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代理的软件工程

一、面向agent软件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刘哲[1](2018)在《自主机器人软件控制模型及开发框架研究》文中认为自主机器人是一类运行在开放环境下的复杂机器人,其需要与环境持续交互并在无需人类指导的情况下自主且理性地执行任务。软件是自主机器人的核心。这类软件的开发和运行面临着以下挑战:首先,自主机器人软件应该提供怎样的机器人控制模型与软件实现模型来满足自主机器人在开放环境中运行的需求;其次,应该提供怎样的软件开发框架来支持自主机器人软件模型的实现,并简化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开发过程。针对上述挑战,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关成果。首先,本论文以自主机器人伴随行为为研究基础,提出了面向自主机器人软件的D-SMPA双环路控制模型。该控制模型具有双控制环路与多源反馈的特点,并通过提供相关机制实现了自主机器人不同行为之间的交互需求,进而提升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对于环境和变化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为机器人任务规划和行为调整提供了有效支持。此外,本论文还为双环路控制模型设计了基于多Agent系统的软件实现模型。其次,为了支持基于上述软件实现模型的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化开发,本论文为自主机器人软件平台AutoRobot开发了一款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该开发框架提供了不同种类Agent的模版,并封装了一系列不同Agent行为,可以有效支持双环路控制模型的实现。同时本论文还通过为该开发框架提供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支持工具来协助开发人员简化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开发过程。最后,本论文针对老年人看护应用中的三个场景,基于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和双环路控制模型,设计和实现了相关自主机器人软件,并通过该软件检验了双环路控制模型的有效性以及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对于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的可行性。

胡景钧[2](2016)在《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的现状与挑战》文中研究指明面向Agent软件工程是当下软件工程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这种系统结合了Agent理论和技术,同时将软件工程的思想、原理和原则相结合,为基于Agent系统的开发提供工程化手段。最近几年,随着Web应用在Internet上的发展,同时加上软件开发社会化的需求,基于Agent的软件工程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背景,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郑力明,李晓冬[3](2014)在《浅谈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文中研究说明首先阐述了Agent的定义,分析了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区别。然后结合面向Agent的特点提出了面向Agent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Agent的内部结构和基于Agent的软件体系结构,对已有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其中包括基于知识工程,基于对象技术和基于角色模型等。最后,举例说明并分析了面向Agent技术的应用前景。

黄述杰[4](2014)在《面向Agent软件工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Agent软件工程领域是一个相对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它意图将Agent软件的理念、实践、想法结合到一起,进而使基于Agent系统可以更加的工程化。在本文中对Agent软件这几年中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且综述了面向Agent软件的现状以及讨论了Agent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胡翠云[5](2013)在《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文中认为当前以互联网为运行环境的软件系统呈现出环境开放化、软件实体自主化、交互不确定化和系统社会化等方面的复杂性特点,对软件的动态性、灵活性和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供高层的抽象、有效的机制以及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支持此类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实现,是目前软件工程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面向Agent程序设计(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AOP)将自主Agent作为基本的软件单元,Agent之间通过高层的交互相互作用,代表了一种新颖的软件抽象和软件系统构造方法,被视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AOP的研究,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程序设计机制支持软件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缺乏与现有软件工程成功理论和实践的充分集成,影响了程序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思想在面向Agent分析和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社会组织的思想和机制认识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社会化特征,进而支持此类系统的构造和实现已成为AOP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实现为具体应用背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如何将AOP与社会组织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技术和原则相结合,从程序设计模型和机制、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类型系统和理论、程序设计和运行支撑环境四个方面,开展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研究。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创新点描述如下。1.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模型和机制针对现有AOP模型缺乏支持软件系统动态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抽象和机制这一问题,论文将Agent、角色和组织作为一阶的程序设计抽象,引入一系列的社会组织机制作为程序设计机制,提出了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模型——Oragent,从而在程序设计层为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动态性、灵活性等提供显式支持,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机制实现了Agent与其结构和行为的动态绑定;角色组合机制实现了Agent的自适应行为;角色晋升机制实现了Agent的自演化行为;基于角色的交互使得Agent可以动态地获取交互对象;基于组织的自管理机制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即实现了组织的自适应性)。此外,Oragent模型还借鉴和引入了OOP中的继承机制,分别在组织和角色不同层次上给出了其新的解释和内涵,从而增强了Oragent程序的结构性和可重用性。2.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论文基于Oragent程序设计模型设计了OragentL语言,其特色在于为组织的概念和机制提供了显式的语言设施,使得Oragent模型支持动态性的核心程序设计机制在语言层得以体现,为不同抽象层次的软件实体(高层的组织概念和个体Agent)提供了统一的语法和语义。论文还基于抽象状态机和迁移系统从语句、Agent、组织等不同层次上定义了OragentL语言的形式化操作语义,从而为OragentL语言运行时环境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OragentL性质的验证奠定了基础。3.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和理论为了解决在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中,Agent之间交互的合法性以及来自不同角色的行为的一致性问题,论文定义了OragentL语言的类型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主要工作包括:基于动作序列(行为)建立了Agent和角色的类型理论;给出了角色程序和Agent格局的良类型规则;基于保持定理和进展定理,证明了轻量级OragentL语言(只支持角色扮演和基于角色交互机制)的安全性等。OragentL语言类型系统的研究,提高了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程序的质量,从而使得基于OragentL开发大规模软件系统更加安全和实用。4.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和运行的支撑环境论文设计与实现了支持OragentL程序设计与运行的支撑环境,以支持OragentL程序的编译和运行。该环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OragentL程序运行时环境Oragentburg和OragentL编译器。Oragentburg在平台层实现了Oragent模型的核心程序设计机制,同时为Oragent程序的运行提供了诸如实体管理、标识符管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OragentL编译器实现了OragentL程序到Oragentburg上可运行的Java代码的转换。论文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商场为案例,基于上述理论和语言对其进行构造和实现。该工作一方面展示了如何基于OragentL语言提供的语言设施和机制来构造和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验证了OragentL编译器与Oragentburg运行时环境的有效性。

马杰,彭爱丽,刘新[6](2013)在《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文中认为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师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它试图将Agent理论和技术与软件工程的思想、原理和原则相结合,从而为基于Agent系统的开发提供工程化手段。本文综述了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指导进一步研究工作。

毛新军,胡翠云,孙跃坤,王怀民[7](2012)在《面向Agent程序设计的研究》文中认为面向Agent程序设计(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AOP)基于多Agent系统的抽象和思想、借助于Agent理论和技术来支持软件系统的构造与实现,其程序设计思想、软件模型、基础理论和语言设施有别于现有主流程序设计技术,如OOP,代表了一种新颖的程序设计范型.由于多Agent系统被视为支持开放环境下复杂软件系统开发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技术手段,因而近年来AOP受到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分布计算等领域研究学者和工程实践人员的高度关注,并在过去2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无论在应对复杂多Agent系统开发方面,还是在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等方面,AOP的研究与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范型,AOP研究需要在交叉其他学科知识(如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软件工程以及已有程序设计范型的原理、原则和成功实践,从而推动技术走向成熟并为广大工程实践人员所接受.通过对AOP研究历程的系统介绍,从软件工程的视点考虑MAS程序设计的不同层次,综述AOP在程序设计抽象与模型、机制与理论、语言与设施和支撑平台这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不同时期AOP研究关注点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AOP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

曹江,毛新军,王怀民,卢锡城[8](2012)在《复杂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文中研究指明自适应系统是一类复杂系统,如何有效地支持此类系统的工程化开发,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的关注焦点。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试图将主流软件工程中的MDA技术与软件Agent技术相结合,从而为高效、高质量地开发复杂自适应多Agent系统提供方法学指导。该方法将基于组织抽象和ODAM+方法学所建立起来的模型视为平台无关模型,将基于SADE平台的实现模型视为平台相关模型,通过建立这两个不同抽象层次元模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从平台无关模型到平台相关模型以及最终代码框架的转换。介绍了集成MDA和Agent技术的软件方法学ODAM+,阐述了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驱动开发的一组关键技术,包括不同层次的元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转换规则和模型转换算法,最后分析了相应的支撑软件工具和应用验证情况。

竺华祥[9](2011)在《软件工程方法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面向Agent软件工程被视为是一种可有效支持复杂系统开发的新颖软件开发范型,面向Agent软件工程(AOSE,Agen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将Agent作为基本的概念抽象和计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一系列思想、原则、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理解、规约、分析、设计、实现和部署软件系统。在介绍Agent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软件工程方法的新进展——面向Agent软件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毛新军,常志明[10](2011)在《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文中指出设计模式针对一类在特定上下文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通用解决方案,模式的提取和重用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其思想和方法已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我们认为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实现技术往往具有不同的设计形态,不同软件开发范型也有其各自不同的设计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软件开发范型,近年来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何提高软件Agent技术实用性,发挥其技术潜力,扩大其应用范围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模式思想引入到面向Agent软件工程,针对软件Agent技术的特点,从组织结构、交互协作和个体Agent体系结构三个视点提出了一组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以支持多Agent系统的设计;并进一步给出了面向Agent设计模式的描述框架,进行了典型设计模式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二、面向agent软件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agent软件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自主机器人软件控制模型及开发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主机器人及其软件的特点
        1.1.2 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和运行面临的挑战
    1.2 自主机器人软件应用案例
    1.3 拟解决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贡献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介绍
    2.1 自主机器人控制模型
        2.1.1 领域相关控制模型
        2.1.2 反应式控制模型
        2.1.3 自适应控制模型
    2.2 自主机器人软件实现技术
        2.2.1 基于构件的软件实现技术
        2.2.2 基于多Agent系统的软件实现技术
    2.3 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双环路控制模型及实现模型
    3.1 问题描述
    3.2 现有工作基础
    3.3 控制模型设计考虑
    3.4 D-SMPA双环路控制模型及其特点
    3.5 双环路控制模型所提供的机制
        3.5.1 行为交互机制
        3.5.2 行为伴随模式
    3.6 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主机器人软件实现模型
        3.6.1 多Agent系统软件特点
        3.6.2 基于多Agent系统的软件实现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
    4.1 设计考虑和相关基础技术
        4.1.1 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框架JADE
        4.1.2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
        4.1.3 AutoRobot自主机器人软件平台
    4.2 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整体架构
    4.3 可重用软件开发包
        4.3.1 多Agent系统包
        4.3.2 交互机制包
        4.3.3 行为包
    4.4 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支持工具——CodeGenerator
    4.5 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与其他机器人软件开发框架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实现与分析
    5.1 案例实现平台
        5.1.1 硬件平台
        5.1.2 软件平台
    5.2 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5.2.1 软件架构设计
        5.2.2 软件实现
    5.3 案例场景实现
        5.3.1 案例场景设计与演示效果
        5.3.2 案例实现细节
    5.4 案例评估与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面向Agent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Agent软件加顾性分析研究
2 现状分析
    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之间的比较分析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思想
    面向Agent软件工程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AOSE面临的问题分析
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 结束语

(5)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应用需求
        1.1.2 技术背景
    1.2 相关研究工作
        1.2.1 基于组织的软件开发技术
        1.2.2 面向 Agent 的软件工程
        1.2.3 面向 Agent 的程序设计
        1.2.4 现有工作的分析和总结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主要贡献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模型及机制
    2.1 问题描述和分析
    2.2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模型——Oragent
        2.2.1 Agent
        2.2.2 角色
        2.2.3 组织
    2.3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机制
        2.3.1 角色扮演与角色组合
        2.3.2 角色晋升
        2.3.3 基于角色的交互
        2.3.4 基于组织的自管理
        2.3.5 继承
        2.3.6 组合
        2.3.7 异常
    2.4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
    3.1 OragentL 概述
    3.2 组织类和组织
        3.2.1 角色声明
        3.2.2 初始化动作
        3.2.3 组织行为
        3.2.4 结构调整策略
        3.2.5 组织的创建和销毁
        3.2.6 组织类代码示例
    3.3 角色和 Agent
        3.3.1 角色扮演的约束条件
        3.3.2 角色中的动作和行为
        3.3.3 Agent 的创建
        3.3.4 角色代码示例
    3.4 继承
        3.4.1 组织继承
        3.4.2 角色继承
        3.4.3 继承代码示例
    3.5 角色晋升
    3.6 角色组合
        3.6.1 角色变迁
        3.6.2 异常
    3.7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OragentL 语言的操作语义
    4.1 OragentL 语言的抽象语法
    4.2 状态和格局
    4.3 表达式和语句的动态语义
        4.3.1 动作调用
        4.3.2 消息发送语句
        4.3.3 消息处理语句
        4.3.4 异常语句
    4.4 Agent 的动态语义
        4.4.1 Agent 的行为规则
        4.4.2 角色变迁语句
        4.4.3 异常语句
        4.4.4 通信语句
    4.5 组织的动态语义
    4.6 角色的动态语义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
    5.1 类型系统介绍
    5.2 轻量级 OragentL——FOL
        5.2.1 FOL 的抽象语法
        5.2.2 FOL 的格局和操作语义
    5.3 FOL 的类型规则
        5.3.1 Agent 和角色的类型化
        5.3.2 角色程序的良构规则
        5.3.3 程序格局的良构规则
    5.4 FOL 类型系统的性质及证明
    5.5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OragentL 程序设计及运行支撑环境
    6.1 OragentL 程序设计与运行支撑环境的总体架构
    6.2 OragentL 运行时环境
        6.2.1 Oragentburg 概述
        6.2.2 实体生命周期管理
        6.2.3 实体标识符管理
        6.2.4 运行引擎
        6.2.5 OragentL 核心机制的实现
    6.3 OragentL 编译器
        6.3.1 OragentL 编译器概述
        6.3.2 OragentL 语法分析器
        6.3.3 OragentL 翻译器
    6.4 案例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OragentL 语法

(6)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分析
    1. 基本概念
    2. 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比较
    3.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思想
    4. 面向Agent软件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优势
    5. 现代AOSE。
二、AOSE所面临的问题
三、AOSE的未来

(7)面向Agent程序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AOP的研究历程
2 AOP的研究内容和编程支持
    2.1 MAS的程序设计层次
        (1) 个体Agent层
        (2) Agent间交互层
        (3) 环境层
        (4) 多Agent组织层
    2.2 AOP的研究内容
        (1) 程序设计抽象与模型
        (2) 程序设计机制与理论
        (3) 程序设计语言与设施
        (4) 程序的开发与运行
3 AOP的研究现状分析
    3.1 抽象与模型
        3.1.1 个体Agent层
        3.1.2 Agent交互层
        3.1.3 环境层
        3.1.4 多Agent组织层
    3.2 机制与理论
        3.2.1 个体Agent层
        3.2.2 Agent交互层
        3.2.3 环境层
        3.2.4 多Agent组织层
    3.3 语言与设施
    3.4 开发与运行
        3.4.1 AOP开发支持环境
        3.4.2 AOP运行时环境
        (1) 软件实体管理
        (2) 通信基础设施
        (3) MAS程序运行
4 AOP研究与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4.1 问题和挑战
        (1) AOP抽象与模型的多样性导致AOP技术难以标准化、集成和互操作
        (2) AOP语言对MAS不同层次的支持和融合有限
        (3) AOP的IDE缺乏有效的调试和测试工具
        (4) AOP尚未在支持复杂MAS开发方面充分展示其技术潜力
        (5) AOP未能充分借鉴和体现软件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思想
        (6) AOP缺乏程序设计方法学
    4.2 研究展望
        (1) 统一AOP抽象和软件模型
        (2) 集成与融合的AOP语言和工具
        (3) 支持AOP的软件测试和确认技术
        (4) 对复杂环境和系统的编程支持
        (5) 从软件工程角度来开展AOP语言和机制设计
        (6) 关注AOP方法学研究
5 结论

(8)复杂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集成MDA和Agent技术的软件方法学ODAM+
3 模型及映射
    3.1 平台无关模型
    3.2 平台相关模型
    3.3 元模型映射
4 模型转换算法
    4.1 从ODAM+模型到SADE模型
    4.2 从SADE模型到代码框架
5 支撑工具和应用验证
6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10)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面向Agent软件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3 一组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及其分类
    3.1 组织结构型模式
        (1) 共享资源计数器:
        (2) 适配器模式:
        (3) 门面模式:
    3.2 交互协作型模式
        (1) 竞争模式:
        (2) 目录模式:
        (3) 主从模式[6]:
        (4) 协调者模式:
        (5) 合同网模式[4, 7]:
        (6) 环境媒介模式:
    3.3 个体Agent的模式
        (1) 环境感知模式:
        (2) 状态模式[3]:
        (3) 单件模式[3]:
4 面向Agent软件设计模式的描述模板
5 典型模式及其应用分析
    5.1 典型模式分析
    5.2 典型应用分析
6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7 结束语

四、面向agent软件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主机器人软件控制模型及开发框架研究[D]. 刘哲.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2]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的现状与挑战[J]. 胡景钧. 信息通信, 2016(12)
  • [3]浅谈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J]. 郑力明,李晓冬. 软件, 2014(10)
  • [4]面向Agent软件工程技术研究[J]. 黄述杰. 中国科技信息, 2014(Z2)
  • [5]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D]. 胡翠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10)
  • [6]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J]. 马杰,彭爱丽,刘新. 电子制作, 2013(02)
  • [7]面向Agent程序设计的研究[J]. 毛新军,胡翠云,孙跃坤,王怀民. 软件学报, 2012(11)
  • [8]复杂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J]. 曹江,毛新军,王怀民,卢锡城. 计算机科学, 2012(02)
  • [9]软件工程方法的新进展[J]. 竺华祥. 软件导刊, 2011(06)
  • [10]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J]. 毛新军,常志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