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上海初中中国历史教学比较研究(一)

一、港沪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比较研究(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蓝侨[1](2020)在《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文中认为香港于2009年开始施行“3+3+4”新学制,中国历史科也渐渐被确定为香港中学教育中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选修科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针对这一课程在高中阶段的相关指导文件,分别在2003年、2007年、2014年、2015年进行了四次修订与研制,本文即是在结合前三次修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与文本研究法,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已有研究成果,实现对于最新2015年版的《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的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成对于香港21世纪以来四个版本指引的大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2015年版《指引》颁行的背景及有关变化。第二部分则以较为宏观的视角,从整体文本结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原则、具体课程架构等方面对《指引》作相关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于《指引》主要特点的解读,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课程目标是对于完成一门课程所应该达到的标准的规定,集中体现了香港高中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掌握情况;课程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载体,指引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编排,都体现出了其特色;课程实施则包括了对于教学、评估以及资源的指导上。第四部分是对于《指引》中多次体现的“探究学习”这一核心概念的专门研究,结合了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与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发布的《高中中国历史(中四至中六)课程支援教材:探究式学习与历史材料的运用》这一资料,以实现对于“探究学习”和“史料学习”等的全面把握。第五部分是基于前文对《指引》及相关资料的研究,认识到其还存在的不足,并形成相关思考。

高萍[2](2019)在《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雅集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可以分为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两部分。课文系统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课文辅助系统则起到工具性的作用,两者都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在教科书比较研究方面,关于内地和香港中国历史教科书课文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多,因而本文从课文辅助系统角度,对两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以香港雅集版和内地部编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例,将两版教科书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此深化对课文辅助系统的认知与理解。除绪论和结语外,文章总共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内容为两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导学系统的比较。本文从编辑说明、目录和课前提要等方面,比较两版教科书导学系统的异同点。总体而言,雅集版导学系统生动有趣,部编版则简明扼要。第二章内容是两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阐释系统的比较。对两版教科书阐释系统进行比较,主要选取了文献资料、注释和图表资料等栏目。通过比较发现,雅集版的阐释系统形式多样,部编版则倾向于典型性和针对性。第三章主要是两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巩固拓展系统的比较。通过课内思考题、课后习题和拓展活动的分析,探讨两版教科书巩固拓展系统的特点。雅集版巩固拓展系统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部编版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第四章是对内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教学和编写的启示。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学习香港雅集版课文辅助系统的优点,使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更加完善,也希望对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编写有所启发。

樊瑞娟[3](2019)在《美国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现状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对于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当前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已被纳入我国中教育发展规划中,但如何开展工作仍需要借鉴国外学校学生指导发展的经验。在美国中小学有专业的学校辅导员从事咨询辅导工作,但国内对这一角色的研究还较薄弱。学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咨询项目的实施主体,在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咨询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至20世纪末,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已经成为美国学校咨询项目的最主要方式。在这期间学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地位也有所变化,现已发展成为专业的、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模式。具体到莱巴嫩学区辅导员的工作又具有地域特色。同时需要重视的是,国内特别是贫困地区十分需要专业的辅导老师开展咨询辅导工作。以缓解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助推学校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结合社区资源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论文以研究美国公立中小学学校咨询辅导工作和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现状为核心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比较研究与访谈调查研究方法,阐述了美国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发展,探讨了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角色的形成过程,工作内容的沿革以及专业化的培养和认知标准。其次,结合莱巴嫩学区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具体实践分析其辅导员工作状况,并通过对国内公立中小学学校咨询辅导工作的执行者和地域的分析找寻中国教育改革环境下对专业辅导员的亟需动因。最后,尝试提出对国内中小学学生指导工作的启示。本论文得出的重要结论为:国内学校可以借鉴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划分和角色定位机制,工作内容,评估方法与技术,学校辅导员专业组织构成及系统的评估工具,学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任职标准。通过统一办学宗旨与指导理念,完善学校职能划分机制,整合社区和家庭资源,增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关系,解放传统思想的束缚,构建多方项目合作参与平台,提高基金会参与评估的积极性等多种方法来建构我国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长效机制和韧性政策。

王慧[4](2019)在《沪版《高中历史》与港版《新探索中国史》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历史作为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在社会发展中一直被要求不断改革。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一环,社会大众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科书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革新势在必行。课文辅助系统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素材。所以,课文辅助系统的对比研究对教师利用辅助栏目教学有较大帮助,对多维度解读教科书也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因此,本文以沪版《高中历史》和港版《新探索中国史》(第二版,2017年)作为比较的案例,分析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课文辅助系统上的异同,可以为我们的教科书编写和文本理解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提供借鉴。文章共分为四部分,重点部分主要体现在第三章与第四章。第三章详细对《高中历史》和《新探索中国史》课文辅助系统进行比较,包括对两版教科书的导学系统、阐释系统、巩固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关于导学系统,沪版导学系统明显较为简单,功能也比较欠缺,有待改善;关于阐释系统,港版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沪版则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解释;关于巩固系统,港版形式多样难度较大,沪版形式单一,题目比较简单;最后从历史背景、教育制度以及课程理念三方面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第四章对三大系统分别提出设计时要增强栏目内容趣味性、层次性、适量性,栏目形式多样化,图片选择科学性,表格使用探究性等建议。通过比较认为:两版本有较强的互补性,如果将二者的优点相互结合,有助于优化历史教学,完善教科书编写。

欧阳可英[5](2019)在《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史料选用研究 ——以《中国历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历史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历史教科书作为学习的主要工具,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史料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的研究也不断重视起来。本文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对其史料选用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历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方向。史料是人们生活所留下的痕迹,它能够让我们接触到历史的原本面貌。在历史教科书中,史料主要以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数据史料等几种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史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根据史料的分类,对各类别史料在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选取的数量、编排方式、主要来源这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史料的选取特点及编者意图,进而总结历史教科书的发展趋势。浅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恰当使用教科书的史料。本文针对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的运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案例浅谈如何恰当运用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运用教科书中的史料对教学的影响。最后,是对本文的总结与思考。针对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浅谈选取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从教学实际出发,论述教师在运用教科书中的史料进行史料教学时的策略。通过本文对于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选取与运用的分析,提出关于教科书史料选取的意见与看法。并针对教科书中的史料,提出如何将其更好的运用于教学的策略,对历史教学实践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王奕琪[6](2018)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以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不仅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小学阶段的学生价值取向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这一时期就需要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语文教科书来发挥其价值取向的引导功能。但是教科书往往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所以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对于今后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引导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和康轩版这两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出发,并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框架。而后从儿童取向、生活取向、现代取向、文学取向以及经典取向逐一对比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在儿童取向上,人教版偏向成人取向而康轩版儿童取向更明显;在文学取向上,人教版更注重选文的文学性;在经典与现代取向上,人教版两者兼而有之而康轩版强调现代取向;在生活取向上,康轩版偏向于儿童当前的生活情境。针对以上总结,笔者为两版语文教科书在价值取向方面的编写提供了以下建议:选文应突出儿童取向以及内容的趣味性;丰富文学类选文的题材与体裁;选文应追求经典与现代取向的平衡;选文应回归儿童现实的生活世界。

谢玉[7](2018)在《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语文名师是被语文教育界认可的并且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教育一线中总结出教育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践行于实际教学,他们在语文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从“同课多例”视角对语文名师课例进行比较研究,从“教什么”、“怎么教”、“达到的教学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比较,总结出名师的共性和创造性,进而提炼出规律,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本研究基于“同课多例”的视角,以黄厚江、李华平、王君三位名师执教的《背影》课例为依存,着眼于名师的语文教学课堂和语文教育理念,以他们的教学课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遵循“课例梳理—语文名师课例共性特征归纳与差异性分析—语文名师课例研究启示”的研究思路,探索三位名师教学的共性和创造性,得出在教师和教学方面的启示。论文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研究的概述。主要从“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概述”两部分展开,为后文的研究分析打下基础。第二章是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主要是从“教什么”、“怎么教”和“达到的教学效果”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教什么”侧重于三位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怎么教”主要从文本的切入点、主问题设置及文本精读方法的选择三个点展开分析;“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基于“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前提下进行总结。第三章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启示。提炼于语文教师素养以及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方面的启示。

吴桂碧[8](2018)在《香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研究 ——以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理念中国历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现实问题。香港回归前,由于学校教育避免政治话题,使香港人的国家认同先天不足,近年来,由于香港青少年对中国历史、基本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香港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抵触情绪有所增加,香港认同与中国认同出现冲突,民族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在不断弱化。国家认同教育传递国家意识,国家历史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教科书又是国家历史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历史教科书所体现的国家认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鉴于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现状以及历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理念中国历史》(第二版)为例,分析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所体现的国家认同,对进一步分析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缺失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理念中国历史》所体现国家认同的缘由、意义、研究述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介绍香港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分析,首先分析历史教学外部的影响因素,其次从总体和四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所体现的国家认同;第四部分是加强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探索和思考,包括对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历史教学和教育合力的一些思考。

乔蓉,雷江华[9](2016)在《香港路德会启聋学校手语辅助教学的实践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介绍了香港路德会启聋学校手语辅助教学的缘起和特点,包括顺应课程发展,满足教学需求;依托信息技术,着眼网络推广;加强教师培训,重视家校合作;强调沟通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寻求多方支持,立足持续发展,并探讨了对大陆聋校教学和手语发展的启示。

王艳[10](2016)在《内地与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内地“岳麓版”和香港“现代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的基本资源之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历史教科书的好坏直接关系中学历史教育的成败。因此,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是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内地和香港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也都关注历史教科书的发展。本文围绕“岳麓版”与香港“现代版”两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展开,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结合当前历史教科书的发展以及内地、香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最后论述了关于内地与香港教科书比较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二部分是对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进行比较并反思。第三部分是对两地教科书版面设计的比较,包括两地教科书文字设计的比较和插图设计的比较,并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反思。第四部分是对两地教科书知识选择和史料运用的比较,首先对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选择情况进行总体分析,接着将两个版本教科书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并进行反思,最后叙述两地教科书史料运用的共性和差异,并进行反思。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建议,总结两地教科书呈现出不同特色的原因,并对内地高中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建议。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内地和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还比较薄弱,但是,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关于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会日臻完善。

二、港沪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比较研究(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沪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比较研究(一)(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1. 关于香港历史课程的研究
        2. 关于香港历史“课程指引”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文本研究法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价值
一、21世纪以来香港高中中国历史科课程指引沿革
    (一) 2003年《中国历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五)》
    (二) 2007年《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三) 2014年《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四) 2015年《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二、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概论
    (一) 课程指引文本结构
    (二) 课程理念
        1. 理解人事
        2. 提升人力
        3. 丰实人文
        4 .塑造人格
    (三) 课程设计原则
        1. 以已有知识、多样学生为基础
        2. 以广深学习、掌握方法为目标
        3. 以配合评估、同步发展为检验
    (四) 课程架构安排
        1. 课程架构
        2. 学时分配
三、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特点
    (一) 以三维体系为核心建构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技能目标:强调对历史研习技能的培养
        3. 价值目标:侧重对历史所具特性的探讨
    (二)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精选与组织课程内容
        1. 强调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化与生活化
        2. 注重课程内容组织的螺旋式上升
    (三) 以切合教学为理念指导课程实施
        1. 多层面的课程教学建议
        2. 多方式的课程评估结合
        3. 多类型的课程资源运用
四、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中的“探究学习”
    (一) “探究学习”概念解读
    (二) “探究学习”具体呈现
        1. “探究学习”在香港课程的引入
        2. “探究学习”的教学要求
        3. “探究学习”的考察评估
五、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思考
    (一)课程内容方面:要强化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二) 课程教学方面:要完善“探究学习”的实施
    (三) 课程评估方面:要合理研制公开考试的难度值与开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雅集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导学系统的比较
    一、编辑说明
        (一)两版教科书编辑说明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编辑说明比较
    二、目录
        (一)两版教科书目录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目录比较
    三、课前提要
        (一)两版教科书课前提要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课前提要比较
第二章 两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阐释系统的比较
    一、文献资料
        (一)两版教科书文献资料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文献资料比较
    二、注释
        (一)两版教科书注释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注释比较
    三、图表资料
        (一)两版教科书图表资料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图表资料比较
第三章 两版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巩固拓展系统的比较
    一、课内思考题
        (一)两版教科书课内思考题分析
        (二) 两版教科书课内思考题比较
    二、课后习题
        (一)两版教科书课后习题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课后习题比较
    三、拓展活动
        (一)两版教科书拓展活动分析
        (二)两版教科书拓展活动比较
第四章 对内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教学和编写的启示
    一、对内地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教学的启示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入
        (二)充分利用历史地图
        (三)巧用历史漫画
        (四)注重历史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二、对内地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编写的启示
        (一)课文辅助系统的编写要体现整体性
        (二)课前提要设计更加多样化
        (三)课内注释更加细致化
        (四)课后增加延伸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美国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缘起
        1. 个人从教感悟
        2. 国内中小学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
        1. 美国学生指导工作的相关研究
        2. 国内学生指导工作的相关研究
        3. 关于美国学生指导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对比研究
        4. 关于美国辅导员制度研究
        (二) 国外研究
        1. 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模式的研究
        2. 对美国辅导员能力和潜力的评论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学校辅导员
        (二) 美国学区
        (三) 美国“k-12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
第一章 美国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发展
    第一节 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兴起
        一、学校咨询的历史
        二、联邦政府立法工作对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支持
        三、ASCA国家模式为学校咨询工作赋能并强调学校辅导员的角色
    第二节 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实施
        一、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构成要素
        二、综合学校咨询辅导项目具体运行步骤
        (一) 从学区层面分析项目运行的具体步骤
        (二) 从学校辅导员的层面分析项目运行步骤
        三、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社会效益
    第三节 莱巴嫩学区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具体实践
        一、莱巴嫩学区实施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背景
        二、学区综合性学校指导项目的实施
        (一) 开设指导课程
        (二) 专门的指导项目
    第四节 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及辅导员面临的挑战
        一、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在发展中的问题
        二、莱巴嫩学区综合性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成就与挑战
        (一) 整合社区和家庭资源,增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关系
        (二) 家庭参与度及学生因素的影响
        三、学校辅导员在综合性咨询辅导项目中面临的挑战
        四、基于全国模式发挥地方特殊性,以专业辅导员为主开展工作
第二章 美国公立中小学“专业辅导员”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 学校辅导员专业组织的成立和系统的评估工具
        一、美国学校辅导员协会成立
        二、专业刊物的出版发行
        三、系统的评估工具
    第二节 学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沿革
        一、联邦政府经济及政策变化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二、学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沿革
    第三节 学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任职标准
        一、“学校咨询与辅导”学位课程设置
        二、《ASCA学校辅导员道德标准》
        三、学校辅导员任职标准
    第四节 学校辅导员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二、夯实辅导员工作实效性
        三、资金保障及人事安排
第三章 美国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综合分析
    第一节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划分和角色定位
        一、莱巴嫩学区背景介绍
        二、社区环境对学区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一) 低收入家庭比例大的社区对学区辅导员指导工作的影响
        (二) 家庭和社会价值观对学校指导工作的影响
        三、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划分
        四、辅导员自身角色定位
    第二节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内容
        一、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职责声明
        (一)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责
        (二)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必要职责
        二、莱巴嫩学区辅导员的工作目标
        三、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日历安排
    第三节 辅导员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职能划分及角色定位
        二、明确职责与目标,循序渐进安排工作
        三、时间保障,数据评估引领
    第四节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评估方法与技术
        一、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评估方法
        二、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咨询辅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学校咨询辅导项目的探索
        一、香港的全方位学校辅导计划
        二、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
        三、中国大陆部分学校咨询辅导工作的探索
    第二节 我国公立中小学学生指导工作潜在的教职人员
        一、中小学班主任和德育导师
        二、社会性职业咨询规划公司的指导老师
        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咨询人员
    第三节 促进国内咨询辅导工作专业人员养成的探索
        一、专业辅导人员养成的必要性
        二、完善大学专业设置及在职教师的培训
        三、构建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四、专业辅导员自我认同感
    第四节 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学生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追求办学宗旨与理念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统一,为专业辅导员增权赋能
        二、完善学校职能划分机制,缩小权责划分后的“临界点”
        三、整合社区和家庭资源,增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关系
        四、解放传统思想的束缚,纠正偏见,重视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五、构建多方项目合作参与平台,提高基金会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结语
文献参考
    一、国内参考文献
    二、国外参考文献
    三、州规则和立法链接
    四、专业的杂志
附录
    附录一: 宾州学校辅导员评估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4)沪版《高中历史》与港版《新探索中国史》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理由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教科书辅助系统概况
    第一节 辅助系统的含义与结构
        一 含义
        二 结构
    第二节 辅助系统的功能与价值
        一 功能
        二 价值
    第三节 辅助系统的教学地位与意义
        一 教学地位
        二 意义
第二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中具体栏目的比较
    第一节 两版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导学栏目对比分析
        一 《高中历史》导学栏目的概况
        二 《新探索中国史》导学栏目的概况
        三 两版导学栏目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两版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阐释栏目对比分析
        一 《高中历史》阐释栏目的概况
        二 《新探索中国史》阐释栏目的概况
        三 两版阐释栏目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两版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巩固栏目对比分析
        一 《高中历史》巩固栏目的概况
        二 《新探索中国史》巩固栏目的概况
        三 两版巩固栏目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两版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差异的原因
        一 历史背景
        二 教育制度
        三 课程理念
第三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相互借鉴
    第一节 关于导学系统
        一 增强内容的简短性与趣味性
        二 重视组织的易用性与结构化
        三 提倡形式的多样化与丰富化
    第二节 关于阐释系统
        一 图片资料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 文字史料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表格的设计要注重简练性
    第三节 关于巩固系统
        一 注意巩固系统的适量性
        二 注意巩固系统的科学性
        三 注意巩固系统的连贯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史料选用研究 ——以《中国历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方案
第一章 对史料及教科书中史料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教材史料的概念及分类
        一、教材史料
        二、教材史料的分类
    第二节 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重要性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取情况
    第一节 史料选取情况
        一、史料数量统计
        二、史料来源统计
        三、史料编排方式统计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选取特点
        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二、史料选编独具匠心
        三、多以史料开展探究活动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情况
    第一节 历史教学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运用状况
        一、学生问卷基本情况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师运用教科书史料教学的方法
        一、史料阅读
        二、史料分类
        三、史料概述
        四、史料解读
    第三节 教科书中史料运用对于教与学的影响
        一、教材史料的运用对教师的影响
        二、教材史料运用对学生的影响
第四章 关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选用研究后的思考
    第一节 关于史料选取方面的建议
        一、增加史料数量
        二、丰富史料类型
        三、对史料精心设问
    第二节 关于史料运用方面的建议
        一、运用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教学的基本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6)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以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儿童取向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选文数量比较
    第二节 选文主角比较
    第三节 故事主线比较
第二章 文学取向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选文作者比较
    第二节 选文体裁比较
    第三节 选文时空分布比较
第三章 生活取向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选文篇目比较
    第二节 选文主题比较
    第三节 选文内容比较
第四章 经典取向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选文数量比较
    第二节 选文出处比较
    第三节 课文内容比较
第五章 现代取向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选文数量比较
    第二节 选文内容比较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语文课例为语文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二、语文课例研究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要求
        三、语文名师课例比较研究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四、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语文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关于课例研究
        二、关于中学语文名师课例的研究
        三、关于《背影》课例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研究的概述
    第一节 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基于“同课多例”视角课例比较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对象概述
        一、关于《背影》
        二、关于执教者
        三、关于课例
第二章 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
    第一节 关于“教什么”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关于“怎么教”
        一、文本切入点的选择
        二、“主问题”的设置
        三、文本精读主要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关于“达到的教学效果”
        一、黄厚江:达成与学生共生的教学智慧
        二、李华平: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王君:灵性阅读,启发学生独特感悟
第三章 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启示
    第一节 对叙事性散文教学的启示
        一、教学基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核心:准确把握多元解读
    第二节 对教师的启示
        一、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二、教师应敢于创新深化文本价值
        三、教师应善于反思提升自身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香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研究 ——以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理念中国历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香港历史教科书的研究
        二、关于香港国家认同的研究
        三、关于国家认同与公民教育、国民教育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现状
        一、“国家”概念模糊,国民身份意识薄弱
        二、易受“港独分子”煽动,加剧两地关系紧张
    第二节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回归之前国家认同先天不足
        二、回归之后国家认同缺失的现实根源
第二章 香港初中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分析
    第一节 历史教学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教科书制度的影响
        二、课程纲要及指导思想的影响
        三、施教者的影响
    第二节 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国家认同分析
        一、初中历史教科书国家认同总体分析
        (一)教科书课文内容体现的国家认同总体分析
        (二)教科书课文辅助内容体现的国家认同总体分析
        二、初中历史教科书体现的国家认同不同维度分析
        (一)文化维度
        (二)民族维度
        (三)地域维度
        (四)政治维度
第三章 加强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探索及建议
    第一节 对历史教学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重视汉语和汉字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三、打破理论和实践教学间的壁垒,促进两地学生的交流
    第二节 对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一些思考
        一、增加历史教科书国家认同对象
        二、处理历史教科书和课程纲要的关系
        三、处理好史料与观点的关系
    第三节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国家认同教育合力
        一、家庭长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二、学校应重视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的结合
        三、加强网络法律和伦理的约束,净化新媒体话语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香港路德会启聋学校手语辅助教学的实践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手语辅助教学的缘起
    (一) 手语发展的推动
    (二) 本校教学的需要
二、手语辅助教学的特点
    (一) 顺应课程发展, 满足教学需求
    (二) 依托信息技术, 着眼网络推广
    (三) 加强教师培训, 重视家校合作
    (四) 强调沟通交流, 营造学习氛围
    (五) 寻求多方支持, 立足持续发展
三、启示

(10)内地与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内地“岳麓版”和香港“现代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三、问题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章 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体例结构比较
    一、课文系统
        (一)内地“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系统
        (二)香港“现代版”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课文系统
    二、课文辅助系统
        (一)内地“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
        (二)香港“现代版”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
    三、比较后反思
第二章 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版面设计比较
    一、文字设计
        (一)“岳麓版”教科书的文字设计
        (二)“现代版”教科书的文字设计
        (三)两版教科书文字设计的共性
    二、插图设计
        (一)“岳麓版”的插图设计
        (二)“现代版”的插图设计
        (三)两版教科书插图设计的共性
    三、比较后反思
第三章 两地教科书知识选择和史料运用的比较
    一、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选择比较的总体分析
        (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选择的特色
        (二)“现代版”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知识选择的特色
    二、两地教科书中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知识选择的比较
        (一)政治史知识选择的比较
        (二)经济史知识选择的比较
        (三)文化史知识选择的比较
    三、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比较
        (一)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的共性
        (二)两地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的差异
        (三)比较后反思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一、两地教科书呈现不同特色的深层次原因
        (一)内地和香港实行不同的教科书制度
        (二)内地和香港实行不同的教科书编写原则
    二、对内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一)增加思考与探究活动的比重
        (二)优化历史教科书的装帧
        (三)加强对史料的辨析、理解和运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四、港沪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比较研究(一)(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2015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研究[D]. 王蓝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雅集版”为例[D]. 高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美国莱巴嫩学区辅导员工作现状研究[D]. 樊瑞娟. 云南大学, 2019(03)
  • [4]沪版《高中历史》与港版《新探索中国史》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D]. 王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5]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史料选用研究 ——以《中国历史》为例[D]. 欧阳可英.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以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D]. 王奕琪.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7]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研究[D]. 谢玉.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香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研究 ——以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理念中国历史》为例[D]. 吴桂碧. 深圳大学, 2018(07)
  • [9]香港路德会启聋学校手语辅助教学的实践及启示[J]. 乔蓉,雷江华. 现代特殊教育, 2016(18)
  • [10]内地与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内地“岳麓版”和香港“现代版”为例[D]. 王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