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新愿景

一、俄罗斯外交政策新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沈娜[1](2021)在《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贸易与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各种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与“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整体成就相比,该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并没有实现整体性推进。如何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开花结果,真正让东北亚区域内的国家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战略对接,共同推动东北亚区域形成开放、共赢的合作网络,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研究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这既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又是实现中国东南、中、西、东北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还是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国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点,论文基于区域合作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参与,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实际进展,以及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阻碍因素及推进路径。论文旨在解决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第二,厘清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理定位;第三,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在边境次区域层面和东北亚整体区域层面的推进进程与合作状况;第四,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论文首先从内在动力、实现条件和层次性三个层面,阐述了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它体现了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非地缘战略性和目标非一致性等特点,凸显了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特色。论文重点阐述了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也有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此为出发点,论文明确了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定位,即东北亚区域是在欧亚大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东翼之轴,它并非“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缘区,更不应该游离于“一带一路”建设之外。论文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并具体分析了韩国和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过程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是如何将各自的发展规划渐进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的。而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具体推进问题,论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重塑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态,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呈现出边境地区相互开放、国家之间战略对接、区域层面互利合作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互动形式,基于此种认识,论文主要阐述了两个层面的区域合作问题:一是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间在陆上边境层面的互联互通。指出在边境开放的形势下,边境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屏障功能”向“中介功能”转变,“一带一路”倡议首先突破了边界的屏障,而建立起跨境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的发展。二是在东北亚区域层面将国家间的战略对接以及形成的中俄蒙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主要着眼点,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合作形式的灵活与创新,在对东北亚区域双边和多边合作状况的阐述中展现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成就。同时,论文总结了中日韩自贸区的规划过程与推进情况,阐述了该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未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论文还从合作理念、合作内容、合作路径三个层面,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之间能否实现包容性的问题。论文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首先是区域外的美国通过强化与盟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分化手段,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扯断线”式的破坏或“分割片”式的阻断;其次是区域内“一带一路”发展的局部覆盖性问题,与冷战后东北亚区域所存在的“离散性”结构相关联,很难形成整体性的区域合作;第三是东北亚区域内的边境次区域合作也存在着困境,在推进中受到东北亚区域整体局势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论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路径:发挥次国家政府在助力东北亚区域边境层面合作中的优势及作用;探索朝鲜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路径;寻求协调区域内大国关系的具体方式;探寻稳定与发展中国与区域外美国之间关系的路径等。东北亚区域是大国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区域,在这一区域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区域合作和区域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东北亚区域也可以继续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方面的建设,为构建东北亚区域的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

李宛桐[2](2021)在《俄罗斯传统欧洲均势外交探析》文中指出

柳承址(SEUNGJI RYU)[3](2021)在《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文中认为冷战时期韩国政府通过韩美同盟提高防卫力,推进了旨在减少国家安全脆弱性的政策。但是,卢泰愚政府为了适应冷战的结束,推进新的对朝政策,采取了以和解合作改善韩朝关系为核心的政策,以解除安全威胁。为保障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创建了由东北亚六国参加的东北亚和平协议会,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使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制度化,并营造引导朝鲜走向改革开放的环境。当时卢泰愚政府推进的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在此后历任政府的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中都得到继承。但是,尽管韩国历届政府数十年来在政策上进行了各种试图消除朝鲜威胁的努力,朝鲜对韩国的安全威胁仍然无法消除,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增大,作为韩国国家安全政策中心的对朝政策呈现出前进与倒退的反复的问题。由此出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冷战结束以来历届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与多边安全合作构想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归纳其特点,分析其成果及局限性等,以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为了更具体、更全面地探讨和评估,本论文将立足于历史研究分析方法与文献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既有研究中,对冷战后时代韩国历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既缺少系统、全面的梳理,也没有对它们的演变、异同、不同的特点及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主要阐述的内容及创新点是从国家安全视角,通过系统、全面梳理韩国历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分析韩国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的演变、异同以及造成异同的原因。通过本研究,能够了解冷战后时期韩国安全政策的特点。其特点是从冷战时期开始逐步演进的,并不是其政策方向发生了急进的转变,而且比冷战时期更加具体化、体系化,其领域也日益扩大。但是,由于历届政府的政策都只是暂时改善了韩朝关系,所以韩朝关系反复出现前进和倒退的循环,对解除传统安全威胁并没有做出太大贡献。不过,通过和解合作改善韩朝关系和与国际社会的多边安全合作,试图使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制度化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今后,韩国政府应克服各种变数,为制定能够消除安全威胁的对朝政策,并实现多边安全合作构想而努力。

刘原媛[4](2021)在《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美国对1990年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在假定德国统一是由两个德国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和民族情感等内因决定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随德国统一而来的德国联盟归属、主权恢复和四大战胜国权利终结等问题的解决,来考察美国在德国统一外部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为二战后西方阵营的领导者,美国始终从国家利益和联盟战略出发看待德国统一问题,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作为管理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抓手。美国支持德国1990年统一既是对二战后联邦德国追随美西方联盟进行民主化改造并对抗苏联的回报,又为美国在1990年代初欧洲局势突变之际维持对欧影响、延续北约在欧存在提供了机会。在围绕德国统一问题的博弈中,美国通过稳住苏联、力挺德国、约束英法,推动了德国统一外部进程的发展,对德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统一、恢复完全主权并继续留在北约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绪论阐明了研究课题对理解美德关系、跨大西洋联盟和冷战终结的意义。第一章点出了国际政治中“德国问题”的内涵,梳理了二战后美国一手策划德国分裂的始末。第二章回顾了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德国统一问题的态度,即原则、口头支持统一,实则奉行实用主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阶段考察布什政府围绕1990年德国统一的外交决策和行动,并通过分析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来评估美国的政策效果。第三章分析1989年初冷战氛围开始消解的背景下,美国对德国统一的“观望政策”和“护持政策”,这一时期美国鼓励联邦德国政府扛起统一大旗,并护持科尔的“十点纲领”既契合西方联盟的战略需要又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第四章重点分析了1990年初美国实行的“推动政策”和统一谈判开启后的“配合政策”,这期间美国提出了解决统一外部问题的“2+4”谈判框架,领导北约进行战略转型,照顾了苏联的安全关切,为苏德谈判获得突破奠定了基础。第五章论述德国统一对德美关系、北约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美关系的影响,认为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部分实现了预期。第六章综述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作用,并借助国际关系理论解读“德国问题”的解决。

王海涛[5](2021)在《德国北约政策研究(1990-2020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以建构力量理论为主线,以功能制度主义作为分析工具,结合分析德国安全政策最常见的文明力量理论,对德国的北约政策进行综合性分析。德国北约政策作为其安全政策的支柱,决策过程首先受到相关国内行政主体的影响,包括政策决策机构,例如国防部、外交部、总理府、议会和宪法法院,以及各党派不同安全理念的影响。德国北约政策的决策过程还受到国内舆论的影响。从双边关系角度,对德国北约政策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德美和德俄关系,另外德国与法国、东南欧国家的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力。在国际秩序格局层面上,德国北约政策以北约的战略变化为导向,而南斯拉夫危机、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乌克兰危机和新冠疫情都对北约的战略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北约从冷战后的集体防御战略转向全球化战略,又因乌克兰危机重新回归战略防御的发展过程中,德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另外,作为德国安全政策的另一根支柱——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与德国的北约政策之间有着重要的互动,而且欧洲防务独立化的发展趋势会从根本上影响德国的北约政策。本文在内容上首先介绍了北约的建立和发展,随后将统一后德国的北约政策以乌克兰危机为分水岭划分成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重新统一/冷战结束到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是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期间;最后是2017年到2020年。本文接下来介绍了欧盟独立外交与防务政策,重点是分析其与德国北约政策的关系,尤其是德国在“永久结构性合作”中所起的领导作用。文章最后对德国的北约政策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在结构上分析了德国的北约政策随着北约战略转型而产生的变化。其中德国在北约第一次东扩和乌克兰危机过程中扮演了领导角色,充分利用其政治影响力达到德国北约政策的目标,同时德国逐渐突破宪法对国防军海外派兵的限制,为德国的军事行动争取了更多的政治空间;其次分析了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对德国北约政策的影响。随着英国脱欧,德法成为欧盟独立防务力量建设的中坚,由于经济压力,法国更多地依赖德国,但德国受到国内“军事克制文化”的影响,民众对于提高军费支出始终持怀疑态度,极大限制了德国建构意愿的施展;再次是德国北约政策的前景。从德国国防军改革、德国外交策略从“建构力量”回归“务实主义”的转变以及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等角度对德国北约政策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论文主要分析线索是德国随着其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在北约框架下展现出越来越高的建构意愿,而其政策的制定、相关政治家的表述,尤其是德国北约政策的实施过程成建构力量理论分析的主要范围。建构主义理论,特别是功能制度主义提供的德国对北约资源、政策结果和联盟伙伴的影响力分析视角也是本文主要的分析角度。通过分析发现:1、德国随着统一后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在北约地位的逐步提高,尤其是为适应北约战略的调整,也对自己的北约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其核心出发点是在北约框架下不断提高政治地位并维护安全利益,其中涉及到对国防军的使用问题上,德国北约政策的决策者还受到党派利益以及民意的影响(文明力量)。德国北约政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比较明显的线索就是从“被动”到“主动”(建构力量);2、德国从1990年代开始在北约对前华约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开放上扮演了领导角色。欧安组织扩大、北约联系国概念以及欧盟和西欧联盟的接近和扩大战略都是这一方针的有效成果。其中在北约两轮东扩过程中德国的建构意愿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在第二轮东扩中没有扮演领导角色,德国还是积极支持扩大进程,同时避免出现安全政治的“灰色地带”或与俄关系产生无法修复的裂痕;3、德国的建构意愿随着军事参与度而逐步提升。随着宪法法院裁决允许域外派兵,德国在北约行动中的军事作用逐步提升,话语权随之提高,德国军官首次担任多国部队最高指挥官,施罗德也首次在北约军事行动中威胁使用否决权;4、德国在危机治理和危机后重建的政治维度上一如既往的表现出高度建构意愿,主动提出倡议,并对纯军事手段态度消极。同时,德国还根据不同的决策内容表现出差异化建构意愿,并主动对政治维度的贡献积极担当领导责任;5、在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问题上,德国面临较大的内政压力,原因包括德国一直以来的防扩散政策和“军事保守文化”社会根基,这与美国的军事优先理论背道而驰。随着德国所承担的国际安全责任增加,其话语权也随之提高。德国尤其是在政治手段上积极建构,利用联盟资源提高德国影响力(功能制度主义);6、德国在乌克兰危机治理过程中创造的“诺曼底格式”通过德法合作代表欧盟进行了正式和非正式双重机制下的斡旋,激活了欧安组织的危机管理机制,利用其合法性和规范上的权威性为德国施展建构意愿夯实了基础,也尽可能的争取了政治谈判的空间,有利的建构了谈判进程。与伊核谈判和利比亚危机期不同的是德国此次的建构意愿得到西方盟友,尤其是美国的认同。总之,以2014年的慕尼黑共识和2016年发布的《德国国防白皮书》为标志,德国形成了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新战略。其中体现出德国北约政策的核心特点是从德国的实力地位和地缘位置(来自中间的领导)出发,扮演国际事务“领导角色”(建构力量),主动通过合作等和平方式发挥其建构力和影响力(功能制度主义),以贯彻其“嵌入式崛起”理念所奉行的奉行规范、规则和价值基础上的多边主义(建构主义)外交原则。德国积极利用北约框架施展其影响力,限制以美国为首“鹰派”的“强权政治”,利用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维护欧洲安全稳定。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背景下,德国积极推动欧盟独立防务建设,通过与盟友的联合行动平衡军事和民事手段。然而德国军事能力的提升和建构意愿的施展受到了“克制文化”(文明力量)的深刻影响,导致德国很难具备与自身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军事能力,而疫情影响更让德国在军费支出方面所作的努力举步维艰。拜登上台使欧洲盟友看到“西方回归”的希望,因此德国防长提出增加军费开支以显示团结美国和维系北约的决心。特朗普不仅分裂了跨大西洋关系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也将欧洲的国防一体化视为对美国的挑战。拜登初步的外交框架显示务实的外交政策有助于美国回归西方并修复跨大西洋裂痕,加强北约存在以应对全球威胁。欧盟在2020年11月30日提交的与美国促进全球化边变革议程中提出了从全面共同利益出发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德国总统在国防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上也提到美国对于维护欧洲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德国防长认为应该克服疫情困难,维持乃至提高德国军费开支水平。而德国务实政策引发了盟友,尤其是法国对于德国在拜登上台后搁置欧洲独立防务力量建设的担心。这也体现出德国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尤其是欧盟理事会主席国这一身份,推行自己务实政策的意愿,与法国的“脱钩”的激进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德法之间的共识是欧洲团结的重要一环,而德国政治精英已经认识到拜登不会将战略重点从亚太转回欧洲,德国会继续推进务实的外交政策。同时,拜登还会继续向德国施加压力增加军费开支,这与美国的执政党无关。虽然德国防长的表态只能反应德国北约政策的部分变化,但默克尔奠定的更加务实和“网络化”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基础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德国的北约政策。

丁鹏[6](2020)在《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研究》文中指出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EaP)是欧盟针对东部邻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制度安排,实现了周边邻国政策在重点地区的差异化,是对欧盟睦邻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大幅增强了欧盟同东部伙伴关系国的联系和合作水平,使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涉及到欧盟与邻国内政和外交层面上的紧密合作,范围广泛,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区别于欧盟传统上的外交政策。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本质是什么?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与欧盟扩大有何关系?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发展变迁的动力是什么?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影响、遇到了哪些困境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版图剧烈变动,美国利用辐射全球的强大军事实力,借助北约加强对原苏联加盟国进行大范围的政治和军事干预,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维护自己的单极霸权地位。欧盟则大力实施东进战略,推动欧洲一体化,扩大地缘战略空间,力图提高主导欧洲安全事务的能力。欧盟地理边界大幅拓展,同东部地区一些不稳定国家接壤,东部邻国的安全局势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欧盟自身的安全稳定,引起欧盟的极大重视,在欧盟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显着提升,“欧盟安全战略”强调周边地区是欧盟外交政策的重点。欧盟一方面通过扩大政策,向中东欧国家提供成员国资格,将其纳入内部;另一方面通过邻国政策,向东部地区原苏联国家提供援助,促使其改革转型。欧盟的东部邻国政策经历了主动有限接触、积极高调介入和全面深入参与三个阶段演变后,欧盟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总的来看,在欧洲大陆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向东扩展势力范围,增强与东部邻国的关系符合欧盟的发展战略,是欧盟的必然选择。俄格战争导致欧盟周边地缘政治形势发生新变化,出于地缘政治、安全、经济以及民主价值观等多重利益考量,2009年5月,欧盟推出针对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六个东部邻国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作为欧盟睦邻政策(ENP)的组成部分,旨在将欧盟安全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签订联系国协定(AA)、提供市场准入和实现签证便利化等措施,加速和深化欧盟与东部伙伴关系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和经济一体化水平,力图从根源上解决导致极端主义、危机和冲突的问题,进而实现安全和稳定,最终将这些国家绑上西方的“战车”,成为防范和抵御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东部伙伴关系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是大国争夺的焦点,特别是乌克兰位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加上历史的原因,对俄罗斯来说战略意义异常重要,是其再次实现大国复兴梦的关键合作伙伴。苏联解体后,北约和欧盟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双双向东扩大,不断蚕食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导致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美国和北约的强势介入下,“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这一带有地缘政治动机的外交政策不断触及俄罗斯的底线,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调和,最终导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引发严重地缘政治危机,东部伙伴关系国深陷大国博弈的漩涡。东部地区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使欧盟深感自身也越来越“不安全”,不仅要应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更要面对传统安全威胁回归的严峻现实。历史制度主义为我们深入理解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特别是综合考察其发展变迁的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按照制度变迁的逻辑来审视,“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在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具有混合的特性,是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和渐进转型等制度变迁模式的混合体。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属于欧盟睦邻政策的东部层面,在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合作机制和政策工具以及地缘战略目标等方面都对扩大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冲突事件,成为改变欧盟东部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的关键节点,推动欧盟在不破坏原有规则的前提下对“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进行了优化改造,逐渐调整原先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思维,采取利益优先原则,不断寻求务实调整,完成了一系列制度突破,实现渐进转型。地缘政治博弈、安全局势复杂、经济利益诉求以及民主价值观输出等因素构成“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发展变迁的动力。欧盟在原苏联空间推进以“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为代表的周边外交战略,主要以自身作为世界上最大单一市场和欧元的世界第二大货币地位等雄厚的经济力量充当工具,通过一系列机制和手段,在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不断蚕食俄罗斯势力范围,加剧了区域地缘政治竞争。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来自欧美的严厉制裁,促使俄罗斯加快推进“转向东方”战略,寻求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为中俄合作的升级和深化提供了契机。欧盟在内外政策转型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已经抛弃以价值观为主导的“排他性”传统周边政策理念,开始重视与第三方的合作,这与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的多方合作共赢理念趋于一致,未来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的对接合作。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和国际格局出现深刻调整和重塑。面对大国博弈日益激烈、欧美分歧不断加大以及内部危机频发的现实,欧盟开始寻求“战略自主”,主张“欧洲主权”,努力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地缘政治行为体。“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作为欧盟周边治理政策,是带有地缘政治色彩的制度安排,追求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是其发展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本研究整体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统领全文的视角和主线,重点结合地缘政治理论,在深入考察欧盟东部地缘政治演变以及东部邻国政策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一方面,把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发展变迁的模式和动力机制;另一方面,将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作为自变量,分析其发展变迁过程中达到的成效和带来的影响,对产生的作用进行审视反思,同时对其推进机制和手段、深层困境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证。本文认为,欧盟扩大是成功的地缘政治战略,“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对扩大存在强劲的路径依赖,可以看作是扩大的变种,同样具有深刻的地缘政治属性。本质上看,“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是欧美用来制衡俄罗斯的工具,是欧盟推进扩大的一种“柔性”方式。本文力求能够在全方位分析论述“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基础上,重点解构欧盟外交的战略考量和利益诉求,剖析欧盟在大国博弈中的角色定位,继而更深入的认识欧盟内外政策转型调整的未来发展走向。

常雨蒙[7](2020)在《统一后德国的安全政策 ——“文明力量”理论视角下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历史上德国在欧洲舞台一直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德国重新统一,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文明力量”作为指导德国国家角色定位和外交政策走向的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受到联邦德国政治文化——“克制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德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反思与探索,在理论上属于建构主义的角色分析模式。“文明力量”理论从诞生起就是专门用来描述德国外交政策的理论。本文首先对“文明力量”理论的产生、核心要素及其发展做了梳理。“文明力量”既可以用来指一种行为体,又可以用来指行为体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德国毛尔教授提出“文明力量”的概念后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德国学者运用该理论对德国历届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政策进行了分析。重新统一后德国的安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欧洲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降低的同时,冷战期间被掩盖的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扩大使德国面临更多挑战,例如难民危机、国际恐怖主义、环境和气候变化、流行病等。本文试图用“文明力量”外交角色理论来分析统一后德国的安全政策,从安全政策的发展和安全政策实践两个维度来分析德国安全政策对“文明力量”角色的内化程度。通过对德国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以及《国防白皮书》等安全政策文本的剖析,展现出德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具有连续性,在连续性中又有随时代发展的变化性。尤其是从2013年默克尔的第三个任期开始,德国的安全政策越来越体现出积极性。关于是否参加海外军事行动的抉择展现出历届德国政府面对国际危机时的矛盾和纠结,德国政府的安全决策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科尔政府时期,德国在海湾战争中仅对联军提供物资和经济援助。施罗德政府时期的科索沃战争是德国自二战以来武装部队首次直接参与军事行动;随后,德国也参加了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然而,在伊拉克战争中,德国坚决拒绝参与军事行动。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对利比亚危机和叙利亚危机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在乌克兰危机中,德国积极寻求通过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矛盾,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扮演了事实上的领导者角色。通过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受“文明力量”影响的德国安全政策依赖于多边主义的合作机制;追求在欧洲乃至一些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的领导者角色,参与国际安全的建构;此外,德国注重在安全实践中推行西方共同价值观;在参与解决海外冲突时优先使用外交手段,促进多边协商,而军事手段要在合法性的框架内使用。但是,在“文明力量”的角色要求下,德国安全政策也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是“军事克制”和“积极有为”的矛盾,在安全政策方面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对德国政府来说是一种挑战;其次,德国安全政策中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有时难以协调,德国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也在寻找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点;最后,德国安全政策的指导理论——“文明力量”理论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尽管存在困境,但是从总体上看,德国在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中仍在努力向“文明力量”角色的理想标准靠近。德国的安全政策及安全实践没有完全摆脱“克制文化”的影响,依然符合“文明力量”角色特征。但是德国的安全策略和手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德国越来越强调要承担建构全球安全体系的重要责任,在多边框架下发挥领导作用;此外,德国应对海外冲突的安全实践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处理国际冲突时越来越具有自主性。

刘若锋[8](2020)在《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文中研究指明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经历了从“亲西方”到“双头鹰”再到“全方位”的转变,缺乏连续性。直到普京上台,俄罗斯才逐渐形成以实用主义为核心,以“成为强国、着眼周边、警惕外部威胁”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尽管期间经历了“梅普组合”时期,但俄罗斯基本延续普京执政时期的对外政策。2012年,俄罗斯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重回“普京时代”,并进入新时期。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包含着“不变”与“变”。其中,“不变”是对俄罗斯外交传统的继承,“变”是指在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做出的调整。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包括“弥赛亚”意识影响下的“大国主义”外交、安全观作用下的“扩张型”外交、“均势”作用下的平衡外交,而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包括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形势变化、周边局势缓和。在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影响下,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包括追求国际规则下的强国地位、重视独联体为核心的周边外交、警惕恐怖主义为代表的外部威胁。而受到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变”主要表现在加速“转向东方”、重视“软实力”的作用、对西方渐趋强硬。不过,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具有一定的逻辑,“不变”中有“变”,反之亦然。为更加巩固其强国地位,新时期俄罗斯更倾向于参与或主导国际组织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为保证周边安全,新时期俄罗斯试图扩大“周边”国家的范围;面对新时期的外部威胁的跨国流动性增强,俄罗斯选择以多边合作来应对这些问题。虽然俄罗斯在新时期加速“转向东方”,但“西方优先”在俄罗斯依然占主流,一旦与西方关系缓和,便优先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俄罗斯重视“软实力”的作用也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在周边安全遭受威胁时依然崇尚以武力维护安全。本文将以路径依赖理论为框架,对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发现新时期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依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未突破对外交传统的路径依赖。并且,它的“不变”仍然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不断自我强化,未来俄罗斯对外政策和中俄关系可能存在变数。对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及其逻辑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俄罗斯对外政策和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汪晓波[9](2020)在《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外来移民是困扰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问题,受到俄罗斯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受战争和社会动荡影响,俄罗斯人口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口数量下降呈常态化趋势。面对人口危机形势,俄罗斯政府把外来移民作为化解人口危机,弥补人口减少,缓解经济发展中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根据不同时期外来移民特点制定、出台和调整外来移民政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大致经历了调整时期、积极治理时期、发展新动向与再调整时期三个阶段。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目标是从人口危机现实出发,在严格遵守宪法、国际条约及其他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本着地缘政治和人口经济原则,更多地引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居民、国际高技术人才、投资移民和留学移民,制定外来移民管理措施,进行外来移民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外来移民社会融入,为外来移民的永久定居创造条件。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呈现良性互动,也带来多方位冲击。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良性互动体现在,外来移民弥补劳动力数量不足,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灵活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俄罗斯政治进程、对外关系和公共外交的发展;为文化注入新活力,丰富俄罗斯多元文化。外来移民是把“双刃剑”,为俄罗斯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引发系列问题。外来移民滋生“影子经济”、冲击俄罗斯就业市场和外汇市场秩序;对俄罗斯合法性政治认同弱化、引发民族问题、“三股势力”威胁国家主权完整;加重社会公共卫生负担;给俄罗斯文化带来不利因素。基于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多方位冲击,俄罗斯加大对外来移民政策的调整力度。经过博弈,俄罗斯摸索出适合国情发展的外来移民政策。总体来看,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思路更加清晰、移民规划更加完善、管理重点更加明确,外来移民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在国内人口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加大外来移民的引进力度的总方向不会改变。在引进外来移民的类别上,俄罗斯以吸引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族居民、高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为主;打造软环境,促进外来移民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内外形势,对外来移民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分阶段、按步骤完善外来移民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弥补外来移民的社会融入、信息采集、专项政策及非法移民治理的措施上存在诸多不足。最终实现其外来移民发展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来移民数量大幅度增加。外来移民中不乏有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移民。如何能使这类移民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对我国外来移民政策的考验。我国现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外来移民政策缺乏前瞻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对外来移民特别是对移民的准入和居留制度管理严格,操作性不强。这些弊端制约了高层次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进入。研究其他国家外来移民政策的经验,为完善我国外来移民政策提供参考。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外来移民目的地国,外来移民结构具有特殊性。经过近30年的发展,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外来移民的社会贡献率增加,但是社会舆论导向,信息统计体系、非法移民治理措施等措施有待完善。总结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正反经验,为我国外来移民政策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

朱一宁[10](2020)在《文在寅政府的“新北方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在寅政府执政后,出台了“新北方政策”,其合作范围从朝鲜半岛延伸至俄罗斯远东,从东北亚扩展至欧亚大陆,旨在构建一个庞大的经济合作区域。其目的在于多元化韩国出口市场,以振兴韩国经济,构建韩国与欧亚大陆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体系,实现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繁荣。文在寅政府以“九桥战略”为切入点,以多元目标为指引,以欧亚大陆为布局重点,结合经贸、文化等多重战略举措,通过整合网络建设实现战略利益共享,通过升级产业合作创造新经济增长引擎,搭建了“新北方政策”的总体架构。“新北方政策”指引下的北方经济合作一旦顺利落实,将产生巨大的战略效能。在政治方面,有助于韩国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增强处理半岛问题上的主动权,稳定半岛局势;在经济方面,有助于减少区域贸易壁垒,争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在公共外交方面,有助于改善韩国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社会的认同感,提升国际影响力。然而,东北亚地区朝核问题风波迭起,美俄“制裁战”持续发酵,加之韩国国内经济环境低迷,政党分歧不断。以上诸多现实因素交错,致使“新北方政策”的推行面临重重阻碍。若不突破这些钳制因素,“新北方政策”的实际推行难以取得可视化成果。如今,美朝核谈仿佛棋局博弈,疑虑和戒备心理致使双方都不愿意率先亮出底线。因此,可以先将“新北方政策”中受国际制裁较小的领域分轨推进,一旦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将会给“新北方政策”的全面落实带来机遇。随着《板门店宣言》的签署与朝鲜逐渐呈现出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朝鲜半岛局势平稳的可能性在增加,这为“新北方政策”带来了更广阔的推进空间。中国与朝鲜半岛自古就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韩国是中国的邻国中少有的发达经济体。从文在寅政府的对外经济合作倾向来看,其与中国所提倡的全球自由贸易构想相契合。“新北方政策”也将中国东北三省纳入其合作对象范围内,深入探究“新北方政策”并探寻中韩对接的可能,同中国切实利益息息相关,对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二、俄罗斯外交政策新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外交政策新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与性质研究
        (二)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研究
        (三)“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五)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区域合作理论与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
        (一)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二)区域合作的实现条件
        (三)区域合作的层次性
    二、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
        (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区域合作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
    三、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因
        (二)东北亚区域是“一带一路”推进的东翼支轴
        (三)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层次性
第二章 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参与
    一、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差异
        (一)蒙古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三)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四)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五)朝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参与方式
        (一)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
        (二)中日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三)蒙古国和俄罗斯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
    三、国家的广泛参与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基础
        (一)国家边界的开放性
        (二)主权国家的政策选择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关键
第三章 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
    一、边境区域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前沿
        (一)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二)边境地区是互联互通的开拓场域
        (三)边境地区是“一带一路”的窗口
    二、东北亚边境区域开放与合作的进展
        (一)东北亚边境区域的总体建设状况
        (二)中国对蒙古国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中国对俄罗斯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四)中国对朝鲜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次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促进
        (一)次区域合作是对边界效应的一种回应
        (二)中俄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三)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用
    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规划与推进
        (二)中日韩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
        (三)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衔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的包容性
        (一)合作理念的包容性
        (二)合作内容的包容性
        (三)合作路径的包容性
第五章 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因素分析
    一、区域外国家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
        (一)美国作为区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阻碍
        (三)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消极影响
    二、东北亚区域整体的区域合作尚未形成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盲点
        (二)东北亚区域缺乏整体性区域合作对“一带一路”推进的制约
    三、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还不成熟
        (一)东北亚边境次区域合作的困境
        (二)边境次区域合作困境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影响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未来推进路径
    一、发挥次国家政府在东北亚边境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
        (一)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优势
        (二)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路径
    二、努力将朝鲜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当中
        (一)将朝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
    三、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协调好区域内的大国关系
        (一)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必要性
        (二)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方向与路径
    四、稳定中美关系,减弱区域外大国的阻碍作用
        (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
        (二)稳定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实现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3)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欧美学术界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
        1.2.2 韩国学界关于国家安全及安全政策的研究
        1.2.3 中国学界关于韩国安全政策及朝鲜半岛安全的研究
        1.2.4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关于国家安全政策的理论考察
    2.1“国家安全”与“安全威胁”
        2.1.1“国家安全”的概念
        2.1.2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2.1.3“安全威胁”的概念
        2.1.4“安全威胁”的认知
    2.2 国家安全政策
        2.2.1 对国家利益的追求
        2.2.2“国家安全政策”的定义和范围
        2.2.3 “国家安全政策”与国防、外交、经济之间的关系
        2.2.4 关于“多边安全合作”
第三章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安全政策
    3.1 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安全威胁
        3.1.1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其目标
        3.1.2 韩国的战争历史及威胁认知
        3.1.3 韩国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
        3.1.4 韩国国家安全与现有威胁、潜在威胁的关系
    3.2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3.2.1 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
        3.2.2 冷战时期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3.2.3 韩国的安全政策与对朝政策、多边安全合作构想的关系
第四章 韩朝关系的转换时期:对话与对立的共存
    4.1 卢泰愚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88-1993)
        4.1.1 对朝政策的主要推进内容
        4.1.2 多边安全作的构想-“东北亚和平协议会”
        4.1.3 卢泰愚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4.2 金泳三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93-1998)
        4.2.1 对朝政策的主要推进内容
        4.2.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多边对话”
        4.2.3 金泳三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韩朝关系的前进与发展时期:探索合作与共赢
    5.1 金大中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98-2003)
        5.1.1 和解合作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5.1.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六国宣言”
        5.1.3 金大中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5.2 卢武铉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03-2008)
        5.2.1 和平繁荣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5.2.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时代构想”
        5.2.3 卢武铉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韩朝关系的倒退时期:矛盾与对话的断绝
    6.1 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08-2013)
        6.1.1 相生共荣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6.1.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新亚洲构想”
        6.1.3 李明博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6.2 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13-2017)
        6.2.1 “韩半岛信任进程”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6.2.2 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
        6.2.3 朴槿惠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6.3 现任文在寅政府的安全政策现状(执政中前进和倒退的循环)
        6.3.1 文在寅政府“韩半岛政策”的基本内容
        6.3.2 “东北亚+责任共同体构想”
        6.3.3 安全政策现状
第七章 结论
    7.1 韩国历届政府安全政策的演变
    7.2 冷战后韩国历届政府的安全政策的特点
    7.3 冷战后韩朝关系前进与倒退的反复的原因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附录A:冷战后时期历届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和主要内容-卢泰愚政府-朴槿惠政府
附录B:冷战后时代历届韩国政府的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卢泰愚政府-朴槿惠政府
附录C: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的演变及继承
致谢

(4)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与德国统一问题的缘起(1945-1949)
    第一节 国际政治中的“德国问题”
    第二节 美国决定分裂德国
    第三节 德国的分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与德国统一问题的演进(1950-1988)
    第一节 东西对峙:美德默契与分裂固化
    第二节 美苏缓和:美德矛盾与统一新思路
    第三节 德国崛起:新时期的美德关系与统一问题
    小结
第三章 欧洲大变局背景下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
    第一节 欧洲变局与美国政策调整
    第二节 “十点纲领”提出前美国对德国统一的“观望政策”
    第三节 “十点纲领”提出后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护持政策”
    小结
第四章 美国推动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
    第一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推动政策”
    第二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的“配合政策”
    第三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政策的演变和实质
    小结
第五章 美国政策效果评估: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
    第一节 德国统一对德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统一对冷战后北约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德国统一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美关系的影响
    小结
结论
    一、美国政策综述
    二、美国作用概述
    三、德国问题的解决和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德国北约政策研究(1990-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
        一、选题动机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德国外交和安全政策框架研究
        2、北约研究
        3、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研究
        4、德国北约政策及军事力量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 、理论研究
        2 、案例分析
    第三节 本文研究视角和方法
        一、论文的结构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理论依据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
        二、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及其评价
    第二节 文明力量理论
    第三节 建构力量理论
    第四节 功能制度主义
第二章 北约与德国
    第一节 北约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北约框架下德国的外交和安全利益
    第三节 北约与德国重新武装
    第四节 德国与北约核政策
    第五节 北约与德国重新统一
第三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一次转型
    第一节 北约第一轮东扩
        一、吕厄的政治倡议
        二、从“为什么”东扩到“如何”东扩
        三、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
        四、北约内部关于名单和成本的争论
    第二节 北约第二轮东扩
        一、德国与北约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华盛顿峰会与科索沃危机
        三、北约及成员国内部讨论
        四、“9.11”事件对东扩的影响
        五、布拉格峰会与继续扩大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二次转型
    第一节 1991年北约新战略与南斯拉夫冲突
    第二节 波黑战争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一、宪法法院对域外军事行动的判决
        二、北约的两次问询
        三、关于联合国保护部队撤军的争议
        四、德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 科索沃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一、第一次军事规划
        二、红绿联合政府的科索沃政策
    第四节 科索沃危机与北约新战略
        一、关于联合国授权之争
        二、北约危机治理的触角
        三、是否派遣地面部队
        四、德国在北约科索沃部队中的作用
        五、协调北约与俄罗斯关系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三次转型
    第一节 “9.11”恐怖袭击与德国应对措施
        一、德国在“永久自由行动”中的作用
        二、德国在“阿富汗国际保护部队”中的作用
        三、德国对反恐战争的认知
    第二节 德国与北约“全球化”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与德国的北约政策
        一、北约冷战后的防扩散政策
        二、德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决策
        三、战争结束后德国的伊拉克政策
        四、重启北约的伊拉克政策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四次转型
    第一节 利比亚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第二节 叙利亚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第三节 乌克兰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北约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第一节 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一、思想起源、理论依据与历史溯源
        二、发展过程与历史教训
        三、德国的基本政策
    第二节 北约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关系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北约发展前景
    第三节 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前景
    第四节 德国国防军改革
    第五节 从“建构力量”回归“务实主义”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6)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和研究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 历史制度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观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
    第二节 历史制度主义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一、欧洲具有悠久的地缘政治历史
        二、欧盟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
    第三节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分析框架的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战后欧盟东部邻国政策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欧盟东部的地缘政治环境
        一、冷战后欧盟东部地缘政治的演变
        二、东扩后欧盟东部边界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欧盟东部邻国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主动有限接触阶段:1990年-2003年
        二、积极高调介入阶段:2004年-2008年
        三、全面深入参与阶段:2009年-至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发展变迁的模式
    第一节 路径依赖模式分析
        一、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路径依赖
        二、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路径依赖的机理
    第二节 关键节点模式分析
        一、关键节点一: 俄格战争
        二、关键节点二: 乌克兰危机
    第三节 渐进转型模式分析
        一、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层叠”式渐进转型
        二、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性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发展变迁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安全稳定诉求是发展变迁的根本动力
        一、欧盟安全战略的调整
        二、维持周边安全是欧盟全球战略重点
        三、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二节 地缘政治博弈是发展变迁的直接动力
        一、扩大欧盟的战略缓冲空间
        二、平衡成员国地缘偏好和利益目标
        三、协同北约向原苏联空间扩张
    第三节 民主价值观输出是发展变迁的内在动力
        一、促使东部伙伴关系国的体制转型
        二、围绕俄罗斯营造民主示范的包围圈
        三、避免与东部伙伴关系国产生新分界线
    第四节 经济利益需要是发展变迁的外在动力
        一、实现欧盟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
        二、深化与东部伙伴关系国的自由贸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机制和手段
    第一节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推进机制
        一、签订联系国协定是核心目标
        二、建立深入全面的自由贸易区
        三、完善内部市场准入机制
        四、落实“更多换更多”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欧盟推进“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手段
        一、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市场机会
        二、强化制度建设和保障善政
        三、维护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四、实施签证自由化和增强流动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效能分析
    第一节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成效
        一、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安全成效
        二、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政治成效
        三、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经济成效
        四、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社会文化成效
    第二节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影响
        一、加速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
        二、促进东部伙伴关系国的社会化进程
        三、促使俄罗斯加快推进“转向东方”战略
        四、扩大中俄、中欧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遇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困境和趋势
    第一节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深层困境
        一、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内在弱点
        二、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外部风险
    第二节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发展趋势
        一、“安全稳定”代替“模式转型”成为优先目标
        二、坚持“差异化”原则和“量身定制”策略
        三、推出更具包容性的“邻国的邻国”概念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首字母缩略词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统一后德国的安全政策 ——“文明力量”理论视角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明力量”理论:渊源、内容与发展
    第一节 “文明力量”理论的渊源
        一、思想文化渊源
        二、历史渊源
        三、理论渊源
    第二节 “文明力量”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文明力量”理论的出现
        二、“文明力量”理论的内涵
    第三节 “文明力量”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章 德国安全政策:历史发展与当代境况
    第一节 统一后德国面临的安全挑战
        一、传统安全威胁
        二、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二节 科尔政府时期:安全政策的形成
    第三节 施罗德政府时期:安全政策的连续性
    第四节 默克尔政府时期:从平衡到更积极的安全政策
        一、第一阶段:更加平衡的安全政策
        二、第二阶段:更加积极的安全政策
第四章 德国的安全政策实践:以德国面对地区冲突的抉择为例
    第一节 科尔政府的海湾战争政策
    第二节 施罗德政府时期
        一、军事干预科索沃问题
        二、参与阿富汗反恐战争
        三、拒绝参加伊拉克战争
    第三节 默克尔政府时期
        一、拒绝军事干预利比亚和叙利亚危机
        二、积极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
第五章 “文明力量”角色定位与德国安全政策的特点及困境
    第一节 德国安全政策的特点
        一、安全政策强调多边性
        二、追求安全政策领导力
        三、强调海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四、注重推行西方价值观
    第二节 德国安全政策面临的困境
        一、“军事克制”和“积极有为”的矛盾
        二、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博弈
        三、“文明力量”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与目的
    三、文献回顾
        (一)关于普京主义的研究
        (二)关于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对外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理论框架:路径依赖理论
        (一)自我强化
        (二)回报递增
        (三)偶然性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分析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俄罗斯外交传统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一、俄罗斯外交传统
        (一)“弥赛亚”意识影响下的“大国主义”外交
        (二)安全观作用下的“扩张型”外交
        (三)“均势”指导下的平衡外交
    二、俄罗斯国内外形势变化
        (一)国内政局动荡:街头抗议与恐怖袭击
        (二)经济形势变化:国内的“危”与国外的“机”
        (三)周边环境改善:西边缓和与东边发展
第二章 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
    一、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继承与延续
        (一)追求国际规则框架下的强国地位
        (二)巩固以独联体为核心的周边外交
        (三)警惕恐怖主义为代表的外部威胁
    二、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一)加速“转向东方”
        (二)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三)对西方渐趋强硬
第三章 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的逻辑
    一、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继承中的发展”
        (一)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组织
        (二)努力扩大“周边”的范围
        (三)以多边合作应对新型安全问题
    二、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变化中的延续”
        (一)“西方优先”依然占主流
        (二)仍旧崇尚以武力维护安全
        (三)变化以遵守国际规则为前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阐释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俄罗斯的人口形势与外来移民发展
    一、俄罗斯的人口危机
        (一)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
        (二)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表现
        (三)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冲击
    二、俄罗斯的人口政策及未来人口状况
        (一)俄罗斯的人口政策
        (二)俄罗斯未来人口状况
    三、俄罗斯外来移民发展
        (一)苏联解体引发人口迁移潮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发展现状
        (三)俄罗斯中国移民进程及现状
第二章 俄罗斯的外来移民政策与管理机制改革
    一、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变迁
        (一)苏联解体前的外来移民政策
        (二)1990 年—2000 年:外来移民政策的调整时期
        (三)2001 年—2010 年:外来移民政策的积极治理时期
        (四)2010 年以来:外来移民政策的新动向与再调整时期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制定
        (一)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基本目标
        (二)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主要原则
        (三)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三、俄罗斯的外来移民管理措施
        (一)发放临时居留许可证
        (二)规范登记程序
        (三)签发邀请函和签证
        (四)分类管理外来移民
    四、俄罗斯外来移民管理机制改革
        (一)改组外来移民管理部门
        (二)加强外来移民环境建设
        (三)开展外来移民国际合作
第三章 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的互动
    一、外来移民与俄罗斯人口发展
    二、外来移民与俄罗斯区域发展
        (一)区域环境与外来移民
        (二)外来移民对俄罗斯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外来移民与俄罗斯经济发展
        (一)外来移民促进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
        (二)劳务移民推动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发展
        (三)经济增长是外来移民进入的先决条件
    四、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政治发展
        (一)外来移民推动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
        (二)外来移民扩大俄罗斯对外政策影响
        (三)教育移民促进俄罗斯公共外交发展
        (四)外来移民受到阻隔的政治因素分析
    五、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文化发展
        (一)外来移民与俄罗斯的多元文化
        (二)外来移民为俄罗斯文化注入新元素
第四章 外来移民对俄罗斯的多方位冲击
    一、俄罗斯的非法移民问题
        (一)俄罗斯非法移民的现状
        (二)俄罗斯非法移民的类别
        (三)俄罗斯非法移民的成因
        (四)俄罗斯非法移民的影响
    二、外来移民的经济冲击
        (一)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二)非正常汇款的影响
        (三)“影子经济”的滋生
    三、外来移民的政治冲击
        (一)对俄罗斯政治合法性认同的弱化
        (二)对俄罗斯主权认知及维护的影响
        (三)对俄罗斯处理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外来移民的社会冲击
        (一)外来移民所引发的民族问题
        (二)外来移民加重公共卫生负担
    五、外来移民的文化冲击
        (一)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冲击
        (二)对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冲击
第五章 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走向及其启示
    一、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调整的总体成效
        (一)政策思路更加清晰
        (二)移民规划更趋完善
        (三)管理重点更为明确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许可证制度问题较多
        (二)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负面性舆论导向问题
        (四)信息统计体系不健全
        (五)专项政策实施不明显
        (六)非法移民治理有阻碍
    三、未来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走向的研判
        (一)加大引进外来移民力度
        (二)战略规划外来移民政策
        (三)促进外来移民政策落实
        (四)加快外来移民一体化进程
    四、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外来移民的现状与特点
        (二)中国外来移民治理的新动向
        (三)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文在寅政府的“新北方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1章 韩国“北方政策”的历史沿革
    1.1 韩国“北方政策”的起源
    1.2 冷战结束后韩国“北方政策”的调整
    1.3 新世纪以来韩国“北方政策”的变化
第2章 文在寅政府制定“新北方政策”的动因
    2.1 韩国对“北方”的经济需求
    2.2 韩国对“北方”的安全需求
    2.3 文在寅对北方和解合作的理念
第3章 文在寅政府“新北方政策”的总体架构
    3.1 “新北方政策”的多元目标
    3.2 “新北方政策”的核心内容
    3.3 “新北方政策”的推进措施
第4章 文在寅政府“新北方政策”的战略效能
    4.1 “新北方政策”的政治效能
    4.2 “新北方政策”的经济效能
    4.3 “新北方政策”的公共外交效能
第5章 文在寅政府“新北方政策”的前景
    5.1 “新北方政策”推进中的内部问题
    5.2 “新北方政策”面临的外部困境
    5.3 “新北方政策”的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俄罗斯外交政策新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D]. 沈娜. 吉林大学, 2021(01)
  • [2]俄罗斯传统欧洲均势外交探析[D]. 李宛桐. 山东大学, 2021
  • [3]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D]. 柳承址(SEUNGJI RYU). 北京大学, 2021(09)
  • [4]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D]. 刘原媛. 外交学院, 2021(10)
  • [5]德国北约政策研究(1990-2020年)[D]. 王海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6]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研究[D]. 丁鹏. 山东大学, 2020(02)
  • [7]统一后德国的安全政策 ——“文明力量”理论视角下的分析[D]. 常雨蒙. 南京大学, 2020(09)
  • [8]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不变”与“变”[D]. 刘若锋. 外交学院, 2020(08)
  • [9]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D]. 汪晓波.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文在寅政府的“新北方政策”研究[D]. 朱一宁. 吉林大学, 2020(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