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纪念李金辉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记录

一、冬来了,春还会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论文文献综述)

周琳[1](2020)在《《申报》黎锦晖音乐史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申报》是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在1872年创刊于上海,发行至1949年停刊,一共历时77年之久。《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堪称是近代史的一座“史料宝库”及一部“百科全书”。《申报》中还刊登了大量电影、音乐类节目的相关演出信息,除此之外,创建了言论自由的专门的刊登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对娱乐消遣的需要以及言语发表,其中所蕴含的与音乐相关的历史资料非常的丰富。刊登到《申报》页面上的各种各样的图片、乐谱、政策文件、评论、音乐新闻,还有每天数量庞大的演出广告,完整的展示了当时上海的音乐活动面貌。从《申报》中的史料可以看出,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主要以儿童歌舞剧、家庭爱情歌曲和爱国歌曲三大类。黎锦晖所作的儿童歌舞类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儿童生活而展开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以儿童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神话或者是童话故事为主。《申报》中黎锦晖家庭爱情歌曲的相关史料,主要是他为无声电影及有声电影创作主题曲。《申报》中关于黎锦晖参加爱国运动及爱国歌曲的创作也有几十篇报道。从《申报》中黎锦晖1926年9月至1928年11月的儿童歌舞剧史料中可以看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发展节点是在上海俭德运动期间,在这期间,关于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与俭德储蓄会相关的报道有36篇。俭德储蓄会聘请黎锦晖指导歌舞剧,并为演出排练,由于经费充足,黎锦晖对于演出的各项要求越来越严格,得到的群众反响越来越好,自此奠定了黎锦晖在儿童歌舞剧领域的地位。从《申报》中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史料中可以看出,黎锦晖先生流行音乐歌曲创作的实践探索对于城市里的大众音乐来说,是非常创新的一种形式。黎锦晖创作的流行歌曲非常多,具体的品类也相对较多、较杂,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作品《毛毛雨》的创作时间备受争议,但从《申报》最早关于《毛毛雨》的报道中,可得出创作时间是在1926年11月12日之前的。黎锦晖的音乐作品既有庄重、正义的《义勇军进行曲》《勇健的青年》以及《总理纪念歌》等,还有饱含人性中悲悯和同情的《寒衣曲》《可怜的秋香》等等,除此之外,占据更大比例的是后期长期遭人诟病的,被大众叫做“靡靡之音”的“时代曲”或者“家庭爱情歌曲”。《申报》中报道黎锦晖参加爱国运动及爱国歌曲创作的史料有62条。从这些史料的内容可见,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创作,无论是在体裁还是在题材上,都是非常丰富的,不得不承认,他的爱国歌曲创作是影响了一些音乐家,影响了一代人的。“流行歌曲”是音乐体裁的其中一种,但“爱国歌曲”属于创作题材的一种,“流行歌曲”属于形式范畴,而“爱国歌曲”则归于内容范畴,这两种之间并不是相互违和的。黎锦晖恰好通过“流行歌曲”这种体裁,以“从生活中出发,以小见大式的抒情性爱国”以及“直接性号召爱国”这两种主要的表达形式,对其深深的爱国情怀展开叙述。

项筱刚[2](2019)在《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领域的热度和趋势》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时代使然和观念更新,中国现当代音乐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与之前迥然不同的热度和趋势。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氛围的逐步宽松,使得曾遭到不公正评价或被长期忽略的音乐家被重新关注,促使研究领域获得了纵、横双向拓展,进而在"新史料""新方法""新视角"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作为一条给养源源不断汇入的河流,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步伐不可阻挡,相应的研究热度和趋势亦是在继续发酵并难以预料。

胡梦蝶[3](2019)在《黎锦晖爱国歌曲创作研究》文中提出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位作曲家。他在音乐领域创造了诸多“第一”,如: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创立了儿童歌舞表演音乐这一全新体裁等。在受到社会认可后却因创作家庭爱情歌曲遭受学界批判,身负“黄色音乐家”的枷锁近乎一个世纪。进入千禧年,学界召开纪念黎锦晖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纪念黎锦晖的意义甚至超过纪念黄自、萧友梅”的观点,为黎锦晖跨世纪的“黄色”悬案奠定拨云见日之基调。研讨会后,学界掀起一股研究黎氏音乐的热潮。近年来的研究热门多集中于黎氏歌舞音乐类,关于其爱国音乐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黎氏音乐的研究并没有全面地真正地展开。本文由绪论章节、四个主体章节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着重就黎锦晖创作的爱国音乐作品进行探究。创新点在于找到了《管仲歌》《春雨连绵》《血与汗》《收粮捐粮》等未曾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出现过的新史料。绪论章节对本论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大致介绍,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主体章节分“传统的滋养期”、“创作的黄金期”、“曲折的下半生”三个阶段对黎锦晖的生平事迹作大致介绍;第二主体章节就黎锦晖爱国音乐作品的三个主要创作分期将其主要创作特征和创作活动进行概括;第三主体章节重点分析了黎氏爱国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第四章节则从时代局限性和自身局限性两方面推论了黎锦晖“世纪悲情”的原因。争议性历史人物的评估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定性。希望通过本文对黎氏爱国音乐作品浅显的梳理,能够对黎锦晖“爱国音乐家”的身份给予一些史料上的支撑。还原黎锦晖以真实面目,还期待各界学者给予更加全面、细致、深入的关注与研究。

郭楚红[4](2018)在《黎锦晖《新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黎锦晖是中国20世纪20-3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家、教育家。他不仅开创儿童歌舞剧的创作,也是我国流行歌曲的开拓者。《毛毛雨》作为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首流行音乐,从此将流行音乐这一体裁纳入了中国乐坛。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黎锦晖所创作的一大批流行音乐更是引领了中国流行歌曲时代。黎锦晖《新歌》共计十册,于1933年前后陆续由上海大众书局印刷发行,收集包括黎锦晖先生及黎明晖女士等人的作品。每册编录有十二首,全书共计约一百二十首歌曲,分为“爱国主题类歌曲”“爱情主题类歌曲”“滑稽讽刺类歌曲”“儿童类歌曲”“世俗类歌曲”“其他类型歌曲”六类。本文以黎锦晖《新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对《新歌》内容题材和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纳与研究,总结《新歌》的文化价值。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及绪论、附录等部分。绪论:主要简述黎锦晖《新歌》创作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价值及意义。第一章:黎锦晖生平及音乐创作。包括黎锦晖生平事略和他的音乐创作。第二章:黎锦晖《新歌》本体研究。总结、归纳《新歌》122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对其进行音乐分析、总结,探讨《新歌》的创作风格和特征。第三章:黎锦晖《新歌》的文化价值。阐述《新歌》历史功能、实用功能及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第四章:黎锦晖《新歌》的商业性及媒体传播。附录部分:将《新歌》按册、题材、唱片公司发行、电影中使用、歌唱者演唱作品等进行列表和分类。

王冬霓[5](2018)在《黎锦晖爱国歌曲研究》文中提出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泛流传,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同时,他还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成人时代曲,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前人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曲以及时代曲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就黎锦晖爱国歌曲的创作这一领域学界始终未充分展开。通过查阅黎锦晖出版的各类歌集、刊物及教材,搜集到黎锦晖创作的爱国歌曲120余首。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仅三周以后,他就在中国当时最大的报纸《申报》上发表了《义勇军进行曲》,随后他又相继创作了九首抗日救亡爱国歌曲,并出版了歌曲集《爱国歌曲》。这些爱国歌曲多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政治时局、时代发展紧密关联,充分表现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断奋进的形象,歌颂革命、国家及英雄领袖,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可见,黎锦晖是最早编写爱国歌曲的作曲家之一,足见其炽热的爱国之心。他的爱国歌曲不仅具有传统爱国歌曲的号召力和战斗性,还独树一帜的创作了“时代曲”形式的抒情爱国歌曲。此外,黎锦晖的爱国歌曲表现内容也非常丰富,有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的爱国歌曲,还有歌颂女性、领袖的爱国歌曲以及勿忘国耻的爱国歌曲。这些爱国歌曲的创作曾对聂耳及“明月歌舞社”的其他作曲家、歌舞演员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积极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黎锦晖及其爱国歌曲的创作历程、艺术特征、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进行研究,充分肯定黎锦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对他的音乐创作及音乐人生给予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完善近现代音乐史对黎锦晖音乐认识的不足。

袁艳娟[6](2016)在《黎锦晖《美的歌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黎锦晖是中国20世纪着名音乐家,他在儿童音乐、时代曲、爱国救亡及抗战歌曲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儿童歌舞音乐方面,先后完成了12部儿童歌舞剧、24部歌舞表演曲和相当数量的供青少年演唱的学校歌曲。黎锦晖所着《美的歌曲》于1935年五月由中华书局印刷发行,发行者为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代表人——陆费逵。全书共计六册,每册有“练习曲”“应用曲”“练习应用曲”三类,《美的歌曲》册首提到了其编着此书的用意:“可供小学六学年间音乐科的补充教材,亦合家庭中施教或自习之用”(1)。本文以黎锦晖《美的歌曲》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美的歌曲》内容和题材等方面进行归纳、研究,总结黎锦晖《美的歌曲》文化价值。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简述黎锦晖《美的歌曲》创作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黎锦晖创作历程及成就。简述了黎锦晖1891—1967年的人生历程,着重论述其在儿童音乐、时代曲、爱国救亡及抗战歌曲三方面的创作成就。第三部分:黎锦晖《美的歌曲》本体研究。总结、归纳了《美的歌曲》的221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对黎锦晖《美的歌曲》进行音乐分析与总结。第四部分:美学视角下的《美的歌曲》。从三方面以音乐美学的视角论述黎锦晖《美的歌曲》之“美”。第五部分:黎锦晖《美的歌曲》的文化价值。通过论述《美的歌曲》创作内容的中国化和创作特点两方面内容,揭示《美的歌曲》所涵盖的文化价值。

潘礼静[7](2016)在《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端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并流传至今的流行歌曲,作为现当代中国抒情话语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抒发民众的情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流行歌曲广泛传播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中渗入的“平民化”思想。这种平民化思想充分在乎“民众”这一广大群体,以其接受为出发点,以抒发其情感为归宿,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文艺创作倾向。黎锦晖作为中国现代流行歌曲的创始人,是这平民化思想的提出者和实践者,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着眼于黎锦晖流行歌曲的产生背景、风格、创作特征以及传播、影响方面,少有涉及对其流行歌曲创作的平民化理念与实践的专题研究。本文重点探讨黎锦晖流行歌曲的平民化思想在歌词中的体现及其重要意义,通过对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文本进行分析,挖掘流行歌曲歌词所蕴含的平民化思想,突显黎锦晖对于创作出大众喜爱的艺术作品的重要意义,并期盼后来者批判继承其平民化思想。论文共分绪论、本论三章和结束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对本文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的阐发,对研究现状和成果的梳理以及对于关键性概念的阐述。第一章论述黎锦晖的平民化追求的确立过程,通过钩沉对于黎锦晖流行歌曲平民化思想之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事件,梳理这一思想形成的大致脉络。第二章从流行歌曲文本出发,通过对于黎锦晖的流行歌曲的题材、主题、音乐性以及歌词语言、节奏、韵律、体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解读黎锦晖在其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融入的平民化理念。第三章着重论述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平民化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这一章通过对于前面内容的整合,总结黎锦晖的流行歌曲的平民化思想之时代意义、在“现代”意义上的平民化、让民间歌谣重现活力等层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李岩[8](2015)在《君归来兮?——打开《何日君再来》的“死结”》文中提出自《何日君再来》问世(1936-37年间),在此曲耄耋之年(2015年7月22日)——近80年后,又值刘雪庵冥诞110周年之际,受到"最高礼遇";而在2000年前,它基本被冠以"黄色歌曲"、甚至有"汉奸歌曲"的骂名,但2005年纪念刘雪庵诞辰100周年之时,形势陡转,它被称为"里程碑"或"继往开来"式歌曲;虽在大陆各卡拉OK歌厅,依然能点唱此歌,但在正规舞台、音乐厅、剧院等表演场所却难觅"芳踪";围绕此歌,各种评论、批判,纷至沓来,其中,以各种立场、角度、观点形成的各异评判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类目,而吸引评论者、演唱者、音乐爱好者眼球的,绝不仅限歌曲本身;作者以独特视角,对该歌进行多立场阐释,虽在其中,涉及多种方法论,但作者不以其为枷锁——带着镣铐跳舞,而是点到为止,从而显现出论题与各方法论之间的天然联系及相通的内在理念;而重中之重,为"庄谐并重"、"音乐绝非亡国之因"、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合法否?等理念的提出及诘问;显然,在两岸携手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并共同践行《波茨坦公告》成果的今天,"超越党派",来得更为重要。

程云莲[9](2015)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曲持久传承的归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历史视角研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曲,反映业界对这笔文化遗产的重新认识,介绍这些歌曲被重新挖掘和传承的情况,探索其能持久传承的原因。

施咏[10](2014)在《黎锦晖“时代曲”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说明黎锦晖在"时代曲"的创作中注重民族化的探索,并形成了"中国民间小调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的黎派音乐的创作模式。文章将其时代曲创作民族化探索的历程分为萌芽、探索、兴盛、变异四个时期,并对其创作民族化的得失做历史评价,认为,在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黎锦晖模式"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二、冬来了,春还会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来了,春还会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申报》黎锦晖音乐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申报》中黎锦晖音乐史料的辑录与整理
    第一节 广告史料
        一、文字演出广告
        二、节目单演出广告
        三、图文结合类节目单广告
        四、出版类广告
    第二节 文论类史料
        一、专业剧评赞扬类
        二、专业剧评批评类
        三、市民观剧反响
    第三节 新闻类史料
        一、中华歌舞团时期
        二、明月歌舞团时期
        三、联华歌舞班时期
        四、新月歌剧社时期
        五、清风舞乐队时期
第二章 儿童歌舞剧音乐史料
    第一节 推广国语-初露锋芒
        一、《麻雀与小孩》
        二、《葡萄仙子》
    第二节 俭德扶持-走向成熟
        一、《三蝴蝶》
        二、《春天的快乐》《七姊妹游花园》《小小画家》
第三章 家庭爱情歌曲音乐史料
    第一节 探索爱情歌曲大众化
    第二节 电影歌曲创作
        一、为无声电影创作开幕歌曲
        二、为有声电影创作歌曲
第四章 爱国歌曲音乐史料
    第一节 爱国运动时期
        一、黎锦晖的爱国情怀
        二、反帝爱国时期歌曲创作
    第二节 抗日救亡时期
        一、《追悼被难同胞》
        二、《义勇军进行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领域的热度和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现状
    (一)队伍的壮大
    (二)研究领域的深化与拓展
        1. 遭到不公正评价或被长期忽略的音乐家被重新关注
        2. 学科在领域上横向拓展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音乐研究
        3. 学科在时间上纵向拓展
二、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新动态
    (一)新史料
    (二)新方法
    (三)新视角

(3)黎锦晖爱国歌曲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原始文献
        (二)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风流人物黎锦晖
    第一节 传统的滋养期(1891—1920)
        一、湘潭黎氏满门俊秀
        二、少年时代结缘音乐
    第二节 创作的黄金期(1921—1935)
        一、儿童音乐启蒙心智
        二、爱情歌曲“两个一百”
    第三节 曲折的下半生(1936—1967)
        一、奋力自拔投身革命
        二、负心违愿否定自我
第二章 黎氏爱国歌曲的收集与梳理
    第一节 上海工作时期(1921——1927)
        一、《小朋友》刊登的爱国歌曲
        二、儿童歌舞表演音乐中的爱国歌曲
    第二节 各地巡演时期(1927——1936)
        一、《爱国歌曲》(第一集)
        二、其他歌集中的爱国歌曲
    第三节 湘赣渝工作时期(1936—1945)
        一、在湘赣期间
        二、在渝期间
第三章 黎氏爱国歌曲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 音乐语言的特点
        一、强调一字一音
        二、运用传统诗词
    第二节 歌曲旋律的特点
        一、常用三拍子和间奏
        二、善用民间传统作曲技法
    第三节 音乐形象的特点
        一、独特的女性视角
        二、丰富的其他音乐形象
第四章 黎锦晖的世纪悲情
    第一节 时代局限性
        一、消极的舆论评价
        二、游离于抗战团体之外
        三、两版《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节 自身局限性
        一、文人性格的弊端
        二、音乐社会功能的错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黎锦晖《新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新歌》创作背景
    二 《新歌》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 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黎锦晖生平及音乐创作
    一 黎锦晖生平事略
    二 音乐创作
        (一)儿童音乐
        (二)“时代曲”
        (三)爱国歌曲
第二章 黎锦晖《新歌》本体研究
    一 《新歌》概述
    二 《新歌》题材分类
        (一)爱国主题类歌曲
        (二)爱情主题类歌曲
        (三)滑稽讽刺类歌曲
        (四)儿童类歌曲
        (五)世俗类歌曲
        (六)其他类型歌曲
    三 《新歌》音乐分析
        (一)作曲技法分析
        (二)音乐创作素材来源
    四 创作风格与特征概述
        (一)《新歌》创作风格
        (二)《新歌》创作特征
        (三)《新歌》之“新”
第三章 黎锦晖《新歌》的文化价值
    一 《新歌》的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
    二 《新歌》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历史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四章 黎锦晖《新歌》商业价值及媒体传播
    一 《新歌》的商业价值
    二 《新歌》的媒体传播
        (一)电影及歌舞厅传播
        (二)音乐歌舞剧传播
        (三)唱片传播
        (四)大众传媒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黎锦晖爱国歌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黎锦晖的生平
    第一节 黎锦晖的音乐生涯
    第二节 黎锦晖的经历与爱国情怀
第二章 黎锦晖爱国歌曲的创作历程
    第一节 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的歌曲创作(1925—1930)
    第二节 抗日救亡时期的歌曲创作(1931—194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歌曲创作(1949—1953)
第三章 黎锦晖爱国歌曲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音乐体裁的多样性
        1、战斗性的传统爱国歌曲
        2、抒情性“时代曲”的爱国歌曲
    第二节 音乐节拍的独特性
        1、规整的二、四拍子爱国歌曲
        2、律动的三拍子爱国歌曲
    第三节 表现内容的丰富性
        1、奋勇杀敌的爱国歌曲
        2、歌颂女性的爱国歌曲
        3、歌颂领袖的爱国歌曲
        4、勿忘国耻的爱国歌曲
第四章 黎锦晖爱国歌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第一节 黎锦晖爱国歌曲的历史价值
        1、黎锦晖爱国歌曲对儿童的引导作用
        2、黎锦晖爱国歌曲对田汉、聂耳等人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黎锦晖爱国歌曲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黎锦晖《美的歌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美的歌曲》创作背景
    (二)《美的歌曲》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黎锦晖创作历程及成就
    第一节 黎锦晖创作历程
    第二节 黎锦晖创作成就
        (一)儿童音乐
        (二)时代曲
        (三)爱国救亡及抗战歌曲
第二章 黎锦晖《美的歌曲》本体研究
    第一节《美的歌曲》概述
    第二节《美的歌曲》音乐分析
        (一)旋律发展手法
        (二)节拍与节奏
        (三)调高
        (四)曲式结构
    第三节 《美的歌曲》题材分类
        (一)趣味歌
        (二)教育歌
        (三)自然美景歌
        (四)动物歌
        (五)依词填曲和依曲填词歌
        (六)催眠歌
    第四节 《美的歌曲》的发表与传播
        (一)在《小朋友》周刊上刊登过的《美的歌曲》
        (二)灌制唱片
第三章 美学视角下的《美的歌曲》
    第一节 《美的歌曲》的音乐创作
        (一)写景
        (二)抒情
    第二节 《美的歌曲》的功能和价值
        (一)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
        (二)独有价值、使用价值与混合价值
    第三节 《美的歌曲》音乐表演活动中的美学原理
        (一)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二)对音乐表演者的培养
第四章 黎锦晖《美的歌曲》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美的歌曲》创作内容的中国化
        (一)歌曲创作突破了传统的选曲填词
        (二)音乐的“中国化”
        (三)歌词内容的“中国化”
    第二节 黎锦晖《美的歌曲》创作特点
        (一)“爱”与“美”的教育观
        (二)“民族化”的应用观
        (三)“平民化”的理念观
        (四)“儿童化”的创作观
        (五)“寓教于乐”的价值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成果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流行歌曲
        (二)“平民”与“平民化”
第一章 黎锦晖音乐创作平民化追求之形成过程
    第一节 前期探索之路
        一、学堂乐歌的启发
        二、国语统一运动的契机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流行歌曲创作前的平民化实践
        一、黎锦晖与《小朋友》
        二、黎锦晖与儿童歌舞剧
第二章 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体现
    第一节 主题思想和语言表达的平民化
        一、主题思想契合平民
        二、歌词语言质直如话
    第二节 艺术表现的平民化
        一、歌词与音乐自然融合
        二、流行歌词的“中西合璧”特征
第三章 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平民化的意义
    第一节 黎锦晖“平民化”思想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真正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平民化
    第三节 成功让民间歌谣从幕后走上台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8)君归来兮?——打开《何日君再来》的“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种情怀
二、“庄、谐”可否并重?
三、评价·追讨·结论
    (一)“非”音乐亡国论
    (二)五笔账
    (三)结论

(9)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曲持久传承的归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海老歌”的重新挖掘
二、“上海老歌”何以能持久传承
    1.“上海老歌”的都市文化呈现
    2.“上海老歌”的艺术性呈现
    3.“上海老歌”的中西文化融合呈现
    4.“上海老歌”的魅力有赖群星集聚

四、冬来了,春还会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论文参考文献)

  • [1]《申报》黎锦晖音乐史料研究[D]. 周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领域的热度和趋势[J]. 项筱刚. 音乐研究, 2019(04)
  • [3]黎锦晖爱国歌曲创作研究[D]. 胡梦蝶.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黎锦晖《新歌》研究[D]. 郭楚红. 温州大学, 2018(02)
  • [5]黎锦晖爱国歌曲研究[D]. 王冬霓.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6]黎锦晖《美的歌曲》研究[D]. 袁艳娟. 温州大学, 2016(05)
  • [7]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D]. 潘礼静.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8]君归来兮?——打开《何日君再来》的“死结”[J]. 李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4)
  • [9]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曲持久传承的归因研究[J]. 程云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8)
  • [10]黎锦晖“时代曲”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及其当代启示[J]. 施咏. 音乐探索, 2014(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