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糖化阴法临床应用经验

一、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魏玉苹,李珊珊,刘茜玮,赵琼,管志伟,杨翠玲[1](2021)在《酸甘化阴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酸甘化阴法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医学重要的治则治法,该法不拘泥一病一证,因而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酸甘化阴法的源流、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分别阐述酸甘化阴法的作用以及在具体病证中的应用。总结出酸甘药物配伍在临床各科疾病中能发挥养阴生津、舒筋缓急止痛、收敛固摄、益精补血等作用,进而解决各种疾病,如肺系疾病之哮喘、肺炎缓解期,心系疾病之失眠、胸痹,脾胃系疾病之便秘、泄泻、胃痛等,为酸甘化阴法的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陈静[2](2020)在《乌梅甘草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导致唾液腺损伤,从而出现放射性口干症,口干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交谈,更甚者引起口腔局部感染、疼痛,这些问题阻碍了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发现用乌梅甘草喷雾剂(主要成分:乌梅、甘草)干预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改善口干症;基础研究发现,乌梅甘草合剂可以降低放射性损伤细胞凋亡率。乌梅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柠檬酸,而柠檬酸常常被用作酸刺激法刺激分泌唾液。本研究通过建立放射性损伤的原代SD大鼠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MG)细胞模型,对比探讨乌梅甘草合剂和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细胞的影响,为乌梅甘草合剂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原代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观察细胞特征。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增殖活性,确定柠檬酸给药浓度。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柠檬酸对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乌梅甘草合剂和柠檬酸对颌下腺细胞的毒性。镜下观察对比乌梅甘草合剂与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细胞形态的影响。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对比探究乌梅甘草合剂和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刚获取接种的颌下腺细胞在呈悬浮状态的圆球形,轮廓清晰光滑,有环形光晕,分散在培养液中,细胞接种24h后慢慢贴壁生长,而后包质展开,可见扁平多边形,细胞数量增多融合成片,成“铺路石”、“鹅软石”状。2.用4种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损伤模型细胞干预后,颌下腺细胞生存率发生变化,其中10ug/mL柠檬酸组颌下腺细胞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3.用10ug/mL柠檬酸干预放射性损伤的颌下腺细胞,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4.乌梅甘草组(50ug/mL,前期研究所得最佳浓度)、柠檬酸组(10ug/mL)对正常颌下腺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5.建模24小时后形态学观察到,正常组细胞排列紧密,呈扁平多边形,边界清晰,成“铺路石”、“鹅软石”状。模型组细胞收缩,边界不清,死亡细胞增多,细胞间距变大,密度减小。与模型组比较,乌梅甘草组和柠檬酸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距变小,密度增大。6.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x/Bcl-2蛋白表达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50ug/m乌梅甘草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10ug/mL柠檬酸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乌梅甘草合剂可能通过调整Bax/Bcl-2平衡,从而抑制损伤颌下腺细胞的凋亡。2.目前研究表明,10ug/mL柠檬酸,可以促进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细胞增殖。3.10ug/mL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细胞凋亡率无影响,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可能是因为对凋亡蛋白Bax/Bcl-2比值的表达无影响。

周鸿云[3](2019)在《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五味合化”理论,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84只幼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2d后,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A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30ml/kg,1次/d)。剩余72只为造模组,参考文献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力竭复合方法制作腹泻模型。予以25%番泻叶灌胃(20ml/kg,1次/d);灌胃30min后,大鼠入水游泳(水深40cm,水温30℃,尾部负重约其体重5%铅丝),至力竭(大鼠鼻尖没水5s)后捞出烘干;连续造模21d。参考文献方法评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西药组(D组)、全方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E组)、去甘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F组)、去酸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G组)、去辛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H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30ml/kg,1次/d)、5%妈咪爱(0.7g/kg,1次/d)、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各中药组用法均为35g/kg,1次/d)灌胃,连续干预7d。观察造模及干预过程中大鼠一般情况。干预7d后处死大鼠,分别取材送检。(1)取结肠组织经10%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形态。(2)取结肠组织经RNA保存液固定,进行RNA抽提、质检、纯化、放大标记后,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4*44K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对芯片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统计筛选各组间差异基因(FC≥2,p<0.05);采用GO功能、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阐释差异基因相关生物功能。(3)筛选组间重叠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实验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1)结肠病理形态观察:西药组、全方组可有效缓解腹泻大鼠一般表现和腹泻情况,并能明显改善腹泻大鼠结肠粘膜溃疡、充血、水肿、炎性浸润等反应,对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能力;去甘味药组、去酸味药组、去辛味药组肠粘膜损伤表现不同程度改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2)全基因芯片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24个;GO富集获得123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92条(显着富集(p<0.05)44条),主要涉及离子转运、离子稳态、发育调节、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pathway富集获取21条通路,主要涉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收缩、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2)西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取差异基因16个,其中上调基因6个,下调基因10个;GO富集获得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条(无显着富集),涉及细胞过程调节;pathway富集获得2条通路,涉及嗅觉转导、RNA降解。(3)全方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51个,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34个;GO富集获得12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80条(显着富集12条),主要涉及损伤反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pathway富集获得21条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嗅觉转导、赖氨酸降解、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味觉转导、钙信号通路等。(4)去甘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45个,其中上调基因19个,下调基因26个;GO富集获得72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35条,主要涉及对其他有机体的反应、对外部生物刺激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37条通路,主要涉及吞噬、嗅觉转导等。(5)去酸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45个,其中上调基因71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411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306条,主要涉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负调控、对干扰素-γ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53条通路,主要涉及原发性免疫缺陷、胞质DNA传感通路等。(6)去辛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26个,其中上调基因52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574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439条,主要涉及雄激素生物合成过程、C21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等;pathway富集获得73条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等。与模型组相较,各拆方组获得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功能以去辛味药组最多,各拆方组获得的差异基因及参与的生物功能与全方组比较同时存在相似和不同;所有中药组差异基因及涉及的生物过程、通路均多于西药组。各拆方组与全方组相较,去辛味药组差异基因最少。(3)RT-PCR验证实验:筛选出Nlrp6、Tmem66、Gng10、Shc1、Ctnnb1、Trpm7、Vamp7、Gnas作为验证基因。验证基因经扩增后的整体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基因经扩增后,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中Gng10、Trpm7差异有统计学(p<0.05),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较,全方组中Nlrp6、Tmem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下调;且均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1)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作用。(2)提示腹泻具有多基因、多途径的发病特点。CHRNA7下调影响钙离子调控,CACNA2D3下调、IL1R2上调影响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腹泻的发生发展。(3)初步证明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可通过调控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表达发挥益气生津止泻效应。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可能通过下调F2RL3、GHR影响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上调SUV39H2影响赖氨酸降解途径,下调XPNPEP2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发挥治疗效应。(4)结合课题组前期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指纹图谱研究基础,提示酸味药+甘味药的配伍合化作用是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发挥止泻效应的主要物质基础,并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5)RT-PCR验证实验证实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可靠,将Gng10、Trpm7、Nlrp6、Tmem66作为腹泻发病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邵文雪,郭选贤[4](2019)在《酸甘配伍法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酸甘配伍法的应用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病变或证候,而是普遍应用于临床各科病证,各系统病变。甘味药与酸味药的药味数选择及剂量应用,要根据具体病证、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而灵活选择,或以酸味为主,或以甘味为主,或二者并重;病至阴虚者常病程已久,药物剂量可增加,同时也要结合患者对药物浓度的耐受力;病及上、中焦,补益肺胃阴津见效较快,深入下焦肝肾则起效延长,且常需注重对其他相兼病机的干预,方可取得良效。临证中,脏腑阴津亏虚之证也常兼夹于其他证候之中,掌握辨证要点,分析细微之处,避免疏忽其中;阴虚与湿热错杂宜辨明孰轻孰重,宣化、疏理、养阴治法灵活运用,多可收到良好效果。

赵子煜[5](2019)在《乌梅甘草喷雾对糖尿病患者口干症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医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热盛阴虚,从而导致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根据近些年来研究者对临床各类口干症及中药乌梅甘草喷雾剂的研究,基于酸甘化阴的理论,将乌梅甘草喷雾剂应用于糖尿病口干症患者,观察患者干预前后唾液分泌量、唾液pH值、饮水量及口干程度评分的变化,评价喷雾剂缓解糖尿病口干症的临床效果,为乌梅甘草喷雾剂的临床推广提供借鉴性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已通过某三甲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两次预试验分别抽取30位患者及20位患者,喷雾干预2周,嘱患者有口干感即可喷雾,喷雾位置为舌下(舌下腺)及两侧脸颊粘膜(腮腺)3个部位。正式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简单随机化抽样,筛选合格的受试者5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及监测血糖等的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梅甘草喷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给予温开水口腔喷雾,持续喷雾4周。具体喷雾方法:每天喷雾6次,餐前餐后即刻喷雾1次,每次喷雾为舌下(舌下腺)及两侧脸颊粘膜(腮腺)3个部位各3下,共9下,约0.9ml,每天喷雾剂量为5.4ml。分别在干预前1天和干预4周结束后的第1天采集患者的静态全唾液流率(unstimulated whole saliva,UWS)、唾液pH值、日饮水量并且填写资料收集表,包括一般资料、口干问卷(Xerostomia Quest ionnaire,XQ)和 OHIP-14 量表中文版(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结果:预试验1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5例,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的试验组13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唾液流率和口干线性评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口干症方面,试验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33.3%。预试验2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0例,无人脱落,全部完成试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唾液流率和口腔舒适度方面均无差异(P>0.05),在口干线性评分上,两组呈现差异(P<0.05)。正式试验共纳入50例患者,研究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的患者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24例患者与对照组24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他各项指标结果如下:1、唾液流率:干预前两组间患者的唾液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唾液流率平均增加(0.30±0.142)mg/min,对照组仅增加(0.04±0.116)mg/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唾液pH值:干预前两组间患者的唾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患者唾液pH值几乎无变化,组间差异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饮水量:干预前两组间患者的饮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饮水量显着下降了(408.33±201.983)ml,对照组患者饮水量也减少了(131.25±141.277)ml,但远不如试验组饮水量减少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干程度评分:干预前两组间患者的口干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干发生程度评分显着下降了(18.13±7.985)分,对照组患者口干程度评分仅减少了(7.13±17.964)分,试验组患者口干程度缓解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HIP-14评分:干预前两组间患者的OHIP-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OHIP-14评分为(17.50±5.275)分,对照组评分为(21.92±5.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乌梅甘草喷雾剂能明显促进患者唾液分泌,缓解口干症状,并且使患者饮水量得到合理控制。2、在试验干预4周疗程内,乌梅甘草喷雾剂对唾液pH值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口腔内环境紊乱,使用乌梅甘草喷雾剂不用担心增加诱发口腔疾患的风险。3、在餐前和餐后使用乌梅甘草喷雾剂,能极大地促进唾液分泌,保护口腔粘膜,提高患者进食舒适度,促进口腔健康。

刘剑[6](2018)在《酸甘化阴法的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酸甘化阴法的文献研究,为酸甘化阴法的历史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资料,为临床医家更加准确、灵活的应用此法,提供较为完备的理论,满足临床应用与学术研究的需要。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酸甘化阴法相关古代文献进行全面收集,运用检索的方法考证酸甘化阴法的具体出处;整理出酸甘化阴法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研究其中发生的演变;探讨酸甘化阴法的内涵及配伍形式;整理酸甘化阴法适应症、常用方剂、典型医家和医案。结果:明确“酸甘化阴”一词最早源于《临证指南医案》;“酸甘化阴法”一词首次出现在《医学实在易》;酸甘化阴法哲学理论源于易经中的《连山易》和《归藏易》,以及道家的重阴思想;酸甘化阴法的医学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经过《伤寒论》的运用和金元时期的发展,最终丰富于明清;金元时期滋阴学派的出现促进了酸甘化阴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从医学理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改变等角度阐述这一发展的原因;归纳出酸甘化阴法的临床应用;整理出代表性的医家与典型医案。结论:古代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临床应用案例较多,他们将这种治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中;总宗《黄帝内经》,师从仲景;此后运用酸甘化阴法的医家辈出,因其师承、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历史社会因素影响,各有其理论依据及用药特点;滋阴学派和温病学派促进了酸甘化阴思想的发展;他们注重酸甘化阴药物和甘寒苦寒药物合用来滋阴降火;温补学派善于运用酸甘化阴补阴的同时补阳,注重阴阳同补。

刘剑,蒋筱[7](2018)在《阴气病变与“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阴气作为形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们一直在研究其定义、生理作用、病理特点,许多学者对阴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另外,本文对补阴的常用治法酸甘化阴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

皇玲玲,赵晓峰,郭海,宗岩[8](2017)在《叶桂治痢五法浅析》文中提出总结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痢经验,有辛开苦降法、酸苦泄热法、清热解毒法、酸甘化阴法、温补法五法,对这五法逐一进行探讨。以期对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放射性结肠炎这些现代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马洪明[9](2016)在《田金洲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温习田金洲教授的成才之路,总结田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重点总结其诊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经验,并探讨其诊治思路及遣方用药的规律与特点,试图深入领会其学术思想、全面系统地继承其临床经验。方法:1.采用跟师临床学习,收集病案资料等方法,全面记录三年来田老师所诊患者的全部诊疗过程;通过跟师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系统研读老师的着作、论文,精读老师指定的有关古籍等方法;了解其成才之路,找出其学术渊源,进而全面总结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选取田金洲教授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自诊病例101例,详细记录首诊病例症状、诊断、治法和用药情况。确定首诊处方各药物的使用频次、证候和治法的出现频次;采用关联规则ICA算法进行治法与药物、症状与药物、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分析,根据结果绘制出可视化的点线图。与田金洲教授进行深度访谈,修正并完善研究结果和结论。上述操作基于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完成。结果:1.田金洲教授的学术渊源可以概括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熟读中医古代经典;师承董建华教授、王永炎教授,在继承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田老师不断地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学术思想方面:提倡“诊病、辨证、施治”三部曲思维模式,三者缺一不可,辨病尤为重要。认为中医治病必先诊病,而后辨证。辨病则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是中医学的精华,亦是临证取效的关键。倡导扎根中医,坚持西为中用、中西结合。重视中医四诊,尤其强调舌脉在四诊中的作用,同时不废现代检查手段。强调肾、脾在脑髓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作用,治疗时多脾肾双补,先后天兼顾,以达益髓荣脑之功。认为痰浊、瘀血是脑髓病特别是痴呆发展变化的重要病理因素,二者相互夹杂,相互影响,导致症状波动和疾病加速进展。舌、脉诊对痰浊、瘀血辨证尤为重要。痴呆患者临床多见舌质紫暗、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腻等痰瘀互结的表现。提出AD属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对其治疗宜坚持“慢病缓图”的原则,宜循序渐进,用药轻灵,通过调节阴阳,健运中焦,使气血输布,正复邪去,而神明出焉。3.临床经验方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简介。从疾病的演变、证候变化对AD进行辨证分期治疗,即平台期治宜健脾补肾,波动期宜化痰、平肝、活血,下滑期宜解毒为主。治疗中注重兼症的治疗,重视健康教育指导。补肾益髓、活血利水法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经验简介。田金洲教授认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病机关键为肾虚髓减,水瘀互结。本虚为肾虚、脾虚;标实为水、瘀互结,故治以补肾益髓、活血利水为法,随证加减亦有健脾化湿、熄风通络、养心安神、清化痰热等法。从肝、从心论治郁病的临床经验简介。田师认为气机郁滞为郁病发病的关键,故疏肝解郁为其治疗大法,并贯穿治疗之始终,临证之时可随证施予清肝泻火、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滋阴养血、健脾养心等治法。从“瘀”、“虚”辨治慢性失眠的临床经验简介。田师从叶天士“久病致瘀”、“久病多虚”理论出发,以“瘀”、“虚”立论辨治慢性失眠。在治疗上无论虚实,总不离活血养血安神。承董老丹参枣仁汤之精要,立清心安神汤,疗效确实。平肝清心安神法诊治AD伴精神症状的临床经验简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程中常会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症状。但发病机制不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争议,治疗较为困难。田金洲教授以平肝清心安神法诊治AD伴精神症状确有实效。平肝通络法治疗肝阳挟瘀型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肝为厥阴风木之脏,田师认为久病眩晕,合并高血压病者证多属肝阳夹瘀,予平肝通络法治疗,疗效确切。从肝论治内伤头痛的临床经验简介。田金洲教授认为内伤头痛的病因中肝的影响最为密切,治疗从肝立论,拟平肝活络为其根本治法,处方予川芎定痛饮加减治疗。方中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君,用量宜重。从肺胃相关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经验简介。田金洲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其基本病机为胃虚气逆,肺失清肃。临证常用和胃降逆法的代表方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治疗。酸甘化阴法治疗纳呆的临床经验简介。临证治疗纳呆厌食患者,田金洲教授多予养阴益胃为主,拟酸甘化阴法。芍药和甘草是酸甘化阴法的经典对药,也是田师使用较多的药物,临床中也常与乌梅、生地、麦冬等药合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简介。帕金森病属祖国医院“颤振”范畴,田金洲教授认为其属中医“脑髓病”的范畴,本病病位在脑,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血不足、肾精亏虚为本;内风、痰、瘀为标,治疗拟滋补肝肾、平肝熄风为其基本治法。养阴清热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经验简介。口腔溃疡中医称作“口疮”或“口糜”,田金洲教授把口疮作为“疮疡”进行辨证论治,他认为,火热是口疮主要的病理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脾,日久多伤阴,而成虚实夹杂证。补肾健脾、调畅气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经验简介。田金洲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与脾虚失运、气机不畅相关。临证处方时把补肾健脾、调畅气机有机统一,疗效显着。补肾健脾,益气升清法治疗脑鸣的临床经验简介。田师认为脑鸣的形成多责之脑髓空虚,补肾是施治的根本,健脾是治疗的重要方面,通络是取效的重要配伍。继承董建华先生的学术真谛,临证时长于辨证使用药对。文中对如下药对进行总结,如:菖蒲、郁金,制龟板、制鳖甲,功劳叶、仙鹤草,玄参、麦冬、生地,郁金、合欢花、贯叶金丝桃,丹皮、地骨皮,丹参、炒枣仁、五味子,三七面、全蝎,石斛、乌梅、生甘草,天麻、钩藤等。4.临床研究的结果:田金洲教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治法为滋补肝肾、健脾化痰、清心平肝、活血安神;核心用药为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茯苓、石菖蒲、黄芩、郁金、天麻、珍珠粉、酸枣仁;提取二药配伍组合13组,三药配伍组合9组。通过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田金洲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得出以下结论:田金洲教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证重视补肾填髓,健脾化痰;重视兼症辨治;填髓常用“血肉有情”之品,治标不忘“痰瘀火毒”。

赵琼,廖琼,王腾飞,周福蓉,杨艳艳,李秀亮[10](2012)在《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探析》文中认为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则治法,属中医"补法"中的养阴范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古今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生津止泻作用论述较少。本文从理论认识、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3个方面探讨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酸甘化阴法的生津止泻作用,初步阐明酸甘化阴法具有确切的生津止泻作用疗效。拓展了中医酸甘化阴法的应用范围,体现了小儿腹泻病的中医药治疗特色。酸甘化阴法亟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以揭示其科学内涵。

二、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酸甘化阴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酸甘化阴法源流
2 酸甘化阴法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
    2.1 养阴生津润燥
    2.2 舒筋缓急止痛
    2.3 收敛固摄
    2.4 益精补血
3 小结与展望

(2)乌梅甘草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进展
        一、唾液腺的生理病理
        二、放射性口干相关的分子机制
        三、西医对放射性口干症的防治措施
    第二节 中医学对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放射性口干症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放射性口干症的防治措施
    第三节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乌梅甘草合剂防治放射性口干的实证研究
        一、酸甘化阴理论的发展
        二、乌梅甘草及乌梅的主要成分柠檬酸
        三、理论框架
        四、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五、初步基础实验研究
        六、扩大临床应用研究
        七、细胞实验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大鼠乳鼠颌下腺细胞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及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第二节 乌梅甘草合剂与柠檬酸对颌下腺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比较
        一、实验材料及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局限性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
        1.2 “五味合化”的性味配伍理论
        1.3 酸甘化阴法的研究价值
    2 小儿腹泻病的中西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祖国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2 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 人参乌梅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1 人参乌梅汤的历史渊源
        3.2 人参乌梅汤的临床实践
        3.3 人参乌梅汤的实验研究
    4 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在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作用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制备
        2.3 模型制备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
        4 小结
    实验二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全基因芯片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及模型制备
        2.3 实验取材
        2.4差异基因筛选实验
        2.5 统计分析
        2.6 芯片质控
        3 结果
        3.1 总RNA质检结果
        3.2 芯片实验结果质控
        3.3 芯片荧光信号扫描图片结果
        3.4 芯片数据结果质量评价
        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步骤
        3 结果
        3.1 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3.2 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4 小结
    实验四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实时荧光PCR验证实验
        1 实验用品
        1.1 实验样品
        1.2 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筛选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1.5 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RNA抽提
        2.2 RNA质检
        2.3 反转录
        2.4 SYBR Green qPCR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RNA质检结果
        3.2 RT-PCR验证结果
        3.3 验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腹泻动物模型的制备
        1.1 腹泻模型动物选择
        1.2 腹泻疾病模型制备的常用药物及方法
        1.3 腹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1.4 课题组前期动物腹泻模型研究
    2 人参乌梅汤加味组方理论
        2.1 人参乌梅汤加味立论及方解
        2.2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效应评价
        2.3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现代机制研究
    3 人参乌梅汤加味对幼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3.1 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的应用
        3.2 全基因芯片实验结果讨论
        3.3 芯片实验RT-PCR验证结果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全基因实验荧光芯片扫描图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酸甘配伍法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消化系统疾病
2 皮肤疾病
3 血液系统疾病
4 内分泌系统疾病
5 男科疾病
6 其他疾病
7 小结

(5)乌梅甘草喷雾对糖尿病患者口干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口干症的认识与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口干症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探讨
        二、中医对糖尿病口干症的治法研究
    第二节 中医药对糖尿病口干症的认识与研究
        一、西医对糖尿病口干症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探讨
        二、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水平与口干、口腔健康情况的关系现状
    第三节 糖尿病口干症的防治研究
        一、口服药物治疗
        二、口腔局部给药治疗
        三、其他治疗
    第四节 酸甘化阴理论及中药乌梅甘草的认识与研究
        一、酸甘化阴理论的起源、发展及中药乌梅甘草的认识
        二、酸甘化阴理论在口干症的应用
        三、乌梅甘草喷雾剂在口干症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疗效研究预试验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分析
    第二节 浓度筛选预实验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分析
    第三节 乌梅甘草喷雾对糖尿病口干症的临床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第五节 讨论与分析
        一、糖尿病口干症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二、乌梅甘草喷雾剂改善糖尿病患者口干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结语
    一、结论
    二、局限性与应对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酸甘化阴法的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酸甘化阴法理论源流
    1.1 酸甘化阴法概念辨析
    1.2 酸甘化阴法索源
        1.2.1 酸甘化阴法哲学思想渊源
        1.2.1.1 易经中的滋阴思想
        1.2.1.2 《连山易》、《归藏易》“贵阴贱阳”
        1.2.1.3 道家的崇阴思想
        1.2.2 酸甘化阴法医学源流
    1.3 酸甘化阴法历史沿革
        1.3.1 萌芽于夏商
        1.3.2 初步形成于《黄帝内经》
        1.3.3 奠基于《伤寒杂病论》
        1.3.4 发展于金元
        1.3.4.1 对酸甘化阴法内涵的研究
        1.3.4.2 对酸甘化阴法药物配伍的研究
        1.3.4.3 对酸甘化阴法的药性研究
        1.3.5 丰富于明清
        1.3.5.1 温补学派对酸甘化阴法的发展
        1.3.5.2 温病学派对酸甘化阴法的发展
        1.3.5.3 方剂类别上的创新
        1.3.5.4 适应症的扩大
    1.4 滋阴学派的出现
        1.4.1 滋阴学派的理论变革
        1.4.1.1 《黄帝内经》中的滋阴思想
        1.4.1.2 理学对滋阴理论的影响
        1.4.1.3 滋阴思想形成于金元时期
        1.4.1.4 刘完素对养阴法的贡献
        1.4.2 滋阴学派产生的背景
        1.4.3 朱丹溪滋阴学说的主要思想
        1.4.3.1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观
        1.4.3.2 相火妄动导致的阴虚体质
        1.4.3.3 滋阴与泻火并重的治疗观
        1.4.3.4 以“静”为和的调养观
2.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研究
    2.1 酸甘化阴法的作用机理
        2.1.1 甘补酸敛说
        2.1.2 甘缓酸补说
        2.1.3 五味合化说
    2.2 酸甘化阴法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2.3 酸甘配伍的形式
    2.4 酸甘化阴法的适用范围
    2.5 使用了酸甘化阴法的常用方剂整理
        2.5.1 解表类方剂
        2.5.2 泻下类方剂
        2.5.3 和解类方剂
        2.5.4 清热剂
        2.5.5 温里剂
        2.5.6 补益剂
        2.5.7 固涩剂
        2.5.8 安神剂
        2.5.9 治风剂
        2.5.10 治燥剂
        2.5.11 驱虫药
3.应用酸甘化阴法的代表性医家和典型医案举例
    3.1 研究和运用酸甘化阴法的代表性医家列举
        3.1.1 张仲景
        3.1.2 朱丹溪
        3.1.3 叶天士
        3.1.4 吴鞠通
    3.2 酸甘化阴法医案举例
        3.2.1 叶天士治酒客便血案
        3.2.2 叶天士治痢疾案
        3.2.3 吴鞠通治湿温案
        3.2.4 张大昌治疗胰腺炎案
        3.2.5 周仲英治疗胃痛案
        3.2.6 曹颖甫治疗下利案
        3.2.7 熊继柏治失眠案
        3.2.8 马培之治胃病案
        3.2.9 陆渊雷治喘咳案
        3.2.10 王孟英治吐血案
        3.2.11 范中林治疗急性痢疾案
        3.2.12 余无言治疗不寐案
        3.2.13 赵守真治疗遗精案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阴气病变与“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阴气的概述
    1.1 阴气的定义
    1.2 从物质基础方面对阴气进行定义
    1.3 从运行部位来定义
    1.4 从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上来定义阴气
2 阴气的生理特点
    2.1 阴气的运动形式
    2.2 阴气的生理功能
    2.3 阴气的病理特点
3 酸甘化阴概述。
4 对酸甘化阴内涵的研究
    4.1 现代对应用酸甘化阴法的古代医家的研究
5 对酸甘化阴法芍药甘草汤类方的研究
    5.1 对芍药甘草汤的研究
    5.2 对酸甘化阴之小建中汤研究

(8)叶桂治痢五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辛开苦降法
2 酸苦泄热法
3 清热解毒法
4 酸甘化阴法
5 温补法

(9)田金洲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田金洲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参考文献
田金洲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田金洲教授学术思想简述
        1.1 临证三部曲,尤重于辨病
        1.2 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结合
        1.3 脑髓病治疗尤重脾肾
        1.4 痴呆病因病机不离痰、瘀
        1.5 慢病缓图,效则守方
    2 田金洲教授临床经验简介
        2.1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简介
        2.2 补肾益髓、活血利水法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经验简介
        2.3 从肝、从心论治郁病的临床经验简介
        2.4 从“瘀”、“虚”辨治慢性失眠的临床经验简介
        2.5 平肝清心安神法诊治AD伴精神症状的临床经验简介
        2.6 平肝通络法治疗肝阳挟瘀型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
        2.7 从肝论治内伤头痛的临床经验简介
        2.8 从肺胃相关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经验简介
        2.9 酸甘化阴法治疗纳呆的临床经验简介
        2.10 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简介
        2.11 养阴清热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经验简介
        2.12 补肾健脾、调畅气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经验简介
        2.13 补肾健脾,益气升清法治疗脑鸣的临床经验简介
        2.14 擅用药对,均有发挥
    参考文献
基于关联规则的田金洲教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研究
    文献综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对AD发病病因、机制的认识与诊断、治疗
        2 祖国医学对AD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辩证治疗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的理论认识
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的实验基础
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的临床实践
结语

四、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酸甘化阴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J]. 魏玉苹,李珊珊,刘茜玮,赵琼,管志伟,杨翠玲.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1)
  • [2]乌梅甘草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D]. 陈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D]. 周鸿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酸甘配伍法临床应用[J]. 邵文雪,郭选贤. 河南中医, 2019(05)
  • [5]乌梅甘草喷雾对糖尿病患者口干症影响的临床研究[D]. 赵子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酸甘化阴法的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D]. 刘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阴气病变与“酸甘化阴”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刘剑,蒋筱. 饮食科学, 2018(02)
  • [8]叶桂治痢五法浅析[J]. 皇玲玲,赵晓峰,郭海,宗岩. 环球中医药, 2017(08)
  • [9]田金洲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研究[D]. 马洪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探析[J]. 赵琼,廖琼,王腾飞,周福蓉,杨艳艳,李秀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1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