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企业上市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洲[1](2020)在《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借此契机,旅游业得以高速发展。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经济效益占据我国旅游景区的半壁江山,是我国旅游事业的核心要素。然而,相较于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旅游业的其他要素,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水平已经严重滞后,主要表现为:执行力差,规划发展不足,政企不分,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一困境,就要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Y风景名胜区作为众多风景名胜区的一员,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本身的管理问题也很多,作为业内的一个标杆性风景名胜区,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因此,本文选取Y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管理模式的优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对Y风景名胜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座谈的基础上,对Y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和现代旅游企业管理模式,为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优化建议,助推Y风景名胜区实现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并为地方风景名胜区或类似旅游公司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研究发现:(1)国内外景区管理经验中可借鉴内容包括:明晰产权,分明职责,融资渠道多元化、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2)Y风景名胜区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管理目标失衡、管理机制效率低下、旅游产品发展模式单一、缺乏配套法律法规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产权不够明晰、重开发轻保护造成管理失衡、监管不力、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以及人才缺乏。(3)从宏观层面,Y风景名胜区应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五维”管理目标;从中观层面,Y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应形成单一独立集权的管理关系;从微观层面,Y旅游发展公司应以上市为目标,进行以产权为核心的改革,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保障层面,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监督体系建设等。从而对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并为类似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研究理论添砖加瓦,在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聪[2](2020)在《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网络营销兴起对旅游业行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由于国家政策、发展环境、行业对手和公司自身情况等情况的改变,途牛旅游网在享受发展机遇红利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多元化的产业环境和信息透明化等特点,使途牛旅游网竞争愈发严峻;另一方面,途牛旅游网在过去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市场价值和品牌优势也随着飞猪、同城艺龙等企业的崛起不断被贬值。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从一开始的行业内同质化竞争,渐渐转化为和其他公司营销策略的异质化竞争。本文选择途牛旅游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先介绍国内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通过对途牛旅游网所处竞争环境、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及商业模式等进行分析,发现其网上营销策略上存在问题。再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的提出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建议,为途牛和其他旅游企业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得出,途牛旅游网应当从打造个性化产品、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加强与其他企业战略合作、利用新技术手段精准营销等方面入手,对网络营销全过程进行调整优化。

李鹤[3](2019)在《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旅游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步伐,推进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增强我国旅游经济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企业众多,探索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加快云南省旅游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步伐,推动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经济新常态下旅游混合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项目编号2017-TR-05)课题研究为支撑,在对企业进行调研并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撰写。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运用治理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等,结合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对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有模式进行总结,并通过对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案例的研究,提出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以及推进云南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有: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大型旅游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未上市旅游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农村地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包括成立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等;(2)推进云南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有:政府要完善云南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构建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机制(包括建立旅游企业混改工作协调机制、混改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投资者退出保护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制定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配套政策(包括制定民营旅游企业参与混改的政策、国有旅游企业改制重组的政策、旅游资产证券化政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政策)、营造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包括营造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等;旅游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混改后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混改后旅游企业文化融合、加强混改后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旅游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等。

沈费伟[4](2018)在《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实现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通过怎样的策略能够振兴资源型村庄,如何培育和保持资源型村庄内生发展的长久活力,这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围绕着上述问题,本文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典型案例的实证检验,应用“任务型治理”的理论框架,探析了现阶段资源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设计和总结新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所谓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是一种围绕解决资源型村庄治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定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手段与途径。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中,能否有效地实现治理目标,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点和难点正是对于任务的界定,以及根据各个不同阶段的任务而不同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所达成的一种良好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根据国家对农村的政治战略安排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总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围绕着乡村振兴这个总任务框架,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建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初始期,需要解决的是村庄的基础任务,具体包括了村庄的经济基础任务、村庄的组织基础任务和村庄的环境基础任务,应该形成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过渡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村庄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村庄环境服务供给、村庄文化服务供给和村庄制度服务供给,应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村民自治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提档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塑造村庄的特色品牌,主要包括村庄旅游资源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和传统文化弘扬,应该形成以市场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由于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各个治理主体在应对不同阶段任务中的力量发挥有差异,但是不管哪个治理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这只是体现了治理结构中各个治理主体的力量强弱差异,其本质依旧是稳态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通过构建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不仅能够取得重振村庄组织活力、复兴产业实力、重塑文化魅力、再造环境美化等村庄外在层面的振兴,而且更能够达到村民主体性的确立、社会资本的培育、多元参与的建立以及乡村精神的重塑等村庄内在层面的培育,真正实现资源型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从理论层面来解析“任务型治理”的内在逻辑,明确“任务型治理”的内涵、过程和绩效,不仅有利于推动治理理论的深化与拓展,而且也有利于构建和阐释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理论内涵。其二,是从实践层面通过考察资源型村庄的典型代表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任务型治理”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提炼和总结荻港村成功治理的实践逻辑和成功经验,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寻找和克服村庄衰败的根源,为中国其余类似荻港村的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提供具体的经验支持和参考意见,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论文以七个章节的篇章结构围绕村庄治理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阐述,以求对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模式得以深刻的理解。第一章,导言。这是本文的开篇之章,一是分析了村庄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进而明确当前研究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二是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评述,进而明确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关系,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定位。三是根据本文的研究需求,界定了“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两个核心概念及其内涵。四是交代了调研村庄浙北荻港村的基本概况和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五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本章主要从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治理”的理论内涵以及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构建的分析框架。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一是提出“任务型治理”的学术命题,以此表明当前。“任务型治理”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因素使然,而是基于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适时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二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合作治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结构功能理论对“任务型治理”的主体、过程、关系和功能四方面进行理论解读。三是通过治理主体分析、总体任务界定、阶段任务划分、治理结构塑造、任务有效执行的行文思路来论证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构建机理,以此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交代了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历史沿革、制度安排以及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发展三方面内容。第三章,初始期:资源型村庄的“基础任务”治理。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初始期的任务是完善村庄基础任务,具体包括了健全资源型村庄组织基础、增强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和改善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三方面,而每个方面的任务又可以细化为更基础、具体的任务。在健全资源型村庄基础任务方面,可以划分为通过换届选举而重建村民自治组织、以基层维稳而重建六老组织、推动村庄治理而组建各类民间组织。在增强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方面,可以划分为兴办青鱼合作社、村办集体企业改制以及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在改善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方面,可以划分为整治油脂化工企业、开展清水河道工作和构建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之所以突出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这是缘于我国的村民自治组织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初始期,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凭借其在乡村社会独特的资源,在提供村庄基础服务与促进乡村善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四章,过渡期:资源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过渡阶段的任务是供给村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供给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提升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和健全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三方面。在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方面,分为村庄五水共治、农民新房建设和各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方面,包括修复村庄古建筑文物、开展各类文化项目、获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方面,涵盖了实施六百工作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制度化机制。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村民自治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之所以在该阶段要着重突出政府组织的力量,这是缘于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职责,政府应该向村庄提供那些因市场失灵、村民自治组织无法有效提供的、但对村民群体有益的、必需的服务,从而提升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绩效。第五章,提档期: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塑造。本章主要剖析了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提档期的任务是塑造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具体包括了开发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建设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和弘扬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三方面。在开发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方面,主要开展了创办荻港古村旅游公司、获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招商引资挖掘村庄资源等工作。在建设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方面,进行了修复桑基鱼塘、创建丝绸风情小镇和营造凤凰洲生态农业项目等活动。在弘扬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方面,完成了创办荻港渔庄、举办鱼文化节和渔家乐的传承的任务。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构建以市场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的治理结构。之所以要突出发挥市场组织的作用,缘于市场组织在资源型村庄的品牌塑造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整合优化资源型村庄的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型村庄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实现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目标。第六章,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论证与构建。本章从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内在机理、优势解析和治理策略四方面来论证和反思资源型村庄治理方式的话题。在乡村振兴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的压力、政府政策的驱动、乡村精英的助推、村民利益的诉求等,有着强大的村庄治理动机,因而需要构建有效的资源型村庄的治理方式。基于对荻港村治理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认为“任务型治理”是其中一种有效的资源型村庄的治理方式。当前,在构建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问题上,首先,明确资源型村庄治理中各个治理主体的治理边界;其次,合理划分资源型村庄治理中的阶段性任务;再次,塑造“一主两辅”的良好治理结构;最后,提升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质绩效。第七章,总结。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四大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童友霞[5](2016)在《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文中认为2014年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提出:政府及部门要推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大型旅游集团,旅游行业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做一些大胆的探索。从报告中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看出,有关公司中股权结构的调整已经受到旅游行业的关注,因为股权结构是公司中各大小股东以及各不同性质股东的利益体现。由于各不同股东利益和价值的驱使,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获得不同影响下的公司经营绩效,因而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一直都是不同行业关注的问题。我国旅游行业存在高度的竞争性,且目前的旅游类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国有股占比过重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是否有益于所有类别的旅游上市公司?不同类别的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怎样的相关性?怎样的股权结构才有益于提高对应类别的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这些问题引导本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有关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在旅游业这一特别的行业领域研究却比较少,部分的研究也只是针对旅游行业这个整体而言。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实证分析了我国以经营不同主营业务划分的三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丰富了我国在旅游行业领域中有关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本文首先合理选取样本并分析了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国有股占比的现状;然后采用科学的方法衡量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明确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其次实证验证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并且得出六大结论。最后在前文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股权结构的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慧[6](2014)在《晋商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文中提出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旅游业被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山西省是文物资源大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提到一个重要日程上。晋中市晋商文化底蕴深厚,资源集中,是晋商文化旅游的热点城市。通过指出晋中市晋商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晋商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战略举措。

邹统钎,金川,王晓梅[7](2013)在《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遗产的管理体制问题是国内遗产研究领域的热点,遗产究竟是中央集权还是属地分权、事业化管理还是企业化经营是争论的焦点。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结论如下:我国遗产旅游资源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松散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营向多样化经营转变的历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头指导与属地管理导致的冲突,过度企业化经营产生的问题及遗产管理目标与管理者政府考核机制的不一致;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需是公益导向的;改革的障碍主要为遗产地居民过多与财政抽血机制;改革的方向需从多头交叉管理向一体分类管理转变;改革的路径为分级改革与政府考核制度改革。

刘鲜鲜[8](2013)在《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而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景区的经营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国家相关部门提倡对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同时,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旅游业成为资本投资的又一热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改革的要求和资本逐利的本质使得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成为了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目前,国内学者对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的研究多集中在投资的可行性、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开发模式等方面,而对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后景区的运营管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政策的放宽和民营企业参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使得对民营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研究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现有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民营旅游景区运营的一般模式,以期对民营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界定了民营旅游景区的概念并对景区企业化经营的整体租赁模式、股份制企业模式、上市公司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对国内民营旅游景区运营现状、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民营旅游景区运营面临的政策、国有资产流失、生态破坏、合作等的风险;再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模式构建的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原则,从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三大环节构建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经营模式要从构建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管理模式从景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方面进行研究,内部管理是经营企业的管理和景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外部管理则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媒体和相关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概述了景区盈利的“三高”、旅游地产、庙宇现代化、旅游地域综合体模式。并提出完善景区运营的政府、金融、同业、社区等支撑因素,构建支撑体系;最后,以青岛茶山风景区的民营化运营为例,在分析茶山风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景区民营化运营的几点建议和对策,对本文所构建的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进行实践论证。在文章的结尾,针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借鉴和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吸取旅游景区和民营企业的相关概念和特征因素,对民营旅游景区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其次,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的构建大量汲取了企业管理和景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即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再次,不同于以往景区的管理研究,对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的研究从经营、管理和盈利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突出了民营旅游景区企业经营的盈利模式,并提出构建民营旅游景区运营的支撑体系。

霍守花[9](2013)在《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一定规模的“旅游板块”已经形成,其经营效率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旅游景区上市公司是旅游上市公司中的典型代表,目前学术界对其关注度不够,如何评估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则更显薄弱。在“门票经济”的背景下,旅游景区上市经营效率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效率评估是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经营效率不仅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何评估旅游企业乃至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做了大量研究,近几年旅游上市公司效率问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文章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和Tobit模型,对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研究。文章选取2002-2011年7家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做详细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掌握我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状况,并为其经营效率改进提供方向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拓展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旅游上市公司研究领域的应用。文章从效率理论角度入手,对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的结果指出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效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以政府及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经营效率的政策建议。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确定文章以旅游景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论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得出研究启示,介绍文章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经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CRS模型和VRS模型对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从总体经营效率、不同产权结构角度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运用Malmquist指数对不同年份效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经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基于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优化对策。文章得出以下结论:(1)从行业整体来看,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与最优效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2)不同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的规模报酬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3)不同产权结构的旅游景区上市经营效率存在差异。(4)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变化波动较大。(5)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有较大改进空间,改进方向略有不同。(6)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兼有内生和外生要素。本文的研究涉及到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多个学科,强化了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对旅游景区上市公司而言,有助于经营效率的改进,并在新形势下推动旅游景区向着更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具有实践意义。

徐群[10](2012)在《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949年至今)》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城市化是个世界性现象,它同样影响着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化完全背道而驰的趋势是不可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可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21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社会过程。上海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无论其城市化水平或者产业结构演进的程度都领先于我国其它城市。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上海中心城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功能逐步凸显,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1》,2010年末上海户籍人口1412.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仅157.37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8.9%,可见上海已步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从产业结构演进来看,上海也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缩小,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并已超过半数。反观农业,上海非农业大市,却是一个农业强市。截至2010年,上海的耕地面积为20.10万公顷,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最低者,但同时,就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商品率等方面而言,上海名列前茅。其城市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经验对许多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联动杭州、宁波、南京等地,形成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目前,上海已进入城市化后期,历经了城市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本研究在考察上海城市化与农业发展演化轨迹的基础上,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角度切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上海城市化发展特征及其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上海由一个多功能的工商业城市转变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与此同时,上海的城市化率因各种原因,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到1978年降至58.75%。在这一阶段,温饱问题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农业的功能是以提供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为主,仅在近郊和苏州河沿岸的狭小区域内,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蔬菜产区,呈现部分城郊农业的发展特征,其他广大区域均以粮棉种植为主,呈现典型的乡村农业发展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地区第一产业业人员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二、三产业,但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乡村工业的兴起,出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但至改革开放前,第一产业仍吸纳着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从业人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耕地在全市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不断减少,但至1978年仍占到50%以上,仅减少4.9个百分点,总体上形成以农业用地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结构。从1949年到1978年间,上海的农业产值从2.27亿元上升到18.26亿元,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的导向是大力发展工业,于是“以农补工”成为一种趋势,即以“价格剪刀差”等形式通过农业来支持工业的发展。相对而言,所有的资源都向工业倾斜,对农业的投入自然会降低,也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地区的发展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整个城市定位从单一化的工业生产基地逐步向一个多功能的城市改变。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60.72%上升到1999年的73.84%。在这段时期,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对生活质量开始提出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新鲜蔬菜和副食品的需求直线上升,上海地区也相应呈现出城郊农业的典型特征,畜牧业快速发展,并在后期出现都市农业的萌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农村青壮男性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女性和老年劳动力在总体农业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从1979年到1999年间,耕地面积由35.58万公顷下降到29.09万公顷,减少了18.24%,但农业产值从20.41亿元上升到206.90亿元,发展迅速。其中,科技投入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阶段,“以农补工”的情况基本结束,逐步转向“工农自补”,并在后期开始出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情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战略调整,上海在迈入新世纪之际,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并朝着经济、物流、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和长三角大都市带龙头的方向积极建设。上海的城市化率在2000年已接近75%,到2010年达到88.9%,进入城市化后期。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2000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达到50%以上。2000年,上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表明上海进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行列。这一阶段,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的农业发展进入到都市农业阶段,农业的多元功能作用开始显现。在对上海城市化不同阶段对农业发展影响考察的基础上,第五章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总结。首先从上海城市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上海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农业贸易开展、上海农业科技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其次,从上海城市定位和功能变化制约农业发展、上海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双重下降、上海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大量侵占三个方面归纳了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作用;最后,文章就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研究的结果对于其它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农业发展之时可以借鉴的地方,提出八大建议,分别为:把握一般规律,着重战略规划;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单位产出;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安全供给;合理分流人员,促进城乡融合;规划交通建设,促进贸易流通;防治环境污染,保障持续发展;借力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升级;加大创新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风景名胜区
        2.1.1 风景名胜区概念
        2.1.2 我国风景名胜区现状
        2.1.3 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回顾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战略管理学理论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3.1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分析
        3.1.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分析
        3.1.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分析
    3.2 国内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分析
        3.2.1 “产权集中模式”分析
        3.2.2 “产权对内分离-政府主导下旅游公司经营”模式分析
        3.2.3 “产权对外分离-上市公司经营”模式分析
        3.2.4 “产权市场化分离--整体租赁经营”模式分析
    3.3 管理启示
第四章 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4.1 Y风景区名胜区概况
    4.2 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现状
        4.2.1 Y风景名胜区组织架构
        4.2.2 Y风景名胜区管理权力实质
    4.3 Y风景名胜区当前经营发展遇到的瓶颈
        4.3.1 景区建设停滞不前
        4.3.2 旅游管理水平下降
        4.3.3 市场开拓乏力
        4.3.4 旅游产品业态创新不足
    4.4 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4.4.1 内部管理决策僵化
        4.4.2 人才选用机制僵化
        4.4.3 薪酬制度僵化
        4.4.4 投资机制僵化
        4.4.5 监管保障乏力
第五章 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优化探索
    5.1 基于宏观层面的目标导向——明确“五维目标”
        5.1.1 生态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
        5.1.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次要目标
    5.2 基于中观层面的“政企分开”——管理局管理模式优化
        5.2.1 理顺Y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X县的关系
        5.2.2 理顺Y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Y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关系
        5.2.3 理顺Y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有关部门的关系
    5.3 基于微观层面的Y旅游发展公司管理模式优化
        5.3.1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实现五独立
        5.3.2 规范管理流程,实施有效内部控制
        5.3.3 增收节支,实现利润最大化
        5.3.4 制定明确发展目标,不断做大做强主业
    5.4 基于保障层面的政策措施
        5.4.1 人才保障
        5.4.2 标准规范保障
        5.4.3 监督体系保障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1 网络营销的概念和内涵
        2.1.2 网络营销的文献综述
    2.2 旅游网络营销的内涵与文献综述
3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3.1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结构
        3.2.1 按业务划分
        3.2.2 按市场份额划分
    3.3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的网络营销
        3.3.1 网络营销意识强
        3.3.2 口碑营销成为趋势
        3.3.3 多种营销渠道
4 途牛旅游网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文化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竞争者分析
        4.2.2 消费者行为分析
    4.3 途牛旅游网五力模型分析
        4.3.1 行业内部竞争
        4.3.2 潜在进入者
        4.3.3 供应方议价能力
        4.3.4 客户议价能力
        4.3.5 替代品
5 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5.1 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现状
        5.1.1 途牛旅游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5.1.2 途牛旅游网商业模式
        5.1.3 途牛旅游网营销策略概述
    5.2 途牛旅游网SWOT分析
        5.2.1 营销优势分析
        5.2.2 营销劣势分析
        5.2.3 营销机会分析
        5.2.4 营销威胁分析
    5.3 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5.3.1 产品定位不明确
        5.3.2 营销策略整合度不高
        5.3.3 售后服务不到位
        5.3.4 危机公关应对不及时
6 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
    6.1 网络营销产品策略
        6.1.1 优化现有产品
        6.1.2 个性化产品打造
        6.1.3 完善网站设计布局和售后服务体系
    6.2 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6.2.1 加强増值服务和促销功能
        6.2.2 旅游产品个性化价格定制的实施
    6.3 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6.3.1 多渠道策略
        6.3.2 联合营销
    6.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营销策略制定
        6.4.1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消费者需求策略
        6.4.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便利策略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调查问卷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
        一、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并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由公有制经济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云南省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产权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产业融合理论
第三章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云南省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第二节 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有模式
        一、战略重组
        二、战略合作
        三、战略投资
        四、增资扩股
        五、跨行业投资
    第三节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思想观念落后
        二、企业价值合理评估困难
        三、管理机制落后
        四、法律风险
第四章 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案例研究
    第一节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
        一、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的背景
        二、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
        三、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业务板块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调研实录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内容
        三、访谈总结
    第三节 对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评析
        一、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
        二、对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看法
        三、战略重组模式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需权衡利弊
第五章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
    第一节 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第二节 大型旅游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
    第三节 未上市旅游企业推行员工持股
    第四节 农村地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
    第五节 农村集体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
第六章 推进云南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一节 完善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相关配套政策
        一、完善云南旅游企业产权制度
        二、制定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政策
        三、营造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 建立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机制
        一、建立旅游企业混改工作协调机制
        二、建立混改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三、建立投资者退出保护机制
        四、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第三节 云南旅游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确立混改后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促进混改后旅游企业文化融合
        四、加强混改后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五、加强旅游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成果

(4)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论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村庄治理的研究述评
        二、国外村庄治理的研究述评
        三、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关系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资源型村庄
        二、任务型治理
    第四节 个案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个案的影响力与代表性
        二、荻港村简介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任务型治理”的学术命题提出
        一、“任务型治理”议题的研究回顾
        二、“任务型治理”的内涵解析
        三、“任务型治理”的核心特征
        四、“任务型治理”的作用价值
    第二节 “任务型治理”的理论解读
        一、利益相关的主体解读
        二、互动合作的过程解读
        三、彼此依赖的关系解读
        四、功能多元的价值解读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一、资源型村庄的三元治理主体分析
        二、资源型村庄的任务界定与治理结构
        三、资源型村庄的阶段划分与任务执行
        四、资源型村庄的任务治理绩效与意义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制度基础
        一、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历史沿革
        二、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制度安排
        三、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发展
第三章 初始期:资源型村庄的“基础任务”治理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基础治理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一、资源型村庄组织基础健全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二、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增强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三、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改善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组织基础健全任务
        一、村庄合并与换届选举
        二、六老组织与基层维稳
        三、社会组织与村庄治理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经济基础增强任务
        一、村庄集体经济薄弱
        二、青鱼合作社的创办
        三、村庄集体企业改制
        四、成立村经济合作社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环境基础改善任务
        一、油脂化工企业整治
        二、清水河道工程开展
        三、村庄长效管理构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渡期:资源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公共服务供给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一、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二、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三、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环境公共服务供给
        一、五水共治:以龙八港为例
        二、农民新房建设与村庄洁化
        三、服务设施完善与环境美化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文化公共服务供给
        一、古村落文化资源的消失
        二、政府政策支持古村修复
        三、文化项目提升村民素质
        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获选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制度公共服务供给
        一、实施六百工作制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
        三、完善制度化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档期: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塑造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品牌塑造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一、资源型村庄旅游资源开发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二、资源型村庄观光农业建设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三、资源型村庄传统文化弘扬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开发任务
        一、荻港古村旅游公司的创办
        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选
        三、招商引资与旅游资源开发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建设任务
        一、桑基鱼塘修复
        二、丝绸小镇创建
        三、凤凰洲生态农业项目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弘扬任务
        一、荻港渔庄的创建
        二、鱼文化节的举办
        三、“渔家乐”的传承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论证与构建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
        一、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
        二、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
        三、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
        四、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内在机理
        一、村民主体性的确立
        二、社会资本的培育
        三、多元参与的建立
        四、乡村精神的重塑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优势解析
        一、城市与乡村:和合共生
        二、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
        三、发展与文化:持续和谐
        四、五位一体:共同推进并实现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策略:任务型治理
        一、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动力机制考察
        二、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三、构建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5)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的界定
        2.1.2 股权结构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2.1.3 企业经营绩效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2.2 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公司治理理论
第3章 各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3.2 我国各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3.2.1 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3.2.2 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第4章 旅游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变量解释与模型构建
        4.1.1 研究假设
        4.1.2 变量解释
        4.1.3 模型构建
    4.2 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实证检验
        4.2.1 经营绩效主成分分析
        4.2.2 各类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回归分析
        4.2.3 实证研究结论分析
第5章 研究启示与展望
    5.1 研究启示
        5.1.1 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缓慢发展混合所有制
        5.1.2 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加强股权集中度
        5.1.3 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适度多元化
        5.1.4 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构建均衡的股权结构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5.2.1 研究局限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晋商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晋商文化与旅游产业
二、晋商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设施建设滞后, 资金严重不足
    (二) 商业经营氛围渐趋浓厚, 文化资源开发欠缺深度
    (三) 同质竞争严重, 产品结构单一
三、晋商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 推动市场化经营运作, 完善旅游产业融资体系
    (二) 全方位挖掘整理晋商文化,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三) 完善产品结构, 拉长产业链条
四、结语

(7)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遗产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3 不同类型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演变
    3.1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3.2 森林公园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3.3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3.4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4 现行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改革目标与路径
    4.1 现行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
        4.1.1 多头行动指导与属地直接管理导致的冲突
        4.1.2 过度企业化经营产生的问题
        4.1.3 遗产管理目标与管理者政府考核机制的不一致
    4.2 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与路径
        4.2.1 改革目标:公益导向
        4.2.2 改革的障碍:遗产地居民过多与财政抽血制度
        4.2.3 改革方向:从多头交叉管理向一体分类管理转变
        4.2.4 改革路径:分级改革与政府考核制度改革

(8)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民营旅游景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民营旅游景区研究综述
        1.4.2 国外景区投资开发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探讨
    2.1 基本概念
        2.1.1 旅游景区
        2.1.2 民营企业
        2.1.3 民营旅游景区
    2.2 相关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2.3 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2.3.1 整体租赁模式
        2.3.2 股份制企业模式
        2.3.3 上市公司模式
3 民营旅游景区运营现状分析
    3.1 民营旅游景区的运营环境分析
        3.1.1 制度和管理环境逐渐完善
        3.1.2 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的政策环境改善
    3.2 民营旅游景区的运营问题分析
        3.2.1 旅游景区经营问题
        3.2.2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
        3.2.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
    3.3 民营旅游景区运营风险分析
        3.3.1 法规政策风险
        3.3.2 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3.3.3 生态破坏风险
        3.3.4 合作风险
4 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分析
    4.1 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构建的原则
        4.1.1 系统性
        4.1.2 实践性
        4.1.3 指导性
    4.2 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的构建
        4.2.1 民营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
        4.2.2 民营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
        4.2.3 民营旅游景区的盈利模式
        4.2.4 运营模式的外部支撑体系
5 青岛市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案例分析
    5.1 青岛茶山风景区开发历程概述
    5.2 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5.2.1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5.2.2 公司化运作
        5.2.3 经营战略选择
        5.2.4 盈利模式
        5.2.5 支撑体系建设
    5.3 相关对策和建议
        5.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3.2 扩大融资规模
        5.3.3 建立社区参与机制
        5.3.4 建设和完善公共设施
6 结语
    6.1 研究成果与不足
        6.1.1 研究成果
        6.1.2 研究不足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旅游上市公司
    1.3.2 旅游景区上市公司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1 国内旅游上市公司研究
    2.1.2 国外旅游上市公司研究
    2.1.3 研究启示
2.2 理论基础
    2.2.1 效率理论
    2.2.2 生产前沿面理论 第三章 经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3.1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方法
    3.1.1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2 Tobit 回归模型
3.2 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3.2.1 经营效率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2 经营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4.1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4.1.1 所有权结构状况
    4.1.2 空间分布状况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3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4.3.1 描述性统计特征
    4.3.2 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总体状况
    4.3.3 不同产权结构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差异比较
4.4 基于 Malquist 指数方法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变化
    4.4.1 旅游景区上市公司行业经营效率变化
    4.4.2 不同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变化 第五章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5.1 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经营效率改进空间分析
5.2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
5.3 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优化对策
    5.3.1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
    5.3.2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5.3.3 谨慎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5.3.4 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特色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2002-2011 年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表 致谢 附:研究生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10)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949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的说明
    二、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学术创新点
    三、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上海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第一节 上海的地理沿革概述
    一、海岸线变迁
    二、上海的行政沿革
第二节 上海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基本自然环境
    二、农业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上海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上海的人口结构
    二、上海的经济发展
    三、上海的交通运输
第四节 上海地区农业发展概略
    一、古代上海农业的发展概况
    二、近代上海农业的发展概况
    三、现代上海农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1949年到1978年上海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单一工业化大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城市化状况
    二、人口增长促进粮棉油生产
    三、农业从业人员变化分析
    四、农业教育的发展及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
第三节 经济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城市化状况
    二、经济城市化带动农业总产值增长
    三、农业的功能定位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环境污染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农业科技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七、纺织业的发展促进棉花的生产
    八、经济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的兴起
    九、工农关系:农业支持工业
第四节 空间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城市化状况
    二、城市建设逐步侵占耕地
    三、交通发展促进农业贸易
    四、农业产业布局的变化
    五、滩涂围垦造地
第五节 小结
    一、1949年到1978年上海城市化概况
    二、1949年到1978年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1979年到1999年上海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由“单一工业化城市”向“多功能城市”转型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人口城市化状况
    二、人口城市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
    三、农业从业人员变化分析
    四、农业教育的发展及农业人口素质的变化
第三节 经济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城市化状况
    二、经济城市化带动农业总产值增加
    三、农业功能定位以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导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环境污染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农业科技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七、纺织业的没落导致棉花生产骤然下降
    八、经济城市化促进农村工业快速发展
    九、工农关系:工业初步反哺农业
    十、经济城市化酝酿都市农业萌芽
第四节 空间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城市化状况
    二、城市建设快速侵占耕地
    三、交通发展促进农业贸易
    四、农业产业布局的变化
    五、滩涂围垦造地
第五节 小结
    一、1979年到1999年上海城市化概况
    二、1979年到1999年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2000年至今上海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多功能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形成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人口城市化状况
    二、人口城市化要求农产品供给内外结合
    三、农业从业人员变化分析
    四、农业教育的发展及农业人口素质的变化
第三节 经济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城市化状况
    二、经济城市化带动农业总产值增长
    三、都市农业定位确立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环境污染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农业科技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七、工农关系:工业大规模反哺农业
    八、都市农业全面发展
第四节 空间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城市化状况
    二、城市建设加速侵占耕地
    三、农业产业布局的变化
第五节 小结
    一、2000年至今上海城市化概况
    二、2000年至今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一、上海城市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二、上海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农业贸易开展
    三、上海农业科技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作用
    一、上海城市定位和功能变化制约农业发展
    二、上海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下降
    三、上海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大量侵占
第三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借鉴作用
    一、把握一般规律,着重战略规划
    二、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单位产出
    三、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安全供给
    四、合理分流人员,促进城乡融合
    五、规划交通建设,促进贸易流通
    六、防治环境污染,保障持续发展
    七、借力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升级
    八、加大创新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参考文献
(一) 方志类
(二) 专着类
(三) 论文类
(四) 学位论文类
(五) 电子文献类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Y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刘亚洲. 长安大学, 2020(06)
  • [2]途牛旅游网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刘聪. 海南大学, 2020(07)
  • [3]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 李鹤.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4]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D].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5]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经验数据[D]. 童友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6]晋商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J]. 刘慧.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04)
  • [7]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 邹统钎,金川,王晓梅. 资源科学, 2013(12)
  • [8]民营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D]. 刘鲜鲜.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9]中国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D]. 霍守花. 安徽师范大学, 2013(03)
  • [10]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949年至今)[D]. 徐群.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