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颁发移动营业执照的思考

一、对核发流动经营营业执照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吴锐升[1](2017)在《论行政许可注销程序的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许可注销是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工作中依法终止行政许可效力的法定职权。对行政许可注销行为法律意义理解的不够准确、透彻,以及现行立法关于行政许可注销的相关程序性规定的缺乏,是行政机关行使注销权力不规范、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行政许可注销行为法律意义的深入探讨,结合对实践中行政许可注销行为不规范引发的争议案例的讨论,分析问题背后的立法缺陷和实际操作偏离程序公正原则等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许可注销程序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对相关立法的修订和执法行为的规范提供参考。

浦何浩[2](2017)在《苏州市姑苏区无证餐饮整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饮食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推动了餐饮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但餐饮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由于市场准入的硬性要求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所限,无证经营现象频发,引发了食品安全、油烟扰民、环境破坏、消防隐患等一系列安全隐忧,给餐饮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所要研究的苏州市姑苏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底蕴和商贸经济资源,餐饮业态十分发达,但近年来区内餐饮业无证经营状况大量出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重大风险。尽管政府部门不断加大查处取缔力度,但限于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市场供需等多方面因素,无证餐饮的整治效果始终不佳,依然存在回潮反弹现象,难以实现有效根治。为此,当前亟需探索整治无证餐饮的有效措施,以解决本地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安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在公共治理的视角下,选择以姑苏区范围内的无证餐饮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证分析,系统梳理姑苏区无证餐饮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危害性问题,重点剖析政府部门当前在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经营者、社会三维角度出发,提出“堵疏结合”的主要思路:既要通过依法监管对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予以强力制止,坚持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堵”住违法空间;又要为无证餐饮经营者构建合理的退出机制,引导解决各类衍生的社会问题,“疏”通局部隐患,最终形成以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经营引导、社会共治、信用机制等五大层面来推动分类整治的长效管理对策,为姑苏区无证餐饮的有效根治探索最优化的路径。

郑棋[3](2016)在《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的治理研究 ——以番禹区大石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华南地区核心城市广州在其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硕果累累。但是,正当广州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大步前行之时,诸多城市管理问题逐步凸显,不仅难以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城市管理需求,更是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格格不入。譬如道路交通拥堵不堪、市政建设尚未完善、违法建设层出不穷等一系列的城市管理问题,不仅困扰着城市管理人员,也让市民群众对于广州这座城市的满意度大打折扣。其中,流动商贩乱摆乱卖问题被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群众视为是城市的顽疾,不仅容易引发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且反复性强、难以根治。本文重点对城乡结合区域的流动商贩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具有城乡结合典型特征的番禺区大石街,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石街流动商贩的基本情况、分布特点、构成原因、区域特征和外部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透彻的分析研究,结合大石街当前的治理模式,查找出眼下在流动商贩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公共组织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吸收国内外相关城市的先进经验,富有建设性地从体制建设、队伍管理、治理创新和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符合城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的流动商贩治理对策和建议,以达到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治理问题的“疏堵结合”,旨在探索城乡结合区域的流动商贩治理立体化模式,为城乡结合区域预防中心城区已经暴露出来却又由于历史原因难以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抛砖引玉,吸引社会各界对于流动商贩治理问题研究的关注,共同为构建和谐广州、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李俊娜[4](2014)在《小商贩合法化研究》文中提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来看,小商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他们的经营活动是维持自身生存之需要,更在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商贩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但在现实社会中,他们长期处于非法状态,为城市管理等部门所不容,小商贩和城管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事件常常成为新闻焦点而见诸报端或网络媒体。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人的营业权,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对小商贩的合法权利没有给出保障性规定,法律没有将其纳入到商体系当中,使其长期受困于各种违法行为而无所遮蔽。然而,站在私法的立场,小商贩的主体地位成为问题的核心:他们是否有权利营业?亦即可否获得合法的法律身份?怎样通过改善立法赋予小商贩的合法身份?为此,本文通过理论探讨提出小商贩合法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路径。基于此目的,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文章对小商贩的概念予以界定,并通过分析其目前面临的法律环境,对小商贩存在的违法性进行剖析。文章认为小商贩是指无需经过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所需资本很小而又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合法经营的个人、家庭或合伙营业者。小商贩的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无照经营、占道经营、污染环境、食品安全隐患等。第二部分,本文探讨了小商贩合法化的必要性。小商贩的经营活动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方便群众生活,对于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利益衡量的角度来看,小商贩的生存权、营业权、财产权这些基本权利理应得到优先的保障。法律应赋予小商贩应有的合法性地位。第三部分,文章通过中外对比的方法,对国外现行立法及我国学界关于小商贩合法化的模式进行综合权衡和比较分析,认为应将小商贩纳入商主体范围。最后,本文提出小商贩的合法化的路径:首先是自然人营业权入宪,即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营业权;其次是完善我国商个人体系,将小商贩列入商个人范围,由未来制定的《商事通则》来予以规范。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利益衡量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小商贩的经营特征及其违法表现;通过利益衡量方法论证了小商贩生存权具有优先性,法律应赋予其合法的地位;在对中外立法及理论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商贩合法化的路径。

岳刚[5](2013)在《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是满足温饱的需求,对食品的多样性和营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人们追求更高要求食品的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切关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不仅仅关系到群众的饮食健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消费者,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不高,加上经营者素质和监管队伍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于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无论在重视程度还是监管资源配置方面,农村都不及城市,因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于城市而言尚不完备,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围绕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寿光市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资料、文献等进行了搜集,归纳总结出了寿光市在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特点,并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等涵盖农村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了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遇到的矛盾和制约因素。同时,本文以美国、欧盟、丹麦为例研究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模式,分析归纳了发达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方面的主要实践做法和特点,并总结提炼出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启示。最后,针对目前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从健全农村监管机构、构建长效机制、严格准入、加强队伍建设和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方面入手,完善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

余适铭[6](2013)在《预防诈骗与信用卡违约机率模型发展之研究 ——以台湾金融市场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全球发生过许多重大的金融事件,2008年所发生的金融海啸更是让很多金融业因呆账损失过大而面临破产或被合并的命运。这当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授信宽松或风险管理失衡造成放款金额无法回收。台湾的金融市场从1991年开放银行业申请设立后,各银行为了达到经济规模以降低营业成本,高度竞争的结果使得各银行容易以较为宽松的授信条件审核信用卡申请人的各项财务状况,提高发卡率。如此一来,将严重影响授信质量,造成逾期催收款的增加。若依据银行逾期放款催收款及呆账处理办法的程序处理又过于耗费作业成本,且催收成本较高不符合经济效益。使得原先想利用高发卡量以带来高签帐金额所附加的高利润变得不可行,非但没有增加利润,反而必需花费额外的催收成本,实在得不偿失。信用卡的授信审核可以说是防范呆账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要过滤信用状况较差之申请者,审核的同时也要防范蓄意的诈骗案件。由于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诈骗手法推陈出新,新兴诈骗犯罪集团经营模式、经常利用人头帐户、人头电话等。由于诈骗犯罪背后衍生的庞大利益,对于个人资料等诈骗犯罪工具的收购及地下汇兑洗钱模式之运用,诈骗集团更加肆无忌惮的深入各角落、各阶层,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市井小民抑或政商名流,.甚至连金融机构都无法幸免。近年来金融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其中有关消费金融业务的房贷、信贷、卡务及车贷等诈骗案件,严重影响金融资产结构。每当诈骗案件发生之后,非但受害银行承受重大损失,亦严重影响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为维护银行资产的安全及金融安定,提升授信质量,动悉诈骗手法并谋求防制之道,本文也希望藉由对诈骗案件个案的分析,以了解其陷阱及诈骗过程,提供各金融机构或对金融业务有兴趣之先进作为参考,期以早期发现并遏止类似诈骗案件之发生。思考近几年来为何授信诈骗案件一而再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激烈的银行竞争环境,在竞争的环境之下,各银行为求立于不败之地,每当看到市场上新种金融商品的出现便急思快速效仿,甚至盲目地推动,对隐藏的风险未加以评估,加上基本配套措施不完备,致令诈骗集团或有心者有可趁之机,根据银行授信审查漏洞之所在,加以利用,也因此授信诈骗案件乃一再地上演。信用卡是20世纪人类使用货币作为支付交易行为所产生的最大金融创新产品,重大的改变了人类的付款交易行为,不论是申请、审核、发卡、交易,信用卡都是一项高度依赖人力与系统分析的金融产品,而所谓信用卡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就是以统计量化技术建置信用评分模型,以某一特定分数代表来预测个人未来履行还款义务之可能性。信用卡评分系统除了在审核上给予快速的核准标准外,同时也要有功能能找出可增加对银行贡献较多利润之消费者,给予最适合信用额度使其能善用信用,以带给信用卡业务最佳获利。本文发现性别、年龄、年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称、行业别、往来途径等变敷均对信用卡正常件与违约件具有显着性之差异,本文利用台湾地区某家信用卡发卡机构201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其中性别为女生、年龄越长、年收入愈高、教育程度愈高、婚姻状况为已婚、职称身份愈高、行业别为军人、公教人员、往来途径为银行VIP者的持卡人,大部分的信用卡申请人为违约风险较低之客群。

龚向云[7](2007)在《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社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美国911事件的发生,给全世界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反恐怖斗争受到了各国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雷管、炸药等民用爆炸物品是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威胁源之一。对雷管、炸药等民用爆炸物品的进行严格监控管理,减少甚至杜绝雷管、炸药等民用爆炸物品的流失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办公厅也针对目前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52号),要求实行民爆器材的销售、购买、使用流向监控,切实执行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措施。笔者首先总结了当前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公共管理和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分析并找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从各级组织的分层管理、民爆物品的闭环流通和管理绩效的全面考核三个方面构建了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最后结合郴州市的具体情况,将本文提出的“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应用到郴州市民用爆炸物品的实际管理中。本文的主要创新点:运用现代管理学(公共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各级组织的分层管理、民爆物品的闭环流通和管理绩效的全面考核三个方面构建了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同时,笔者以本文的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为基础,结合郴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郴州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案例。该案例可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中。

蒋存金,唐元仁[8](2003)在《对核发流动经营营业执照的思考》文中提出

二、对核发流动经营营业执照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核发流动经营营业执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论行政许可注销程序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行政许可注销概念解析
2 行政许可注销制度的法律意义与实施中的争议
    2.1 行政许可注销制度的法律意义
    2.2 行政许可注销行为在实践中引发的争议
3 行政许可注销程序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立法缺陷
    3.2 执行弊端
4 完善行政许可注销程序的建议
    4.1 完善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程序
    4.2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苏州市姑苏区无证餐饮整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社会调研法
        (三)实证分析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食品与食品安全
        (二)餐饮业及餐饮服务
        (三)无证餐饮
    二、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政府失灵理论
        (三)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姑苏区无证餐饮概况及社会危害性分析
    一、姑苏区无证餐饮概况
        (一)区域分布广泛
        (二)业态构成多样
        (三)无证成因复杂
    二、无证餐饮的社会危害性分析
        (一)引发各类安全隐患
        (二)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三)过度消耗行政资源
第三章 姑苏区无证餐饮整治的困难和原因分析
    一、姑苏区无证餐饮整治面临的困难分析
        (一)查处取缔难度较大
        (二)监管效能受到限制
        (三)整治效果容易反弹
    二、无证餐饮整治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到位
        (二)政府监管模式尚未优化改进
        (三)社会供需矛盾尚未协调平衡
第四章 加强姑苏区无证餐饮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改进准入审批管理
        (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
        (二)构建宽严相济的准入管控机制
        (三)探索实施小餐饮备案管理模式
    二、更新监管理念,强化源头精准管控
        (一)构建食品安全联合监管网络
        (二)健全分类治理精准管控机制
        (三)完善监督抽检运用支撑体系
        (四)搭建餐饮数据辅助监管平台
    三、加强教育引导,推动依法合规经营
        (一)以服务优化引导自我提升
        (二)以合理规划推动业态转型
    四、推进社会共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一)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监督热情
    五、健全信用机制,促进主体诚信自律
        (一)构建线上线下信用联动机制
        (二)建立诚信档案“红黑榜”管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3)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的治理研究 ——以番禹区大石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1.4.2 研究方法
2 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城乡结合区域相关理论
        2.1.1 城乡结合区域的概念
        2.1.2 城乡结合区域的特点
    2.2 流动商贩的概念
    2.3 流动商贩的法律约束
    2.4 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治理的相关理论
        2.4.1 公共组织理论
        2.4.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4.3 多中心治理理论
3 番禺区大石街流动商贩的现状分析
    3.1 大石街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2 大石街辖区的流动商贩现状
        3.2.1 基本情况
        3.2.2 分布特点
        3.2.3 成因分析
        3.2.4 典型特征
        3.2.5 外部性分析
    3.3 大石街流动商贩治理现状分析
        3.3.1 主要做法
        3.3.2 存在问题
        3.3.3 原因分析
4 国内外城市和地区流动商贩治理经验借鉴
    4.1 国外城市和地区的流动商贩治理经验
    4.2 国内城市和地区的流动商贩治理经验
5 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5.1 保障城乡结合区域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建设
        5.1.1 转变管理理念
        5.1.2 完善法律体系
        5.1.3 理顺执法体制
    5.2 强化城乡结合区域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管理
        5.2.1 提升执法水平
        5.2.2 保障人员待遇
        5.2.3 加强队伍监管
    5.3 创新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治理方式方法
        5.3.1 疏导横纵结合
        5.3.2 区域合理规划
        5.3.3 部门齐抓共管
    5.4 组织城乡结合区域社会参与流动商贩治理
        5.4.1 加强舆论宣传
        5.4.2 引导商贩自治
        5.4.3 实行社区共管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大石街流动商贩从业状况调查表
    附录B:大石街流动摆卖市民意见调查表
    附录C:访谈提纲

(4)小商贩合法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小商贩的生存现状
    (一) 小商贩的界定
        1 小商贩的概念
        2. 小商贩的特征
    (二) 小商贩存在的违法性
        1. 相关立法的规定
        2. 违法性的表现
二、小商贩合法化的必要性
    (一) 小商贩合法化的现实意义
        1. 经济层面上的意义
        2. 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3. 社会层面上的意义
    (二) 小商贩合法化的法理学基础
        1. 从生存权角度分析
        2. 从营业权角度分析
        3. 从财产权角度分析
三、小商贩合法化的模式选择
    (一) 国外小商贩合法化的模式
        1. 纳入商主体模式
        2. 自愿选择模式
    (二) 我国学界对小商贩合法化模式的争议
        1. 纳入商主体模式之主张
        2. 不纳入商主体模式之主张
    (三) 小商贩合法化模式的选择:纳入商主体模式
四、小商贩合法化的路径
    (一) 自然人营业权入宪
        1. 自然人营业权入宪原因分析
        2. 自然人营业权入宪的域外借鉴
        3. 我国自然人营业权入宪的立法设计
    (二) 商个人体系的完善
        1. 我国商个人体系的结构
        2. 我国商个人体系的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
承诺书

(5)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1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2.1.1 食品安全
        2.1.2 食品安全监管
    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运作模式
    2.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
    2.4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 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寿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2 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3.3 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3.3.1 加强农村食品源头监管,规范种植养殖和农村食品生产加工行为
        3.3.2 加快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秩序
        3.3.3 完善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3.3.4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3.3.5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力度
    3.4 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供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3.4.2 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3.4.3 农村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3.4.4 农村食品餐饮消费环节存在的问题
    3.5 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3.5.1 监管队伍人员少,职责不清,监管覆盖面有限
        3.5.2 农村食品经营“小、散、乱”,安全意识淡薄,日常监管较难
        3.5.3 农村消费者获得信息途径较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维权难
        3.5.4 检验机构重复设置,检测手段落后,缺乏有效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章 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4.1 政府管理方面的因素
        4.1.1 法律法规不完善
        4.1.2 监管体制权责不明
        4.1.3 检验监测能力不足
        4.1.4 政府投入不足
        4.1.5 监管执法队伍能力不足
    4.2 经营者方面的因素
        4.2.1 农村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
        4.2.2 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4.3 市场体系不完善
        4.3.1 信息不对称
        4.3.2 地广量多,难以监管全覆盖
        4.3.3 农村食品流通体系不畅
第五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5.1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5.1.1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5.1.2 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5.1.3 丹麦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5.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践做法
        5.2.1 对食品安全性进行评价
        5.2.2 推行 HACCP 和 GMP 等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5.2.3 加强风险管理的理念
    5.3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特点
        5.3.1 监管标准法制化且操作性强
        5.3.2 各监管部门注重协调配合
        5.3.3 注重检测和信息交流
        5.3.4 注重自身标准的国际化
    5.4 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同
        5.4.1 监管模式不同
        5.4.2 食品安全控制方式不同
        5.4.3 食品安全标准不同
        5.4.4 环保意识不同
    5.5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启示
        5.5.1 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立权责明确的监管机构
        5.5.2 推行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5.5.3 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5.4 加强食品安全基础建设
第六章 完善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6.1 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6.2 着力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6.3 严格准入,创新监管
    6.4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6.5 探索和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6.6 增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预防诈骗与信用卡违约机率模型发展之研究 ——以台湾金融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1.1 银行端部分
        1.1.1.2 客户端部分
        1.1.2 选题意义
        1.1.3 拟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研究路线与方法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 消费金融之相关研究文献
        1.4.1 信用模型
        1.4.2 效率与诈骗防治
        1.4.3 消费金融倾向
        1.4.4 消费金融市场战略
第二章 台湾金融发展综述与诈骗犯罪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台湾金融发展综述
        2.1.1 无中生有的年代(1949年-1960年)
        2.1.2 挑战巅峰的年代(1961年-1989年)
        2.1.3 改革开放与金融战国的时代(1990年---现在)
    第二节 诈骗犯罪的基本理论
        2.2.1 古典犯罪学理论
        2.2.2 犯罪心理学理论
        2.2.3 控制理论
第三章 消费金融的特性与现况
    第一节 消费金融的定义与特征
        3.1.1 消费金融的定义
        3.1.2 消费金融的特征
        3.1.3 消费金融之发展
        3.1.3.1 初期发展阶段(1940年----1980年)
        3.1.3.2 成长发展阶段(1980年-1990年)
        3.1.3.3 竞争发展阶段(1990年-2010年)
        3.1.3.4 消费金融业务未来之趋势(2010年后)
    第二节 影响消费金融的因素
    第三节 消费金融的竞争环境分析
    第四节 信用卡风险与信用评级
    第五节 常见的消费金融诈骗案件与防治
        3.5.1 房屋贷款诈骗案例
        3.5.2 信用卡的业务发展与相关诈欺类型
        3.5.3 小额信用贷款诈骗案例
        3.5.4 汽车贷款的申贷与诈骗案例
        3.5.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行绩效模型与信用评级模型
    第一节 银行绩效模型与授信政策
        4.1.1 授信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4.1.2 授信政策之订定
        4.1.3 授信规范之修订
    第二节 信用评级模型
        4.2.1 信用评级模型简介
        4.2.2 使用信用评分的时机
        4.2.3 评分的效能
        4.2.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方法之模式设定与估计之结果
    第一节 Logit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的应用
    第二节 资料来源及处理
    第三节 违约结果分析
        5.3.1 性别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5.3.2 年龄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5.3.3 学历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5.3.4 婚姻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5.3.5 职称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5.3.6 行业别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5.3.7 往来途径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第四节 Logit回归
        5.4.1 Logit回归
        5.4.2 样本t检定
        5.4.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
        6.2.1 发行专为女性使用的信用卡
        6.2.2 发行顶级信用卡
        6.2.3 与企业发行认同卡
        6.2.4 信用卡业务需要组织创新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状况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体系混乱
    2.2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频发
    2.3 民爆物品管理人员、机构的专业化、协作性程度低
第三章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从危机管理理论来看,民爆物品的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3.2 从问责制度来说,民爆物品管理人员的责任不明确
    3.3 从绩效管理角度来讲,民爆物品管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备
第四章 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
    4.1 各级组织的分层管理
    4.2 民爆物品的闭环流通
    4.3 管理绩效的全面考核
第五章 郴州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案例
    5.1 郴州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组织体系
    5.2 郴州市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流通
    5.3 郴州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绩效的考核
第六章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6.1 尽快宣传贯彻新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6.2 全面提升行业市场的“准入”门槛
    6.3 加强对爆破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6.4 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民爆器材管理
    6.5 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对民爆用品的管理能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对核发流动经营营业执照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行政许可注销程序的完善[D]. 吴锐升. 暨南大学, 2017(05)
  • [2]苏州市姑苏区无证餐饮整治对策研究[D]. 浦何浩. 苏州大学, 2017(04)
  • [3]城乡结合区域流动商贩的治理研究 ——以番禹区大石街为例[D]. 郑棋.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4]小商贩合法化研究[D]. 李俊娜. 山西大学, 2014(04)
  • [5]寿光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研究[D]. 岳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6)
  • [6]预防诈骗与信用卡违约机率模型发展之研究 ——以台湾金融市场为例[D]. 余适铭. 南开大学, 2013(07)
  • [7]民用爆炸物品的“闭环管理”机制研究[D]. 龚向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8]对核发流动经营营业执照的思考[J]. 蒋存金,唐元仁.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3(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