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礼帽开关站供电分析及改进

一、500kV斗笠开关站站用电源分析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郝克[1](2021)在《基于无功补偿的特高压电力工程分系统调试大回路注流试验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西电东输、大气雾霾治理计划等国家重点举措的不断推进,特高压输电技术凭借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的技术优势成为西电东输的主要技术方式,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改善环境、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特高压工程的不断推进,电力设备容量、尺寸不断增大,同时对安装调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变电工程的调试方法已很难满足特高压工程的调试要求。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投运的特高压工程调试情况,全面论述了大回路注流试验应用于特高压工程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案,并结合无功补偿、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对大回路注流试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及现场应用。(1)介绍了大回路注流试验的含义及作用。大回路注流试验是工程带电前的最后一项关键性试验,可以全面检测变电站控制保护系统的正确性,大大减少一次设备初次受到高电压冲击时由于保护故障发生事故的风险。(2)结合近年投运的特高压工程试验情况,深入分析了工程中大回路注流试验的现状,对以往工程常用的几种注流试验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并通过分析试验数据阐述了目前特高压工程中影响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3)针对试验中的主要问题结合无功补偿、自动控制等技术,对现有大回路注流试验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加无功补偿、调压控制、过负荷保护等控制模块,从而通过提高试验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加注入被试设备的电流,有效解决了试验注入电流不足的问题。(4)结合几个在建的特高压工程对优化后的试验系统进行应用,重点阐述了变压器、换流器、直流场等几个注流难度大、一次系统相对复杂的典型特高压被试系统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中注入电流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该试验方法可以很好的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判断保护功能的正确性,对分系统调试起到了极高的指导作用。

马栋[2](2019)在《阳新星潭35kV输变电工程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黄石市阳新县星潭地区存在配网台区低电压以及产业发展的电能需求卡口问题,受电力公司委托分析该片区的电网供电能力,论证了在该地区建设变电站实施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备选站址的条件进行比选,推荐了适合建站的地点。针对电网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荐了合理的接入系统方案,并提出拟建35kV星潭变电站的主要设备配置、排市-星潭35kV输电线路等设计方案。阳新星潭35kV输变电工程选址于阳新县龙港镇星潭村,地处杭瑞高速与大广高速交叉路口东南角、富水河畔西侧。采用从排市35kV变电站新建一回35kV线路接入电网,线路全长15.4km。变电站本期采用容量10MVA主变1台,终期为2×10MVA主变,占地范围53m×31.5m。星潭35kV输变电工程静态总投资2147万元,该工程建设投产后预计能满足星潭村及附近地区近30年工农业发展及居民生活的供用电需求。

莫品豪,郑超,张晓宇,蔡东升,顾乔根,龚啸[3](2019)在《一种抽能型高抗的抽能绕组匝间短路保护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抽能型高压并联电抗器,简称抽能高抗,实质是一台由网侧绕组和抽能绕组构成的空心型变压器,属于一种既能吸收系统多余无功也能提供站用电源的新型电抗器。目前,工程上通常采用抽能绕组过电流或零序过电流保护反映抽能绕组的匝间短路故障,存在着选择性差、动作时间长等不足。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抽能绕组匝间短路保护方案以解决这一问题,即综合采用抽能高抗网侧绕组的电压和电流以及抽能绕组环内电流等电气量,由区外异常判据、铁芯饱和判据和自产零序过流判据以逻辑相与的方式共同构成。RTDS仿真实验表明,该保护方案,既能保证在各种非区内故障工况下可靠不动作,又能灵敏反映抽能绕组4%匝以上的匝间短路故障,并将保护动作时间缩短至50 ms左右,解决了以往抽能绕组匝间短路保护方案选择性差、动作时间长等问题。

管波[4](2018)在《110kV昆明文化宫地下智能变电站设计与建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城市中心区的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但可供建设使用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且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多是在拆迁原址上规划建设。为满足城市核心区域新增用电需求,建设新的变电站就迫在眉睫,但站址的选择确日趋困难,需要我们探索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供电设施。因此,110kV文化宫变电站的建设对昆明市东风广场周边的项目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资源的紧张促使采用地下变电站建设模式。本文全面分析了地下变、智能变发展情况,通过与常规变电站技术设备的比较,在地下变、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设计规范等的指导下,完成了110kV文化宫变设计。分别提出了布置形式、建设规模、主接线、主设备选型、地下变附属系统设计,设计融入南方电网公司3C绿色电网理念,选用部分智能化一次设备、引入智能监控系统,提升了全站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另外,围绕地下智能变建设和运维难点和风险,提出了预控措施。110kV文化宫地下智能变设计方案已通过云南电网公司专家组评审,该变电站的建设充分体现了“节地、和谐、简约”的设计原则和南网绿色电网理念,将开创云南地下变建设的先河,可为地下变、智能变建设与运行维护提供丰富的经验。

张立学[5](2018)在《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漂浮式光伏电站可以突破水深三米无法施工的限制,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建设,能够解决在深水区无法建设光伏电站的现状。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受制于漂浮基础材料的寿命、漂浮基础间的连接强度、漂浮基础在深水域和水位落差大的水域的可靠固定、经济可行性等未解难题。本论文以鲁地拉漂浮式光伏电站模型为对象,旨在以漂浮基础材料、漂浮基础间的连接强度、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可靠固定、经济可行性为视角,通过工程设计、受力分析、仿真、有限元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以及小规模试点实践运营等方法,力图为解决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技术和经济难题提供参照,文中运用了流体动力学知识、气象学知识,使用了 PVSYST光伏发电软件、AutoCAD设计软件、PRo-E3D软件、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经济评价软件,采用了Meteonorm、NASA专业数据,数据详实,计算方法可靠。本论文最终解决的问题包括:(1)使用改性后的PE材料做成浮动基础,满足光伏电站整体设计寿命超过20年的要求。(2)极限风压对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影响可以通过综合固定的方式加以控制,水流对光伏电站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文中给出了一种漂浮式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包括浮动基础的结构设计,浮动基础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浮动基础在水中的固定方式。(4)通过仿真分析,计算出文中设计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结构强度满足要求。(5)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得出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成本构成,通过经济分析后认为:在现阶段,使用本文设计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经济可行,具有投资价值。(6)本文通过试点电站的实践运营,以及与普通陆地光伏电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设计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的设计合理性,其发电量符合预期,投资收益较对比的普通陆地光伏电站高。

陈聪,陶悦玥,罗潇,汪洋,谭丹[6](2017)在《高抗抽能绕组保护配置改进方法》文中认为以西南某开关站内抽能高抗的故障为背景,根据已有材料及数据详细分析了该抽能高抗的故障原因,结合现有保护配置情况,提出了针对高抗抽能绕组的保护配置改进方案。该方案建议在现有的电抗器保护基础上增加带长延时和短延时的零序过流保护,以及增加带负序方向闭锁元件的抽能侧过流保护。计算分析及实际工程均验证了该改进的保护配置方案优于常规的电抗器保护方案。

荆哲[7](2017)在《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电网发展速度也随之增快,这对电网的设计和电力一、二次设备的选型要求也有所提高。330kV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在西部建设中迅猛发展,由于建设地理条件的错综复杂和其他客观条件限制,如何设计枢纽330kV变电站和高效利用电气设备是西北电网建设、改造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西北某330kV变电站为例,实际分析了该变电站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总结其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330kV变电站设计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工程要求,提出了330kV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新建的月牙湖330kV变电站不但可以提高银川市滨河新区供电质量的可靠性还能满足银川市滨河新区新增负荷的供电需求。本文对月牙湖330kV变电站的概括从安全性、经济性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三个等级的主接线方式,根据负荷计算及短路电流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模型进行稳态仿真分析。逐一对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进行了选型,并设计了相关继电保护配置和电气设备平面布置,使变电站电气一、二次部分的设计基本完成。根据变电站的负荷、主接线方式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电气设备进行了评估分析,统计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体现出当前变电站设计上的功能性不足。例举现场设备故障,利用Matlab软件搭建模型对变压器和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运用现场试验数据的“标准对比法”分析出互感器故障的原因。通过总结主要一、二次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整改预防措施,从而达到设备能正常运行的目的。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在现有直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通过Matlab软件搭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来验证优化后的直流系统可靠性。最后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对原有系统从通信、计量等装置的配置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分析。

李磊[8](2017)在《500kV河沥站站用电光伏储能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500kV河沥站暂无主变压器,由地方电网线路对站内负荷供电,供电可靠性低;每次站用电单条线路供电时,需要发电车赶往河沥站作为备用电源,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急需找到可行性替代方案,保证站用电的经济性可靠性。由于河沥站光照足,站内有大片空地,具备搭建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条件,而把光伏发电同储能装置结合成为微网系统,可以解决光伏发电出力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问题,将此系统应用于变电站站用电停电后的备用电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站用电的可靠性。论文首先对光伏储能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在建立光伏电池、蓄电池以及逆变器的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光伏逆变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和逆变器控制策略,以及储能变流器在并网模式下恒功率控制、离网模式下恒压恒频控制策略;然后针对500kV河沥站站用电系统从其系统结构、负荷水平、自然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因地制宜对光伏储能系统接入形式、运行方式以及光伏和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安装方式及位置等内容进行探讨,设计得出适宜接入500kV河沥站站用电系统的光伏储能系统。并根据本文设计经验归纳总结适用于其它变电站微网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最后对本文设计的光伏储能系统从工程实践的角度依次分析各种状态运行控制策略、提出典型操作步骤,并对其进行工程试验,得出所设计的接入500kV河沥站站用电系统的光伏储能系统能实现并网最优运行、离网稳定运行以及离并网平滑切换,且电能质量基本满足要求的结论。光伏储能系统作为变电站站用电备用电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而本文所采用设计的光伏储能系统运行良好,且归纳出的一般设计步骤可应用于其它变电站,具有普适性。

曾妍[9](2017)在《基于改进灰关联算法的220kV兴安变电站选址研究》文中指出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网络节点,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对电网的潮流分布、线损大小和稳定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变电站选址的原则、常见的选址方法和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传统的熵权法、灰关联分析法等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种用于变电站站址选择的、改进后的模糊灰关联投影法。本文使用的改进灰关联算法中,融入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便获得评价指标的主观、客观权重,并引入了理想最优、最劣解的概念。通过分别计算待决策方案对于理想最优、最劣方案的灰关联投影距离并排序,对待选择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从而在给定的备选站址中找出最优的站址。本文将灰关联投影法运用到220kV兴安变电站的站址选择之中,通过之前所建立的灰关联投影理想解选址模型,分别求出各个备选站址在理想最优解方案、理想最劣解方案上所对应的正、负投影距离,并按照距离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了综合指标最优的毛坪站站址作为220kV兴安变电站的最终站址,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的变电站选址问题。通过220kV兴安变电站站址选择,证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可行且实用。

邓春华[10](2016)在《多FACTS设备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各区域电网之间的互联,另一方面高电压大容量的输电系统对无功的需求也很庞大。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落点装设FACTS设备可以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减少无功在网架的流动,提高网架的电网输送能力和电压稳定。为了为“疆电外送”直流工程提供网架支撑,提高新疆电网向西北主网的送电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解决“十二五”期间哈密东南部风电送出问题和青海电网缺电问题,同时为地区新能源及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需要加强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建设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第二通道750kV输变电工程。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多FACTS设备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项目,对750kV磁控式可控高抗、66kV大容量SVC以及多FACTS设备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符合项目需求的相关方案,并通过理论验证、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工程实际验证了设备的符合性,这些方案和设备很好地解决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750kV磁控式可控高抗进行了研究,通过方案制定、实验验证、工程应用,解决了可控高抗励磁、本体保护方面的问题,研制设备具有应用电压高、额定容量大、有效容量调节范围广等特点。2、对66kV大容量SVC进行了研究。SVC装置采取TCR+FC型式,有效抑制了3次、5次、7次谐波,不会跟系统发生并联谐振现象。SVC对750kV的电压控制能力较强,可以有效抑制一定范围内功率波动造成的电压波动,和可控高抗进行协调后,可进一步提高抑制电压波动的能力。SVC对风功率波动引起的电压波动控制能力充足。SVC对提高故障过程中暂态电压稳定性和提升事故后恢复电压作用明显,对增强执行稳控措施后的系统稳定性和减少稳定控制代价均具有良好的作用。晶闸管阀采用纯水冷却方式,并联水路,水路采用防火材料,阀组配水母管上下合理加设水电极,使水路电压分布均匀。阀组上下安装板加设均压环,使进出线端的电压分布均匀。3、采用基于电压的内层控制、应对系统大扰动时的外层控制和最外层控制相结合的稳态调压控制策略,解决风电功率波动引起的电压控制困难问题,提高了联网通道输电能力和故障后系统电压恢复水平。沙州—鱼卡线路两侧可控高抗(SCSR)采取快速联动的电磁暂态控制策略,满足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及恢复电压,以及非全相运行过电压等电磁暂态问题限制要求。

二、500kV斗笠开关站站用电源分析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0kV斗笠开关站站用电源分析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功补偿的特高压电力工程分系统调试大回路注流试验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特高压大回路注流试验原理分析
    2.1 大回路注流试验原理
        2.1.1 二分之三接线注流
        2.1.2 双母线及单母线接线注流
        2.1.3 变压器注流
        2.1.4 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装置注流
    2.2 特高压大回路注流试验方法
        2.2.1 调压器注流
        2.2.2 站用电源注流
        2.2.3 调压器升压变配合注流
    2.3 特高压注流试验对比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无功补偿的特高压注流试验设计
    3.1 无功补偿系统分析与设计
        3.1.1 串联电容器无功补偿
        3.1.2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
        3.1.3 补偿系统设计
    3.2 控制系统设计
        3.2.1 电压及阻抗控制元件设计
        3.2.2 过流保护控制元件设计
    3.3 设备参数及特点
    3.4 小结
第4章 特高压大回路注流试验实例分析
    4.1 变压器注流
        4.1.1 换流变保护及TA配置
        4.1.2 换流变注流试验方法及参数计算
        4.1.3 试验数据
        4.1.4 试验结论
    4.2 换流器注流
        4.2.1 特高压换流器注流试验概述
        4.2.2 换流器注流试验方法及接线
        4.2.3 换流器注流参数计算
        4.2.4 换流器注流试验步骤
        4.2.5 注流数据及波形分析
        4.2.6 试验结论
    4.3 直流场注流
        4.3.1 特高压直流场注流试验概述
        4.3.2 试验接线及步骤
        4.3.3 试验数据
        4.3.4 试验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阳新星潭35kV输变电工程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项目概况
    1.2 主要设计原则
    1.3 研究范围
2 工程建设必要性
    2.1 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2.2 电力系统概况
    2.3 片区电网现状
    2.4 负荷预测
    2.5 项目建设必要性
3 站址选择
    3.1 备选站址基本情况
    3.2 选址基本原则
    3.3 站址比选
    3.4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3.5 场地岩土工程及地质条件
4 接入系统方案
    4.1 接入系统方案
    4.2 接入系统方案比选
    4.3 电能采集系统、调度自动化及通信
5 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
    5.1 电气主接线
    5.2 主变压器选择
    5.3 短路电流计算
    5.4 无功补偿容量
    5.5 设备选择及电气布置
    5.6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
    5.7 站用电系统
    5.8 电气二次
    5.9 站区总平规划和土建部分
    5.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线路工程初步设计
    6.1 系统方案概况
    6.2 线路路径方案
    6.3 线路工程设计
    6.4 对侧间隔
7 投资估算及经济性评价
    7.1 编制依据
    7.2 工程投资
    7.3 造价分析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3)一种抽能型高抗的抽能绕组匝间短路保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抽能高抗的保护现状
2 抽能高抗运行工况分析
    2.1 对称工况分析
    2.2 区外非对称工况分析
    2.3 铁芯饱和分析
    2.4 抽能绕组匝间短路分析
3 新型的抽能高抗抽能绕组匝间保护
    3.1 区外异常判据
    3.2 铁芯饱和判据
    3.3 自产零序过流判据
4 RTDS实验验证
5 结语

(4)110kV昆明文化宫地下智能变电站设计与建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地下变电站发展现状
        1.2.1 地下变电站简介
        1.2.2 地下变电站国际发展现状
        1.2.3 地下变电站国内发展现状
    1.3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1.3.1 智能变电站简介
        1.3.2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地下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要点
    2.1 引言
    2.2 地下变电站设计技术要点
        2.2.1 站址选择
        2.2.2 变电站规模与电气主接线
        2.2.3 主设备选型
        2.2.4 总体布置
        2.2.5 附属系统设计
    2.3 智能变电站构成及设计要点
        2.3.1 智能变电站主要技术特点
        2.3.2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2.3.3 智能变电站设计要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10kV文化宫地下变电站设计
    3.1 引言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
        3.2.1 110 kV文化宫变负荷预测
        3.2.2 110 kV文化宫变建设必要性
    3.3 建设规模与电气主接线
        3.3.1 建设规模及系统接入方式
        3.3.2 电气主接线
    3.4 110 kV文化宫地下变设计
        3.4.1 总体布置
        3.4.2 通风设计
        3.4.3 消防设计
        3.4.4 设备运输吊装
        3.4.5 给排水系统与防洪设计
        3.4.6 变电站防噪
        3.4.7 备用电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10kV文化宫变智能化设计
    4.1 引言
    4.2 一次设备智能化
        4.2.1 电子式互感器
        4.2.2 智能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
        4.2.3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
    4.3 主设备选型
        4.3.1 短路电流计算
        4.3.2 设备选型
    4.4110 kV文化宫变智能系统设计方案
        4.4.1 智能监控系统
        4.4.2 计量系统
        4.4.3 一体化电源系统
        4.4.4 环境监控及智能巡检系统
        4.4.5 状态监测与辅助控制系统
        4.4.6 二次设备的布置
        4.4.7 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10kV文化宫输变电工程建设及运维风险预控
    5.1 引言
    5.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风险预控
        5.2.1 文化宫变建设不利因素分析
        5.2.2 工程技术管理与风险预控措施
        5.2.3 工程质量管理与风险预控措施
        5.2.4 工程进度管理与风险预控措施
    5.3 变电站运维风险与预控
        5.3.1 文化宫变运维不利因素分析
        5.3.2 运维风险与预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优点
    1.2 漂浮式光伏电站的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际现状
    1.3 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本论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鲁地拉水库概况
    2.1 地理概况
    2.2 气象资料
    2.3 太阳能资源分析
    2.4 本章结论
3 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设计
    3.1 设计参数和要求
        3.1.1 设计参数
        3.1.2 设计要求
    3.2 光伏组件设计
        3.2.1 太阳能电池
        3.2.2 光伏组件
    3.3 漂浮电站的关键设施—漂浮基础
        3.3.1 漂浮基础材料
        3.3.2 漂浮基础结构型式
        3.3.3 浮基的设计
        3.3.4 连接基的设计
        3.3.5 浮基与组件间的固定
    3.4 漂浮基础的固定
    3.5 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工程设计
        3.5.1 规划漂浮式电站的规模
        3.5.2 光伏子方阵设计
        3.5.3 光伏方阵的串并联设计
        3.5.4 逆变器的选型
        3.5.5 光伏发电单元容量选择
        3.5.6 光伏发电单元接线
        3.5.7 交流汇流箱选择
        3.5.8 逆变器和汇流箱的布置
        3.5.9 光伏发电单元电缆及敷设
        3.5.10 双绕组变压器设计
        3.5.11 光伏发电单元接线
        3.5.12 施工图设计
    3.6 本章结论
4 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关键技术研究
    4.1 PE使用寿命的可行性研究
    4.2 光伏组件间的遮挡设计
    4.3 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受力分析
        4.3.1 漂浮式光伏电站质量计算
        4.3.2 风压对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影响
        4.3.3 水流对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影响
    4.4 本章结论
5 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仿真分析
    5.1 建立仿真模型
    5.2 仿真模型约束和载荷
        5.2.1 PE材料参数及网格模型
        5.2.2 约束和载荷
    5.3 分析结果
        5.3.1 正迎风面分析结果
        5.3.2 侧迎风面分析结果
    5.4 本章结论
6 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的经济可行性
    6.1 发电量预测
        6.1.1 光伏组件的基础数据
        6.1.2 太阳能方阵的方位角和倾斜角
        6.1.3 并网光伏系统发电效率评估
        6.1.4 发电量计算
    6.2 投资估算
        6.2.1 资金来源
        6.2.2 编制原则及依据
        6.2.3 基础价格
        6.2.4 费率
        6.2.5 工程投资概算表
    6.3 财务评价
        6.3.1 概述项目规模、年均上网电量及建设工期
        6.3.2 资金筹措
        6.3.3 财务评价
    6.4 本章结论
7 设计验证
    7.1 试点电站与设计电站的发电量对比分析
    7.2 试点电站与陆地电站的发电量对比分析
    7.3 季节变化对漂浮式电站的影响分析
    7.4 投资收益对比分析
    7.5 本章结论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6)高抗抽能绕组保护配置改进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情况介绍
    1.1 一次系统接线
    1.2 保护配置情况
2 事故分析
    2.1 事故经过
    2.2 波形分析
    2.3 故障电流计算分析
    2.4 总结
3 改进的保护配置
    3.1 增加以及完善抽能绕组保护配置
    3.2 增加抽能绕组的过电流保护
    3.3 完善抽能绕组的角外侧过电流保护
    3.4 完善抽能绕组负序方向元件闭锁匝间保护的逻辑
4 结语

(7)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宁夏电网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文章安排
第2章 月牙湖 330kV变电站设计概述
    2.1 引言
    2.2 变电站选址概述
        2.2.1 变电站选址要求
        2.2.2 月牙湖变电站选址概况
    2.3 变电站主接线概述
        2.3.1 主接线设计原则
        2.3.2 主接线形式的选择
        2.3.3 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
    2.4 配电装置选型及电气设备平面布置
        2.4.1 配电装置选型
        2.4.2 电气设备平面布置
    2.5 主变压器选择
        2.5.1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2.5.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5.3 主变压器绕组数的选择
        2.5.4 主变压器绕组联接方式的选择
        2.5.5 主变压器调压方式的选择
        2.5.6 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选择
        2.5.7 主变压器的确定
    2.6 站用变压器选择
    2.7 短路电流计算
        2.7.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
        2.7.2 短路电流的计算
        2.7.3 短路电流仿真分析
    2.8 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设计概况
        2.8.1 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2.8.2 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2.9 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9.1 电流互感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
        2.9.2 电压互感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
        2.9.3 330kV、220kV、35kV侧互感器选择及校验
    2.10 继电保护配置
        2.10.1 330kV侧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仿真分析
        2.10.2 220kV侧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仿真分析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设备运行及分析
    3.1 引言
    3.2 运行环境情况分析
        3.2.1 运行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3.2.2 预防措施
    3.3 负荷运行情况分析
    3.4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分析
    3.5 电气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3.5.1 变压器运行情况分析
        3.5.2 断路器运行与故障分析
        3.5.3 隔离开关运行与故障分析
        3.5.4 互感器运行与故障分析
    3.6 继电保护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3.6.1 继电保护实例故障处理及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流系统运行问题与优化设计
    4.1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概况
        4.1.1 直流母线接线方式
        4.1.2 直流系统的电源配置
        4.1.3 UPS电源系统
        4.1.4 绝缘监测装置
    4.2 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4.2.1 直流负荷的接入方式影响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
        4.2.2 直流系统直流断路器、熔断器配置级差存在的问题
        4.2.3 改进过程的系统风险识别及预防
    4.3 直流系统总体优化设计
        4.3.1 优化设计原则及目标
        4.3.2 优化后系统结构及功能
        4.3.3 优化后系统经济性和节能性分析
        4.3.4 优化后系统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问题与优化设计
    5.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5.1.1 月牙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
        5.1.2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必要性
    5.2 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优化设计
        5.2.1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原则及目标
        5.2.2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及功能
    5.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
        5.3.1 继电保护配置
        5.3.2 远动监控配置
        5.3.3 电能计量配置
        5.3.4 系统通信配置
    5.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
        5.4.1 硬件可靠性指标
        5.4.2 系统运行中的可靠性与计算
        5.4.3 优化后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测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8)500kV河沥站站用电光伏储能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发电技术
        1.2.2 微网技术
        1.2.3 光伏储能系统接入变电站的设计及应用
        1.2.4 光伏储能系统接入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光伏储能系统构成及控制技术
    2.1 光伏发电系统
        2.1.1 光伏阵列
        2.1.2 光伏逆变器
        2.1.3 光伏控制系统
    2.2 储能系统
        2.2.1 蓄电池模型
        2.2.2 逆变器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500kV河沥站站用电光伏储能系统设计
    3.1 光伏储能系统接入 500kV河沥站必要性分析
        3.1.1 500kV河沥站站用电原有系统
        3.1.2 500kV河沥站负荷分类
        3.1.3 必要性分析
    3.2 站用光伏储能系统设计
        3.2.1 光伏储能系统接入系统结构
        3.2.2 光伏储能系统运行方式
        3.2.3 500kV河沥站总体站用电设计
    3.3 光伏系统设计
        3.3.1 光伏组件的选型及总量确定
        3.3.2 光伏逆变器选择
        3.3.3 光伏阵列组串设计
        3.3.4 光伏系统安装位置
        3.3.5 光伏阵列设计
        3.3.6 年发电量确定
    3.4 储能系统设计
        3.4.1 蓄电池组选择及总量确定
        3.4.2 储能变流器的选型
        3.4.3 储能电池串并联设计
    3.5 变电站站用电光伏储能系统设计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伏储能系统的运行
    4.1 运行控制分析
        4.1.1 并网运行
        4.1.2 离网运行
        4.1.3 并离网切换运行
    4.2 典型操作步骤
        4.2.1 并网操作
        4.2.2 离网操作
        4.2.3 并网/离网切换操作
        4.2.4 系统停运
        4.2.5 事故应急操作
    4.3 工程试验
        4.3.1 并网运行
        4.3.2 离网运行
        4.3.3 并离网切换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改进灰关联算法的220kV兴安变电站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变电站选址优化的目的和意义
    1.2 变电站选址的研究历程及其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熵权法POTSIS
    2.1 多属性决策概述
        2.1.1 多属性决策的基本构成
        2.1.2 多属性决策的基本流程
    2.2 熵权法概述
    2.3 熵权法的决策步骤
    2.4 熵权法的缺陷
第三章 灰关联分析法GSY
    3.1 灰色系统概述
    3.2 灰决策
    3.3 灰关联分析
        3.3.1 灰关联的相关公理
        3.3.2 灰关联系数及灰关联度
        3.3.3 灰关联分析的类型
        3.3.4 自关联矩阵
        3.3.5 灰关联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3.3.6 传统灰关联分析法的缺陷
    3.4 灰关联投影法
        3.4.1 原始决策矩阵的建立
        3.4.2 决策矩阵的无量纲化
        3.4.3 理想方案的确定
        3.4.4 灰关联决策矩阵的加权
        3.4.5 灰关联投影角的确定
        3.4.6 灰关联投影法的不足
    3.5 模糊灰关联投影法
        3.5.1 理想最优和理想最劣方案的确定
        3.5.2 正、负加权灰关联决策矩阵的求解
        3.5.3 正、负灰关联投影值的计算
        3.5.4 理想最优方案隶属度的求解
第四章 基于灰关联投影理想解法变电站站址决策
    4.1 变电站选址原则
        4.1.1 影响选址的因素
        4.1.2 变电站选址的程序及其原则
        4.1.3 常见的变电站选址模型
    4.2 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4.3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4.3.1 层次分析法AHP求解指标的主观权重
        4.3.2 熵权法求解指标客观权重
        4.3.3 灰关联投影理想解法
第五章 220KV兴安变电站站址决策与分析
    5.1 220KV兴安变概况
        5.1.1 兴安县电网概况
        5.1.2 兴安县负荷分布
        5.1.3 220kV兴安站供电负荷预测
        5.1.4 220kV兴安站建站必要性分析
        5.1.5 接入系统方案
    5.2 备选站址基本情况
        5.2.1 毛坪站址
        5.2.2 永兴街站址
    5.3 220KV兴安变电站站址决策与分析
        5.3.1 求解各指标综合权重
        5.3.2 利用灰关联理想解投影法决策站址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多FACTS设备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高抗
    2.1 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高抗研制思路
    2.2 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高抗整体技术方案
    2.3 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高抗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4 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高抗本体保护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5 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高抗低压物理模型试验
    2.6 工程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66千伏大容量SVC
    3.1 SVC概述
    3.2 66千伏SVC方案设计
    3.3 SVC系统优化设计
    3.4 SVC系统调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FACTS设备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4.1 FACTS设备协调控制系统研究
    4.2 多FACTS设备协调控制电磁暂态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500kV斗笠开关站站用电源分析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功补偿的特高压电力工程分系统调试大回路注流试验研究与应用[D]. 郝克. 山东大学, 2021(12)
  • [2]阳新星潭35kV输变电工程方案设计[D]. 马栋. 三峡大学, 2019(07)
  • [3]一种抽能型高抗的抽能绕组匝间短路保护方案研究[J]. 莫品豪,郑超,张晓宇,蔡东升,顾乔根,龚啸. 电力工程技术, 2019(03)
  • [4]110kV昆明文化宫地下智能变电站设计与建设管理研究[D]. 管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5]鲁地拉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研究[D]. 张立学.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6]高抗抽能绕组保护配置改进方法[J]. 陈聪,陶悦玥,罗潇,汪洋,谭丹. 湖北电力, 2017(05)
  • [7]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D]. 荆哲.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500kV河沥站站用电光伏储能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 李磊.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9]基于改进灰关联算法的220kV兴安变电站选址研究[D]. 曾妍. 广西大学, 2017(06)
  • [10]多FACTS设备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D]. 邓春华. 东南大学, 2016(03)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