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复习——心理规律在高三综合复习中的应用

一、用“心”复习——心理学规律在高三总复习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尹文轩[1](2021)在《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为增强综合国力,提供战略支持,教育部秉承时代发展需要做出建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课程改革决策,修订印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人才的教育理念。因此,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视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球史理论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专题“全球联系的建立”的内容要求为切入点,结合“生态互动视域”“文化互动视域”“全球化贸易视域”等视角的具体教学设计分析,探讨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界定相关概念,考察研究成果,分析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即:该理论遵循时代要求,符合育人目标,在现实层面可以较好地推行和运用。同时,以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讨论其设计路径,通过具体教学设计片段证明该理论可以有效地培养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课程育人目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对该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做出了理论层面的反思和初步展望。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变革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力求在把握“全球联系的建立”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力图可以为教师运用该理论进行教学提供指引与示范,为全球史理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杨苑鑫[2](2021)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郁[3](2020)在《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塑造了课堂话语。教师通常运用问题来检查学生的事实回忆和基本理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这些问题始终占据了教师提出的大部分总体问题。教师每天可以问300-400个问题,但鼓励思考和反思、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的高阶开放性、连续性、梯度性问题在课堂话语中却很少见。随着现代课堂越来越基于探究,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问题链教学。本文共分4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整理了前期的一些思绪。首先,针对如今提问存在的弊端,对研究的价值进行阐释;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归纳;再次,介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并从关键问题入手细分研究主要内容;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推进途径。第二章,首先,选择对“问题”、“数学问题”和“问题链”等重点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阐述了如“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教学理论和“问题解决”理论等理论基础;再次,得到理论基础对设计问题链教学的启示;最后,根据整理的文字材料,寻找问题链的特征和原则。第三章是第一轮教学行动研究,对问题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进行教学实践总体设计;然后,讲清选题缘由并对课题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链教学;接着,在课堂的自然环境中实施教学;最后,进行教学反思,为第四章做好铺垫。第四章是第二轮教学行动研究,对问题链教学进行了调整改进。首先,对教学方案再次进行设计;然后,在平行班中实施问题链教学;最后,从教师教学情况和问题链设计两方面反思,并在第五章提出总结和展望。本研究研究结论如下:一是问题链教学有其独特意义,二是问题链设计有其独特原则,三是问题链设计有其独特理念。未来开展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要关注如下几点:一是实现“问题链”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平衡,二是完善“问题链”教学设计原则体系,三是构建“问题链”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

郑焱[4](2020)在《应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学生科学思维的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一线教师普遍认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很讲究思维的,学生的学习思维理顺了,高分水到渠成不必说,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因而,为了冲破传统漠视思维训练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向发展思维水平的道路中去学习。本文通过对成熟的思维导图理论的新应用,将思维导图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本研究的评价除了以考试成绩作为单因素评价指标外,还进行了多维深入的量表测评和广泛的问卷调查评估。本研究首先用文献分析法完成了对研究背景、现状、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形式对韶关市7县平行高中的师生进行与研究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本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选取新丰一中高一12班(实验班)和高一13班(对照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材和学情分析,设计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验班,对照班则使用传统常规的非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研究过程中使用生物学业成绩、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高中生科学思维方式等多维指标来反应思维导图式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效果,为此,也专门借鉴使用到了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参考表和高中生科学思维方式评价体系表这两种量表并结合相应的测试题来进行得分统计,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相关指标得分,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善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生物教学不但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提高考试分数,并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主要表现在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发展。由此也说明,思维导图式教学与贯彻落实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王奋平[5](2020)在《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数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国际化,包括数学教科书比较在内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鉴于国内外数学教科书比较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分析及学科知识的深度、难度探索,本研究主要解决两个目标:第一、探索形成一个适合认知效率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依据第一步评价指标比较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在认知效率视野中的质量。其中包含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进行教科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第一步,通过学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思想等教育教学理论,并梳理中、英文献,参考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比较权威的教科书评价理论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形成评价指标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并参考了各国教科书评价指标体,初步构建了一个教科书评价指标结构,通过调研数学教育研究专家获取各初始指标权重的意见,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处理专家数据后获取各指标权重,并据此分解指标形成问卷,在基层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专家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对问卷指标的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简洁而易于在教科书评价实践中操作的高学习效率视野下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为:学习目标、学生基础、学习动机、知识结构、探究反思、学习评价、学习环境。第二步,依托建构的评价标准,邀请五位数学教学专家和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样本教科书进行评价打分,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工具处理评价数据,获得三国教科书评价比较结果。第三步,通过一个教学实验验证评价结论。评价指标建构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更加公允;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建构教科书评价标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融入教科书质量评价因素;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教育公平等观点。依据本研究制定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受邀数学教育专家群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结论:美国教科书质量较好,中国教科书次之,英国教科书质量较差,中、美、英教科书在七项指标以及二级指标中各有较好的表现。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认知效率影响较小;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对数学认知效率可能存在影响;中国教科书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优秀元素值得保留。评价结论表明:认知效率视角的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而且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学习者对数学的理解是高质量教科书主要目标;高质量教科书重视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英国教科书分模块编写,此研究中英国教科书样本采用纯数学(核心数学)教科书,因此在其中应用性指标方面的表现必然影响其质量。应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选择性吸收西方教科书设计的元素。影响教科书质量因素复杂。教科书使用效率的评价很难做到涵盖所有影响因素的教科书质量因素,本研究只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视野中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的评价指标建构及教科书比较。

张文海[6](2019)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文中研究说明1 问题的提出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笔者发现对于高中数学的很多关键的概念、定理、法则、解题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明白,但课后不会灵活应用,甚至很快又会遗忘.有些学生看似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但碰到新问题时却缺乏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无法立即找到恰当方法进行迁移.这也让少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数学上付出很多努力,却依然掌握不了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数学成绩也一直没有什么起色,继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气.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着把思维导图引

李炳新[7](2019)在《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许多教师逐步把教学关注的重点从落实学科知识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虽然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学习过程转化为核心素养便是其中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记不住,要么记住了不会运用,这便是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生未能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一种表现。本研究试图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结合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施加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认知过程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为使得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已经借鉴其他教师在模块化教学方面的成果,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以及本人教学经验,建构一套将模块化教学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策略。为验证模块化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还以本校高三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实验班在第一次年级统测中,平均分、尖子人数和控制班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此外,根据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相对于控制班均有明显改善。模块化教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践行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这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面对传统以“分”为本的、注重管理制度细则化和标准化、和行政权力至上的学校管理制度,本研究也呼吁教学管理应当转变管理观念,回归教育的本质。对此,本人也提出一套关于教学的目标管理方案,为学校的学科教学管理的完善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袁亚波[8](2019)在《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效的高三化学复习不仅要重视学生学科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要求,也是全国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为迁移而教学,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应该是实实在在地指导着高三师生的教学实践。化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思维观念和学科能力。由于在课堂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将新信息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去推广、类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复习效率至关重要。以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为载体,将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三复习中,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迁移至能力的桥梁,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本文分为六部分来论述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第一部分:研究的背景、内容、意义和思路。将学习迁移理论与高三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践研究相结合,对于如何提高高三课堂教学效益,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和实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习迁移的理论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对迁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出了学习迁移的分类以及国内外理论发展,从而揭示了迁移的实质,分析了影响因素。辅以教学相关重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脑科学成为学习迁移的理论基础,指导课题的研究。第三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前测成绩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结合高三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分析在高三实施迁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第四部分:在高三复习采用迁移教学的实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现状,采取迁移教学的方法,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进行准备、实施和提高阶段策略探讨。以典型的案例和分析呈现了元素化合物复习课的迁移教学方式。第五部分:实验效果分析。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分析实验的效果,为研究总结提供依据。第六部分:总结成果和讨论不足。针对迁移教学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成果,提炼出了创新之处:(1)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采用了迁移教学方式,形成了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质量;(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创造性的迁移学习;(3)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学习的效率。同时分析研究中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张文海[9](2019)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文中认为高三数学复习面临时间紧、内容重,学生知识点遗忘多的现状,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和方法网络,成为制约高三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方法的提炼,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方式,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藏研[10](2019)在《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数学情感被逐渐重视起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努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确实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不良情绪,部分学生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学习兴趣也不足。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年级学生必须接受内容庞杂、知识涉及范围广、学习节奏紧张等一系列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作为学生群体中颇受关注的一部分,他们的数学情感发展现状和培养策略值得我们探索,这对帮助教师转变重知轻情的观念同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五项内容。基于数学情感因素重要性的日益突出、青少年情感素质水平不高以及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不完善这三个大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数学情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确立本文的创新点;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调查研究法,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展开,研究对象选自一所重点高中与一所普通高中的部分高三学生,随后再辅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得出论据和论点,为明晰现阶段高三学生的数学情感现状和探究相应教学策略做准备。第二部分主要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问卷数据,在整体把握高三学生数学情感问卷得分情况的基础上,从四个维度分别揭示高三学生数学情感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能感不强、焦虑水平较高、数学鉴赏能力不足等。本研究深入的了解数学情感现状,在综合分析四个维度的数据过程中发现:文科生的数学情感整体上比理科生的消极,女生的数学情感整体上比男生的消极。第三部分根据高三学生数学情感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若干名数学教师的访谈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到出现问题的教学原因有:教师选题策略不科学、课堂中过度包办、过分依赖教辅资料、教学中直接呈现知识点、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等等。第四部分主要基于造成高三学生数学情感现状不理想的教学原因,结合访谈内容和优秀高三数学教学案例,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针对高三学生数学情感问题的策略,以期为今后的数学情感教学提供参考。

二、用“心”复习——心理学规律在高三总复习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心”复习——心理学规律在高三总复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
第二章: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必要性
        (一)中国参与全球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时代推进高中历史课程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可行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理论依据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现实基础
第三章:全球史理论应用于新课标“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的教学设计分析
    一、全球史理论下“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理念
        (一)生态互动视域
        (二)文化互动视域
        (三)全球化贸易视域
    二、“全球史理论”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以主题教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三)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四)以知识整合为主要策略的教学设计
        (五)注重历史思维的教学设计
        (六)采用历史神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三、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顺应
        (一)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把握原则——唯物史观是统领
        (二)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思维线索——时空框架作支撑
        (三)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方法抓手——史料实证练辨析
        (四)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能力构建——历史解释塑才能
        (五)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价值归宿——家国情怀巧渗透
第四章: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反思与展望
    一、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一)全球史理论中时空的定位
        (二)全球史理论中关注的对象
    二、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展望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生态互动视域“全球联系的建立”教学设计
    附件二:文化互动视域“全球联系的建立”教学设计
    附件三:全球化贸易视域“全球联系的建立”教学设计
    附件四:近两年全球史理论相关高考试题
致谢

(3)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提问的内容不明确
        (二)提问的方式不科学
        (三)提问的时机不恰当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行动研究法
    五、主要内容
        (一)关键问题
        (二)主要内容
    六、论文框架
        (一)推进途径
        (二)解决方法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链”的特征以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问题
        (二)数学问题
        (三)问题链
    二、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问题解决”理论
        (三)问题教学理论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形式
        (一)引入性问题链
        (二)差异性问题链
        (三)诊断性问题链
    四、设计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主体
        (二)学习主体
        (三)教学主体
    五、设计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一般原则与策略
        (一)“问题链”设计主要原则
        (二)“问题链”设计的其他原则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链教学初探
    一、教学实践的总体设计
        (一)教学实施的设计
        (二)研究方案设计
    二、教学设计
        (一)选题缘由
        (二)深入分析
        (三)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教学方案再设计
        (一)优化教学设计理念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三)细分巩固练习层次
    二、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
        (二)学生作业展示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情况反思
        (二)问题链设计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问题链教学有其独特意义
        (二)问题链设计有其独特原则
        (三)问题链设计有其独特理念
    二、研究启示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二)主问题间的关联性
        (三)设计与实践的平衡
    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应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学生科学思维的生物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最新的课标要求
        1.1.2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锻炼的迫切性
        1.1.3 思维导图对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核心概念
        1.4.1 思维导图
        1.4.2 科学思维
        1.4.3 高中生物教学
    1.5 理论依据
        1.5.1 建构主义理论
        1.5.2 脑科学理论
        1.5.3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2章 科学思维的评价
    2.1 量表评价
    2.2 学习效果评价
第3章 研究与实践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研究法
        3.2.4 无结构式访谈法
        3.2.5 试题测试法
    3.3 研究思路
    3.4 实践方法
        3.4.1 拟定研究对象
        3.4.2 分析教学内容
        3.4.3 分析学情
        3.4.4 教学实践过程
        3.4.5 思维导图与传统常规教学设计个案对比分析
    3.5 本研究的变量控制
    3.6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4章 调查问卷及评价方法设计与分析
    4.1 思维导图式教与学的问卷编制
        4.1.1 编制调查问卷
        4.1.2 修正调查问卷
        4.1.3 正式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检测
    4.2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学生前后测成绩比较分析
    5.2 调查问卷数据结果与分析
        5.2.1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5.2.2 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5.3 科学思维能力与方式测评结果与分析
        5.3.1 科学思维能力的测评结果与分析
        5.3.2 科学思维方式的测评结果与分析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方法如何兼顾个体思维水平差异
        6.1.2 如何有效坚持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6.1.3 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多方位挖掘
    6.2 结论
        6.2.1 问卷调查结论
        6.2.2 测评指标前后测对比结论
        6.2.3 成绩前后测对比结论
        6.2.4 访谈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科学思维能力训练专项测试题
附录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题
附录3 托兰斯发散性思维测验题
附录4 教师问卷
附录5 学生问卷
附录6 学生访谈记录表
附录7 学生分班成绩和后测成绩
附录8 学生问卷数据
附录9 科学思维方式测评得分数据
附录10 科学思维能力测评得分数据
附录11 本研究开展过程中的相关图片说明
致谢

(5)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问题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范围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教科书研究状况
    2.2 教科书比较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2.2 国内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3 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相关研究
        2.3.1 国内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2 国外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3 国际上主要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简介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2 研究工具的选择及使用
    3.3 评价专家的选择
    3.4 教学实验设计
第4章 认知效率视角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理论分析
    4.1 认知效率视角下数学教科书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4.1.2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教学观
    4.2 对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建构的启示
第5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
    5.1 教科书评价模型设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问卷调查的实施
    5.4 教科书评价初始模型指标权重确定
    5.5 教科书评价指标的修订
        5.5.1 “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确定
        5.5.2 “学生基础”评价标准确定
        5.5.3 “学习动机”评价标准确定
        5.5.4 “知识结构”评价标准确定
        5.5.5 “探究反思”评价标准确定
        5.5.6 “学习评价”评价标准确定
        5.5.7 “学习环境”评价标准确定
第6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
    6.1 “学习目标”指标的比较
    6.2 “学生基础”指标的比较
    6.3 “学习动机”指标的比较
    6.4 “知识结构”指标的比较
    6.5 “探究反思”指标的比较
    6.6 “学习评价”指标的比较
    6.7 “学习环境”指标的比较
    6.8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第7章 教科书质量教学验证实验
    7.1 教学实验过程及结果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第8章 中美英数学教科书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8.1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目标”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2 中、美、英教科书“学生基础”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3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动机”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4 中、美、英教科书“知识结构”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5 中、美、英教科书“探究反思”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6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评价”内容比较结果分析
    8.7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环境”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分析
        9.1.1 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
        9.1.2 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的建构更加公允
        9.1.3 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和广阔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
        9.1.4 基于技术的量化质性研究相结合建构和使用教科书评价指标
        9.1.5 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作为评价指标的因素
        9.1.6 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
        9.1.7 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9.2 高质量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主要特征
        9.2.1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学习者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9.2.2 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
        9.2.3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
        9.2.4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是高质量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9.2.5 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
        9.2.6 促进理解性数学学习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的目标
        9.2.7 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
    9.3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总体差异分析
        9.3.1 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
        9.3.2 将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中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
        9.3.3 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
        9.3.4 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可能影响认知效率
        9.3.5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学习效率影响较小
        9.3.6 中国数学教科书在继承基础上兼容并蓄模式值得保留
第10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10.1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0.1.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1.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0.2 反思和建议
        10.2.1 辩证看待量化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限性
        10.2.2 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
        10.2.3 选择性吸收美国教育改革结论和实践经验
        10.2.4 教科书改革应是充分论证和一定阶段教学实验基础上的改革
附录1 爱德思(Edexcel)考试委员会各数学模块及主要内容
附录2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3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问卷
附录4 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附录5 问卷指标共同度
附录6 英国教育部A水平大纲对学生(16-18)的学习要求
附录7 内华达州教材评价标准指标(2015年前)
附录8 贝尔的教科书评价标准
附录9 英国SMP14-16岁CSE(或GCSE)数学教科书内容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编着作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奖
致谢

(6)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3.1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3.2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方法体系
    3.3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形成问题串链
        ·问题的变式
        (1)互换题目的条件③和结论
        (2)互换题目的条件②和结论
        ·问题的推广
        (1)互换题目的条件③和结论
        (2)互换题目的条件②和结论
0)'>(3)将焦点F的坐标退换成一般点K(-a,0)(a>0)
        ·问题的迁移
        (1)背景置换成椭圆
        (2)背景置换成双曲线
    3.4 借助思维导图助推学生课堂总结反思,构建方法系统
4 几点思考
    4.1 思维导图介入高三数学的复习应循序渐进
    4.2 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研究应因人制宜
    4.3 适时展示学生成果后互动点评应足履实地
5 结语

(7)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基础
    一、中学历史模块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 模块与模块化
        (二) 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
    二、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认知学习理论
        (二) 信息加工理论
        (三)建构主义
第三章 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的建构
    一、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应用的目的分析
        (一) 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历史的动机
        (二) 提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目标管理
    二、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的目标设计
        (一) 平衡各种目标
        (二) 目标具体的落实方案
        (三)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四) 对目标的任务分析
    三、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处理
        (一) 明确教学主题
        (二) 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式
    四、具体情境下的模块化教学
        (一) 目标与过程相统一
        (二) 明确规则与边界
        (三) 保持教学实施的灵动性
    五、恰当使用教学评价
第四章 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模块化教学开展的学情调查
        (一) 学情调查研究的设计
        (二) 学情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二、实验案例及效果分析
        (一) 实验案例
        (二) 实验效果分析
        (三) 总结
第五章 模块化教学的制度保障
    一、革新教师的观念
        (一) 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二) 树立教师的管理意识
    二、学校管理对模块化提供的支持
        (一)转变学校的管理观念
        (二) 构建新型的学科教学管理制度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8)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框图
    1.5 研究的方法
2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述
    2.1 学习迁移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迁移的类型
        2.2.1 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2.2.2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2.3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2.4 正迁移和负迁移
        2.2.5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2.2.6 近迁移和远迁移
    2.3 学习迁移研究的发展
        2.3.1 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2.3.2 国外迁移理论研究现状
        2.3.3 国内迁移理论研究现状
    2.4 学习迁移的实质
    2.5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2.5.1 学生因素
        2.5.2 教师因素
        2.5.3 学习材料因素
    2.6 迁移学习的理论基础
3 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调查与分析
    3.1 高三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3.1.1 调查目的
        3.1.2 问卷的设计
        3.1.3 调查对象
        3.1.4 高三学生化学学习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3.2 对高三教师访谈提纲的分析
    3.3 高三学生成绩前测分析
        3.3.1 测试的目的和设计
        3.3.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4 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的研究
    4.1 学习迁移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概述
    4.2 学习迁移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实验研究阶段划分
    4.3 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准备阶段的教学策略
        4.3.1 结构决定性质,为元素化合物迁移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4.3.2 整合知识结构,为元素化合物迁移教学提供知识基础
        4.3.3 类比与概括,为元素化合物迁移教学提供基本方法
    4.4 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实施阶段的教学策略
        4.4.1 进行观念重构,实现社会价值迁移
        4.4.2 利用变式训练,实现知识顺应迁移
    4.5 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提高阶段的教学策略
        4.5.1 用活高考真题,提高迁移能力
        4.5.2 辨析易错题,减少负迁移
        4.5.3 自编流程题,学会迁移创新
    4.6 迁移教学认知和行动流程图
5 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实验效果分析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对象的选择
    5.3 实验数据的采集
    5.4 数据处理分析
6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教研成果

(9)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的提出
2.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3.1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建构知识网络
    3.2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方法体系
    3.3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1.问题的变式
        (1)互换题目的条件③和结论
        (2)互换题目的条件②和结论
        2.问题的推广
        (1)互换题目的条件③和结论
        (2)互换题目的条件②和结论
0)'>(3)将焦点F的坐标退换成一般点K(-a,0)(a>0)
        3.问题的迁移
        (1)背景置换成椭圆
        (2)背景置换成双曲线
    3.4 借助思维导图助推学生课堂总结反思,提升数学素养
4.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4.1 思维导图介入高三数学的复习应循序渐进
    4.2 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研究应因人制宜
    4.3 适时展示学生成果后互动点评应足履实地
5.结语

(10)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现状有待改善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情感
        二、数学情感
        三、高中数学教学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总体现状
        一、学生的数学情感总分的分布情况
        二、数学情感性别差异的总体表现
        三、数学情感文科、理科差异的总体表现
    第二节 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各维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存在偏差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需要调整
        三、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略显消极
        四、学生的数学学科赏评水平亟待提高
第三章 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教学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不良的教学原因分析
        一、教师不科学的选题策略使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
        二、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关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第二节 学生数学学习态度需要调整的教学原因分析
    第三节 学生数学学习体验不佳的教学原因分析
        一、过分依赖教辅资料造成学生学习效能感减弱
        二、教学节奏变快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三、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欠缺使学生产生焦虑
        四、不恰当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考试焦虑
    第四节 学生数学学科赏评能力欠缺的教学原因分析
        一、直接呈现知识点的教学易使学生忽略数学的美
        二、教师将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不足
第四章 促进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提高高三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分析试卷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给予适当期望以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转化
        三、建构知识网络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四、设置典型例题使学生体会做题的乐趣
    第二节 调整高三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测评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二、重视数学精神教育以树立勤奋学习观
    第三节 改善高三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缓解课堂紧张气氛
        三、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四、引导学生体会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缓解焦虑感
    第四节 培养高三学生数学学科赏评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和体会数学美
        二、教学中体现数学知识的哲学价值
        三、教学中彰显数学文化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用“心”复习——心理学规律在高三总复习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为例[D]. 尹文轩.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苑鑫. 宁夏大学, 2021
  • [3]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D]. 周郁. 喀什大学, 2020(07)
  • [4]应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学生科学思维的生物教学实践研究[D]. 郑焱. 广州大学, 2020(02)
  • [5]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D]. 王奋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6]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J]. 张文海. 中学数学月刊, 2019(10)
  • [7]中学历史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D]. 李炳新.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迁移理论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D]. 袁亚波.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9]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数学复习教学[J]. 张文海. 数学通讯, 2019(18)
  • [10]高三学生数学情感发展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D]. 藏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