确切。此项技术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瘤内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缩宫素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无明确的应用价值。创新点:1.本研究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与单纯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比较,证实无水乙醇可以使治疗时间和治疗剂量减小,患者治疗中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后副反应明显减少,且治疗效果更加确切。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既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又弥补了相互的缺点,为提高和改善子宫肿瘤治疗效果提供一个新思路。目前国内外没有类似报道,这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2.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实践中,静脉注射缩宫素及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是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率的两种不同方式,通过对二者各自作用机制的探讨,结合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最终统计结果,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瘤内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缩宫素未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无明确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没有类似研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

李捷[10](2014)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剂量学研究及联合氩氦刀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剂量学研究目的通过SCT评估HIFU消融肝癌的结果,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总结HIFU消融肝癌的剂量学数据,建立剂量模型,以预测治疗一定体积肝癌所需要的超声剂量,为HIFU治疗肝癌的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剂量学基础。方法1.研究对象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行HIFU治疗的122例肝癌患者,其中男88例,女34例,年龄2478岁,平均53.82±10.44岁。纳入标准:(1)原发性肝癌诊断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肝癌诊断标准,包括慢性肝病背景(肝硬化或HBV/HCV感染)、影像学检查(CT或/和MRI)、血清AFP水平;(2)HIFU治疗之前未经过其它治疗;(3)无远处转移,无下腔静脉癌栓;(4)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能够耐受全身麻醉;(6)了解HIFU治疗过程及可能风险,愿意接受HIFU治疗。排除标准(1)转移性肝癌;(2)弥漫型原发性肝癌;(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半年内有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需用药物控制者、严重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近期有大范围的脑梗塞、脑出血者);(4)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2.研究设备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治疗头、定位监视装置、治疗运动控制装置、超声功率源、治疗床及脱气水装置等组成。治疗参数:治疗探头频率0.96MHz,焦距134mm,治疗焦域1.5~10mm,治疗声功率200~400W,扫描速度3mm/s,焦域声强4000~15000W/cm2,层距5mm。GE LightSpeed CT成像系统。120KV,Auto-mA(240700mA);进床速度为39.37mm/r,螺距为0.984:1;层厚为5mm,转速为0.8s/r。高压注射器采用了美国瑞达双筒注射器,造影剂采用非粒子型对比剂如欧乃派克(300mgI/mL),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用量为80100mL,注射流速4.0mL/s。扫描时相:动脉期延迟2530s,门静脉期延迟6065s,延迟期延迟90180s。3.研究方法3.1影像学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SCT和超声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形态、部位、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脏器的毗邻关系。肿瘤体积计算方法:SCT或超声测量靶肿瘤的三维径线:长径(D1)、前后径(D2)和横径(D3),根据椭圆体计算公式计算靶肿瘤的体积。计算公式:V=0.5233×D1×D2×D3肝癌血供评估:选择肝癌最大截面为研究层面,根据CT多期扫描的动脉期肝癌的强化面积占最大截面积的百分比将肝癌血供分为4级:(1)0级:肿瘤基本不强化或仅在肿瘤周边有环形强化,强化面积<25%;(2)Ⅰ级:肿瘤以不强化为主,其不强化的背景内夹杂有强化区,25%≦强化面积<50%;(3)Ⅱ级:肿瘤不均匀强化,其强化背景内夹杂有低密度或等密度区,50%≦强化面积<90%;(4)Ⅲ级:肿瘤均匀强化,强化面积≥90%。通过SCT影像学测量腹壁厚度,肋间宽度,肿瘤距肝脏边缘距离等参数。3.2HIFU消融治疗3.2.1治疗前准备①对于小肝癌或多发肝癌,术前进行模拟定位,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同时帮助病人消除治疗的恐惧感,配合治疗。②术前备皮、术区清洗、呼吸功能训练,并留置胃管尿管。③肿瘤靠近肝脏脏面并且为外生型者应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④所有患者术前均不行肋骨切除术。3.2.2手术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局部皮肤行脱脂脱气,对于靠近肝顶部的肿瘤,预计声通道通过肺组织,需行“人工胸水”。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右侧卧位或俯卧位(通常右半肝及左内叶肿瘤采用右侧卧位,左外叶肿瘤采用俯卧位)。在超声实时监控下确定肿瘤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按5mm的层距将肿瘤分为多个不同的连续层面,由深到浅适形治疗各个层面内癌组织,直至完全覆盖预定靶区。如遇肋骨阻挡,应进行呼吸控制,即在治疗过程中暂停呼吸机,采用手动挤压呼吸球囊,使肺扩张并保持12分钟,从而使膈肌下移、肝脏下移,原先被肋骨阻挡的肿瘤组织下降至肋间隙。扫描方式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超声影像图,根据治疗时靶区组织的灰阶变化来评价HIFU的治疗效果,靶区出现团块状高回声改变或整体灰度明显增加是HIFU治疗有效的确切证据。3.2.3观察指标①治疗剂量参数: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功率;②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3.3治疗后影像学评估治疗后1月内行SCT复查,测量消融区体积(non-perfused volume,NPV)和肿瘤消融率。公式:体积消融率(non-perfused volume ratio,NPVR)=无灌注区体积/靶肿瘤体积×100%。体积消融率≥50%为临床有效。3.4治疗后并发症评价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严重程度评价依据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协会制定的SIR分类法。3.5剂量学分析方法剂量用能效因子(energy effect factor, EEF)表示:EEF=η. Pt/V (J/mm3)η表示聚焦系数(=0.7),P为声功率(W),t为照射时间,V为无灌注区体积(NPV)(mm3),EEF为消融单位体积肿瘤所需能量。3.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消融结果122例病人,接受HIFU消融治疗,治疗时间平均2.76±1.34小时,实际消融时间平均2301.98±1225.15秒,肿瘤的平均直径57.67±32.73mm,肿瘤体积217.41±361.8cm3,平均肿瘤体积消融率为73.73%±22.37%。2.并发症和副反应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发热、转氨酶升高、治疗区域疼痛、局部软组织肿胀,治疗区皮肤麻木,右侧胸腔积液等。2例患者出现肋骨骨折,1例患者出现皮肤Ⅲ度烧伤。1例患者出现结肠穿孔。按照SIR分级系统分级,19.83%为SIR A级并发症,79.59%为SIR B级并发症,0.58%为SIR D级并发症。3.剂量学研究结果腹壁厚度与EEF之间缺乏相关性,而肿瘤距肝脏边缘的距离、肋间隙宽度、肿瘤直径以及肿瘤血供分级均与EEF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1. HIFU对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能效因子(EEF)能够直接反映HIFU治疗肝癌量效关系,可作为HIFU治疗肝癌剂量学研究的量化指标。3.肝癌距肝脏边缘的距离、肋间隙宽度、肿瘤的直径、血供分级与EEF具有线性相关关系。4.肝癌HIFU消融的预测回归模型为:y=-56.096+21.029X1+1.165X2-0.502X3。注:X1=肝癌的血供分级+1(1,2,3,4)X2=肝癌距肝脏边缘的距离(肝癌中心部位作为测量点mm)X3=肝癌直径(平均直径mm)。第二部分高强度聚焦超声与氩氦刀联合治疗富血供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1.通过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氩氦刀治疗不同大小、不同血供丰富程度肝癌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肝癌选择合适的局部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2.采用HIFU联合氩氦刀的方法对于富血供大肝癌进行消融,评价其疗效,并与单独HIFU组及氩氦刀治疗组做对比,探讨HIFU联合氩氦刀治疗富血供大肝癌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1.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患者年龄28-76岁,平均53.70±9.82岁。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或MRI结合AFP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并且均为无法行外科手术切除或者患者本人拒绝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HIFU治疗及氩氦刀治疗,每组各60例。将每组按肿瘤直径分为3个亚组(小癌型:瘤体直径<3cm;结节型:3cm≦瘤体直径<5cm;块状型:5cm≦瘤体直径<10cm);多发肿瘤按最大肿瘤直径进行分组。按肿瘤的血供丰富程度用术前增强SCT进行评估同样分为4个亚组,分组方法详见第一部分摘要。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月内接受SCT影像学评估,计算肝癌的体积消融率。在各亚组层面比较HIFU和氩氦刀的的疗效。2.取2009年12月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富血供大肝癌20例(直径>5cm,肿瘤血供Ⅱ、Ⅲ级)行联合HIFU及氩氦刀治疗,其中12例先行HIFU治疗,经SCT或超声复查后证实仍有残留组织,2周后行氩氦刀治疗。另有8例先行氩氦刀治疗,经SCT或超声证实有残余肿瘤组织后再行HIFU治疗。该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59.32±12.34岁,瘤径5.010cm。对照组为同期单独行HIFU治疗的富血供大肝癌30例,及单独行氩氦刀治疗的富血供大肝癌30例。比较三组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HIFU和氩氦刀的整体疗效比较,两组消融率无明显差异(P>0.05)。按肿瘤直径分成亚组,瘤体直径<3cm组以及3cm≦瘤体直径<5cm组有效率HIFU与氩氦刀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但瘤体直径≥5cm组,氩氦刀效果优于HIFU(P<0.05)。根据血供丰富程度分成亚组,在乏血供组(0Ⅰ级血供)HIFU与氩氦刀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富血供组(ⅡⅢ级血供),氩氦刀疗效优于HIFU(P<0.05)。2.并发症方面,HIFU组无严重并发症,多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观察即可。氩氦刀治疗组有1例出现冷休克,并最终肾功能衰竭。3.三组比较,在肿瘤体积消融率方面,联合组(75%)优于HIFU组(30%)(P<0.05),但和氩氦刀组(5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三组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58%,HIFU组50%,氩氦刀组48%,P>0.05);在AFP下降方面,联合组(76.47%)优于HIFU组(43.48%)及氩氦刀组(44.00%)(P<0.05)。联合治疗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 HIFU和氩氦刀对于直径<5cm的肝癌均为有效治疗手段,对于富血供的大肝癌,HIFU及氩氦刀治疗效果均下降,氩氦刀优于HIFU。2. HIFU和氩氦刀均是安全的治疗手段,氩氦刀治疗肝癌需注意并预防冷休克、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 HIFU联合氩氦刀治疗肝癌效果优于单纯HIFU治疗或氩氦刀冷冻治疗,HIFU联合氩氦刀对于富血供大肝癌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二、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超声定位、实时监控及疗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超声定位、实时监控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材料
        1.1 HIFUNIT9000 肿瘤消融系统
        1.2 预实验经验与结果
        1.3 实验动物的选取和分组
    2.方法
        2.1 动物饲养和麻醉
        2.2 静脉选取及模型建立
        2.3 HIFU干预治疗
        2.4 数据收集及实验后动物处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实验动物一般资料
    2.随访治疗有效率
    3.随访血流再通率
    4.并发症发生情况
    5.治疗后静脉病理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治疗仪器
        2.2 治疗前准备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反应的发生
        2.5 统计学方法
        2.6 随访情况
        2.7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个体化治疗及长期管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的热损伤监控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强度聚焦超声监控成像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HIFU技术的主要物理机制
    1.3 HIFU治疗监控成像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超声弹性损伤监控成像的研究
    2.1 样品制备与实验系统
        2.1.1 明胶仿体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2.1.2 HIFU监控实验系统与时序
    2.2 弹性成像理论
        2.2.1 弹性成像原理
        2.2.2 弹性成像算法
        2.2.3 弹性成像评价指标
    2.3 弹性成像优化算法
        2.3.1 生物组织的力学仿真分析
        2.3.2 射频信号预处理
        2.3.3 弹性成像后处理算法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明胶仿体弹性成像
        2.4.2 HIFU辐射牛肝损伤弹性成像
    2.5 本章小结
3 Nakagami参量估计监控成像的研究
    3.1 Field II超声仿真系统
    3.2 Nakagami参量估计监控成像方法
    3.3 金字塔Nakagami参量估计监控成像方法
        3.3.1 高斯金字塔
        3.3.2 基于金字塔的Nakagami参量监控成像
    3.4 Nakagami参量监控成像的建模仿真研究
        3.4.1 设计损伤仿真模型
        3.4.2 系统设置及其散射子分布模型仿真
        3.4.3 回波包络数据对数压缩处理对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的影响
        3.4.4 金字塔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算法结果
    3.5 Nakagami参量估计成像的超声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减影监控成像研究
    4.1 背向散射积分减影成像研究
        4.1.1 背向散射积分成像理论
        4.1.2 数字减影法理论
        4.1.3 背向散射积分减影成像理论
    4.2 超声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背向散射积分成像实验结果及分析
        4.2.2 数字减影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4.2.3 背向散射积分减影成像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HIFU治疗过程中超声信号特征提取与生物组织变性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HIFU技术的机制与发展
    1.3 HIFU治疗监控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HIFU治疗中超声信号检测及预处理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系统
        2.2.1 HIFU辐照实验系统
        2.2.2 水浴加热实验系统
    2.3 超声数据采集
        2.3.1 HIFU辐照实验系统超声回波信号数据采集
        2.3.2 水浴加热实验系统超声透射信号数据采集
    2.4 超声散射回波信号截取
        2.4.1 广义S变换及时频熵算法
        2.4.2 HIFU辐照区域超声散射回波信号截取
    2.5 超声信号去噪
        2.5.1 EMD方法
        2.5.2 DFA-VMD方法
        2.5.3 两种方法比较
        2.5.4 超声透射信号去噪
        2.5.5 超声散射回波信号去噪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特征参数与温度相关性研究
    3.1 引言
    3.2 生物组织的超声特性
    3.3 超声声速与温度相关性研究
        3.3.1 互相关函数法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超声衰减系数与温度相关性研究
        3.4.1 时域法
        3.4.2 频域法
        3.4.3 Q值法
        3.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超声频移与温度相关性研究
        3.5.1 生物组织离散随机介质模型
        3.5.2 超声回波信号频移模拟仿真
        3.5.3 超声回波信号AR模型与定阶
        3.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超声散射回波信号非线性特征提取
    4.1 引言
    4.2 相空间重构
        4.2.1 相空间重构理论
        4.2.2 相空间最佳重构参数
        4.2.3 超声散射回波信号相空间分析
    4.3 多尺度排列熵及其改进
        4.3.1 多尺度排列熵
        4.3.2 多尺度加权排列熵
        4.3.3 精细复合化多尺度加权排列熵
        4.3.4 计算参数选取及分析
    4.4 超声散射回波信号非线性特征提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聚类分析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聚类分析方法
        5.2.1 支持向量机与遗传算法优化
        5.2.2 GK模糊聚类与模式识别
    5.3 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研究
        5.3.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
        5.3.2 基于GK模糊聚类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
        5.3.3 识别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5)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6)基于图像处理的HIFU治疗中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HIFU治疗原理
    1.2 HIFU治疗技术的优势
    1.3 HIFU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HIFU变性识别方法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超声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2.1 超声图像的采集
        2.1.1 实验系统
        2.1.2 实验流程
    2.2 超声图像预处理
        2.2.1 图像去噪处理
        2.2.2 图像灰度化处理
        2.2.3 灰度图像差值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图像特征的获取
    3.1 灰度直方图
        3.1.1 灰度直方图的意义
        3.1.2 灰度直方图的获取
    3.2 统计特征
        3.2.1 常用的统计特征
        3.2.2 统计特征的提取
    3.3 类间距离
    3.4 灰度游程矩阵的纹理特征
        3.4.1 灰度游程矩阵
        3.4.2 灰度游程矩阵的纹理特征
        3.4.3 灰度游程矩阵纹理特征的获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统计特征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
    4.1 最大类间方差法
    4.2 支持向量机
        4.2.1 线性可分
        4.2.2 非线性可分
        4.2.3 核函数
    4.3 基于统计特征辨识组织变性
        4.3.1 统计特征的概率分布图
        4.3.2 基于SVM的组织变性识别
    4.4 基于OTSU法确定组织变性阈值
        4.4.1 OTSU法的算法流程
        4.4.2 分类阈值的确定
        4.4.3 最大类间方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
    5.1 引言
    5.2 主成分分析
    5.3 基于PCA的特征选择
        5.3.1 主成分分析算法流程
        5.3.2 基于PCA的特征降维
    5.4 基于PCA的生物组织变性识别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治疗后痛经疗效与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现况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从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角度研究HIFU治疗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声、热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组织病理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疗效研究
    第一节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疗效的数值仿真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离体辐照疗效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HIFU临床疗效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不同MRI T_2WI信号子宫肌瘤影像特征、组织病理特征、声、热特性及HIFU疗效间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局限性与展望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外科手术治疗
    1.2 介入治疗
    1.3 药物治疗
    1.4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第2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 HIFU 的作用机制
    2.3 HIFU 的应用进展
    2.4 HIFU 增效剂的临床应用
第3章 无水乙醇增强 HIFU 损伤离体牛肝效果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1.5 实验观察指标
        3.1.6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超声灰度变化
        3.2.2 坏死区消融范围
        3.2.3 HE 染色载玻片上坏死区与非坏死分界情况
        3.2.4 光镜变化
    3.3 讨论
第4章 无水乙醇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离体子宫肌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设备
        4.1.4 实验方法
        4.1.5 实验观察指标
        4.1.6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超声灰度变化
        4.2.2 坏死区消融范围比较
        4.2.3 标本坏死区光镜变化
    4.3 讨论
第5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2.1 仪器设备
        5.2.2 治疗前准备
        5.2.3 治疗过程
        5.2.4 资料采集
        5.2.5 统计处理
    5.3 结果
    5.4 讨论
第6章 缩宫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时的作用评价
    6.1 资料与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方法
        6.1.3 统计学分析
    6.2 结果
        6.2.1 分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6.2.2 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6.3 讨论
        6.3.1 缩宫素对于 HIFU 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
        6.3.2 瘤内无水乙醇注射对于 HIFU 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
        6.3.3 缩宫素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6.4 总结
第7章 结论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剂量学研究及联合氩氦刀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剂量学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HIFU 治疗肝癌的初步量效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备
        1.3 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 并发症
        2.3 剂量学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声通道组织对肝癌 HIFU 治疗剂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备
        1.3 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并发症和副反应
        2.3 剂量学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肝癌影像学特征对消融剂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备
        1.3 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消融结果
        2.3 并发症及副反应
        2.4 剂量学分析
        3 讨论
        3.1 肝癌大小与超声消融剂量之间的相关性
        3.2 肝癌的血供状态与超声消融剂量之间的相关性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肝癌超声消融剂量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备
        1.3 方法
        2 结果
        2.1 EEF 分布散点图
        2.2 回归模型的建立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氩氦刀联合治疗富血供肝癌的临床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氩氦刀治疗肝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HIFU 和氩氦刀疗效比较
        2.2 HIFU 和氩氦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联合 HIFU 及氩氦刀治疗富血供大肝癌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体积消融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三组患者 AFP 下降情况比较
        2.4 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超声定位、实时监控及疗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实验研究[D]. 王斌.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周燕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的热损伤监控成像研究[D]. 田志鑫. 中北大学, 2020(09)
  • [4]HIFU治疗过程中超声信号特征提取与生物组织变性识别[D]. 刘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对其侵犯及邻近血管影响的临床研究[D]. 郭校银.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基于图像处理的HIFU治疗中生物组织变性识别方法研究[D]. 李曦.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治疗后痛经疗效与复发的研究[D]. 张格.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从声、热特性和组织病理特征角度研究HIFU治疗不同MRI T2WI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D]. 黄浩然.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1)
  • [9]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D]. 杨志伟. 吉林大学, 2015(08)
  • [10]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剂量学研究及联合氩氦刀治疗的临床研究[D]. 李捷. 郑州大学, 2014(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