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中Ca~(2+)的变化及钙拮抗剂的作用

一、Ca~(2+)在内耳疾病的变化及钙拮抗剂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丽[1](2021)在《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为改善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一步增强其药理活性,本论文在综述pyxinol和其衍生物、以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进展基础上,综合运用药物合成、生物活性筛选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多项技术,高效制备了系列新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系统筛选了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生物活性、早期评价了药代动力学参数,成功筛选出一个具有良好心脏保护作用的创新候选化合物。论文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一)新型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为避免所合成的衍生物脂溶性过强,论文采用28个碳的饱和脂肪酸,与pyxinol的C3/C12/C25-OH进行酯化,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衍生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核磁共振及高分辨率质谱鉴定了32个衍生物的结构,包括:C-3位单酯化产物7个、C-12位单酯化产物7个、C-3,12位双酯化产物5个、C-12,25位双酯化产物6个、C-3,12,25位三酯化产物7个。除化合物1,7外,其余30个衍生物均为首次合成的新化合物。(二)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基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具有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论文对所合成的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继续开展了心脏保护作用的评价及作用机制的探讨,主要包括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两个方面的研究。1、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以H2O2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测定32个脂肪酸酯衍生物对损伤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yxinol及其衍生物对H9c2细胞损伤呈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活性强弱依次为C-3位单酯化产物>C-3,12,25位三酯化产物>C-3,12位双酯化产物>pyxinol>C-12位单酯化产物>C-12,25位双酯化产物,推断C-3位酯键对活性贡献最大,为主要活性基团。所有衍生物中,化合物5(3-己酰-pyxinol)对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减少MDA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减轻细胞损伤程度来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2、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予化合物5(5、10、20 mg/kg)。以心脏收缩力、心肌梗死面积、LDH、AST、CK、c Tn T、MDA及SOD为评价指标,考察治疗性给予化合物5的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5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左心室容积(LVVs)和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射血分数(EF)、提高心脏收缩力;同时也明显降低LDH、CK、AST、c Tn T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美托洛尔呈类似作用,说明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抑制作用ACE在心衰中起重要作用,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论文采用比色法,以赖诺普利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32个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和化合物9(3,12,25-三丙酰-pyxinol)显示出与赖诺普利(抑制率89.17%)相似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0.31%和87.02%,优于先导化合物pyxinol(57.23%)。化合物5、9和赖诺普利的IC50值分别为105 n M、114 n M和81 n M。研究证明化合物5、9在体外显示出良好的ACE酶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5和9可选择性抑制ACE酶的C结构域。4、化合物5和9对心衰斑马鱼模型的干预作用斑马鱼是研究心力衰竭的理想模式动物之一。论文选择受精后48 h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分别给予化合物5和9(0.5,1,10μg/m L)预处理4 h,加入维拉帕米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以心率、心脏输出、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心脏扩大以及静脉充血为指标,评估斑马鱼的心脏功能。结果表明,浓度为1μg/m L的化合物5和9均可减少心脏扩张和静脉充血、增加心输出量、心率、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其中化合物5生物活性强于化合物9,并显示出与依那普利相似强度的活性。5、化合物5抗心衰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化合物5干预心衰斑马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斑马鱼比较,心衰斑马鱼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明显改变,经化合物5干预,胆碱、丙酮酸、花生四烯酸等25种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可显着回调,推断化合物5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鞘脂代谢、叶酸生物合成代谢、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挥抗心衰作用。首次发现叶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与心衰有关。(三)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1、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首次建立了HPLC-ELSD分析大鼠血浆中化合物5的定量方法,并测定了灌胃给予化合物5(20.0、40.0、80.0 mg/kg)的大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化合物5体内动力学属线性过程,且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比较,化合物5在体内消除缓慢、消除时间明显延长、循环时间较长。首次对主要代谢产物pyxinol血药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合物5达峰前,血浆中主要含有原型药物;在达峰至20 h的消除相期间,血浆中同时含有原型药物和其代谢产物;给药20 h至40 h期间,血浆中则主要含有代谢产物pyxinol。2、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首次研究了静脉注射化合物5(10.0 mg/kg)的大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了T1/2、AUC、CL、Vd等基本参数。并以静脉给药AUC(0-t)为参比,计算出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6%,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43%)相似。3、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测定化合物的亲脂性对整个药代动力学过程都有影响,尤其影响口服药物在机体的吸收。论文模拟胃肠道不同部位,采用摇瓶法使化合物5在p H 2.0、p H 5.8和p H 7.4等条件下于水-正辛醇缓冲溶液中达分配平衡,继而采用HPLC-ELSD技术测定两相中化合物5的浓度,获得了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4.18,小于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Log P值(3.76),说明结构中引入脂肪酰基团,可增加脂溶性。4、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转化研究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代谢物分析平台,首次对灌胃给予化合物5(80.0 mg/kg)的大鼠血浆、尿、粪及胆汁中主要代谢产物进行快速分析和鉴定。共鉴定了21个代谢物,包括I相代谢物6个和II相代谢物15个。I相代谢反应包括脱水、脱氢、加水、氧化、去己酰基、去己酰氧基等,II相代谢反应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硫酸化、半胱氨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和葡萄糖醛酸化等。综上所述,本论文丰富了pyxinol的结构修饰,也筛选出一个活性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创新候选药物——化合物5(3-己酰-pyxinol)。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活性,体内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较高。论文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数据。

熊晓梅[2](2021)在《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眩晕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对VM患者情绪、功能、躯体损害的改善程度,以及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益作用。方法:参照2018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third edition,ICHD-Ⅲ)及国内发表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中的诊断标准,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中心门诊就诊或者住院部VM眩晕急性发作的患者,将同意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纳入25例患者,对全部患者生活方式进行综合管理,甲组为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10mg,每日睡前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12mg,3次/d,耳后注射2%利多卡因5ml,1次/d,乙组为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mg,每日睡前口服,敏使朗12mg,3次/d,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至眩晕完全缓解或持续用药72h。对治疗前、治疗后5min、30min、24h、48h、72h六个时间点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眩晕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前、治疗后72h进行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h两个时点患者眩晕症状对情绪、功能、躯体损害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变化情况。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根据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共45例患者完成随访,甲组24人,乙组21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甲组和乙组治疗方案均可以缓解患者眩晕严重程度,在各个时间窗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甲组患者在接受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后5min症状即可开始缓解,30min时效果明显,而乙组口服药物治疗在24h后效果比较明显;与乙组治疗方案相比,甲组治疗方案更能有效快速缓解患者眩晕症状,甲、乙两组间对眩晕缓解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乙两组患者眩晕评定程度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结果在治疗结束后72h均有明显变化(P<0.01);甲、乙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乙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72h评估眩晕急性发作对情绪、功能、躯体损害程度的影响(DHI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甲、乙两组间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耳后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缓解VM患者的眩晕症状。2.在对患者日常生活方式进行综合管理的情况下,耳后注射利多卡因能改善VM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的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

潘瑞春[3](2020)在《CACNA1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背景和目的:眩晕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由于平衡三联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能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很多种,包括中枢性眩晕疾病及周围性眩晕疾病两大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短暂性眩晕发作的周围性眩晕疾病。BPPV发病率占眩晕症的20%~30%,临床表现包括与头位运动有关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伴有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伴耳鸣、耳聋等症状。BPPV一般发病年龄为40~70岁。其发病机制直至1969年才提出耳石症假说,此后在手术中发现眩晕患者的半规管内淋巴液中有可移动的沙粒状物质,后命名耳石(耳沙),这一发病机制才逐渐被医疗同仁所接受。BPPV的病因较多,一般按病因的不同分为特发性BPPV和继发性BPPV。BPPV的患病率高,且可复发,在发作期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该病既往非专科大夫认识较少,就诊于急诊和内科门诊的患者常被误诊为颈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综合征等疾病,因而,不能得到对症的治疗。尽管目前人们对该病已经有所了解,BPPV的发病机制已有相关学说可解释,但BPPV的相关危险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特发性BPPV的患者,其诊断标准符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2.研究方法:①研究对象:分特发性BPPV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两组。②一般资料:收集特发性BPPV病例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每位的姓名、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和吸烟和饮酒史。③检测生化指标:禁食后早晨空腹至少8小时抽取患者2mL外周静脉血,及时送包头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化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和空腹血糖。④该研究获得了包头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受试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⑤统计方法:数据统计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PV与其易感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特发性BPPV的患者共120例,其中男47例(39.2%),女73例(60.8%),男女比率为1:1.6,平均年龄(61.30±9.20)岁。其中后半规管BPPV 86例,占71.6%,水平半规管BPPV16例,占13.3%,上半规管BPPV 12例,占10.3%,混合半规管BPPV 6例,占5.3%。120例BPPV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0例,占16.7%。BPPV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6例,占21.67%。吸烟15例,占15%,饮酒5例占4.17%。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我院同期体检中心的非BPPV的健康受试者共60例,男性24人(40%),女性36人(60%),平均年龄(61.32±9.54)岁。60例非BPPV的健康受试者中合并糖尿病4例,占6.7%。合并高血压7例,占11.67%。吸烟4例,占6.67%,饮酒3例占5%。2.BPPV组和对照组年龄比较:t=-0.056,P=0.94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BPPV组和对照组性别比较:χ2=0.102,p=0.7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3.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BPPV组和对照组高血压史比较:χ2=2.672,p=0.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史比较:χ2=3.462,p=0.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和对照组吸烟比较:χ2=1.442,p=0.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和对照组饮酒比较:χ2=0.065,p=0.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定量数据的比较:BPPV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比较:t=1.502,P=0.14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BPPV组和对照组舒张压比较:t=0.369,P=0.702,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BPPV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比较:t=2.356,P=0.008,BPPV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PV组和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t=-1.563,P=0.124,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BPPV组和对照组血尿酸比较:t=2.073,P=0.032,BPPV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PV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t=-1.269,P=0.21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与BPPV呈正相关(OR=2.298,95%可信区间 1.252~4.350,p=0.007;OR=1.123,95%可信区间 0.987~1.987,p=0.042)。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与BPPV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PPV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患者。2.BPPV患者中以后半规管耳石最多见。3.本研究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BPPV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数量有限,今后需要进行更大数量人群的队列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些因素是否有相关性。4.本研究证实总胆固醇水平及血尿酸是BPPV的危险因素,但仍需纳入更多患者进行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第二部分背景和目的:随着对BPPV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医师们发现BPPV具有遗传倾向。一些研究表明BPPV的发生和发病机制有遗传因素,因为许多BPPV患者都有BPPV的家族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A亚基(CACNA1A)基因的突变与一些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及发作性前庭疾病(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EVS)相关,如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HM)、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发作性共济失调、癫痫等。CACNA1A基因位于19P13并编码Cav2.1蛋白,参与编码P/Q型电压依赖的钙通道的α1A亚单位,该通道位于神经元膜上,分布于大脑和神经肌肉接头,介导神经末梢和突触发射器的释放,同时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往的研究表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A亚基(CACNA1A)基因可能通过突变改变钙通道的功能,影响突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与神经系统疾病症候的阵发性发作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性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的技术,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及高度稳定性等特点,应用于复杂疾病的基因定位、关联分析、个体疾病易感性分析与药物基因组学等研究。是由于单个核苷酸改变而导致的核酸序列多态性。SNP是考察遗传变异的最小单位,一般认为,相邻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倾向于一起遗传给后代。位于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的一组相关联的SNP等位位点称作单体型。SNP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到单个碱基的变异,可由单个碱基转换、颠换、插入或缺失引起,但通常所说的SNP是指转换或颠换。既然CACNA1A基因与神经系统的自发性疾病及发作性前庭疾病有关,BPPV也属于阵发性疾病,那二者是否有关联呢?关于CACNA1A基因多态性是否与BPPV发病有关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取了特发性BPPV患者,检测CACNA1A基因内的7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rs2074880(T/G)、rs4926244(T/C)、rs10416717(G/A)、rs7254351(G/T)、rs16030(A/G)、rs2248069(A/G)、rs4926293(C/T),探讨 CACNA1A 基因多态性与BPPV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同第一部分。2研究方法:①研究位点选取:利用美国NCBI网站平台(http://www.ncbi.nlm.nih.gov/)查找到了 CACNA1A 基因的 DNA 全序列,并将文件下载保存。随后通过Haploview软件,进行成对标签法筛选,最终 我 们 在 标 签 SNPs 筛 选 软件Tagger(http://www.broadinstitute.org/mpg/tagger/server.html)中,选取出了 CACNA1A 基因内的7个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rs2074880(T/G)、rs4926244(T/C)、rs10416717(G/A)、rs7254351(G/T)、rs16030(A/G)、rs2248069(A/G)、rs4926293(C/T)。②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禁食后早晨空腹至少8小时抽取患者3mL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于-80℃冰箱冷冻保存,准备提取D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具体步骤,采用中剂量全血(北京BioTeke公司)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③DNA的浓度的测定:使用来自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Nano Drop-2000分光光度计对DNA浓度进行测定。④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利用美国Agena Bioscience公司的Mass ARRAY测序平台对研究的SNP位点进行分型,多态性位点皆通过方便快捷的Mass ARRAY Assay设计软件包(v4.0)进行相应引物设计,随后对各样本进行多重PCR过程、Mass ARRAY iPLEX单碱基延伸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分型结果。⑤统计方法: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R×C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基因型与定量资料的相关性。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BPPV组的120例患者中有2例有家族史(1.7%)。2.遗传平衡检验:对BPPV组和对照组的CACNA1A基因的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3种基因型的实际频率和理论频率进行卡方检验,CACNA1A基因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3.BPPV和对照组CACNA1A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比较:rs2074880(G/T)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BPPV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χ2=5.865,p=0.043),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NA1A 基因的其他位点 rs4926244(T/C)(χ2=5.826,p=0.054)、rs10416717(G/A)(χ 2=5.209,p=0.074)、rs7254351(G/T)(χ 2=5.482,p=0.065)、rs16030(A/G)(χ2=1.76,p=0.414)、rs2248069(A/G)(χ2=1.55,p=0.46)、rs4926293(C/T)(χ2=0.22,p=0.89)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BPPV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4.BPPV组和对照组CACNA1A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的两两比较:CACNA1A基因rs2074880(G/T)位点BPPV组TT、T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00%、58.33%和16.67%,对照组TT、T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33%、45.00%和21.67%,TT 型分布频率低于 TG 型(χ2=6.245,p=0.041,OR=0.579,95%可信区间=0.282~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分布频率高于GG基因型(χ2=5.907,p=0.034,OR=0.279,95%可信区间=0.123~0.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GG基因型(χ2=1.544,p=0.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CNA1A基因的其他位点rs4926244(T/C)、rs10416717(G/A)、rs7254351(G/T)、rs16030(A/G)、rs2248069(A/G)、rs4926293(C/T)的三种基因型在BPPV和对照组间两两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5.BPPV组与对照组CACNA1A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BPPV组CACNA1A基因rs2074880位点基因型与定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BPPV组CACNA1A基因rs2074880位点3种基因型与总胆固醇和血尿酸(χ2=3.142,p=0.006;χ2=2.189,p=0.043)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CACNA1A基因rs2074880位点3 种基因型与年龄(χ2=-0.256,p=0.276)、收缩压(χ2=1.436,p=0.134)、舒张压(χ2=0.376,p=0.69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χ2=1.453,p=0.136)、空腹血糖(χ2=1.272,p=0.235)相关性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3种基因型的总胆固醇和血尿酸水平进行配对分析,结果显示TT型的总胆固醇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GG基因型(p<0.05)。结论:1.BPPV的发生与CACNA1A基因rs2074880(T/G)的显性纯合突变有关,而 CACNA1A 基因 rs4926244(T/C)、rs10416717(G/A)、rs7254351(G/T)、rs16030(A/G)、rs2248069(A/G)、rs4926293(C/T)位点与 BPPV 的发生不相关。2.BPPV的危险因素中,总胆固醇和血尿酸水平升高与CACNA1A基因rs2074880的TT基因型突变有关。然而,由于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数量有限,今后需要进行大量的队列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

郑玲[4](2015)在《柚皮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柚皮素(Naringerin, Nar)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C57BL/6J雄性小鼠在体心肌肥厚和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AngⅡ(10-7mol/L)来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观察柚皮素对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AngⅡ组、Nar(75μM)+AngⅡ组和Nar (75μM)组。其中Nar+AngⅡ组和Nar组给予Nar预处理60min,随后加入Ang Ⅱ(10-7mol/L)于无血清条件下继续培养24h。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F-act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大小并计算细胞的表面积;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记性基因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 BNP) mRNA的表达;H2DCFH-DA法检测细胞内ROS的生成;Western-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p-AMPK、Nox4、p-Erk蛋白表达。以AngⅡ(1.6mg/kg/d)连续腹腔注射3周诱导在体小鼠心肌肥厚模型。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ar组、AngⅡ组和Nar+AngⅡ组。Nar组和Nar+AngⅡ组腹腔注射Nar (50mg/kg/d),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周。对照组和AngⅡ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心脏外观拍片粗略估计心脏形态,以初体重(Initial body weight, IBW)和终体重(Final body weight,FBW)、心重(heart weight, HW)及心重与体重之比(HW/BW)定量心肌肥厚的程度;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的活性。结果:柚皮素(12.5,25,50,75μM)对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P<0.05),上调细胞肥大标志性基因ANP和BNP mRNA的表达(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ngⅡ组ROS水平显着多于对照组。与AngⅡ组比较,柚皮素可以明显拮抗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P<0.05),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P<0.05);降低ANP和BNPmRNA以及p-Erk和Nox4蛋白的表达,增加AMPK磷酸化。较对照组相比,在体AngⅡ处理小鼠左室心肌细胞横径和心室质量指数显着增大(P<0.05)、心肌纤维结构紊乱;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较AngⅡ组相比,Nar可显着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降低心肌细胞横径和心室质量指数(P<0.05);增加心肌组织SOD活性(P<0.05),减轻心肌酶LDH、CK释放和MDA含量(P<0.01)。结论:柚皮素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保护作用可能与柚皮素激活AMPK,进而影响Nox4的蛋白表达和ROS的生成有关。

冷辉,孙海波,王爱平,曲中源,马梽轩[5](2013)在《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耳蜗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iNOSmRNA和M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行气组、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进行光化学诱导法造模,成功后正常组:予0.9%生理盐水4 mL/(只.d)灌胃;模型组:予0.9%生理盐水4 mL/(只.d)灌胃;行气组:予行气中药4 mL/(只.d)灌胃(含生药1 g);活血化瘀组:予活血化瘀药物4 mL/(只.d)灌胃(含生药2 g),共连续给药10天;泻火化瘀通窍组,予泻火化瘀通窍药物4 mL/(只.d)灌胃(含生药4 g),各组均每日分2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 d。10 d后取耳蜗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OSmRNA及MMP-2mRNA。结果:正常组与各治疗组iNOS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iNOSmRNA的表达量与活血化瘀组接近P>0.05,模型组iNOSmRNA的表达约是行气组的1.3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7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4.6倍;各治疗组MMP-2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MP-2mRNA的表达是是行气组的1.5倍;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7.3倍。结论:①泻火化瘀通窍法与活血化瘀法均能够抑制iNOS的表达,保护耳蜗组织的缺血损伤,明显优于行气法。②泻火化瘀通窍法、活血化瘀法与行气法均能够抑制MMP-2的表达,且泻火化瘀通窍法作用最强。

冷辉[6](2012)在《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暴聋”范畴,目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祖国医学在长期的耳聋诊治临床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复方制剂具有对耳蜗微循环障碍多靶点调控的作用,情志致病和心理因素已成为耳鸣耳聋的发病中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将祖国医学清肝泻火法与活血化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其代表方剂为泻火治聋冲剂,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有很好的疗效。本实验旨在(1)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影响。(2)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VEGF及bFGFmRNA表达的影响。(3)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iNOSmRNA、 MMP-2mRNA表达的影响。(4)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Bcl-2mRNA、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来研究根据中医“火”、“瘀”致病理论创立的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耳蜗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调控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动物造模与分组:采用光化学诱导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豚鼠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行气组、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组:予0.9%生理盐水4ml/只/天,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灌胃10天;模型组:术后12h,予0.9%生理盐水4ml/只/天灌胃,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灌胃10天;行气组:术后12h予行气中药4ml/只/天灌胃(含生药1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活血化瘀组:术后12h,予活血化瘀药物4ml/只/天灌胃(含生药2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泻火化瘀通窍组:术后12h,予泻火化瘀通窍药物4ml/只/天灌胃(含生药4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实验指标:(1)各组豚鼠分别于造模后、用药前及停药后1天检测ABR阈值;(2)利用体式解剖显微镜进行螺旋韧带和耳蜗基底膜铺片,对血管纹和毛细胞进行观察;(3)利用TBA法和可见光法对耳蜗组织MDA及CAT进行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VEGF及bFGFmRNA表达;(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iNOSmRNA、 MMP-2mRNA表达;(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Bcl-2及Bax mRNA表达;(7)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法(LSD)方法,以P﹤0.05,P﹤0.01作为显着性和极显着性差异的标准。结果:1、泻火化瘀通窍组治疗后ABR阈值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且活血化瘀组治疗后ABR阈值明显低于行气组P﹤0.05;各组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2、正常组螺旋韧带血管纹显示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血管粗细明显不均,部分血管中断;行气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血管粗细明显不均,部分血管中断;活血化瘀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微血栓,未见血管明显中断,较泻火化瘀通窍组微血栓多一些;泻火化瘀通窍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少量微血栓,未见血管中断。3、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结构显示:正常组外毛细胞分布呈三排,显示清晰,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无明显缺失;模型组见外毛细胞大部分变形,排列严重紊乱,崩解破坏,大片缺损,细胞连接消失,纤毛倒伏严重;行气组见外毛细胞部分变形,出现较多片状缺损,部分细胞连接消失;活血化瘀组见外毛细胞排列较为整齐,部分变形,部分出现坏死;泻火化瘀通窍组见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散在缺失,个别轮廓不清。模型组及行气组外毛细胞损伤较重,泻火化瘀通窍组及活血化瘀组外毛细胞损伤相对较轻,且活血化瘀组损伤较泻火化瘀通窍组明显。4、泻火化瘀通窍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而CAT含量明显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5、各治疗组VEGF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组VEGF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约是行气组的6.8倍,约是模型组的8.8倍;VEGF蛋白表达为行气组与模型组VEGF/β-actin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活血化瘀组与行气组VEGF/β-actin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泻火化瘀组与活血化瘀通窍组VEGF/β-actin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bF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组bFGF 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1.4倍,约是行气组的4.2倍,约是模型组的6.3倍。6、正常组与各治疗组iNOS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iNOSmRNA的表达量与活血化瘀组接近p﹥0.05,模型组iNOSmRNA的表达约是行气组的1.3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7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4.6倍;各治疗组MMP-2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MP-2mRNA的表达是是行气组的1.5倍;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7.3倍。7、各组Bax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低于行气组P﹤0.05。模型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行气组的2.2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4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6.4倍;约是正常组的14.8倍。行气通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3倍。活血化瘀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1.5倍;各治疗组Bcl-2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通窍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通窍组Bcl-2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5倍,约是行气通窍组的6倍,约是模型组的17倍。8、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泻火化瘀通窍组﹥活血化瘀组﹥行气组﹥模型组,且各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泻火化瘀通窍法具有加强改善微循环及加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泻火化瘀通窍法可有效改善光化学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且优于活血化瘀法3、单纯行气法对光化学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无明显效果。4、泻火化瘀通窍法能够明显提高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优于活血化瘀法和行气法。5、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通过促进VEGF和bFGF的表达,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6、泻火化瘀通窍法与活血化瘀法均能够抑制iNOS的表达,保护耳蜗组织的缺血损伤,明显优于行气法。7、泻火化瘀通窍法、活血化瘀法与行气法均能够抑制MMP-2的表达。8、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均参与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损伤,而且损伤后Bcl-2/Bax比值下降是促进凋亡的重要因素。9、泻火化瘀通窍法和活血化瘀法均能通过显着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10、泻火化瘀通窍法抑制细胞凋亡能力高于活血化瘀法。11、 iNOS与Bc1-2的表达关系密切,iNOS的表达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

曹玲,黎万荣[7](2011)在《一氧化氮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L-精氨酸(L-Arg)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以40只杂色或白色豚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酶分离方法分离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根据溶液中加入的L-Arg浓度分为0.5×10-6 mol/L组(A组)、1.0×10-6 mol/L组(B组)、1.5×10-6 mol/L组(C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不同浓度L-Arg组外毛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低浓度的NO供体L-Arg可以抑制ICa-L,此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对反转电位无明显影响。在指令电压0mV时,峰值电流密度增幅最大值A组为-2.12%,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增幅为-30.69%,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增幅为-65.08%,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浓度的NO可以抑制ICa-L。

戴海英[8](2011)在《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自体皮片移植是整形外科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修复创面、改善外形、恢复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移植皮片成活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色素沉着,从而影响了手术的美容效果,如何减轻移植皮片后的色素沉着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a-MSH)在自体移植皮片中呈过度表达,通过与黑素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1 receptor, MC-1R)结合后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增多,并促进黑素小体扩散,使自体移植皮片呈过度色素沉着表现。其他作者研究发现,钙信号转导途径参与α-MSH前体的合成、黑色素合成原材料的供给、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的合成及黑素小体转运等多个环节,从而参与调控黑素细胞中黑素的合成。还有其他研究表明α-MSH与黑素细胞表面MC-1R结合可使细胞钙内流增加、胞内钙水平升高,激活细胞内钙信号转导途径。以上研究说明,α-MSH的合成、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激活、黑素的合成等都需要钙信号的参与调节;因此,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中对色素沉着的调控作用,以及其与α-MSH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通路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二、研究目的(一)检测CaM、IP3RI及TYR在人体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皮肤作对照,认识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二)观察维拉帕米对人皮肤黑素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的增殖、CaM、TYR、IP3RI的表达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探讨钙信号转导途径在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中的调控作用及环节。(三)观察维拉帕米与α-MSH共同作用后对人皮肤黑素细胞的增殖、CaM、TYR、IP3RI的表达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探讨钙信号转导途径与α-MSH在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中相互作用。(四)观察维拉帕米在体内对自体移植皮片色素沉着的影响,进一步阐述钙信号转导途径对自体移植皮片色素沉着中的调控作用。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自体移植皮片(刃厚、中厚及全厚皮片)与正常对照皮肤中CaM、TYR及IP3RI的表达情况,银染-丽春红(Masson Fontana-Ponceau)复合法检测自体移植皮片中黑色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用含不同浓度维拉帕米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皮肤黑素细胞后,通过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黑素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MTT法观察人皮肤黑素细胞的增殖,Western-blot及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人皮肤黑素细胞中CaM、TYR及IP3RI蛋白和基因表达,多巴氧化法测定TYR活性的变化及NaOH裂解法测定细胞中黑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检测维拉帕米与a-MSH共同作用人黑素细胞后,细胞增殖、TYR活性、黑素含量、CaM、TYR及IP3RI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ealtime-PCR法分别检测维拉帕米作用前后豚鼠自体移植皮片中CaM和TYR的表达,银染-丽春红(Masson Fontana-Ponceau)复合法检测自体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四、研究结果(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CaM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质,TYR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胞质,IP3RI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质,它们在自体移植皮片中蛋白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上调;通过Realtime-PCR方法检测,CaM及TYR基因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较正常皮肤亦明显上调。(二)维拉帕米能明显降低黑素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黑素细胞增殖、下调CaM和TYR的表达,降低TYR的活性而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三)维拉帕米通过抑制钙信号转导作用能拮抗a-MSH对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促进作用,抑制黑素细胞增殖、下调CaM和TYR的表达,降低TYR的活性而减少黑色素的合成。(四)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ealtime-PCR法,在维拉帕米作用后皮片中黑素含量、CaM.TYR的蛋白及基因表达与未处理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正常豚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研究结论CaM在人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显着增高,刺激皮片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增多,促进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维拉帕米作用于人黑素细胞后,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抑制TYR的活性,减少黑素合成。维拉帕米与α-MSH共同作用黑素细胞后,细胞增殖下降,TYR活性下降,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减少,说明维拉帕米在体外能拮抗α-MSH对黑素合成的促进作用。维拉帕米作用于自体移植皮片后能使皮片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皮片中黑色素含量降低,说明维拉帕米在体内亦能抑制黑素合成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有重要调控作用。

李婷钰[9](2010)在《Caspase-12介导内质网应激参与卡那霉素诱导耳毒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大鼠卡那霉素耳毒性动物模型的建立,于在体和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ABR检测、耳蜗铺片、离体器官培养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功能和形态学两方面分别观察了卡那霉素对耳蜗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毒性作用;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检测了卡那霉素干预的耳蜗组织中caspase 12及calpain的表达情况并定量测定其表达规律;同时,观察了应用calpain抑制剂对受损耳蜗组织毒性及caspase 12活性的影响;从分子和蛋白水平阐述了它们在卡那霉素诱导耳毒性中的作用机制;从而得出结博,caspase 12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是卡那霉素导致药物性耳聋的机制之一,calpain抑制剂对卡那霉素耳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应用calpain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有效手段。

李林辉[10](2009)在《过氧化氢和维生素E对老年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氧化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抗氧化剂维生素E(α-tocopherol,VitE)对老年豚鼠单离耳蜗外毛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nd voltage-activated K+ channel,BKCa)的影响,探讨H2O2和VitE影响外毛细胞BKCa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如何调节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从而影响某些老年性内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防治老年性聋等内耳疾病提供某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1.外毛细胞的分离选择健康花斑36月龄豚鼠50只,耳廓外形正常,无耳外伤,耳廓反射灵敏,耳镜检查鼓膜未见异常,耳声反射存在,雌雄不论,迅速断头后取出双侧听泡,将双侧听泡放于正常细胞外液中,在解剖显微镜下去除蜗壳,保持膜迷路和蜗轴的完整,从蜗轴底部离断后,迅速将膜迷路放入含Ⅳ型胶原酶的细胞外液中1015分钟,酶消化结束后,放入正常细胞外液中35分钟,然后放入预先用人纤维连接纯化蛋白处理过的浴槽中,解剖显微镜下撕去螺旋韧带,将基底膜留在浴槽中并机械吹打,分离出外毛细胞,静置1015分钟待其贴壁。2.通道电流记录将急性酶机械分离的外毛细胞置于对称性高钾溶液中(细胞外钾[K+]o:细胞内钾[K+]i=140.0:140.0mmol/L)中,采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记录BKCa电流,所得电流通过膜片钳放大器(CEZ-2200)放大,滤波(3KHz)后输入计算机,采用P-Clamp10.1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并选用以下分析指标:(1)电流幅值(Current Amplitude,Am);(2)开放概率(Probability of Open,Po);(3)平均开放时间(Mean Open Time,To);(4)平均关闭时间(Mean Close Time,Tc)。3 .鉴别并分析通道通过改变钳制电压,观察并记录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下BKCa通道开放的电压依赖性,然后改变浴液中钙离子的浓度,使其依次达到1.0×10-7mol/L、5.0×10-7mol/L、1.0×10-6mol/L、1.0×10-5mol/L,分别观察和记录通道开放的钙离子敏感性;然后使用BKCa通道阻滞剂2050mmol/L的四乙基胺(tetraelthylarninonium,TEA),观察通道电流幅值的变化。4.药物作用观察(1)本次实验中浴槽内浴液2ml,在形成高阻封接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依次向浴槽内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使浴液中的药物终浓度依次达100μmol/L、200μmol/L、300μmol/L、400μmol/L,观察并记录不同浓度H2O2对BKCa通道的作用,然后用不含药物的浴液灌洗,观察通道的恢复情况;(2)在观察到300μmol/L H2O2对BKCa通道的作用后,不洗脱,加入不同浓度的VitE,使VitE的终浓度分别达到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观察VitE对H2O2激活的BKCa通道的影响。结果:1.在对称性高钾溶液中,内面向外式记录到电导为218.45±0.53pS的外向电流,BKCa的平均开放时间To、开放概率Po随电压增加而增加,反转电位为0mV;在浴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后,BKCa通道被明显激活且具有钙浓度依赖性,Po明显增加;在加入阻断剂TEA后,通常电流幅值Am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在TEA达50mmol/L时通道可被完全阻断。2.细胞贴附式记录到300μmol/L H2O2能增加老年豚鼠单离耳蜗外毛细胞BKCa通道的活性,150μmol/L VitE能下调H2O2引起的BKCa通道活性的增加。结论:1.本实验测得的电流为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具有大电导,钙依赖性,电压依赖性,单通道电导值为218.45±0.53pS(n=6)。2.适宜浓度的H2O2能增加豚鼠单离耳蜗外毛细胞BKCa开放的概率,而适宜浓度的VitE能下调H2O2增加的豚鼠单离耳蜗外毛细胞BKCa电流。3.实验结果证明,H2O2和VitE从离子通道水平参与了耳蜗外毛细胞的损害和保护,并且胞内机制可能参与了它们的作用发挥。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H2O2和VitE可能参与了老年性聋的发病过程,为老年性聋的抗氧化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二、Ca~(2+)在内耳疾病的变化及钙拮抗剂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2+)在内耳疾病的变化及钙拮抗剂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产物pyxinol的研究进展
        1.1.1 Pyxinol简介
        1.1.2 Pyxinol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3 Pyxinol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1.2.1 人工合成小分子药物
        1.2.2 天然产物及其结构修饰产物
        1.2.3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立题依据
    1.4 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合成方法及路线
        2.3.2 分离纯化
        2.3.3 结构鉴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合成产物概况
        2.4.2 合成产物结构鉴定
    2.5 小结
第三章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抗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3.1.1 对H_2O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3.1.2 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3.1.3 小结
    第二节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抗心衰活性研究
        3.2.1 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抑制作用
        3.2.2 化合物5和9对心衰斑马鱼模型的干预作用
    第三节 化合物5抗心衰的代谢组学研究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4 小结
第四章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吸收研究
        4.1.1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
        4.1.2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4.1.3 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测定
        4.1.4 小结
    第二节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转化研究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注释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确诊VM的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4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5 研究对象剔除标准
        1.6 研究对象脱落标准
        1.7 评分量表选择
    2.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3 材料
        2.4 操作方法
        2.4.1 操作前准备
        2.4.2 耳后注射操作过程
        2.4.3 观察时间窗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分布
    2.VM患者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3.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VM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3.1 治疗前后VM患者眩晕发作强度的变化
        3.2 治疗前后VM患者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变化
        3.3 治疗前后VM患者情绪、功能、身体损害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变化
    4.不良事件
讨论
    1、VM流行病学讨论
    2、VM的可能发病机制讨论
    3、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VM眩晕急性发作有效的机理讨论
    4、耳后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原因及其预防方法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问题
    2、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CACNA1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研究背景和目的
    2.对象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研究背景和目的
    2.对象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
致谢

(4)柚皮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柚皮素对 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柚皮素对 AngⅡ诱导 H9c2 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药品及制备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方法
        1.2.2 动物分组
        1.2.3 实验给药
        1.2.4 实验取材
    1.3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中iNOSmRNA及MMP-2mRNA 表达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耳蜗组织中iNOSmRNA和MMP-2mRNA的表达
    2.2 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iNOSmRNA表达的结果由插页Ⅶ
    2.3 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MMP-2mRNA表达的结果
3 讨 论

(6)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文献综述
实验一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实验二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VEGF 及 bFGFmRNA 表达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实验三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iNOSmRNA 和 MMP-2mRNA 表达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实验四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Bcl-2mRNA、Bax mRNA 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一氧化氮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耳蜗外毛细胞分离
    1.2 实验材料
    1.3 ICa-L的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ICa-L的特性及鉴定
    2.2 L-Arg对耳蜗外毛细胞ICa-L的影响
    2.3 L-Arg对ICa-L作用的I-V关系
3 讨论

(8)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钙调蛋白及IP_3RI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维拉帕米对人皮肤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影响
    第一节 人皮肤黑素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维拉帕米对人皮肤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影响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维拉帕米拮抗α-MSH刺激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作用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维拉帕米对自体移植皮片色素沉着的影响
    摘要
    材料和方法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刊文章及科研情况
    一、第1作者发表文章
    二、参编专着
    三、获奖情况
    四、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9)Caspase-12介导内质网应激参与卡那霉素诱导耳毒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药物性耳聋
    2.2 内质网应激
第3章 卡那霉素对大鼠听觉的损伤作用
    3.1 卡那霉素对大鼠听觉脑干电位的影响
        3.1.1 材料和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2 卡那霉素耳毒性导致的毛细胞缺失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3 卡那霉素对耳蜗神经元的影响
        3.3.1 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
        3.3.3 讨论
第4章 caspase 12 在卡那霉素损伤耳蜗组织中的表达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内质网应激参与耳蜗损伤的机制
    5.1 卡那霉素对离体培养的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
        5.1.1 材料和方法
        5.1.2 结果
        5.1.3 讨论
    5.2 卡那霉素对离体耳蜗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5.2.1 材料和方法
        5.2.2 结果
        5.2.3 讨论
    5.3 细胞内钙平衡与卡那霉素所致耳蜗神经元损伤
        5.3.1 材料和方法
        5.3.2 结果
        5.3.3 讨论
    5.4 calpain 抑制剂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保护机制
        5.4.1 材料和方法
        5.4.2 结果
        5.4.3 讨论
第6章 讨论
第7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0)过氧化氢和维生素E对老年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主要实验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
    4 实验方法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_1D 亚基与内耳功能的关系
    参考文献

四、Ca~(2+)在内耳疾病的变化及钙拮抗剂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俊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2]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D]. 熊晓梅.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CACNA1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性研究[D]. 潘瑞春.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柚皮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研究[D]. 郑玲. 湖北科技学院, 2015(12)
  • [5]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冷辉,孙海波,王爱平,曲中源,马梽轩.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8)
  • [6]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D]. 冷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7]一氧化氮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 曹玲,黎万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06)
  • [8]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D]. 戴海英.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 [9]Caspase-12介导内质网应激参与卡那霉素诱导耳毒性的研究[D]. 李婷钰. 吉林大学, 2010(08)
  • [10]过氧化氢和维生素E对老年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作用的实验研究[D]. 李林辉. 泸州医学院, 2009(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