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校印制信函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做好高校印信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窦贤琨[1](2021)在《以科学思维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办公室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一环,研究其路径、方法,不单要从理念、工作方法、职能职责和管理手段创新等角度开展研究,更要提倡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为高校办公室以战略思维做好参谋工作,以底线思维做好督办工作、以辩证思维做好协调工作、以创新思维做好服务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林哲珣,王克俭,王华霖[2](2021)在《高校科研机构印章管理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高校印信管理工作实践和思考研究出发,基于对当前高校科研机构现状类型的分析和对HN大学的实例调研,从科研机构印章的性质特点、类型用途、审批流程等方面,分析论证存在问题,提出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印章管理工作的建议。

杨姣珑[3](2020)在《面向涉密单位的电子签署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T技术发展,国家层面也在号召各个单位部门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结合现有计算机技术实现全程电子化,但是由于现有许多业务都要求在单据上加盖印章或进行签名,证实其单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权威性,同时也以备日后检查的需要,尤其在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报文传送时,使用传统的手写签名和盖章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数字签名算法,并结合军队、国防科工等保密单位的涉密环境要求,开发遵循国密标准,满足涉密环境要求的电子签章系统,使其符合涉密环境安全保密原则。项目首先开展对PDF版式文件格式的研究,实现版式文件的数字签名;同时,结合涉密环境的数字内容控制要求,针对数据安全可控等技术进行研究应用,实现涉密环境下的安全数据签署和传输功能,设计印章权限控制机制,实现电子印章的可控,可授权,签署后可审查等功能,最后对算法及功能进行测试分析,证明系统的可用性,并达到涉密网络中电子文档的签署可认证、防篡改及抗否认等保密要求的目的。

史震雷[4](2019)在《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衢州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推进的不断深入,受经济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快车道,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峰是我国教育体质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作为承担高等教育的具体执行单位,必然会面临着各种挑战,而组织改革在其中就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不断和外部交流,才能得以生存。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必然的,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适应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研究了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现状调查,通过分析找出高校办公室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建设;明确具体岗位职责、规范办公室日常管理;从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主任的视角,分析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在此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方面七条建议,在学校层面认为应该:实现校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机制扁平化;理顺二级学院与学校的工作关系;增加二级学院行政人员配置;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二级学院层面认为应该:进一步明确办公室工作职能及工作职责;规范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办公室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

冯东[5](2018)在《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运行评估研究 ——以S省省属本科高校为对象》文中研究说明学术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和保障学术价值的基本制度。科学有效的高校学术委员制度是确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体现。现阶段,关于《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运行现状、执行效果、存在问题和完善路径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还没较为清晰的答案,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以“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运行追踪与效果评估研究”为主题,尝试在理论层面,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理念、教育政策循环理论,高等教育制度史的研究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在实践层面,期望在国家对《规程》的修订完善,省级政府对高校的统筹指导,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职责的有效履行等方面提供较为清晰的改进建议。论文整体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是对研究的缘起、意义、现状、思路和方法综述。第一章,是理论基础部分。从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主要阐述学术委员会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以及和现代大学制度、学术权力和学术自由等理念的关系。第二章,是制度历史演进部分。以新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范式,对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对《规程》的出台的过程和要旨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四章,是政策执行扫描部分。鉴于本文研究的条件和研究对象的选取属于省域公立本科高校。所以第三章是以S省为例,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对28所高校的工作报告、委员会章程和成员构成,进行静态整体扫描。第四章选择了 S省一所211高校、一所省属高水平大学和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为案例高校进行个案研究。在研究中使用了访谈、问卷、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这三所高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予以比较,弥补第三章宏观静态扫描的不足之处。第三章和第四章各有侧重,共同呈现了S省在贯彻落实《规程》的整体现状。第五章,属于政策评估部分。在构建政策执行“前后-理想现实”对比分析模型的基础之上,以问卷、访谈等调查研究法,辅之以案例研究,对高校学术委员会权力运行追踪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规程》实施“前-后”和“理想-现实”进行两重对比,宏观和微观的两重分析。第六章,是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分析部分。凭借史密斯政策执行影响分析模型,从理想化的政策、执行组织、政策对象和政策外部环境4个方面、16个维度进行分析,将学术委员会制度的政策执行扩展到高校组织内外部治理结构的宏观背景之下,剖析影响学术委员会制度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第七章,属于对策和建议部分。研究发现,《规程》的出台具有基层呼吁、舆论支持和政府回应的时代特点;S省贯彻《规程》推进较快,但整体落实在形成层面,存在章程雷同严重、行政惯性依旧、学术组织独立运行困难等问题。研究认为,《规程》的过度规则化,执行主体和对象的复合性,学术组织胜任力不足,导致个体高校《规程》贯彻程度主要靠行政权力主体(校长)的姿态。研究建议,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内外路径为出发点,应以政府高校社会关系重构、省级政府统筹能力提升、外部监控评估机制建立和《规程》的完善等4个外部路径,以政党权力的引领与监督、行政权力的谦抑与让渡、学术委员会的自立与自律和实现民主权力的支持与监督4个内部路径,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大学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善治。本文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研究问题的价值上,侧重于对学术权力贯彻的实践层面。研究对象的选定上,聚焦研究对象,以省属高校学术委员会为研究群体。研究方法的选用上,采用调查研究、案例等量化和质性混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对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全面整体认识。研究理论的应用上,结合学术委员会制度这个主题和具体分析,在一定程度是对制度变迁理论、政策前后对比分析法和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将在本文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增加对学术委员会具体运行的现场考察和某些职能运行的案例分析,开展省属高校和部属高校学术委员会运行状况的对比分析,实现对学术委员会制度最优化的深层次探讨与研究。

周玲[6](2018)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 ——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为例》文中指出教师教学效能研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大课题,它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所需,是全球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教师角色认知和教学效能的挑战,是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需求,其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教学效能发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建国至今,民族教育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协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高等教育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民族院校坚守大学本质、践行办学宗旨、履行特殊使命,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的使命需要,又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本文以提高民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背景,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课堂志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多元文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梳理了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机理,构建了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研究模型图,分析其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其中,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是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研究的前提基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教师教学效能研究的核心内容,社会认知理论是教师教学效能研究的运行模式。具体而言,首先基于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认识和理解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行为特征,具体表现为:“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多元一体”;分析民族院校教育组织内行为规律,通过科学的管理过程,改善和提高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教正确的学”。其次,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论证了多元文化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耦合机理,在民族院校教育教学组织运行过程中,针对文化发展转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转型,提出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角色需求,具体体现为:具备族群多元文化知识内容、尊重知识建构、整合课程内容、体现文化公平、减少文化偏见的教师知识、能力、技能和其他特征需求,从而确定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角色重塑。最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在民族院校多元一体化教育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其教师教学行为,形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社会认知的三元模式,即个体认知(教师素养)、行为(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和环境(教学环境和激励保障)。本文研究共有绪论、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耦合机理、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计量分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策建议六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分析多元文化与民族高等教育的耦合机理,构建了多元文化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实践路径。论文从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着手,展开对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拟合两者间的的辩证统一关系,即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多元一体。从全球多元文化视域下,剖析出两者间的耦合机理,即多样性与统一性共生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一体化教育是当代国家流行趋势并不断发展、文化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由此构建出两条耦合路径:路径一,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二,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师角色重塑。第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教师教学效能“五要素”模型。论文基于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及其量表,结合AMOS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根据对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相关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凝练析取出影响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因素:教师素养、课堂管理、教学策略、教学环境和教学激励保障五大要素,并运用SPSS23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其关键影响要素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勾画出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五要素”研究模型图,为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研究夯实基础。第三,分析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总体上,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现状表现一般,教师教学素养认知度好,课堂管理能力较强,但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环境、教学激励和保障等维度特征情况表现一般。教师教学效能表现与所属民族类型、年龄、高校教龄、学位、职称、所教班级类型等基本维度特征有相关性,其相关度根据具体维度特征的不同而不同,但与教师的教师性别、所授课程类型、所担任职务等基本维度特征没有显着相关性。纵观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发现其存在社会认知的三元交互失衡,具体表现为:三元交互个体认知失衡,即教学目标认知失衡、教学问题认知归因失衡等;三元交互教学行为失衡,即课堂管理和教学策略失衡,以及民族院校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行为失衡;三元交互环境失衡,即民族院校教学定位失衡直接影响教学人文环境、教学激励与保障失衡,教学工作场所固化态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性和校风班风失衡,教学工作量普遍偏大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失衡,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教师教学动力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在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发展中,应该秉承国家关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宗旨和理念,遵循民族高等教育规律,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定位,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培育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学效能行为能力。也就是培育教师要具备“教正确的学”和“正确的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目的,完善民族院校教学整体质量。

董裕乾[7](2017)在《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工作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办公室是党委和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学校的信息枢纽、部门的综合协调、决策的督促检查等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加强修养三个方面对做好办公室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丛楠[8](2015)在《高校如何做好印信管理工作》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印信的特点作用、种类流程、存在问题和改善建议这四方面浅析高校应该如何做好印信管理工作。

陈哲新[9](2015)在《高职院校办公室业务能力提升初探》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办公室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国家不断重视和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这就对高职院校办公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身实践和体会,对提高办公室业务能力进行审视和思考,只有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职责,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学校内涵建设,助力学校跨越发展。

夏飞[10](2015)在《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系办公室是系这个教学单位的唯一内设机构,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系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系的办学质量,思考如何提升系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对确保系、院(校)的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高校印信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高校印信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高校科研机构印章管理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高校的科研机构及其印章管理现状调研
三、科研机构印章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科研机构印章的性质特点和用途的界定问题。
    (二)“能不能刻?”的判断依据问题。
    (三)“怎样刻”的具体操作问题。
四、做好高校科研机构印章管理的建议
    (一)要明确对科研机构印章性质特点和用途的界定。
    (二)关于印章能否刻制的问题。
    (三)关于印章样式问题。
    (四)关于印章管理的问题。

(3)面向涉密单位的电子签署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数字签名的研究与电子签章的现状
        1.2.1 国内外数字签名的研究
        1.2.2 国内外电子签章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基于PKI的数字证书机制研究
        1.3.2 PDF格式的文档数字签名研究
        1.3.3 适用于本涉密单位印章管理体系研究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技术基础
    2.1 数字签名算法研究
        2.1.1 相关基础知识
        2.1.2 数字签名及算法应用
        2.1.3 数字证书
    2.2 国家密码算法标准
    2.3 涉密环境等级保护要求
        2.3.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2.3.2 三级等保要求
    2.4 涉密单位印章管理体系介绍
        2.4.1 涉密单位电子签署系统安全风险
        2.4.2 所在涉密单位印章管理需求及特点
    2.5 本章小结
3 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
    3.1 PDF文档规范研究
        3.1.1 PDF文档格式简介
        3.1.2 PDF文档的安全性
    3.2 基于SM2 标准的数字签名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3.3 基于PDF版式文档的数字签名技术研究
        3.3.1 PDF文档数字签名和验证机制
        3.3.2 PDF文档数字签名和验证具体过程
        3.3.3 基于iText的 PDF数字签名设计
    3.4 印章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3.4.1 印章管理机制研究
        3.4.2 印章管控机制的设计
        3.4.3 印章管控的权限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总体设计
        4.1.1 需求分析
        4.1.2 设计目标
        4.1.3 设计原则
        4.1.4 开发环境
    4.2 系统详细设计
        4.2.1 功能详细设置
        4.2.2 API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PDF数字签名客户端的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原则
    5.2 系统测试流程
    5.3 系统测试结果
        5.3.1 实时OFFICE文档转PDF测试
        5.3.2 PDF快速渲染和高清显示测试
        5.3.3 PDF任意区域添加数字签名测试
        5.3.4 实时验证数字签名测试
        5.3.5 实现精确定位已签章的位置测试
        5.3.6 实现手写签名测试
        5.3.7 模拟钢笔笔锋的签名测试
        5.3.8 上传印章进行签名测试
        5.3.9 实现加盖多个印章测试
        5.3.10 实现不同风格的签章显示测试
        5.3.11 USBKey数字签名测试结果
        5.3.12 授权管理测试
        5.3.13 印章管理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衢州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主要内容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核心概念解析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校办公室
        2.1.2 二级学院办公室
        2.1.3 办公室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治理理论
        2.2.2 目标管理理论
        2.2.3 人岗匹配理论
        2.2.4 角色理论
第3章 衢州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现状
    3.1 衢州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基本情况
        3.1.1 衢州学院管理层级概述
        3.1.2 各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组织构成
        3.1.3 各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体系形成的机制
    3.2 衢州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调查结果
        3.2.1 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3.2.2 办公室运行机制现状
第4章 衢州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分析
    4.1 衢州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现有问题
        4.1.1 办公室人员设置不合理
        4.1.2 办公室与学院内部党政办公职责界定模糊不清
        4.1.3 二级学院办公室岗位设置差异大
        4.1.4 办公室人员缺少激励机制
    4.2 现状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4.2.1 高校对办公室管理服务不够重视
        4.2.2 高校办公室职责分工不明确
        4.2.3 学校高层缺少管理学科背景人员
        4.2.4 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第5章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效能提升的对策
    5.1 学校层面
        5.1.1 实现校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机制扁平化
        5.1.2 理顺二级学院与学校的工作关系
        5.1.3 增加二级学院行政人员配置
        5.1.4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5.2 二级学院层面
        5.2.1 进一步明确办公室工作职能及工作职责
        5.2.2 规范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制度
        5.2.3 制定办公室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衢州学院两名办公室管理人员访谈
附录2 :衢州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调查问卷
致谢

(5)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运行评估研究 ——以S省省属本科高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思路
    六、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节 高深学问是建立学术委员会制度的终极意义
    第二节 学术自由是学术委员会制度的价值追求
        一、学术自由理念的基本内涵
        二、学术自由与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学术权力是学术委员会制度的核心要素
        一、学术权力理念的基本内涵
        二、学术权力与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关系
    第四节 学术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念
        二、现代大学制度与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关系
第二章 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建国前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变迁
        一、清末时期:学术机构缺失,学术权力微弱
        二、民国时期:学术机构建立,学术权力彰显
    第三节 建国后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学术机构衰退,学术权力萎缩
        二、20世纪末:学术机构重现,学术权力式微
        三、《高等教育法》标志着学术委员会合法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出台过程
        一、《规程》颁布前制度运行状况
        二、《规程》制定与出台过程
        三、《规程》的基本内容与原则
    第五节 我国学术委员会制度整体特征
        一、《规程》颁布前制度的整体特征
        二、《规程》的诞生原因与特点分析
第三章 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施的运行追踪
    第一节 S省对学术委员会规程的贯彻行为
        一、推进《规程》的国家行为
        二、推进《规程》的S省行为
    第二节 S省高校贯彻《规程》分析:基于工作报告
        一、调查的设计及过程
        二、调研的结论及整体情况
        三、其他特殊情况说明
    第三节 S省高校贯彻《规程》分析:基于章程文本
        一、26所高校《章程》的整体情况
        二、26所高校《章程》的内容分析
    第四节 S省高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构成分析
        一、分析的思路
        二、26所高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分析
    第五节 小结:S省学术委员会整体特征
第四章 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施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A高校《规程》贯彻与评价
        一、A高校的基本概况
        二、A高校学术委员会构成与运行整体素描
        三、A高校学术委员会建构的特色扫描
        四、A高校学术委员会运行状况访谈情况扫描
    第二节 N高校《规程》贯彻与评价
        一、N高校的概况
        二、N高校学术委员会构成与运行整体素描
        三、N高校学术委员会建构的特色扫描
        四、N高校学术委员会运行状况访谈情况扫描
    第三节 V高校《规程》贯彻与评价
        一、V高校的概况
        二、V高校学术委员会构成与运行整体素描
        三、V高校学术委员会建构的特色分析
        四、V高校学术委员会运行的争议
    第四节 三所高校贯彻《规程》情况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比较分析
        三、比较结论
第五章 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施的效果评估
    第一节 政策效果评估理论与模型
        一、政策效果评估的基本理论
        二、政策分析法改进模式构建
    第二节 《规程》实施效果评估:宏观视角
        一、基于数量统计的整体对比分析
        二、基于调查问卷的整体对比分析
        三、基于深入访谈的整体对比分析
        四、宏观分析小结
    第三节 《规程》实施效果评估:微观视角
        一、基于六所高校旧章程文本统计分析
        二、基于调查问卷的具体方面对比分析
        三、基于深入访谈的具体方面对比分析
    第四节 S省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施的效果与问题
        一、整体效果及指标情况
        二、存在问题及基本表现
第六章 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影响《规程》运行的分析模型
        一、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基本内容
        二、《规程》执行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第二节 理想化的学术委员会规程
        一、政策的形式:作为部门规章的《规程》
        二、政策的类型:自上而下的权力重构
        三、政策的支持力度、渊源及覆盖范围
        四、社会对政策的印象:高期望值的《规程》
        五、《规程》的刚性原则与实际的多样性
    第三节 学术委员会规程执行组织
        一、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角色重合
        二、组织领导力:行政化的开展过程
        三、组织执行力:对抗与逃避
    第四节 学术委员会规程的目标群体
        一、组织制度化程度:任重道远
        二、接受领导意愿:姿态与依赖
        三、政策经验:争鸣与探索
        四、委员履职:能力、自律与激励
    第五节 学术委员会规程执行的环境因素
        一、政治方面:高校学术事务的内外部环境
        二、经济方面:全靠政府主导的经费拨款模式
        三、法律方面:依法治教任重道远
        四、文化方面:学而优则仕的传统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善治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学术委员会善治的外部路径
        一、政府高校社会关系的重构
        二、省级政府统筹能力的提升
        三、外部监控评估机制的建立
        四、《规程》规则的修订完善
    第二节 学术委员会善治的内部路径
        一、基于横向分权的内部治理路径
        二、基于纵向分权的内部治理路径
        三、学术委员会组织的自立与自律
展望与未来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 ——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师教学效能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教师教学效能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梳理
        (一)教师教学效能
        (二)民族院校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
第二章 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机理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高等教育耦合的关系梳理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梳理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高等教育的异同
        (三)多元文化与民族高等教育的耦合机理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耦合路径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师角色重塑
第三章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选择
    二、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探索性分析
        (一)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
        (二)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模型变量的选取
        (三)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三、问卷统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相关因子分析
    四、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修正
        (三)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检验
        (四)结构方程模型中介验证
第四章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多维度分析
        (一)主体维度分析
        (二)基本信息维度分析
        (三)效能维度分析
    二、民族院校教师教学运行机制分析
        (一)教学管理机构与职能分析
        (二)教学服务机构与职能分析
        (三)教学评价机构与职能分析
        (四)教学激励保障机构与职能分析
    三、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三元交互问题分析
        (一)三元交互个体认知失衡
        (二)三元交互教学行为失衡
        (三)三元交互教学环境失衡
第五章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定位理念
        (一)基于SMART原则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认同民族院校特有的使命与愿景
        (三)引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
        (一)构建“行政-管理式”教学治理运行体制
        (二)搭建“咨询-指导式”教学服务运行平台
        (三)重建“监督-反馈式”教学评价运行模式
        (四)完善“激励-保障式”教学奖励支撑体系
    三、培育教师教学专业素养
        (一)树立教师专业理想
        (二)培育教师专业情操
        (三)调整教师专业性向
        (四)确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五)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能行为能力
        (一)创设与管理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潜能
        (二)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策略
        (三)明确教学目标,搭建知识框架体系
        (四)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思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初稿)
    附录二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问卷(教师)修正稿
    附录三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四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访谈记录(教师)
    附录五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访谈提纲(教育行政人员)
    附录六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效能状况调查问卷(学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工作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学习, 提高政策理论, 修炼自身素质
二、踏实做事, 认真履行职责, 扎实做好工作
    (一) 谋好政务工作。
    (二) 搞好服务工作。
三、做好事务工作
    (一) 日常性事务工作。
    (二) 突发性事务工作。
    (三) 领导交办事务工作。
四、加强修养, 以身作则, 时刻注意自我约束

(9)高职院校办公室业务能力提升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四个重点, 明确工作职能
    (一) 参谋助手职能
    (二) 综合服务职能
    (三) 沟通协调职能
    (四) 对外公关职能
二、确立四种意识, 强化综合素质
    (一) 确立全局意识, 强化政治素质
    (二) 确立服务意识, 强化职业素质
    (三) 确立学习意识, 强化文化素质
    (四) 确立创新意识, 强化管理素质
三、培养四种能力, 提升业务水平
    (一) 擅写作--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二) 会说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 好相处--培养综合协调能力
    (四) 能办事--培养管理服务能力

(10)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系办公室现状
二、系办公室职能分析
三、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四、做好高校印信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科学思维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J]. 窦贤琨. 滁州学院学报, 2021(03)
  • [2]高校科研机构印章管理工作研究[J]. 林哲珣,王克俭,王华霖. 办公室业务, 2021(05)
  • [3]面向涉密单位的电子签署系统开发[D]. 杨姣珑.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衢州学院为例[D]. 史震雷.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5]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运行评估研究 ——以S省省属本科高校为对象[D]. 冯东.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6]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 ——以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为例[D]. 周玲.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7]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工作若干思考[J]. 董裕乾. 办公室业务, 2017(21)
  • [8]高校如何做好印信管理工作[J]. 丛楠. 办公室业务, 2015(22)
  • [9]高职院校办公室业务能力提升初探[J]. 陈哲新. 职大学报, 2015(03)
  • [10]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J]. 夏飞. 办公室业务, 2015(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