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新药——马波沙星介绍

一、抗菌新药——麻保沙星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彭文绣[1](2021)在《马波沙星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概述了马波沙星的理化性质、合成途径、作用机制与体外抗菌活性、安全性以及含量或残留检测方法。马波沙星是动物专用的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具有抗菌谱广、安全高效、交叉耐药少等特点,在防治动物疾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翠萍[2](2018)在《马波沙星片剂研制及其生物等效性》文中研究说明马波沙星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开始由瑞士罗氏公司创制,在法国威隆(Vetoquinol)公司进一步开发并于1995年首次在英国上市,之后在法国、美国和欧洲上市然后被列为动物专用抗菌药,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犬、猫等伴侣动物。马波沙星抑制细菌的生长,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由于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内服与注射后能够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组织分布较广泛,在皮肤、肝、肺及肾中分布良好,血浆中和组织中的浓度高于对多数病原菌的MIC的特点,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犬猫的深部及浅表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与尿道感染。目前主要剂型有:片剂、注射剂、粉剂等。随着国内宠物市场的发展,宠物用药品紧缺。马波沙星抗菌效果好,抗菌谱广,血浆结合率低,组织分布广,基于此本项目仿制法国威隆麻佛微素研发了马波沙星片剂(马博士),并建立其含量检测方法,同时对仿制产品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不仅有利于解决国内宠物市场宠物药品昂贵,宠物药品缺乏等问题,更有助于治疗犬猫的细菌感染导致的一些疾病,从而提高国内宠物健康水平。为了解决宠物喂药难的问题,本研究意在提高马波沙星片剂的适口性,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原辅料配比。以片剂的均匀度,适口性,溶出度和含量为评价指标,用溶出仪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适口性条件为每片中主药的含量为5%,崩解剂选择立崩型羧甲基淀粉钠,添加方式为内外加,混合均匀后进行压片,用肉眼观察片剂表面的光泽度和成型性,用溶出仪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溶出度,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含量,结果在最优配比条件下,马波沙星的溶出度为100.23%,单片的平均含量为100.16%,因此,用此方法制备马波沙星片剂,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且含量和均匀度均符合国家兽药典的要求,适口性系数为8.9,也优于竞品麻佛微。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犬血浆中马波沙星含量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竞品马佛微素和自研样品(马博士)在贵宾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进行了评价。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是以犬血浆样品加入氧氟沙星为内标,以乙腈沉淀血浆蛋白,于4℃、12000 r·min-1离心10 min,移取上清液,于氮吹仪50℃吹干,加入2 mL流动相溶液复溶(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20:80,V/V),过0.22μm的质谱专用滤膜,经Luna 5μm C18色谱柱分离,等度洗脱,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扫描,内标法进行定量。马波沙星在125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马波沙星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1.28±0.14、99.42±3.14、101.84±1.74、100.02±0.47,相对标准偏差≤3.0%。证明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不仅符合分析方法指导原则的要求,而且适用于马波沙星在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实验研究了竞品和自研样品在单次口服给药后马波沙星在犬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所选贵宾犬体重为5-8 kg,给药剂量为2 mg·kg-1。采用winnonlin 5.2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单次口服给药后,马波沙星竞品和自研样品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0.71±1.38 mg·h·L-1和10.68±1.31 mg·h·L-1,达峰时间(Tmax)为2.13±0.54 h和2.13±0.54 h,达峰浓度(Cmax)为0.86±0.10 mg·L-1和0.88±0.10 mg·L-1,自研样品达峰浓度以及达峰时间和竞品相似,且自研样品AUC在竞品在80%-120%之间,研发马波沙星风味片与进口参比试剂生物等效。综上所述,该实验所研制的马波沙星片剂,不仅适口性好,给药方便,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片剂表面光滑,无斑点,稳定性好,而且与竞品麻佛微素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后,其90%置信区间即CI的值80-120%之间,符合中仿制药指导原则。

周巧仪,张桂君,方炳虎[3](2016)在《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研究的应用概况》文中提出药动/药效同步模型是将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评价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耐药性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将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引入兽药研究中,不仅能够优化给药方案,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能够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论文对兽用抗菌药物的分类、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国内外兽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的兽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林仙军,穆琳,吕伟军,周芷锦[4](2013)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保沙星溶液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保沙星溶液含量的方法。以23%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成每1 mL中含麻保沙星0.1 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85∶1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1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麻保沙星溶液在5~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4.6×104X+3.64×105,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3%~100.3%,批内变异系数为0.4%~1.0%,批间变异系数为0.4%~0.9%。本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麻保沙星溶液的含量测定。

曹佳佳[5](2013)在《两种药物有效成分与有关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研究》文中提出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具有“植物黄金”之称,其主要有效成分西红花苷具有抗肿瘤、降糖、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作为西红花的质控指标被记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中。本课题在单因素实验(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8.0软件的响应曲面法优化西红花药材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提取工艺。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如下:乙醇浓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4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海门、缙云、南汇等8个不同产地西红花的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x250mm,5μm),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1.0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本课题为不同产地西红花中有效成分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西红花的种植开发也具有一定实用价值。麻保沙星(Marbofloxacin)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组织渗透力强,消除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安全剂量范围宽等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猫与狗等动物的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随着国内兽药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宠物、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麻保沙星在未来国内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研究发现,麻保沙星的合成以及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导致药品纯度降低。目前,麻保沙星有关物质的对照品在国内外未见销售,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课题以浙江普洛康裕生物制药公司提供的麻保沙星母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结晶、柱层析、半制备液相等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麻保沙星母液的有关物质。分离制备得到4个杂质,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及相关文献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四个杂质中,三个为麻保沙星的工艺杂质,分别与欧洲药典(EP7.0)麻保沙星标准中规定的有关物质C、D和E一致;另一杂质是麻保沙星光降解产物。第三部分对欧洲药典(EP7.0)该品种项下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经方法学验证,证明优化后的方法简单、可行,适用于麻保沙星有关物质的测定。本课题建立了麻保沙星有关物质的制备方法,鉴定有关物质的化学结构,同时优化其测定方法,为该药物品质及安全性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对优化麻保沙星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李晖,李健,孙铭,梁俊平[6](2013)在《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水温(25±0.6)℃条件下,分别以10、10和30 mg/kg剂量给健康日本对虾血窦注射、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主要比较了肌注和口服药饵两种给药方式下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血窦注射给药后,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药物动力学最佳模型为无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血窦注射=13.373e–1.396 t+8.28e–0.062 t;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后,在日本对虾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肌肉注射=15.521e–1.153t+7.90e–0.059t-23.421e–11.73t,C口服药饵=17.486e–0.33t+3.01e–0.051t-20.496e–0.408t。与口服药饵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肌注给药后的tmax(0.25 h)、t1/2Ka(0.059 h)、t1/2α(0.601 h)和t1/2β(11.769 h)均小于口服药饵给药的tmax(0.5 h)、t1/2Ka(1.697 h)、t1/2α(2.103 h)和t1/2β(13.535 h),且Cmax(20.7858 mg/L)和F(99.56%)均大于口服药饵给药Cmax(12.4774mg/L)、F(69.68%)。结果表明,肌注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均快于口服药饵给药,且比口服给药吸收较完全。本实验将药动学参数与抗菌后效应(PAE)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相结合来探讨麻保沙星的给药方案,建议在治疗日本对虾细菌性疾病时,肌注14.30 mg/kg,每隔13.6 h一次;口服19.17 mg/kg,每隔11.8 h一次。

颜晓敏[7](2012)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保沙星原料药含量的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保沙星原料药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采用没有涂层的石英毛细管柱,电泳介质选用pH值为9.2,浓度为15mmol/L的硼酸钠缓冲液,分离电压设定为20kV,进样方式为高度差法进样10min,检测波长设定为295nm。结果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麻保沙星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0.1%,RSD值为0.98%。结论采取以上方法对麻保沙星原料药含量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刘晓强[8](2012)在《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药耐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和宠物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氟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恩诺沙星常用于犬、猫尿道感染的治疗。然而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性也随之增加。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的发生通常呈逐步演变并常常表现为多药耐药。多药耐药性的流行会危害人和动物健康,再者,由于人类经常与小动物亲密频繁地接触,犬、猫等身上的耐药菌因此可传给人类,又可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本研究分析探讨了不同代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并系统研究了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控制大肠杆菌多药耐药性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获得以下结果:1.喹诺酮类药物对犬、猫尿道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研究了11种喹诺酮类药物(分别代表四代:萘啶酸为第一代;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第二代;奥比沙星和麻保沙星为第三代;加替沙星、普拉多沙星和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对犬、猫尿道大肠杆菌的体外效能和效力。效能评价指标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防突变浓度(MPC,不包括对喹诺酮类耐药的菌株)。效力评价指标包括相对敏感性,即每个药物的敏感性折点(MICBP-S)与每个药物的MIC的比值(MICBP-S﹕MIC),相对耐药性,即MIC与耐药性折点的比值(MIC﹕MICBP-R)以及突变选择窗(MSW),即MPC与MIC的比值(MPC﹕MIC)。以恩诺沙星作为参照菌,对于恩诺沙星敏感菌,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环丙沙星的MIC50和MIC90最小,而萘啶酸、恩诺沙星和奥比沙星的MIC50和MIC90最大(P=0.006)。普拉多沙星的MPC最小(0.29±0.16μg/mL)而氧氟沙星的MPC浓度最大(1.56±0.53μg/mL)(P=0.006)。MSW对于普拉多沙星最小(54.79±30.45)而环丙沙星的最大(152.29±76.04)(P=0.0024)。相对敏感性(MICBP-S﹕MIC)对于普拉多沙星最高(190.1±0.61)而对萘啶酸的敏感性最低(5.33±0.52)(P=0.025)。对于氟喹诺酮类敏感菌,相对耐药性(MIC﹕MICBP-R)可以替代MPC来评估药物的耐药性。此外,本研究98.76%的菌株对于受试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杀菌曲线特点的研究表明,受试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呈现了浓度依赖的特征。2.不同耐药表型大肠杆菌的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基因突变及质粒流行情况。以恩诺沙星为参照药物,可以发现,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突变数量能够以渐近的方式与MICs水平联系起来。没有gyrB基因突变被发现。且在NDR或SDR菌株未检测到gyrA、parC和parE基因突变。gyrA基因的单个突变(Ser83Leu)会降低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此后,随着突变数目的增加,大肠杆菌开始出现耐药性,耐药水平从低水平(恩诺沙星MICs4-16μg/ml)到高水平(恩诺沙星MICs≥128μg/ml)。这些发现证实DNA促旋酶的突变是氟喹诺酮类引起犬、猫尿道大肠杆菌多药耐药菌发生耐药的必要步骤。qnrS和aac(6’)-Ib-cr在泛耐药(PDR)菌株普遍出现(62%),表明这两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在多药耐药菌和高水平耐药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进化分析研究表明52株细菌中的31株属于系统进化群D群物,15株属于B1群,3株属于B2群,3株属于A群。未发现系统进化群与耐药机制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于受试菌株样本数的数量有限,本次研究未发现ST131克隆株的存在。3.不同耐药表型大肠杆菌的外排泵基因acrB及调节因子的表达大肠杆菌的主要外排泵acrB在不同耐药表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acrB基因在所有受试菌株均有表达,其中在ENRR-MDR菌株中的表达量最大,接下来依次为ENRS-MDR、SDR和NDR菌株。acrB基因在NDR和SDR菌株未出现过量表达,而在20/27株ENRR-MDR菌株以及6/11株ENRS-MDR菌株过量表达。NDR或SDR菌株中的acrB基因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差异在ENRS-MDR菌株开始增加(P=0.073),其表达量在所有的恩诺沙星敏感菌和ENRR-MDR有极显着差异(P<0.001)。此外,acrB基因表达量在高水平、中度、低水平耐药菌和氟喹诺酮类敏感菌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对于大多数多药耐药菌(MDR),acrB基因的表达随着耐药表型的严重性而增加,换句话说,MDR表型越严重,即耐药的种类越多,则acrB基因表达量会更高。对于marA基因,其在6株ENRR-MDR菌株和3株ENRS-MDR菌株中表达增加,包括两株acrB表达增加和1株SoxS表达量提高的ENRS-MDR菌株。此外,SoxS在3株ENRR-MDR菌过量表达,且与acrB的过量表达相关。膜孔蛋白ompF基因在8株细菌中表达量增加,而在44株中的表达量下降,包括24株ENRR-MDR菌株和20株ENRS-MDR菌株。4.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外排泵表达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四种外排泵在ENRS-MDR菌株和ENRR-MDR菌株中均有表达,其中以emrE和acrB的表达相对明显。各外排泵在ENRR-MDR菌株中的表达量高于ENRS-MDR菌株。细菌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下,四种外排泵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在ENRS-MDR菌株,emrE外排泵表达量增加了1.12-5.4倍,acrB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提高了1.23-3.60倍,macB基因表达提高了1.40-6.58倍,cmr基因表达量增加了1.52-5.91倍。对于ENRR-MDR菌株,四种相应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分别增加1.22-5.87倍、1.04-2.94倍、1.34-6.29倍和1.47-5.77倍。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对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以恩诺沙星最为明显,接下来依次为环丙沙星、奥比沙星、麻保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普拉多沙星。这种规律基本和这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的强弱相一致。另外,四种外排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也有差异,其中以emrE的表达最为显着,其次为acrB基因表达> macB基因表达> cmr基因表达。我们的研究首次证明,和其它几个受试外排泵相比较,emrE基因的表量增加最多。细菌和低剂量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接触会引起外排泵的迅速而明显地升高。表明日常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犬、猫尿道感染应慎重。5.体外诱导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普拉多沙星的耐药性及机制采用体外浓度递增法可诱导犬、猫尿道大肠杆菌对普拉多沙星、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的快慢依次为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和普拉多沙星。和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一样,普拉多沙星诱导的耐药菌首先在gyrA基因发生突变,此后随着MIC的升高,靶基因突变的数目也逐渐在增多。另外,分别有4个由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的耐药突变株的SoxS发生Ala12Ser突变,而该突变在普拉多沙星诱导的耐药株中未检测到。acrB基因在所有诱导的耐药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且在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的耐药株中的表达高于普拉多沙星所诱导的耐药株中的表达。另外,acrB基因的表达随MIC的升高和多药耐药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普拉多沙星所引起的犬、猫尿道大肠杆菌多药耐药性主要由靶基因点突变和外排泵过量表达组合所导致。

李志伟,崔哲,刘波,赵云超[9](2011)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用于麻保沙星的测定》文中提出建立了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保沙星原料药含量的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以15 mmol/L硼酸钠缓冲液(pH值为9.2)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为20 kV,采用高度差进样10s,检测波长为295 nm,麻保沙星在10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值为0.97%。

周显龙[10](2010)在《利福昔明的药效学药动学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福昔明(Rifaximin)是目前唯一用于肠道细菌感染的利福霉素衍生物类抗生素。已于1987年作为抗感染性腹泻药物在意大利上市,2004年经SFDA批准在我国临床应用。利福昔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高度抗菌活性。利福昔明具有耐药性发生率低,应用安全、高效等特点,广泛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肠道细菌感染。本课题研究了利福昔明的含量测定、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在肉鸡体内的药效学与药动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福昔明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昔明含量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7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 mol/L柠檬酸溶液(体积比50:20:25:5),紫外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0mL/min,柱温30℃。利福昔明在0.04 mg/mL~0.16 m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29674C-1402286,R2=0.9995。日内、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47%和0.65%,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89%,重复性变异系数为0.79%。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利福昔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测得10%利福昔明混悬剂的含量为其标示量的99.08%,符合兽药质量标准要求。2利福昔明的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对利福昔明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运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利福昔明、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麻保沙星对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标准菌株的和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的MIC值(0.125 μg/mL)低于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属MIC值高于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麻保沙星,对沙门菌属的MIC值与环丙沙星、麻保沙星相近,较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的MIC值高,对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MIC值高于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与庆大霉素、麻保沙星MIC值相近。利福昔明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3利福昔明对肉仔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研究了利福昔明对肉仔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将利福昔明按25、50、100mg/kg三个剂量组分别给正常5日龄AA肉鸡口服,连续用药3天,并于首次用药后第4、7、10天剖杀仔鸡,取盲肠和回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并计数,以此评价利福昔明对肉仔鸡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福昔明高、中、低剂量组对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菌群数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数量减少,其中100 mg/kg剂量组在首次用药后第4天对盲肠大肠杆菌影响差异显着,其他各剂量组无显着差异;利福昔明高、中、低剂量组对回肠和盲肠的乳酸杆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数量增加,但差异不显着。4利福昔明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研究了利福昔明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选择180只1日龄健康的三黄肉鸡饲养至7日龄后,随机分为六组,常规饲养管理。其中五组接种大肠杆菌后分别用利福昔明高剂量(100 mg/kg)、中剂量(50 mg/kg)、低剂量(25 mg/kg),环丙沙星口服液治疗,另一组作阳性对照;另设不接种大肠杆菌作阴性对照。利福昔明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86.7%,相对增重率分别为90.53%、79.58%。按这两个剂量给药,能有效的控制鸡大肠杆菌感染,缓解症状,降低大肠杆菌感染鸡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活鸡的体重下降,效果优于环丙沙星,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50 mg/kg的利福昔明口服给药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利福昔明在肉机体内的药动学初步研究通过HPLC法测定肉鸡血浆中利福昔明浓度,研究利福昔明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健康三黄肉鸡10只,单次经口灌服200 mg/kg的自制10%利福昔明混悬剂。血浆药物提取后经过净化处理后,净化液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C18反相柱,采用甲醇-乙腈-0.07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mol/L柠檬酸溶液(体积比50:20:25:5)为流动相。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在0.05~25μg/mL内线性范围良好,R2=0.9998。利福昔明高、中、低(25、5、0.5μg/mL)3种浓度的血浆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7±0.02%、90.48±0.02%、97.97±0.03%,其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25%、2.02%、2.00%,日间变异系数为1.57%、3.47%、1.85%。口服利福昔明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显示,利福昔明在体内浓度很低,几乎不被吸收,仅以高浓度存在于动物胃肠道中,主要通过粪便排泄。

二、抗菌新药——麻保沙星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菌新药——麻保沙星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马波沙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化性质
2 合成途径
3 作用机制与体外抗菌活性
4 安全性
5 含量或残留检测方法
    5.1 酶联免疫检测法
    5.2 荧光分光光度法
    5.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5.4 超高液相色谱法
    5.5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6 结 论

(2)马波沙星片剂研制及其生物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马波沙星综述
        1.1.1 马波沙星的理化性质
        1.1.2 马波沙星的药理作用与安全
        1.1.3 马波沙星的应用
        1.1.4 马波沙星制剂研究现状
        1.1.5 马波沙星含量检测方法
        1.1.6 马波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1.7 毒理学研究
        1.1.8 马波沙星临床应用展望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马波沙星处方工艺的筛选、优化及质量研究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和样品
    2.2 方法
        2.2.1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
        2.2.2 马波沙星处方工艺筛选
        2.2.3 马波沙星片剂的制备
        2.2.4 片剂风味的选择
        2.2.5 马波沙星风味片的处方优化
        2.2.6 马波沙星风味剂的质量评价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结果
        2.3.2 马波沙适口性试验结果
        2.3.3 马波沙正交试验结果
        2.3.4 物理检查结果
        2.3.5 含量均匀度测定结果
        2.3.6 溶出度测定结果
        2.3.7 有关物质检测结果
        2.3.8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第三章 HPLC法测定马波沙星片剂含量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色谱条件的确立
    3.3 方法
        3.3.1 专属性
        3.3.2 检测限(LOD)的测定
        3.3.3 定量限的(LOQ)测定
        3.3.4 线性范围考察
        3.3.5 辅料对含量测定干扰试验
    3.4 结果
        3.4.1 专属性试验
        3.4.2 检测限与定量限
        3.4.3 标准曲线
        3.4.4 精密度和回收率
        3.4.5 辅料对含量测定干扰试验结果
    3.5 分析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犬血浆中马波沙星含量方法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LC-MS/MS分析条件
        4.2.1 色谱条件
        4.2.2 质谱条件
        4.2.3 质谱优化结果
    4.3 方法
        4.3.1 马波沙星标准溶液的配制
        4.3.2 内标氧氟沙星标准溶液的配制
        4.3.3 样品前处理
        4.3.4 空白血浆基质效应试验
        4.3.5 灵敏度
        4.3.6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4.3.7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测定
    4.4 结果
        4.4.1 特异性
        4.4.2 标准曲线及最低定量限
        4.4.3 提取回收率及准确度
        4.4.4 进样重复性及精密度
    4.5 讨论和分析
第五章 马波沙星片剂生物等效性评价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试验样品
    5.2 试验方法
        5.2.1 马波沙星标准溶液的配制
        5.2.2 内标氧氟沙星标准溶液的配制
        5.2.3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5.2.4 血浆样品预处理
    5.3 结果
    5.4 分析和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研究的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药物的分类
    1.1 浓度依赖性药物
    1.2 时间依赖性药物
2 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的研究方法
    2.1 体外动态模型
    2.2 半体内模型
    2.3 体内模型
3 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的应用现状
    3.1 优化给药方案,指导合理用药
    3.2 联合用药药效评估
    3.3 指导新药研究的开发和临床药效评价
    3.4 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 结语

(5)两种药物有效成分与有关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西红花中西红花苷的提取工艺和含量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西红花的主要化学成分
        1.1.1 共轭多烯及糖苷类
        1.1.2 挥发油
        1.1.3 挥发油前体
        1.1.4 其他
        1.2 西红花中西红花苷的药理活性
        1.2.1 防治糖尿病作用
        1.2.2 抗氧化作用
        1.2.3 减肥消脂作用
        1.2.4 抗动脉粥样硬化
        1.2.5 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1.2.6 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1.2.7 抗肿瘤作用
        1.2.8 其他
        1.3 西红花苷的提取方法概述
        1.3.1 索氏提取法
        1.3.2 超声提取法
        1.4 西红花苷的定量分析
        1.4.1 薄层扫描法
        1.4.2 近红外分光光度色谱法
        1.4.3 分光光度法
        1.4.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5 其他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提取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仪器和试药
        2.3 高效液相测定含量
        2.3.1 色谱条件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3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的考察
        2.3.4 西红花中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测定
        2.4 提取条件对西红花苷的提取的影响
        2.4.1 乙醇浓度对提取的影响
        2.4.2 提取时间对提取的影响
        2.4.3 提取温度对提取的影响
        2.5 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2.5.1 响应面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
        2.5.2 模型的建立及其显着性检验
        2.5.3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2.6 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提取工艺条件的验证
        2.7 结果
    第三章 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测定
        3.1 引言
        3.2 仪器和试药
        3.3 样品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条件
        3.3.1 供试品的制备
        3.3.2 色谱条件
        3.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4 含量测定及方法学的考察
        3.4.1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的考察
        3.4.2 精密度试验
        3.4.3 重复性试验
        3.4.4 稳定性试验
        3.4.5 加样回收率试验
        3.4.6 样品中的西红花苷-Ⅰ,苷-Ⅱ含量测定
        3.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麻保沙星有关物质的制备和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麻保沙星的背景资料介绍
        1.3 MBF有关物质及其质量标准
        1.3.1 有关物质
        1.3.2 MBF有关物质检测的质量标准
        1.4 MBF有关物质产生来源
        1.4.1 工艺杂质
        1.4.2 降解产物
        1.5 有关物质的制备方法
        1.5.1 直接合成法
        1.5.2 提取分离法
        1.6 实验方案
    第二章 MBF有关物质的制备
        2.1 引言
        2.2 仪器和试药
        2.3 实验部分
        2.3.1 MBF-A瓶母液中的有关物质的分离纯化
        2.3.2 MBF-B瓶母液中的有关物质的分离纯化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化合物结构鉴定
        2.4.2 结果
        2.4.3 讨论
    第三章 MBF主要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药
        3.3 HPLC法测定MBF的有关物质含量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3.2 溶液的制备
        3.3.3 线性关系考察
        3.3.4 精密度试验
        3.3.5 重复性实验
        3.3.6 稳定性试验
        3.3.7 检测限和定量限
        3.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3.4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6)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品与试剂
        1.1.3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给药与采样
        1.2.2 样品前处理
        1.2.3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测限
        1.2.4 色谱条件
        1.2.5 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
        1.2.6 数据处理
        1.2.7 麻保沙星的口服给药方案
2 结果
    2.1 线性范围与最低检测限
    2.2 回收率与精密度
    2.3 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学特征
        2.3.1 房室模型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2.3.2 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2.3.3 药动参数与抗菌后效应 (PAE) 及最小抑菌浓度 (MIC) 结合给药方案
3 讨论
    3.1 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吸收特征
    3.2 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分布特征
    3.3 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消除特征
    3.4 药动参数与抗菌后效应 (PAE) 及最小抑菌浓度 (MIC) 结合给药方案探讨
4 小结

(8)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流行性及耐药现状
        1.1.1 大肠杆菌的流行性
        1.1.2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1.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1.2.1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2.2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
    1.3 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1.3.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1.3.2 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试验研究部分
    第二章 喹诺酮类药物对宠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
        2.3.1 不同耐药谱大肠杆菌对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
        2.3.2 各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防突变浓度
        2.3.3 各喹诺酮类药物对体外效力比较
        2.3.4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杀菌曲线测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耐药表型大肠杆菌的 DNA 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 IV 的基因突变及质粒流行情况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
        3.3.1 体外抗菌活性分析及外排泵抑制剂对其的影响
        3.3.2 大肠杆菌系统进化群分析
        3.3.3 大肠杆菌 ST131 克隆株的筛选结果
        3.3.4 质粒的 PCR 扩增结果
        3.3.5 DNA 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 IV 的基因 PCR 扩增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耐药表型大肠杆菌的外排泵基因及调节因子的表达,以及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外排泵表达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
        4.3.1 外排泵基因相关调节因子的表达
        4.3.2 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下四种外排泵表达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体外诱导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普拉多沙星的耐药性及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
        5.3.1 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和普拉多沙星诱导的大肠杆菌耐药菌株
        5.3.2 耐药菌株的靶基因 gyrA、parC 和多药耐药性调控基因 SoxS 突变分析
        5.3.3 耐药菌株的 acrB 外排泵基因表达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用于麻保沙星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试剂
    1.2 操作步骤
        1.2.1 色谱条件
        1.2.2毛细管柱的平衡
        1.2.3溶液配置
        1.2.4线性范围
        1.2.5精密度
        1.2.6回收率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缓冲液pH值的选择
    2.2 缓冲液浓度的选择
    2.3 分离电压的选择
    2.4 样品测定
3 结 语

(10)利福昔明的药效学药动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概况
        1.1 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利福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利福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改造
    2 利福昔明的研究进展
        2.1 利福昔明的概述
        2.2 理化性质及化学特性
        2.3 抗菌机理
        2.4 抗菌活性
        2.5 药效学研究
        2.6 药动学研究
        2.7 毒理学研究
        2.8 药物不良反应
    3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综述
        3.1 流行病学
        3.2 病原学
        3.3 发病机制
        3.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5 预防
        3.6 药物治疗
        3.7 鸡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利福昔明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波长扫描结果
        2.2 标准曲线
        2.3 精密度
        2.4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
        2.5 重复性
        2.6 回收率
        2.7 方法专属性
        2.8 供试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利福昔明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体外抑菌作用
        2.2 结果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利福昔明对肉仔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分离细菌结果
        2.2 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利福昔明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鸡大肠杆菌病感染模型建立
        2.2 剖检病理变化及微生物诊断
        2.3 治疗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利福昔明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的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行为
        2.2 方法学考察结果
        2.3 利福昔明在肉鸡体内的血药浓度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全文结论
致谢

四、抗菌新药——麻保沙星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波沙星的研究进展[J]. 彭文绣. 中国兽药杂志, 2021(02)
  • [2]马波沙星片剂研制及其生物等效性[D]. 李翠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8(03)
  • [3]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研究的应用概况[J]. 周巧仪,张桂君,方炳虎. 动物医学进展, 2016(04)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保沙星溶液的含量[J]. 林仙军,穆琳,吕伟军,周芷锦. 中国兽药杂志, 2013(06)
  • [5]两种药物有效成分与有关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研究[D]. 曹佳佳.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6]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J]. 李晖,李健,孙铭,梁俊平. 海洋科学, 2013(03)
  • [7]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保沙星原料药含量的方法[J]. 颜晓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5)
  • [8]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药耐药机制研究[D]. 刘晓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9]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用于麻保沙星的测定[J]. 李志伟,崔哲,刘波,赵云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1(01)
  • [10]利福昔明的药效学药动学初步研究[D]. 周显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