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专业教育探讨

一、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化教育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薛小霜,严晓燕,周琳[1](2021)在《建构主义视野下高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文中指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讨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中所产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设计不够、教学特色性不强、评价体系过于单一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解决方法,以期达到以实践培育学生就业观、促进就业的效果。

包琼琼[2](2021)在《苏北地区新生代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黎育生[3](2021)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1951年开始的。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不但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而且是一项典型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然而,当我们回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70年来的历史时发现,人们对高校辅导员制度中国首创性历史地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显然,这是一种缺少历史知识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史实表明,前苏联并没有高校辅导员制度。不过,前苏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且业已成为事实。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被默认为从清华大学开始,但最早建立实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高校并不是清华大学。对这些观点进行学理爷正,这绝非件小事易事,因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不但是一项历史科学工作,而且一项科学历史工作。而这些工作恰恰证明,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者、勇敢创新者和坚强奋斗者。遗憾的是,当我们在推动伟大工程稳步前行时,人们还没有真正清醒认识到站起来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的重要性,至少目前实践探索层和学术研究界是这样。尽管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进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快车道,但对于一个具有近70年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来说,这仍然难说是一个满意的交代,更不能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忽略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价值发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究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不管从历史角度说还是从现实视角看,不管是从实践角度看,还是从理论角度说,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本文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1949-1978)”为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策制度和具体史料为依据,坚持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949到1978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进行历史梳理和理论分析,力图从史学角度揭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客观规律,总结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获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有效推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发展。文章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导论阐明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现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为深入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提供了前提。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问题,主要探索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流变,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确证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始于我国之历史地位,介绍了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初创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二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问题,主要透视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历史背景,通过分析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和局限性,探索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制度化建设的曲折历程,考察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治挂帅”倾向,分析了艰辛探索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三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发展问题,主要考察了“文化大革命”发生使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的曲折发展,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缺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分析了挫折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四章论述的是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绩,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最基本的是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不过,受“左倾”错误思想泛滥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曲折发展,教训十分深刻,主要表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重要启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实现持续新发展,就要坚持历史、现实和将来相结合的发展定位;要坚持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发展价值;要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的发展目标;要坚持老新、专兼和红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坚持以点为先、由点及面和点面相结合的发展程序;要坚持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和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发展机制。结论部分对文章的研究理路、主要内容、创新观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点拨。选择“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这样一个还没有人系统研究过的问题作为论题,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简称为“选题新”。没有前人研究可借鉴,新研究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对文献史料的搜集与把握难,学界之所以避而让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而本研究能克难而成是因为充分占有了1949到1978年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文献史料,其中包括党和国家政策文件、高校校史和地方年鉴等,大量文献史料的占有与引用使文章内容丰新,这简称为“内容新”。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我国开始的,而并不是从原苏联传入;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被大众默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开始,但最早开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校却并不是清华大学,等等,这简称为“观点新”。新选题的完成所带来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必将使人们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新认识,从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发展。

吕游[4](2021)在《我国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研究 ——以A家政企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照料资源和照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家政服务业以朝阳产业的形象呈现出来。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家政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度显着提速,在职业化各主体的多方努力下,本为弱势群体和薄弱部门的家政劳动及其组织机构正处于职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仍需各方的关注与资源投入,这其中也包括社工领域的政策推进与实务干预。本文运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以A家政企业为例,依据经典职业社会学分析框架,从外部结构和内部系统分别对我国目前家政业劳动者的职业化进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在职业化的外部结构方面,主要存在来自政府与企业二者的双重努力。其中政府行为包括优惠政策、政府项目和职业认证准则等,为家政行业提供市场补贴与保护。企业行为包括对消费者的倡导,提升劳动者技能与荣誉感。职业化外部结构中的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两个主体,其做出的努力,实际上是在推动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资源与认同两方面。在职业化的内部系统方面,主要是对家政业劳动者开展培训课程,分为企业自身的收费培训和政府的免费培训两种类型。在企业收费培训方面,A家政企业自主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培训体系和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模式,对家政员开展技能培训并颁发全国通用证书。但在情感劳动方面仍显薄弱,虽然已经意识到情感劳动的重要性,却没有适当的课程支撑。在政府免费培训方面,通过家政企业开展活动,为家政员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职业化内部系统中的政府项目与企业项目两个主体,其做出的实践,是在推动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劳动者能够学习到职业知识与技能。总体上看,二者在职业内部系统方面的实践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升,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就业质量,推动了家政业职业化的进程。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在推动家政业职业化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系统方面的实践,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着挑战。在成效方面,家政业劳动者在政府与企业的双重推动下,得到了职业技能的提升,收入逐渐稳定,职业认同也得以提高。在挑战方面,政府缺少统一职业认证标准、企业缺少专业家政管理人才、员工绩效与劳动者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机制等。基于以上挑战,本文也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在政策、企业社会工作和社工组织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促进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孙文芳[5](2021)在《工作环境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是农民工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水平总体较低,严重影响建筑业转型升级以及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特别在建筑工业化时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与新型城市化建设对建筑业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技能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建筑模式、提升建筑业农民工建设工作水平与工作技能水平迫在眉睫。在具体项目工地的工作环境中,建筑业农民工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条件受限、高强度的工作与流动的工作环境使得正式学习时间与正式学习机会有限,更多的技能学习为工作中学习(干中学)。因此,研究工作环境与个人学习行为(干中学)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机制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在已有的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工作环境作为组织中劳动者行为的结构性因素,能够影响员工的学习效率与技能水平。个人在组织中的工作表现受到个体所处工作环境的影响,不仅包括物质环境,不可见的关系环境同样影响着个人的工作表现。职业技能提升作为个体职业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而职业技能提升的主要途径为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其中非正式学习是操作性技能提升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与学习行为对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总结,发现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集中于对正式学习培训的讨论与职业化理论研究,对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研究较为缺乏,且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具体项目实际数据为依托的实证分析较少。因此,本文丰富了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研究与相关定量研究。对工作环境、学习行为与职业技能提升关系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分析思路为: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阅读分析,厘清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相关理论与文献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工作环境作为本文的自变量,由于其本身的涵义较广,对建筑业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刻画较难。本文在大量阅读已有文献与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工作环境的维度做出相对合理的划分。对于量表的设计,主要借鉴已发表文献中相对成熟与信效度较高的量表,形成原始量表,采用小范围预调研方法对原始量表进行测试优化,主要包括对预调研数据的信效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原始量表的题项进行适当修改与删减,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以不同地区建筑项目工地上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利用现场发放与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正式样本数据,并利用SPSS23.0软件及AMOS24.0工具对数据进行区别效度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同样,根据各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改进模型,分别建立工作环境与职业技能提升、学习行为与职业技能提升、加入学习行为的整体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变量直接的直接效应及学习行为的中介效应。最终,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工作环境和学习行为均对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升起着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建筑业农民工工作环境对个人的学习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越好,其学习行为表现越积极。此外,学习行为在工作环境和职业技能提升之间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于建筑业农民工工作形式对为小组作业,人际关系优化与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影响个人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其职业技能提升。而客观工作环境是个人工作中直接接触的物理环境,个人的工作与学习都将直接接触到客观工作环境,因而,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客观工作条件既能直接影响其职业技能提升,也能通过影响其个人学习行为而影响职业技能提升。同理,积极的工作特征意味着工作形式的稳定性与规范化,组织工作规则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工作技能。因而,学习行为在人际关系与职业技能提升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客观工作条件与职业技能提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组织工作特征与职业技能提升之间无中介效应。根据以上结论,针对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本研究探讨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供建筑业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参考。建筑业企业应从创造积极的组织工作特征和工作环境、鼓励农民工“干中学”等方面改进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推行农民工工匠制度、规范建筑业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李瀑菲[6](2020)在《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质量优化后纷纷升格为高职,实现质的飞跃和新的发展。在这飞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高职院校名校长。通过校长叙事研究,聚焦名校长职业化发展之路,为校长成长提供经验。本研究以G省J职业技术学院校长C校长作为研究对象,以胜任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C校长的职业发展历程故事,分析职业发展故事中的经验,以期对职业院校校长职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首先,采用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常用方法职业分析法,从高职院校校长工作活动单元职能作用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校长这一职业进行分析,识别出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体现在战略管理、组织建设、学校运营和文化建设四方面。其次,以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的四个维度为故事框架,采用叙事研究的范式讲述C校长职业发展故事。将C校长的职业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接触“校长”职业;职探索阶段——探索“校长”职业;职业胜任阶段——胜任“校长”职业;职业超越阶段——成为卓越校长。最后,对C校长从探索前进到基本胜任、从完全胜任到走向卓越过程的故事进行分析,发现职业院校校长的胜任力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个体与学校、社会不断的磨合探索中形成的,这是“主动成长着的个体与其所生活的不断变化的直接环境之间渐进的、双向适应的过程”。个体特质是校长职业发展过程中胜任力提升的动力,制度环境是职业发展过程中胜任力提升的拉力。可见,职业院校校长胜任力的提升除了靠自身自我约束外,还离不开在不同阶段有效的外部制度体系支持。因此,在职业准备阶段,制度上要构建基于胜任力的校长培训体系,校长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在职业探索阶段,制度上要完善基于胜任力的校长遴选制度,校长自身也要提高自我意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胜任阶段,制度上要实施基于胜任力的校长绩效管理,校长自身要分析自我现状,反思自身成长历程。在职业超越阶段制度上要实施基于胜任力的继任规划,同时校长自身引领教师成长,实现教育经验共享。

张新[7](2020)在《我国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状况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从业人员逐年增加。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整体素质和技能较低,“五险一金”参保率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基本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工人的职业化水平较低。建筑工人的职业化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建筑工人职业化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四个目标为基础,构建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再结合问卷调查,对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综合得分为2.87,就业组织化、劳动关系契约化、行为规范化和从业专职化四个职业化目标得分分别为2.86、1.73、1.55、3.73。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较低,与职业化最优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影响建筑工人职业化的关键因素较多,根据影响大小依次为:全职性、换工作频率、培训场地、合同期限、培训时间、工龄、培训费用和日均工时等。从设计路径中可以发现:政府对于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不够重视;“包工头”式非正规用工模式已经成为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重大阻碍;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对于已有的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建筑工人不太注重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从个人、行业和社会三个维度设计推动建筑工人就业组织化、推进建筑工人劳动关系契约化、提高建筑工人行为规范化、落实建筑工人从业专职化的发展路径。从个人、行业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全面实施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路径的具体政策建议。

王媛[8](2019)在《实践导向型建筑设计课程初探 ——以谢菲尔德大学、密歇根大学、罗马大学夏校和青岛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重心由增量向存量转移,面对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建筑学教育如何适应城市转型期的发展是近几年比较火热的话题。建筑学课程只有和建筑职业化紧密相连,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建筑学人才。因而,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课程的开设,使得建筑学教育不单单是纸上谈兵而逐渐落为现实。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均开设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设计课程,虽然开设的实践项目、种类、地点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把建筑学的学习推进到建筑职业化当中,使学生拥有建筑师专业技能,以便更快的进入到建筑师的角色当中。因此,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设计课程的开展对建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紧密围绕建筑学教学中的以实践为导向的设计课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情境教学(Live Project)课程、美国密歇根大学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设计(Studio)课程、意大利罗马大学夏校实物教学(Cosa reale insegnamento)课程以及青岛理工大学中韩合作办学中的建筑学教学背景,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结合建筑学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性和方法论问题,找出国外建筑院校开展建筑学以实践为导向的设计课程中的特点和共性,并对其不足进行分析和讨论,作者希望通过对国外课程的解读,能给青岛理工大学实践导向型设计课程的探索予以启迪,同时期望能够给国内其他院校建筑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政富[9](2019)在《基于职业化需求的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培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因而对于农民工职业化程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基于职业化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逐步有了一定的市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M建设投资集团项目上抽取574名农民工作为有效样本进行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农民工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产业工人,发现在M建设投资集团项目上作业的农民工职业化培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考核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培训的发展。在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中也发现,培训的方法、培训课程安排、培训的组织模式、培训的内容、师资配备等都对职业化培训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因素及组织因素对农民工职业化的培训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农民工职业化培训的效果,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农民工各方面应加强协作。首先,完善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法规;其次,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第三,建立健全农民工能力考核和鉴定;第四,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的激励机制。

朱明磊[10](2019)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作为一线建筑工人的主体,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建筑业经济支柱性地位获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国五千余万建筑业农民工普遍存在年龄大、个人资本少、就业质量差、市民化难等突出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亟待通过产业工人化手段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学术界针对“建筑业农民工问题”做了诸多探讨,普遍指出从事“苦、累、险、脏、乱、差”工作的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承受着权益保障严重不足、职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等诸多不公平待遇,已经成为“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典型代表,但是鲜有系统研究“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机理与对策”的学术成果,难以为政府部门制定解决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影响机理和路径对策研究,对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助力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全国性调研数据,剖析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问题和现实障碍。(1)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探究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演变历程和现状问题;(2)从建筑农民工自身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障碍和外部条件(社会、政府、行业、企业)障碍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3)从维持现状和改变现状两个视角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趋势进行了预判。其次,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算,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1)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确定了27个影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关键因素;(2)借助ISM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逻辑辨析和层阶分析,得到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图;(3)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进行深度解析,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是“在社会、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外部条件作用下,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共同提升的过程,最终享有现代产业工人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城市社会福利待遇”。再次,借助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工地调研访谈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1)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再次设计调研问卷,并选取重庆市20个建筑工地进行调研访谈;(2)根据第二次调研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完成了影响机理的静态实证;(3)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利用SD工具构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借助中国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访谈数据,设定资本投资总量变化情景、单位资本需要量变化情景、产业工人目标数量变化情景等不同政策情景运行该动态仿真模型,情景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敏感程度,动态实证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得到了影响我国建筑业产业工人数量变化和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速率变化的政策敏感因素。最后,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和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对策建议。以培育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为最终目标,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和影响机理,提出了“建构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效积累共同提升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并明确了对策措施的阶段性和时序性。本文遵循“现状问题-障碍分析-机理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形成了研究观点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丰富了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相关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应用范畴,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深化;同时,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参考和智力支持。

二、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化教育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化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建构主义视野下高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
    (一)充分考虑地方资源优势
    (二)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
    (三)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
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全过程指导监管制度不完善
    (二)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系统性设计不够、教学特色不强
    (三)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不够灵活创新
    (四)顶岗实习“2+1”模式不符合知识框架和逻辑体系的构建规律
三、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探索
    (一)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加强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实践的反思,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二)不断开发教学资源,加强顶岗实习模式体系的创新探索
    (三)注重考核点的细化,加强实践教学的综合评价
    (四)以实践培育学生的就业观,促进就业

(3)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起点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经验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1949-195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孕育萌芽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
        (二)萌芽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流变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呼唤
        (一)主渠道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主阵地的开辟:高校党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提出与落实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提出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落实
        (三)“双肩挑”: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开端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实行“双肩挑”,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二)示范典型突出,借鉴创新一脉相承
        (三)多重角色并存,工作任务指向统一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1956-196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艰辛探索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政治革命: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二)经济技术革命:重视知识分子和高举“三面红旗”
        (三)文化教育革命:“双百”方针和“教育大革命”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发展演变
        (一)“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与局限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学理分析与历史演进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三、“政治挂帅”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首要性地位的重申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挂帅”的批判定性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挂帅”的实践分析
    四、艰辛探索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唯政治”倾向出现
        (二)“专职化”模式初显
        (三)“大众化”状态显现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发展(1966-1978)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透析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出现错误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机构瘫痪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被宣传队取代
        (四)高校辅导员身份角色发生颠倒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成绩遭否定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失造成的严重影响
        (一)严重影响了一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
        (三)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曲折发展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队伍建设遭受环境影响
        (二)队伍建设一度停滞中断
        (三)队伍建设缺失影响很大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最重要的是秉承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三)最基本的是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判断标准
        (四)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教训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三、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历史、现实和将来相结合的发展定位
        (二)坚持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发展价值
        (三)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四)坚持新老、专兼和红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五)坚持以点为先、由点及面和点面相结合的发展程序
        (六)坚持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和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4)我国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研究 ——以A家政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及评论
    2.1 关于家政行业的研究综述
        2.1.1 家政业市场化发展历程
        2.1.2 家政行业的特点
    2.2 关于职业化的研究综述
        2.2.1 “职业”的概念与职业化
        2.2.2 职业自主性与外部权力关系
    2.3 关于职业化的实证研究
        2.3.1 家政员职业化
        2.3.2 护士职业化
    2.4 文献综述评论
    2.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5.1 研究方法
        2.5.2 研究内容
第3章 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外部结构
    3.1 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政府行为
        3.1.1 优惠政策
        3.1.2 政府项目
        3.1.3 职业认证准则
    3.2 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企业行为
        3.2.1 关于A家政企业的介绍
        3.2.2 A家政企业的职业化倡导活动
第4章 A家政企业的职业化内部系统
    4.1 A家政企业自身的职业化项目
        4.1.1 A家政企业的职业化培训机构
        4.1.2 职业培训课程
        4.1.3 企业职业发展指导:企业员工的角色博弈
    4.2 政府职业化项目在A家政企业中的实施
        4.2.1 政策优惠项目在企业的实施内容与特点
        4.2.2 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
第5章 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成效与挑战
    5.1 政府与企业的职业化措施对家政业劳动者的成效
        5.1.1 职业技能提升
        5.1.2 职业收入稳定
        5.1.3 职业认同提高
    5.2 家政业劳动者在职业化中面临的困境
        5.2.1 政府缺少统一的职业认证标准
        5.2.2 企业缺少专业家政管理人才
        5.2.3 员工绩效与劳动者发展的矛盾
        5.2.4 劳动者缺少情感劳动的培育
第6章 讨论与建议
    6.1 职业化的外部结构视角:政策建议
        6.1.1 构建统一的家政服务职业标准
        6.1.2 明确家政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6.1.3 政企合作开展倡导活动
    6.2 职业化的内部系统视角: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企业实践
        6.2.1 规范政府优惠项目实施过程
        6.2.2 将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纳入企业文化
        6.2.3 借助社会工作组织提供支持
    6.3 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的反思总结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人员
参考文献
致谢

(5)工作环境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建筑业农民工
        二、工作环境
        三、学习行为
        四、职业技能提升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
        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人力资本相关研究
        一、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研究
        二、农民工人力资本研究
        三、人力资本与建筑业经济发展研究
    第二节 工作环境相关研究
        一、工作环境中个体行为研究
        二、工作环境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三、农民工工作环境研究
    第三节 职业技能提升相关研究
        一、职业技能水平测度研究
        二、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职业技能提升的途径研究
        四、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相关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工作适应理论
        二、情景学习理论
        三、理性行为理论
        四、职业发展理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工作环境与职业技能提升
        二、学习行为与职业技能提升
        三、学习行为的中介效应
    第三节 模型构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量表选取及测量
        一、工作环境量表
        二、学习行为量表
        三、职业技能提升量表
    第二节 问卷与访谈设计
        一、问卷设计原则
        二、问卷设计内容
        三、访谈设计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中的信度与效度保障措施
        一、信度保障措施
        二、效度保障措施
    第四节 预调研与量表修订
        一、预调研基本情况
        二、量表编码
        三、预调研量表的信度分析
        四、预调研量表的效度分析
        五、量表修订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一、结构方程模型相关概念
        二、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步骤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具选取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收集
        二、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正式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一、正式量表信度检验
        二、正式量表效度检验
    第四节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测量模型配适度检验与修正
        二、收敛效度验证
        三、区别效度验证
    第五节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一、工作环境与职业技能提升关系的假设检验
        二、学习行为与职业技能提升关系的假设检验
        三、学习行为的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
    第六节 深度访谈验证
    第七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讨论
    第一节 量表
    第二节 数据收集
    第三节 建筑业农民工发展趋势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二、管理启示
    第二节 建议
        一、政策建议
        二、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6)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
        (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需求
        (三)校长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职业发展的研究
        (二)校长职业发展的研究
        (三)高职校长职业发展的研究
        (四)文献评价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
        (三)胜任力
        (四)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胜任力理论
        (一)胜任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胜任力与职业发展关系梳证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三)具体研究方法的确立
        (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
        (五)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章 走进研究现场——走近J职业技术学院C校长
    一、结缘J职业技术学院
    二、拜访C校长之路
第二章 职业准备阶段:接触“校长”职业
    一、机缘巧合,接触职教
        (一)观念的准备——成为“职教人”
        (二)知识的准备——不断“充电”
        (三)角色的准备——成为“管理者”
    二、性格决定命运
        (一)积极的职业教育使命感
        (二)勤思奋进的优秀品质
第三章 职业探索阶段:探索“校长”职业
    一、战战兢兢,应接不暇
        (一)战略意识缺乏
        (二)组织管理混乱
        (三)学校运营偏差
        (四)文化认同的疑惑
    二、知耻后勇,虚心求教
        (一)聆听行业“传说”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四章 职业胜任阶段:胜任“校长”职业
    一、痛定思痛,逐步胜任
        (一)树立战略意识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三)正视运营不足
        (四)寻求文化认同
    二、精益求精,把握时代脉搏
        (一)争取政策支持
        (二)捕捉行业变化
第五章 职业超越阶段:成为卓越校长
    一、走向卓越,引领发展
        (一)实施战略管理
        (二)完善组织建设
        (三)规划学校运营
        (四)丰富文化建设
    二、获得认可,声名在外
        (一)得到上级认可
        (二)获得社会关注
第六章 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故事分析及启示
    一、高职院校校职业发展故事分析
        (一)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中的胜任力特征分析
        (二)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中的因素分析
    二、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启示
        (一)职业准备阶段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提升剂”
        (二)职业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提升剂”
        (三)职业胜任阶段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提升剂”
        (四)职业超越阶段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提升剂”
第七章 回顾与反思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反思
        (一)研究内容的反思
        (二)研究视角的反思
        (三)研究对象选取的反思
后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叙事研究校长访谈提纲
    附录2 职业院校教师或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我国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状况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建筑工人
        2.1.2 包工头
        2.1.3 包工制度及发展
        2.1.4 劳务分包和转包的区别
        2.1.5 职业化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2.1 人力资源理论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逆向归纳法
        2.2.4 层次分析法
        2.2.5 对比分析法
第三章 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理论模型
        3.1.1 建筑工人职业化目标
        3.1.2 理论模型构建
    3.2 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构建
        3.2.2 判断矩阵
        3.2.3 权重计算
        3.2.4 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
        3.2.5 职业化目标和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
第四章 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现状分析
    4.1 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总体情况分析
    4.2 基于建筑工人职业化目标的现状分析
        4.2.1 就业组织化目标现状
        4.2.2 劳动关系契约化目标现状
        4.2.3 行为规范化目标现状
        4.2.4 从业专职化目标现状
    4.3 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 就业组织化偏低
        4.3.2 劳动关系契约化较低
        4.3.3 行为规范化低
        4.3.4 从业专职化不足
第五章 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路径
    5.1 推动建筑工人就业组织化
        5.1.1 社会维度
        5.1.2 行业维度
        5.1.3 个人维度
    5.2 推进建筑工人劳动关系契约化
        5.2.1 社会维度
        5.2.2 行业维度
        5.2.3 个人维度
    5.3 提高建筑工人行为规范化
        5.3.1 社会维度
        5.3.2 行业维度
        5.3.3 个人维度
    5.4 落实建筑工人从业专职化
        5.4.1 社会维度
        5.4.2 行业维度
        5.4.3 个人维度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实施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6.2.1 社会维度
        6.2.2 行业维度
        6.2.3 个人维度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实践导向型建筑设计课程初探 ——以谢菲尔德大学、密歇根大学、罗马大学夏校和青岛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国外主要研究情况及成果
        1.2.2 国内主要研究情况及成果
    1.3 选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4 论文的框架
第2章 实践导向型的英国情境教学模式的建筑设计课程
    1.1 情境教学课程的背景
        1.1.1 英国各高校建筑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学制安排
        1.1.2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课程内容
        1.1.3 情境教学实践导向型课程的设置
    1.2 情境教学课程案例
        1.2.1 伞厂的改造
        1.2.2 关怀住房
        1.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践导向型的美国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建筑设计课程
    1.1 密歇根大学建筑学设计课程的背景
        1.1.1 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学制安排
        1.1.2 密歇根大学建筑学院硕士阶段课程内容及认证背景
        1.1.3 依托于CDIO教学模式的建筑学工作坊设计课程的设置
    1.2 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工作坊模式设计课程分析
        1.2.1 墨西哥的生态之旅
        1.2.2 “自生”的约旦难民营
    1.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践导向型的意大利实物教学模式的建筑设计课程
    1.1 课程依托罗马大学建筑学实物教学课程解析
        1.1.1 意大利建筑学教育的教学背景
        1.1.2 实物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含义
        1.1.3 罗马大学建筑学课程的内容
    1.2 罗马大学夏校课程设置
        1.2.1 罗马大学夏校课程背景
        1.2.2 夏校教学组织及特点
        1.2.3 课程授课内容
    1.3 研读历史框架设计课程
        1.3.1 课题背景
        1.3.2 课程安排和实施
    1.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实践导向型建筑设计课程探索
    1.1 韩国光云大学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课程
        1.1.1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1.2 中韩合作办学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课程
        1.2.1 旧城改造与设计
    1.3 中韩合作办学实践导向型教学课程探索的总结
    1.4 中韩合作办学实践导向型教学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4.1 实践导向型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4.2 结合国外课程案例对其课程提出改进的建议
    1.5 结论和展望
        1.5.1 研究的结论
        1.5.2 研究的价值
        1.5.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职业化需求的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农民工培训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现状及其培训现状
    3.1 M建设投资集团介绍
    3.2 农民工总体情况
    3.3 农民工与产业工人的差异
    3.4 针对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
    3.5 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培训现状
4 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
    4.2 农民工培训主要影响因素
5 农民工培训保障措施建议
    5.1 完善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法规
    5.2 加大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
    5.3 建立健全农民工能力考核和鉴定
    5.4 深化政府、企业、公益性组织、学校间的合作
    5.5 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2.1.2 建筑业农民工
        2.1.3 建筑业产业工人
        2.1.4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
        2.1.5 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
        2.1.6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3 文献评述
    2.3 理论基础
        2.3.1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
        2.3.2 社会权利贫困理论
        2.3.3 需求层次理论
        2.3.4 系统相关理论
        2.3.5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2.3.6 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3.1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历史追溯
        3.1.1 历史起源
        3.1.2 演进历程
    3.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考察
        3.2.1 职业化现状
        3.2.2 市民化现状
        3.2.3 产业工人化现状
    3.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自身资本积累障碍
        3.3.1 人力资本积累障碍
        3.3.2 经济资本积累障碍
        3.3.3 社会资本积累障碍
    3.4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外部条件限制障碍
        3.4.1 社会方面障碍
        3.4.2 政府方面障碍
        3.4.3 行业方面障碍
        3.4.4 企业方面障碍
    3.5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趋势预判
        3.5.1 维持现状
        3.5.2 改变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解析
    4.1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因素识别
        4.1.1 基于文献成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2 基于调研结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3 基于访谈结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4 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4.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研究
        4.2.1 解释结构模型(ISM)简介
        4.2.2 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
        4.2.3 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算结果
    4.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解析
        4.3.1 直观分析
        4.3.2 深层次分析
        4.3.3 系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机理的静态实证
    5.1 样本来源与数据统计
        5.1.1 问卷设计
        5.1.2 数据来源
        5.1.3 描述性统计
    5.2 调研数据分析与评价
        5.2.1 人力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5.2.2 经济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5.2.3 社会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5.2.4 “三资”总存量现状描述
    5.3 静态实证分析
        5.3.1 Logit模型简介
        5.3.2 Logit模型构建
        5.3.3 Logit模型结果及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动态仿真与情景分析
    6.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优势
        6.1.1 系统动力学简介
        6.1.2 系统动力学特征
        6.1.3 系统动力学对本文的适用性
    6.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动态仿真
        6.2.1 仿真模型构建步骤
        6.2.2 人力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6.2.3 经济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6.2.4 社会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6.2.5 系统因果关系总图构建
        6.2.6 系统存量流量图绘制
        6.2.7 函数关系说明
        6.2.8 系统模型检验
    6.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情景分析
        6.3.1 情景分析思路
        6.3.2 情景分析方法及主要流程
        6.3.3 仿真模拟分析与评价
        6.3.4 资本投资总量变化情景
        6.3.5 单位资本需要量变化情景
        6.3.6 产业工人目标数量变化情景
    6.4 本章小结
7 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对策建议
    7.1 人力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7.1.1 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7.1.2 加快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
        7.1.3 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
        7.1.4 加速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7.1.5 加强建筑工人劳动权益保护
        7.1.6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7.1.7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发展体系
        7.1.8 改善建筑工人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
    7.2 经济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7.2.1 完善建筑工人工资保障制度
        7.2.2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2.3 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
        7.2.4 建立多层次城市住房供应体系
        7.2.5 加速推行“房地产税”
    7.3 社会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7.3.1 提高组织化程度
        7.3.2 改善建筑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
        7.3.3 促进城市社会融入
        7.3.4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
    7.4 实现对策建议的阶段性和时序性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C 调查问卷Ⅰ
    D 调查问卷Ⅰ统计结果
    E 各地“关于推进建筑产业工人转型”的工作总结(部分)
    F 基于文献成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G 调查问卷Ⅱ
    H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化教育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构主义视野下高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 薛小霜,严晓燕,周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9)
  • [2]苏北地区新生代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 包琼琼.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D]. 黎育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我国家政业劳动者职业化研究 ——以A家政企业为例[D]. 吕游.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2)
  • [5]工作环境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研究[D]. 孙文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校长职业发展叙事研究[D]. 李瀑菲.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我国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状况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张新.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8]实践导向型建筑设计课程初探 ——以谢菲尔德大学、密歇根大学、罗马大学夏校和青岛理工大学为例[D]. 王媛.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9]基于职业化需求的M建设投资集团农民工培训研究[D]. 王政富. 云南大学, 2019(02)
  • [10]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D]. 朱明磊. 重庆大学, 2019(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