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乌鲁木齐市第二次多民族受众调查(下)

一、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乌鲁木齐地区第二次多民族受众调查(下)(论文文献综述)

万盟[1](2021)在《《新疆日报》(汉文版)节日报道研究(2010-2019) ——以春节和古尔邦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那英[2](2019)在《陈巴尔虎旗通古斯鄂温克人媒介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陈巴尔虎旗通古斯鄂温克人媒介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是以鄂温克民族苏木的通古斯鄂温克居民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材料,分析当地鄂温克居民的媒介的日常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该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背景。论文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在简略介绍陈巴尔虎旗通古斯鄂温克人的历史沿革和生活现状的同时,对当地的媒介技术条件及地理环境作出简介;第二章对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使用情况分别以受众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角度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此同时,对通古斯鄂温克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需求、选择依据、语言的选择、关注的信息主题的偏好等进行系统分析;第三章总结归纳了陈巴尔虎旗通古斯鄂温克受众在媒介使用遇到的问题和媒介使用方面的成功之处。结论部分归纳出通古斯鄂温克受众更倾向于使用手机作为信息来源、最关注生活方面的资讯、新媒体受众更加年轻化。

胡凯[3](2018)在《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中认为文化走出去既是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明间对话与交往的趋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内在需求。电影兼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具有强大的跨文化传播力和辐射力,在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周边环境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向周边国家说明中国,提升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和认同度,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显得重要而迫切。中亚位于欧亚大陆交接地带,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中亚五国是中国重要的邻邦,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和参与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由于历史原因,中亚民众对中国了解较少,急需通过文化交流来增进了解和认同。又由于现实原因,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效果不佳,亟待提升。因此,考察中国电影在中亚国家的传播情况,不仅包含着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中国电影本身的审视之义,也是对“文化先行”理念的践行,还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自觉思考,更是对不同文化间构建对话与共生的和谐关系的一种积极探索。以此为逻辑起点,论文立足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从传播历程、传播语境、文化表达力、文化传播力四个维度出发,对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这一时代命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在对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进行充分梳理之后,论文首先细致回顾了 1949-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在中亚国家的传播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传播的具体样态、现象和特点,以期对日后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和参照。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多重语境下的挑战和历史与现实的机遇两方面出发,对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客观分析。一方面,全球化语境下传播格局的失衡,中国与中亚间较大的文化差异,以及中亚文化场域中多种文化力量的交锋与博弈,给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增添了障碍和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共同的历史记忆、人文交往的基础、经济发展的诉求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又为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其次,论文对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过程中的内容生产、传播环节等内在因素进行了学理意义上的审视。在跨文化传播的场域中,中国电影完成的正是一个自我阐释的过程。因此,如何对中国形象、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从历时和共时角度予以镜像化呈现值得思考,对此进行的考察也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论文从2005-2016年间通过电影节、文化日、电影院和网络等官方与民间渠道传播到中亚的中国电影中随机抽取研究文本,并按照历史题材、近现代题材、当代题材和武侠功夫题材予以分类,分别从文化形象、文化主体、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四个维度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内容分析,深入思考中国电影在中亚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表达力。接着,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出发,运用“钻石模型”理论,通过与其他国家电影在中亚传播情况的横向对比,聚焦于中国电影在中亚的文化传播力,进一步探究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的真实状况和遭遇的现实困境。论文的最后,针对目前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的现状,认为必须在传播层面、生产营销层面以及政策层面共同推进才能提升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效果,增强其在中亚的竞争力。电影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有效工具,电影的国际传播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増强,中国与中亚间交往的日益密切,为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电影将在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与中亚各国间的友好往来,为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存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艳[4](2018)在《新疆受众研究三十年发展脉络分析——基于1987年至2016年CNKI期刊论文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87篇研究新疆受众的期刊论文进行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发现自20世纪末以来的新疆受众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在研究主体上,研究者都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在研究对象上,以少数民族受众为主,但又偏重于其中的维吾尔族受众;在研究目的上,以对策研究为主,很少有理论建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定量的实证研究,但又以现象描述型研究为主。

刘美燕[5](2017)在《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新闻生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国日报为向境内外的受众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的新疆,于2008年设立新疆记者站。"一带一路"设想提出之后,新疆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几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新疆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合作日益深入,对外宣传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对外宣传媒体中国日报网的重要地方频道,新疆频道为新疆各地州提供传播地州信息的窗口。同时,也向境内外受众讲述着大美新疆的故事。本文利用新闻生产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以中国日报新疆频道新闻生产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新闻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了解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以及他们进行新闻生产的流程。对该频道的新闻生产主体、影响因素、新闻选择、新闻报道、生产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和编辑在选题时,需保证符合党和政府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符合所在媒体的重点报道计划。此外,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符合"三贴近"原则和关于新现象、新经验、新举措的选题也比较受欢迎。因为,这类可以满足受众的阅读欲望,也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新闻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报道方式多样,其中不乏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报道内容以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闻为主。题材广泛,主要为自治区"访惠聚"和驻村工作组提供一个传播的平台。其生产一直秉承着"内容为王"的理念,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在编辑的方面有些细节需要注意,图片新闻和数据新闻较少,一面倒的正面报道,没有负面新闻报道。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可以提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的新闻生产水平。

张娣[6](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葛丽莎[7](2016)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媒体快速发展时期,媒介融合进入受众为主导的市场融合阶段,对受众信息行为规律的探索成为传播学研究与传媒实践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信息行为作为研究切入点,以T.D.Wilson信息行为理论为基础,综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日本信息行为理论、媒介依赖理论、创新扩散论、消费行为理论等,创建传播学信息行为模式,通过跨学科的理论链接,为传播学受众研究理论创新做出有益探索。本文采用质化调查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全媒体环境下受众新闻信息行为特征,比较不同新闻受众类型的典型用户信息行为异同;提炼总结焦点访谈信息,归纳影响受众新闻信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传播学新闻信息行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技术,通过AMOS12.0软件分析,探索影响手机新闻采纳行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手机新闻采纳行为模型。本文主要研究结论陈述如下:一、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行为特点1、从新闻获取的入口看,全媒体环境中受众获取新闻的入口丰富多元,已经形成个性化的新闻媒介菜单。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作为传统的新闻入口仍然领先。手机新闻已经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同一媒体不同媒介终端的新闻信息服务比较中,手机端的选择概率往往高于电脑端。新闻信息行为与社交信息行为融合性很高,手机社交应用和社会化网站成为新闻获取的重要入口。2、从新闻媒介选择与受众人口特征关系来看,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选择与人口特征五要素中的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不再相关。收入会影响受众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偏好选择,但在新媒体型用户内部,收入的影响已经消弭。3、从信息需求方面看,“信息获取,以利生活”为受众最首要的新闻需求。中轻度新闻需求占主导。4、从新闻获取时间方面看,新闻信息获取时间并非完全碎片化,传统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力量仍显着影响新闻阅读方式。新闻信息获取碎片化趋势最明显的是混合新媒体型用户,新闻获取的高峰时间段仍普遍存在。5、从新闻呈现方式上看,不同媒介使用习惯受众的新闻形式偏好不同,但传统的电视新闻仍占一席之地,图像类新闻普遍受到青睐。不同媒介端新闻编辑需探索纯文字、文字链接、图片、视频等各类形式的最优化组合;未来电视新闻需走精品化路线;注重数字化技术在图像类新闻中的应用。6、从新闻获取方式上看,融合性新闻信息行为成为新的趋势。新闻阅读的多元情境正是新闻信息行为与其他信息行为有机融合的重要体现。二、受众的新闻信息获取已形成一定的媒介组合使用习惯,不同新闻受众类型在新闻获取的需求、内容、时段、频率、形式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户类型分别为:传统媒体型用户、新媒体型用户、过渡媒体型用户、移动媒体型用户、非移动媒体型用户和混合新媒体型用户。三、影响受众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八个方面。分别是:新闻可获得性、内容质量、界面互动、人际影响、使用情境、消费因素、心理因素以及人口特征因素。四、显着直接影响手机新闻采纳行为的因素为:感知有用性、感知情境、感知价格、新闻依赖性和科技创新性。人口特征五要素、手机依赖性和主观规范不影响手机新闻采纳;感知互动融合性直接显着影响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新闻质量四个因素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手机新闻采纳。

孙文虹[8](2015)在《维吾尔语文在传媒领域使用情况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依据国家、自治区、地州各级维吾尔语文传媒机构的发展现状,行政主管部门政策制定、实施情况以及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学者、传媒领域专家的深度访谈材料;调查维吾尔语文在传媒领域的使用现状;研究维吾尔语文媒体传播效果与受众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维吾尔语文在传媒领域使用情况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受众选择维吾尔语文媒体的比例最高,传统媒体中接触频率最高的是电视和广播;维吾尔语文新媒体影响日益扩大,接触频率与受众受教育程度呈正比,与年龄成反比。随着东风工程、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开展,维吾尔语文在各类媒体中的使用范围,传播内容以及时效性均有所改善。广播形成了从中央到自治区及其各地州、市县、乡镇的完整体系。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发展迅速,已成为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重要的信息渠道。报刊图书纸质媒体,种类和发行量增加,原创和翻译类作品日益丰富。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影响力快速提升。维吾尔语文传媒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反映维吾尔族本土生活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匮乏;优秀的维吾尔文期刊作品没有真正“走出去”;官方网站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不充分,没有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高水平翻译人才短缺,翻译队伍出现断层;维吾尔语在其他公共领域的使用尚不充分等方面。结合上述调查,笔者从促进维吾尔语文媒体发展,进一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首先,应增加文化、综艺类节目内容。维吾尔族受众对文化、综艺类信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疆维吾尔语主流媒体应该增加反映风俗特色、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其次,增加民族自办节目,促进节目创新,自办节目的信息内容应有所偏重,倾向于维吾尔族受众关注的信息内容,其中包括民族信息和本地信息等,自办节目应带有本民族的特点,有利于维吾尔族受众对新疆维吾尔语文主流媒体接受和依赖;第三,加强维吾尔文官方网站建设,在完善服务群众的基础上,丰富栏目内容,增加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不仅有论坛形式,还应加强对政府信箱建设的重视。

肖潇[9](2013)在《青海卫视本土受众研究》文中提出2010年1月1日,青海卫视与湖南卫视开始了令人瞩目的跨地域合作,到今年两台合作已走到第3个年头。与湖南卫视深度合作后,青海卫视大量本土节目被拿下,换之以大量娱乐节目。如今的青海卫视“外忧内患”,对外在全国市场不具备与强势卫视竞争的实力,对内面临本土受众市场的动摇。本文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青海卫视本土受众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并根据调查数据和资料,对青海卫视本土受众、青海卫视发展及本土受众市场培养展开论述。论文主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青海卫视本土受众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相关文献评述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二是选择性理论。第二部分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青海卫视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第三部分包括青海卫视发展历程、节目构成,以及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青海卫视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对青海卫视本土受众收视条件、收视动机需求、收视偏好、收看青海卫H视使用与满足情况、对青海卫视改版态度、对青海卫视评价等方而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这也是本文的基础和重点。第五部分是结合青海卫视本土受众现状、媒介生态环境及青海卫视发展现状,提出青海卫视发展及本土受众市场培养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媒介的竞争,实质就是受众的竞争。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掌握青海卫视本土受众收视现状,为青海卫视满足本土受众收视需求,稳固本土受众市场,促进青海卫视更好发展提供建议。

闫瑞[10](2013)在《新疆卫视(汉语频道)在新疆的传播效果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5月,新疆卫视依托新疆大发展、大开放的时代背景,进行全新改版。作为改版重要标志、具有独特视觉演绎过程的全新台标也于当年5月14日零点亮相。改版后的新疆卫视,以“改变·前行”为主旨,用先进的编排理念和精美包装为龙头,倾力打造新的新闻直播节目和原创自办栏目。本文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改版后的新疆卫视(汉语)传播效果如何为主旨,结合新疆卫视现状,根据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具体详细地分析新疆卫视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增强传播效果的几个途径。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开篇绪论,介绍了开展新疆卫视传播效果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念等问题,接着是调查样本框的建立和抽样等问题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从新疆卫视所处的媒介生态出发,分析新疆卫视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以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几个要素为对象,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新疆卫视传播效果的因素。第四部分,针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几个方面分别提出增强传播效果的途径,即:传播内容的本上化、传播主体素质的提升、传播对象的培养、传播渠道的优化与符号转换。任何传播活动都是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最终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理清传播过程中各环节的地位与作用,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最后为提高新疆卫视传播效果提供借鉴是本研究的最终目标。

二、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乌鲁木齐地区第二次多民族受众调查(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乌鲁木齐地区第二次多民族受众调查(下)(论文提纲范文)

(2)陈巴尔虎旗通古斯鄂温克人媒介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3)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难点、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二、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模式
        二、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内容
        三、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四、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优势
第二章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历程
    第一节 1949-1966萌芽期
    第二节 1966-1976停滞期
    第三节 1976-1991恢复期
    第四节 1991-1999开拓期
    第五节 1999-2016发展期
第三章 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 多重语境下的挑战
        一、历史语境的挑战:认知度较低
        二、文化语境的挑战:文化差异较大
        三、全球化语境的挑战:文化传播格局失衡
        四、传播语境的挑战:多种文化力量的博弈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的机遇
        一、历史记忆:丝绸之路
        二、现实资源:地缘优势与人文基础
        三、经济诉求:“丝绸之路经济”的构想
        四、时代吁求: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四章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文化表达力
    第一节 古代题材:文化形象的暖昧与偏差
        一、历史与魔幻
        二、文化形象的暧昧
    第二节 近现代题材:文化主体的缺席与消隐
        一、乱世想象与个人传奇
        二、文化主体性的危机
    第三节 当代题材电影:文化价值观的欠缺与冲突
        一、青春叙事与主旋律
        二、少数民族叙事
        三、价值表达的缺失与迷乱
        四、价值表达的冲突与矛盾
    第四节 武侠功夫题材:文化精神表达的异化与弱化
        一、功夫元素的泛化与侠文化的褒扬
        二、侠义精神的缺失与弱化
第五章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文化传播力
    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电影文化传播
    第二节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力分析
        一、传播模式相对单一,影片总量偏少
        二、电影类型相对单一,译配环节薄弱
        三、市场调查不足,营销意识淡薄
        四、认知度、认同度不高
第六章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第一节 传播层面
        一、传播观念
        二、传播价值
        三、传播内容
        四、传播方法
    第二节 生产营销层面
        一、内容生产
        二、推广营销
    第三节 政策层面
        一、提升电影译配水准
        二、进行市场调研,建立传播效果评估、反馈渠道
        三、建议设立中国电影中亚推广中心,提供平台支持
        四、建议加大对新疆境内电影制作机构的扶持力度
        五、推动民营企业走进中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清单
附录2 1951-2017年间参加苏联、中亚电影节展的中国电影
附录3 访谈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新疆受众研究三十年发展脉络分析——基于1987年至2016年CNKI期刊论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受众研究期刊论文数据分析
    (一) 论文发表的年份与发表期刊种类的情况
    (二) 新疆受众研究者的情况
        1. 新疆受众研究者的基本情况
        2. 新疆受众研究的目的及获得社会资助的情况
二、新疆受众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从媒介类型看
    (二) 从媒介内容看
    (三) 研究对象涉及的不同社会群体情况
    (四) 研究主题情况分析
        1. 受众与媒介的关系
        2. 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的采用
四、新疆受众研究存在的问题

(5)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新闻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闻生产
        1. 新闻生产的定义
        2. 新闻生产的流程
    (二)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
        1. 中国日报网的创办与发展
        2.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
第二章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新闻生产的主体
    (一) 新闻生产主体的构成
        1、驻站记者
        2、地方通讯员
        3、北京总社记者
    (二) 新闻生产主体的素养
        1、品质素养
        2、思维素养
        3、职业道德素养
第三章 影响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新闻生产的因素
    (一) 经济因素
    (二) 管理因素
        1、管理人员影响新闻生产
        2、宣传部门管理影响新闻生产
    (三) 人才因素
第四章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新闻选题与采写
    (一) 选题确定
        1、新闻理念的影响
        2、新闻选择
    (二) 新闻采写
        1、新闻线索
        2、采写流程
第五章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编辑
    (一) 影响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编辑的因素
        1、受众是影响新闻编辑的重要因素
        2、编辑人员是影响新闻编辑的主要因素
    (二)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编辑流程
        1、第一新闻把关人——记者
        2、编辑人员是新闻信息的重要把关者
第六章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新闻的报道
    (一) 报道基调分析
    (二) 报道方式分析
        1、深度报道
        2、专题报道
    (三) 报道内容分析
        1、新闻线索来源
        2、报道题材
第七章 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新闻生产的特点
    (一) 遵循核心理念
        1、坚持真实性原则
        2、"内容为王"的理念
    (二) 内容兼容并蓄
        1、报道内容涉及新疆各方面
        2、硬新闻和软新闻
    (三) 注重品牌形象
    (四) 多元传播渠道
第八章 对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新闻生产的展望
    (一) 注意编辑的细节问题
    (二) 增加图片新闻和可视化数据新闻
    (三) 平衡正面报道和批评性报道
    (四) 引进优秀人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上篇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下篇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媒体发展的关键阶段
        1.1.2 媒介研究的新层级
        1.1.3 新闻媒体产业的新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 问题提出总思路
        1.3.2 具体思路展开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总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信息行为理论与研究综述
        2.1.0 信息行为的本质
        2.1.1 信息行为的定义
        2.1.2 信息行为研究的背景
        2.1.3 信息行为研究的阶段
        2.1.4 信息行为研究的趋势
    2.2 传播学受众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2.2.1 信息行为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2.2.2 传播学信息行为研究的内容
        2.2.3 传播学信息行为研究的趋势
        2.2.4 创建传播学信息行为总模式
    2.3 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2.3.1 全媒体的本质内涵与发展进程
        2.3.2 全媒体受众新闻信息行为研究
    2.4 全媒体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4.1 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4.2 新闻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5 手机新闻采纳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2.5.1 手机采纳行为理论与研究
        2.5.2 手机信息服务采纳行为研究
3 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特征
    3.1 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特征分析
        3.1.1 新闻信息行为特征分析
        3.1.2 网上新闻信息行为特征分析
    3.2 不同类型受众的新闻信息行为比较
        3.2.1 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受众划分
        3.2.2 不同类型新闻受众的人口特征分析
        3.2.3 不同类型新闻受众的信息行为比较
4 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影响因素
    4.1 人口特征
    4.2 受众心理
    4.3 资源特征
    4.4 人际影响
    4.5 使用情境
    4.6 新闻消费
5 手机新闻信息行为影响因素
    5.1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定义
        5.1.3 研究假设
    5.2 调研设计与数据收集
        5.2.1 研究方法
        5.2.2 问卷设计
        5.2.3 问卷前测
        5.2.4 问卷发放
    5.3 假设检验与数据分析
        5.3.1 模型描述性分析
        5.3.2 模型信效度评估
        5.3.3 模型假设检验研究
    5.4 实证结论
6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实务建议
        6.1.1 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特点总结及实务建议
        6.1.2 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总结
        6.1.3 手机新闻采纳行为研究总结及实务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新闻信息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 (二) 手机新闻信息服务采纳影响因素研究问卷
附录 (三) 新闻信息行为深度访谈大纲及编码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8)维吾尔语文在传媒领域使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维吾尔语文传媒发展迅速,问题突出
        二、维吾尔语文传媒事业关系新疆地区的文化安全、社会稳定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弥补传媒领域维吾尔语文使用研究的不足
        二、为制定和完善维吾尔语文在传媒领域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新疆少数民族惠民工程的实施提供典型个案
    第三节 相关研究
        一、少数民族语文传媒领域的研究评述
        二、传媒领域维吾尔语文使用研究评述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
        一、传媒领域维吾尔语文使用的现状及维吾尔族媒体接触情况
        二、受众媒体接触差异分析
        三、传媒领域维吾尔语文使用存在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维吾尔语文媒体发展现状
    第一节 维吾尔语广播
        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
        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
        三、巴州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
    第二节 维吾尔语电视节目
        一、新疆电视台
        二、巴州电视台
    第三节 维吾尔文报纸
        一、《新疆日报》维吾尔文版
        二、《亚洲中心时报》维吾尔文版
        三、《巴音郭楞日报》维吾尔文版
    第四节 维吾尔文期刊
        一、《民族文学》维吾尔文版
        二、《美拉斯》
        三、《塔里木》
        四、《楼兰》
    第五节 维吾尔文图书出版
        一、民族出版社
        二、新疆人民出版社
        三、新疆教育出版社
        四、新疆音像出版社
    第六节 维吾尔文网络新媒体
        一、人民网维吾尔版
        二、天山网维吾尔文版
        三、新疆日报网维吾尔文版
        四、红山网维吾尔文版
        五、孔雀河畔公众微信
    第七节 维吾尔语新闻教育
第三章 维吾尔族被试接触媒体情况及其社会差异
    第一节 维吾尔族媒体接触特点
        一、调查概况
        二、抽样及样本构成
        三、入户调查被试语言文字背景
    第二节 被试媒体接触及社会差异
        一、入户调查被试媒体接触及差异分析
        二、大学生专项调查媒体接触及差异分析
第四章 传媒领域维吾尔语文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传媒领域维吾尔语文使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建议及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公开出版发行的维吾尔文报纸、期刊名录
附录二:调查问卷
附录三:调査概况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青海卫视本土受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2.1 国外受众研究
        1.2.2 国内电视受众研究
        1.2.3 对青海卫视的研究
    1.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3.1 理论基础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二章 青海卫视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2.1 自然生态环境分析
    2.2 政治生态环境分析
    2.3 经济生态环境分析
    2.4 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第三章 青海卫视发展现状
    3.1 青海卫视发展历程
    3.2 青海卫视节目构成
    3.3 青海卫视发展现状
        3.3.1 青海卫视的优势分析
        3.3.2 青海卫视的劣势分析
        3.3.3 青海卫视的机会分析
        3.3.4 青海卫视存在的威胁
第四章 青海卫视本土受众调查数据及分析
    4.1 研究对象与调查内容
        4.1.1 研究对象的界定范围与依据
        4.1.2 样本分布情况
        4.1.3 问卷调查内容
    4.2 本土受众电视使用与接触情况
        4.2.1 本土受众电视接触情况
        4.2.2 本土受众接触青海卫视情况
    4.3 青海卫视本土受众收视心理
        4.3.1 本士受众收视内容偏好
        4.3.2 本土受众收看青海卫视的需求与满足情况
    4.4 本土受众对青海卫视改版的态度
        4.4.1 多数受众知道青海卫视改版
        4.4.2 本土受众对改版前后青海卫视的评价
    4.5 本土受众对青海卫视的评价与发展期望
        4.5.1 本土受众对青海卫视的评价
        4.5.2 本土受众对青海卫视的发展期望
    4.6 青海卫视本土受众调研总结
        4.6.1 本土受众青海卫视收视情况
        4.6.2 本土受众收看青海卫视使用与满足情况
        4.6.3 本土受众对青海卫视的总体评价
        4.6.4 研究发现
第五章 青海卫视发展及本土受众市场培养策略
    5.1 改善农牧区收视条件
    5.2 加强对青海卫视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5.3 转变观念,创新用人机制
    5.4 立足本土受众收视需求
    5.5 创新节目理念,变革节目形态
    5.6 新闻立台,内容为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疆卫视(汉语频道)在新疆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不足
    1.3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1.3.1 研究方法
        1.3.2 相关的理论依据
        1.3.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新疆卫视的媒介生态及发展现状
    2.1 媒介生态理论概述
    2.2 新疆卫视的媒介生态分析
        2.2.1 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
        2.2.2 广告资源环境
        2.2.3 行业生态环境
        2.2.4 受众生态环境
    2.3 新疆卫视的发展现状
        2.3.1 发展历程
        2.3.2 所属栏目简介
        2.3.3 部分栏目收视情况分析
第三章 新疆卫视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3.2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3.2.1 新疆卫视节目满意度分析
        3.2.2 受众对节目内容的评价
    3.3 传播渠道
        3.3.1 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
        3.3.2 电视频道接收情况
        3.3.3 受众频道选择与喜好
    3.4 传播对象
        3.4.1 受众收看电视时间分布
        3.4.2 受众信息需求与获取动机
第四章 增强新疆卫视传播效果的几种途径
    4.1 传播内容——兼顾“普适”与“本土”
        4.1.1 “世界的”——寻找普适与共性
        4.1.2 “民族的”——深挖本土与特色
        4.1.3 新闻——贴近本土与受众
    4.2 传播主体——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4.3 传播对象——关注受众培养与呵护
    4.4 传播渠道——加强媒介融合与符号转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乌鲁木齐地区第二次多民族受众调查(下)(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日报》(汉文版)节日报道研究(2010-2019) ——以春节和古尔邦节为例[D]. 万盟. 塔里木大学, 2021
  • [2]陈巴尔虎旗通古斯鄂温克人媒介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那英.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3]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 胡凯.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4]新疆受众研究三十年发展脉络分析——基于1987年至2016年CNKI期刊论文的实证研究[J]. 刘艳. 今传媒, 2018(01)
  • [5]中国日报网新疆频道的新闻生产研究[D]. 刘美燕. 新疆大学, 2017(02)
  • [6]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7]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研究[D]. 葛丽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维吾尔语文在传媒领域使用情况研究[D]. 孙文虹.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2)
  • [9]青海卫视本土受众研究[D]. 肖潇. 兰州大学, 2013(11)
  • [10]新疆卫视(汉语频道)在新疆的传播效果研究[D]. 闫瑞. 兰州大学, 2013(1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