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鲜枣新品种——江创枣1号

一、早熟鲜食枣新品种——姜闯早熟1号(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元,李俊英,杨红旗[1](2021)在《金丝小枣新品种‘曙光5号’和‘曙光6号’的选育》文中指出‘曙光5号’和‘曙光6号’金丝小枣是从枣生产果园群体中选育出的良种。2个品种的果实均为大果型,深红色,有光泽,抗裂果,‘曙光5号’单果质量12.64 g,可食率95.08%,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7%,维生素C含量3.21 mg·g-1,总糖含量24.6%,制干率54.6%;‘曙光6号’单果质量12.25 g,可食率95.13%,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9%,维生素C含量3.07 mg·g-1,总糖含量25.3%,制干率55.1%。‘曙光5号’和‘曙光6号’在沧州区域物候期相同,萌芽期正常在4月中旬,始花期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白熟期在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11月中下旬为落叶期。适合在河北省金丝小枣适宜生长区域栽培。

刘妮雅[2](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符东南,章建明,欧阳辉,余珍,符士,朱博[3](2017)在《鲜食枣的栽培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对中国枣品种的区划分析,探讨枣品种栽培的历史、地缘关系与品种分布,指导江西省等南方多雨的丘陵山区枣树栽培品种选育目标的确定。优化江西南城县麻姑鲜枣品种作为南方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鲜食枣品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

冯会丽[4](2016)在《灰枣优系生育特性、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灰枣(Ziziphus jujuba‘Huizao’)在产业化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单株变异现象,表现为果实大小、形状及风味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挖掘和利用变异类型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新疆林科院初选的3个灰枣优系(灰实2、灰实7和灰实8)为研究对象,灰枣为对照,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3个优系及对照的生育特性、果实膨大期光合特性以及果实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筛选出综合品质优良的新品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灰实2不仅能满足果个大、丰产稳产的育种目标,且果实品质更为优异。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树体高大、树势较强,叶片大而厚,叶绿素含量较高,单株产量显着高于灰枣及其他优系;光合潜力最大,LCP低而LSP高,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对强光的适应性最好,遭受光抑制后恢复较快;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果个较大,可食率较高,果实含糖量高,此外还原性Vc、可溶性蛋白、铁和锌含量均较高。(2)灰实7虽然果个较大,但不具备丰产潜力,果实品质有所改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树体高大、树势较强;光合能力次于灰实2,但优于灰枣;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次于灰实2,果实个大核小,可食率最高,果实含糖量较高,同时钙和锰含量均达到最高。(3)灰实8果个较小、丰产性低,但果实中部分指标含量表现优异。生长发育状况较差,树体矮小、树势较弱,叶片小而薄,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能力较差,LCP高而LSP低,对弱光和强光的耐受力均较差,光抑制下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慢,容易受到伤害;果实品质综合得分较低,但比灰枣高,果个较小,可食率较低,糖酸比较低,但果实中黄酮、钾、镁和铜含量达到最高。

尧文高,李和平,齐平平,江豪,朱博[5](2015)在《鲜食枣品种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枣(Zizy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中国的果树之一,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栽培区域非常广泛,北到内蒙古、吉林,南到海南;但是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晋、冀、豫、鲁等地,产量占全国的87%以上。枣树在国外栽培数量还很少,是目前唯一一个原产中国但还没有在国外大面积栽培的果树树种。枣果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很高,是木本粮食,也是保健水果,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枣树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容易,枣果生产具有投

陈文涛[6](2014)在《衡阳鲜食枣品种综合评价及高接换优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枣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和生态经济型树种。近年来,湖南衡阳市充分利用当地紫色页岩地大力发展鲜食枣生产,但是目前枣生产中存在盲目引种、良莠不齐、品种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衡阳市鲜食枣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目前衡阳市主栽的14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调查分析和多维价值理论综合评价等方法,从品种生长性状、果实特性、抗病性和丰产性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低劣成年枣树高接换优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筛选出最适合衡阳市鲜食枣发展的优良品种,为品种选择和现有不良品种高接换优改造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衡阳鲜食枣生长结果情况调查表明:衡阳14个主栽的鲜食枣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果。其中,七月鲜、伏脆蜜、月光、特早4号、糖枣和湖南鸡蛋枣表现早熟;早脆王和梨枣表现中熟;金丝4号、鲁枣5号、沾化冬枣、金芒果枣、二代冬枣和苹果冬枣表现晚熟。二代冬枣单果质量最大,为27.89g,最小的为糖枣,仅8.84g,14个品种平均单果重为16.84g。14个品种在衡阳地区长势良好,2年生幼树高生长量金丝4号最大,树高达263.5cm,二代冬枣最小,仅为176.2cm,平均树高为212.21cm。二代冬枣、鲁枣5号和沾化冬枣对枣炭疽病抗性较强,其枣果病情指数分别为0.6、0.6和0.9;各品种对枣锈病的抗性存在显着差异,其中二代冬枣、早脆王和特早4号对其抗性较强,枣叶病情指数分别为24.0、26.4和26.5;各品种对枣缩果病抗性较强的为月光、七月鲜和沾化冬枣,枣果病情指数分别为1.8、2.1和2.5。14个品种幼龄期单株平均产果3.29kg,丰产性能最好的品种为金芒果枣,达4.2kg/株,其次为金丝4号(3.8kg/株)和七月鲜(3.7kg/株),较差的为特早4号(2.7kg/株)和沾化冬枣(2.4kg/株)。2、利用多维价值理论和合理满意度评价方法,从生长性状、果实特性、抗病性和丰产性4个方面对14个鲜食枣品种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然后,根据综合满意度得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从生长性状评价,表现较好的有湖南鸡蛋枣、月光、金芒果枣,生长较弱的为梨枣、苹果冬枣和七月鲜,其它品种居中。从果实特性评价,二代冬枣、伏脆蜜、金丝4号表现最好,鲁枣5号、月光、沾化冬枣次之,金芒果枣、糖枣、梨枣表现较差。从抗病性评价,二代冬枣、鲁枣5号和沾化冬枣抗病性较强,金芒果枣、七月鲜和梨枣较差。从丰产性评价,金芒果枣、金丝4号和七月鲜较好,较差的为早脆王、特早4号和沾化冬枣。综合四个方面进行复合筛选,得出综合品质较好的有二代冬枣、鲁枣5号、金丝4号、月光和伏脆蜜,满意度得分分别为0.69、0.68、0.65、0.65、0.63;糖枣、早脆王和梨枣综合评比满意度较低,得分为0.39、0.38、0.34,其它品种居中。3、枣高接换优技术研究表明:在试验区3月中旬~4月上旬嫁接,新梢长达158.5cm,但成活率仅为60.47%,7月上旬-7月中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0.91%,但新梢长度仅为35.1cm;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为插皮接(86.84%)>切接(82.50%)>劈接(71.11%),三种嫁接方法的新梢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58.5cm、143.9cm、116.5cm;采用单芽嫁接效果最好,当年新梢长156.2cm,二次枝数8.1个,二次枝平均长度13.4cm;采用粗度为0.8-1.2cm接穗可使嫁接成活率平均高达84.44%,且新梢长势强,年平均长度达162.7cm;接穗取自枣头中部最佳,成活率达89.09%,年平均新梢长度达128.4cm。3月中旬~4月上旬,使用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浸蘸枣接穗20min后嫁接,可显着提高枣嫁接成活率。正交设计试验得出最佳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50mg/L NAA+200mg/L IAA+20mg/L GA3时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14%;新梢生长势最强,年平均长度达194.2cm。生产中可在春季配合使用该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嫁接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

李百云,魏天军[7](2013)在《枣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单株选育、实生选种、杂交育种、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在枣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枣树育种的方向,为今后枣树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姜闯[8](2008)在《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枣树是我国的重要落叶果树种类之一,已被全球人们认为是中国世界性独有树种,全球消费的99%枣产品均来源于我国。人们不论从食用角度及中医药应用和枣果的保健等用途上都显示出红枣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空间。然而,当今我国南方鲜食枣业生产上在品种方面还存在良种数量少,现有良种性状不够完美,品种结构不完整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南方诸省鲜食枣业生产水平向高层次发展。笔者

姜闯[9](2008)在《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及枣资源应用与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枣树是我国的重要落叶果树种类之一,已被全球人们共认为是中国世界性独有树种,全球消费的99%枣产品均来源于我国。人们不论从食用角度及中医药应用和枣果的保健等用途上都显示出红枣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空间。然而,当今我国南方鲜食枣业生产上在品种方面还存在良种数量少,现有良种性状不够完美,品种结构不完整的缺

姜闯[10](2008)在《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及枣资源应用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我国南方现推广的鲜食枣代表品种,对照鲜食枣良种应具备的性状,探讨了我国南方鲜食枣业的发展对策。

二、早熟鲜食枣新品种——姜闯早熟1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熟鲜食枣新品种——姜闯早熟1号(论文提纲范文)

(1)金丝小枣新品种‘曙光5号’和‘曙光6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选育结果
    2.1 果实经济性状
    2.2 植物学特征
    2.3 生物学特性
        2.3.1 物候期
        2.3.2 生长结果习性
    2.4 抗逆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技术
    3.2 整形修剪
    3.3 土水肥管理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产量和面积
        3.1.3 品种结构
        3.1.4 区域布局
        3.1.5 市场流通
        3.1.6 产品加工
        3.1.7 国际贸易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2.1 产量波动增长
        3.2.2 种植面积稳定
        3.2.3 具有生产优势
        3.2.4 品种资源丰富
        3.2.5 栽培区域集中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4.8 本章小结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5.1.1 调研方法
        5.1.2 数据来源说明
        5.1.3 调研问卷设计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5.2.1 成本比较分析
        5.2.2 收益比较分析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
        5.4.2 技术因素
        5.4.3 经济因素
        5.4.4 政策因素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6.1.1 流通主体
        6.1.2 流通渠道
        6.1.3 流通模式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6.5.1 研究方法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7.1.1 调研方法
        7.1.2 数据来源说明
        7.1.3 调研问卷设计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7.3.1 实证模型构建
        7.3.2 交叉因素分析
        7.3.3 变量选择说明
        7.3.4 模型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8.1 有效需求分析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 市场供给分析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3)鲜食枣的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枣树的栽培历史
2 我国枣树的栽培区划
    2.1 北方鲜食枣的栽培区划[1, 6-11]
        2.1.1 黄河中下游流域冲积土栽培亚区:
        2.1.2 黄土高原丘陵栽培亚区:
        2.1.3 西北干旱地带河谷丘陵栽培亚区:
    2.2 南方鲜食枣的栽培区划[1, 6-20]
        2.2.1 江淮河流冲积土栽培亚区:
        2.2.2 南方丘陵栽培亚区:
        2.2.3 云贵川栽培亚区:
3 国外的枣树栽培概况
4 江西及南城县枣树的栽培概况

(4)灰枣优系生育特性、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第3章 灰枣优系物候及生育特性调查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灰枣优系果实膨大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灰枣优系果实品质评价
    5.1 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鲜食枣品种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鲜食枣的品种资源分类
2 国内主要优良鲜食枣品种分布
3 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6)衡阳鲜食枣品种综合评价及高接换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我国南方鲜食枣研究概况
        1.1.1 南方鲜食枣资源
        1.1.2 南方鲜食枣引种及选育研究
        1.1.3 南方鲜食枣栽培技术研究
        1.1.4 南方鲜食枣保鲜技术研究
        1.1.5 南方鲜食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 枣高接换优技术研究
        1.2.1 高接换优的意义
        1.2.2 枣高接换优技术与机理
    1.3 衡阳市鲜食枣品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1 衡阳市枣发展历史及现状
        1.3.2 衡阳市鲜食枣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3.3 衡阳市鲜食枣发展的对策
    1.4 研究目的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意义
        1.4.3 技术路线
2 衡阳鲜食枣不同品种生长结果情况调查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抗病性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3 衡阳地区14个鲜食枣品种表现综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品种评价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鲜食枣品种生长特性评价
        3.2.2 不同鲜食枣品种果实特性评价
        3.2.3 不同鲜食枣品种抗病性评价
        3.2.4 不同鲜食枣品种丰产性评价
        3.2.5 不同鲜食枣品种综合评价
    3.3 小结与讨论
4 低劣成年枣树高接换优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调查测定及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嫁接时期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4.2.3 不同接穗留芽数对新梢生长的影响
        4.2.4 不同接穗粗度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4.2.5 不同部位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4.2.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枣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株选育和芽变选种
2 实生选种
3 营养系杂交育种
    3.1 自然杂交育种
    3.2 人工杂交育种
4 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育种
    4.1 营养器官培养
    4.2 胚抢救技术
    4.3 花药和花粉培养
    4.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4.5 倍性育种
5 航天育种
6 国外研究进展
7 展望

(9)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及枣资源应用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南方现推广的鲜食枣代表品种及问题
    1.1 山西梨枣:
    1.2 山东大雪枣:
    1.3 鲁北冬枣:
    1.4 早脆铃枣:
    1.5 六月铃枣:
    1.6 江淮1号 (暂定名) :
    1.7 蜂蜜罐:
2 鲜食枣良种应具备的优良综合性状如下:
    2.1 品质:
    2.2 产量性状
    2.3 抗性
        2.3.1 抗病:
        2.3.2 抗裂:
        2.3.3 抗旱:
        2.3.4 风土适应:
3 鲜食枣业发展对策
    3.1 改变品种结构不合理, 抗性较强品种匮乏的局面
    3.2 拓展国内沿海省市及国际广阔的市场空间
    3.3 鲜食枣育种科技创新

四、早熟鲜食枣新品种——姜闯早熟1号(论文参考文献)

  • [1]金丝小枣新品种‘曙光5号’和‘曙光6号’的选育[J]. 孙文元,李俊英,杨红旗. 北方园艺, 2021(09)
  •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3]鲜食枣的栽培研究进展[J]. 符东南,章建明,欧阳辉,余珍,符士,朱博. 现代园艺, 2017(03)
  • [4]灰枣优系生育特性、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评价[D]. 冯会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5]鲜食枣品种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尧文高,李和平,齐平平,江豪,朱博. 现代园艺, 2015(09)
  • [6]衡阳鲜食枣品种综合评价及高接换优技术研究[D]. 陈文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7]枣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 李百云,魏天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13(11)
  • [8]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与发展对策[J]. 姜闯.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1)
  • [9]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及枣资源应用与发展对策[J]. 姜闯. 现代园艺, 2008(08)
  • [10]我国南方鲜食枣品种状况及枣资源应用与发展对策[J]. 姜闯.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8(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