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卡:2002

一、中国银行卡:2002(论文文献综述)

彭英南[1](2020)在《电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上世纪末期被引入我国以来,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无人银行等创新产品不断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如今,在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电子银行业务具有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对于商业银行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竞争力十分有利。因此,研究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对于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推进银行业改革和转型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8家大型商业银行2008-2018年11年间的电子银行业务效率。结果表明,除兴业银行外,被评价银行由于规模效率水平普遍不高,其电子银行业务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且规模效率的差异导致国有银行的电子银行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招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由于规模过大,长期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规模相对较小,长期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之后,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以总资产收益率为银行绩效的衡量指标时,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存在明显的正面影响,但电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单纯扩张不利于提升整体绩效。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状况合理调整电子银行业务规模,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电子银行业务效率,把提升效率作为电子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

姜璐[2](2019)在《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下,作为拉动商业银行收入的“三驾马车”之一的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中间业务的特点是低成本、低风险,对商业银行改善客户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纷纷将业务转型重心移至中间业务,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和发展日渐增长。商业银行则必须因势利导,调整经营机制,优化利润结构,根据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阻碍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重视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中国银行宁波分行谋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为样本,运用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针对国内外研究成果,并通过国外商业银行、国内同业商业银行在品种分布、收入结构、当地市场表现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银行宁波分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中影响其竞争存在问题有:市场份额缩小,竞争定位模糊;中间业务产品结构组成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协调,过度依赖传统中间业务产品,忽视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产品,缺乏研发、培训、营销支持;在组织架构上,不利于中间业务产品的竞争构建,缺乏中间业务营销人才。以竞争战略分析、SWOT矩阵、PEST分析法、五力模型等管理学方法为依托,系统全面地分析中间业务市场经营宏观与微观环境、自身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最终提出宁波中行对于不同的中间业务产品分别采取不同的业务战略。其中,对于银行卡、代收代付及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开拓渠道建设,实施聚焦低成本战略;对于国际贸易优势中间业务产品,实施聚焦差异化发展战略,利用多种产品组合来满足客户需求,不断丰富中间业务产品;集中投资发展高端中间业务产品,高效提供差异化产品,实施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有助于解决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营和管理问题,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有益借鉴。

孙琴[3](2018)在《不同市场结构下银行卡组织市场绩效及反垄断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以来,中国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银行间的互联互通,不同银行卡之间可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且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银行卡消费大国。在我国,中国银联作为唯一的银行卡组织,职能定位不明确,既是银行卡产业的参与主体,同时又充当产业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为了维持和巩固在银行卡市场的利润和地位,中国银联不断采取限制竞争的行为。一方面利用行政手段限制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组织进入中国银行卡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打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造成商户扣率过高、支付形式创新缓慢、中国银联和消费者及商户的争议频繁发生。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的基本理论,以不同市场结构下银行卡市场绩效以及中国银联和“线上银联”——网联平台的竞争关系为视角,研究中国银联为维持垄断地位采取的垄断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第三方支付方式对社会福利的改进,提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以及对中国银联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建议。首先,本文梳理了当前对双边市场和银行卡市场的基本研究,以学术界关注的不同角度分类介绍,为后文的的理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本文对当前银行卡市场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网联平台成立前后线上支付的运作机制。然后,本文基于目前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别构建完全垄断和兼容性双寡头竞争两种市场结构下银行卡市场的竞争模型,推算两种市场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商户剩余以及社会福利;并根据消费者和商户对消费方式的偏好差异,模拟出不同偏好水平下,两种市场结构下的定价水平、消费者剩余、商户剩余及社会福利的数值走向,分析理论状况下两种市场结构市场绩效水平的差异。通过模型推导可以发现,兼容性双寡头市场结构下,银行卡市场具有更低的均衡价格和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商户剩余和社会福利。最后,本文基于中国银联和网联平台的关系对两种市场结构的竞争模型的结论进行验证,以当前中国银行卡市场中现有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和“线上银联”——“网联平台”的竞争关系为基本点,分析中国银联在支付市场表现出的垄断行为和因此造成的支付市场低效率的表现,以及第三方支付方式对当前社会福利的改进。从而得出,当前中国开放清算市场以及第三方支付规模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应该打破银联的垄断地位,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网联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对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李鑫瑶[4](2018)在《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拓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升,汽车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提前消费的观念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通过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便能够立刻买到自己心仪的车型,或者通过贷款购买更高等级的车型,无疑成为中国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的一个良好途径,因此汽车信贷业务近年发展得风生水起。各大商业银行紧跟时代脉搏,纷纷推出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这个便捷、灵活的消费信贷模式,以便于在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银行D支行作为中国银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主要城区支行之一,虽然支行整体业务发展良好,收入能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其信用卡业务发展在同级别支行中仅处于中上水准,汽车分期业务更是处于落后水平。本人结合工作实践,以D支行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D支行的发展现状、内部环境的分析,找出D支行内部资源的优势、劣势,查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对D支行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来分析所面临的的外部环境。通过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结果,进行SWOT分析,通过组成四种不同组合的方式来找出最适合D支行汽车分期业务的发展方向。最后根据SWOT的分析结论,制定D支行汽车分期业务的发展策略目标及拓展对策。

于辰[5](2017)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年,随着中国经济地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传统支付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银行卡支付。近些年银行卡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金融业一个新的増长点,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对于银行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中国银行作为国有控股的四大银行之一,在1985年发行了国内首张信用卡,2008年全球首张发行北京奥运卡主题信用卡;2010年发行中国第一张人民币单一结算信用卡;2013年,发行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芯片卡。在中国银行首张信用卡发行30周年之际,本文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银行卡业务作为调研对象,希望能够为其银行卡业务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供建议,使其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好地推动个人业务提升。本文研究过程中,将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内部业务发展状况做了具体分析,并了解了银行经营业务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内条件缺陷。通过SWO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结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内部资源和能力,从而制定了出适应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发展策略。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对选题以及背景做了详细介绍;第二章阐述了银行业务发展相关理论,以及银行业务基本概念,第三章中分析了我国北京分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从两个角度来对企业目前发展状况做具体分析,行业与外部竞争形势;第四章分析了中国银行目前的业务发展形势,除了其组织架构、以及银行自身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相关论述。第五章对银行制定的发展战略选择做了研究,以SWOT分析方法进行论述。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做基本评估,做出最后选择;第六章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现状,从信用卡营销、技术革新、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

艾瑞咨询[6](2016)在《中国银行卡收单行业研究报告简版 2016年》文中研究说明

田淑萍[7](2015)在《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主管部门牵头推动发卡银行、收单银行、中国银联等中国银行卡产业链各方,为持卡人和商户提供银行卡支付服务,使我国银行卡产业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联网通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国银行卡自主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市场创新不断丰富。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双边市场与银行卡组织的协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政策环境不断放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银行卡产业发展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着。随着国际世贸组织在银行卡业务清算方面对我国的要求,以及国际卡组织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给银行卡产业带来的冲击、中国清算市场的放开等新的形势,中国银行卡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面对新的经济形势,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多重挑战与机遇,国家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怎样的政策的环境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在中国银行卡组织的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国际、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异同,阐述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环境不断变化、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商业模式不断更新、金融新政策不断细化、新支付技术层出不穷、银行卡自主品牌国际化持续推进、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银行卡产业面临产业重塑、政策支持不完备、法律法规不完善、定价策略明显滞后、中国银行卡组织面临转型难、银行卡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六个方面的新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笔者通过了解和分析国际银行卡产业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国家应从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监管力度、出台明确的产业支持政策、实施银行卡产业专项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中国卡组织职能、加强清算市场监管、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技术创新、实施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模式等七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旨在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合理、有序、稳健、持续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

蔡甜甜[8](2014)在《论中国银行卡市场的金融创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商业银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在当前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出新业务,并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客户。本文主要就当前中国银行卡领域的金融创新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据此分析和预测中国银行卡行业的演变趋势和前景。

李淑颖[9](2014)在《我国银行卡市场定价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卡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在消费领域中,银行卡支付已经基本代替了现金支付而成为主要的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方式。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较晚,但增长速度十分迅猛,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调整银行卡交换费定价机制,现行的手续费率为2013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央行重新制定的,相比此前“126号文件”的规定有了大幅度的下调。然而相较于国外的成熟市场,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与现行定价机制依然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特约商户和银行对于刷卡手续费率时有争议,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银行卡市场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定价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深入剖析了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和现阶段银行卡市场的定价机制,得出了我国银行卡市场双边市场特性和寡头垄断市场特征的结论,进而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过程和定价机制,进一步阐明了我国银行卡市场的问题所在。然后,以Rochet-Tirole模型分析方法为基础,根据双边市场特性和寡头垄断市场特征,对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进行了建模分析,模型得出的利润最大化和交易量最大化条件下最优交换费的认定与存在条件的命题,给予了优化我国交换费定价机制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本文提出了多层次差别化的定价机制,以期在定价机制的精细化、分配机制的合理化上寻求突破,同时建议调整银行卡营销模式,激发市场需求,实现银行卡市场各方收益结构的合理化,促进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傅联英[10](2013)在《银行卡支付市场的瓶颈问题识别与绩效提升对策》文中指出中国银行卡支付市场所具备的交易成本节约功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银行卡支付市场制度基础、治理模式、价格结构形成与调节机制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也不容忽视:银行卡组织定位错乱与功能异化,收单市场深陷恶性费率竞争怪圈,收单服务利益补偿机制残缺,交换费形成机制不透明与商户扣率调节机制失灵。四大问题导致多方利益严重失衡,中国银行卡支付市场正史无前例地面临成长的极限。就中国银行卡支付市场改革思路与政策举措而言,必须从短期与长期两个角度全盘思考,设计"二次二重改革"方案。

二、中国银行卡:200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银行卡:2002(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电子银行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对电子银行的相关研究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3.1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2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2.1 电子银行业务简介
        2.1.1 电子银行的定义
        2.1.2 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
    2.2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2.2.1 电子银行业务现状
        2.2.2 电子银行业务的变革与创新
    2.3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理论
        2.3.1 规模经济理论
        2.3.2 范围经济理论
        2.3.3 金融创新理论
3 电子银行绩效评价方法
    3.1 银行绩效的评价方法
        3.1.1 财务比率分析法
        3.1.2 平衡计分卡
        3.1.3 回归分析法
        3.1.4 前沿分析法
    3.2 DEA模型及其应用
        3.2.1 CCR模型
        3.2.2 BCC模型
        3.2.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3.3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4 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实证分析
    4.1 DEA模型决策单元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DEA模型静态效率分析
        4.2.1 技术效率分析
        4.2.2 纯技术效率分析
        4.2.3 规模效率分析
        4.2.4 效率改进值分析
    4.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
    4.4 DEA模型实证分析总结
5 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5.1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5.1.1 数据及变量选取
        5.1.2 模型设置
    5.2 数据前处理
        5.2.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2.2 单位根检验
        5.2.3 F检验与豪斯曼检验
    5.3 回归分析
        5.3.1 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4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概述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实证分析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发展金融科技,加大业务创新
        6.2.2 改革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水平
        6.2.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
    6.3 不足与展望
        6.3.1 本文的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2)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中间业务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1.2.2 中间业务的特点
        1.2.3 中间业务竞争战略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竞争战略理论模型
        2.1.1 竞争战略理论
        2.1.2 SWOT分析法
        2.1.3 PEST分析法
        2.1.4 小结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文献评述
3 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1.1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1.2 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3.2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发展与现状
        3.2.1 中间业务产品现状分析
        3.2.2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分析
        3.2.3 中间业务市场表现分析
    3.3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3.3.1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对总营业收入贡献度低
        3.3.2 中间业务以传统产品为主,创新产品发展动能不足
        3.3.3 当地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3.4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问题分析
        3.4.1 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定位模糊
        3.4.2 中间业务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
        3.4.3 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不足
        3.4.4 中间业务营销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4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战略环境分析
    4.1 宁波中行中间业务发展外部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社会因素
        4.1.4 技术因素
    4.2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4.2.1 中间业务组织架构分析
        4.2.2 中间业务管理机制分析
    4.3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分析
        4.3.1 供应商议价分析
        4.3.2 购买者的议价分析
        4.3.3 同业竞争分析
        4.3.4 潜在替代产品分析
        4.3.5 潜在竞争者分析
    4.4 分析小结
5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SWOT分析
    5.1 中间业务竞争SWOT分析
        5.1.1 竞争优势
        5.1.2 竞争劣势
        5.1.3 外部机会
        5.1.4 外部威胁
    5.2 SWOT分析矩阵
6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6.1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战略
        6.1.1 多渠道建设传统中间业务,实施聚焦成本发展战略
        6.1.2 优化国际贸易优势中间业务,实施聚焦差异化发展战略
        6.1.3 加快创新高端中间业务,实施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
    6.2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发展保障措施
        6.2.1 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6.2.2 营销考核保障措施
        6.2.3 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6.2.4 渠道管理保障措施
        6.2.5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不同市场结构下银行卡组织市场绩效及反垄断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3.1 本文研究框架
        1.3.2 本文主要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双边市场基础理论
    2.2 银行卡市场运作模式及其产业特性
    2.3 银行卡市场平台竞争及用户多归属问题
    2.4 平台厂商市场势力
    2.5 银行卡市场绩效及反垄断规制
    2.6 文献综述与本文的工作
第三章 中国银行卡市场双边市场特性
    3.1 中国银联的运行机制
    3.2 网联平台成立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机制
    3.3 网联平台的运行机制及平台厂商特性
        3.3.1 网联平台的运行机制分析
        3.3.2 网联平台模式下经济主体间利益分配机制
    3.4 基于不同清算主体的三种清算模式
第四章 垄断市场和兼容性双寡头市场下支付市场福利比较
    4.1 垄断性银行卡市场模型
    4.2 兼容性双寡头竞争的银行卡市场模型
    4.3 两种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
        4.3.1 两种市场结构的价格比较
        4.3.2 两种市场结构的消费者剩余比较
        4.3.3 两种市场结构的社会福利比较
第五章 案例分析:基于中国支付市场三种清算模式的事实
    5.1 两种市场结构的竞争模型在中国银行卡市场上的适用性分析
    5.2 中国银联的垄断行为及市场低效率的表现
        5.2.1 构建进入壁垒,限制市场进入
        5.2.2 限制收单市场的竞争
        5.2.3 实行排他性策略,限制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
        5.2.4 支付市场低效率的表现
    5.3 综合性清算体系对社会福利的改进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拓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逻辑结构
第2章 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现状和分析
    2.1 中国银行D支行背景概述
        2.1.1 中国银行D支行发展概况
        2.1.2 中国银行D支行业务发展规模
    2.2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开展的基础
        2.2.1 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定义
        2.2.2 国内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
    2.3 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2.3.1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爱驾分期
        2.3.2 D支行汽车信用卡分期业务的目标客户特征
        2.3.3 D支行汽车信用卡分期业务发展现状
    2.4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2.4.1 D支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发展优势
        2.4.2 D支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发展劣势
    2.5 D支行汽车信用卡分期业务存在的问题
        2.5.1 重视程度低
        2.5.2 产品竞争能力不足
        2.5.3 人员配置不完善
        2.5.4 宣传营销力度不足
        2.5.5 绩效考核导向不利
        2.5.6 汽车分期业务客户较少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发展环境分析
    3.1 D支行汽车分期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1.1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宏观环境分析
        3.1.2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PEST分析结论
    3.2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行业环境分析
        3.2.1 省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环境分析
        3.2.2 D支行汽车分期业务发展面临的威胁
    3.3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SWOT分析
        3.3.1 D支行汽车分期业务的SWOT分析
        3.3.2 D支行汽车分期业务的SWOT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拓展策略的研究
    4.1 拓展策略目标的制定
        4.1.1 制定三年发展目标
        4.1.2 制定创新策略目标
        4.1.3 制定营销宣传目标
        4.1.4 制定风险控制目标
    4.2 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拓展的对策建议
        4.2.1 树立重点发展地位
        4.2.2 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4.2.3 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4.2.4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4.2.5 改进绩效考核机制
        4.2.6 精准营销吸引客户
        4.2.7 完善风险控制系统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综述
        1.2.1 国外发展情况
        1.2.2 国内发展情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银行卡的概念界定
        2.1.1 银行卡的概念
        2.1.2 银行卡业务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3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工具
        2.3.1 战略管理概念
        2.3.2 战略管理理论历史
        2.3.3 战略管理工具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
        3.2.2 替代产品的威胁
        3.2.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2.5 现有企业竞争
第4章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能力分析
    4.1 资源能力分析
        4.1.1 财务资源
        4.1.2 组织资源
        4.1.3 人力资源
    4.2 业务能力分析
    4.3 创新能力分析
第5章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5.1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SWOT分析结论
        5.2.1 关键因素的确定
        5.2.2 S-W-O-T矩阵
    5.3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5.3.1 成本领先战略
        5.3.2 差异化战略
        5.3.3 集中化战略
        5.3.4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第6章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战略措施
    6.1 信用卡营销差异化战略措施
        6.1.1 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多边市场
        6.1.2 社交网络与场景获客新模式
    6.2 技术革新的差异化战略措施
        6.2.1 IC卡技术的应用
        6.2.2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6.2.3 NFC技术和虚拟卡的应用
    6.3 大数据运用的差异化战略
        6.3.1 大数据在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6.3.2 大数据在客服体验中的应用
        6.3.3 大数据在风险防控中的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相关概念
        1. 银行卡
        2. 银行卡产业链
        3. 发卡机构
        4. 收单机构
        5. 银行卡组织
        6. 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7. 第三方支付机构
        8. 银行卡转算机构
        9. 中国银行业
        10. 金卡工程
        11. BIN号和银联标准卡
一、理论基础
    (一) 博弈论
    (二)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二、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概况
    (一)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1. 萌芽起步阶段
        2. 初步发展阶段
        3. 初步联网通用阶段
        4. 全面联网通用阶段
        5. 中国银行卡自主品牌创建阶段
    (二)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 转型政策陆续出台
        2.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 信用卡业务不断创新
        4. 成功打造中国银行卡自主品牌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迫使产业重塑
    (二)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时间短,产业政策不健全
    (三) 银行卡支付风险加剧,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
    (四) 产业模式的日益更新与陈旧的定价机制存在矛盾
    (五) 银行卡组织的双重身份导致转型难
    (六)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暴露了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四、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管理主要做法及政策经验
    (一) 全球银行卡产业的特点及概况
        1. 银行卡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
        2. 品牌发展规模化
        3. 经营活动全球化
        4. 产业标准规范化
        5. 产品科技化
        6. 信用卡产业发展进一步趋于平衡
    (二) 全球银行卡产业主要做法和政策经验
        1. 银行卡产业链分工明晰
        2. 各国家出台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
        3. 银行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加强
        4. 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
        5. 国际卡组织的权威地位进一步提高
五、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管理政策建议
    (一) 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监管力度
    (二) 出台明确的产业支持政策
        1. 出台国民刷卡消费免税政策
        2. 出台商户加入银行卡联网通用网络的鼓励政策
        3. 加强公务卡制度建设,并将范围扩大至企业
    (三) 实施银行卡产业专项立法工作
        1. 成立专项立法小组
        2. 完善立法内容
        3. 打造银行卡产业法制新局面
    (四) 进一步明确中国卡组织职能
        1. 建议将中国银行卡组织重新定性为非营利性组织
        2. 建议将“清算机构”的职能从中国银行卡组织职能中分离
    (五) 加强清算市场监督管理
        1. 加强清算市场监管力度
        2. 成立中国银行卡清算行业协会
        3. 创立中国银行卡清算品牌
    (六) 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创新
    (七) 实施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中国银行卡市场的金融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银行卡的产生和发展
    1.1 银行卡的起源与产生
    1.2 我国银行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现状
2 中国银行卡市场金融创新的社会背景
    2.1 银行卡市场金融创新曾一度处于低迷阶段
    2.2 借记卡市场出现金融创新, 贷记卡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
    2.3 银联制度为建立覆盖全国的银行卡跨行网络和跨行交易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从银行卡市场金融创新的现实需要折射其未来的创新方向
    3.1 加快建立民族品牌, 推进银行卡服务国际化进程
    3.2 综合理财账户蓬勃发展, 综合理财时代开始到来

(9)我国银行卡市场定价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银行卡定价机制相关理论综述
    2.1 银行卡市场概述
    2.2 双边市场特征与交换费
    2.3 相关定价理论
        2.3.1 Baxter 定价模型
        2.3.2 Rochet-Tirole 模型
3 银行卡市场现状分析与国外机制演进的启示
    3.1 我国银行卡市场概况
        3.1.1 开放式卡组织
        3.1.2 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市场结构分析
    3.2 银行卡市场发展现状
    3.3 国外银行卡定价机制演进的启示
        3.3.1 国外定价机制的演进过程
        3.3.2 国内外定价机制对比
4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定价模型研究与改进
    4.1 模型假设
    4.2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模型构建
        4.2.1 持卡消费者和商户的模型构建
        4.2.2 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模型构建
        4.2.3 交易量最大化条件下的模型构建
    4.3 模型结论
5 政策建议
    5.1 对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的建议
    5.2 对我国银行卡市场定价机制的建议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银行卡支付市场的瓶颈问题识别与绩效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标准银行卡支付市场的主体构成与经济特征
    (一) 主体构成
        1. 银行卡组织
        2. 发卡机构与发卡市场
        3. 收单机构与收单市场
    (二) 经济特征
        1.“彼此珍视, 循环增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
        2.“鸡蛋相生, 非线性相依”的联合需求特征
        3.“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的倾斜性价格结构
三、 我国银行卡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一) 发展历程
    (二) 运行绩效
四、我国银行卡支付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银联直连商户模式潜藏利益失衡危机
    (二) 银行卡收单市场深陷恶性竞争怪圈
    (三) 收单市场专业化服务利益补偿机制缺位
    (四) 交换费形成机制不透明与商户扣率调节机制失灵
五、绩效提升对策
    (一) 改革思路
    (二) 政策建议

四、中国银行卡:2002(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彭英南. 浙江大学, 2020(02)
  • [2]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间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姜璐. 宁波大学, 2019(06)
  • [3]不同市场结构下银行卡组织市场绩效及反垄断规制研究[D]. 孙琴. 山东大学, 2018(02)
  • [4]中国银行D支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拓展对策研究[D]. 李鑫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银行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于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4)
  • [6]中国银行卡收单行业研究报告简版 2016年[A]. 艾瑞咨询.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6年第8期), 2016
  • [7]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管理研究[D]. 田淑萍. 内蒙古大学, 2015(12)
  • [8]论中国银行卡市场的金融创新[J]. 蔡甜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10)
  • [9]我国银行卡市场定价机制研究[D]. 李淑颖.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2)
  • [10]银行卡支付市场的瓶颈问题识别与绩效提升对策[J]. 傅联英. 兰州学刊, 2013(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