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样本选择和指数分布曲线计算降雨强度的公式

一、最大值选样配合指数分布曲线推求雨强公式(论文文献综述)

杨瑶[1](2020)在《基于遥感的中国格网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双重作用下,城市极端降水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直接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投资和城市安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使用的暴雨强度公式陈旧,还有许多小城市,没有编制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只能采用临近地区的公式,对城市基础建设极为不利。传统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利用气象站点降水数据编制得到,而气象站点具有空间分布不均、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8km)的CMORPH卫星降水数据编制中国大陆格网尺度的暴雨强度公式。选择31个省会城市的气象站点月降水数据对CMORPH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并进行频率分布曲线和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拟合方法的选择。将最终选择的频率分布曲线和公式参数拟合方法应用到中国大陆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中,编制整个中国大陆栅格尺度的暴雨强度公式。主要结果如下:(1)以31个省会城市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对CMORPH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发现二者相关系数为0.8013,均方根误差为48.210mm/月,平均绝对误差为29.012mm/月,相对误差为-6.8%,说明虽然CMORPH降水数据对降水的捕捉存在低估现象,但CMORPH降水数据对降水的表达和控制能力总体较好。(2)利用皮尔逊三型分布、耿贝尔分布、指数分布三种分布函数进行频率分析,发现皮尔逊三型分布拟合效果最佳,耿贝尔分布次之,指数分布拟合效果最差。运用麦夸尔特法、拟牛顿法、遗传算法对频率分析结果进行公式参数拟合,得出拟牛顿法拟合公式参数误差最小、遗传算法次之,麦夸尔特法拟合误差最大。(3)选择皮尔逊三型分布和拟牛顿法推求出中国大陆栅格尺度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80%以上的栅格能够满足规范中对绝对均方差(不大于0.05mm/min)和相对均方差(不大于5%)的要求,未能满足要求的栅格多集中在新疆、青海、西北和东北等降水量较小的地区。(4)分析推求出的暴雨强度公式各参数空间分布发现,参数A整体上表现为西部、西北地区偏小,整个东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偏大;参数C主要表现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但增加幅度不大;参数b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参数n的值在西北内陆地区偏大,其值在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分布均匀但整体偏小。(5)将31个省会城市现有的暴雨强度公式与基于CMORPH卫星降水数据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到的不同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31个城市二者的相关性均大于0.9,其中海口市相关性最高,乌鲁木齐市相关性最低。对比31个城市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乌鲁木齐市两个指标均为最小,南京市均为最大。分析相对误差发现,除了郑州、南宁和海口三个城市的相对误差为负,其余城市均为正,说明在大部分城市,由CMORPH推得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降雨强度,整体上要高于现有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结果。所有省会城市中在降雨历时大于120min时,CMORPH的降雨强度普遍高于基于站点的现有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小于120min时则相反。分析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两种暴雨强度公式在降雨资料年份选取、选样方法、降雨历时选择、频率曲线选择及参数拟合方法上的不同所致。论文结果可为城市雨水管网设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缺乏暴雨强度公式和现有暴雨强度公式陈旧城市提供选择。

周梦洁[2](2020)在《我国典型城市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计算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集中迸发,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显重要。每个城市的室外排水系统在规划与设计阶段都需要暴雨强度公式为之提供参考,公式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基建的可靠性。本文侧重研究中国城市短历时暴雨公式及其受城市化影响的变化。首先,本文使用南京市多个水文站点的年最大值降水数据进行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试验,确定皮尔逊III型分布曲线进行频率调整、麦夸尔特法进行参数非线性拟合的效果最优,本文以此方法为基础来编制城市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通过对比不同流域代表城市及郊区的暴雨强度和极值气候变化,本文研究发现暴雨强度的城郊差异以及气象要素的年代变化随着不同城市的发展而不同。位于长江流域的发达城市南京市,郊区的暴雨强度总体大于城区,因此有必要编制分区的暴雨强度公式;而珠江流域的发展中城市河池市,郊区的暴雨强度小于城区,并且差异不大,但是暴雨强度随年代际发展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有必要及时更新暴雨强度公式。对于不同城市、不同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城市化效应均造成了各城市增温、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增长,给城市室外排水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通过对我国六个典型城市的暴雨强度变化分析,以30年为一周期编制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本文研究发现城市的暴雨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例如,北京市的暴雨强度自1940年代以来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2010年起呈现大幅度增长;深圳市的暴雨强度自1963年以来先呈上升趋势,1983年以后又开始回落。同时,各城市的长历时降水变化与短历时暴雨强度变化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更新暴雨公式。基于全国更大范围126个城市暴雨强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发现,暴雨强度呈增长趋势的城市多为发达或沿海城市,且重现期越大时,增长越明显,其中江苏和辽宁省内城市的暴雨强度增长比较普遍。随着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城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新、编制分区暴雨强度公式,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王鹏飞[3](2020)在《基于不同选样方法的短历时暴雨公式研究 ——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短历时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小流域山洪灾害等问题亟待解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精确地编制暴雨公式是解决洪涝灾害问题的基础,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降雨变化规律,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对暴雨灾害防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39个气象站1981-2017年共37年的历年逐分钟暴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逐分钟滑动统计法,选取11个短历时统计时段(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和180min),采用3种选样方法(年最大值法、年多个样法和年超大值法),选取13种国内外常用的频率分布线型,在对研究区短历时暴雨进行理论频率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基于实测雨强和频率分布计算雨强对暴雨公式进行推求,并对暴雨公式及参数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线型研究。应用线性矩法对正态分布(NOR)、两参数对数正态分布(LN2)、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LN3)、皮尔逊Ⅲ型分布(P-Ⅲ)、对数皮尔逊Ⅲ型分布(LP-Ⅲ)、两参数Γ分布(G2)、指数分布(EXP)、广义极值分布(GEV)、耿贝尔分布(GUM)、Weibull分布(WEL)、广义帕累托分布(GEP)、Logistic分布(LGS)和广义Logistic分布(GLO)共13种分布线型进行了参数估计,以概率点距相关系数法(PPCC)、拟优平方和准则法(RMSE)和拟优绝对值准则法(MAE)3种评判标准,对3种不同选样方法下的短历时暴雨最优频率分布线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最大值法选样时,LP-Ⅲ分布为第一优势分布的各站点暴雨序列数量和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数量均远大于其他分布;年多个样法和年超大值法选样时,GEP分布为第一优势分布的各站点暴雨序列数量和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数量均远大于其他分布;GEP分布在不同选样方法下,从暴雨序列的最适应数量和站点的最适应数量两个方面均表现出较为明显优势,适应性更强。拟优平方和准则法(RMSE)在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选择时,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更强,最优分布更加集中。(2)基于不同路径的暴雨公式推求。分别基于实测雨强和最优频率分布计算雨强,应用麦夸尔特法和遗传算法对不同选样方法下的暴雨公式进行推求。对比两种暴雨公式推求路径发现,基于实测雨强推求的暴雨公式比基于最优频率分布计算雨强推求的暴雨公式拟合实测雨强样本的误差更小,精度更高。(3)不同选样方法暴雨公式对比分析。从暴雨公式拟合误差、工程实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选样方法本身独立性、随机性和通用性等方面,对不同选样方法推求暴雨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年最大值法较年多个样法和年超大值法具有明显优势,故选取年最大值法作为推求暴雨公式的最佳选样方法。(4)暴雨公式及参数合理性分析。将新编公式与现行公式进行比较,新编公式较现行公式更能反映现状暴雨特性。对研究区39个站点采用年最大值法基于实测雨强推求的暴雨公式参数绘制等值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参数存在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性。

吴世超[4](2019)在《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文中认为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产生变化,这一现象导致极端降水事件在持续时间、强度、发生频率等方面产生改变。极端降水是导致涝灾的关键因素,而合理的暴雨强度公式则可极有成效地解决城市涝灾。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指导,可大程度的规避城市内涝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态居住环境。博爱县作为未编制暴雨强度公式的区县,在进行排水工程设计计算时,只能挪用焦作市区内雨强公式,故必会存在经济性或安全性问题。作为市政工程规划建设的依据,雨强公式直接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其计算结果决定了排水工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采用博爱县当地雨量记录资料,合理地推求实用的暴雨强度公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年最大值法建立博爱县暴雨数据统计样本,分为分布曲线的调整、参数求解两大方面进行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导,并对比分析九组雨强公式的误差和差率,得到最终结果。基于三种分布模型(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分布、指数分布)对样本拟合,对比各曲线总误差可知各模型对经验点总体的接受程度:耿贝尔模型>皮尔逊-Ⅲ模型>指数模型。运用三种求参方法(麦夸尔特法、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对各模型参数求解分析,结合规范要求对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进行分析,最终符合要求(即二者数值<5%)的有:(1)公式Ⅰ,采用耿贝尔分布拟合,麦夸尔特法求参的暴雨强度公式;?公式Ⅱ,采用指数分布拟合,麦夸尔特法求参的暴雨强度公式。通过对公式Ⅰ与公式Ⅱ差率分析,兼顾博爱县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得出公式Ⅰ能更好的指导实际工程。即公式Ⅰ:(?)该公式基于博爱县原始降雨数据,使用年最大值法选出统计样本、耿贝尔分布曲线模型拟合整理、麦夸尔特法求解相关参数。综上,在博爱县市政工程中,考虑经济性因素推荐使用重现期为P=2-20a相关公式,而在其水利工程中,考虑安全性因素推荐采用较大重现期P=2-100a下相关公式。

马智群[5](2019)在《陕西省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许多地区常年频繁出现极端降雨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对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雨水排放和防止城市内涝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依据,因此编制适合当地发展建设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淳化县没有编制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因此推求适合淳化县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必要的。本文采用淳化县气象局提供的19982017年20年的降雨数据,使用年最大值法选取降雨样本。然后分别利用耿贝尔分布曲线、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和指数型分布曲线来进行频率曲线调整,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采用适线法求得相应参数、itP数据表及频率拟合图,而耿贝尔和指数型理论分布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相应参数、itP数据表及频率拟合图。利用求得的itP数据表,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麦夸尔特法和高斯-牛顿法计算参数值。对求得的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进行分析校对,选定淳化县的暴雨强度公式,最终通过分析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值和理论值来求证公式的准确性。通过研究计算淳化县的暴雨强度公式,得出:(1)三种分布线型中最适合淳化县地区的为耿贝尔分布线型;(2)选用的三种参数求解方法中,麦夸尔特法为三者中的最优参数求解方法;(3)综合(1)(2),耿贝尔分布曲线下的麦夸尔特法求得的暴雨强度公式为淳化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4)通过比对分析所推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值与通过耿贝尔分布曲线拟合得到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证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可行。推求的淳化县暴雨强度总公式为:(?)。当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的P=220a时,其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287mm/min(小于0.05mm/min)和3.07%(小于5%);当P=2100a时,其绝对均方差和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402mm/min(小于0.05mm/min)和3.60%(小于5%),满足规范要求。当实际工程的设计重现期与本文推求的暴雨强度分公式重现期相同时,由于暴雨强度分公式的精度比总公式高,此时建议采用分公式。

刘俊,周宏,鲁春辉,高成[6](2018)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研究进展与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降雨特征与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前提。简述了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过程,从暴雨强度公式型式、暴雨资料选样方法、频率曲线选择、频率曲线参数估计以及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求解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归纳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暴雨强度公式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两步最优与直接拟合、公式拟合的"异参同效"、公式及参数合理性分析以及编制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暴雨强度公式还需在全要素误差分析、成果合理性检验、降雨空间分布、气候变化对城市未来降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李豫虎[7](2018)在《甘肃省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出现极端降雨事件,给城市的运作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人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意味着各地区必须以更加完善的准则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来推进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使其得到更大幅度的改观与提升。因此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城市雨排防涝系统规划设计中的核心依据,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礼县地区作为未编制暴雨强度公式的城市,则更加迫切需要暴雨强度公式来指导该地区雨排防涝系统的规划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是雨水设计流量确定和城市雨排系统设计、规划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雨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和城市的雨水排水安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多数城市多年以来都是重复使用旧的暴雨强度公式,这些公式多数是依据上世纪70年代的陈旧数据推导得来的,可使用性和准确性不高,更多的中小城市(镇)甚至从未编制可行的暴雨强度公式,以致于引用周边邻近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不合理并且不科学的。因此,暴雨强度公式的推陈致新在城市面临强降雨的困境中显得格外重要。新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基于城市更加科学、充分的年降水资料,依据国家最新技术规范编制而成的,足以更加客观地呈现地区暴雨特征,同时更加科学、合理的保证城市雨排规划设计。本文以礼县气象局提供的19862015年29年的新降雨资料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年最大值法和非年最大值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确定选取年最大值法作为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所需雨样的选取方法。频率调整则确定选取常用的三种理论分布线型(分别为皮尔逊Ⅲ型理论分布线型、耿贝尔型理论分布线型和指数型理论分布线型),同时选用适线法和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种理论分布曲线求参,从而得到三组相应分布线型下的itP数据表及频率拟合总图。随后对三组不同分布线型下的itP数据优化求参,其中参数优化求解方法选定为:最小二乘法优化求参、麦夸尔特法优化求参以及高斯牛顿法优化求参。最终统计求得暴雨强度总、分公式编制所需的参数、绝对均方差、相对均方差,进而确定礼县暴雨强度公式。在礼县地区的雨强公式推求编制过程中,笔者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论:a、指数分布线型为适合礼县地区的最优分布线型;b、就同一频率调整分布曲线而言,麦夸尔特法为最优拟合求参方法,高斯牛顿法次之,最小二乘法最差;c、就不同分布曲线不同求参方法下求得的误差而言,指数分布曲线下的麦夸尔特法所求误差最小,可以确定为当频率调整选取指数分布线型,求参方法选取麦夸尔特法时,所得暴雨强度公式最科学合理;d、综合a、b、c的结论,选取指数分布曲线下的麦夸尔特法求得的暴雨强度公式作为最终的礼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本文所求礼县暴雨强度总公式为:(?)以及(?)。当P=220a时,其绝对、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108和1.57%;当P=2100a时,其绝对、相对均方差分别为0.0148和1.68%。显然,所求绝对、相对均方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的0.05mm/min和5%,说明所求公式科学合理。经综合分析,建议就礼县地区而言,雨排系统设计时宜采用重现期P=220a的雨强公式,防洪工程设计时宜采用重现期P=2100a的雨强公式。由于本文推导的部分单一重现期下分公式的精确度要略高于总公式的精确度,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当设计重现期与分公式重现期一致时,建议采用精确度更高的雨强分公式。

梅超,刘家宏,王浩,向晨瑶,周晋军[8](2017)在《城市设计暴雨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城市设计暴雨是推求城市排水工程设计洪水的基础,对确定城市排水工程设计规模与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城市排水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形势十分严峻,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排水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相当繁重,这对包括城市设计暴雨在内的城市水文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城市设计暴雨相关理论,包括城市设计暴雨选样方法、频率分析、强度公式和时空分解等方面,主要梳理了相关方面的主流方法,比较其优缺点;总结了城市设计暴雨研究和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白慧慧[9](2017)在《勉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城市内涝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到城市的发展和安全。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雨水、防涝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因此编制与实际降雨特性相一致的暴雨强度公式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气候不断改变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降雨规律已发生变化,故一些上世纪80年代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已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当地的雨水工程建设;加之,我国大部分中小城镇没有运用当地的降雨资料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实际工程中通常借鉴邻近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这使得当地所建设的雨水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有待商榷。勉县没有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故编制反映勉县降雨特征的暴雨强度公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勉县19962015年的原始降雨资料,运用年最大值法选取样本,建立降雨统计样本;首先选用三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原始降雨资料进行频率拟合分析,获得不同分布模型下相应的itP表,然后依次运用最小二乘法、麦夸尔特法、高斯牛顿法求解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各未知参数;最后对符合规范要求的各公式的误差及其对应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率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出勉县暴雨强度公式。基于建立的降雨统计样本,运用3种理论模型对实测降雨资料进行频率拟合分析,得到的3组itP表,分析结果误差可得:拟合效果最好的是耿贝尔模型,其次是皮尔逊Ⅲ型模型,最差的是指数模型。依据3组itP表,分别运用上述3种求参方法获得9组暴雨强度公式,比较其误差可得:在同一分布模型下,麦夸尔特法求参误差最小,最小二乘法求参误差最大;在同一求参方法下,拟合效果最佳的是耿贝尔分布模型,其次是指数分布模型,效果最差的是皮尔逊Ⅲ型,这与频率调整结果有差异。因此,应对各分布模型均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求参,通过最终的误差比较来确定出拟合效果最佳的理论频率分布模型。首先初选出5组符合规范要求的公式,其次计算各公式对应的理论值,通过理论值与降雨实测值差率的分析比较,确定出勉县暴雨强度公式为(?)和(?)。结合勉县城市规模,220年的暴雨强度公式通常应用于城镇雨水工程;2100年的公式应用于城镇内涝防治工程。最终的勉县暴雨强度公式不适用于城镇水利防洪工程。

陆国锋[10](2017)在《常熟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熟市原暴雨强度公式于1995年修编,至今18余年,随着常熟市渍涝问题日益凸显,原公式已不符合当前工程设计建设要求,亟需进行修编。另外,由于样本的不规律性,采用传统方法推导的暴雨强度均方差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原暴雨强度公式不满足实际工程要求。本文对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方法进行了改进,将传统方法的两步最优法改为一步最优法,即以抽样误差和统计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辅以抽样误差和统计误差同时小于误差允许值进行约束,对频率模型参数和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同时寻优,所得结果可以在约束范围内保证暴雨强度公式的样本误差最小。并采用了多参数暴雨强度公式的方法和二合一优化算法两种方法来进行对比计算,最后推荐采用优化算法的四参数标准暴雨强度公式,作为常熟市暴雨强度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排水系统重力流理论和压力排水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由于实际降雨样本与暴雨公式的规律误差较大,采用传统方法计算结果均方差不符合规范推荐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拟合计算方法,在抽样误差和统计误差这两个步长误差最优的基础上,使样本系统误差最小。(2)通过对比四参数、五参数、六参数的暴雨强度公式,并考虑到各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及规范要求,运用优化拟合算法计算得到2012版常熟市暴雨强度公式。(3)针对压力流状态的雨水管道,本文基于连续性方程和最大雨强公式,提出采用瞬时暴雨强度公式,并取峰值强度计算其设计流量。改进了此种状态下雨水管道的设计现状,是对目前的雨水管道设计计算方法的完善。(4)由于管腔调蓄对于削减雨峰流量的重要作用,重力流状态的工况比压力流状态适应更高强度的降雨,建议在管道设计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管道处于压力流工况,如控制降低排出口河水位,采用管道浅埋、明沟、平坡管道等方式排水,以提高雨水管道的过水能力。

二、最大值选样配合指数分布曲线推求雨强公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大值选样配合指数分布曲线推求雨强公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遥感的中国格网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相关规定
        1.2.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研究对比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暴雨强度公式理论基础及选样方法
    2.1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内容和方法
    2.2 暴雨资料统计相关概念
        2.2.1 降雨量
        2.2.2 降雨历时
        2.2.3 暴雨强度
        2.2.4 暴雨强度的频率
        2.2.5 重现期计算
    2.3 暴雨样本的选取
        2.3.1 选样方法
        2.3.2 方法的选择
3 遥感降水数据预处理
    3.1 CMORPH遥感降水数据
    3.2 CMORPH遥感降水数据预处理
    3.3 CMORPH降水数据的精度评估
        3.3.1 所有站点整体的精度比较
        3.3.2 单个站点精度比较
    3.4 各降雨历时年最大暴雨强度
4 城市暴雨频率分析
    4.1 理论频率分析方法
        4.1.1 皮尔逊3 型分布曲线(K.Pearson)
        4.1.2 耿贝尔分布曲线(Gumbel)
        4.1.3 指数分布函数(Weibull)
    4.2 三种分布曲线统计参数的推求
        4.2.1 皮尔逊Ⅲ型频率分布曲线参数求解
        4.2.2 耿贝尔频率分布曲线参数求解
        4.2.3 指数分布频率曲线参数求解
    4.3 暴雨频率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5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推求
    5.1 暴雨强度公式型式
    5.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方法基本原理
        5.2.1 麦夸尔特法的基本原理
        5.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5.2.3 拟牛顿法的基本原理
    5.3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推求
        5.3.1 麦夸尔特法参数拟合
        5.3.2 遗传算法参数拟合
        5.3.3 拟牛顿法参数拟合
    5.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6 中国大陆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6.1 中国大陆自然概况
    6.2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精度
    6.3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空间分布
    6.4 省会城市-新公式与现行公式比较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研究生期间参与得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我国典型城市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计算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特色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2.1 暴雨资料选样方法
    2.2 重现期与经验频率
    2.3 暴雨频率分布线型
        2.3.1 皮尔逊Ⅲ型分布
        2.3.2 耿贝尔分布
        2.3.3 指数分布
    2.4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拟合
        2.4.1 最小二乘法
        2.4.2 麦夸尔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3.1 频率分布曲线参数计算及精度对比
    3.2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及精度对比
        3.2.1 暴雨强度总公式
        3.2.2 暴雨强度分公式
    3.3 暴雨强度公式的敏感性
        3.3.1 官方新旧暴雨强度公式对比
        3.3.2 公式敏感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表性城市的城郊暴雨强度差异
    4.1 南京市城郊暴雨强度差异
    4.2 河池市城郊暴雨强度差异
        4.2.1 城郊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4.2.2 城郊暴雨强度差异对比
        4.2.3 城郊暴雨强度年代际变化
    4.3 极值气候变化的城郊对比
        4.3.1 南京市城区与周边城郊的极值气候变化
        4.3.2 河池市城郊与周边南宁市的极值气候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城市的暴雨强度年代际变化
    5.1 城市暴雨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和极值气候分析
        5.1.1 城市暴雨强度的年代际变化
        5.1.2 城市极值气象要素的年代际变化
    5.2 城市暴雨强度年代际变化的空间分布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不同选样方法的短历时暴雨公式研究 ——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暴雨资料选样
        1.2.2 频率分布分析
        1.2.3 暴雨公式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2 资料来源
    2.3 暴雨资料选样
        2.3.1 选样方法
        2.3.2 资料样本选取
    2.4 经验频率及重现期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频率分布分析
        3.1.1 参数估计方法
        3.1.2 常用频率分布线型
        3.1.3 拟合优度评价方法
    3.2 暴雨公式推求
        3.2.1 暴雨公式型式
        3.2.2 参数求解方法
        3.2.3 误差计算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频率分布线型优选
    4.1 线型选配的对比方案
    4.2 年最大值法选样下的最优分布
        4.2.1 各站点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2.2 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3 年多个样法选样下的最优分布
        4.3.1 各站点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3.2 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4 年超大值法选样下的最优分布
        4.4.1 各站点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4.2 各统计时段暴雨序列最优分布
    4.5 频率分布的优选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暴雨公式推求
    5.1 暴雨公式参数求解
        5.1.1 基于实测雨强的暴雨公式
        5.1.2 基于频率分布计算雨强的暴雨公式
    5.2 暴雨公式精度分析
        5.2.1 年最大值法下公式对比分析
        5.2.2 年多个样法下公式对比分析
        5.2.3 年超大值法下公式对比分析
        5.2.4 不同选样方法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3 暴雨公式的最终确定
    5.4 新编公式与现行公式对比分析
        5.4.1 宝鸡站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4.2 铜川站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4.3 彬县站暴雨公式对比分析
        5.4.4 暴雨公式合理性分析
    5.5 参数地区分布规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雨强公式编制内容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资料的统计基本理论及选样方法
    2.1 暴雨等级
    2.2 数理统计基本理论
        2.2.1 概率与频率
        2.2.2 累计频率
        2.2.3 统计法对暴雨数据的要求
    2.3 暴雨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2.3.1 降雨量
        2.3.2 降雨历时
        2.3.3 暴雨强度
        2.3.4 降雨强度频率
        2.3.5 重现期
    2.4 选样方法
        2.4.1 选样方法概述
        2.4.2 方法选择
        2.4.3 样本采集
第三章 理论频率曲线拟合调整
    3.1 皮尔逊-Ⅲ分布模型
        3.1.1 模型概述
        3.1.2 模型参数估计
    3.2 指数分布模型
        3.2.1 模型概述
        3.2.2 模型参数估计
    3.3 耿贝尔分布模型
        3.3.1 模型概述
        3.3.2 模型参数估计
第四章 公式选型及参数求解
    4.1 总公式与分公式
    4.2 公式选型
    4.3 参数求解方法
        4.3.1 最小二乘法
        4.3.2 麦夸尔特法与高斯牛顿法
    4.4 公式精度检验
第五章 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5.1 博爱县概况
    5.2 样本建立
        5.2.1 降雨资料收集
        5.2.2 暴雨样本建立
    5.3 频率调整
        5.3.1 频率调整i~t~P数据分析
        5.3.2 频率整合误差分析
    5.4 公式推求研究
        5.4.1 公式型式确定
        5.4.2 参数求解
        5.4.3 误差分析
    5.5 最终公式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专利
致谢

(5)陕西省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暴雨强度公式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
        1.2.1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现状
        1.2.2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要点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强度公式理论基础及样本选择
    2.1 降雨相关理论
        2.1.1 降雨基本概念
        2.1.2 暴雨强度及相关概念
    2.2 暴雨样本的选取
        2.2.1 选样方法
        2.2.2 选样方法选定
        2.2.3 基础资料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暴雨资料的频率分布曲线
    3.1 理论频率分布曲线
        3.1.1 耿贝尔(E.J.Gumbell)理论分布线型
        3.1.2 指数理论分布线型
        3.1.3 皮尔逊Ⅲ型理论分布线型
    3.2 理论分布曲线的参数
        3.2.1 耿贝尔(E.J.Gumbell)理论分布线型参数计算
        3.2.2 指数型理论分布线型参数计算
        3.2.3 皮尔逊(K.Pearson)Ⅲ型理论分布线型参数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型的选择及优化求参
    4.1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型的选择
        4.1.1 暴雨强度公式基本概念
        4.1.2 暴雨强度公式选型步骤
    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优化求解
        4.2.1 高斯-牛顿法
        4.2.2 麦夸尔特法(Levenberg-Marquardt)
        4.2.3 最小二乘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与选定
    5.1 淳化县及气象站概况
        5.1.1 淳化县概况
        5.1.2 气象站概况
    5.2 淳化县降雨资料收集梳理
        5.2.1 降雨资料收集
        5.2.2 暴雨资料样本梳理
    5.3 淳化县频率调整结果及分析
        5.3.1 频率调整结果表
        5.3.2 分布曲线的拟合总图及不同降雨历时的误差对比图
        5.3.3 结果分析
    5.4 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5.4.1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选型
        5.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
        5.4.3 参数求解结果分析
    5.5 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与分析
        5.5.1 暴雨强度公式确定
        5.5.2 暴雨强度公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研究进展与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暴雨强度公式
    1.1 暴雨强度公式型式
    1.2 编制步骤及问题分析
2 暴雨选样方法
3 频率曲线选择
4 频率曲线参数估计
    4.1 经验频率公式
    4.2 参数估计方法
    4.3 特大值处理
5 公式参数求解及问题分析
    5.1 两步最优与直接拟合
    5.2 公式拟合的“异参同效”
    5.3 公式及参数合理性分析
    5.4 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
6 结论与展望

(7)甘肃省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与发展
        1.2.1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概要
        1.2.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现状
    1.3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论述
        2.1.1 暴雨和降雨量概述
        2.1.2 暴雨强度及雨强频率概述
        2.1.3 降雨历时和重现期概述
    2.2 暴雨样本的选取
        2.2.1 选样方法的概述及选定
        2.2.2 降雨样本资料的验证
第三章 暴雨资料的频率整合
    3.1 课题选取的理论分布线型
        3.1.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理论分布线型
        3.1.2 耿贝尔(E.J.Gumbel)理论分布线型
        3.1.3 指数理论分布线型
    3.2 理论分布曲线参数的求解
        3.2.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理论分布线型求参
        3.2.2 耿贝尔(E.J.Gumbel)理论分布线型求参
        3.2.3 指数型理论分布线型求参
第四章 暴雨强度公式的选型及优化求参
    4.1 暴雨强度公式的选型
        4.1.1 暴雨强度总、分公式概述
        4.1.2 选型方法步骤
    4.2 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优化求解
        4.2.1 最小二乘法
        4.2.2 高斯-牛顿法
        4.2.3 麦夸尔特法(Levenberg-Marquardt)
第五章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与选定
    5.1 礼县区域及气象站概况
        5.1.1 礼县区域概况
        5.1.2 礼县气象站基本概况
    5.2 降雨资料收集及整理
        5.2.1 礼县降雨资料收集
        5.2.2 礼县暴雨资料样本建立
    5.3 礼县暴雨强度频率调整及结果分析
        5.3.1 暴雨强度频率调整结果
        5.3.2 频率整合结果分析
    5.4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导
        5.4.1 礼县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选型
        5.4.2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求参
        5.4.3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求解结果分析
    5.5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与分析
        5.5.1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确定
        5.5.2 礼县暴雨强度公式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专利
致谢

(8)城市设计暴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设计暴雨选样方法
    1.1 不同暴雨选样方法及其比较
    1.2 不同选样方法间关系与换算
2 城市设计暴雨频率分析
    2.1 城市设计暴雨频率分布线型
    2.2 城市设计暴雨频率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3 城市设计暴雨公式推求
    3.1 城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形式
    3.2 城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确定方法
4 城市设计暴雨时空分解
    4.1 城市设计暴雨时间分解
    4.2 城市设计暴雨空间分解
5 总结与展望

(9)勉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现状
        1.2.1 国内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的相关内容
        1.2.2 国内外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现状
    1.3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内容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暴雨及其分类
    2.2 暴雨强度公式相关的要素
        2.2.1 降雨量
        2.2.2 降雨历时
        2.2.3 暴雨强度
        2.2.4 累计频率
        2.2.5 暴雨强度的频率
        2.2.6 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2.2.7 暴雨样本资料的要求
    2.3 暴雨资料选样方法
        2.3.1 选样方法概述
        2.3.2 选样方法的确定
    2.4 样本的采集
        2.4.1 传统采样方法
        2.4.2 数字化采样方法
第三章 暴雨资料的理论频率分布模型
    3.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分布模型
        3.1.1 皮尔逊(K.Pearson)Ⅲ型分布模型概述
        3.1.2 皮尔逊Ⅲ型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步骤
    3.2 指数分布模型
        3.2.1 指数分布模型概述
        3.2.2 指数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步骤
    3.3 耿贝尔(E.J.Gumbel)分布模型
        3.3.1 耿贝尔(E.J.Gumbel)分布模型概述
        3.3.2 耿贝尔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步骤
    3.4 勉县暴雨强度密度分布
第四章 暴雨强度公式的选型及参数估计
    4.1 暴雨强度的分类
    4.2 暴雨强度公式的选型
    4.3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方法概述
        4.3.1 传统估计方法
        4.3.2 基于计算机的最优化算法
    4.4 最小二乘法
        4.4.1 基本原理
        4.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步骤
    4.5 高斯牛顿法及麦夸尔特法
        4.5.1 基本原理
        4.5.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步骤
    4.6 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检验
第五章 勉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5.1 勉县概况
    5.2 勉县暴雨资料统计样本建立
        5.2.1 勉县气象站概况与降雨资料
        5.2.2 勉县暴雨资料统计样本建立
    5.3 勉县频率调整及分析
        5.3.1 频率调整结果
        5.3.2 频率调整结果分析
    5.4 勉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
        5.4.1 勉县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型式的选取
        5.4.2 勉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结果
        5.4.3 误差分析
        5.4.4 差率分析
        5.4.5 勉县暴雨强度公式的确定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常熟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修订背景与必要性
        1.1.1 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峻
        1.1.2 95版公式已不符合工程设计建设要求
        1.1.3 省厅政策要求
    1.2 国内外编制应用情况
        1.2.1 雨样的选择与统计
        1.2.2 暴雨频率曲线选择与拟合
        1.2.3 暴雨强度公式选型及参数优化
第二章 计算方法
    2.1 取样方法
    2.2 雨样频率调整
    2.3 公式选型
    2.4 计算方法
        2.4.1 传统算法
        2.4.2 优化算法
第三章 计算过程、内容及成果
    3.1 取样
        3.1.1 年多样法
        3.1.2 年最大值法
        3.1.3 小流域
    3.2 传统算法计算成果
        3.2.1 年多个样法
        3.2.2 年最大值法
        3.2.3 小流域
    3.3 优化方法的推导
        3.3.1 传统方法计算存在的问题
        3.3.2 优化方法的推求
        3.3.3 传统方法的多参数公式
    3.4 优化方法计算成果
        3.4.1 年多样法
        3.4.2 年最大值法
        3.4.3 小流域
        3.4.4 五参数公式
        3.4.5 六参数形式
    3.5 推荐公式
    3.6 应用实例对比
    3.7 结论
第四章 城市雨水排水过程研究
    4.1 设计雨型
    4.2 重力流排水理论研究
        4.2.1 容量平衡理论
        4.2.2 流量过程曲线
    4.3 压力流排水理论
    4.4 城市河道排涝
    4.5 结语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最大值选样配合指数分布曲线推求雨强公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遥感的中国格网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D]. 杨瑶. 郑州大学, 2020(02)
  • [2]我国典型城市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计算与分析[D]. 周梦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基于不同选样方法的短历时暴雨公式研究 ——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D]. 王鹏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博爱县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D]. 吴世超. 长安大学, 2019(01)
  • [5]陕西省淳化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 马智群. 长安大学, 2019(01)
  • [6]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研究进展与述评[J]. 刘俊,周宏,鲁春辉,高成. 水科学进展, 2018(06)
  • [7]甘肃省礼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 李豫虎. 长安大学, 2018(01)
  • [8]城市设计暴雨研究综述[J]. 梅超,刘家宏,王浩,向晨瑶,周晋军. 科学通报, 2017(33)
  • [9]勉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研究[D]. 白慧慧. 长安大学, 2017(03)
  • [10]常熟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应用研究[D]. 陆国锋. 苏州科技大学, 2017(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