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芪的药用价值

一、论黄芪的药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敏[1](2021)在《轮作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及蒙古黄芪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环境污染状况愈加严重,导致土壤、水和空气中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积累。植物通过接触环境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会在体内积累重金属,对于动物和人类具有潜在的健康威胁。黄芪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之一,需求量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黄芪多为人工栽培,很难保证其质量安全,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黄芪药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黄芪与马铃薯轮作和黄芪连作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和黄芪样品中重金属积累含量、黄芪中药用成分含量,分析了轮作对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及重金属的富集在空间纵向尺度上的差异。选择了四种代表性的重金属污染评估方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非致癌风险评估值和致癌风险评估值,对不同产地黄芪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以黄酮类物质、甲苷、多糖及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多角度对17个不同产地黄芪的药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如下:1.黄芪与马铃薯轮作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黄芪连作土壤,砷和镉含量低于连作土壤。轮作黄芪中铜、汞、砷、镉积累量低于连作黄芪。轮作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和黄芪中的积累水平;同时可以促进黄芪根中黄酮类物质和甲苷含量的积累,提高黄芪药用品质。2.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的化学形态。轮作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总比例低于连作土壤,生物活性相对较低。同时铜、汞、镉和铅在不同土壤层分布状况均显示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含量逐渐减小的垂直变化规律。3.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不同产地黄芪均处于未污染水平。不同产地黄芪均无致癌风险。

黄德彬[2](2021)在《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整理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并提出不足和改进方法,力求为《伤寒论》的临床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也为研究黄元御的药性理论作一个补充,以期为《伤寒论》学术发展提供更多视角的研究思路。方法:本文运用文献整理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黄元御的主要伤寒药用着作《长沙药解》为基础,以黄氏其他着作为辅助,简要概述其学术思想、药理渊源而详细梳理其伤寒药用特色,又以彭子益、张锡纯二位名家之药理、亲尝药物作为完善补充。结果:完成了对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的系统梳理,整理与归纳了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的渊源、思想特色、不足和改进方法,并探讨了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引发的思考。结论: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将《伤寒论》所用之药全部归纳于一气周流和六经辨证体系的大框架中,简化了伤寒病的辨证用药思路;黄氏推崇补中气论、崇阳黜阴论在数据分析上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但燥土论无数据支持;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还具有以下优点:以方论药、纳药于理,以药理教人识证;由整体而局部,药理细致,剖析仲景用药详义;滋肝阴药清风邪新说,开辟了理解伤寒用药新思路;论药害利同列,明确药物禁忌,不盲目夸大药物功效;类同药物对比,药物应用精细化;大刀阔斧纠正前人谬误药理,将药物功效认定着落于实处;注重临床实效,摒弃方士服饵之夸大玄辞。同时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也存在燥土、崇阳而伤阴的不足且药理过于机械化和形而上学,而彭子益和张锡纯的药理可很好地补充其不足之处,学者亲尝药物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种补足方法。

尹德成,陈智丽,马友记,王霞,严晓暻,安雪姣[3](2021)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月龄、体重(27.43±3.61) kg的健康澳洲白羊和湖羊杂交F1代公羔6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7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2%、4%、6%的黄芪副产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2%组的左半胴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6%组(P<0.05),与4%组差异不显着(P>0.05)。2%组和4%组的宰前活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2)4%组的眼肌面积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2%组、4%组和6%组的失水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肉色、大理石纹评分、pH、剪切力、GR值和熟肉率差异不显着(P>0.05)。3)2%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分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2%组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6%组(P<0.05)。4)各组之间内脏系数和胃肠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5)各组之间股二头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2%组和6%组的股二头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股二头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MUF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组的股二头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芪副产物对绵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风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2%添加比例的效果较好。

何燕飞[4](2020)在《番红花花瓣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西红花,又称藏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是一味名贵中药。其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经闭、产后瘀血、抑郁、心悸、癫狂等治疗。番红花花瓣(C.sativus petal,CSP)是西红花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高,资源丰富。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CSP水提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柱色谱方法,从中分离、纯化得到番红花花瓣多糖(C.sativus petal poly saccharides,CSPPs)A(CSPPA)和B(CSPPB),并采用多种光谱、波谱技术,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对二种均一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卵清蛋白(OVA)和口蹄疫疫苗为抗原,研究了其佐剂作用及其机制。同时,采用RAW264.7细胞模型,评价二种均一多糖体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1.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番红花花瓣粗多糖,经脱色、除蛋白后,DEAE SephadexA50柱色谱分成F1、F2和F3三个流份;F2和F3继续以SephadexG200柱色谱纯化,分别得到两个均一多糖,即CSPPA和CSPPB。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结果表明:CSPPA和CSPPB峰形对称,分散系数分别为1.14和1.21;分子量分别为1.98×106和2.53×106Da。红外光谱(IR)分析结果表明:CSPPA和CSPPB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含有乙酰基和磺酸基。CSPPA的总糖、磺酸基和氧乙酰基含量分别为95.33%、7.95%和5.10%;CSPPB的总糖、磺酸基和氧乙酰基含量分别为93.22%、13.02%和3.33%。CSPPA由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摩尔比16:5:7:3)组成;CSPPB由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摩尔比16:2:7:19:15:16)组成。综合甲基化分析、Smith降解产物和NMR 数据,CSPPA 单糖残基包括→4)-Me-β-D-GalpA-(1→、α-L-Rhap-(1→、→3,6)-β-D-Galp-(1→、→4)-α-L-Arap-(1→、→4)-β-D-Xylp-(1→和→3,4)-β-D-Xylp-(1→。乙酰基和磺酸基取代糖残基为→3,6)-2-OAc-β-D-Galp-(1→、→3,6)-4-OAc-β-D-Galp-(1→和→4)-3-SO3-β-D-Xylp-(1→。CSPPB 单糖残基包括 α-L-Araf-(1→、→2)-α-L-Arap-(1→、→3)-β-D-Galp-(1→、Me-β-D-GalpA-(1→、→4)-α-L-Rhap-(1→、→4)-3-SO3-α-L-Rhap-(1→、→3,4)-α-L-Rhap-(1→、→6)-β-D-Manp-(1→、→6)-2-OAc-β-D-Manp-(1→、→4)-3-SO3-β-D-Xylp-(1→、→4)-β-D-Xylp-(1→、→3,4)-β-D-Xylp-(1→、→6)-β-D-Glcp(1→、→6)-3-OAc-β-D-Glcp-(1→和→3,6)-β-D-Glcp(1→等14种单糖残基组成。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CSPPA在水溶液中形成三螺旋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SPPA和CSPPB均存在片状、棒状及鳞片状结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CSPPA存在多糖链自发卷曲形成的岛状结构,其表面起伏较CSPPB大。CSPPA和CSPPB在单糖组成、残基类型、高级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2.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免疫佐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CSPPA和CSPPB分别联合OVA或FMDV 146S免疫小鼠2次,间隔二周。加强免疫后14d,分离血清和制备脾细胞悬液,检测受免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及其亚类抗体效价、脾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脾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水平。CSPPA和CSPPB不仅能显着提高OVA和FMDV 146S免疫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IgG1、IgG2a和IgG2b抗体水平,而且可显着促进受免小鼠ConA、LPS和抗原特异性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及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P<0.05、P<0.01或P<0.001)。同时,CSPPA和CSPPB可显着诱导免疫小鼠刺激原或抗原特异性刺激脾细胞分泌IFN-y和IL-10,上调OVA免疫小鼠抗原特异性刺激脾细胞Th1(IL-2、IFN-γ、T-bet和STAT4)和Th2(IL-4、IL-10、GATA3和STAT6)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RNA表达水平(P<0.05、P<0.01或P<0.001)。这些结果表明,CSPPA和CSPPB均具有显着的免疫佐剂活性,能增强受免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诱导均衡的Th1和Th2免疫应答,是理想的疫苗候选佐剂。诱导免疫部位局部组织先天性免疫反应是当前佐剂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RT-qPCR和ELISA观察和检测CSPPA和CSPPB肌内注射对小鼠股四头肌组织先天性免疫微环境的影响。CSPPA和CSPPB可引发股四头肌组织炎性浸润,诱导炎性因子(IL-1β、IL-6、CCL3、CXCL1和CXCL2)产生;显着上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 和 IL-6)和趋化因子(CCL3、CXCL1 和 CXCL2)的 mRNA 表达水平(P<0.05,P<0.01或P<0.001)。同时,CSPPA和CSPPB可显着促进小鼠股四头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募集及抗原摄取能力,提高淋巴结中树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P<0.05)。这些结果表明:CSPPA和CSPPB肌注可快速诱导小鼠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免疫细胞募集,改善局部组织先天性免疫微环境,最终调控抗原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3.番红花花瓣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RAW264.7为细胞模型,研究CSPPA和CSPPB体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CSPPA和CSPPB对RAW264.7细胞的最大无毒性浓度均为5 μg/mL。CSPPA和CSPPB可浓度依赖性显着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10、IL-12p40和TNF-α)和趋化因子(CCL5和CCL22),以及上调这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P<0.05、P<0.01或P<0.001)。CSPPA和CSPPB也能显着促进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表面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MHCI和MHCII)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CSPPA和CSPPB可显着促进RAW264.7细胞MAPK 家族 ERK、JNK 和 MAPK p3 8 以及 NF-κB p65 的磷酸化。p3 8 MAPK 抑制剂 SB203 5 8 0和NF-κB p65抑制剂Bay 11-7082能显着抑制CSPPA诱导RAW264.7细胞IL-10和IL-12 p40的分泌(P<0.001),而JNK抑制剂SP600125和ERK抑制剂PD98059则显着抑制CSPPB诱导RAW264.7细胞IL-10和IL-12p40的分泌(P<0.01或P<0.001)。这些结果说明:CSPPA和CSPPB均可通过MAPK和NF-κB通路激活RAW264.7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番红花花瓣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均一多糖CSPPA和CSPPB,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一级结构进行了表征。CSPPA和CSPPB可通过快速诱导免疫部位局部组织先天性免疫应答以及MAPK/NF-κB通路激活APCs,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是理想的候选疫苗佐剂,具有良好的开发研究前景。研究结果为番红花花瓣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马宁[5](2020)在《基于ITS序列的黄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芪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利水消肿等功效,随着黄芪用量逐渐加大,野生黄芪已供不应求,市面上大部分为种植黄芪。因此导致黄芪质量参差不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利用黄芪正品与常见混伪品ITS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别黄芪的真伪,并在传统的PCR方法上,进行了改进,采用qPCR法,利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对黄芪正品和伪品进行鉴别。同时,根据《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方法,对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含量的差异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准确性。并得出不同产地、剂型、炮制方式的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的规律,为进一步规范药材的种植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ITS引物扩增黄芪样品和黄芪伪品,通过对二者的ITS序列进行分析、比对,找出存在差异的区域,并利用Primer5软件设计了鉴别黄芪的特异性引物,命名为HQ-F/HQ-R,长度分别为20/21 bp,扩增产物长度为524 bp。利用该引物对黄芪正品与伪品及近源物种进行扩增,并且设置退火温度梯度。结果发现,在退火温度为58℃时,黄芪正品在500-700之间有单一、清晰的条带,而其他样品在相应位置无条带,因此,选择58℃为最佳退火温度。2.购买黄芪样品23份,其中包括膜荚黄芪、蒙古黄芪、黄芪配方颗粒、炙黄芪,利用引物HQ-F/HQ-R对样品进行扩增,退火温度为58℃。采用普通PCR方法和SYBR Green染料法,从特异性、灵敏度、覆盖性等方面作了考察。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除正品外,其他均无扩增条带(曲线);不同产地、剂型、加工方式的黄芪样品,使用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单一的扩增条带(曲线);对样品10倍比梯度稀释,每个稀释级做3个重复,然后扩增发现,普通PCR的检出限可达到10 mg/kg,而SYBR Green染料法检出限可达1 mg/kg,因此SYBR Green染料法的灵敏度较高。同时,通过SYBR Green法可实现扩增产物的相对定量。3.对实验材料中的黄芪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HPLC-ELSD法,提取黄芪甲苷并检测其含量,根据不同样品黄芪甲苷的含量来验证前期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结果表明,黄芪正品中除四川理塘县产黄芪外,其他样品黄芪甲苷含量均符合限量要求;而非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均低于最低限度,所得结果与分子生物学鉴别结果一致。同时得出:不同产地、剂型的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含量排名前四的分别为:甘肃定西、山西浑源、宁夏六盘山、黑龙江,而含量最少的为四川理塘县产黄芪。

王贤[6](2020)在《黄芪无土育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为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是重要的中医药材之一。随着对黄芪药用价值的深入挖掘,黄芪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用药需求,而对野生中药材无节制的采挖,导致了野生黄芪资源的不断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提高黄芪的人工栽培效率成为当务之急。而培育壮苗是提高人工栽培效率的关键,其中,无土育苗技术因具有定植后根系发育好、根际环境和无土栽培适应性强,不伤根、易成活,以及一般没有缓苗期等优点,在野生药材人工栽培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对于黄芪的无土育苗技术研究较少,导致人工栽培黄芪的产量低、品质差,因此,本试验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研究黄芪幼苗在不同基质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来探究黄芪无土育苗的关键技术,从而为提高人工栽培黄芪的品质和产量、黄芪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本试验选用道地药材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通过无土育苗的方式进行培育,研究了不同种类基质对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发育,以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基质和营养液处理都能促进蒙古黄芪幼苗的生长,其中基质处理的T2(泥炭:蛭石=2:1)和营养液处理的Y1(1倍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育苗效果最好。在77 d时,各处理的黄芪幼苗的株高、茎粗、分枝数、主根长、侧根长、主根粗、侧根粗、芦头茎粗以及壮苗指数等指标与CK相比差异达到最大,其中T2处理在这些指标上分别比CK增幅了 55.77%、23.46%、30.18%、13.46%、23.32%、54.10%、72.97%、43.22%、177%;Y1 处理在这些指标上比 CK增幅了 146.27%、153.09%、75.47%、65.34%、53.36%、190.16%、251.35%、121.09%、700%;而在77 d时,各处理的黄芪幼苗的根冠比与CK相比差异显着,并且CK的根冠比比基质处理中的T2增幅了 11%,比营养液处理中的Y1增幅了 45%。(2)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基质和营养液处理均能提高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了根系活力、降低了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处理中表现最显着的分别是T2和Y1。T2和Y1处理在77 d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增幅了 28.65%、72.55%。(3)对药用成分的影响。基质和营养液处理都能提高黄芪幼苗根系中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的含量,而基质处理中的T2和营养液处理中的Y1提升的含量较高,T2和Y1处理在77 d时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的含量分别比CK增幅了 8.47%、76.40%和 37.14%、402.81%。

陈实[7](2020)在《蒙古黄芪营养吸收特性和施肥效应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古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为传统大宗药材之一,科学的施肥技术是影响黄芪质量和产量的主要管理技术之一。本论文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采用ITS2序列对不同产地黄芪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应用田间试验研究两年生蒙古黄芪生育期生长特征、营养特性并对其进行整体品质评价,最后通过建立模型并寻优得到最优施肥量,为蒙古黄芪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的结果如下:(1)采用DNA条形码技术中的ITS2序列鉴定蒙古黄芪及其混伪品,各品种在Neighbor-Joining树上各自聚为一簇,表明ITS2序列能够区分蒙古黄芪与沙苑子、刺果甘草、锦鸡儿、蜀葵、紫花苜蓿等混伪品,达到鉴定目的。(2)施肥对黄芪根长各处理间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性区分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促进其株高的生长发育;7-8月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黄芪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根中黄芪多糖含量在9月达到较高水平,可在9月底采挖药材提取多糖;黄芪总黄酮在11月达到累积峰值,N0P2K2处理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而氮磷钾配施三个处理产量较高,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量与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3)蒙古黄芪不同植物器官N-P,N-K和P-K元素分配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蒙古黄芪生长在6-11月间受N元素限制作用,不同施肥处理下蒙古黄芪根中N-P、N-K和P-K元素之间均未呈现异速生长关系;茎中N-P元素之间则呈现明显的异速生长关系,且N和P元素之间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表明茎对N、P元素之间吸收呈相互促进关系;N-K、P-K元素在叶中比例呈一定正相关,表明植物叶能促进根系对土壤中K元素的吸收,经茎将养分运输至叶片中。(4)施肥与黄芪品质指标之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提取4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5.176%,表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总黄酮、多糖在施肥对品质评价应用上存在一定的贡献:第1主成分结果表示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3个酶活性在施肥与品质评价方面表现优异;第2主成分结果表示微生物生物量在施肥与品质评价方面有一定的表现;第3、4主成分结果表示总黄酮与多糖在施肥与有效成分品质评价方面表现优异。(5)通过对蒙古黄芪产量及品质施肥效应方程的模型建立及寻优最终确定:蒙古黄芪每公顷施氮(N)70.332~125.194 kg、磷(P2O5)148.225~206.159 kg、钾(K2O)87.019~166.269 kg时有望获得4500 kg/hm2以上产量;每公顷施氮(N)8.393~51.840kg、磷(P2O5)12.537~77.438 kg、钾(K2O)74.088~90.583 kg时有望获得黄芪甲苷高于0.28%的药材;每公顷施氮(N)36.098~119.839 kg、磷(P2O5)84.126~157.672kg、钾(K2O)90.029~141.698 kg时有望获得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于0.035%的药材,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关农艺指导。

张野[8](2020)在《两种黄芪幼苗对缺硫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文中指出黄耆,常见写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本文以黄芪中药材药典规定的两种原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及其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 Hsiao)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综合运用离子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不同程度缺硫处理下两种黄芪幼苗植株在生长指标、光合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活性、营养元素吸收以及次生代谢等方面的变化,系统阐述了黄芪对缺硫胁迫的响应机制,为低硫土壤地区黄芪人工种植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与供应Hoagland全营养液相比,低硫和无硫供应处理均显着抑制了两种黄芪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并且引起了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根系褐变等一系列缺硫症状。此外,缺硫还导致了两种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以及光合参数下降、全株各部位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我们推断,营养液中硫元素供应的减少引起了黄芪幼苗硫营养不良,影响了植株叶绿素合成,降低了植株的光合能力,并同时引起了全株的氧化胁迫,最终使得黄芪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与膜荚黄芪相比,蒙古黄芪在缺硫胁迫下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2)随着缺硫胁迫的加重,两种黄芪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着增加,蒙古黄芪的含量高于膜荚黄芪,表明蒙古黄芪细胞渗透调节对硫的耐性强。缺硫胁迫增加显着降低了黄芪根中SOD和POD活性,破坏抗氧化系统,导致黄芪各组织ROS积累增加量主要在根部,茎和叶变化不显着。CAT和APX的活性在不同部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影响。打破了黄芪组织体内活性氧的平衡系统,对黄芪各部位均造成了严重的伤害。(3)随着缺硫胁迫的加重,矿质元素吸收对黄芪幼苗的积累产生显着影响。大量元素主要积累在根和叶片中,微量元素主要积累在根部,而异黄酮合成的积累可能是根中S的耐性起主要作用。在低硫或无硫条件下,膜荚黄芪植株各部位总酚含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蒙古黄芪根系和叶片总酚含量却因缺硫处理而显着升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硫营养缺乏诱导了蒙古黄芪各部位异黄酮类物质的积累,有效缓解了缺硫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从而在面对缺硫胁迫时蒙古黄芪比膜荚黄芪表现出了更强的耐性。(4)采用UPLC-MS技术对黄芪中不同组织部位化合物含量测定,通过聚类和分布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本文共检测黄芪各部位中23种酚类化合物。硫胁迫使根中蒙古黄芪的积累量升高,主要积累在C6C1型和C6C3C6型化合物中;茎中膜荚黄芪的积累增加量高于蒙古黄芪,主要积累在C6C1型和C6C3C6型化合物中;叶中膜荚黄芪的积累增加量稍高于蒙古黄芪,差异不显着。结果显示根中蒙古黄芪比膜荚黄芪表现出更强的耐性。综上所述,在生理指标中,蒙古黄芪比膜荚黄芪对缺硫胁迫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在活性成分中,根中的蒙古黄芪比膜荚黄芪对缺硫胁迫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在茎和叶片中膜荚黄芪比蒙古黄芪对缺硫胁迫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因为黄芪是药用植物根部入药,所以在本实验中蒙古黄芪在响应缺硫胁迫时比膜荚黄芪的耐受性更强。在黄芪的主产区东北及西北地区,蒙古黄芪更适宜生产商种植。

王伟,原野,南蓬[9](2020)在《黄芪Astragali Radix与其伪品饮片的分子鉴别》文中认为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衰老、强心等重要的药用价值.然而,随着黄芪的需求不断提升,市面上逐渐涌现出一批黄芪的伪品.许多中药材一般以干燥根部的切片入药,传统形态鉴别法及理化鉴别法无法准确有效地进行区分,而黄芪正品与伪品的分子鉴别手段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正品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及伪品多序岩黄芪、紫苜蓿、锦鸡儿、大野豌豆、背扁黄芪和梭果黄芪为材料,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取ITS、rbcL、psbA-trnH 3种通用DNA条形码来探究其在黄芪正品与伪品鉴别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单一DNA条形码的鉴别效率较低,无法将所有的正品与伪品区分,组合DNA条形码明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聚类树支持率更高,结果更可靠.因此,建议将rbcL+psbA-trnH,rbcL+ITS+psbA-trnH或ITS+psbAtrnH组合作为准确有效的黄芪正品与伪品的鉴别标准.

王学斌[10](2019)在《从脾胃论治紧张型头痛的文献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文献研究:探析从脾胃论治紧张型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TTH)的理论渊源,归纳紧张型头痛脾胃相关病机,并分析、总结古代中医从脾胃论治与紧张型头痛特点相符的内伤头痛的用药特点,为从脾胃论治紧张型头痛提供理论和用药依据;2、临床研究:观察基于脾胃气机升降失司立论——加味升阳益胃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对研究结果和组方思路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辨治紧张型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文献研究:(1)以“内伤头痛”“头痛”、“头风”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电子数据库中医经类、方书类、综合医书类、临证各科类、医论医案类医籍,从检索结果中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紧张头痛临床特点且与脾胃有关的条目,包括脾胃虚实病机和治疗方药,分别进行归纳、总结;(2)以“紧张型头痛”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tension type headache”、“TTH”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其中与脾胃有联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论述。2、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1例,给予加味升阳益胃汤及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西药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指数计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紧张型头痛脾胃相关病机中,虚证病机为“气血亏虚,脑窍失养”、“脾气(阳)虚,清阳不升”、“脾胃气虚,阴火上冲”,实证病机为“痰湿(浊)上逆”、“饮食积滞”,虚实夹杂证病机为“脾气虚,痰浊内生”、“胃气虚,浊阴不降”、“脾虚血瘀”;紧张型头痛脾胃辨证病机可归纳为脾胃气虚,痰湿中阻,气机升降司;从脾胃辨证论治紧张型头痛的方剂分别为:治疗脾胃虚证的调中益气汤加味(《兰室秘藏》)、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补中益气汤加味(《医学入门》)、调中益气汤(《寿世保元》)、家秘和中汤(《症因脉治》),治疗脾胃实证的芎术汤(《医方选要》)、芎辛导痰汤(《医方选要》)、平胃保和汤(《症因脉治》)、加味二陈汤(《不知医必要》),治疗脾胃虚夹杂证的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黄芪益气汤(《寿世保元》);用药特点为:虚证以补益脾胃为主,实证以燥湿化痰为主,虚实夹杂证则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并重,辅助用药则使用风药升清、清利头窍治标、佐以泻阴火、兼治血分。2、临床研究结果:(1)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三者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小于0.01),说明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头痛的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三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小于0.05),说明对照组能降低头痛的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综合来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更加明显,其降低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作用要优于对照组;(2)在头痛指数计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在头痛指数计分方面组内,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说明两组头痛指数计分均有显着降低;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对头痛指数计分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3)在头痛指数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2例基本恢复,19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0例基本恢复,12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5.68%。两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于改善头痛指数效果优于对照组;(4)在中医证候各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前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说明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如裹、头脑昏沉、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倦怠乏力各项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头痛如裹、头脑昏沉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倦怠乏力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脘腹胀满、纳呆食少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说明对照组患者头痛、头脑昏沉症状得到显着改善,倦怠乏力症状一般改善,脘腹胀满、纳呆食少症状没有改善;(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中医证候积分都有改善作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6)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临床显效15例,临床有效17例,临床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临床显效3例,临床有效22例,临床无效12例,总有效率67.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得出脾胃虚实病机与紧张型头痛密切相关,从脾胃治疗紧张型头痛理论依据充分,用药思路为标本兼顾且以健脾胃、化痰湿为主,以通利头窍为辅;通过临床研究结果得出以脾胃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依据的加味升阳益胃汤能降低患者头痛指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和中医证候积分,是治疗紧张型头痛脾胃气虚、痰湿中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二、论黄芪的药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黄芪的药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轮作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及蒙古黄芪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轮作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
    1.3 重金属的形态特征
    1.4 评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1.5 黄芪的次生代谢产物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轮作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2.2 黄芪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2.2.3 黄芪甲苷的方法学考察与含量测定
        2.2.4 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2.2.5 黄芪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轮作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2.3.3 黄芪重金属与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
        2.3.4 轮作对不同土壤深度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2.3.5 轮作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特征的影响
        2.3.6 轮作对黄芪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产地黄芪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设备
    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1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3.2.2 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产地黄芪重金属含量测定
        3.3.2 不同产地黄芪重金属主成分分析
        3.3.3 不同产地黄芪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3.3.4 不同产地黄芪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3.3.5 非致癌风险评估
        3.3.6 致癌风险评估
        3.3.7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重金属积累规律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年限黄芪品质的评价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设备
    4.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1 黄芪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4.2.2 黄芪甲苷的方法学考察与含量测定
        4.2.3 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4.2.4 黄芪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产地黄芪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
        4.3.2 不同产地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4.3.3 不同产地黄芪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3.4 不同产地黄芪化合物主成分分析
        4.3.5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品质的评价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2)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黄元御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简介
    1 黄元御生平
    2 黄元御学术思想简介
        2.1 一气周流学说
        2.2 以六经统辖人体形质和气化
        2.3 推崇中土思想
        2.4 崇阳黜阴思想
第二章 黄元御伤寒药用思想探析
    1 推崇中土、崇阳黜阴论之伤寒药用体现及《伤寒论》用药数据分析佐证
        1.1 推崇补中气论之伤寒药用体现
        1.2 推崇燥土论之伤寒药用体现
        1.3 崇阳论之伤寒药用体现
        1.4 黜阴论之伤寒药用体现
        1.5 《伤寒论》用药数据分析佐证
        1.5.1 方药筛选
        1.5.2 药名规范
        1.5.3 分析软件
        1.5.4 分析方法
        1.5.5 结果
        1.5.6 结论
    2 黄元御伤寒药用特色
        2.1 黄元御伤寒药用渊源
        2.1.1 考究《神农本草经》,旁参百氏
        2.1.2 取仲景方药笺疏之,作《长沙药解》
        2.2 独特的论药章法
        2.2.1 依五行归类《伤寒杂病论》药物
        2.2.2 以方论药、纳药于理
        2.3 由整体而局部,药理细致
        2.3.1 由整体而局部
        2.3.2 药理明晰细致不笼统
        2.3.2.1 归经、功效细致化
        2.3.2.2 标本细致化
        2.4 滋肝阴药清风邪新说
        2.5 论药害利同列
        2.6 类同药物对比
        2.7 论药独异之处黜昏启圣
        2.8 注重临床实效,摒弃方士服饵之夸大玄辞
    3 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的不足与补足方法
        3.1 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的不足
        3.1.1 过度崇阳黜阴有失偏颇
        3.1.2 过度推崇燥土论
        3.1.3 药理过于机械化
        3.2 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的补足方法
        3.2.1 以彭子益伤寒药用理论补足
        3.2.1.1 允执厥中,阴阳不偏
        3.2.1.2 燥湿不偏,注重补阴津
        3.2.1.3 害利同列,以舌脉佐证药理
        3.2.2 以张锡纯药理补足
        3.2.3 亲尝药物
    4 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之历史地位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药名称规范表
致谢
附件

(3)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黄芪副产物及基础饲粮营养水平
    1.4.2 屠宰性能
    1.4.3 肉品质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2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
2.3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内脏系数的影响
2.4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胃肠指标的影响
2.5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背最长肌常规养分含量的影响
2.6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股二头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4)番红花花瓣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植物多糖结构分析研究进展
    2.番红花及其非药用部位研究进展
    3.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1.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结果
        3.1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制备
        3.2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理化性质
        3.3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分子量
        3.4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单糖组成
        3.5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红外光谱
        3.6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Smith降解结果
        3.7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脱硫-甲基化分析
        3.8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NMR结果
        3.9 刚果红实验
        3.10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微观结构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番红花花瓣多糖的佐剂活性研究
    1.材料和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
        3.1 番红花花瓣多糖对OVA的佐剂活性
        3.2 番红花花瓣多糖对口蹄疫抗原的佐剂活性
        3.3 对局部肌肉俎织形态的影响
        3.4 对局部肌肉组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3.5 对局部肌肉组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3.7 对局部肌肉组织免疫细胞募集的影响
        3.8 对局部肌肉组织免疫细胞抗原摄取的影响
        3.9 对引流淋巴结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
        3.10 促进抗原阳性APCs募集至引流淋巴结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番红花花瓣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激活作用及机制研究
    1.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3.1 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对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3.3 对RAW264.7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3.4 对RAW264.7细胞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
        3.5 对RAW264.7细胞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3.6 对RAW264.7细胞p38 MAPK、JNK、ERK和NF-kB磷酸化的影响
        3.7 通路抑制剂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
        3.8 抑制剂对CSP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ITS序列的黄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芪概述
        1.1.1 黄芪生物学特性
        1.1.2 黄芪药用价值
        1.1.3 黄芪种类、分布
        1.1.4 黄芪及其近源物种、代用品的研究现状
    1.2 中药材鉴别发展历程
        1.2.1 性状鉴别
        1.2.2 显微鉴别
        1.2.3 理化鉴别
        1.2.4 常用分子生物学鉴别中药材方法
        1.2.5 ITS分子标记及DNA条形码技术
        1.2.6 SYBR染料法扩增
第二章 基于ITS序列的黄芪PCR法鉴别
    2.1 实验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方法
        2.3.1 DNA提取
        2.3.2 DNA的浓度及电泳情况
        2.3.3 黄芪ITS序列扩增
        2.3.4 ITS序列分析及引物设计
        2.3.5特异性实验
        2.3.6样品覆盖性实验
        2.3.7灵敏度实验
    2.4 实验结果
        2.4.1 样品DNA提取结果
        2.4.2 样品DNA提取方法改进
        2.4.3 样品DNA的 ITS引物扩增结果
        2.4.4 样品DNA测序结果
        2.4.5 引物设计
        2.4.6 特异性实验
        2.4.7 覆盖性实验
        2.4.8 灵敏度实验
    2.5 讨论
第三章 基于ITS序列的SYBR Green法鉴别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方法
        3.2.1特异性实验
        3.2.2覆盖实验
        3.2.3灵敏度实验
    3.3 结果
        3.3.1特异性实验
        3.3.2覆盖性实验
        3.3.3灵敏度实验
    3.4 讨论
第四章 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方法
    4.3 结果
        4.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2 供试液的制备
        4.3.3 线性关系考察
        4.3.4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4.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6)黄芪无土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草药历史
        1.1.1 中草药的作用
        1.1.2 中草药在国内外的需求
        1.1.3 中草药的培育现状
    1.2 黄芪的历史
        1.2.1 蒙古黄芪的特性
        1.2.2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
        1.2.3 蒙古黄芪的医学功效及其应用
    1.3 蒙古黄芪的繁殖技术
        1.3.1 黄芪种子的处理方式
        1.3.2 我国黄芪研究的现状
    1.4 无土育苗的分类
        1.4.1 无土育苗的优点
        1.4.2 基质育苗研究进展
        1.4.3 营养液育苗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地点
    2.2 试验设计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2.4.1 黄芪幼苗形态指标测定
        2.4.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4.3 主要药用成分含量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基质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的影响
    3.1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的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株高的影响
        3.1.2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茎粗的影响
        3.1.3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分枝数的影响
        3.1.4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主根长的影响
        3.1.5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侧根长的影响
        3.1.6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芦头茎粗的影响
        3.1.7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主根粗的影响
        3.1.8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侧根粗的影响
        3.1.9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壮苗指数的影响
        3.1.10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3.2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2.2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2.3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3.3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的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
        3.3.1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总黄酮的影响
        3.3.2 基质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总多糖的影响
4 营养液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的影响
    4.1 营养液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1.1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株高的影响
        4.1.2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茎粗的影响
        4.1.3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分枝数的影响
        4.1.4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主根长的影响
        4.1.5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侧根长的影响
        4.1.6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芦头茎粗的影响
        4.1.7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主根粗的影响
        4.1.8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侧根粗的影响
        4.1.9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4.1.10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4.2 营养液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2.1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4.2.2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2.3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4.3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药用成分的影响
        4.3.1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总黄酮的影响
        4.3.2 营养液处理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总多糖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无土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5.2 无土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5.3 无土育苗对蒙古黄芪幼苗根系药用成分的影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蒙古黄芪营养吸收特性和施肥效应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芪属植物研究进展
        1.1.1 黄芪生物学特性及种质资源分布
        1.1.2 黄芪药用历史及生态环境
        1.1.3 黄芪化学成分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1.4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 中药鉴定条形码技术研究进展
    1.3 施肥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1.4 中药材配方施肥研究
    1.5 立题的目的及意义
        1.5.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5.2 选题的依据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区概况及布置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区布置
    2.3 试验技术路线
    2.4 试验研究内容
        2.4.1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混伪品的鉴定
        2.4.2 黄芪氮磷钾吸收特性
        2.4.3 氮磷钾配施对黄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4.4 蒙古黄芪品质评价主要指标选择
        2.4.5 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最佳施肥配比
    2.5 试验研究方法
        2.5.1 样品的采集
        2.5.2 试验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2.5.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基于ITS2的不同产地黄芪及其混伪品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获取
        3.2.2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蒙古黄芪DNA提取和PCR扩增
        3.3.2 蒙古黄芪及其混伪品邻接树构建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施肥对蒙古黄芪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数据获取
        4.2.2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黄芪根长的影响
        4.3.2 对黄芪株高的影响
        4.3.3 对黄芪根直径的影响
        4.3.4 对黄芪茎直径的影响
        4.3.5 对黄芪根冠比的影响
        4.3.6 对黄芪折干率的影响
        4.3.7 对黄芪产量的影响
        4.3.8 对黄芪生理特性的影响
        4.3.9 对黄芪多糖的影响
        4.3.10 对黄芪总黄酮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施肥对蒙古黄芪不同器官中N=P=K含量分配关系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数据获取
        5.2.2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黄芪不同器官N、P、K含量动态变化
        5.3.2 黄芪不同器官N、P、K相关性分析
        5.3.3 黄芪不同器官中N、P、K分配关系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黄芪施肥与品质指标之间主成分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数据获取
        6.2.2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肥对黄芪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3.2 施肥对黄芪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6.3.3 施肥与品质指标间主成分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蒙古黄芪氮磷钾施肥肥效反应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数据获取
        7.2.2 统计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蒙古黄芪产量回归模型建立与解析
        7.3.2 蒙古黄芪甲苷回归模型建立与解析
        7.3.3 蒙古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回归模型建立与解析
        7.3.4 施肥处理蒙古黄芪产量与品质模型寻优
    7.4 讨论
    7.5 小结
        7.5.1 肥效反应模型分析
        7.5.2 最优施肥方案寻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两种黄芪幼苗对缺硫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黄芪的研究现状
        1.2.1 黄芪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
        1.2.2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
        1.2.3 黄芪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3 硫胁迫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
        1.3.1 硫胁迫对植物生长形态的影响
        1.3.2 硫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3 硫胁迫对活性氧和植物抗氧化酶的影响
        1.3.4 硫胁迫对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影响
        1.3.5 硫胁迫对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的影响
    1.4 植物与硫的研究现状
        1.4.1 硫的生理功能与代谢的作用
        1.4.2 硫在植物体内同化、吸收和转运
        1.4.3 硫与植物的抗逆性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不同硫营养状况对两种黄芪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黄芪幼苗培养及缺硫处理过程
        2.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2.2.3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2.4 MDA含量测定
        2.2.5 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测定
        2.2.6 ROS含量测定(H_2O_2和O_2~(·-))
        2.2.7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2.8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2.9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缺硫处理对黄芪幼苗形态的影响
        2.3.2 缺硫处理对黄芪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3.3 缺硫对黄芪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3.4 缺硫对黄芪幼苗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2.3.5 缺硫对黄芪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2.3.6 缺硫对黄芪幼苗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3.7 缺硫对黄芪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2.3.8 缺硫对黄芪幼苗ROS(H_2O_2和O_2~(·-))含量的影响
        2.3.9 缺硫对黄芪幼苗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硫营养状况对两种黄芪幼苗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黄芪幼苗培养及缺硫处理过程
        3.2.2 植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3.2.3 数据处理及主成分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缺硫对两种黄芪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3.3.2 黄芪幼苗生长对S的吸收和转运
        3.3.3 缺硫对两种黄芪幼苗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3.3.4 缺硫对两种黄芪幼苗元素含量分布聚类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硫营养状况对两种黄芪幼苗代谢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黄芪幼苗培养及缺硫处理过程
        4.2.2 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黄芪23种酚类化合物成分的分布
        4.4.2 缺硫对黄芪幼苗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4.4.3 缺硫对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
        4.4.4 缺硫对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影响
        4.4.5 缺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
        4.4.6 黄芪4种异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水平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黄芪Astragali Radix与其伪品饮片的分子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植物总DNA的提取、通用引物设计及测序
        1.2.2 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通用DNA条形码序列结果分析
    2.2 DNA Barcoding gap检验
    2.3 单一DNA条形码构建聚类树
    2.4 组合DNA条形码构建聚类树
3 讨论

(10)从脾胃论治紧张型头痛的文献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古今文献论述中医对紧张型头痛的认识
    一、紧张型头痛中医病名的历史渊源
    二、紧张型头痛相关病因的古代文献梳理
        (一)文献检索方法
        (二)检索结果
    三、紧张型头痛相关病机的古代文献梳理
        (一)病位
        (二)病机
    四、治疗选介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五、现代中医对紧张型头痛病因病机的阐释及辨证论治
        (一)多证型综合辨证论治
        (二)单一证型论治
    六、现代中医对紧张型头痛的外治法简述
第二部分 脾胃与紧张型头痛相关古今文献研究
    一、脾胃与紧张型头痛现代中医文献概述
        (一)脾胃损伤、痰湿内蕴导致紧张型头痛
        (二)紧张型头痛反复发作可损伤脾胃元气
        (三)调理脾胃气机作为紧张型头痛的通治法
    二、基于古代文献的脾胃生理病理概述
        (一)脾胃的生理概述
        (二)脾胃的病理概述
    三、脾胃与紧张型头痛相关古代文献研究
        (一)基于古代文献的紧张型头痛脾胃虚实病机梳理
        (二)紧张型头痛脾胃虚实证的治疗方药
    四、讨论
        (一)紧张型头痛脾胃虚实辨证的病机讨论
        (二)从脾胃虚实论治紧张型头痛用药特点总结
        (三)脾胃与紧张型头痛相关性概述
        (四)中西医结合阐释脾胃与紧张型头痛相关性
    五、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临床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内容
        (四)疗效评价标准
        (五)安全性评价
        (六)统计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前后各组头痛指数相关因子计分比较,结果如表9、10所示
        (三)治疗后两组头痛指数及疗效评价比较,结果如表 11、12 所示
        (四)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五)安全性评价
    五、分析与讨论
        (一)临床疗效分析
        (二)加味升阳益胃汤方义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紧张型头痛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一、ICHD-ⅢBETA版 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
    二、紧张型头痛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四、论黄芪的药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轮作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及蒙古黄芪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D]. 陈玉敏.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黄元御伤寒药用理论研究[D]. 黄德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J]. 尹德成,陈智丽,马友记,王霞,严晓暻,安雪姣. 动物营养学报, 2021(08)
  • [4]番红花花瓣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 何燕飞. 浙江大学, 2020(01)
  • [5]基于ITS序列的黄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建立[D]. 马宁. 山西大学, 2020(01)
  • [6]黄芪无土育苗技术研究[D]. 王贤.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7]蒙古黄芪营养吸收特性和施肥效应模式研究[D]. 陈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两种黄芪幼苗对缺硫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D]. 张野.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9]黄芪Astragali Radix与其伪品饮片的分子鉴别[J]. 王伟,原野,南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0]从脾胃论治紧张型头痛的文献和临床研究[D]. 王学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