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式”

一、浅谈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论文文献综述)

安娜(Tarasenko Anna)[1](2021)在《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外销画对中俄艺术交流形成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外销画这一独特的艺术现象,从清代外销画的出现的背景、中国南方口岸外销画的艺术特征、俄罗斯收藏的中国外销画出现的历史脉络、俄罗斯收藏的北京外销画的艺术特征、外销画在俄中艺术交流中的特别贡献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外销画作品首次在广东南部地区出现了。十九世纪外销画也在北京出现了。外销画包括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玻璃画等等。这些美术作品结合了欧洲和中国绘画的技法。其内容讲述中国风景与风情,以及中国异地的动植物。外销画的诞生不仅归功于中西贸易的迅速发展,这种艺术作品还起源于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耶稣会代表是最初到达中国的。十八世纪,俄罗斯在北京也成立了东正教使团。传教士把欧洲书籍和各种西方艺术作品带到中国,其中包括绘画和铜版画。在十七——十八世纪,耶稣会士中出现了艺术家,其中有格拉蒂尼,郎世宁,马国贤,等。至于俄罗斯东正教使团的活动,除了在中国传教之外,他们的任务还包括中国的全面研究。在本研究中,使团最重要的代表是N.Ya.比丘林和Z.F.列昂季耶夫斯基。除了写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书面作品,他们把大量图片的资料带到俄罗斯,主要是由中国的画家们制造的。这些图纸不仅作为书面研究的补充,但同时也成为了关于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重要信息来源。过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定期的贸易增加了俄罗斯贵族对东部邻国的兴趣。这些接触不能不给俄罗斯艺术留下明确的印记,因此中国的主题逐渐开始出现在俄罗斯艺术品中。由俄罗斯东正教使团的代表从北京带来的画品包括中国风景,其人民和他们习俗的图像。这些收藏品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知识。这些幅画出现在俄罗斯的收藏中对随后的改变是一种巨大的冲动。此后不久,由俄罗斯皇帝的法令决定在东正教使团的成员中应该有一位专业艺术家。于是,从第十一届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中有专业画家:A.M.列加舍夫、K.I.科尔萨林、I.I.奇穆托夫、L.S.伊戈列夫。他们的职责包括绘制反映中国现实生活的画品。这项任务要求是最准确中国形象的传送。多亏了东正教使团的艺术家的作品,近世有机会从俄罗斯人的角度来了解那个时期的在中国生活。在世纪之交,外销画中呈现的中国生活的现实形象间接影响了在俄罗斯新艺术派和先锋派中的新潮流的形成。N.S.冈察洛娃、I.I.马什科夫和其他艺术家都在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此时,从中国风的异国情调和外销画的民族志性的展示过渡到艺术形象的象征深度,通过民间艺术的简化形式来传达。因此,在二十世纪初,艺术家们感受到了俄罗斯和中国艺术在艺术、文化和形而上层面上的深度互动。本探讨突出两点认识:一是通过史料文献挖掘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外销画的传播与影响;二是注重俄中通过外销画实现的艺术交流路径与形成的影响力。这样的两点,共同着力于中外艺术比较研究,即比较外销画的传播与影响,从而揭示中俄艺术交流史的脉络演变。

龚建培,杨秋华[2](2021)在《“中学西渐”与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意义]17~18世纪由于"中学西渐"在欧洲的发展,中国文化也成为西方近代文化形成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中国风"设计的追溯和探讨,不仅可以多元理解、洞悉"中学西渐"的实质,同时也有益于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的"中国风"原创设计体系的建构。[研究方法和结论]以"中国风"图像设计形成、发展的历史为线索,运用图像学、历史学、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欧洲"中国风"图像设计的审美特征、文化特征、生活运用特征,揭示了欧洲"中国风"设计中对中国哲学、浪漫主义、自然观念等的期待、借鉴、模仿,以及其中存在理想主义的虚构、误读,并对"中国风"设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影响等进行了反思。

杜凡怡[3](2021)在《明清外销瓷山水纹样研究》文中提出17、18世纪是中国外销瓷的辉煌时代,它们对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承载在外销瓷上的山水纹饰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哲学直观地呈现在欧洲人的眼前,给予其强烈的精神震撼与视觉冲击。中国独特的山水园林纹饰为西方带去了令其耳目一新的异域风情,在欧洲人长达三百年的使用和仿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时西方自然观的主流思想,为欧洲瓷绘纹饰、园林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全文引言,主要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探究明清外销瓷上山水纹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分析山水画、山水版画中蕴含的中国自然观,随后,由于版画技术与瓷绘技术的提升,山水瓷画范式形成;第三部分对外销瓷中的典型山水纹饰进行细致分类,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厘清外销瓷中山水纹样的主要类型和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第四章主要是梳理外销瓷山水纹饰对欧洲艺术创造的影响脉络,举例说明其对欧洲自然观转变的影响;第五章主要是探索传统瓷艺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为传统瓷业的复兴做铺垫;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张媛[4](2021)在《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研究》文中指出明清时期,由于世俗文化的兴起,仕女形象从仕女画中脱离出来,成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并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当中。其中,瓷器是仕女纹样的重要载体。工艺精美、形式多样的瓷器仕女纹样不仅盛行于国内,还风靡于国外。除了审美价值,它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仕女纹样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性别的不平等现象。从表面上看,明清仕女纹样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它也是社会思想、风俗礼仪、国家制度的真实反映。然而,中西方之间的遥远距离阻隔了信息的传递,致使西方对中国文化十分陌生。因此,西方人在欣赏外销瓷的过程中,忽视了仕女纹样本身的文化意义,从而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审美标准,并影响了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的创作。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过外销瓷,我们能够窥探到仕女纹样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情况。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可分为传统纹样和异域纹样两大类。传统纹样是指未受外来影响的中国本土纹样,包括仕女游园、仕女婴戏、戏曲故事等题材。异域纹样是指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元素,比如西洋人物、道具摆件、绘画技法等。从视觉效果上,两类纹样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都出自中国瓷匠之手,所以异域化的仕女纹样仍然符合中国艺术的创作规律。在中国艺术中,存在大量的模件化现象。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艺术的创作者常采用“打散重组”一些经典装饰母题的方法将一些常见的装饰元素分解拆散,并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然而,中国瓷匠用惯性的设计思维将西方元素移植到传统纹样中,使外销瓷仕女纹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以仕女纹样作为切入点,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明清外销瓷的形成原因、艺术特征以及外销瓷装饰纹样中所反映的中外装饰艺术交流。

马晓宇[5](2021)在《明清外销瓷花卉纹样研究 ——以菊花为例》文中认为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往来频繁,中外文化交流也愈加密切,并且这一交流呈现双向性,既有自身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自身也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交流,尤其在明清外销瓷装饰纹样上表现的较为明显,菊花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之一,它的纹样从中国传播至世界。明清外销瓷上的菊花纹样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装饰风格,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装饰艺术的精华,堪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本文以菊花纹样为切入点,对明清外销瓷纹样反映的中西方装饰艺术交流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分别探讨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的文化渊源、艺术特征,以及反映的中西方装饰艺术的交流。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世界范围内菊花品种与菊花文化的传播,深入探究菊花纹样产生的文化渊源;第三部分是明清时期菊花纹样的艺术特征,主要从菊花的造型特征、形式构成、组合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以伊万里瓷器、克拉克瓷、纹章瓷、广彩为例,对明清外销瓷典型品种上的菊花纹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菊花纹样的异域化特征;第五部分主要分析瓷器、纺织品、壁纸、漆器等西方外销工艺品上的菊花纹样,来讨论明清外销瓷上的菊花纹样反映的中西方装饰艺术的交流。最后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张婷[6](2021)在《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设计与现代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行时期,我国茶叶在中西方的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时期外销茶叶在欧美等国家享有崇高的地位,茶叶贸易的繁荣为茶叶包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十三行外销茶叶包装做工精良,极具时代特性,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通过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的发展背景和脉络,深入分析了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设计的特点。并结合现代中高端茶叶包装现状和趋势,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应用实践,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首先,分析了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开放的通商政策为茶叶包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繁荣的商品贸易为茶叶包装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多纬度的文化互鉴为茶叶包装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扩大了设计的空间,带动了茶叶包装的发展。其次,分析和总结外销茶叶包装的设计特征。外销茶叶包装种类繁多,它在选材、做工、装饰、造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产物,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洛可可风格的元素,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具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最后,对十三行时期茶叶包装进行现代应用阶段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茶文化和中高端茶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借鉴十三行时期茶叶包装的成功经验,设计出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人性化、可持续性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礼盒茶叶包装。包装品牌以四海友茗为品牌名称,依据设计元素提炼、打散、重构应用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现代中高档茶叶包装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

宁芯儿[7](2021)在《英国索特莱姆乡村别墅中国壁纸的图像来源与再使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壁纸图像,是中国外销的艺术产品之一,18世纪流行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在英国,壁纸张贴在英国贵族阶层的乡村别墅及庄园内,分布广泛,目前全英发现可考的中国壁纸多达169处,遍布英国全境。笔者选取了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城市普利茅斯的索特莱姆乡村别墅中书房的壁纸作为本文的案例,试图通过对书房壁纸图像的分析,对其图像来源和图像产地进行追溯和讨论。笔者通过对索特莱姆书房的中国壁纸图像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壁纸不是中国工匠迎合西方市场所作出的粗陋而肤浅的产品,而是蕴含着工匠的创造力的,凝结了中国苏州版画、佛山版画和广州外销画等商品画中的精粹,共同构成了精美而丰富的图像。这些图像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中去,成为了被贵族阶层认可的时尚风潮,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18世纪英国民族性形成的时期,中国壁纸及其他外销艺术品成为了彰显英国强大海上实力的标志,也成为了英国占据欧洲文化强势地位的工具,更是英国上流社会共同的文化和身份标志。

曹欣悦[8](2021)在《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中国风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约里卡一词是意大利锡釉陶的泛称,马约里卡锡釉陶是意大利陶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中国风”是17-18世纪的欧洲受到东方艺术影响而创造的一种东西融合的艺术风格。17-18世纪以来,意大利开始大规模出现中国风的马约里卡锡釉陶作品。本文以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马约里卡的工艺及其艺术发展历史,并以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艺术为研究背景,对马约里卡的中国风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历史发展线索,系统地梳理了马约里卡中国风的发展过程,论述马约里卡中国风艺术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在对马约里卡中国风艺术发展规律梳理清晰的基础上,收集大量图片与文字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其次从装饰纹样、色彩风格以及构图特点入手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系统归纳,总结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的中国风艺术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特征中体现中国风格的艺术特征。最后,对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中国风盛行的现象进行思考,并总结研究意义。意大利马约里卡的中国风艺术开端于意大利人对唐白瓷的向往,兴起于对明青花的模仿,兴盛于对清五彩的学习。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法,将马约里卡的中国风艺术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以纹饰为着眼点,意大利的马约里卡画家擅长运用中国装饰纹饰,并且能够利用中国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欧洲的装饰元素;以色彩为切入点,马约里卡画家通过将中国的代表性色彩与纹饰、构图相结合来营造中国风格;以构图为研究点,马约里卡画家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及其构成关系来形成中国韵味。本文的研究将对国内对于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艺术研究进行大量补充,为中国陶瓷对世界艺术的影响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还有助于中意友好关系的建立,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田春[9](2021)在《“中国风”影响下欧洲大陆的皮折叠屏风》文中研究说明欧洲大陆制作皮折叠屏风,源于1583年范礼安神父在罗马仿制日本折叠屏风的建议,是早期"中国风"在欧洲流行所影响下的结果。17世纪后期,"中国风"流行广及欧洲几乎所有地方,皮折叠屏风开始大量出现,西班牙与荷兰是两个最主要的国家。18世纪,随着"中国风"的影响逐渐扩大并达至顶峰,皮折叠屏风被更多地制作出来,西班牙、荷兰以外,意大利、法国、德国与弗兰德斯等地都在制作皮折叠屏风。这些皮折叠屏风,有的装饰欧洲本土母题,有的装饰"中国风"母题,前者反映出"中国风"隐性的影响,后者则反映出"中国风"显性的影响;前者因制作较易、价格较低而适应于更大的需求群体,比后者更能显示出"中国风"强大的影响力。

宋炀[10](2020)在《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图文互证的方法,分析"中国风"丝绸纹样、印度棉布、土耳其式服装等东方国家的外销服饰纺织品对西方服饰纺织文化的影响,并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研究上升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审思,从而论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近代世界文化建构过程中的意义。

二、浅谈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论文提纲范文)

(1)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外销画对中俄艺术交流形成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本文相关的概念
    三、既往研究成果综述
    四、本文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一章 清代外销画出现的背景
    第一节 清代外销画出现的政治经济前提
        一、清朝的对外政策与贸易状况
        二、清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组织与外销画的出现
    第二节 清代外销画出现的文化艺术前提
        一、西画东渐的影响与清宫廷绘画
        二、专业艺术领域的西洋风绘画
        (一)江南西洋风画
        (二)南方口岸外销画
第二章 中国南方口岸外销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南方口岸外销画的画室与主要创作的形式
        一、外销画生产的过程
        二、南方口岸外销画创作的形式
    第二节 南方口岸外销画的体裁
        一、风俗画
        二、风景画
        三、外销动植物画
        四、肖像画
第三章 俄罗斯收藏的中国外销画出现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十八——十九世纪的俄中贸易状况对外销画传播的影响
        一、俄中陆地的贸易与对俄中艺术交流的影响
        (一)俄中贸易商队
        (二)恰克图与买卖城:十八——十九世纪俄中艺术互动空间
        二、俄中在广州的海洋贸易的情况
        (一)在俄罗斯收藏的最初清代外销画册
    第二节 俄中在艺术领域互动的发端
        一、清代中国艺术品在俄罗斯收藏的出现
        二、十八世纪俄罗斯艺术中的中国风对外销画在俄罗斯的收藏出现的影响
        三、清代外销画在俄罗斯收藏的出现
第四章 俄罗斯收藏的北京外销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北京外销画的起源
        一、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对北京外销画发展的影响
        二、北京外销画的画家与创作条件
    第二节 俄罗斯收藏的外销画的种类
        一、风俗画
        二、风景画
        三、动植物画
        四、肖像与人物画
第五章 外销画在俄中艺术交流中的特别贡献
    第一节 俄罗斯美术中中国现实形象的出现
    第二节 外销画对十九世纪俄罗斯艺术的影响
        一、外销画对在俄罗斯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影响
        二、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中的画家
        (一)A.M.列加舍夫俄罗斯东正教使团的第一位职业艺术家
        (二)第十二届——第十四届俄罗斯东正教使团的艺术家
    第三节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外销绘画对俄罗斯艺术的间接影响
        一、中国外销画对俄罗斯收藏年画出现的影响
        二、俄罗斯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转变:从外销画中的现实形象到先锋派中的象征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图录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中学西渐”与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风”设计的图像源流探究
2“中国风”图像的审美特征钩沉
3“中国风”图像设计的文化特征剖析
4结论

(3)明清外销瓷山水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源起与选题意义
        1.1.1 明清外销瓷艺术研究源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发展趋势
2 明清外销瓷山水纹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
    2.1 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
        2.1.1 道家的自然观
        2.1.2 儒家的自然观
        2.1.3 文人隐逸思想的风行
    2.2 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2.2.1 自然山水
        2.2.2 园林山水
    2.3 山水瓷画的发展
        2.3.1 工艺技术
        2.3.2 山水瓷画范式的形成
    本章小结
3 明清外销瓷山水纹样的题材类型
    3.1 自然山水类纹样
        3.1.1 渔樵题材
        3.1.2 渔家乐题材
        3.1.3 行旅题材
    3.2 园林山水类纹样
        3.2.1 文人雅集
        3.2.2 仕女游园
        3.2.3 家人团聚
    3.3 园林与自然山水组合纹样
        3.3.1 临水园
        3.3.2 傍山园
    本章小结
4 明清外销瓷山水纹样对欧洲装饰艺术的影响
    4.1 欧洲陶瓷
        4.1.1 工艺
        4.1.2 纹样
    4.2 欧洲园林
        4.2.1 园林设计
        4.2.2 园林建筑
    4.3 其他欧洲装饰艺术
        4.3.1 欧洲家具上的中国风景
        4.3.2 欧洲织物上的中国风景
    本章小结
5 传统瓷艺如何进行设计创新的反思
    5.1 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5.2 如何创新
        5.2.1 从内打破,激发传统瓷艺的内在创造力
        5.2.2 由外推动,拓宽传统瓷艺的发展道路
    5.3 关于一项“网红”文创的批评:“佩奇游春马蹄杯”案例分析
        5.3.1 “猪缸杯”与“鸡缸杯”
        5.3.2 “猪缸杯”与“小猪佩奇”
        5.3.3 成在创意,败在授权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献综述
附录B 山水纹样瓷器图录
附录C 1973 年至1890 年英国瓷厂分布图
附录D 山水版画与山水瓷画对比图录
附录E 论文中插图出处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 研究文献综述
2 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的形成
    2.1 纹之源:西方受众对仕女纹样的接受
        2.1.1 华韵仕女
        2.1.2 神州生活
        2.1.3 戏中故事
    2.2 纹之变:西方审美对仕女纹样的影响
        2.2.1 来样定制
        2.2.2 互相模仿
    本章小结
3 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的艺术特征
    3.1 瓷中乐:仕女纹样的内在变化
        3.1.1 异域仕女
        3.1.2 持伞仕女
        3.1.3 题材创新
    3.2 瓷中局:仕女纹样的位置布局
        3.2.1 主体与附属
        3.2.2 内部与外部
    本章小结
4 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反映的中外装饰艺术交流
    4.1 西洋纹:受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洋纹样
        4.1.1 改造仕女形象
        4.1.2 运用传统道具
        4.1.3 模仿背景环境
    4.2 西洋物:受中国风格影响的西洋产品
        4.2.1 漆器
        4.2.2 纺织品
        4.2.3 折扇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文献综述
附录 B 仕女纹样收录表格
附录 C 论文图片引用出处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

(5)明清外销瓷花卉纹样研究 ——以菊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2 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的文化渊源
    2.1 菊花品种
        2.1.1 形成
        2.1.2 传播
    2.2 菊花纹样
        2.2.1 中国传统菊花纹样
        2.2.2 日本十六瓣菊花纹
    2.3 菊花文化
        2.3.1 情感象征
        2.3.2 情感流传
    本章小结
3 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的艺术特征
    3.1 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的造型特征
        3.1.1 写实特征
        3.1.2 装饰特征
    3.2 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的形式构成
        3.2.1 单独纹样
        3.2.2 适合纹样
        3.2.3 二方连续
        3.2.4 边饰纹样
    3.3 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的组合形式
        3.3.1 花园小景
        3.3.2 花篮图
        3.3.3 四季花卉
        3.3.4 人物场景
    本章小结
4 菊花纹样在明清外销瓷中的典型应用
    4.1 岁有定样:伊万里瓷器
        4.1.1 “日本伊万里”中菊花纹样的模仿与创新
        4.1.2 “中国伊万里”中菊花纹样的借鉴与融合
    4.2 瓷逸幽蓝:克拉克瓷
        4.2.1 “光中菊”与“翠菊纹”
    4.3 绚丽化彩:广州彩瓷
        4.3.1 “金菊”与“满地菊”
    4.4 高级定制:纹章瓷
        4.4.1 折枝菊与折枝牡丹
        4.4.2 “菲茨修”与“竹枝纹”中的菊花纹样
        4.4.3 定制需求下的菊花纹样
    本章小结
5 明清外销瓷菊花纹样反映的中西方装饰艺术的交流
    5.1 西方瓷器上的菊花纹样
    5.2 西方工艺品上的菊花纹样
        5.2.1 纺织品
        5.2.2 壁纸
        5.2.3 漆器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献综述
附录B 外销瓷菊花纹样收录表格
附录C 菊花绘画收集
附录D 论文中插图出处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设计与现代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外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发展概况
    2.1 康雍乾时期(1685-1796 年)的外销茶叶包装发展背景
    2.2 嘉庆道光时期(1796-1842 年)的外销茶叶包装发展背景
    2.3 十三行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外销茶叶包装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设计特征
    3.1 多样的功能形态
    3.2 巧夺天工的工艺
    3.3 丰富多姿的造型
    3.4 中西合璧的纹样
    3.5 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设计元素提取
        3.5.1 广彩的社会价值
        3.5.2 漆器的文化价值
    3.6 十三行外销茶叶包装设计元素应用于现代茶叶包装的可行性
        3.6.1 广彩的社会价值
        3.6.2 “漆器”的实用价值
        3.6.3 “人物”装饰题材的文化价值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中高档茶叶包装现状与趋势
    4.1 茶文化概述
    4.2 现代中高档茶叶包装现状分析
    4.3 现代中高档茶叶包装消费心理分析
    4.4 现代中高档茶叶包装发展趋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销茶叶包装设计应用实践——以广东茶叶包装为例
    5.1 中高档茶叶包装设计定位
        5.1.1 产品定位
        5.1.2 品牌定位
        5.1.3 消费者定位
    5.2 中高档茶叶包装设计创新与应用
        5.2.1 茶叶包装造型设计
        5.2.2 工艺材料
        5.2.3 平面设计
        5.2.4 整体效果
    5.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7)英国索特莱姆乡村别墅中国壁纸的图像来源与再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索特莱姆乡村别墅及其中国壁纸概况
    第一节 索特莱姆乡村别墅中的帕克家族(Parker)
    第二节 索特莱姆庭院景观概况
    第三节 索特莱姆乡村别墅建筑本体概况
第二章 18 世纪欧洲中国壁纸的概念与尺寸
    第一节 18 世纪欧洲中国壁纸的概念梳理
    第二节 18 世纪欧洲中国壁纸的两种尺寸
第三章 索特莱姆书房中壁纸的图像分类与来源
    第一节 索特莱姆书房中国壁纸图像的概述与分类
    第二节 书房壁纸的图像来源
    第三节 书房壁纸的图像产地
    小结
第四章 索特莱姆书房中国壁纸图像的空间构成
    第一节 索特莱姆书房壁纸图像的拼贴与重绘
    第二节 中国壁纸图像在英国的流行与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索特莱姆乡村别墅庭院景观概述与梳理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8)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中国风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与学术价值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学术价值
2 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历史发展概况
    2.1 马约里卡的名称来源
    2.2 马约里卡的技术进步
    2.3 马约里卡的艺术发展
    2.4 马约里卡的产区特征
    2.5 小结
3 十七到十八世纪欧洲艺术的中国风热潮
    3.1 “中国风”的概念
    3.2 十七到十八世纪意大利艺术的中国风
    3.3 欧洲陶瓷艺术中国风的起源与发展
        3.3.1 供不应求的东西方陶瓷贸易
        3.3.2 巴洛克、洛可可与中国风艺术
        3.3.3 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与中国风的消逝
    3.4 小结
4 十七到十八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中国风的艺术发展
    4.1 源头:对唐白瓷与三彩的向往
    4.2 兴起:对明青花的模仿与吸收
    4.3 全盛:对五彩的仿制与创新
    4.4 小结
5 十七到十八世纪马约里卡中国风的艺术表现手法
    5.1 中国设计的装饰纹样
        5.1.1 装饰意义的动植物纹样
        5.1.2 中国韵味的人物风景纹样
        5.1.3 中欧装饰纹样的搭配与堆叠
    5.2 东方韵味的色彩风格
        5.2.1 青与白构成的中国蓝
        5.2.2 浓与淡并存的色彩表现
        5.2.3 黑、红、金的伊万里风格
    5.3 中国风韵的构图手法
        5.3.1 散点式的山水画透视
        5.3.2 不规则的构成关系
        5.3.3 错位的视觉结构
    5.4 小结
6 十七至十八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中国风艺术的研究意义
    6.1 延续传统文化的艺术创新
    6.2 符合市场导向的风格转型
    6.3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17-18 世纪代表性的马约里卡中国风作品

(9)“中国风”影响下欧洲大陆的皮折叠屏风(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洲大陆皮折叠屏风的起源
二、欧洲大陆皮折叠屏风在17、18世纪的发展
三、“中国风”影响下欧洲大陆皮折叠屏风装饰母题“中国风”与本土风格的分别

(10)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服饰纺织品在近代世界化建构中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贸易与东西方服饰纺织文化交流
三、“中国风”丝绸所体现的文化混杂状态孕育了欧洲艺术的现代性
四、印度棉布在欧洲近代生活方式与社会体系建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土耳其式服饰影响和推动了西方世界近代着装观与身体观的变革
六、结论

四、浅谈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外销画对中俄艺术交流形成影响研究[D]. 安娜(Tarasenko Anna).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中学西渐”与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设计[J]. 龚建培,杨秋华. 服饰导刊, 2021(03)
  • [3]明清外销瓷山水纹样研究[D]. 杜凡怡.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4]明清外销瓷仕女纹样研究[D]. 张媛.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5]明清外销瓷花卉纹样研究 ——以菊花为例[D]. 马晓宇.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6]十三行时期外销茶叶包装设计与现代应用研究[D]. 张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7]英国索特莱姆乡村别墅中国壁纸的图像来源与再使用[D]. 宁芯儿.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8]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中国风艺术研究[D]. 曹欣悦.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9]“中国风”影响下欧洲大陆的皮折叠屏风[J]. 田春. 美术学报, 2021(01)
  • [10]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J]. 宋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