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室内风冷热泵性能研究

一、夏季工况室内风冷热泵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曲婧怡[1](2021)在《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噪声污染也是目前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污染之一。其中多层公共建筑因其特殊的建筑功能,建筑屋顶上会安装多个大型设备从而产生大量的噪声,因此,多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屋顶的降噪是控制噪声污染最为重要的一环之一。通过对公共建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实际案例中,最为典型的为安徽省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因为其独特的建筑功能,屋顶的设备种类繁多,且常年处于运行状态,所以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屋顶的多机组产噪设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屋顶相关尺寸进行实测,并使用声级计获得屋顶各类声源的噪声值,获得建筑屋顶相关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使用Auto CAD绘制目标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布局图,根据布局图及噪声值在Cadna A软件中建模,对屋顶的噪声现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屋顶多机组设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噪声值最大为92d B,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声环境标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屋顶噪声源的影响大小关系,对主要的噪声源冷却塔采用在排风口处安装消声器、淋水区铺设消声毯方式降低噪声值,并在冷却塔顶端增设吸声罩,降低噪声值并改变它的传播方向;对风冷热泵进行隔声罩及消声器的优化方式,降低噪声值;通过计算得出,多个空调机组的综合使用下的噪声值,并利用上端铺设吸声板起到削弱噪声级。并对屋顶进行模拟可以发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被降低至78d B以内。尽管噪声值有明显的下降,但对距离较近的办公区噪声依然接近73d B左右,所以对屋面进行二次降噪措施,在屋顶上方增加格栅式的顶棚,以及在女儿墙上端增加隔声屏障的方式,不仅改变噪声的传播途径,也能优化屋面效果,并从视觉上起到降低噪声的主观印象,最终能将屋顶的噪声降低到68d B之内。最后,屋顶设备本身对自然通风是有要求的,所以在降噪措施中,考虑屋顶上增加的隔声罩是否会对通风产生影响,本文采用PHOENICS软件对降噪前后分别进行两次风环境的模拟,以此验证风环境的通风效果。可以发现,增加格栅式的顶棚后,屋顶的通风方反向发生了变化,但风速的变化较小,对屋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田路遥[2](2020)在《地源热泵冷热源耦合供能最优运行策略》文中指出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作为低位热源,通过能量采集、压缩提升和能量释放三个方面为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的制冷的需求。但单一地源热泵系统无法实现地源场冷热的平衡,因此需要配合不同形式的冷热源系统耦合运行。本文利用DeST软件,针对北京地区气候和建筑特点模拟了建筑物冬夏两季的供暖和制冷需求。根据模拟结果,选择不同形式的冷热源设备对比,分别计算出100%、75%、50%和25%冷、热负载日的用能数据,并建立多目标理论最优运行模型,分析地源热泵耦合系统运行的一次能源消耗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少、年总投资最少三个子目标函数模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确定地源热泵耦合制冷机组运行一次能源消耗最低。并对地源热泵耦合不同冷热源方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测算,考虑系统初期投资、运行费用和经济收益等因素,得出地源热泵耦合制冷机组运行为最优运行策略。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运行检测数据,记录了系统全年运行状态,可对北京区域的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形式提供参考,有利于地源热泵在华北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孙艳红[3](2020)在《一种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使用也变得更加广泛。传统空调系统能耗高、功能单一、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因其在夏季制冷的同时能够利用冷凝热量免费制取生活热水,既解决了能源的浪费,也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本文根据传统空调的缺点,采用了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提出了一种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了空调冷凝热回收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现阶段空调热泵机组的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种新形式的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单独制冷模式、制冷+热回收模式、单独制热水模式、单独制热模式、制热+热回收模式。(2)对实验样机进行设备选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实验台,并对各运行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机组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再次进行实验测试,将原始机组与改进机组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在单独制冷模式下,以名义工况为例,平均性能系数(EER)为2.82,比理论设计制冷工况下的性能系数(EER)相差14.5%,最大制冷量为10.82k W,这与机组额定制冷量为14.5k W相差34%。(2)在制冷+热回收模式下,机组在运行全热回收模式时,最高热水出水温度为42℃,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性能系数(EER)下降了29.2%,性能系数(COP)下降了27.3%,性能系数(COPz)下降了28.3%;当热水出水温度为40℃时是机组由全热回收模式切换至部分热回收模式的最佳切换点,当机组运行部分热回收模式时,热水出水温度为40℃时分别开启低速风机、中速风机、高速风机对运行的三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议只开启低速风机运行,运行时间相对较短为125min,耗电量相对较小为7.3k Wh,平均热回收率相对较高为63%,性能系数(EER)最高为6.92。(3)在单独制热水模式下,机组的排气温度最大为67.2℃,解决了其他机组在运行单独制热水模式时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使得机组能够稳定运行,机组的平均性能系数(COP)能够达到4.03。(4)在制热+热回收模式下,平均热回收率为27%,平均性能系数(COP)为2.93,当两个水式换热器同时作为冷凝器时,既满足了室内的供热需求,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热水,热量分配均衡,未出现热量失衡问题。(5)对改进机组的单独制冷模式和制冷+热回收模式进行实验数据的测试,通过整理原始机组与改进机组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单独制冷模式下,改进机组的平均性能系数(EER)为3.19,比原始机组的平均性能系数(EER)提高了13.1%;在制冷+热回收模式下,机组运行全热回收模式时,从加热水温来看,改进机组能够将初始水温为25℃的水加热至55℃,充分满足热水需求温度,从机组性能来看,改进机组的平均热回收率也明显提高了10.1%,平均性能系数(COPz)提高了13.8%;机组运行部分热回收模式时(低速风机运行),从运行时间来看,改进机组的运行时间比原始机组运行时间缩短了20min,从性能来看,改进机组的平均热回收率增加了12.6%,平均性能系数(COPz)增加了21.7%。

李红燕[4](2020)在《基于二级泵供热系统的小水容量模块锅炉在酒店建筑中的适用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酒店建筑在各个城市大量增加,对于酒店建筑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酒店建筑供热负荷特性进行分析,进而选取南京某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供热负荷率的基础上,以热源方案优化、输送系统优化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优化内容,并分别从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对供热系统的改造效益进行分析。论文首先对四个酒店的供热负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负荷率与室外空气温度、酒店入住率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选取南京某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对该酒店采暖季热负荷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负荷率为90%以上、75%~90%、50%~75%、25%~50%及低于25%的采暖天数分别为:8天、22天、24天、41天、15天,占比分别为7.3%、20%、21.8%、37.3%、13.6%,低负荷运行占采暖季比重大。基于此,计算得到该酒店改造部分总空调采暖热负荷和热水负荷分别为1854.8kW、611kW;从热源方案优缺点、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效率、经济性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确定适用于酒店改造项目的最优热源方案为小水容量的模块化燃气锅炉,选用2台EB-4000C满足客房供暖需求,选用8台BTS-338直接供应客房热水的需求,并对锅炉房进行改造,较改造前锅炉用地面积节约用地87%。其次,通过输配系统方案对比,选择了能较好适应其间歇热需求特点的二级泵系统,通过水力计算得到二次侧、一次侧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分别为:91kPa、41.9kPa。一次侧采用一炉一泵式系统,其单台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分别为:47.33m3/h、9.2mH2O;二次侧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分别为:181.0m3/h、14.7mH2O,选择两台循环水泵,一用一备。最后,从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三个方面对该酒店建筑供热系统的改造效益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提出了酒店建筑供热能耗占用指标(Rc),调研并采集采暖季(11月至3月)中酒店锅炉房改造前后燃气耗量,统计计算得到采暖期各月酒店建筑供热能耗占用指标,并计算得到锅炉房改造优化后该供热能耗占用指标降低的百分比,即节能率,11月、12月、1月、2月、3月,通过改造优化锅炉房的节能率分别为31.6%、23.7%、22.1%、22.2%、29.1%,平均节能25.8%,节能效果明显;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评价指标分析对比改造前后供热系统的经济性,供暖系统改造总投资额73.4万元,改造后所节约的年运行成本17.9万元,投资回收期仅4.1年,经济性可行;供热系统经改造后,采暖月的燃气耗量平均降低22.6%。比传统燃气锅炉的NOx排放量平均值降低62.5%。

苏立然[5](2020)在《寒冷地区多联机空调供暖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生活当中,在绝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会觉得在节能方面传统空调系统比多联机空调(本文中特指VRV多联机空调,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下文简称VRV)系统更有优势,在北方采暖季节,不可避免的需要融霜,影响室内热舒适性,制热效果相比制冷也会与额定工况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本文对VRV空调系统在寒冷地区供暖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河北、北京地区的多个制热项目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发现低温环境并未影响VRV空调系统正常运转,也未对室内舒适性造成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VRV空调系统在寒冷地区是适用的。在各个测试项目中都表明,VRV空调系统的采暖季电量消耗费用均远远小于集中供热所需费用;2)VRV空调系统和冷水机组在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的对比表明,虽然VRV空调系统初投资较高,但是对于长期运行来说是经济的;3)在舒适性方面,由于VRV空调系统具有智能的除霜技术,系统在除霜时,室内温度基本是恒定的,对室内舒适性影响极小;4)在机组的衰减方面,可以利用多级压缩等措施来应对寒冷地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问题,因此多联机空调系统用在寒冷地区进行冬季供暖是适用的。此外,多联机系统特点是系统简单易操作,后期维护费用低,系统已经全面趋于自动化、智能化,因此多联机系统在这些方面有传统空调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更胜一筹。鉴于我国北方地区目前还是以集中供热为主,从能源利用角度,集中供热使用了一次能源(主要是煤)更具有科学性,而VRV空调供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电能,因而,在大中城市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城乡结合部、郊区、村镇应用,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VRV空调系统在寒冷地区供热中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地区的供暖问题,同时减少散烧煤的数量,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

马硕[6](2020)在《典型农村住宅地源热泵系统实验与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住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引起的农村建筑能耗增加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源热泵作为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空调系统,在满足农村住宅空调冷热需求、改善环境条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建筑缩尺实验和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了典型农村住宅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温度场化情况,分析了室内温度变化对地源热泵机组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规律,并利用TRNSYS软件模拟了三种工况下200m2典型农村住宅全年冷热负荷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及各部分能耗的变化情况。首先实测了冬夏季实验前、实验后和实验过程地下25m、50m、75m和100m四个测点土壤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虽然环境温度波动较大,但四个测点土壤温度变化很小,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另外,现场实测了冬夏季室内温湿度变化情况,发现在没有新风和排风的情况下,冬季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则逐渐降低,夏季室内相对湿度远高于冬季,且随着室内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也呈下降趋势。其次,本文还通过实验研究了冬夏季室内设定温度对地源热泵机组和系统运行性能、热泵机组耗电量、循环水泵耗电量、系统耗电量及地下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随着室内设定温度的升高,室内需要的热量越多,地源侧供回水温差越大,地下土壤温度下降的越多,热泵机组和系统COP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室内设定温度越高,维持室内温度所需冷量越少,热泵机组启停越频繁,从而使耗电量增大,所以机组COP越低。受设备运行模式限制,当热泵机组停止运行时,循环水泵仍然在运行,因此水泵耗电量占比就越高,系统的COP会越低。随室内设定温度的提高,向地下存储的热量越少,所以地下土壤平均温度就越低。最后,本文利用TRNSYS软件模拟分析了三种工况下200m2典型农村住宅全年冷热负荷、累计制热量和制冷量及热泵机组、系统和循环水泵耗电量。模拟结果表明:夏季制冷工况下,系统COP随室内温度降低而升高;冬季采暖工况下,系统COP随室内温度升高而升高,与实验结果相符;热泵系统在运行一年后,三种工况的地下土壤平均温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表明该系统出现了冷热不平衡问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需要予以关注,以保证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高效和稳定。

王继前[7](2019)在《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风冷多联机在冬季工况下的结霜除霜现象和夏季工况高温现象严重制约了风冷多联机运行效率,以及在钢结构建筑中应用存在的设计安装问题阻碍了机组的高效运行。为解决这些问题,以西安市实际的风冷多联机工程为例,开展了下述研究工作:研究了近三年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的市场趋势,结果表明,2016-2018年风冷多联机招标项目、中标项目和所有空调中标项目都呈逐年上升的状态,即2018>2017>2016;风冷多联机项目占比2018>2016>2017,2018年达45%;以钢结构建筑中风冷多联机工程为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安装技术,解决了运行过程中高低负荷率的问题同时存在,改善冬季温度控制,减小室内机能耗损失,保护室外机和系统管道不受损坏,保证风冷多联机安全高效运行;冬季工况下,通过实际测试,温度<0℃,相对湿度>60%RH环境下结霜量高于温度>0℃,相对湿度>62%RH环境下结霜量,高于温度>1℃,相对湿度<42.8%RH环境下结霜量;可见机组的结霜量与机组的环境直接相关,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更易结霜,结霜量越大,且结霜周期与结霜量成正比;针对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常规除霜存在的“误除霜”现象,以汽车玻璃水为试剂,提出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的系统,该系统根据结霜量合理除霜,除霜周期短,除霜效果好,机组无需停机或反转运行,保持室内无间断供热,同时具有洗涤功能,无“误除霜”现象,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夏季工况下,研究了西安地区高温天气趋势,2015年36℃以上天气9d,其后以每年10d左右的差值逐年递增,2015-2018最高气温分别为:39℃,38℃,41℃,41℃,呈上升趋势;38℃及以上天气,2017年较2015年3倍增加,2018年较2015年6倍增加,高温天数和最高温度逐年增加,不利于风冷多联机夏季运行效率;针对上述现象,为提高风冷多联机夏季运行效率,提出一种预冷室外机进风的喷雾降温系统进行进风空气预冷;用额定流量4L/h水泵喷雾时,室外机进风最大降温5.7℃,平均降低4.0℃,相对湿度最大增加63.1%,平均增加50.8%,室内机与室外机温湿度变化一致;用额定流量6.5L/h泵喷雾后室外机进风温度平均下降6.8℃,较4L/h泵下降4.0℃更大,6.5L/h泵的最大直接效率较4L/h泵大22.8%,平均直接效率较4L/h泵大23.1%,可见喷雾降温的效果和喷雾量直接相关,喷雾后室内机干湿球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排气温度、排气过冷度和节流前温度均在合理的状态运行;喷雾降温可以增加压缩机制冷量,有效减少功率消耗,提高制冷系数,保护压缩机润滑油被碳化导致被烧毁现象,对压缩机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以实际测试和试验验证为主,为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思路。

陈勇[8](2019)在《银川地区某商业综合体冷热源方案选型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冷热源机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初投资、年运行费用和碳排放量等多方面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冷热源方案选型评价进行研究。本文选取银川地区某商业综合体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c能耗模拟软件建立建筑模型,模拟计算该商业综合体中超市、百货和大商业三种业态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分析其负荷特征。依据冷热源选型原则,参考寒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冷热源配置方案,对超市和百货业态在原冷热源螺杆机+燃气锅炉的基础上,提出螺杆机+城市热水热网、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和直燃机组三种冷热源方案,对大商业业态在原冷热源离心机+螺杆机+燃气锅炉的基础上,提出离心机+螺杆机+城市热水热网、离心机+城市热水热网和直燃机组三种冷热源方案,并对四种冷热源方案进行分析。同时对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负荷频率法计算出超市、百货和大商业三种业态的空调季和采暖季能耗,同时计算四种冷热源方案的初投资、年运行费用、生命周期费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和年折标煤量。对于超市业态,风冷螺杆式热泵在生命周期费用和年折标煤消耗量方面表现最好,直燃机组的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最低;百货业态,风冷螺杆式热泵的生命周期费用最低,直燃机组的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最低,风冷螺杆式热泵年折标煤消耗量最少;大商业业态,离心机+城市热水热网的生命周期费用最低,直燃机组的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最低,离心机+螺杆机+城市热水热网的年折标煤消耗量最少。最后选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设立经济、环保、能耗和技术方面四种评价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隶属度,确定权重分配,对比计算结果。四种评价指标权重分别为0.557,0.264,0.122,0.057,超市业态四种冷热源方模糊评价结果为0.635,0.642,0.719,0.302,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0.719对应的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为适合超市业态的最优冷热源方案;百货业态四种冷热源方模糊评价结果为0.679,0.690,0.728,0.302,0.728对应的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为适合百货业态的最优冷热源方案;大商业业态四种冷热源方模糊评价结果为0.593,0.570,0.741,0.302,0.741对应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城市热水热网为适合大商业业态的最优冷热源方案。

张超[9](2018)在《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节能优化能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建成年代较早的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没有实现用能分项计量,往往只有一块总电表。这部分没有实现用能分项计量、用能监测平台尚在搭建之中、建筑单位面积用能水平较高的办公建筑如何有较为准确的数据依据、可操作实施性强、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开展节能优化工作,尚待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针对寒冷地区一栋建成年代相对较早的办公建筑,基于eQUEST建筑全年能耗模拟计算软件建立起建筑全年用电基本模型,并通过与建筑全年用电量的实际数据相比对,完成对该模型可靠性的合理验证。然后结合现场实地调研采集的该栋办公建筑实际运行数据,有针对性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各项参数,对各项节能优化方案对建筑全年用电量的节能效果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经济性回收期的计算分析,最终针对该建筑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合理的节能优化方案。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提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带来的全年空调系统耗电量节能效果显着,但其不同部分对夏季夜间空调系统停止运行时室内向室外散热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屋面传热系数逐渐降低,夏季空调制冷耗电量略有降低,冬季空调供暖耗电量节能明显;随着外墙、外窗传热系数逐渐降低,夏季空调制冷耗电量有所增加,冬季空调供暖耗电量大幅度降低;提升空调系统设备性能可有效降低空调制冷耗电量,随着机组COP值逐渐提高,制冷耗电量节能率达到15.55%;当水泵效率逐渐提升和使用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措施后,可大幅降低水泵耗电量。对于该栋办公建筑来说,各项节能优化方案的经济回收期都在7年以内,其中提升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全年空调耗电量节能效果最好,回收期为4.67年;提升制冷机组性能系数的全年空调耗电量节能率为10.45%,初投资较高回收期最长;提升水泵效率及变频控制的全年空调耗电量节能效果较为有限,但初投资最低仅为2.08年。上述节能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计算结果都证明可行性较高,可以提供建筑运营方采用。

李思慧,龚光彩,周富玉,刘日明[10](2018)在《空气源热泵与建筑耦合的变工况分析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目前设计人员对于空气源热泵性能的了解仅限于额定工况的制热量和COP,导致机组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工况的制热效果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建立热泵机组变工况产能输出、能效比模型及建筑冬夏季动态负荷需求模型,并将热泵产能输出和建筑负荷需求基于室内外温度和室外含湿量参数进行耦合,综合分析了室内外温度和室外含湿量等因素对热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空气源热泵选型的三个指标,即产能输出满足建筑负荷需求的稳定运行工况区间、最不利工况点的机组出力和能效比。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热泵选型实际性能和满足建筑负荷需求的程度,并优化风冷热泵选型方法和评价标准。

二、夏季工况室内风冷热泵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夏季工况室内风冷热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噪声控制的研究
        1.3.2 声屏障的研究
        1.3.3 大型产噪设备的隔声与吸声研究
        1.3.4 Cadna A软件应用的研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
    2.1 国内外噪声标准
        2.1.1 我国声环境的相关标准
        2.1.2 国外声环境的相关标准
    2.2 噪声基础理论
        2.2.1 声学的基本概念
        2.2.2 环境噪声的评价方法
        2.2.3 噪声源的测量与叠加
    2.3 建筑屋顶的现状调研
        2.3.1 场地环境现状
        2.3.2 研究对象的屋顶现状
        2.3.3 屋面的数据实测及分析
    2.4 Cadna A软件现状模拟
        2.4.1 模拟情况的划分依据
        2.4.2 噪声模型的建立
        2.4.3 夏季噪声模拟
        2.4.4 冬季噪声模拟
        2.4.5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2.4.6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屋顶噪声控制策略
    3.1 冷却塔的降噪措施
        3.1.1 出风口处的降噪措施
        3.1.2 淋水的降噪措施出
    3.2 冷风热泵的降噪措施
        3.2.1 利用消声器降噪
        3.2.2 隔声罩的优化处理
    3.3 空调机组的降噪优化
        3.3.1 空调机组计算
        3.3.2 空调机组的吸声处理
    3.4 Cadna A软件模拟分析
        3.4.1 夏季噪声模拟
        3.4.2 冬季噪声模拟
        3.4.3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3.4.4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二次屋顶噪声控制策略
    4.1 整体的噪声优化
        4.1.1 屋顶上方的吸声处理
        4.1.2 女儿墙的噪声阻断
    4.2 其他细部的噪声源降噪
        4.2.1 细部降噪
        4.2.2 地面降噪
    4.3 Cadna A软件二次模拟优化
        4.3.1 夏季噪声模拟
        4.3.2 冬季噪声模拟
        4.3.3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4.3.4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噪声控制对屋面风环境的影响
    5.1 通风环境现状分析
        5.1.1 合肥市风环境现状
        5.1.2 项目屋面的现状
        5.1.3 软件的选择
    5.2 软件模拟现状分析
        5.2.1 春季模拟分析
        5.2.2 夏季模拟分析
        5.2.3 秋季模拟分析
        5.2.4 冬季模拟分析
        5.2.5 现状分析
    5.3 软件模拟改造后分析
        5.3.1 春季模拟分析
        5.3.2 夏季模拟分析
        5.3.3 秋季模拟分析
        5.3.4 冬季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个人简介

(2)地源热泵冷热源耦合供能最优运行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源热泵系统
    2.1 分类
    2.2 水源热泵系统
        2.2.1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2.2.2 污水源热泵系统
        2.2.3 空气源热泵系统
    2.3 地源热泵
    2.4 其他冷源系统
    2.5 其他热源系统
第3章 办公建筑中冷热源负荷的模拟计算
    3.1 DeST模拟软件
        3.1.1 软件
        3.1.2 建模
    3.2 室内外温度模拟
        3.2.1 建筑气候区
        3.2.2 建筑围护结构参数
        3.2.3 自然室温模拟
    3.3 冷热源负荷需求的模拟
        3.3.1 冷热负荷的计算
        3.3.2 冷热负荷需求模拟
        3.3.3 DeST模拟结果
第4章 地源热泵耦合冷热源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
    4.1 地源热泵耦合冷热源系统
        4.1.1 能源需求补充量
        4.1.2 地源热泵系统
        4.1.3 冷热源系统
    4.2 优化运行策略
        4.2.1 运行工况
        4.2.2 运行策略
        4.2.3 优化运行策略
    4.3 优化运行模型
        4.3.1 总目标函数
        4.3.2 一次能源消耗最低
        4.3.3 二氧化碳排放最少
        4.3.4 年总投资最小
    4.4 优化运行结果
        4.4.1 地源热泵耦合冷热源系统一次能源消耗
        4.4.2 最优运行策略
第5章 结果分析
    5.1 能耗
        5.1.1 冬季供暖耗能
        5.1.2 夏季供冷耗能
        5.1.3 地源热泵系统耗能
        5.1.4 制冷机组耗能
    5.2 碳排放指标
        5.2.1 碳排放
        5.2.2 二氧化碳排放计算
        5.2.3 耦合不同形式能源系统二氧化碳间接排放
        5.2.4 地源热泵耦合制冷机组运行二氧化碳减排量
    5.3 经济效益
        5.3.1 初期投资
        5.3.2 运行费用
    5.4 总目标函数
    5.5 投资回收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一种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冷凝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1.2.1 冷凝热回收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2.2 冷凝热回收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设备选型及理论分析
    2.1 方案设计
    2.2 压缩机选型
    2.3 换热器选型
        2.3.1 风冷翅片式换热器
        2.3.2 水-水式换热器
    2.4 节流装置
    2.5 辅助设备
        2.5.1 气液分离器
        2.5.2 三通换向阀
    2.6 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理论分析
        2.6.1 制冷模式理论分析
        2.6.2 制冷+热回收模式理论分析
        2.6.3 制热水模式理论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实验台的搭建
    3.1 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各运行模式介绍
    3.2 实验工况
    3.3 实验数据采集工具
    3.4 各运行模式控制策略及性能评价指标
        3.4.1 各运行模式控制策略
        3.4.2 性能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实验数据分析
    4.1 单独制冷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4.2 制冷+热回收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4.2.1 全热回收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4.2.2 部分热回收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4.3 单独制热水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4.4 制热+热回收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的优化方案与数据分析
    5.1 优化方案
    5.2 改进机组实验数据分析
        5.2.1 改进机组单独制冷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5.2.2 改进机组全热回收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5.2.3 改进机组部分热回收模式实验数据分析
    5.3 改进机组与原始机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5.3.1 原始机组与改进机组单独制冷模式对比分析
        5.3.2 原始机组与改机机组全热回收模式对比分析
        5.3.3 原始机组与改机机组部分热回收模式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4)基于二级泵供热系统的小水容量模块锅炉在酒店建筑中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酒店类建筑的能耗现状
        1.2.2 小水容量的模块锅炉的应用现状
        1.2.3 热水输配系统能耗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2 酒店类建筑供热负荷特性分析
    2.1 酒店客房热负荷的组成
    2.2 影响酒店建筑热负荷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 室外气候因素对酒店热负荷的影响
        2.2.2 酒店入住率对酒店热负荷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酒店建筑热源方案优化分析
    3.1 工程概况及供热负荷计算
        3.1.1 气候条件
        3.1.2 空调热负荷计算
        3.1.3 热水负荷计算
    3.2 热源方案优化
        3.2.1 热源设备选型
        3.2.2 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效率对比
        3.2.3 经济性对比
    3.3 锅炉房改造
    3.4 本章小结
4 酒店建筑供热输送系统优化分析
    4.1 供热输送系统方案选择
        4.1.1 一级泵系统
        4.1.2 二级泵系统
    4.2 供热系统水力计算
    4.3 循环水泵的选择
        4.3.1 一次侧循环水泵的选择
        4.3.2 二次侧循环水泵的选择
    4.4 供热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4.4.1 解耦管
        4.4.2 系统控制
    4.5 本章小结
5 酒店建筑供热系统改造效益分析
    5.1 供热系统改造的节能效益评价
        5.1.1 酒店建筑供热能耗评价方法
        5.1.2 供热系统改造后能效分析
    5.2 供热系统改造的经济性评价
        5.2.1 供热系统改造初投资IC
        5.2.2 供热系统的运行费用C
        5.2.3 计算结果
    5.3 供热系统改造的环境效益评价
    5.4 供热系统改造的应用前景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寒冷地区多联机空调供暖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多联机系统简介及适用性
        1.2.1 多联机系统简介
        1.2.2 多联机系统适用性
        1.2.3 多联机系统优势
    1.3 VRV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
    1.4 VRV空调系统用于冬季制热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VRV空调供暖理论分析
    2.1 空调与供热原理
    2.2 VRV空调供暖分析
    2.3 热泵技术评价
    2.4 VRV空调供热系统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VRV空调系统的工程应用
    3.1 应用方法
    3.2 应用案例
    3.3 工程参数
        3.3.1 气象参数
        3.3.2 冷负荷计算
        3.3.3 热负荷计算
    3.4 设备选择的应用分析
        3.4.1 室内机的应用
        3.4.2 室外机的应用
        3.4.3 系统管路布置的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VRV空调在寒冷地区供暖测试研究
    4.1 测试仪器
        4.1.1 室内温度和湿度测试
        4.1.2 室外温度测试
        4.1.3 风速测试
    4.2 研究方法
        4.2.1 应用平台
        4.2.2 监测方式
    4.3 北京某办公楼测试
    4.4 北京天元网络办公楼测试
    4.5 北京中视东升办公楼测试
    4.6 石家庄瀚唐售楼处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VRV空调在寒冷地区供暖适用性分析
    5.1 与FCU系统的初投资对比
    5.2 运行节能性对比和分析
    5.3 舒适性分析
    5.4 低温衰减分析及应对措施
        5.4.1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
        5.4.2 衰减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典型农村住宅地源热泵系统实验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R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农村建筑采暖空调应用现状
    1.3 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应用潜力
        1.3.1 地源热泵在农村应用的优势条件
        1.3.2 地源热泵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分类及比较
    1.4 地源热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地源热泵国外研究现状
        1.4.2 地源热泵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源热泵相关理论及介绍
    2.1 地源热泵系统
        2.1.1 地源热泵系统工作原理
        2.1.2 地源热泵涡旋压缩机原理及相关热力学理论
        2.1.3 热泵机组COP和系统COP影响因素分析
    2.2 地源热泵垂直U型地埋管种类和方式
        2.2.1 地埋管换热器的种类概述
        2.2.2 地埋管方式的确定
    2.3 地源热泵系统优点与缺点
        2.3.1 地源热泵的优越性
        2.3.2 地源热泵发展的缺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垂直U型地埋管地源热泵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3.1 垂直U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组成
        3.1.1 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
        3.1.2 地源热泵机组
        3.1.3 负荷末端
        3.1.4 热泵系统其他组件
    3.2 垂直U型管地下温度场数据监测系统
        3.2.1 温度传感器及布置方法
    3.3 地源热泵实验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3.3.1 地埋管地下温度场数据采集系统
        3.3.2 热工及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3.4 实验方法介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4.1 实验数据处理
        4.1.1 实验参数及方程
    4.2 夏季实验结果和分析
        4.2.1 夏季土壤初始温度的测量
        4.2.2 各工况室内温度变化情况
        4.2.3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4.3 冬季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冬季土壤初始温度的测量
        4.3.2 各工况室内湿度变化情况
        4.3.3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RNSYS软件的地源热泵系统模拟仿真
    5.1 TRNSYS软件简介
    5.2 基于TRNSYS软件的建筑物负荷模拟
        5.2.1 天津地区气候文件计算
        5.2.2 典型农村建筑负荷模拟平台
        5.2.3 建筑负荷模拟计算
    5.3 基于TRNSYS软件建立地源热泵仿真系统
        5.3.1 仿真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5.3.2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拟平台
        5.3.3 地源热泵系统能耗仿真模拟及分析
    5.4 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冷多联机除霜研究
        1.2.2 风冷多联机喷雾降温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风冷多联机应用市场和钢结构建筑中应用问题研究
    2.1 在西安地区应用市场的研究
    2.2 西安地区的钢结构建筑中应用问题的研究
        2.2.1 钢结构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2.2.2 钢结构建筑中设计问题研究
        2.2.3 钢结构建筑中安装技术问题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风冷多联机冬季工况下结霜除霜试验研究
    3.1 风冷多联机结霜原理及条件
    3.2 已有风冷多联机工程结霜除霜特点研究
        3.2.1 结霜除霜测试方案
        3.2.2 不同环境下结霜除霜测试
        3.2.3 不同环境结霜除霜的对比及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风冷多联机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的研究
    4.1 常规除霜系统存在的问题
    4.2 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系统的设计
    4.3 喷淋装置及低冰点溶液的选择
    4.4 喷淋低冰点溶液除霜测试研究
        4.4.1 测试方案设计
        4.4.2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风冷多联机夏季高温工况下喷雾降温试验研究
    5.1 西安地区夏季高温气候研究
    5.2 风冷多联机高温工况下喷雾降温研究
        5.2.1 喷雾降温系统设计
        5.2.2 喷雾降温试验方案设计
        5.2.3 喷雾降温的机理
        5.2.4 喷雾降温测试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8)银川地区某商业综合体冷热源方案选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建筑负荷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寒冷地区气候条件
        2.1.2 建筑基本资料
        2.1.3 围护结构参数
        2.1.4 空调参数
        2.1.5 原冷热源配置
    2.2 能耗模拟软件
        2.2.1 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2.2.2 De ST具体应用
    2.3 建筑模型建立
    2.4 冷热负荷计算及特征
        2.4.1 超市业态负荷特征
        2.4.2 百货业态负荷特征
        2.4.3 大商业业态负荷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冷热源方案选型与能耗计算
    3.1 冷热源基本种类
    3.2 冷热源方案选型
        3.2.1 冷热源选型基本原则
        3.2.2 既有公共建筑冷热源方案分析
        3.2.3 设计冷热源方案
    3.3 空调季能耗计算
        3.3.1 超市业态空调季能耗
        3.3.2 百货业态空调季能耗
        3.3.3 大商业业态空调季能耗
    3.4 采暖季能耗计算
        3.4.1 超市业态采暖季能耗
        3.4.2 百货业态采暖季能耗
        3.4.3 大商业业态采暖季能耗
    3.5 冷热源能耗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冷热源方案对比
    4.1 经济性评价
        4.1.1 初投资费用
        4.1.2 年运行费用
        4.1.3 生命周期费用
    4.2 环保性评价
    4.3 能耗性评价
    4.4 技术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模糊综合评价法
    5.1 方法简介
    5.2 建立数学模型
    5.3 选择隶属函数
        5.3.1 定量目标隶属度
        5.3.2 定性目标隶属度
    5.4 确定权重向量
    5.5 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5.5.1 超市业态模糊综合评价
        5.5.2 百货业态模糊综合评价
        5.5.3 大商业业态模糊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节能优化能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能源现状
        1.1.2 世界公共建筑能耗分析
        1.1.3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分析
    1.2 降低办公建筑能耗的相关研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的提出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架构
第2章 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全年用电模型的建立
    2.1 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用能情况
        2.1.1 建筑基本信息
        2.1.2 建筑内部各系统概况
        2.1.3 空调系统运行情况
        2.1.4 建筑全年用电量
        2.1.5 调研发现的问题
    2.2 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
    2.3 建立建筑全年用电计算模型
    2.4 验证建筑全年用电计算模型准确性
第3章 建筑节能优化方案分析
    3.1 提升围护结构保温性能
        3.1.1 屋面
        3.1.2 外墙
        3.1.3 外窗
    3.2 提升空调系统设备性能
        3.2.1 制冷机组性能系数
        3.2.2 水泵效率
        3.2.3 水泵变频控制
第4章 经济效益分析
    4.1 提升围护结构保温性能
    4.2 提升空调系统设备性能
        4.2.1 制冷机组性能系数
        4.2.2 水泵变频控制及提升效率
    4.3 各项节能优化方案分析结果
结论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空气源热泵与建筑耦合的变工况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负荷平衡的数学模型
    2.1 建筑动态负荷需求模型
    2.2 空气源热泵产能输出及能效比模型
        1) case1冬季制热量关于温、湿度参数的变工况模型为:
        2) case1冬季COP关于温、湿度参数的变工况模型为:
        3) case2冬季制热量关于温、湿度参数的变工况模型为:
        4) case2冬季COP关于温、湿度参数的变工况模型为:
    2.3 负荷平衡耦合模型
3 结果分析
    3.1 建筑动态负荷模型模拟结果
    3.2 空气源热泵变工况模型模拟结果
    3.3 不考虑室外空气含湿量的耦合模型
    3.4 考虑室外空气含湿量的冬季耦合模型
4 结论

四、夏季工况室内风冷热泵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D]. 曲婧怡.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地源热泵冷热源耦合供能最优运行策略[D]. 田路遥.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3]一种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实验研究[D]. 孙艳红. 广州大学, 2020(02)
  • [4]基于二级泵供热系统的小水容量模块锅炉在酒店建筑中的适用性研究[D]. 李红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寒冷地区多联机空调供暖适用性研究[D]. 苏立然. 燕山大学, 2020(01)
  • [6]典型农村住宅地源热泵系统实验与模拟研究[D]. 马硕.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7]风冷多联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 王继前.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银川地区某商业综合体冷热源方案选型评价研究[D]. 陈勇. 西华大学, 2019(02)
  • [9]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节能优化能耗分析[D]. 张超.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2)
  • [10]空气源热泵与建筑耦合的变工况分析及优化[J]. 李思慧,龚光彩,周富玉,刘日明. 制冷学报, 2018(05)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