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控制和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影响

一、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谭伟华[1](2019)在《扭转元件对聚合物螺杆塑化系统塑化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塑化效率低和塑化不均是聚合物加工领域的两大瓶颈问题。螺杆塑化系统的塑化效率和塑化均匀性可统称为其塑化性能,提高塑化效率和塑化均匀性本质来说是对系统内物料熔融过程流场的优化调控,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流场内的某个物理量的优化,缺乏对复杂流场整体优化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流场中各物理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的考虑不足,使得综合提升效果非常有限。场协同原理揭示了流场内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之间普遍存在的规律:减小两者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课题组基于场协同原理,结合“熔体微积分思想”中的分流、汇流作用,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塑化效率和塑化均匀性综合提升的新型功能元件——扭转元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将扭转元件用于提升螺杆塑化系统的塑化性能,研究了扭转元件促进物料熔融的机理,采用正交优化方法探究扭转元件结构参数与塑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并基于搭建测温实验平台进行挤出实验,对上述构效关系进行了补充。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比了扭转元件与其他螺杆功能元件的塑化性能,揭示了扭转元件作用机理。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了扭转元件与Maddock元件、纯螺纹螺杆对塑化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由于物料在扭转元件的特殊流道内发生径向翻转,减小了流场内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夹角,大大提升了物料的对流传热和温度均匀性,因此无论扭转元件放置在熔融段的任何位置都得到了更加优异的塑化性能。(2)研究了扭转元件结构参数与塑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得到了优选结构参数,并提出了扭转元件基本设计步骤。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扭转元件的基本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正交优化,得到了扭转元件的棱数、棱宽和底径与塑化性能的关系,并得到了在模拟条件下的结构参数优选组合方案。基于得到的构效关系提出了一种可工业化应用的扭转元件设计步骤,为不同生产需求、设备条件下的扭转元件合理化设计提供了可参照的方法。(3)搭建了挤出实验平台,验证了(2)中构效关系并对其进行了补充。搭建挤出实验平台,采用自制径向测温部件对机头径向温度使用测量,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扭转元件对塑化性能的影响;模拟得到的优选结构参数获得了更优的塑化性能,从而验证了(2)中所述的构效关系,同时发现将扭转元件放置于靠近熔融段出口的位置效果更加明显,进而补充了(2)中所述的构效关系,为扭转元件逐步走向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实际指导。

谭伟华,鉴冉冉,关昌峰,谢鹏程,杨卫民[2](2018)在《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理论新进展》文中提出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制品的使用性能,同时,提高其传热传质效率对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目前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明了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拉伸流场的分散机理以及近年来应用拉伸流变理论提高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分散能力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混沌现象以及基于混沌控制理论优化塑化混炼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总结了场协同原理在提高换热管的传热效率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经验可指导该原理在提高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性能方面的研究;最后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分别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余薇[3](2018)在《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控制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纤维技术已成为纤维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并在电子、机械、生物医学、化工、纺织等产业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而静电纺丝技术是当今制备纳米纤维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所产生的纳米纤维具有众多优点,是未来发展的前景。但在传统的多针头电纺工艺过程中,由于高压电场的引入,使聚合物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有所改变,导致聚合物溶液射流在电场、力场和流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螺旋形式的不稳定鞭动运动。进而,由于多针头间电场存在强烈的相互干扰作用,使呈不稳定鞭动运动的射流出现多股并丝现象,严重影响纳米纤维沉积的均匀性和质量。本文中通过改变多针头排布的方式来改变针头处电场均匀性,进而通过均匀电场来抑制射流不稳定鞭动,以期提高电纺纳米纤维的质量。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 5.0建立多针头静电纺丝模型并对其工作电场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解决电场分布不均匀的针头排布法:以五针头为例,使其呈线性凸弧形的几何方式排布并应用该法优化电场,以实现针头处电场均匀分布;而后搭建多针头电纺装置,应用松下可编程控制器(FP-XH C60T)对电纺装置自动控制,实现实验参数可实时调控,包括:注射器进给速度可调、电纺装置水平往复运动速度可调。通过汇川触摸屏IT5070T进行上位机控制,实现实验参数的可视化;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凸弧形排布的多针头电纺装置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通过建模和仿真发现:呈线性凸弧形方式排布的多针头能降低边缘针头的场强且有利于改善针头处电场分布的均匀性。对设计的高压静电纺丝装置进行测试和调试,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且工作稳定。在五针头上应用线性凸弧型排布法,以PEO为实验原料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针头应用新的排布方法后,针头处聚合物射流的不稳定鞭动现象被明显抑制,收集器上沉积的纳米纤维均匀度有所提高。

詹世革,张攀峰,王立峰,许向红[4](2013)在《2013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文中认为对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给出了资助项目清单.

彭勇刚[5](2008)在《模糊控制工程应用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控制手段,它是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从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它产生了许多探索性甚至是突破性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同时,这一方法也逐步成为了人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模糊控制虽然在工程应用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包括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取和参数设置、模糊控制对各种多变量耦合系统的控制问题以及提高模糊控制的稳态精度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限制模糊控制的进一步推广。本论文是关于模糊控制技术和模糊控制应用实践的一个总结,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实际应用中上述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目标是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扩大模糊控制的应用范围,并用这些新的模糊控制方法去解决实际工程控制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针对模糊控制工程应用及实际应用中几个关键问题作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了模糊控制应用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模糊控制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介绍了目前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情况。(2)针对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取及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来对模糊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了改进遗传算法的收敛性、收敛速度和对标准遗传算法“早熟”现象的预防。(3)针对模糊控制解决多变量耦合系统的问题,提出了模糊补偿解耦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解耦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模糊补偿解耦的规则和参数可以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4)针对模糊控制稳态精度不高的缺点进行了一些研究。针对周期性运动对象,结合模糊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方法,提出了模糊-迭代学习混合控制方法;针对伺服控制对象,结合模糊控制和灰色预测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灰色预测模糊补偿控制方法,并对上述两个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5)将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和模糊补偿解耦思想应用到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控制中。给出了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控制对象模型,该对象具有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补偿和解耦控制方法,并通过前面提出的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该模糊控制的参数和模糊推理规则进行优化,实验研究和实际控制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采用该算法的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控制器设计方案和实物。(6)模糊控制在注塑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将模糊-迭代学习混合控制方法应用到注塑机的注塑位置控制系统中。将模糊控制和模糊补偿解耦思想应用到注塑机料桶温度控制中。注塑机料桶温度对象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性的对象,而精密注塑要求加热速度快、各段温度控制精度高、超调小等,所以其控制非常困难。基于上文中提出的模糊补偿解耦控制方法,利用模糊控制对注塑机料桶各段温度控制对象进行解耦和补偿,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最后也给出了注塑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和实际产品。将上述灰色预测模糊补偿控制方法应用到注塑机械手的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中。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给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孙利民[6](2004)在《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过程研究》文中认为管材是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塑料管材又以其优良的流体流动、耐腐蚀、安装便捷等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程之中。同时塑料管材由于基体材料、辅助材料、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及应用目的不同,而形成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价格差异巨大的产品体系。为研制力学性能优良、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的管材品种,本文提出了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技术,并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 1.基于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宏观、微观及实验数据,推导了纤维增强塑料的弹性模量、强度条件及纤维与基体界面脱粘的微观力学特征;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冲击破坏、剪切破坏机理和应力特征。 2.在对一般塑料管材成型过程和常用各形式机头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塑料管材强度的特点,即分子取向对强度的影响和内压作用下管材的径向、周向、轴向应力分布情况,得出塑料压力管道的强度主要由圆周方向所控制,提高其强度要在圆周方向增强。 3.设计了两种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并申报国家专利及获得授权。其主要特征是,安装在现有通用的挤出机上,使用普通的聚合物颗粒,在其塑化熔融后在线混合入一定长度的玻璃纤维,并使得熔体分子和玻璃纤维沿所挤出圆形管材的管壁螺旋取向,生产出强度更高的管材,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4.基于对Poiseuille流动和Couette流动的分析,推导出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机头中混合熔体螺旋流速度场的解析表达式。由非牛顿幂率流体参数,利用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得出算例的速度场曲线。 5.在建立机头内熔体流动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整体模拟算法分析。同时利用ANSYS程序,对两种新型机头内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各关键截面速度矢量的状态,证明两种新型机头的设计基本上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实体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6.在对纤维增强塑料工艺过程分析基础上,研究长玻纤维在线复配的具体工艺,主要为偶联剂处理和新型机头内塑料熔体与玻璃纤维混合机理。

廖芹,瞿金平,任鸿烈,曹贤武[7](2003)在《聚合物优化成型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聚合物动态成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可以借鉴的相近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信息 ,提出建立新视角 ,应用智能技术、小波变换及混沌理论于聚合物动态成型过程这一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展望。

孙利民,申长雨[8](2002)在《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振动技术在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应用进展和混沌的基本概念及混沌控制的方法 ,指出高分子的聚集态是一种混沌态 ,聚合物状态的转变过程是混沌运动 ,高分子熔体破裂现象是混沌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聚合物的成型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混沌运动 .振动波的存在 ,控制和干扰了聚合物熔体流动的混沌性和粘弹性的混沌性 ,聚合物熔体在振动波作用下运动状态的研究 ,需要通过混沌理论与实际试验结果相结合来进行 .

孙利民,申长雨[9](2002)在《混沌控制在聚合物成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混沌的基本概念及混沌控制的方法。指出聚合物的聚集态是一种混沌态 ,聚合物状态的转变过程是混沌运动 ,聚合物熔体破裂现象是混沌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聚合物的成型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混沌运动。振动波的存在 ,控制和干扰了聚合物熔体流动的混沌性和粘弹性的混沌性 ,聚合物熔体在振动波作用下运动状态的研究 ,需要通过混沌理论与实际试验结果相结合来进行。

胡仁元[10](1999)在《物理(Ⅰ)学科“九五”重大、重点项目简介》文中认为物理学是重要基础学科,是人类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加快人类文明的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物理(Ⅰ)学科涵盖了物理学中4个大学科:凝聚态物理学、原子分子物理学、光物理学和声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是材料、信...

二、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扭转元件对聚合物螺杆塑化系统塑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聚合物塑化加工理论研究进展
        1.2.1 拉伸流变理论
        1.2.2 混沌理论
    1.3 塑化系统塑化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1.3.1 塑化过程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1.3.2 塑化系统的结构改进和工艺优化
    1.4 塑化性能评价标准
        1.4.1 熔融塑化效率
        1.4.2 对速度场及温度场的均化效果
    1.5 新型扭转元件的研究进展
        1.5.1 场协同原理及其应用
        1.5.2 扭转元件的基本结构
        1.5.3 扭转元件的相关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扭转元件影响塑化性能的机理研究
    2.1 模型的建立
        2.1.1 几何模型
        2.1.2 数学模型
        2.1.3 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
        2.1.4 网格独立性验证
    2.2 场协同数与场协同角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传热情况对比
        2.3.2 流动情况对比
        2.3.3 协同角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扭转元件结构参数与塑化性能构型关系研究
    3.1 正交试验设计
    3.2 物理模型建立
    3.3 参数设置
        3.3.1 边界条件设置
        3.3.2 基本方程和物性参数设置
    3.4 网格独立性验证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正交试验结果
        3.5.2 权矩阵分析
        3.5.3 扭转元件的构效关系探究
        3.5.4 扭转元件设计的基本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扭转元件构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4.1 挤出实验平台的构建
        4.1.1 径向温度测量机头设计
        4.1.2 挤出机整体结构
        4.1.3 扭转元件及螺杆结构
        4.1.4 实验材料
    4.2 实验与结果分析
        4.2.1 实验方案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理论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拉伸流变理论
    1.1 聚合物共混体系在拉伸流场中的分散机理
    1.2 拉伸流动的实现
2 混沌理论
3 场协同原理
    3.1 场协同原理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3.1.1 改变流场内速度场分布
        3.1.2 改变流场内温度场分布
    3.2 场协同原理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中的应用
4 结语

(3)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控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纳米纤维
        1.1.2 静电纺丝技术概述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情况
    1.4 本文核心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静电纺丝射流的数学模型及静电场FEM分析
    2.1 泰勒锥形成的机理
    2.2 非稳态射流短暂直线运动长度研究
        2.2.1 射流质量守恒方程
        2.2.2 射流电荷守恒方程
        2.2.3 射流力平衡方程
        2.2.4 射流短暂直线运动长度求解
    2.3 非稳态射流不稳定鞭动研究
        2.3.1 射流电荷守恒方程修正
        2.3.2 射流力平衡方程修正
    2.4 电场仿真
        2.4.1 有限元分析概述
        2.4.2 电场仿真
        2.4.2.1 单针头模型
        2.4.2.2 三针头模型
        2.4.2.3 五针头模型
        2.4.2.4 线性凸弧形排布的五针头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3.1 静电纺丝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3.1.1 结构设计
        3.1.2 功能设计
    3.2 静电纺丝装置电气部分设计
        3.2.1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择
        3.2.1.1 PLC选型的基本原则
        3.2.1.2 松下可编程控制器FP-XH C60T
        3.2.2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的选择
        3.2.2.1 轴向步进电机
        3.2.2.2 径向步进电机
        3.2.2.3 步进电机驱动器
        3.2.3 高压电源的选择
        3.2.4 触摸屏的选择
        3.2.5 电机运动控制部分结构设计
        3.2.6 触摸屏控制部分结构设计
    3.3 静电纺丝装置机械部分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
    4.1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4.1.1 两相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4.1.2 步进电机驱动器工作原理
        4.1.3 步进电机和驱动器接线电路
        4.1.4 触摸屏接线电路
        4.1.5 硬件部分全电路设计
    4.2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程序设计
        4.2.1 FP-XH C60T编程软件
        4.2.2 IT5070T触摸屏编程
        4.2.3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控制部分软件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系统功能测试及实验研究
    5.1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调试及性能测试
        5.1.1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调试
        5.1.2 高压静电纺丝装置性能测试
    5.2 凸弧形排布方式的多针头高压静电纺丝装置实验研究
        5.2.1 实验方案
        5.2.2 溶液配制
        5.2.3 实验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课题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模糊控制工程应用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模糊控制的提出及特点
        1.1.2 模糊控制的应用
    1.2 模糊控制的工程应用及若干关键问题
        1.2.1 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取及参数优化
        1.2.2 多变量系统的模糊控制解耦问题
        1.2.3 模糊控制的精度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1.3.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3.3 论文的结构
    1.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优化设计
    2.1 引言
    2.2 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2.2.1 模拟退火算法
        2.2.2 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结构
        2.2.3 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收敛性分析
        2.2.4 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早熟改善及收敛速度分析
        2.2.5 仿真实验研究
    2.3 基于模糊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优化
        2.3.1 基于FASAGA优化的模糊控制器结构
        2.3.2 模糊控制器优化通用指标和原则
        2.3.3 模糊控制器优化设计实验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模糊控制工程应用中的模糊解耦问题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工程应用中的模糊补偿解耦
    3.3 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模糊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灰色预测控制的结合
    4.1 引言
    4.2 模糊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
        4.2.1 迭代学习控制
        4.2.2 模糊迭代混合控制
        4.2.3 仿真研究
    4.3 灰色预测模糊补偿控制
        4.3.1 灰色预测控制
        4.3.2 模糊灰色预测补偿控制
        4.3.3 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模糊控制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对象模型及特点
    5.3 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模糊控制策略
        5.3.1 温湿度的单独模糊控制
        5.3.2 模糊补偿实现解耦控制
        5.3.3 人工气候箱温湿度的多模糊控制
        5.3.4 FASAGA对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和参数优化
        5.3.5 仿真结果
        5.3.6 系统实验控制效果
    5.4 人工气候箱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5.4.1 产品实际电路设计
        5.4.2 系统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模糊控制策略在注塑系统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模糊及迭代控制在注射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6.2.1 注塑机注射过程及模型
        6.2.2 注射过程的模糊及迭代学习混合控制方法
    6.3 模糊控制在注塑机料桶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6.3.1 注塑机料桶温度控制对象
        6.3.2 注塑机料桶温度控制的要求及常规控制方法的不足
        6.3.3 模糊控制在注塑机料桶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6.3.4 温度实际控制效果
    6.4 注塑机控制器及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6.4.1 系统硬件设计
        6.4.2 系统软件设计
    6.5 模糊灰色预测控制在注塑机械手伺服驱动控制中的应用
        6.5.1 注塑机械手
        6.5.2 伺服注塑机机械手的驱动及控制
        6.5.3 灰色预测模糊补偿控制在伺服注塑机械手中的应用
        6.5.4 基于DSP的注塑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其他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6)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塑料管材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1.1.1 塑料管材的特点
        1.1.2 塑料管材的研究进展
    1.2 提高塑料管材力学性能的研究方向
    1.3 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工程应用
    2.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2.2 热塑性增强塑料的性能特点
        2.2.1 比强度高
        2.2.2 良好的热性能
        2.2.3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2.2.4 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2.2.5 良好的耐老化特性
        2.2.6 优良的加工性能
    2.3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方式与工艺
        2.3.1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方式
        2.3.2 玻璃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3.3 玻璃纤维长度的表征
        2.3.4 加工与成型过程中玻璃纤维的断裂
    2.4 长玻璃纤维的在线复配技术
        2.4.1 玻璃纤维在线复配的概念
        2.4.2 长玻璃纤维在线复配的优点
        2.4.3 D-LFT的应用
        2.4.4 D-LFT的注塑成型
        2.4.5 长玻璃纤维的在线复配挤出成型
第三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破坏机理
    3.1 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概述
    3.2 弹性模量
        3.2.1 单向长纤维
        3.2.2 单向短纤维
        3.2.3 拉力与纤维取向成角度
        3.2.4 二维和三维的随机取向纤维
        3.2.5 粘流态纤维增强塑料的粘度和纤维取向
    3.3 纤维增强塑料强度
        3.3.1 单向纤维
        3.3.2 层合板
    3.4 界面脱粘的微观力学
    3.5 冲击破坏
    3.6 剪切破坏
第四章 管材的成型与强度特征
    4.1 管材的成型过程
    4.2 管材挤出机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4.2.1 管材挤出机头的作用和特征
        4.2.2 直通式挤管机头
        4.2.3 直角式挤管机头
        4.2.4 旁侧式挤管机头
        4.2.5 筛孔式挤管机头
    4.3 塑料成型中分子定向作用的力学特征
    4.4 承受内压管材的应力分析
第五章 长波纤维在线螺旋管材挤出机头
    5.1 问题的提出
    5.2 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圆形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5.3 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第六章 熔体在机头内的流动分析
    6.1 挤出机头内熔体流动基本形式
        6.1.1 常规机头熔体的流动
        6.1.2 芯棒旋转时熔体的流动
    6.2 纤塑熔体螺旋流动近似分析
    6.3 纤塑熔体螺旋流动理论分析
        6.2.1 数学模型
        6.3.2 无量纲量引入
        6.3.3 无量纲参数的数值解
第七章 混合熔体机头内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7.1 基本假设与方程
    7.2 玻纤塑料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方法
        7.2.1 粘性不可压流体运动有限元法算法简介
        7.2.2 计算步骤
        7.2.3 算法的实验验证
    7.3 新型管材挤出机头型腔内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模型
        7.3.1 几何模型
        7.3.2 单元划分
        7.3.3 边界条件及工况
    7.4 计算结果
        7.4.1 螺旋叶面分流支架型管材挤出机头
        7.4.2 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7.5 计算结果分析
        7.5.1 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圆形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7.5.2 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第八章 长玻纤维在线成型的工艺问题
    8.1 玻璃纤维
    8.2 玻纤表面偶联剂处理
        8.2.1 玻璃纤维的界面
        8.2.2 偶联剂对界面作用的机理
        8.2.3 偶联剂的处理方法
    8.3 预浸料技术
        8.3.1 热塑性增强塑料粒料的制造
        8.3.2 溶液浸渍技术
        8.3.3 熔体涂覆技术
        8.3.4 悬浮浸渍技术
        8.3.5 粉末浸渍技术
        8.3.6 共织纤维
    8.4 管材挤出的长波纤维在线复配技术
        8.4.1 玻璃纤维的偶联剂处理
        8.4.2 螺旋叶面分流支架型机头内熔体与玻纤的混合
        8.4.3 芯棒旋转式机头内塑纤混合熔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工作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聚合物优化成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聚合物动态成型设备的研究与优化
3 聚合物动态成型共混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4 聚合物动态成型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4.1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控制与优化
    4.2 基于智能技术的控制与优化
    4.3 基于混沌行为的控制与优化
    4.4 基于小波理论的控制与优化
5 结 论

(8)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聚合物成型过程与混沌运动
    1.1 聚合物的材料性质及成型过程的非线性现象
    1.2 关于混沌的概念
    1.3 聚合物的聚集态是一种混沌态
    1.4 聚合物状态的转变过程是混沌运动
    1.5 聚合物熔体破裂现象是混沌运动的一种表现
2 振动作用与混沌控制理论
3 结束语

四、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扭转元件对聚合物螺杆塑化系统塑化性能的影响研究[D]. 谭伟华.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2]聚合物塑化混炼系统理论新进展[J]. 谭伟华,鉴冉冉,关昌峰,谢鹏程,杨卫民. 塑料, 2018(05)
  • [3]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控制机理的研究[D]. 余薇.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1)
  • [4]2013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J]. 詹世革,张攀峰,王立峰,许向红. 力学学报, 2013(05)
  • [5]模糊控制工程应用若干问题研究[D]. 彭勇刚. 浙江大学, 2008(07)
  • [6]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过程研究[D]. 孙利民. 郑州大学, 2004(04)
  • [7]聚合物优化成型研究进展[J]. 廖芹,瞿金平,任鸿烈,曹贤武. 轻工机械, 2003(01)
  • [8]混沌控制与振动对聚合物熔体的作用[J]. 孙利民,申长雨.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04)
  • [9]混沌控制在聚合物成型中的应用[J]. 孙利民,申长雨. 塑料工业, 2002(05)
  • [10]物理(Ⅰ)学科“九五”重大、重点项目简介[J]. 胡仁元. 物理, 1999(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