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吴冠秋[1](2020)在《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古以来讲究学术诚信,但是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社会上不良的风气逐渐侵蚀着现有的学术环境,造成学术风气腐败,大学生在此环境下,容易出现学术失信的行为,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的开展以及良好学术氛围的养成,甚至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科学事业的主力军,肩负着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学术诚信与否已经影响到我国学术发展的未来,大学生学术失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当前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治理大学生学术失信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章首先是对学术诚信和学术不端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与学术诚信相关的理论基础,从而明确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准备;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的学术道德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做了相应的分析与归纳,并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总结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即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准则的认知模糊、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以及大学生学术情感淡薄三个问题;第四章主要是根据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调查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第五章则是根据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找到解决大学生学术失信的治理路径。

朱鹏圳[2](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也是中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时代。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产物,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化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空间的主力军,是网络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其在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网络诚信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失信行为和诚信素养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失信问题,维护网络社会有序发展,就必须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从基本概念界定出发,客观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内涵、特点及意义;第二指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诉求;第三对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存在的问题、特点等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证调研,从而揭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源;第四,本文从提升网络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加强诚信教育等几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

张茜[3](2020)在《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指出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完善中职学生人格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重要使命。随着全国上下越来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以及党和国家建立诚信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是对中职学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中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推动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中职学校是中职学生诚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尽管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诚信教育一直是诸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阅读书籍、文献资料等强对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学习了相关理论,分析了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内容和特点。第二部分,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选取了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对12位教师进行访谈,对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个角度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学校层面拓展学校诚信教育形式,包括环境熏陶、文化浸润、教师范行、课程育信、活动扬长;家庭层面提高家庭诚信教育参与度,树立正确观念,营造优良家风,改善家教方式,引导家长垂范,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社会层面构建社会弘扬诚信价值的观念,加快诚信法规建设,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加强诚信监督力度,完善诚信奖惩机制,重视诚信舆论引导,培养“诚信至上”意识;学生层面,自觉加强自我诚信教育,引导诚信行为自省,培养自我诚信意识,加强诚信知识学习,提升道德精神修养,增强诚信道德体验,塑造健全诚信人格。在论述家庭、社会、个人层面的时候,笔者始终站在中职学校教师的角度,对学校、社会和个人对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改进对策与建议。

雷妮妮[4](2019)在《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之一。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外思潮也相继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导致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考试作弊、学术论文抄袭、简历造假、就业违约、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网络失信这样的词条已时刻与当代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主力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繁荣强盛、民族的文明进步。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诚信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陕西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向,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并借助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对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做了相应客观的考察,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比较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陕西高校大学生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政治诚信等维度的诚信状况在调查对象性别、政治面貌、专业、年级、生源地、学校性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个人自身因素四个因素与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呈显着相关性,而且各个影响因素对陕西高校大学生在各个维度的诚信状况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最后指出,要提高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社会方面需要在制定、落实科学系统的诚信规范的同时健全个人征信体系;学校方面需要在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时改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家庭方面家长需树立科学诚信教育理念,注重自身榜样示范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学校及孩子的沟通交流;学生自身则需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及实践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提高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改善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促使全社会形成重信守诺、互信互助的浓厚氛围。

高贵森[5](2019)在《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以江西A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为了破解高校贫困生求学难的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在该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的推行使无数贫困学子顺利完成了大学梦,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施过程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对其他相关群体产生了不利影响。依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统计,民族院校以及农林、地质、石油、冶金等专业院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偏多,由此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人数较多。因此,探究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必将对这项政策的有效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式对江西A学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学生的诚信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剖析了江西A学校贷款学生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等三个时间段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而分别从学生、家庭、学校、政府和银行等五个角度分析诚信问题所产生缘由。并在深入探析原因的基础上,从这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高校改善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对策建议。如学生要提高诚信意识;政府要完善助学贷款的相应法律;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诚信教育观;学校要加强诚信教育效果;银行要做好贷后监管工作等。

刘星辰[6](2019)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个人诚信道德建设的关注度较为不足,这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获取的利益,甚至不惜通过违背诚信道德以获取“不当”利益,社会上不讲信用、失信于人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虽然他们基本生活在与社会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之中,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上不良诚信风气也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也依然被一些不诚信风气所影响,大学生暴露出的一系列不诚信行为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大学生的诚信内涵、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提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有效对策。本研究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次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大学生自身层面的成因分析中引入博弈论思想,旨在为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提供新的视角。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研究,分别对传统诚信的内涵、现代诚信的内涵以及大学生诚信的内涵进行阐释,在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方面主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构建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保证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梳理出大学生在学业、经济、交往、就业这四大方面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下文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做了铺垫。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本文分别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自身层面的成因分析中引入博弈思想,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得出要想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就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成因分析结论。第五部分基于成因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相关对策。从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视角出发,政府要加强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工作,高校要切实履行诚信育人的神圣职责、家庭要高度重视子女的诚信教育以及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诚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等四方面入手。总之,要想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需要长期以往、坚持不懈做下去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依靠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杨秋平[7](2019)在《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兰州市四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系中备受推崇。诚信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诚信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道德基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是当代公民践行诚信价值观的重要精神依靠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诚信精神传承的精神引领力量。大学生要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必须以诚信为内驱力。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家庭和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等客观因素,加之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内心意志薄弱、诚信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导致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仅关系到其未来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现代人精神世界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国家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它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全面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发生的原因,加强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探索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围绕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国内外研究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及思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次,通过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概述,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以及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意义进行详细的阐述。再次,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诚信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从次,是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和原则进行分析,找出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高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最后,针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加强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诚信价值观是知、信、行的统一。因此,在开展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工作时,主要从认知、认同、践行三阶段着手,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张婷婷[8](2019)在《中国电视媒体失信现象的政府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播出的电视节目也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电视媒体上逐渐衍生出了种种失信现象,并且越来越频繁,对社会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对个人诚信价值观的养成有很大的逆反作用,尤其是对儿童思想观念的建立尤其关键。本文在对电视媒体和失信的内涵进行了论述的基础上,探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电视媒体失信问题的提出是基于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一些电视频道作为观测对象,对其中存在的失信现象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发现电视媒体多是在节目内容和时间上存在失信行为,并进一步分析了电视媒体失信的原因,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政府对策来治理电视媒体的失信现象。政府相关对策的提出是保证电视媒体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对电视媒体失信问题的治理还需媒体从业者、电视频道自身以及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刘静[9](2019)在《马克思的社会诚信观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一种调整人与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当代中国的社会诚信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社会诚信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自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了诚信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了资产阶级诚信思想的弊端,为建立无产阶级诚信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研究马克思社会诚信观,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掌握其基本内涵,促进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克思社会诚信观是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等在内的诚信观念的总和,体现了他对社会上不同主体之间的诚信要求,就个人方面而言,马克思认为加强个人诚信建设最终是为了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企业而言,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诚信思想的虚伪性,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诚信思想提出了展望;就政府而言,他强调政府诚信的要体现无产阶级的利益。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动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与时俱进性和时代进步性,使之逐步走向系统化、体系化。最后,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实践,阐述了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当代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概念的整理归纳。第二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叙述了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形成条件及其发展过程。一方面,介绍了马克思社会诚信观产生的背景,包括文化、经济和阶级立场等方面的背景;另一方面,说明了其诚信观的形成发展阶段。第三章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是阐述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内容及其所具备的独特性。首先,概括了其诚信观的基本内容——个人诚信、企业诚信以及政府诚信,初步架构了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框架体系。其次,阐明了马克思诚信观的独特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第四章,主要是阐述了其诚信观的当代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诚信思想奠定了基础,就实践价值而言,为国家诚信建设,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黄颖君[10](2018)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准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其诚信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现今我国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和培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所高校以抽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看法,并根据问卷搜集的数据与内容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创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新格局,这样才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具备诚信品质的人才。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详尽地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概论部分,明确诚信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对于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包含诚信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重要性的论述。第三部分基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对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四部分基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所高校调查问卷的内容为研究基础,对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了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学术诚信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术诚信
        2.1.2 学术失范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
        2.2.2 马克思的诚信观
        2.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思想
第3章 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3.1.1 问卷的调查对象
        3.1.2 问卷的设计和回收
        3.1.3 调查对象的情况统计
        3.1.4 基础信息调查
    3.2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3.2.1 大学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不全面
        3.2.2 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普遍存在
        3.2.3 大学生学术道德情感淡薄
第4章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环境缺乏学术诚信制约
        4.1.1 学术评价机制单一助长学术诚信失范
        4.1.2 信息技术发展降低学术诚信失范成本
    4.2 学校诚信氛围建设不足
        4.2.1 高校学术价值引导不力
        4.2.2 高校忽视学术道德教育
        4.2.3 学术诚信惩戒机制不完善
    4.3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4.3.1 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
        4.3.2 家长自身诚信知行不一
    4.4 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4.4.1 大学生缺乏学术诚信自律
        4.4.2 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不足
        4.4.3 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第5章 大学生学术失信问题的治理路径
    5.1 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增强法律制度约束
        5.1.1 完善学术诚信立法,学术失信有制可循
        5.1.2 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5.2 加强校园诚信建设,践行学术诚信道德
        5.2.1 加强教师学风引领,优化学术诚信环境
        5.2.2 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5.2.3 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加强学术诚信监管
    5.3 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筑牢诚信教育基础
        5.3.1 增强家长诚信意识,促进家庭诚信建设
        5.3.2 树立家庭诚信榜样,培养子女诚信美德
    5.4 提高自身学术道德素养,培养学术责任意识
        5.4.1 提高自律意识践行学术规范
        5.4.2 端正价值取向,树立学术道德
        5.4.3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术水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问题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历史分析法
    1.5 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视角新
        1.5.2 研究内容新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与对策理论概述
    2.1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的内涵
        2.1.2 诚信的内涵
        2.1.3 新时代诚信的特征
        2.1.4 网络诚信的内涵及特点
    2.2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理论基础、特点及意义
        2.2.1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理论基础
        2.2.2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特点
        2.2.3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意义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调查问卷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问卷基本情况
        3.1.3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3.2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卷分析
        3.2.1 网络诚信认知
        3.2.2 网络诚信表现情况
        3.2.3 网络环境影响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校教育的因素
        4.1.1 高校网络诚信教育制度体系缺位
        4.1.2 高校网络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
        4.1.3 介入实践式的网络诚信教育手段运用不足
    4.2 家庭层与个人层面的因素
        4.2.1 家庭教育对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淡化
        4.2.2 固有的传统家庭主义思想观念的束缚
        4.2.3 大学生自身网络诚信意识的弱化
    4.3 网络与社会环境层面的因素
        4.3.1 网络诚信保障制度不健全
        4.3.2 网络诚信奖惩体系的匮乏
        4.3.3 社会经济趋利性的影响
第5章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原则和对策
    5.1 改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方式
        5.1.1 内塑与外控相结合
        5.1.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5.1.3 环境建设与多方教育齐抓共管
    5.2 切实提升高校网络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5.2.1 构建知行合一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体系
        5.2.2 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内容与形式
        5.2.3 注重强化大学生网络诚信行为实践教育与引导
        5.2.4 注重构建和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作用
    5.3 注重强化和发挥家庭网络诚信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
        5.3.1 提升家庭网络诚信教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
        5.3.2 培育与树立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主义价值观
        5.3.3 大力推进诚实守信家风建设
    5.4 注重大学生网络诚信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
        5.4.1 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自律意识
        5.4.2 培养大学生对虚拟身份的正确认识
        5.4.3 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5.5 强化外部管理,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外部控制
        5.5.1 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和制度
        5.5.2 创新发展网络技术,完善网络实名制
        5.5.3 加强网络监督机制建设,强化网络诚信教育奖惩
        5.5.4 积极培育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3)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可行性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文献综述
    (六)研究思路、方法、重难点与拟创新点
一、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概述
    (一)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培养新时代合格技能型人才
        3.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传统文化诚信教育
        2.人际关系诚信教育
        3.学习生活诚信教育
        4.经济领域诚信教育
        5.法律法规诚信教育
    (三)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3.教育方向的职业性
        4.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5.教育过程的系统性
二、重庆市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与内容
        4.基于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5.基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二)中职学生诚信缺失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教育薄弱制约着诚信教育的质量
        2.家庭教育缺失抑制着诚信家风的形成
        3.社会机制滞后影响着诚信氛围的营造
        4.自身素质缺陷阻碍着诚信修养的提升
三、加强重庆市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一)学校层面:拓展学校诚信教育形式
        1.环境熏陶——感受诚信
        2.文化浸润——领悟诚信
        3.教师范行——感染诚信
        4.课程育信——培养诚信
        5.活动扬长——践行诚信
    (二)家庭层面:提高家庭诚信教育参与度
        1.树立正确观念,营造优良家风
        2.改善家教方式,引导家长垂范
        3.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家校联动
    (三)社会层面:构建社会弘扬诚信价值的观念
        1.加快诚信法规建设,健全诚信评价体系
        2.加强诚信监督力度,完善诚信奖惩机制
        3.重视诚信舆论引导,培养“诚信至上”意识
    (四)学生层面:自觉加强自我诚信教育
        1.引导诚信行为自省,培养自我诚信意识
        2.加强诚信知识学习,提升道德精神修养
        3.增强诚信道德体验,塑造健全诚信人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诚信的内涵
        2.1.2 诚信教育的内涵
        2.1.3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诚信理论
3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调研
    3.1 调查对象和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分析方法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陕西高校大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3.2.2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比较
        3.2.3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2.4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3 调查结果说明
        3.3.1 陕西高校大学生样本特征
        3.3.2 陕西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4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4.1 客观因素
        4.1.1 社会因素
        4.1.2 学校因素
        4.1.3 家庭因素
    4.2 主观因素
5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5.1 社会方面
        5.1.1 制定科学系统的诚信规范
        5.1.2 贯彻执行诚信规范
        5.1.3 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5.2 学校方面
        5.2.1 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
        5.2.2 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系统
        5.2.3 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
    5.3 家庭方面
        5.3.1 树立科学的诚信教育理念
        5.3.2 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5.3.3 重视沟通交流的辅助作用
    5.4 个人方面
        5.4.1 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自觉性
        5.4.2 注重实践,增强修养实效性
6 结语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问卷

(5)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以江西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生源地助学贷款
        1.5.2 诚信
        1.5.3 大学生诚信
    1.6 理论基础
        1.6.1 教育公平理论
        1.6.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1.6.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 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演变及发展状况
    2.1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演变
        2.1.1 “农信社”主导的时期
        2.1.2 “国开行”主导的时期
    2.2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制度解析
        2.2.1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业务政策
        2.2.2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流程
        2.2.3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优点
    2.3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状况
        2.3.1 全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
        2.3.2 江西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
3 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以江西A学校为例
    3.1 江西A学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概况
    3.2 江西A学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实证调查
        3.2.1 问卷调查分析
        3.2.2 调查结论
    3.3 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3.3.1 贷款申请阶段
        3.3.2 贷款使用阶段
        3.3.3 贷款归还阶段
    3.4 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风险及影响
        3.4.1 银行方面
        3.4.2 学校方面
        3.4.3 学生方面
        3.4.4 社会方面
4 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4.1 从学生角度分析
        4.1.1 诚信道德认知混乱
        4.1.2 诚信知行背离
        4.1.3 还款能力有限
    4.2 从家庭角度分析
        4.2.1 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4.2.2 家长自身诚信素养不高
        4.2.3 家长教育方式不得当
    4.3 从学校角度分析
        4.3.1 高校诚信教育效果欠佳
        4.3.2 高校诚信示范功能弱化
        4.3.3 高校诚信制度建设滞后
    4.4 从政府与银行角度分析
        4.4.1 政府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4.4.2 银行贷前审查不严格
        4.4.3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
5 提升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水平的路径
    5.1 从学生层面提升助学贷款中学生诚信水平
        5.1.1 提升诚信认知高度
        5.1.2 推动诚信知行统一
    5.2 从家庭层面提升助学贷款中学生诚信水平
        5.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5.2.2 提高自身诚信素质
        5.2.3 端正教育态度和创新教育方法
    5.3 从高校层面提升助学贷款中学生诚信水平
        5.3.1 着力加强诚信教育的效果
        5.3.2 营造良好的高校诚信氛围
        5.3.3 构建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
        5.3.4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5.4 从政府和银行层面提升助学贷款中学生诚信水平
        5.4.1 政府应完善法律体系
        5.4.2 银行需加强贷前审核工作
        5.4.3 银行要提升贷后工作力度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2.1 诚信的内涵
    2.2 大学生诚信的内涵
    2.3 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情况说明
    3.2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4.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因素
    4.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高校因素
    4.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家庭因素
    4.4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自身因素
第五章 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5.1 政府要加强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工作
    5.2 高校要切实履行诚信育人的神圣职责
    5.3 家庭要高度重视子女的诚信教育
    5.4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诚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兰州市四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诚信
        2.1.2 价值观
        2.1.3 诚信价值观与大学生诚信价值观
    2.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2.2.1 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需要
        2.2.2 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的应对之策
        2.2.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分析
        3.1.1 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3.2.1 重视度不够,培育途径单一
        3.2.2 方式、方法落后
        3.2.3 认知与实践相背离
    3.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家庭对诚信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重视度不够
        3.3.2 学校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弱化
        3.3.3 社会诚信缺失的消极影响
        3.3.4 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信仰不坚定
        3.3.5 诚信机制的缺乏
4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4.1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和思想依据
        4.1.1 马克思主义理论
        4.1.2 西方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思想
        4.1.3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
    4.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原则
        4.2.1 主体性原则
        4.2.2 示范性原则
        4.2.3 系统性原则
        4.2.4 知行统一的原则
5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选择
    5.1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认知阶段的培育
        5.1.1 加强课堂教育的引导
        5.1.2 完善家庭参与教育
        5.1.3 拓宽教育渠道,加强网络教育
    5.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认同阶段的培育
        5.2.1 树立诚信榜样示范
        5.2.2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5.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践行阶段的培育
        5.3.1 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5.3.2 开展诚信价值观社会实践
        5.3.3 建立赏罚分明的管理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表
致谢

(8)中国电视媒体失信现象的政府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电视媒体与失信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
    第一节 电视媒体的基本内涵
        一、电视媒体的含义
        二、电视媒体在生活中的地位
        三、电视媒体的功能
    第二节 失信的基本内涵
        一、失信的含义
        二、失信的影响
        三、导致失信发生的因素
    第三节 电视媒体与社会失信的关系
        一、电视媒体导向性作用对失信发生的影响
        二、社会上守约责任淡薄对电视媒体节目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视媒体失信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电视媒体失信的表现
        一、节目内容存在失信行为
        二、播出时间控制上缺乏守信意识
        三、利用本应播放节目的时间插播广告
        四、电视媒体契约精神缺失
    第二节 电视媒体失信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存在的原因
        二、电视台自身的原因
        三、受众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治理电视媒体失信现象的政府对策
    第一节 政府要注重政策引导
        一、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二、构建电视媒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相关政策
    第二节 加强制度化管理
        一、电视媒体内容制度化管理
        二、媒体人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
        三、建立公开通报制度
    第三节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一、政府监管细致化
        二、创新监管方式
        三、建立地方性第三方监管部门
    第四节 提高电视台经济收入
        一、政府适度补贴
        二、实现自制节目多元增值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节目播出时间与预告时间不符
附录2 电视节目结束之前插播广告
附录3 节目开始后只播放一段预告或插播广告
附录4 广告倒计时结束后继续播放广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马克思的社会诚信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2.1 相关概念的理解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理解
        2.1.2 西方国家的诚信概念
        2.1.3 社会诚信的内涵
    2.2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文化渊源
        2.2.1 古希腊社会的朴素诚信观
        2.2.2 中世纪的宗教诚信观
        2.2.3 近代资本主义的商业诚信观
    2.3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经济背景
        2.3.1 工业革命的社会基础
        2.3.2 契约经济的影响
        2.3.3 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2.4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阶级立场
        2.4.1 资产阶级诚信观及其缺陷
        2.4.2 无产阶级诚信观的公开宣告
    2.5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5.1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萌芽
        2.5.2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形成
        2.5.3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发展完善
第3章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内容及其特点
    3.1 个人诚信
        3.1.1 个人诚信的目的——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3.1.2 个人诚信的实现途径——坚持诚信交友立业
    3.2 企业诚信
        3.2.1 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信用理论
        3.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客观要求——信用形式的变化
        3.2.3 资本主义信用的双重影响
    3.3 政府诚信
        3.3.1 政府诚信的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3.2 政府诚信的基础——践行为人民服务
        3.3.3 政府诚信的实现机制——成立廉价有限政府
    3.4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特点
        3.4.1 实践性
        3.4.2 科学性
        3.4.3 阶级性
第4章 马克思社会诚信观的当代价值
    4.1 理论价值
        4.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
        4.1.2 为新时代习近平诚信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4.2 实践价值
        4.2.1 为个人诚信建设提供指导
        4.2.2 引导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发展
        4.2.3 为政府诚信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1 诚信的内涵与特征
        2.1.1 诚信的内涵
        2.1.2 诚信的特征
    2.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2.2.1 诚信教育的内涵
        2.2.2 诚信教育的特征
    2.3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3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问卷综述及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1.2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2 大学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政治诚信问题
        3.2.2 学习诚信问题
        3.2.3 经济诚信问题
        3.2.4 就业诚信问题
        3.2.5 交往诚信问题
    3.3 大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3.3.2 学校诚信教育的不足
        3.3.3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3.3.4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乏
        3.3.5 传统诚信教育的缺陷
4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4.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4.2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部分高校教师对于诚信教育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4.2.2 诚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小
        4.2.3 诚信教育过于强调理论教育
    4.3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4.3.1 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诚信教育边缘化
        4.3.2 部分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空洞导致诚信教育内容的单一化
        4.3.3 部分高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导致诚信教育缺乏实践
        4.3.4 部分高校教师行为失范导致诚信教育缺乏规范性
        4.3.5 社会、家庭、大学生未形成合力导致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
5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5.1 加强高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
    5.2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5.3 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5.4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
    5.5 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治理研究[D]. 吴冠秋.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2]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朱鹏圳.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2)
  • [3]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张茜. 西南大学, 2020(01)
  • [4]陕西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研究[D]. 雷妮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农业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以江西A学校为例[D]. 高贵森.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6]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 刘星辰.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兰州市四所大学为例[D]. 杨秋平. 兰州财经大学, 2019(02)
  • [8]中国电视媒体失信现象的政府对策研究[D]. 张婷婷.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9]马克思的社会诚信观及其当代价值[D]. 刘静.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10]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黄颖君.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8(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