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国家女子投掷人才基地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一、对南通市国家女子投掷人才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杨慧[1](2021)在《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要将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因此,南通作为张謇故里,如何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张謇的家国情怀、诚信品质、社会责任和民本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培育青少年的个人品德、责任担当、法治意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张謇教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如厚植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传承勤劳俭朴的校风家训、发扬诚实守信的至善道德、强化勤奋学习的责任意识、增强亲近社会的劳动观念等,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很多契合点,是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值得借鉴和运用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因此,将张謇教育思想运用到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目的。目前,在南通市将张謇教育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学校还不多,部分师生对张謇及其教育思想的了解也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张謇教育思想宣传不足、一些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一些教师对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意识不强。将张謇教育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目标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从而才能体现应有的运用价值和意义。同时,需要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宣传张謇教育理念;开发课程资源,讲好张謇教育故事;拓展教学内容,融入张謇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手段,传承张謇教育精神。通过这些举措,拓展课程资源,彰显出乡土文化的精神实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堂亲和力和吸引力。

艾紫君[2](2020)在《陆文蔚语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陆文蔚是南通现代教育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家,是语法修辞研究的专家。陆文蔚自一九三七年以来,从事语文教育五十多个年头,一直致力于语文教育实践、教材建设和语法修辞理论研究。丰富的语文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语法修辞理论知识形成了他富有特色的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他的语文教育实践和教学观念影响了很多人,对推动江苏省的教育发展和开创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陆文蔚的育人观可以概括为三点: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全面培养高等师范教育人才,着力建设方言调查研究队伍。这是陆文蔚宏观的育人思想,是他六十年代至文革期间主持南通县中小学教师进修,一九七六年组建南通师专中文科,退休以后一九八八年开始组织南通方言调查研究这三项教育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思想精髓。陆文蔚秉承这样的育人观并付诸语文教育实践,分别对率先普及小学教育和义务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记录南通方言产生过重要影响。陆文蔚的语言教学观是实现文字、语法、修辞三者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具体概括为:把熟练掌握文字、语法、修辞知识作为理论武器,着重分析文章中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这个观念渗透在他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由于同时从事语法修辞研究和师范教学的缘故,使得陆文蔚的语言教学观具有特殊价值,这样对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整合作用。陆文蔚的阅读教学观是“大语文教学观”,即素质教育观,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他的阅读教学观首先表现为对“语文”的定义: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他就是希望教师慢慢领悟,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其次,他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双基”,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基础知识:语、修、逻、文,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最后,他强调语文是姓“语”,阅读教学要从语言入手,要把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作为教学的着眼点与核心。陆文蔚的作文教学观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强调作文对人的教育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作文指导步骤,作文批改方法。这种作文教学观念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传承下去的,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个性,达到长期渗透,潜移默化的效果,表面上看到的是技术,是工具,其实背后落实的是对人的关注。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陆文蔚的语文教学思想对推进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端正教风学风有较强的指导和启示意义。只有重视“双基”,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只有重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复兴。

邬美玲[3](2020)在《侵华日军对美英在华机构及人员的轰炸及其影响研究(1937-1941)》文中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美英两国在华机构及人员作为特殊性质的非军事目标也遭到了普遍的轰炸。侵华日军对美英两国在华机构及人员的轰炸,是违反国际战争法则与人道主义原则的野蛮暴行,是日本无差别轰炸罪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血腥罪证之一。侵华日军对美英在华机构及人员的轰炸具有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破坏程度大的特点。轰炸时间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轰炸地域涵盖了中国绝大多数省份。日机对不同类型美英在华机构的轰炸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外交机构及人员被炸主要以1937年南京、1939-1941年重庆、1941年昆明的美英驻华使领馆为集中点;教会机构被炸持续时间最久,长达4年零三个月,地域分布最广,轰炸之迹遍布21个省;经济、军事等机构的财产被炸主要集中于1937-1939年的14个省份。日机大规模轰炸美英在华机构,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精神、物质财产损失,极大地损害了美英两国在华权益。侵华日军对美英两国在华机构的轰炸愈演愈烈,制造了许多震惊世界、影响深远的案件。许阁森大使被炸案、南通美国基督医院被炸案、英舰“瓢虫”号被炸案等都是日军非法侵害美英两国在华资产、血腥屠杀美英在华公民的罪证。这一方面是美英两国对日绥靖政策的恶果,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美英两国转变对日政策,支援中国抗战以及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埋下了伏笔。日军对美英在华机构及人员的狂轰滥炸,引起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积极声援被炸的美英在华机构,争取美英两国加入援华制日阵营。国际组织和各国各界震惊于侵华日军的非人道屠杀暴行,纷纷发声谴责日寇滥炸暴行。美英两国社会各界强烈抗议日机对其在华权益的破坏,美英两国政府多番对日交涉,希望制止日军违法的、非人道的滥炸暴行,并逐步走上全面制裁日本的道路。本文拟充分利用现有史料,全面揭示侵华日军轰炸美英两国在华机构的各方面情况,揭露日军无差别轰炸的残暴性与非人道性,从而充实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罪证,并希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马程[4](2019)在《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2016年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特色小城镇”的相关政策以来,“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一直是政治家、学者和公众讨论的话题。它被寄予期望成为一种新的城镇化路径和城市病的解决方案。从那时起,全国许多“特色小城镇”被提名和认证,然而在特色塑造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足和误区。当然,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关注了由近代知名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打造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南通的特色小城镇的空间特征和城市形态,意在探索南通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形态类型、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并运用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的小城镇城市设计提供引导。除第一章绪论以外,文章分为六个章节第二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小城镇、特色小城镇及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提出综合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空间伙伴(space mate)和建筑类型学(architectural typology)的小城镇空间形态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并建立起南通地区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体系。第三章,运用历史分析法,对张謇的“一城三镇”城镇体系和中国近代第一座棉纺织工业特色小城镇——唐闸的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历时性分析。进而通过两组对比研究:○1唐闸与南通城镇体系中的其他功能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天生港镇和狼山镇的对比分析,探求不同特色发展驱动因素于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影响;○2唐闸与国际上同时期诞生的第一座花园城市莱切沃斯的对比研究,分析了霍华德和张謇的小城镇建设理念的异同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作用。第四章,全面分析了南通地区小城镇的分布、规模、整体形态等,总结出历史上南通小城镇发展的不同特色发展驱动阶段以及目前的特色发展驱动因素类型,根据这些因素选取有一定人口、经济基础的小城镇作为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分析的样本,并根据其主要特色发展驱动因素的不同分为交通区位、产业市场、历史文旅三类。第五章,运用前文总结出的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对样本小城镇中的各类空间形态要素进行整理、分析及类型学统计。第六章,借鉴生物基因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梳理出形态要素、形态类型与形态类型组合模式之间的深层结构关系,提出“形态键”、“形态链”等概念,建立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编码系统,并绘制南通特色小城镇形态类型地图,总结出南通不同类型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基本特征及形态类型组合模式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第七章,阐述城市设计对于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塑造的重要性,提出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法,根据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的特征和城市设计的设计要素,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小城镇,提出协调特色发展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南通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思路。一百多年前的南通,是中外闻名的“模范县”,是近代中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楷模,各地竞相学习的榜样。随着特色小城镇概念的提出,拥有着悠久特色小城镇发展史、良好经济环境和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南通必将再次通过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获得广泛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实际,针对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在空间特色塑造上面临的困难和困惑,提出科学的、有效的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法和策略。虽然讨论的是南通地区的小城镇,但是其研究方法和路径可以适用于更多案例。

蔡陈凯[5](2019)在《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发展历程与管理模式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南通中学在深入贯彻国家培养运动员的政策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之路。笔者对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背后的发展规律、特点,球队训练规律及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对今天中国其他中学校园排球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篇论文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1、南通中学女排建队之初,符合时代背景,顺应历史潮流,市、校各领导鼎力支持;建队模式先进,符合球队的长期发展规律和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规律。2、教练员专项技能高超,从教经验丰富,专任教师认真负责,完全满足女排的日常训练需求,但教练的聘用制度不完善,教练组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女排的比赛成绩。3、选材的范围包括了整个南通市下属区、市、县;南通中学在运动员选材方面,既符合运动生理学规律、遗传学规律,又结合了教练员丰富的选材经验,选材是南通中学排球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4、南通中学拥有严谨、科学的整年的大周期训练计划,各阶段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每周、每天的训练时间安排也尽量不影响到队员的文化课学习,使队员训练、文化两不误。5、南通中学管理模式分工明确,学校各部门紧密合作为球队服务;梯队建设在建队初期,各相关单位紧密连接、各司其职,但在南通中学初、高中剥离后,各部门之间的责任、荣誉分布不明确,导致队员输送“入”口不通畅。6、南通中学女排一直有非常好的输送渠道,运动员除了进入高一级的运动队以外,其余多数运动员都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出”口的通畅吸引着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加入球队。7、训练场地略显拥挤,训练用球符合国际标准,训练场地与场地内设施可满足球队基本的日常训练。针对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相关领导可以给予南通中学女排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的便利;坚持现有的建队模式并不断的加以完善,2、完善教练聘用体系,将教练关心的问题都以书面的形式,落实到实处,这样有利于优秀教练的招聘,更有利于女排的长远发展。3、继续完善选材体系,参考更多的方面,对选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更多更优秀的运动员进入球队。4、坚持“体教结合,优势互补”道路,协调各方单位,尽快解决输送“入”口的矛盾。5、加大球队经费投入,个人认为如在经费宽裕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训练用球、建设1-2个室外的训练场地,以做辅助之用;如经费短缺,可联系相关单位,借用排球训练场地,已达到提高训练效率的目的。

周立娜[6](2019)在《对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数量与质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饼运动起源于古希腊,是一个体现力量与美的运动项目。女子掷铁饼在一九二八年第九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现代铁饼运动于二十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在1914年我国将男子铁饼正式列入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1933年女子铁饼项目也被列入全运会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竞技体育十分重视,铁饼运动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女子铁饼项目还在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随着奥运战略的实施,一些传统优势项目在奥运赛场上佳绩频传,也希望在铁饼等项目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同样河北省在铁饼项目上有传统特色,曾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为使河北省在铁饼项目上有更多突破,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曾在女子投掷项目上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在奥运战略下将女子投掷后备人才培养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女子铁饼项目是投掷项目之一,为使其更好的发展,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梯队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河北省女子铁饼后备人才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运动能力、运动成绩、分布地域、归口单位、运动员毕业去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河北省女子铁饼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省女子铁饼后备人才在专项运动成绩方面差异较大。用要求相对较高的北京体育大学李晓慧老师的《少年女子铁饼运动能力评分表》进行对比评价,发现在专项成绩中只有少数运动员能够取得分值。(2)在身体形态等指标中,同样用北京体育大学李晓慧老师的《少年女子铁饼运动能力评分表》进行评价,也呈现出年龄越大,取得分值的人相对比例越少;年龄越小,取得分值的相对比例越多的情况。(3)用2017年和2018年甲组间、乙组间、丙组15岁段、14岁以下段进行相同组别的比较,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后备人才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专项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4)在毕业后去向方面,近两年没有一人进入更高水平的专业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运动员选择进入大学。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8年女子铁饼运动员在专项成绩和身体素质方面也存在差异很大的现象。用相对较高的北京体育大学李晓慧老师的《少年女子铁饼运动能力评分表》进行对比评价,发现在专项成绩中只有少数运动员能够取得分值。(2)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等多个指标中,将能在李晓慧老师的《少年女子铁饼运动能力评分表》取得分值的相对人数来看,发现年龄越小,取得分值的相对人数越多。年龄越大,取得分值相对比例越少;其原因为小年龄组(丙组)为河北省铁饼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运动员,而年龄大的运动员,人数也多,其大部分为普通中学的特长生。(3)用2017年和2018年甲组间、乙组间、丙组15岁段、丙组14岁以下段进行相同组别的比较,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用2017年丙组15岁段与甲组、乙组比较,在一些指标上有差异;用2017年丙组14岁以下年龄段与甲组、乙组比较,在大部分指标上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性;这可能是丙组是河北省“后备”队员培养计划的成员,而甲、乙组中很多是普通中学的运动员。2018年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4)从回归分析入手,用相关分析的数据选择相关度较高的运动员身高、臂展等形态因素作为选材因素应多关注的内容,将仰卧飞鸟、卧推等指标作为训练因素中应当多关注的内容。对教练员在选材和训练方面进行策略性的建议。(5)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8年女子铁饼运动员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专职教练员缺乏和气候寒冷有关。(6)用政策鼓励运动员更多的进入专业队,以提高铁饼运动的整体水平。

吴雨佳[7](2018)在《我国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给当前的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首要分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对它的竞争也已经转为后备人才资源的争夺。田径是各国竞技体育竞争的焦点,因此要加强该项目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以期承担起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责任。本文运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全国154个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各地区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为创我国田径项目的辉煌和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运用提供宝贵的经验。论文研究结果为:我国田径基地教练员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且学历水平较高,但还需积累更多实战经验,并加强对多年训练计划重要性的认识。运动员培养状况也不太理想,训练水平还不太高,学训矛盾较为突出,但是由于参训动机良好,只要多加引导仍然是可造之材。各基地领导对基地建设都有良好的目标定位,并积极探索不同开展形式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措施仍然只流于形式,这在长远来说是不利于基地快速成长的,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管力度。基地开展体教结合的模式主要包括“体主教辅”配合型、“体教合作”共管型、“教主体辅”共建型、市队校办、社会化、学校自办这6种模式,其中“体教合作”共管型模式、“体主教辅”配合型模式运用最广泛。我国田径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是联合体、教两个系统共同培养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较好的保障了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劣势是由于我国训练体制上的缺陷,学训矛盾仍旧存在,应该引起各方重视。通过对我国田径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调查,发现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家长不支持、学训矛盾突出、生源不足、奖励机制不健全这五个因素是影响我国田径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万晶[8](2018)在《西风东渐下的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风东渐下的中国近代的建筑装饰装修是承接古代迈向现代的中间环节,它集中反映了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社会对西方建筑艺术的态度转变。彼时的南通,既没有政治中心城市的规划与引导,也没有被迫开埠城市的殖民与西化,但在短时间内,却集中产生了一批功能性强、形态丰富、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的建筑,其装饰装修样式的发展是边缘城市民众对于先进思想与文化进行自我调适、主动变化的过程。它激发出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中,运用民族智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创新之举,在近代建筑史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西风东渐下南通地区的近代建筑为例,在基于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南通现存的优秀近代建筑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深入分析南通近代建筑的装饰装修样式。通过对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的梳理,力求探索相关特征产生与发展的动因、特点及路径。本文的论题从研究对象来看,不属于主流的地域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也集中于易被忽略建筑的细节部分。因此,本文期望能为丰富中国近代建筑史,为当代建筑装饰装修的多样化贡献微薄之力。绪论,从研究背景和缘起着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进行梳理与评析。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确定本文的研究目标、意义、范围、对象及内容,并制定研究框架。论文主体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产生的背景做了详细的阐述,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装饰装修样式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将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的现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对相关问题做了情况说明。第三章以典型案例作为支撑,介绍了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装饰装修中出现的几种样式语汇。第四章将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装饰装修样式进行分类解析。第五章在对西风东渐下南通现存的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视知觉实验,以科学的实验分析数据来佐证南通近代装饰装修样式的发展轨迹与样式特征。第六章分析其样式特征产生与发展的动因、特点及路径,从而得出在西风东渐这一特殊时期,文化交融、社会变革、建筑技艺革新、建筑材料的革新以及传统营造业的嬗变是影响和推动南通近代装饰装修样式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覆盖面广、外向型、多元化是其主要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本土化演变和“朋友圈”的扩散是其主要路径。文末结论归纳主要创新点及学术贡献。

陆康宁[9](2017)在《对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江西省田径运动整体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在于训练水平不高,基层业余训练不系统,青少年训练开展较差等诸多因素有关。田径投掷链球项目是江西省传统优势项目,但目前江西省青少年链球运动开展较差。另外江西省青少年其他投掷后备人才储备及训练开展存也在不合理现象。为全面了解江西省田径投掷项目后备力量现状,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对江西省青少年田径投掷运动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江西省各城市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的投掷项目以铅球、铁饼为主,少数地区开设了标枪项目训练,仅省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链球项目训练。不同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投掷项目的场地设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2)投掷项目教练员以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40—50岁之间,初级和中级教练员人数较多,业务能力上能够基本满足青少年业余训练需要。高水平教练员分别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3)各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从事投掷训练的运动员男性居多,年龄分布在12—18岁之间,从事的项目以铅球和铁饼为主,标枪、链球运动员较少。具备较高专项能力运动员较少。各地区运动员的人数和专项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4)江西省各地区的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训练开展较好,训练内容安排基本合理。但是在训练具体操作上,大部分地区教练员缺乏灵活性。训练的医疗保障措施不足。(5)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训练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练员专业能力差异明显,投掷项目呈不平衡发展趋势。(6)政府体育部门对投掷项目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各地区青少年体育体校投掷项目开设单一,运动员发展空间较小;后备力量梯队建设差,优势项目人才储备不足。为促进江西省青少年田径投掷项目训练的进一步开展,提高运动成绩,提出建议:江西省政府体育部门加大对省内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运动训练方面的投入,重点发展省内投掷项目水平较差地区,改善投掷训练的基础环境。省体育局应积极开展各类投掷教练员培训班,加强对教练员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适当的培养一定数量的女性投掷教练员,加强对女性运动员招生及训练开展。江西省各地体育职能部门积极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各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应大力发展各地区田径投掷项目,充实江西省田径投掷项目后备力量梯队。各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可在结合自己运动员及训练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南昌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成功经验。同时南昌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加强与其他地区业余体校的交流,促进江西省青少年田径投掷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

邹宾[10](2017)在《江苏省苏北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比较分析苏北五地市(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培养模式及培养组织管理,探索各地市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以期在理论上不断完善江苏省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上为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江苏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顺利执行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问卷和访谈提纲由江苏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统一设计,并统一组织进行调研和访谈,采集一手资料。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各类组织整体数量差异较大,其中市级运动学校分布状况为:徐州5所,盐城7所,宿迁3所,连云港2所,淮安1所;区县级运动学校分布状况为:徐州,盐城,淮安分布较多,其中徐州6所,盐城9所,淮安7所,连云港,宿迁分布较少,都是4所;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分布状况为:徐州33所,连云港35所,盐城58所,位于中部的宿迁有18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分布状况为:徐州22所,连云港14所,盐城17所,淮安15所,宿迁数量最少,只有4所;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分布状况为:徐州、盐城8所,连云港6所,宿迁3所,淮安2所。2)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二集中”、“一集中”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形式以“三集中”、“二集中”和“一集中”模式为主,采用“三集中”的模式组织主要分布在宿迁,采用“二集中”模式的组织主要分布在徐州,采用“一集中”模式的组织主要分在盐城;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办队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以市队校办、市队县办、市校联办以及市队企业俱乐部办等为主要形式,其中宿迁市校联办规模较大,项目数量较多;徐州、宿迁、盐城主要以市队校办为主;宿迁、淮安主要以市队县办为主。3)苏北五地市运动项目布局整体结构来看,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校、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以及各市级运动学校仍以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和田径项目为主;其他项目如蹦床,技巧,艺术体操,棋类,轮滑,棒球,保龄球,太极拳,体育舞蹈等开设较少;以“三集中”培养模式为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击剑,举重,柔道,摔跤等,以“二集中”培养模式为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篮球,田径,跆拳道等,以“一集中”培养模式为主的运动项目是游泳。4)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体教结合和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矛盾,基层知晓度不高,未能建立有效的体教结合沟通协调机制,政策执行不力;学训矛盾仍然存在,竞赛过程中过度注重优势项目,项目发展不均衡。根据以上结果,研究认为:1)宿迁和淮安有必要加强对国家级俱乐部、市级运动学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传统校审批筹建工作,积极向徐州、盐城学习,不断完善本地区基层培养组织;2)徐州地区继续保持“二集中”发展优势,逐渐向“一集中”培养模式过度;盐城继续采用“一集中”培养模式;宿迁、连云港、淮安逐渐较少“三集中”培养组织的比例,向“二集中”、一集中培养模式靠拢;各地区市校联办和一品一校不断深入开展,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3)五地市在保持三大球和田径这些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各地区的特色项目,如徐州的击剑、棋类项目;连云港的赛艇、射击项目;盐城的花样游泳、举重项目;淮安的步枪、跳水项目等;继续开发潜在优项目;4)针对运动队管理,要坚持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项目中心管理制度,不断拓宽市县、高校、企业、协会、俱乐部联办省优秀运动队渠道;加强基层青少年训练单位管理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训练管理信息平台。

二、对南通市国家女子投掷人才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南通市国家女子投掷人才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概述
    一、张謇及其教育思想
        (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着名教育家
        (二) 张謇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 两者在目标上有很多共同点
        (二) 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多契合点
        (三) 两者在方法上有很多借鉴点
    三、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主要内容
        (一) 尊师重教,弘扬传统美德
        (二) 爱国爱家,厚植家国情怀
        (三) 勤劳俭朴,传承校风家训
        (四) 诚实守信,发扬至善道德
        (五) 勤奋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六) 亲近社会,增强劳动观念
第二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依据
    一、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思想
        (三) 习近平关于加强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论述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 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 彰显乡土文化的精神实质
        (三)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 增强课堂亲和力和吸引力
第三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现状
        (一) 问卷设计
        (二) 调查范围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问题
        (一) 部分学校师生对张謇教育思想了解不多
        (二) 部分学校单纯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和分数
        (三) 部分教师追求应试教学内容与手段单一
    三、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问题的原因
        (一) 一些地方政府对张謇教育思想宣传不足
        (二) 一些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
        (三) 一些教师对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意识不强
第四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对策
    一、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原则
        (一) 目标性原则
        (二) 适合性原则
        (三) 时代性原则
        (四) 实效性原则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施途径
        (一) 弘扬乡土文化,宣传张謇教育理念
        (二) 开发课程资源,讲好张謇教育故事
        (三) 拓展教学内容,融入张謇教育思想
        (四) 改进教学手段,传承张謇教育精神
第五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案例
    一、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陆文蔚语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陆文蔚简介
    二、陆文蔚语文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
    三、陆文蔚语文教学思想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四、本选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陆文蔚的育人观
    第一节 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
    第二节 全面培养高等师范教育人才
    第三节 着力建设方言调查研究队伍
第二章 陆文蔚的语言教学观
    第一节 文字
        一、仔细书写汉字笔顺与笔画
        二、端正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二节 语法
        一、对长句的分析与探讨
        二、长句与短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第三节 修辞
        一、把熟练掌握修辞知识作为理论武器
        二、着重分析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
第三章 陆文蔚的阅读教学观
    第一节 大语文教学观
        一、对“语文”的定义
        二、“大语文教学观”与“双基”主张的关联
    第二节 三维度教学观
        一、语文教学的“三维”
        二、三维度教学观的要领
    第三节 课文分析的示范性
第四章 陆文蔚的作文教学观
    第一节 作文教学理念
        一、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二节 作文指导步骤
        一、作文体裁
        二、写作具体指导
    第三节 作文批改方法
        一、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
        二、作文批改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3)侵华日军对美英在华机构及人员的轰炸及其影响研究(1937-194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创新处与难点
    四、研究所涉及问题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前美英在华机构的衍生与发展
    第一节 美英驻华使领馆的建制
        一、美英驻华领事馆的建立
        二、美英驻华大使馆的产生
    第二节 美英在华教会机构的发展
        一、美英教会在华传教权的攫取
        二、美英教会机构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美英两国在华其他财产的概况
        一、企业工厂的开办
        二、商船军舰的驻泊
第二章 侵华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史实考述
    第一节 日军对美英驻华外交机构的轰炸
        一、日机对南京美英外交人员的轰炸
        二、日机对重庆美英外交机构的轰炸
        三、日军对昆明美英外交机构的轰炸
    第二节 日军对美英在华教会机构的轰炸
        一、华北、华东地区
        二、华中、华南地区
        三、西南、西北地区
    第三节 日军对美英其他在华财产的轰炸
        一、轰炸美英在华工厂企业
        二、轰炸美英在华船舶军舰
        三、轰炸美英防区、侨民住宅
第三章 侵华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特点与损害
    第一节 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时空特点探析
        一、时间分布
        二、空间分布
    第二节 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损害分析
        一、人员伤亡
        二、财产损失
    第三节 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性质剖析
        一、违法性
        二、非人道性
第四章 侵华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及人员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日军轰炸美英外交人员——英许阁森大使被炸案
        一、轰炸案的发生
        二、英日外交博弈
        三、中国的反响
    第二节 日军轰炸美英教会机构——南通美基督医院被炸案
        一、基督医院发展概况
        二、医院被炸情形
        三、轰炸反响
    第三节 日军轰炸美英其他财产——英舰“瓢虫”号被炸案
        一、轰炸起因
        二、轰炸经过
        三、英日博弈
第五章 国际国内对侵华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因应
    第一节 中国及国际社会对日军轰炸美英在华机构的反响
        一、中国各界之声讨
        二、国际社会之谴责
    第二节 美英两国对侵华日军轰炸其在华机构的因应
        一、美英社会各界的抗议
        二、美英政府的对日抗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城镇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1.1.2 小城镇的“特色”需求
        1.1.3 小城镇对南通发展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价值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价值
    1.3 相关概念的定义与边界
        1.3.1 小城镇
        1.3.2 特色小城镇
        1.3.3 空间形态
        1.3.4 形态类型学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概念研究综述及空间形态测度方法
    2.1 小城镇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小城镇的定义
        2.1.2 国外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综述
        2.1.3 国内小城镇的定义
        2.1.4 国内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综述
        2.1.5 特色小城镇的定义
        2.1.6 特色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综述
    2.2 形态类型学研究
        2.2.1 建筑类型学(Architecture Typology)
        2.2.2 城市形态学(Urban Morphology)
        2.2.3 形态类型学(Typomorphology)
        2.2.4 国外形态类型学研究综述
        2.2.5 国内形态类型学研究综述
    2.3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概念
        2.3.1 特色小城镇形态要素
        2.3.2 形态类型组合模式
        2.3.3 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2.4 空间形态类型要素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
        2.4.1 街道层面
        2.4.2 群组层面
        2.4.3 建筑层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3.1 背景介绍
        3.1.1 张謇
        3.1.2 “中国近代第一城”
    3.2 中国近代第一座特色小城镇——唐闸镇
        3.2.1 唐闸基本情况
        3.2.2 特色小城镇的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3.2.3 唐闸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3.2.4 特色小城镇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3.3 唐闸与南通“一城三镇”城镇体系及空间形态特色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3.3.1 “一城三镇”体系的空间格局
        3.3.2 “一城三镇”体系中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对比分析
        3.3.3 特色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3.4 唐闸与国外特色小城镇对比及空间形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3.4.1 霍华德与张謇城建思想的比较
        3.4.2 莱奇沃斯与唐闸的对比
        3.4.3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比
    3.5 南通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与启示
        3.5.1 符合特色小城镇核心概念的尝试
        3.5.2 产业兴镇(实业)
        3.5.3 建设完整产业链和特色小城镇群
        3.5.4 紧密联系农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通小城镇空间特色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和发展
    4.1 南通地区小城镇总体特征
        4.1.1 地理区位
        4.1.2 分布规律
        4.1.3 集聚程度
        4.1.4 镇域形态
        4.1.5 镇区规模
        4.1.6 形状指数
    4.2 南通小城镇形成与不同特色发展驱动阶段
        4.2.1 盐业特色发展驱动城镇发展阶段
        4.2.2 棉纱工业特色发展驱动城镇发展阶段
        4.2.3 垦牧运动特色发展驱动城镇发展阶段
    4.3 当前南通特色小城镇的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3.1 交通区位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3.2 产业市场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3.3 历史文旅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4 南通特色小城镇样本的选择
        4.3.1 特色小城镇选择和分类原则
        4.3.2 交通区位型小城镇
        4.3.3 产业市场型小城镇
        4.3.4 历史文旅型小城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类型量化分析
    5.1 形态要素量化分析统计
        5.1.1 长江镇(沿长江港口)
        5.1.2 平潮镇(高铁新城)
        5.1.3 白蒲镇(高速公路通勤)
        5.1.4 三星镇(叠石桥家纺城——家纺小镇)
        5.1.5 吕四港镇(特色渔业——仙渔小镇)
        5.1.6 石港镇(特色农业——渔湾小镇)
        5.1.7 栟茶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
        5.1.8 余东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
        5.1.9 余西村(二甲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六批)
    5.2 特色小城镇形态要素类型整理
        5.2.1 基础数据
        5.2.2 街道结构类型
        5.2.3 群组肌理类型
        5.2.4 建筑界面类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研究
    6.1 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类型组合模式与生物基因
        6.1.1 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形态层级)——碱基
        6.1.2 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类型编码)——脱氧核苷酸
        6.1.3 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形态类型地图)——DNA
        6.1.4 形态类型与形态类型组合模式
    6.2 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及结构统计分析
        6.2.1 形态地图和形态链结构
        6.2.2 南通特色小城镇主要形态类型空间占比统计
        6.2.3 南通特色小城镇形态键统计
    6.3 不同类型特色小城镇的形态类型组合模式分析
        6.3.1 交通区位型特色小城镇
        6.3.2 产业市场型特色小城镇
        6.3.3 历史文旅型特色小城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引导
    7.1 基于形态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理论
        7.1.1 城市设计对于特色小城镇的意义
        7.1.2 特色小城镇的城市设计
        7.1.3 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城市设计方法
    7.2 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表征
        7.2.1 尺度小
        7.2.2 密度低
        7.2.3 高度矮
        7.2.4 功能混合
        7.2.5 不稳定
        7.2.6 生态宜居
    7.3 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要素
        7.3.1 街道系统
        7.3.2 建筑群组
        7.3.3 城镇界面
    7.4 协调特色发展驱动因素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城市设计
        7.4.1 交通区位型
        7.4.2 产业市场型
        7.4.3 历史文旅型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后记

(5)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发展历程与管理模式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研究
        1.3.2 国内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的研究
        1.3.3 中学排球队建设研究
        1.3.4 中学排球队训练研究
        1.3.5 中学排球队成功发展的案例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南通中学女排建队
        3.1.1 南通中学女排建队背景
        3.1.2 建队模式
    3.2 南通中学女排项目发展至今师资力量
        3.2.1 南通中学女排师资力量基本情况
        3.2.2 南通中学女排教练执教年限与运动员经历
    3.3 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的选材
        3.3.1 初始训练年龄
        3.3.2 运动员选材初始形态特征
        3.3.3 运动员选材来源
    3.4 南通中学女排训练计划与训练时间、内容分配情况
        3.4.1 整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划分
        3.4.2 训练时间
        3.4.3 训练内容
    3.5 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运行模式
        3.5.1 管理模式
        3.5.2 梯队建设具体情况
        3.5.3 文化要求情况
    3.6 南通中学排球项目相关设施情况
        3.6.1 排球场地
        3.6.2 训练用球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对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数量与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界定
    1.2 国外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1.3 国内后备人才的相关研究
    1.4 关于女子铁饼后备人才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数量与地域分布分析
        3.1.1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数量分析
        3.1.2 河北省各地市女子铁饼后备人才地域分布情况
        3.1.3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所在单位分析
    3.2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储备质量分析
        3.2.1 河北省女子铁饼后备人才身体形态结果与分析
        3.2.2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身体形态状况
        3.2.3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运动素质分析
        3.2.4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运动成绩分布情况
    3.3 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去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我国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时代潮流
        1.1.2 我国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体教结合
        1.3.2 人才培养模式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的研究
        2.1.1 美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2.1.2 德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2.1.3 俄罗斯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2.2 我国“体教结合”研究综述
        2.2.1 关于“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
        2.2.2 关于“体教结合”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2.2.3 关于“体教结合”开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
    2.3 我国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2.3.1 关于后备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方面研究
        2.3.2 关于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研究
        2.3.3 关于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基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发展状况
        4.1.1 基地评估情况与各项目基地数量所占比重
        4.1.2 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4.2 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4.2.1 基地“体教结合”教练员队伍基本情况
        4.2.2 基地“体教结合”运动员队伍基本情况
        4.2.3 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和组织管理结构
        4.2.4 基地招生选材与人才输送机制
        4.2.5 经费、科研、保障情况
        4.2.6 基地“体教结合”运动员学、训、竞赛安排情况
    4.3 基地“体教结合”模式的具体开展形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4.3.1 “体主教辅”配合型模式
        4.3.2 “体教合作”共管型模式
        4.3.3 “教主体辅”共建型模式
        4.3.4 市队校办模式
        4.3.5 社会化模式
        4.3.6 学校自办模式
    4.4 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其优化完善
        4.4.1 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4.4.2 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完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我国田径单项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B:我国田径单项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教练员问卷
    附录C:我国田径单项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运动员问卷
    附录D:我国田径单项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西风东渐下的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缘起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缘起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0.2.1 国内近代建筑装饰装修的研究
        0.2.2 有关南通地区建筑的研究
        0.2.3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0.2.4 研究的缺失
    0.3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意义
    0.4 研究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0.4.1 研究范围
        0.4.2 研究对象
        0.4.3 研究内容
    0.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0.5.1 研究方法
        0.5.2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1.1 背景
        1.1.1 自然环境
        1.1.2 历史沿革
        1.1.3 社会环境
        1.1.4 地域文化环境
    1.2 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的发展概况
        1.2.1 初始(1840-1895)
        1.2.2 发展(1895-1925)
        1.2.3 凋零(1925-1949)
        1.2.4 与国内其他主流城市建筑发展历程的比较
    1.3 小结
第二章 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的现存状况
    2.1 现存建筑遗产调研情况
        2.1.1 调研范围及内容
        2.1.2 调研方法及过程
        2.1.3 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的现存状况
        2.1.4 相关保护措施及保护名录
    2.2 南通近代建筑的分类
    2.3 南通近代公共建筑及其分布
        2.3.1 宗教建筑及其分布
        2.3.2 行政建筑及其分布
        2.3.3 市政交通建筑及其分布
        2.3.4 商业建筑及其分布
        2.3.5 文教纪念建筑及其分布
        2.3.6 公益慈善类建筑及其分布
    2.4 南通近代产业建筑及其分布
        2.4.1 工业建筑及分布
        2.4.2 农业建筑及分布
    2.5 南通近代居住建筑及其分布
        2.5.1 传统民居及分布
        2.5.2 独立式住宅及分布
        2.5.3 集合式住宅及分布
    2.6 小结
第三章 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语汇分析
    3.1 南通传统建筑装饰装修样式
    3.2 南通地区外来建筑装饰装修样式
        3.2.1 集仿式装饰装修样式
        3.2.2 伊斯兰装饰装修样式
        3.2.3 现代主义装饰装修样式
    3.3 南通地区近代民族式装饰装修样式
    3.4 小结
第四章 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的特征
    4.1 屋顶装饰装修样式由繁化简
        4.1.1 南通传统屋顶装饰装修样式
        4.1.2 南通近代屋顶装饰装修样式
    4.2 山墙造型由单一到多变
    4.3 门窗样式中西融合
        4.3.1 门
        4.3.2 窗
    4.4 建筑立面由功能性走向设计性
        4.4.1 传统建筑立面的样式
        4.4.2 近代建筑立面的样式
    4.5 其他部位的样式特征
        4.5.1 拱券的样式特征
        4.5.2 立柱的样式特征
        4.5.3 室内天花的样式特征
        4.5.4 室内立面的样式特征
        4.5.5 楼梯的样式特征
        4.5.6 栏杆的样式特征
        4.5.7 壁炉的样式特征
        4.5.8 挂落的样式特征
    4.6 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整体特征
        4.6.1 中西融合、新旧结合
        4.6.2 实用为主、装饰调剂
    4.7 小结
第五章 西风东渐下的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视知觉研究
    5.1 背景
    5.2 实验1: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中、西元素比例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实验结果
        5.2.3 分析讨论
    5.3 实验2: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视知觉分析
        5.3.1 研究方法
        5.3.2 上海、南通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视知觉对比
        5.3.3 南京、南通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视知觉对比
        5.3.4 西方、南通建筑装饰装修样式视知觉对比
        5.3.5 分析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风东渐下的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形成的动因、特征及路径
    6.1 西风东渐下的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形成的动因
        6.1.1 张謇的出现
        6.1.2 文化的交融
        6.1.3 社会的变革
        6.1.4 新兴阶层的出现
        6.1.5 建筑技艺的革新
        6.1.6 建筑材料的革新
        6.1.7 传统营造业的嬗变
    6.2 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形成和发展的特征
        6.2.1 南通近代装饰装修样式覆盖的范围广
        6.2.2 南通近代装饰装修样式呈现外向型特征
        6.2.3 南通近代装饰装修样式呈现的多元化
    6.3 装饰装修样式演变的特征
        6.3.1 起步晚、发展快
        6.3.2 本土化的演变
        6.3.3 “朋友圈”的扩散
    6.4 小结
结语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学术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通各时期行政区域的划分
附录二: 张謇在通创办主要事业年表
附录三: 近代南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附录四: 西风东渐下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中、西元素比例分析样本统计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9)对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我国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训练开展现状
    2.2 我国各地方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训练开展特点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训练场地设施现状
    4.2 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教练员现状
        4.2.1 教练员人数及性别
        4.2.2 教练员年龄结构
        4.2.3 教练员专项能力
        4.2.4 教练员业务能力
        4.2.5 教练员学习培训情况
    4.3 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运动员基本情况
        4.3.1 运动员人数及性别
        4.3.2 运动员年龄结构
        4.3.3 运动员从事训练项目
        4.3.4 运动员专项能力
    4.4 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设置及训练竞赛开展现状
        4.4.1 田径投掷项目设置
        4.4.2 训练频率及时间安排
        4.4.3 训练内容安排
        4.4.4 训练负荷安排
        4.4.5 竞赛开展现状
    4.5 南昌市青少年田径业余体校投掷项目训练开展案例分析
        4.5.1 运动及比赛成绩
        4.5.2 训练内容安排
        4.5.3 训练方法
        4.5.4 训练周期及负荷安排
        4.5.5 训练恢复及医疗保障
    4.6 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训练开展存在的问题
        4.6.1 教练员专业能力差异明显,投掷项目水平地区性不平衡发展
        4.6.2 政府相关对田径运动发展重视程度不高
        4.6.3 项目开设单一,青少年运动员发展空间较小
        4.6.4 后备力量梯队建设差,优势项目人才储备不足
第五章 总结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江苏省苏北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苏南、苏北、苏中三个地区的划分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3.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4 国外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1.3.5 总结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基本情况比较
        3.1.1 培养组织基本状况介绍
        3.1.2 市级体育运动学校
        3.1.3 县区级体校
        3.1.4 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
        3.1.5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3.1.6 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2 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情况比较
        3.2.1 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情况介绍
        3.2.2 五市三集中模式情况比较
        3.2.3 五市二集中模式情况比较
        3.2.4 五市一集中模式情况比较
        3.2.5 五市市校联办模式情况比较
        3.2.6 五市市队校办模式情况比较
        3.2.7 五市市队县办模式情况比较
        3.2.8 其他办队模式
    3.3 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基本情况比较
        3.3.1 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情况
        3.3.2 后备人才输送情况
        3.3.3 后备人才培养相关政策
        3.3.4 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3.4 苏北五市后备人才存在问题分析
        3.4.1 青少年训练存在的问题
        3.4.2 办队模式存在的问题
        3.4.3 竞赛问题
        3.4.4 各地区后备人才输送衔接存在问题
4 苏北五地市后备人才培养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4.1 基本情况介绍
    4.2 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4.3 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劣势分析
    4.4 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机遇分析
    4.5 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苏北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组织整体规模存在差异
        5.1.2 “二集中”、“一集中”培养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
        5.1.3 苏北五地市项目布局存在共性又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5.1.4 苏北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5.2 建议
        5.2.1 宿迁、淮安两市要加强基层培养组织的建设
        5.2.2 五地市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发展模式
        5.2.3 五地市保持自身优势项目且促进潜在优势项目发展
        5.2.4 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5.2.5 逐渐解决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苏北五地市调查单位统计情况
    附录2 江苏省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访谈大纲
    附录3 江苏省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调查问卷
    附录4 苏北五地市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具体情况
    附录5 2013-2016年各地市传统项目学校具体情况
    附录6 各市市校联办模式基本情况
    附录7 人才输送计分办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对南通市国家女子投掷人才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姜杨慧. 扬州大学, 2021(09)
  • [2]陆文蔚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 艾紫君. 喀什大学, 2020(07)
  • [3]侵华日军对美英在华机构及人员的轰炸及其影响研究(1937-1941)[D]. 邬美玲. 西南大学, 2020(01)
  • [4]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研究[D]. 马程. 东南大学, 2019(02)
  • [5]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发展历程与管理模式的个案研究[D]. 蔡陈凯. 扬州大学, 2019(02)
  • [6]对河北省女子铁饼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数量与质量的研究[D]. 周立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7]我国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D]. 吴雨佳.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8]西风东渐下的南通近代建筑装饰装修样式特征研究[D]. 万晶. 东南大学, 2018(12)
  • [9]对江西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投掷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D]. 陆康宁. 华东交通大学, 2017(02)
  • [10]江苏省苏北五地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D]. 邹宾.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