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IS在矿山中的应用

一、GIS在矿山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波涛[1](2021)在《测绘新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加强。对有色金属矿山的开发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对有色金属矿山进行勘测,在勘测中所应用的技术就是测绘技术,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处理数据的同时,还需要利用到更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的对地质进行实时的测量以及对数据分析进行传输。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下,测绘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边庆平[2](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胡耀元[3](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王佩佩[4](2020)在《无人机倾斜摄影在露天绿色矿山建设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是以粗放型的开采为主,尤其是在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生态环境等的破坏无可避免,这就需要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管,绿色矿山建设以矿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能有效减少矿山开采带来的问题及弊端。基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相关部门对于矿山监管的要求,无人机倾斜摄影这种机动性强、分辨率高、有针对性且对经费要求低的遥感监测手段应用于矿山监测十分必要。本文研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在重庆市露天矿山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实验,获得DOM、DSM以及三维模型成果,在此成果的基础上对DOM从野外识别标志与影像解译标志两个方面进行露天矿山解译标志的建立,并将其应用到重庆市某区的矿山解译中。(2)根据解译成果以及调查信息和相关资料,参考《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综合指数法对某区绿色矿山建设进行综合评价。(3)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监测过程中的开采秩序问题,如何进行定量描述做了讨论,并运用直接体积法对越界开采量做了估算。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露天绿色矿山建设监测中实用性强、精度高、其有关精度要求都能满足。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外业采集、内业处理和实地验证,利用RTK实地验证所得的成果DSM高程误差最大为18cm,最小为2cm,最大的一处点高程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无人机航拍到RTK验证这段时间内开采行为;DOM平面误差最大为5cm,最小为2cm。(2)建立了基于无人机DOM的解译标志,从应用结果来看,解译标志建立较为成功,经野外验证发现总体正确率为94%,采场与固体废弃物解译正确率可达100%。能够为绿色矿山建设要素提取起指导作用,促进信息提取准确率与效率的提高。(3)根据《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具体矿山环境选取指标,运用熵值法与综合指数法对重庆市某区绿色矿山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五矿山中绿色矿山建设情况最好的是BXK矿山,最差的为HY矿山,据实地调查结果,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能够为绿色矿山监测与评价提供指导与借鉴。在评价指标内部,情况也存在差异,矿区环境、节能减排、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方面综合得分较低,因此在今后的绿色矿山建设中要加强矿区环境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建设、加强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4)基于DSM的开采量估算是根据相关实践经验,运用直接体积法,探讨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越界开采量估算,剔除地表多余地物用修正后的DSM进行越界开采量估算平面越界开采量较直接利用DSM估算减少了749.1t,标高越界开采量增加了461.9t,从总量来看,剔除地表多余地物后的DSM估算出的越界开采量比直接利用DSM估算体积得到的越界开采量更准确。本文将无人机倾斜摄影应用到露天石灰岩矿山监测中,从应用效果来看,本文监测成果精度高,能够满足矿产开采秩序和绿色矿山建设监管需要,为绿色矿山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郭东赫[5](2020)在《露天采石矿的时序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长期以来我们对风景旅游地发展的规律性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难以有效把握旅游景点建设的时序和客观效果。目前国内外鲜有对矿山棕地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再生规划研究设计案例。且矿区具有鲜明独特的景观空间特征,充分挖掘利用其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对矿山棕地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再生规划研究,使矿山开采、修复、开发同步进行,进一步实现矿山的科学开采和转型升级,达到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探索景观设计视角下的矿区棕地修复与利用规划理论,实现矿区及所在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综合多因子评价与分析,运用GIS在资源调查期间建成的数据库,借助其强大的储存和计算功能,进一步实现预期所希望达到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然后对不同时段场地的发展驱动力进行与时序设计相关的方法与评价。从时间维度应用探讨露天采石矿中开采与开发的时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按照近期开发、中期开发和远期开发3个大阶段,利用时序确定该系统的再生。为同类型露天采石矿弹性开采与开发时序构建初步评价体系。探索景观设计视角下的矿区棕地修复与再利用规划理论,实现绿色矿山开采,开发,修复同步进行,能够进一步实现矿区及所在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实现矿山的科学开采和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

张雨潇[6](2020)在《基于LabVIEW的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矿山是矿山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矿山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传统矿山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环境和社会的共赢发展。但目前矿山数字化的各个环节数据独立且不利于相互传递,而数字开采系统作为矿山数字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数字矿山的关键。本文从数字矿山的自动开采系统出发,对自动开采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着重研究了基于煤岩识别技术的采煤机调速系统和基于GIS的工作面信息管理模块及生产监控平台的搭建,将采煤机自动调速控制、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于同一个平台,由该平台完成采煤机的自动调速和数据管理。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比基于逻辑回归和后向传播网络的煤岩识别算法对于模拟截割样本识别的准确性,选取基于后向传播网络的煤岩识别算法完成截割状态识别;并以采煤机截割电机为控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截割电机变频调速仿真模型,实现不同截割状态下截割电机的调速。(2)利用Map Info软件绘制了工作面电子地图并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了工作面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工作面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效管理。(3)因LabVIEW具有直观性、开发效率高、兼容性强等优点,选取LabVIEW作为生产监控平台的开发软件,通过Matlab Script节点、LabVIEW软件工具包Model Interface Toolkit、Lab SQL、Map X等实现生产监控平台的数据存取、状态识别、电机控制、可视化四个模块的设计,实现了生产监控平台的功能。(4)该平台设计通过LabVIEW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实现了采煤机工作状态识别及控制、数据库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加强了自动开采系统的数据融合和管理,使得资源开采更加高效、智能、安全,为矿山工作面全自动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邓锦山[7](2020)在《渝东北矿山开发遥感监测与地质环境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生态失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渝东北地区属于三峡库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重庆市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对维持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因此,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开展矿山开发遥感监测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对渝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渝东北地区(巫山县、巫溪县和奉节县)为研究区,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展矿山开发遥感监测与地质环境评价研究。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16年-2018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建立一套实用的高精度遥感监测解译标志,提取出矿山环境信息,定量监测与分析研究区矿山环境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粗糙集组合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指标加权模型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分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建议,为渝东北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论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多类型、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建立一套实用的高精度矿业开发类型(采场、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矿山建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恢复治理解译标志,并对研究区矿山环境进行遥感监测,结合野外现场核查后,建立研究区2016年-2018年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2)分析了研究区2016年-2018年矿山环境动态变化。从开采状态来看,正在生产的矿山占地面积先减小后增加;暂停生产的矿山占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废弃矿山的占地面积不断增加。从占地类型来看,矿业活动占地总面积持续增加,其中采场占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中转场地占地面积不断增加;固体废弃物占地面积变化不明显;而矿山建筑占地面积不断减少。不同的矿山开发占地类型表现出不同的面积增量和变化幅度,其顺序为:中转场地>采场>矿山建筑>固体废弃物;从变化速率来看,其顺序为:矿山建筑>中转场地>采场>固体废弃物。研究区内恢复治理工程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恢复治理面积大幅增加。2016年-2018年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点分别为32个、43个和57个,治理面积分别为38.58ha、134.67ha和278.82ha。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2016年-2018年矿山地质灾害点逐年减少,分别为73处、59处和49处。(3)从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发活动以及矿山环境状况四个方面入手,选取坡度、年降水量、水系距离、植被覆盖度、区域重要度、地质构造、岩性组合、开采方式、开采矿种、开采强度、占用土地面积、灾害及隐患、恢复治理共13个指标,构建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粗糙集组合模型分别得到指标主观与客观权重,再引入博弈论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然后以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多指标加权综合模型计算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数。(4)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划分为明显影响区、较明显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无影响区。明显影响区面积为19488.43ha,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6%;较明显影响区面积为53805.64 ha,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6%;一般影响区域面积370664.79 ha,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46%;无影响区域面积为663781.16 ha,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92%。基于以上结果对研究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分区,为指导渝东北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宏磊[8](2020)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开发工程活动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扰动了矿山和矿区环境与生态系统,这种扰动有些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效应,但也有一些扰动对其具有正效应。为了系统地修复治理矿山环境的负效应和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的正效应,运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提出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理论和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为我国实现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双赢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明确了与论文研究紧密相关的基本概念,如矿山环境、矿山环境问题、矿山环境效应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据采掘扰动不同环境的后果的矿山环境问题分类;依据矿山环境问题分布的地理格局、地貌特点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及特征;根据矿业开发活动扰动环境的不同影响,明确矿山环境正、负效应的定义,将矿山环境正效应分为矿山能源正效应、矿山空间正效应和矿山综合正效应,将矿山环境负效应分为矿山岩土体环境负效应、矿山水环境负效应、矿山大气环境负效应和矿山生态环境负效应。为了全面分析矿山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矿山环境单问题精细评价方法和多问题综合评价方法。矿山环境单问题评价旨在分析和预测单个矿山环境问题对矿山环境现状以及未来状态的影响,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矿山环境多问题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利用互信息熵和信息时域分割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和权重,以分析多个矿山环境问题叠加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并以四道柳煤矿为例,选择该区域环境影响最为典型的多个问题综合评价了煤炭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了修复治理矿山环境负效应,论文提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体系,补充和完善了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与以往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研究不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是在系统地研究修复治理对象的基础上,以消灾治理、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为目标,以工程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为支撑,突破了使用单项技术指导矿山环境治理的传统理念,形成从工程治理到生态修复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系统完整的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方法体系。通过对象分析、目标控制、厘定技术,优化组合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开采沉陷问题、固体废弃物问题和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三套修复治理模式。其中,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模式10例,固体废弃物问题修复治理模式14例,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修复治理模式8例。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实践研究中,阐述了模式的适用范围与技术构成,剖析了模式应用工程示例的工程背景、矿山环境负效应和工程修复治理措施,并讨论模式的实践效果。以邢东煤矿、大雁二矿、风水沟煤矿等矿山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工程示例4例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模式,以元宝山露天矿排土场、准格尔露天矿排土场等修复治理工程示例4例固体废弃物问题修复治理模式,以抚顺西露天矿露天采坑南、北帮边坡稳定性问题示例3例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修复治理模式。通过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的实践研究,分析并验证了修复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有效应对了复杂的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难题。为了开发利用矿山环境正效应资源,论文提出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且将之应用于实践。梳理了开发利用模式理论研究中的对象、目标、技术以及模式构建方法,提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土地与空间(地下)开发利用、原位地下科学研究场地开发利用、矿山文化科普以及旅游观光等开发利用目标,梳理了8项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的技术方法,并围绕对象分析、目标控制、技术厘定的系统方法,构建了11例煤炭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以露天矿山为例,将模式实践于西露天矿正效应开发利用规划,提出“光伏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浅层低温地热能、多类型仓储空间、深坑酒店与地下商业中心、矿山科普教育基地、矿山地质博物馆和采掘遗址、健身休闲基地等综合开发利用内容。为了开发利用矿山复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背景下的矿山浅层低温地热资源,研发了矿区浅层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和矿区含水层排泄区域识别方法两项技术,并检验了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窦强[9](2020)在《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是资源与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大量矿山的不合理开采,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深圳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由于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大量的废弃露天矿山,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迫切需要系统地开展全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为废物矿山的治理和恢复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深圳市露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的研究和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总结了露天废弃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对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对研究区露天废弃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统计和分析,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统计指数法对露天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背景评价;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DD2014-05)中的规范,选取了6个评价指标,对露天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地质环境背景评价和地质环境现状评价的结果相结合,进行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划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四个级别。在最后的评价结果中,本文研究的61座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的废弃矿山分别有17、13、18、13座,地质环境问题“严重”、“较严重”的废弃矿山面积占所有矿山面积的71.19%,研究区露天废弃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DD2014-05)中的规范,针对矿区不同区域存在的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将废弃矿山划分为开采边坡、采坑、固体废弃物、工业广场四个评价区域,进行单个露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价,提高评价精度,为矿山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利用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对深圳市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的评价结果显示,开采边坡和工业广场在废弃矿山中普遍存在,且存在比较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固体废弃物和采坑在废弃矿山中较少存在,但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根据深圳市露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单个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价的结果,并结合深圳市发展规划,从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景观和生态修复,土地资源恢复利用,政策制度四个方面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的措施。

刘月宁[10](2018)在《基于arcgis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产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人类对于矿产资源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对现代化矿山经营生产的不断推进,对于矿产资源资源管理的要求日益增加,矿山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矿山建立一个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仅弥补了传统矿山经营、生产以及管理的不足,也给矿山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辅助。所以,本文将基于arcgis系统,研究arcgis系统矿山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从而建立数字化的矿山,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二、GIS在矿山中的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在矿山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测绘新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测绘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勘测现状
2 有色金属矿山中测绘技术的介绍
3 测绘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中的应用
    3.1 GPS定位技术
    3.2 GIS测绘技术
    3.3 摄影测绘技术
4 测绘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中的发展
5 结语

(2)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5 章节小结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3.4 章节小结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3 章节小结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5.2.2 巷道监控模拟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5.3 章节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4)无人机倾斜摄影在露天绿色矿山建设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选择
        2.1.2 监测矿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第3章 绿色矿山建设监测流程与解译标志
    3.1 前期准备
        3.1.1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
        3.1.2 倾斜摄影测量基本要求
    3.2 工作流程与精度验证
        3.2.1 工作流程
        3.2.2 精度验证
    3.3 建立解译标志
        3.3.1 露天石灰岩矿山野外识别标志
        3.3.2 露天石灰岩矿山无人机影像解译标志
    3.4 露天石灰岩矿山无人机影像解译标志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提取与绿色矿山建设评价
    4.1 评价指标与方法
        4.1.1 评价指标
        4.1.2 评价方法
    4.2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结果
    4.3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SM矿山越界动用量估算研究
    5.1 实验矿山简介
        5.1.1 交通位置
        5.1.2 矿区概况
    5.2 直接体积法估算越界动用量
        5.2.1 直接体积法估算平面越界动用量
        5.2.2 直接体积法估算标高越界动用量
    5.3 滤波方法估算越界动用量
        5.3.1 地物分类与信息提取
        5.3.2 滤波方法修正DSM与越界动用量估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露天采石矿的时序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友好型矿山开发的重要性
        1.1.2 矿区的场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目前矿山公园规划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矿山可持续建设
        2.1.1 绿色矿山
        2.1.2 矿山公园
    2.2 景观弹性设计
        2.2.1 弹性设计的起源与概念
        2.2.2 时序层面上弹性设计的价值
        2.2.3 弹性设计案例分析
    2.3 景观弹性设计与露天采石矿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实践
        2.3.1 在露天采石矿景观规划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2.3.2 在露天采石矿景观规划实践中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3.矿山公园开采与开发GIS评价体系与时序评价体系
    3.1 GIS评价体系与时序评价体系的关系
    3.2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空间分析功能
        3.2.1 GIS技术简介
        3.2.2 GIS技术在风景园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3.2.3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评价体系的优势
        3.2.4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3 GIS空间分析矿山在开采与开发中景观规划的构建
        3.3.1 生态条件分析与评估
        3.3.2 生态敏感性分析
        3.3.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3.3.4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模型构建
    3.4 矿山开采开发中的时序评价
        3.4.1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时序评价内涵
        3.4.2 矿山开采开发中时序评价的必要性
    3.5 时序评价体系在矿山开发开采中的时序构建及评判标准
        3.5.1 时序评价体系构建
        3.5.2 开发时序提出的依据
        3.5.3 开发时序模型的理论结果与评判
    3.6 本章小结
4河南灵宝车堂峪矿区设计方案
    4.1 河南灵宝车堂峪矿区项目简介
        4.1.1 基础人文地理信息
        4.1.2 项目概况与调研
    4.2 车堂峪矿区SWOT分析与规划原则
        4.2.1 内部优势(S)分析
        4.2.2 内部劣势(W)分析
        4.2.3 外部机遇(O)分析
        4.2.4 外部发展挑战(T)分析
        4.2.5 矿山公园用地条件及总体规划核心内容分析
        4.2.6 规划原则
    4.3 GIS景观分析
        4.3.1 高程分析
        4.3.2 坡度分析
        4.3.3 视域分析
        4.3.4 流向分析
        4.3.5 流量分析
        4.3.6 用地适宜性分析
        4.3.7 园路选择分析
        4.3.8 生态敏感度分析
        4.3.9 结论与分析
    4.4 DSR时序分析
        4.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4.2 评价指标量化及指标权重确定
        4.4.3 计算方法与结果
    4.5 开发时序结果与划分
        4.5.1 整体空间布局时序策略
        4.5.2 旅游交通系统时序规划
        4.5.3 核心区设计时序规划
        4.5.4 旅游服务设施时序规划
        4.5.5 旅游主题形象时序规划
    4.6 时序方案与原方案对比
5.总结
    5.1 论文的总结
        5.1.1 总结
    5.2 反思与展望
        5.2.1 论文的不足
        5.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LabVIEW的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
    2.1 数字矿山自动开采系统总体框架
    2.2 煤岩识别技术
    2.3 采煤机自动控制技术
    2.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5 数据库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煤岩识别技术的采煤机控制研究
    3.1 采煤机自动控制技术框架
    3.2 煤岩识别算法设计
        3.2.1 逻辑回归
        3.2.2 BP网络
    3.3 采煤机截割电机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IS的工作面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4.1 模块功能介绍
    4.2 工作面模型构建
    4.3 数据库构建
    4.4 GIS与数据库连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LabVIEW的生产监控综合系统设计
    5.1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 LabVIEW平台介绍
    5.3 生产监控系统工程化技术实现
        5.3.1 数据库管理
        5.3.2 煤岩识别算法连接
        5.3.3 电机控制
        5.3.4 GIS信息可视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7)渝东北矿山开发遥感监测与地质环境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环境遥感监测进展
        1.2.2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与水文
        2.1.3 土壤与植被
        2.1.4 生态服务价值
    2.2 社会经济
    2.3 地质环境概况
    2.4 矿产资源概况
第3章 渝东北矿山开发动态遥感监测
    3.1 数据来源
        3.1.1 遥感数据
        3.1.2 矿业活动数据
        3.1.3 其他数据
    3.2 数据预处理
        3.2.1 数学基础
        3.2.2 正射校正
        3.2.3 辐射校正
        3.2.4 影像融合
        3.2.5 影像镶嵌与裁剪
        3.2.6 波段组合
    3.3 遥感信息提取的内容与方法
    3.4 解译标志
        3.4.1 矿山开发占地解译标志
        3.4.2 矿山地质环境解译标志
    3.5 精度验证
    3.6 矿山开发信息遥感监测
        3.6.1 矿山开发占地现状
        3.6.2 矿山开发占地变化趋势
    3.7 矿山地质环境信息遥感监测
        3.7.1 矿山地质灾害变化趋势
        3.7.2 恢复治理变化趋势
第4章 渝东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原则
    4.2 评价单元
        4.2.1 网格法
        4.2.2 矢量多边形法
        4.2.3 缓冲区法
    4.3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4.4 矿山地质环境指标分级标准
    4.5 评价指标权重
        4.5.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4.5.2 粗糙集理论确定客观权重
        4.5.3 博弈论组合赋权
    4.6 评价模型
第5章 渝东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5.1 评价指标提取与量化
        5.1.1 自然地理准则层信息提取
        5.1.2 基础地质准则层信息提取
        5.1.3 矿山开发活动准则层信息提取
        5.1.4 矿山地质环境准则层信息提取
    5.2 指标权重计算
        5.2.1 主观权重计算
        5.2.2 客观权重计算
        5.2.3 综合权重计算
    5.3 评价结果与分析
    5.4 渝东北矿山地质环境分区与治理
结论
    1.主要结论
    2.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矿山环境问题与矿山环境正负效应
    2.1 基本概念
    2.2 矿山环境问题分类研究
    2.3 矿山环境问题分布区域
    2.4 矿山环境正负效应
    2.5 本章小结
3 矿山环境单问题精细评价与多问题综合评价研究
    3.1 矿山环境单问题精细评价
    3.2 矿山环境多问题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理论研究
    4.1 修复治理模式的科学内涵
    4.2 修复治理模式的对象
    4.3 修复治理模式的目标
    4.4 修复治理模式的技术方法体系
    4.5 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构建
    4.6 本章小结
5 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1 开采沉陷问题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2 固体废弃物问题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3 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修复治理模式实践
    5.4 本章小结
6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
    6.1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理论研究
    6.2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实践——以露天矿山为例
    6.3 矿山环境正效应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地质环境背景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2.2.5 工程地质
        2.2.6 环境地质
第3章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3.1 废弃矿山分布特征
    3.2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2.1 地质灾害
        3.2.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3.2.3 土地资源破坏
第4章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2 GIS系统的应用
    4.3 地质环境背景评价模块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4.3.3 统计指数模型的原理及结果
        4.3.4 地质环境背景评价结果
    4.4 地质环境现状评价模块
        4.4.1 评价指标的划分
        4.4.2 地质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4.4.3 地质环境现状评价结果
    4.5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4.5.1 层次分析法模型
        4.5.2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确定
        4.5.3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结果
第5章 单个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价
    5.1 遥感技术的应用
    5.2 评价区域划分
    5.3 地质环境分区评价方法
        5.3.1 评价流程
        5.3.2 废弃矿山面积优化
        5.3.3 评价方法
    5.4 地质环境分区评价结果
    5.5 重点矿山评价案例
        5.5.1 联发石场
        5.5.2 潭头二石场
    5.6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对策
        5.6.1 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5.6.2 景观和生态修复措施
        5.6.3 土地资源恢复利用措施
        5.6.4 政策制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arcgis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Arcgis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矿产资源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三、Arcgis系统在矿山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 矿区系统的管理
    (二) 环境一致性的研究
    (三) 对于矿山塌陷的监控和预测
    (四) 矿山开采规划
    (五) 矿产资源道路的规划
    (六) 人员安全的监测

四、GIS在矿山中的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测绘新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中的应用与发展[J]. 赵波涛. 世界有色金属, 2021(18)
  • [2]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3]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无人机倾斜摄影在露天绿色矿山建设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D]. 王佩佩. 西南大学, 2020(01)
  • [5]露天采石矿的时序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郭东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基于LabVIEW的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雨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渝东北矿山开发遥感监测与地质环境评价[D]. 邓锦山.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8]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刘宏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9]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D]. 窦强.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基于arcgis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研究[J]. 刘月宁. 中国金属通报, 2018(1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