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不含微量元素怎么办?

一、复混肥不含微量元素该如何办?(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1](2016)在《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黄土吸附Cd(Ⅱ)Zn(Ⅱ)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厌氧缺氧条件下高温热解制备的难溶稳定、高度芳香化的富碳物质。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以及大量表面电荷等性质,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与固定化修复研究。同时,生物炭还可以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增强土壤养分的持留,提高粮食产量,并能有效增加土壤碳汇,固定大气中的CO2,有望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有关生物炭内部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的探究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化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被喻为一种绿色环境友好型固定化修复剂。探究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能及其对黄土吸附重金属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固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黄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典型的农业废弃物马铃薯秸秆、棉花秸秆和猪粪为原料,在300℃和500℃下制备生物炭(分别标记为BPS300、BPS500、BCS300、BCS500、BPM300和BPM500)。通过优选后,选取BPS300、BCS500和BPM500,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并结合元素和孔径分析等手段对生物炭与黄土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在溶液体系下,以批量平衡法研究黄土、生物炭和加炭黄土在不同吸附时间、初始溶液pH值、初始重金属浓度下对Cd(Ⅱ)和Zn(Ⅱ)的吸附特征,结合吸附前后的表征结果,探讨吸附性能与生物炭和黄土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推断可能存在的吸附机制。并研究了Cd(Ⅱ)-Zn(Ⅱ)共存体系下两者吸附的交互作用特性,考察其具体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的固定化应用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期数据和参考依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⑴对BPS300、BCS500、BPM500和黄土(Loess)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生物炭主要含有C、H、O、N、S等元素,BPS300和BCS500的芳构化程度较高,BPM500的极性和亲水性更强。黄土的比表面积和微孔面积不如生物炭的大,由此说明生物炭的孔隙更致密。黄土表面粗糙,附着凹凸物,BPS300和BCS500呈层状叠合,孔隙明显,比表面积大,BPM500呈蜂窝团状固体,大孔丰富,微孔较少。FTIR图谱定性说明三种生物炭内部羟基,羧基和内酯基的存在,Loess的谱图与BPM500相似。XRD图谱分析可知,BPM500,Loess和BPS300均含有明显的石英SiO2主峰,生物炭和黄土的晶型结构均呈现完整有序的形态。⑵研究了BPS300、BCS500、BPM500和黄土及加炭黄土(依次标记为LBPS、LBCS和LBPM)对Cd(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增加,吸附剂对Cd(Ⅱ)的吸附过程均呈现先快后慢再快的上升趋势,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BCS500>LBCS>BPS300>LBPS>LBPM>Loess>BPM500;黄土对Cd(Ⅱ)的吸附在1 h时基本达到平衡,生物炭和加炭黄土则在10 h左右平衡;生物炭、黄土以及加炭黄土对Cd(Ⅱ)的吸附量均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达到0.9980以上,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模型拟合相关性更高。实验条件下,生物炭的添加均提高了黄土对Cd(Ⅱ)的吸附能力。通过吸附前后表征结果的对比推断,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机制主要是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而黄土对Cd(Ⅱ)的吸附主要是黄土中的石英、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以及天然有机质中的羧基官能团的贡献。⑶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溶液pH值和初始重金属浓度对BPS300、BCS500、BPM500、Loess、LBPS、LBCS和LBPM吸附Zn(Ⅱ)的影响。结果显示,吸附剂对Zn(Ⅱ)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各阶段的增加幅度略有差异,Loess对Zn(Ⅱ)的吸附在14 h时基本达到平衡,而BPS300、BPM500和BCS500均在1 h左右平衡,生物炭、黄土以及加炭黄土对Zn(Ⅱ)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模型拟合相关性更高。实验条件下,生物炭的施入对黄土吸附Zn(Ⅱ)的性能并没有显着影响,生物炭对Zn(Ⅱ)的吸附机制主要是酸性含氧官能团的表面络合和氢键的作用,而黄土的吸附机理与Cd(Ⅱ)的基本一致。⑷研究了Zn(Ⅱ)-Cd(Ⅱ)共存体系下,两种金属的吸附交互作用特性。通过对比,生物炭、黄土和加炭黄土对Cd(Ⅱ)和Zn(Ⅱ)吸附量均小于单一体系下各自的吸附量,且Zn(Ⅱ)的降幅更大一些。推断两种金属因为化学性质相似,在混合条件下会相互竞争有效的结合位点,表现为拮抗吸附作用。

白家云[2](2015)在《微生物处理磷矿粉发酵菌剂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高品位磷矿资源的不足和当前磷资源利用的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到目前为止,磷肥工业通常将磷矿粉酸化制成过磷酸钙,或高温煅烧制成钙镁磷肥,或对酸化的磷进一步提取制成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这些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耗能高、污染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通过制作和培养菌种,对磷矿粉与组合菌种进行发酵,进而筛选出最适合磷矿粉发酵菌种,优化菌种生长条件及确定最佳发酵温度、发酵水分、接菌量、激活剂量,探索有利于磷矿粉中有效磷含量增加的发酵处理,从而为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理论支持和实验数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菌种组合及菌种组合最优比例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当解磷菌、根霉菌、枝霉菌三种菌种组合培养时菌落生长速度快,菌落直径达7.54cm,产孢量达到3.03×109个/ml;在筛选出的最优菌种组合中,对各菌种所占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30%解磷菌+35%根霉菌+35%枝霉菌比例下产孢量最多,达3.10×109个/ml,酸度最强,pH达到2.07,比原培养基的酸度提高了1.9倍。(2)影响菌种生长条件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以30%的硝酸钠、60%的葡萄糖分别作为培养基的氮源和碳源,同时添加2‰生物激活剂,在30℃环境中培养7d,可获得较高的产孢量。(3)不同发酵条件对磷矿粉活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五种试验因素下进行磷矿粉发酵的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最优菌种组合与磷矿粉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培养基含水率为70%,接菌量4%、激活剂量0.36%。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组合,当发酵温度为30℃,时间为7d,基质含水率70%时发酵物有效磷含量达到最高,为10.87%。影响最大的是发酵温度,其次是培养时间,最后是基质含水率。

杨海霞[3](2013)在《污泥制肥工艺及优化条件的实现》文中认为如今环保产业得到了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高度的关注,对此,我国还出台了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政策措施,处理城镇污水的技术也不断提高。在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城镇排放了大量的污水、污泥,如何处置这些污泥,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污水污泥处理事业的前景逐步开阔,并逐渐改变了那种认为只需要处理污水,而无需处理污泥的错误的环境治理方式。现阶段,国内处理污泥并将其转化为可用资源的程度不高,这实质上就严重制约了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及相关处理技术的提高。目前我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是填埋,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且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会出现各种各样有效而合理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减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并实现节能环保的具体目标。我国农业为求高产,长期以来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导致土壤出现了沙化,肥力减弱,有机质含量降低,此情况在我国干旱地区尤为明显。而污泥中所含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正好可以改善出现的这土壤问题。例如,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田间持水量提高,污泥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的改良,对土壤的结构特性和空隙的改善,促进植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等。大量事实表明,解决污泥的最佳方案为污泥的农田利用。本课题以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为目的,以实现农业利用为最终目标,解决我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问题。针对该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理化性质、主要养分及其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定性定量分析。由于好氧堆肥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处理周期较短;而且在其发酵的高温阶段,几乎所有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成活率都很低:各种微生物降解消化大分子有机物,最后可获得含有大量腐殖质的优质有机肥料,既能满足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又能达到投资及运营成本低、技术工艺成熟、操作管理方便,成为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最佳选择,从而提出了好氧发酵堆肥为核心的污泥制生物有机肥新工艺。本次设计建成了一条年产1500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详细分析了通风渠道及通风量、气温、水分等对堆肥影响较为明显的相关参数,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分析堆肥前后阶段中出现的两种发酵菌种及污泥样品的参数,并将之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堆肥产品具有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产品所含的营养价值、重金属比重在不同阶段中的变化特征,验证了发酵菌种A能更好的完成脱水污泥好氧发酵堆肥过程,解决了制肥工艺中关键问题即污泥的水分调整及如何正确挑选堆肥的菌种。并基于此,建议将污泥堆肥与再开发资源的方式与处理处置污泥、有机肥料的方法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处理,以便实现污泥有效处置与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的双赢结果,力求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王国强[4](2011)在《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复合肥行业、市场混乱局面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复合肥行业基本由私营小企业所充斥,规模化的大企业很少。在与私营小企业的竞争中具有固定投入较大、原材料价格高、人工成本高的三个弱点,从而制约了大型企业现阶段在复合肥行业的发展,短期内盈利显得异常艰难。本文拟分析云南省复合肥行业的发展现状、生存模式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求云南省复合肥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前言,对研究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概括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方法、理论依据以及总体框架。第二章对所涉及的产业结构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第三章指出云南复合肥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先简要介绍世界复合肥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复合肥产业的现状;接下来结合复合肥产业发展趋势对云南复合肥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第四章对云南复合肥市场进行SCP范式剖析。对云南复合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产业布局、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云南复合肥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性。在必要性方面,主要是分析了供给、需求、国际贸易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在可行性方面,主要是分析了需求的不断扩大、云南复合肥企业的比较优势、全球化肥产业的转移等因素。第六章提出了云南复合肥产业升级的路径。现对云南复合肥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析,再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云南复合肥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展望。论文的主要结论:(1)本文结合复合肥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提出了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的模式,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路径。(2)对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化流程设计,提出了上下游一体化、差异化、提升集中度等的方法和策略,并对其进行分析。(3)本文通过对云南复合肥产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后,综合考察云南省内个地区的复合肥发展现状以及与国内外新进企业进行对比后发现,云南省复合肥产业存在很大的风险,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同时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逐渐从市场中拼杀出来,市场逐步规范,汰弱留强之势逐渐显现。(4)针对目前的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复合肥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云南复合肥产业可以采取进行产业布局、发展低浓度复合肥、发展特色和品牌、转变政府职能等措施来降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王心歌[5](2009)在《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的食品和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为此,农业部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这次会议在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国务院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生态农业。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生物、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道路,而生物肥料的施用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十一五规划对我国环境资源保护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等各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个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大力发展生物肥料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当前的“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产品要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农产品进行竞争,其首要前提,即以施用“绿色无公害”肥料为基础生产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制度化的推广和实施。这不仅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目前,全球正在发生第六次饮食文化的变革,即由消费热量食品转向消费安全、卫生、营养食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生活求温饱转向生活求质量,人民对无污染、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肥料是绿色食品的基础,只有合理使用绿色肥料才能达到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据FAO(世界粮农组织)肥料年鉴的有关报道,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是:向多成分、多功能、高效、高浓度、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走生物、有机、无机相结合的道路。“生物肥”、“活性有机肥”、“生化复混肥”等无污染绿色生态系列肥料,就是这一领域中最先进的肥种。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以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开发生产为主,集微生物菌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物肥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近期,惠森公司在引进、吸收国际领先生物技术以及掌握国内生物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区的农业环境条件,针对性开发研制了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新型生物肥料——惠森“坤奇尔”高效复合生物菌肥,是生产绿色农产品、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型理想肥料。本项研究结合惠森公司推出的“坤奇尔”生物肥的推广,说明生物肥的市场前景,结合新疆地区特有的地区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生物农业发展的可行性模式。本文提出要把生物技术的进步、成果与生物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推动我国现代生物农业的健康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图书的读阅、网上各数据库浏览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惠森公司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资料,通过资料了解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充分的了解生物肥的市场前景。而后,我们运用SWOT理论对惠森公司进行了机会、威胁、优劣势的分析,根据战略匹配的原则——发挥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提出了公司相应的对策,来达到企业竞争优势的目标;用波特的五力分析理论,对生物肥的市场,特别是坤奇尔生物肥进行了竞争分析;运用市场营销战略STP理论对惠森公司进行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文章还运用4P理论,对坤奇尔生物肥的推广做了详细的探讨。本文还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特殊的细分市场,对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创新,对农业高科技生物产品的营销战略进行了探讨。

亓昭英,马金元[6](2009)在《我国一次钾肥的生产现状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探讨面对国内需求强劲、价格暴涨而又由国外生产巨头掌控的我国钾肥市场,我国具体该如何应对?了解我国一次钾肥的生产状况,以共同寻求更高效且能"自立"的钾肥品种,应该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吴江[7](2007)在《芭田股份:破题,从创新开始》文中研究说明记者:段总,作为一个行业的见证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复混肥市场?行业该如何发展?段继贤:我国的复混肥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氮、磷、钾肥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不规范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是好的。特别是?

王世军[8](2007)在《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本论文以产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勘查、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从矿产资源需求的背景条件,综合分析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各种因素,结合计量经济、技术经济、统计回归分析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需求预测分析模型,对未来20年河北省的矿产资源需求状况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研究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以及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现状,应用生态占用空间的环境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分析了矿业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念、研究范围,具体分析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况、产品方案、结构、集中度等指标,以及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河北省矿产业的区位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以及结构性演变。以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内化、确定和管理,以及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如何做到产权明晰,实现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核算,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混合配置的矿产资源有效地配置方式,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全球矿产资源为视角,以河北省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确定了河北省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产资源产业的总体战略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加强勘查,增加供给;开拓外源,提高保障:集约开发,高效利用;结构升级,效益显着;维护生态,协调发展。

李华斌[9](2004)在《化肥标识:乱花渐欲迷人眼》文中研究说明你知道“有机尿素”吗?你知道磷酸三铵是否存在吗?如今,只要你在化肥市场上打个转儿,或是在某些化肥展览会的场馆外看一看,你就会发现许多闻所未闻的化肥“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会让那些购肥的农民眼花缭乱,既分不清肥料的真假,?

吴信华[10](2002)在《肥料市场 谁主沉浮》文中研究说明$F编者按:$E$T近10年来,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加了 90%,但粮食产量增加不足 6.5%;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已由建国初的99%下降到了90年代初的37%。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而不注意补充有机肥,导致了土壤板结、酸化等严重后果。农谚曾说“收多收少在于肥”,那么,化肥的?

二、复混肥不含微量元素该如何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混肥不含微量元素该如何办?(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黄土吸附Cd(Ⅱ)Zn(Ⅱ)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
        1.1.1 来源和现状
        1.1.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2 生物炭的研究进展
        1.2.1 生物炭的制备
        1.2.2 生物炭的特性
        1.2.3 生物炭的应用领域
        1.2.4 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背景和课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2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与黄土的表征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生物炭的制备温度对Cd(Ⅱ)吸附的影响(生物炭的优选)
        2.2.2 产率及灰分
        2.2.3 pH和元素组成
        2.2.4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
        2.2.5 扫描电镜
        2.2.6 表面官能团
        2.2.7 XRD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生物炭和黄土对Cd(Ⅱ)的吸附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3.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3.2.2 吸附时间的影响
        3.2.3 初始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3.2.4 吸附机理
    3.3 本章小结
4 生物炭和黄土对Zn(Ⅱ)的吸附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4.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4.2.2 吸附时间的影响
        4.2.3 初始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4.2.4 吸附机理
    4.3 本章小结
5 Zn(Ⅱ)和Cd(Ⅱ)在生物炭和黄土上的竞争吸附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设备与仪器
        5.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初始金属浓度的影响
        5.2.2 Cd(Ⅱ)和Zn(Ⅱ)在吸附剂上的交互作用原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生物炭的制备及表征
        6.1.2 生物炭、黄土和加炭黄土对Cd(Ⅱ)的吸附
        6.1.3 生物炭、黄土和加炭黄土对Zn(Ⅱ)的吸附
        6.1.4 Cd(Ⅱ)和Zn(Ⅱ)在生物炭、黄土和加炭黄土上吸附的交互作用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 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A 生物炭及黄土吸附Cd(Ⅱ)后的扫描电镜图
附录B 生物炭及黄土吸附Zn(Ⅱ)后的扫描电镜图

(2)微生物处理磷矿粉发酵菌剂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引言
        1.1 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磷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3 磷矿的研究现状
        1.3.1 我国磷矿资源的主要特点
        1.3.2 磷矿粉用作肥料的研究进展
        1.3.3 磷矿粉的加工技术
        1.4 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循环中磷的研究现状
        1.5 复合菌种研究现状
        1.5.1 解磷菌的研究现状
        1.5.2 根霉菌产生有机酸的研究现状
        1.5.3 枝霉菌的研究现状
        1.6 选用的新型复合菌种的特点
        1.6.1 菌种的培养特点
        1.6.2 发酵底物的特点
        1.7 生物肥料的应用
        1.7.1 生物肥料的含义
        1.7.2 生物菌肥的应用
        1.7.3 生物磷肥的发展趋势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目标
        1.8.2 研究意义
        1.8.3 研究内容
        1.8.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试剂药品
        2.1.3 试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2.1.4 数据分析
    2.2 试验方案
        2.2.1 复合菌种的培养及接种
        2.2.2 菌种组合及不同比例菌种的筛选
        2.2.3 影响菌种生长条件优化的研究
        2.2.4 不同发酵条件对磷矿粉活化的影响
        2.2.5 指标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菌种组合及菌种比例优劣的筛选
        3.1.1 不同菌种组合对感官的影响
        3.1.2 不同菌种组合对产孢量的影响
        3.1.3 不同比例的菌种组合对产孢量的影响
        3.1.4 不同比例的菌种组合对产酸强弱的影响
    3.2 影响菌种生长条件因素的研究
        3.2.1 氮源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2 不同质量分数最优氮源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3 碳源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4 不同质量分数最优碳源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5 生物激活剂量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6 不同培养温度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7 不同培养时间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
        3.2.8 复合菌种接种时间
    3.3 不同发酵条件对磷矿粉活化的影响
        3.3.1 单因素分析磷矿粉活化的影响
        3.3.2 多因素分析磷矿粉活化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3)污泥制肥工艺及优化条件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污泥的概述
        2.1.1. 污泥的定义及分类
        2.1.2. 污泥的特性
    2.2 常用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2.1 污泥处理技术
        2.2.2 污泥处置技术
        2.2.3 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2.3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进展及现状
        2.3.1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进展及现状
        2.3.2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进展及现状
    2.4 污泥的农用资源化处置方法
        2.4.1 污泥自然风干
        2.4.2 污泥直接干燥和造粒
        2.4.3 污泥堆肥发酵
        2.4.4 污泥制复合微生物肥
第三章 试验方法与材料
    3.1 污泥来源和样品的前处理
        3.1.1 污泥来源
        3.1.2 样品的前处理
    3.2 试剂
    3.3 仪器设备
    3.4 污泥参数测定方法
        3.4.1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3.4.2 pH测定
        3.4.3 有机质的测定
        3.4.4 总氮的测定
        3.4.5 总磷的测定
        3.4.6 总钾的测定
        3.4.7 总汞的测定
        3.4.8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镉、铅、铬、砷)
        3.4.9 粪大肠杆菌的测定
第四章 污泥的性质及理化检测分析
    4.1 污泥基本的理化性质
    4.2 污泥中养分组成分析
    4.3 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4.4 污泥的卫生学指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泥制肥的堆肥工艺选择
    5.1 厌氧与好氧堆肥方式的特点与对比
    5.2 好氧堆肥工艺的特点与选择
    5.3 好氧堆肥处理工艺流程
        5.3.1 处理工艺
        5.3.2 工艺流程说明
    5.4 小结
第六章 污泥处理工艺构筑物设计
    6.1 工程概况
    6.2 总体设计
    6.3. 设计说明
        6.3.1 预处理工序
        6.3.2 原料库
        6.3.3 晾晒棚
        6.3.4 发酵棚
        6.3.5 制肥场(生产车间)
    6.4 小结
第七章 好氧堆肥工艺参数优化
    7.1 研究方法
    7.2 投放物料
        7.2.1 原辅材料
        7.2.2 发酵菌种
    7.3 堆肥过程参数优化与控制
        7.3.1 通风方式及温度的确定
        7.3.2 堆体温度的变化
        7.3.3 pH值
        7.3.4 水分
    7.4 堆肥产品的性质
        7.4.1 堆肥产品的物理性状
        7.4.2 堆肥产品主要养分含量
        7.4.3 堆肥产品重金属含量
        7.4.4 堆肥产品卫生学指标
        7.4.5 试验比对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污泥生物肥运行效果分析
    8.1 产品质量达标情况
    8.2 污泥制生物有机肥经济损益分析
        8.2.1 基建投资及运行成本
        8.2.2 经济效益估算
        8.2.3 经济损益分析
    8.3 环保效益分析
    8.4 社会效益分析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的思路
        1.2.2 本文的总体结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2. 基础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产业结构概念及其分类
    2.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3. 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复合肥产业现状分析
        3.1.1 化肥业的双重特性
        3.1.2 规模经济
        3.1.3 复合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2 云南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2.1 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分析
        3.2.2 复合肥行业特征
        3.2.3 复合肥发展趋势
    3.3 云南复合肥市场结构
        3.3.1 云南各区域复合肥市场布局分析
        3.3.2 云南复合肥业的集中度
        3.3.3 云南复合肥业的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3.4 云南复合肥业的市场分析
        3.4.1 化肥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3.4.2 中国复合肥工业发展概况
        3.4.3 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特点
        3.4.4 与国内核心复合肥业市场的比较分析
4. 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4.1 复合肥行业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复合肥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5. 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1 产业发展升级的必要性
        5.1.1 需求因素
        5.1.2 供给因素
        5.1.4 产业政策
    5.2 产业发展升级的可行性
        5.2.1 复合肥需求不断扩大
        5.2.2 复合肥企业不断成长
        5.2.3 全球化肥产业的转移
6. 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对策
    6.1 积极进行产业布局,立足品质,渠道制胜
    6.2 积极发展低含量复合肥
    6.3 合理调控产能过剩
    6.4 科技合作
    6.5 实施差异化策略,走特色之路和质量品牌之路
    6.6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与产业组织优化相适应的政策环境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7.2.1 存在的主要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2.1.2 SWOT 分析
        2.1.3 竞争战略分析
        2.1.4 STP 营销战略
        2.1.5 4Ps 营销组合理论
    2.2 与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
        2.2.1 对农村市场的研究
        2.2.2 农村消费者的行为研究
第3章 生物肥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3.1 生物肥的研发背景
    3.2 国内外生物肥的发展状况
        3.2.1 国外生物肥的状况
        3.2.2 国内生物肥的现状
        3.2.3 生物肥的种类
    3.3 生物肥的功效
        3.3.1 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的综合肥力
        3.3.2 供给农作物养分,刺激作物生长
        3.3.3 减轻农作物病害,增强农作物的抗病防害能力
        3.3.4 弥补化肥、有机肥的不足,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3.3.5 促使作物增产
        3.3.6 生产健康的绿色食品
    3.4 生物肥与其他肥料的比较
        3.4.1 生物肥与常见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区别
        3.4.2 生物肥与农家肥的区别
    3.5 生物肥的发展趋势
第4章 惠森公司
    4.1 惠森公司的介绍和竞争力分析
        4.1.1 公司建立背景
        4.1.2 研发产品
        4.1.3 公司的组织结构
        4.1.5 公司的SWOT 分析
    4.2 坤奇尔生物肥的竞争分析
        4.2.1 “坤奇尔”复合生物肥料的特点
        4.2.2 坤奇尔生物肥的产品优势
        4.2.3 对坤奇尔的竞争战略分析
第5章 惠森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的战略
    5.1 用地理细分法对其进行市场细分
    5.2 新疆建设兵团目标市场的选择
        5.2.1 兵团农业的概况
        5.2.2 兵团的优势
    5.3 对惠森公司和坤奇尔生物肥的定位
        5.3.1 惠森公司的定位
        5.3.2 坤奇尔生物肥的定位
第6章 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的特色营销策略
    6.1 惠森公司对坤奇尔生物肥的营销组合战略
        6.1.1 产品策略
        6.1.2 价格策略
        6.1.3 渠道策略
        6.1.4 促销策略
    6.2 惠森公司对坤奇尔生物肥的竞争战略制定
        6.2.1 成本领先战略
        6.2.2 产品差异化战略
        6.2.3 集中化战略
    6.3 新疆兵团的生物有机肥创新项目的分析
        6.3.1 新疆建设兵团建厂的基本情况
        6.3.2 建厂项目的实施方案
        6.3.3 生物肥项目的成本、效益评估
        6.3.4 项目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一次钾肥的生产现状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钾肥市场、生产、需求及资源概况
2 目前我国钾肥的品种
3 一次钾肥的生产现状与市场情况
    3.1 氯化钾
    3.2 硫酸钾
    3.3 硝酸钾
    3.4 硫酸钾镁肥
    3.5 生物钾肥
    3.6 不溶性钾资源的开发
    3.7 草木灰钾、秸秆钾等
4 结束语

(8)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范围
    1.2 理论基础和依据
        1.2.1 矿产资源经济学
        1.2.2 产业经济学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2 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
    2.1 矿产资源产出地质特征
        2.1.1 构造活动
        2.1.2 地层建造
        2.1.3 岩浆活动
    2.2 矿产资源及其特征
        2.2.1 矿产资源种类
        2.2.2 矿产地勘查程度
        2.2.3 矿产资源储量变化
        2.2.4 矿产资源储量的地位
        2.2.5 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
        2.2.6 矿产资源分布
        2.2.7 已查明矿产资源特点
    2.3 区划内资源储量的变化趋势
        2.3.1 储量变化趋势预测基础条件
        2.3.2 矿产资源储量历史状态
        2.3.3 新增储量和储量转化情况
        2.3.4 主要矿种资源储量趋势和可能状态
    2.4 区划外资源利用分析
        2.4.1 国内资源利用
        2.4.2 国外资源利用
    2.5 地质勘查工作
        2.5.1 地质勘查单位
        2.5.2 地质矿产勘查投入
        2.5.3 矿产勘查成果及进展
        2.5.4 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及对策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资产管理
    3.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3.1.1 开发利用概况
        3.1.2 矿产地开发利用程度
        3.1.3 矿产及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程度
        3.1.4 开发利用特点
    3.2 矿产资源储量特征与利用现状
        3.2.1 能源矿产——煤炭
        3.2.2 黑色金属矿产
        3.2.3 有色金属矿产
        3.2.4 贵金属矿产
        3.2.5 冶金辅助非金属矿产
        3.2.6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3.2.7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
        3.2.7.1 水泥用灰岩
        3.2.7.2 高岭土
        3.2.7.3 玻璃用白云岩
        3.2.7.4 玻璃用砂岩
        3.2.7.5 玻璃用凝灰岩
        3.2.8 液体及气体矿产
        3.2.9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述
    3.3 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3.3.1 含义与必要性
        3.3.2 矿产资源的价值
        3.3.3 矿产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
        3.3.4 矿产资源资产的收益管理
        3.3.5 矿产资源配置
4 矿产资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4.1 概念
    4.2 范围的界定与划分
        4.2.1 产业链理论概述
        4.2.2 评估产业链状况的主要指标
        4.2.3 国内产业链延伸的经验与启示
        4.2.4 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范围界定与划分
    4.3 矿产资源产业
        4.3.1 概况
        4.3.2 钢铁资源产业
        4.3.3 煤炭资源产业
        4.3.4 黄金贵金属资源产业
        4.3.5 建筑材料资源产业
        4.3.6 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及其他产业
    4.4 矿产资源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4.1 区位商
        4.4.2 社会经济支撑度
        4.4.3 结构性演变
5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分析
    5.1 产业结构与矿产资源产业发展
        5.1.1 产业结构的变动值
        5.1.2 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
    5.2 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5.2.1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
        5.2.2 矿产资源需求背景条件分析
        5.2.3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5.2.3.1 矿产资源消费弹性
        5.2.3.2 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费水平
        5.2.3.3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
        5.2.3.4 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2.4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量分析
        5.2.5 资源需求分析结果及结论
    5.3 矿产资源产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及评价
        5.3.1 矿产资源产业是污染密集产业
        5.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现状及类型
        5.3.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5.3.5 矿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综合评价及发展趋势
        5.3.6 矿产资源产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5.4 矿产资源产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模糊综合评判
        5.4.1 环境承载力模糊评判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与原则
        5.4.2 环境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5.4.3 模糊综合评判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5.5 生态足迹及环境承载力分析
        5.5.1 生态足迹理论
        5.5.2 河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分析
        5.5.3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5.6 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典型案例
        5.6.1 唐山迁安铁矿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5.6.2 鹿泉市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
        5.6.3 国外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启示
    5.7 结论与措施
        5.7.1 结论
        5.7.2 建立新型矿业发展模
6 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6.1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6.1.1 指导思想
        6.1.2 战略目标
        6.1.3 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6.1.4 战略构想的重要性
    6.2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
        6.2.1 加强地质勘查找矿
        6.2.2 发展循环经济
        6.2.3 科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6.2.4 开拓两个市场
        6.2.5 提高产业竞争力
        6.2.6 矿区和谐发展
        6.2.7 开拓优势产业
        6.2.8 以人为本
        6.2.9 建立生态矿业
        6.2.10 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
        6.2.11 产业治理
    6.3 政策与技术保障
        6.3.1 完善法律法规
        6.3.2 规范矿权市场
        6.3.3 技术保障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复混肥不含微量元素该如何办?(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黄土吸附Cd(Ⅱ)Zn(Ⅱ)的影响及机制[D]. 王璐.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2]微生物处理磷矿粉发酵菌剂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D]. 白家云. 贵州大学, 2015(01)
  • [3]污泥制肥工艺及优化条件的实现[D]. 杨海霞. 山东大学, 2013(04)
  • [4]云南复合肥产业发展研究[D]. 王国强.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 [5]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营销策略研究[D]. 王心歌.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6]我国一次钾肥的生产现状与未来展望[J]. 亓昭英,马金元. 磷肥与复肥, 2009(01)
  • [7]芭田股份:破题,从创新开始[N]. 吴江. 中华合作时报, 2007
  • [8]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世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 [9]化肥标识:乱花渐欲迷人眼[N]. 李华斌. 中华合作时报, 2004
  • [10]肥料市场 谁主沉浮[N]. 吴信华. 广东科技报, 20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