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制

一、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何敏,谷超,吴巨友,张绍铃[1](2021)在《果树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苹果、梨等果树均具有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该性状是由单一位点(S-locus)上的分别控制花柱和花粉特异性的复等位基因(S-allele)所决定的。其中,控制花柱自交不亲和性的决定因子被确定为S-RNase,而花粉决定因子则可能是由SLF(S-locus F-box)/SFB(S-haplotype-specific F-box)控制。以蔷薇科果树和芸香科果树为例,从自交不亲和反应雌、雄决定子的发现、自交亲和突变机制研究、S-RNase介导的花粉管信号转导,以及自交亲和种质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果树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自交不亲和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张如平[2](2020)在《相思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杜润清[3](2018)在《若干新疆梨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及与库尔勒香梨授粉亲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库尔勒香梨为异花授粉结实果树,筛选与库尔勒香梨花期相遇、亲和力强、授粉后果实品质较好的授粉树,可为库尔勒香梨的授粉树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10个新疆品种和砀山梨的花朵数在6-14之间,艾温切克和绿梨的最多。黑酸梨和阿克苏句句梨的花蕾颜色为白色,其它品种均偏粉色。花冠直径在2.43-4.00 cm之间,艾温切克和黑酸梨的最大。库尔勒黄酸梨花瓣形状为心形,其它品种偏圆形。轮台句句梨花瓣数为5-8枚,其它品种的均5枚,花瓣相互分离、邻接或重叠。库尔勒黄酸梨柱头低于花药,其它品种柱头与花药等高或高于花药。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和霍城冬黄梨的雄蕊数最多。花药颜色均为偏紫、红或粉。(2)库尔勒香梨、艾温切克等5个品种的果皮为绿色,其它品种为浅黄或黄色。库尔勒香梨、艾温切克等4个品种的口感均为甜,绿梨等其它品种的的口感为酸甜或酸。不同品种果实成熟期有明显差异。艾温切克、霍城冬黄梨、黑酸梨和绿梨的单果重最大,均显着大于砀山梨;库尔勒香梨、艾温切克和黑酸梨的果实硬度最小;库尔勒香梨和砀山梨的糖酸比最大;艾温切克和绿梨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艾温切克、库车阿木特和褐色句句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艾温切克、库车阿木特和绿梨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3)除艾温切克和库尔勒黄酸梨外,其它8个品种的花期与库尔勒香梨重叠。绿梨、阿克苏句句梨和库尔勒香梨的花粉量较多、花粉活力最强。(4)绿梨、砀山梨、库车阿木特、阿克苏句句梨给库尔勒香梨授粉的花粉管授粉96 h后伸长至花柱基部,表现杂交亲和;库尔勒香梨自花和其它品种的花粉授粉96h不能或极小伸长至花柱基部,表现自交或杂交不亲和。库尔勒香梨自花授粉坐果率仅为2.56%,绿梨、砀山梨、阿克苏句句给库尔勒香梨梨授粉后坐果率较高,库车阿木特的较低,其它品种的均小于5%,表现为不亲和。(5)库车阿木特、艾温切克、绿梨给库尔勒香梨授粉后单果重最大;砀山梨、艾温切克授粉后果实硬度较大,绿梨的较小;砀山梨、绿梨、阿克苏句句梨授粉后果形指数最小;库车阿木特、库尔勒黄酸梨、艾温切克授粉后糖酸比最高;库车阿木特授粉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库尔勒香梨自花、阿克苏句句梨授粉后维生素C含量最高。绿梨和砀山梨授粉后果实正常种子数最多。(6)父本花粉直感对库尔勒香梨果形指数有显着正向影响,对果实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单果重及果实正常种子数无显着影响;种子数与果形指数显着负相关。总之,绿梨花期与库尔勒香梨重叠,与库尔勒香梨的亲和性高、且亲和性高于砀山梨,杂交果较大,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较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适中,可作为库尔勒香梨的适宜授粉树。另外,艾温切克和绿梨的单果重大,果实硬度较小,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口感和果皮颜色有明显差异,果实成熟期早,可作为优良的育种材料。

金子明,王国明,柯亚琪,石苏利,吴磊,谷超[4](2018)在《梨自交花粉原位萌发观察及不亲和性强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梨是世界四大水果作物之一,拥有特殊的自交不亲和特性。这种现象在蔷薇科中普遍存在,但关于不同品种的自交不亲和强度却鲜有报道。综合田间自花授粉套袋试验及花粉管原位荧光显微观察,对256个不同梨品种进行套袋处理、花粉管生长特性观察、自交不亲和性强度统计分类以及坐果率调查。结果显示:自交不亲和性较强品种的花粉管虽然有少量穿过柱头,但不能在花柱内进一步生长,表现为扭曲变形、花粉管杂乱无章,以及花粉管末端变粗膨大等现象。不同梨品种自交不亲和性强度R值参差不齐,所调查的大部分梨品种自交不亲和强度分布在强与中之间,分别占57.4%、33.6%,而自交不亲和性弱的只占9.0%,仅有闫庄鸭梨、秋荣、54S-135、金坠、大果黄花和晚秀7个品种。田间自花授粉坐果率调查发现,自交不亲和性强度为强与中的品种的结实率基本为0,弱自交不亲和性强度品种金坠、秋荣的结实率分别为61.4%、32.7%,但晚秀表现出自交不结实。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潜在的实践意义。

刘素玲,赵国建,吴欣,张百行,高岭巍,丁美玲,陈威[5](2016)在《植物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self-incompatibility,SI)是开花植物防止自交退化,保持遗传多样性的一种常见的生殖隔离现象。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具有多样性及独立性,各个科之间的自交不亲和机制起源不同而且不亲和基因之间也不存在同源性。归纳总结了植物自交不亲和的几种分类情况,并按其分类对不同种类的自交不亲和机制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植物自交不亲和领域研究的难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鹏[6](2016)在《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野扁桃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文中认为野扁桃是一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我国仅在新疆有分布,具有基于S-RNase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野扁桃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虽然已经有一定研究,但所克隆基因多为片段,而且目前还没有野扁桃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报道。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野扁桃花粉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编码基因SFB和花柱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编码基因S-RNase,对所克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野扁桃花粉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SFB蛋白与花柱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S-RNase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野扁桃自交不亲和性分子调控以及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野扁桃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两个SFB全长基因(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特异性决定因子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AlsSFB16,AlsSFB17。这两个基因均属于F-box基因家族,与李属其他多种植物的SLF/SFB基因的序列相似度均在88%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F-box蛋白典型结构。AlsSFB1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146bp,编码一个由38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AlsSFB1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131bp,编码一个由37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预测,AlsSFB16蛋白AlsSFB17蛋白都是略显亲水性、不稳定的细胞质蛋白,主要功能均可能为辅因子生物合成,能量代谢以及裂合酶。可根据所获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对野扁桃自交不亲和性进行分子调控。2.以野扁桃花柱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两个S-RNase全长基因(花柱自交不亲和性特异性决定因子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AlsS16-RNase,AlsS17-RNase,这两个基因均属于RNase T2基因家族,与李属其他多种植物的S-RNase基因的序列相似度为83%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S-RNase蛋白典型结构。AlsS16-RNas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690bp,编码一个由22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AlsS17-RNas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678bp,编码一个由22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预测,AlsS16-RNase蛋白AlsS17-RNase蛋白都是亲水性不稳定的分泌蛋白,AlsS16-RNase蛋白的1-28位氨基酸和AlsS17-RNase的1-26位氨基酸预测为信号肽,主要功能均可能为水解酶和激素。可根据所获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对野扁桃自交不亲和性进行分子调控。3.选取Als SFB17基因,AlsS16-RNase基因和AlsS17-RNase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其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sSFB17蛋白与AlsS16-RNase蛋白之间以及AlsSFB17蛋白与AlsS17-RNase蛋白之间均不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其他文章中的实验结果以及协同非我识别模型,我们认为不是任意一个S-RNase蛋白都与某一个SFB蛋白存在相互作用,AlsS16-RNase蛋白和AlsS17-RNase蛋白不在AlsSFB17蛋白的识别谱中,协同非我识别模型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关于基于S-RNase的自交不亲和性机制的分子机制模型。

丁力[7](2015)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芒属植物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草本纤维素类能源植物之一,我国是芒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种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均十分丰富。但芒属植物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导致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极低,不利于纯系的培育,极大地妨碍了有性杂交育种以及遗传学研究的开展。开展芒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找到克服其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将其作为雄性不育系加以利用。本研究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为材料,构建一个F1杂交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荧光显微观察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对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开展了初步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芒种内杂交,共得到142株F1单株个体,并以SSR分子标记鉴定了全部杂交后代的杂交真实性。2、采用荧光显微分析方法对芒的花粉管萌发和生长进行观察,发现不亲和花粉粒的花粉管萌发和生长都受到抑制,萌发后18-30min内自交不亲和反应完成;而亲和型花粉管生长曲线为S形曲线,花粉管顶端在萌发后39min左右到达胚珠孔位置。3、以编号441的F1个体自花授粉为100%不亲和组,441((?))×533((?))为100%亲和组,提取授粉后的胚珠组织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两组样本的转录本表达量分布比较一致。unigene做BLAST比对后与高粱的转录组同源性最高。4、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对unigene进行功能聚类分析,多达3776条unigene注释到信号传递,说明细胞识别在自交不亲和中非常重要;在KEGG pathway上共注释得到323张通路图,Unigene分布的前三个代谢通路分别是核糖体途径、植物病原体防疫途径和淀粉蔗糖途径;q值检测共筛选到149个表达差异显着基因,而硫氧还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在两个样本中没有差异;果胶裂解酶和果胶酯酶转录本在亲和转录组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不亲和转录组。

李红艳,翟赛亚,徐明磊[8](2015)在《植物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自交不亲和性(SI)常见于雌雄同株植物,是显花植物特有的一种自我识别能力和防止近亲繁殖增加变异的遗传机制,根据遗传控制方式可分为配子体型(GSI)和孢子体型(SSI),但由于对GSI的认识仍局限于雌蕊方面,仅了解SI反应两端的结果,对其复杂的反应过程尚未明确,如植物通过什么机制使雌雄S基因共同进化。此外,高等植物SI反应的信号系统仅揭示最初导致花粉管停止生长的原因,而导致花粉管死亡的机理尚属于空白。因此,今后应该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分析亲和突变体材料与自交不亲和材料的成熟花粉及其花柱蛋白表达谱,并利用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从中选出候选差异基因,进而揭示SI的作用机理。

王改萍[9](2013)在《楸树花器官特性及自交不亲和性研究》文中提出楸树(Catalpa bungei C.A. Meyer)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园林观赏树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及园林绿化等行业,其栽培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楸树自交不育,加之营养繁殖困难,导致其资源匮乏,阻碍了楸树的大面积发展。因此,研究楸树杂交育种,实现有性繁殖,有效的解决楸树发展受限等问题,为楸树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奠定基础。本论文以楸树(包括连云港云台山楸树和南京老山林场楸树,简称CB-1和CB-2)和滇楸(Catalpafargesii Bur. f. duclouxii (Dode) Gilmour)(简称CF)为材料,对其花粉贮藏条件、影响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花粉壁及相关花器官的蛋白特性进行了电泳分析。利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楸树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的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动态,确定楸树的不亲和类型及特点,通过蛋白纯化技术对杂交后的花柱、子房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初步确定了与楸树自交不亲和相关的蛋白特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花粉在25℃暗光条件下,培养6h后萌发效果最佳,此时萌发率超过80%,花粉管长度大于300μm。不同楸树花粉对低温及超低温的反应不同,而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条件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也不同,总体上表现为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变化就越小。-70℃和液氮条件适宜楸树花粉长期贮藏,-20℃或4℃条件适合短期贮藏,而常温条件下花粉生活力很容易丧失,不适合花粉的贮藏。在液氮条件下贮藏花粉时,最适宜的解冻方法是在35~38℃水浴条件下化冻5min。2.离体条件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4~28℃,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均会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蔗糖浓度、聚乙二醇(PEG-4000)浓度、pH值都在一定范围内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而超过一定值后起抑制作用。适宜的培养基组分为:蔗糖浓度为15~25g·L-1,聚乙二醇(PEG-4000)浓度为20g·L-1,pH值为5.0~5.6。3.花粉壁蛋白的提取宜选用超声波提取法,超声参数最适为:功率400W、超声时间3秒/次、间歇时间6秒/次、分三个回合共120次、每回合之间相隔5分钟。适宜的花粉蛋白提取液采用pH7.8的Tris-HCl。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各树种共有蛋白包括:86.8kD、74.2kD、70.0kD、45.0kD、43.0kD、37.1kD、35.4kD、34.2kD、33.0kD、32.3kD、30.7kD、29.7kD、28.2kD、20.7kD、19.8kD、17.0kD、15.2kD、12.4kD等。特异蛋白包括CB-1和CB-2的53.8kD、23.4kD蛋白,CB-2和CF的38.5kD蛋白,CB-1和CF的26.5kD蛋白,CB-1独有的35.0kD蛋白。与SDS-PAGE对应的IEF-SDS-PAGE中的特异点包括:CB-1蛋白:分子量35kD,pI4.75;CF和CB-1蛋白:分子量为26.5kD,pI5.55。4.花器官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子房>花萼>花柱>花瓣。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花柱共有蛋白包括:96kD、45kD、32kD、29kD、28kD、27kD、17kD、16kD、13kD、12kD等;特异蛋白包括:CB-1的42kD蛋白,CB-2和CF的58kD、24kD蛋白,CB-2的64kD、19kD蛋白,CF的37kD蛋白。子房中共有蛋白包括:45kD、32kD、29kD、28kD、27kD、25kD、23kD、21kD、20kD、19kD、17kD、15kD、12kD等;特异蛋白包括CB-1的41kD、38kD、23kD蛋白。花萼中共有蛋白包括:72kD、45kD、38kD、37kD、32kD、30kD、29kD、28kD、24kD、23kD、22kD、21kD、20kD、18kD、17kD、15kD、14kD、13kD、12kD等;特异蛋白包括CB-1的88kD、65kD蛋白,CB-2和CF中的52kD、40kD、26kD蛋白。花瓣内蛋白条带较少,蛋白带主要集中在12~45kD之间,特异蛋白包括CB-1的63kD蛋白。5.自、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时间存在差异,自交萌发时间长于异交,自交需4~8h,异交2~3h。花粉管在花柱内的生长表现为自交花粉管生长速度缓慢,而异交花粉管生长迅速,异交授粉后大约40h即有花粉管伸长进入子房,而自交授粉后79~143h有花粉管进入子房,且部分花粉管在花柱1/3处生长受阻,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倒长、弯曲等异常现象,表现为明显的自交不亲和而异交亲和的特性。6.自、异交花柱、子房的蛋白纯化分离后,自交花柱中获得5个主峰,异交花柱中获得4个主峰;而自交子房有2个主峰,异交子房有3个主峰。对各峰的蛋白质鉴定结果表明:自交花柱的S1(第一峰)、S2(第二峰)、S3(第三峰)峰的收集液中的蛋白明显抑制自花花粉萌发,主要蛋白组分包括S1峰的52kD、38kD蛋白,S2峰的52kD、44kD、38kD、29kD蛋白,S3峰的38kD、29kD蛋白;同时发现自交子房的S2(第二峰)峰蛋白也较强的抑制自花花粉萌发,蛋白组分为52kD、44kD、38kD、29kD蛋白。反映楸树自交后花柱、子房中均有抑制自花花粉管生长的蛋白,具有子房内晚期不亲和特点。

刘红明,王其刚,张颢,蹇洪英,邱显钦,唐开学[10](2011)在《6个月季品种的自交亲和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云粉、云玫、蜜糖、蜜月、云艳、粉妆等6个月季品种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与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统计分析田间自花授粉坐果率、平均种子数,并对授粉后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在活体和离体培养条件下,每个月季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基本一致;云粉的离体和活体萌发率均最高,分别为(33.34±1.70)%和(31.56±1.63)%;蜜糖的坐果率最高,为60.00%,云粉次之,为39.24%,云艳最低,未结实。6个月季品种的平均种子数均较少,最多的云粉仅有11粒。自交亲和的品种自花授粉3 h后花粉开始萌发,24 h后到达花柱中部,48 h后有部分花粉管进入子房;自交不亲和的品种在授粉24 h后花粉管停止伸长,花粉管末端膨大、弯曲、变形。由自交坐果率与荧光显微观察结果得出的结论一致,云粉、云玫、蜜糖、蜜月为自交亲和品种,云艳、粉妆为自交不亲和品种。

二、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果树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
    1.1 自交(不)亲和的表型特征
    1.2 自交不亲和反应的控制位点
    1.3 自交不亲和雌蕊决定因子S–糖蛋白
        1.3.1 S-RNase的发现
        1.3.2 S-RNase基因的结构特征
    1.4 自交不亲和花粉决定因子
    1.5 自交不亲和中S-RNase与SFB的作用机制
    1.6 自交亲和变异分子机制
        1.6.1 花柱S-RNase基因突变
        1.6.2 花粉突变
        1.6.3 多倍体果树自交亲和与不亲和
2 蔷薇科果树S-RNase介导的花粉管信号转导过程
    2.1 梨中S-RNase介导的花粉管信号转导
    2.2 苹果中S-RNase介导的花粉管信号转导
3 芸香科果树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
4 果树自交亲和种质在育种中的应用
5 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若干新疆梨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及与库尔勒香梨授粉亲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疆梨品种现状
    1.2 库尔勒香梨现状
    1.3 自交不亲和性
        1.3.1 自交不亲和简述和其研究现状
        1.3.2 梨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
    1.4 果树花粉直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1.4.1 花粉种子直感效应
        1.4.2 花粉直感对果实的影响
        1.4.3 花粉特性研究
    1.5 选题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库尔勒香梨及若干新疆梨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开花物候
        2.2.2 花部特征
        2.2.3 果实品质
        2.2.4 种子数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新疆梨品种与库尔勒香梨授粉亲和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分析
        3.2.1 花粉原位萌发与花粉管伸长
        3.2.2 花粉离体萌发
        3.2.3 杂交结果率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梨品种授粉对库尔勒香梨的花粉直感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2.1 果实品质
        4.2.2 种子数
        4.2.3 杂交及其父本的果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4 杂交亲和性与果实单果重、形态特征及结籽率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梨自交花粉原位萌发观察及不亲和性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准备
    1.2 花粉管原位荧光显微观察并拍照
    1.3 数据处理
    1.4 坐果率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管生长特性观察
    2.2 梨自交不亲和性强度
    2.3 自交不亲和强度R值分析
    2.4 不同梨品种自交不亲和性强度R值频度分布
    2.5 自花授粉坐果率统计调查
3 讨论

(5)植物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
    1.1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
        1.1.1 S基因座相关基因
        1.1.2 其他与S基因座连锁的非S基因座基因
    1.2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的机制模型
2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
    2.1 单因子自交不亲和
        2.1.1 单因子RNase型自交不亲和
        2.1.2 单因子钙离子型自交不亲和
    2.2 双因子自交不亲和
        2.2.1 S和Z位点的定位
        2.2.2 双因子自交不亲和的机制模型
3 展望

(6)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野扁桃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引言
    1.1 新疆野扁桃的资源概况
    1.2 新疆野扁桃的研究概况
    1.3 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4 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RACE技术
    1.6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1.7 酵母双杂交技术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野扁桃自交不亲和SFB基因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野扁桃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SFB蛋白与S-RNase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自交不亲和
        1.1 自交不亲和及其类型
        1.2 自交不亲和的生理生化机制
        1.3 芒属植物自交不亲和
    2 转录组研究进展
        2.1 转录组测序技术
        2.2 RNA-seq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芒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构建F1测序群体
        1.3.2 SSR分子鉴定杂种真实性
        1.3.3 自交不亲和性的显微观察
        1.3.4 转录组测序
        1.3.4.1 F1群体亲和类型鉴定
        1.3.4.2 转录组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F1群体鉴定
        2.1.1 结实率
        2.1.2 SSR标记筛选
        2.1.3 F1杂种的真实性
        2.2 绿色荧光法观察花粉管生长
        2.2.1 花粉粒萌发
        2.2.2 SI发生时间
        2.3 花粉互授亲和表现型分类
        2.3.1 亲本及F1互授表现型分析
        2.3.2 亲和转录组构建
        2.4 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4.1 样品质量评价
        2.4.2 测序数据及质量控制
        2.4.2.1 read质量预处理
        2.4.2.2 read质量评估
        2.4.3 UNIGENE组装
        2.4.4 UNIGENE注释
        2.4.4.1 UNIGENE与公共数据库比较
        2.4.4.2 UNIGENE的KOG分类
        2.4.4.3 UNIGENE的KEGG注释
        2.4.4.4 UNIGENE的GO注释
        2.4.5 差异表达分析
        2.4.5.1 UNIGENE表达丰度
        2.4.5.2 差异表达富集分析
        2.4.5.3 差异表达显着基因分析
    3 讨论
        3.1 测序F1群体真实性鉴定
        3.2 芒自交不亲和性的荧光显微鉴定
        3.3 芒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
    4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8)植物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核酸酶系统
    1.1 S-核酸酶作用模型
    1.2 Ub/26S蛋白酶体途径在GSI反应中的作用
2 Ca2+介导的信号级联反应系统
3 展望

(9)楸树花器官特性及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自交不亲和性概述
    2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2.1 GSI 不亲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2.2 GSI 自交不亲和机理模型
        2.3 其它参与基于 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因子
        2.4 主要 GSI 木本树种的研究进展
    3 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3.1 SSI 不亲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3.2 与 S 位点非连锁的因子研究
        3.3 SSI 反应的模式
    4 展望
    5 课题依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楸树花粉生活力及花粉贮藏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组成选优
        2.2 水培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动态变化
        2.3 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2.4 解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最佳培养方案的确定
        3.2 水培条件下花粉生活力变化
        3.3 不同贮藏方法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3.4 超低温贮藏后花粉解冻方式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楸树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时间对楸树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2.2 不同培养条件对不同树种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培养时间的选择
        3.2 培养温度与花粉生活力关系
        3.3 蔗糖浓度与花粉生活力关系
        3.4 pH 值与花粉生活力关系
        3.5 聚乙二醇(PEG-4000)与花粉生活力关系
第四章 楸树花粉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及电泳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
        2.2 不同提取方法对花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楸树花粉 SDS-PAGE 电泳分析
        2.4 楸树花粉的双向电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超声波法提取花粉壁蛋白的研究
        3.2 不同楸树花粉电泳结果分析
第五章 楸树花器官蛋白质电泳分析
    导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相关试剂及配方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花器官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2.2 不同花器官蛋白质电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梓属树种蛋白含量
        3.2 不同梓属树种蛋白电泳
第六章 楸树不同杂交组合的荧光显微观察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及样品处理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交授粉的亲和性反应
        2.2 异交授粉的亲和性反应
    3 结论与讨论
        3.1 楸树自交与异交亲和性的对比
        3.2 楸树自交不亲和的类型和表现
第七章 楸树自交、异交的特异蛋白质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楸树自、异交蛋白分离纯化比较
        2.2 蛋白质含量结果与分析
        2.3 蛋白质对自花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2.4 自交花柱、子房蛋白质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总结论
    1 基本结论
        1.1 花粉贮藏条件与生活力变化
        1.2 离体花粉生活力测定
        1.3 花粉壁蛋白的提取及组分分析
        1.4 不同梓属树种花器官蛋白质比较
        1.5 楸树杂交授粉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1.6 楸树自、异后蛋白纯化分离鉴定
    2 特点与创新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10)6个月季品种的自交亲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人工控制授粉
        1.2.2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1.2.3 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月季的花粉生活力
    2.2 月季的自交坐果率及种子数
    2.3 自交授粉后月季花柱内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四、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果树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J]. 何敏,谷超,吴巨友,张绍铃. 园艺学报, 2021(04)
  • [2]相思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初步研究[D]. 张如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3]若干新疆梨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及与库尔勒香梨授粉亲和性研究[D]. 杜润清.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4]梨自交花粉原位萌发观察及不亲和性强度研究[J]. 金子明,王国明,柯亚琪,石苏利,吴磊,谷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2)
  • [5]植物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J]. 刘素玲,赵国建,吴欣,张百行,高岭巍,丁美玲,陈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4)
  • [6]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野扁桃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间的相互作用[D]. 关鹏.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7]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D]. 丁力.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8]植物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李红艳,翟赛亚,徐明磊. 南方园艺, 2015(03)
  • [9]楸树花器官特性及自交不亲和性研究[D]. 王改萍. 南京林业大学, 2013(03)
  • [10]6个月季品种的自交亲和性[J]. 刘红明,王其刚,张颢,蹇洪英,邱显钦,唐开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