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部门金税工程运行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金税工程在基层税务部门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杨晋[1](2021)在《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税收信息化是税务部门税收征管质效的重要保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税收信息化进入到向纵深发展的阶段,税收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如何确定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满足现代化高质效税收征管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目前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受到基础性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建设、信息化安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信息化程度不高,与当前高质量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以B市税务机关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了解国内外对信息化、税收信息化的研究现状,学习新公共管理理论、诺兰模型与米歇模型、纳税人遵从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掌握信息化、税收信息化的核心概念,理清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其次,通过资料收集和工作实际经验,逐步明晰目前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认识其重要作用;再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B市税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从基础性设施建设情况、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信息化数据共享情况、信息化安全建设情况、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五个方面出发,收集目前B市税收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研究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以提升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降低税收征收成本、提高征管质效、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和解决措施。

丛玖一[2](2021)在《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研究 ——基于社会共同治税的视阈》文中研究指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日益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作为税收制度基本要素的纳税人,其经济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涉税信息,这些信息的计量和披露包括向税务机关报送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涉税信息治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科学税收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不仅存在涉税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存在涉税信息弄虚造假问题。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给我国经济注入新活力,也给税收信息治理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国家税收利益的安全,也会破坏公平、公正、统一的税收秩序与环境,这就需要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开展全流程、全方位治理。国家税务部门一直致力于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优化治理,涉税信息的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在涉税信息顶层战略设计、法律法规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共同治税模式、税务组织架构、税务人员素质等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基于信息不对称、信息管理、整体政府等理论,客观评价了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现状并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来自山东省内外的涉税信息治理调查问卷数据展开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梳理国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本文坚持以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中主要问题为主线,揭示问题的形式、关联性以及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尤其是创新性地把战略管理思想引入涉税信息治理中,构建了多元主体参加和多要素支持的共建共治共享税收信息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论文写作的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第二章阐述了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界定了信息与个人信息、纳税人涉税信息、税收治理、社会共同治税等概念,介绍了信息不对称论、整体政府理论、信息管理理论以及基础理论的作用机理。第三章分析了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在描述分析了了涉税信息治理的基本状况及成绩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治理运行中存在主要问题,从战略层面、法律制度,到信息技术应用、治税模式、人才队伍、组织模式等深入分析了相关问题的成因。第四章通过对山东省涉税信息治理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进一步印证了论文研究所发现的涉税信息治理问题及成因。第五章借鉴了国外涉税信息管理的典型经验和负面教训,以寻求问题解决思路和启示。第六章提出了构建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多元主体和多元要素为框架的社会共同治税措施。最后给出论文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刘鹏[3](2020)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税收执法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纳税人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并将国家利益与纳税人权益连接起来的行政行为。当前,受税种管理变化大、机构改革频繁、执法队伍整合过快等情况影响,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活动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暴露的税收执法问题,破坏了国家的税收执法权威,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T市税务机关的相关税收执法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论证的模式,深入归纳了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刚性弱化、税收执法管理水平较低、税收执法依法行政能力不足、税收执法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本文以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执法理念、税收执法队伍、税收执法环境的分析为切入点,细化分解税收执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将税收执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税收体制改革、税收法治建设等背景相结合,将税收执法问题的产生原因由孤立、单一化研究向体系、制度化研究推进。结合基层税收执法实践,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理念融入税收执法问题地解决之中,重点通过完善税收法治体系提升执法刚性、培育税收法治理念提升执法管理能力、强化执法人员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税收执法环境降低执法干扰,分析税务机关应当如何优化现有资源,提升税务机关税收执法能力,妥善解决税收执法问题。

董汝佳[4](2020)在《上海市电子税务建设问题研究 ——以M区税务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推进,政府机关大力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税务部门作为国家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排头兵,已历经探索、整合、提升三个阶段的发展,从金税一期到金税三期,实现了电子税务的跨越式发展。但在电子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网络安全度低、信息化意识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改正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因此,在电子税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仍需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立法建设等重要环节,以期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在当前国内外关于电子税务建设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M区税务局为例,探查我国电子税务建设、管理现状,分析论述电子税务建设对中国税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税务管理与服务提供可行性意见建议。本文以上海市M区税务局为例,对电子税务的现状进行剖析,从完善电子税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详细论述电子税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本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从税务基层一线的视角剖析电子税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逐一提出可行性的改善意见,以期电子税务平台建设得更智能、更便民、更高效,切实践行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电子税务建设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行的电子税务建设存在平台稳定性差、业务系统间关联性差、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电子税务法制不健全、电子税务人才奇缺、电子税务平台网络安全性能低等多方面问题。本文对现行电子税务建设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电子税务建设统筹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应对飞速发展的经济活动需求;三是健全电子税务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电子税务建设活动;四是健全人才招聘及培养机制等。

陈学[5](2020)在《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也有助于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构建,从而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年实践表明,信息化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基石和助推器,税收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生产力改造税收工作,而金税工程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是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在金税工程三期试点(2013年)七年之际,同时,税务总局也在准备金税工程四期建设,那么,对金税工程三期政策效果的检验与总结显得重要且迫切。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已为税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还难以满足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需要,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地区差异较大、整体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着眼于2013年“金税工程三期”(以下简称“金三”)系统在重庆、山西、山东税务机关试点运行,基于中国2005-2016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金三系统在各省税务机关应用对其税收政管效率的影响。为检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通过匹配与试点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及社会人文环境等类似的省份即控制组,来研究税务机关引入金三系统的政策净影响。此外,由于金三系统在各省市区税务机关的单轨上线运行时间有先有后且改革时间跨度较长(2013-2016年),同时,2016年金三系统在全国全面上线,考虑上线时间的不同,政策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为了使得结论相对准确且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两个方面(剔除2013年的三个试点省份,第一个方面以2015年为政策实施时间点,第二方面以2015和2016年为试点与全面推广的时间点,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果研究)对上线时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其一,金三系统应用对税收政管效率长期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即金三系统应用未立即对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水平产生显着的影响,但随着金三系统应用的持续与深入,与引入金三系统税务机关和未引入金三系统税务机关相比,引入金三系统省份的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显着提高。基于其功能更强大、数据更集中、管理更规范统一、流程更优化、操作更便捷及对偷漏税行为的侦察力度更大等突出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税务机关人员数、降低了相关经费支出等;也基于网络化的申办纳税等,从而减少了纳税成本,并不断提升纳税人的合规性即遵从度,进一步的降低税收流失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同时,本文也得出政策积极效应的发挥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类似对外开放水平的试点省份和非试点省份,政策因素的影响比开放水平因素的影响更大;类似税务人员管理范围的试点省份和非试点省份,政策影响的因素比税务人员组织管理的因素更加明显。其二,金三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即金三系统应用对税收政管效率的影响第一年不显着,第二年显着,存在一年的时滞效应。可能的解释是金三系统第一年引入税务部门,由于其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及财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征税成本,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及调试运行以及税务人员对其了解、学习与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其在整个税务系统中的兼容性以及与业务的协同性都不高,短期内可能存在金三系统与原征管体系所用指标的不适应情况,系统的初始运行或纳税人端、税务端等操作问题导致效果的发挥往往不太好,是一个从混乱向有秩序状态转变的过程,通过一年的调整适应,其效果的发挥逐渐凸显。说明信息化程度高的税收征管系统能够快速、高效、规模化的处理事项,代替缓慢、低效及易错的人工作业,从而长期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其三,金三系统在各省税务机关上线应用时间先后的不同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无显着差异;金三系统的总局集中版与省局优化版在长期均有助于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试点运行阶段的金三系统应用与逐步推广阶段的金三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长期均有显着的提升作用。

郑颐[6](2019)在《“互联网+”在T区税务局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税务部门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主动谋求与互联网广泛对接和深度融合,创新工作方式,为做好“互联网+税务”这篇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尝试。本文选取“互联网+税务”在T区税务局的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互联网+”在T区税务的纳税服务、税收征管、风险管理、行管理等多角度的实践情况,分析“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成效。通过发放问卷、实地研究等方法,归纳总结T区税务局在“互联网+税务”进程中还存在那些盲点和障碍,并剖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培养“互联网+”工作理念,打造“互联网+”背景下完整人才体系,构建“互联网+”税务的平台,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等优化建议,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等T区税务局能够操作的方面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最大限度的方便纳税人、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最大限度的提升部门内工作效率,加快推进税收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实现智慧税务的目的。

范杨[7](2018)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的应用 ——基于金税工程三期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之一,房地产业税收占着我国税收收入的重大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财税体制经历了一系列变革,税务征收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手工化时代,进入到信息系统化时代,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税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现阶段需要不断改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税务工作形势迅速变化的需要。自2016年5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这导致房地产业地方税收失去主体税种,也导致地税部门以票控税等管理手段失效,其他税种的潜在税源更加零星分散。现阶段税务部门无法仅靠增加人力堵塞税收流失漏洞,而信息管税是实现应收尽收征管方式的最佳途径。信息管税,就是要依托信息化手段对海量涉税数据进行处理,使用高效的纳税软件系统来实现信息的整合、交流与共享。本文就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业税收管理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建议,并针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几点思考。本文在借鉴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金税工程三期项目概况和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项目总体情况,从纳税人以及税务局内部两个角度作调查问卷。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分析金税工程三期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金税工程三期系统的对策与建议,最后展望提出金税工程三期在房地产征管中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业税收管理的效率,对于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巴埃秀[8](2013)在《对完善我国金税工程的思考》文中提出在分析现行税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整合金税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建议,同时对金税工程已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为实现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提高税收工作效率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赵明慧[9](2013)在《我国发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发票是购买销售商品、提供接受服务或劳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凭证。发票管理作为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发票管理的状况如何,不仅能反映税务机关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税收能否足额入库,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税收秩序的稳定,如何管理好发票一直是相关部门工作中的难点。我国近几年已经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鉴于我国现阶段主要还是依赖“以票控税”的现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发票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效,同时针对销售和使用假发票等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探寻普通发票管理和专用发票管理中尚存的问题,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找到解决之法,从市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和法制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发票管理的因素。在深入分析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这五个方面包括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强化税务部门内部和各有关部门的协作管理,加大依法使用发票的宣传力度,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以技术为依托,采用先进的发票管理手段并最终实现从以票控税到以资金流控税的转变,淡化发票抵现金的地位。通过以上讨论,结合我国发票管理的现状,希望找出更好的税收征管和发票管理方式,杜绝发票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调查研究法,通过与丰台地税局的合作项目,调查税务局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难点。本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方式多元化、多样化,发票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征税部门和纳税人双方的利益,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些新问题正是藉由新管理政策的漏洞而生,同时也兼顾了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的老难题。

姚巧燕[10](2011)在《信息化视角下纳税服务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国家的发展历程是向租税国家转变的过程,作为税收缴纳者的纳税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尊重作为国家财力有效支持者的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实际上也是为了实现国家财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体现出国家对纳税人的尊重。据此,本文认为,国家尊重纳税人并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是一个国家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西方新兴经济管理理论思想的大量涌入,1993年我国正式提出了纳税服务理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成立后,我国的纳税服务工作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积极转变税收征收管理观念、加强税务征管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题,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连年增长和扩张,纳税人群体快速增长,纳税人的基本属性、组织结构、行为特征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对纳税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差异化、高级化趋势,服务期望值逐渐提高,以往税务机关所提供的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传统纳税服务手段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来不断拓展纳税服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而不断提高纳税人遵从度、有效降低无知性税收不遵从,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我国税收和谐征纳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已势在必行。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简单地引入计算机到广泛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克服了传统纳税服务手段的种种弊端,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纳税服务手段相比,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及纳税服务都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当前理论界将信息化与纳税服务两者结合起来的交叉研究相对匮乏,对纳税服务的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理论研究多,与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实际有机结合的实证研究少,在信息化环境下纳税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更是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联系中国实际,借鉴西方的经验,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为契机,扩大纳税服务空间,构建一个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纳税服务体系以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本文总的研究思路是“分析现状-剖析问题-提出措施”,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社会交换论等理论的主要观点,研究纳税服务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信息化理论按照“税前——税中——税后”的逻辑体系,从传统纳税服务模式、信息化纳税服务模式两个方面,分纳税信息服务、纳税程序服务、纳税权益服务三个层次对我国纳税服务工作做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阐述,分析了信息化纳税服务对传统纳税服务模式缺点的有效解决,以及其本身所存在着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信息化纳税服务模式的构想,具体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本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在纳税服务和税收信息化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并介绍了全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以及主要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是“信息化纳税服务的一般分析”。本部分内容详细叙述了纳税服务和税收信息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涵盖的项目等内容,对即将研究之问题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界定,明确了纳税服务与税收执法、纳税服务与商业服务之间的区别,由此明晰后文的讨论范围并详细考察了信息化纳税服务的特点。第三部分是“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通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的分析,明确了纳税信息服务的目的是减少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其纳税遵从度。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纳税信息服务存在的针对性不明显、长效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但是本身也存在着纳税信息服务评价指标缺失等不足,本章对此作了详细介绍。第四部分是“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借鉴流程再造理论,明确了纳税程序服务的目的是借助对现有征管流程的再造降低税收征纳双方各自的办税成本。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纳税程序服务存在的申报方式单一、缴纳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是本身也存在着流程再造不彻底、信息资源集成性较差、总体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不足。本章对此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纳税程序服务不完善的原因是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流程再造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需要从深层次对流程进行颠覆性的重构。第五部分是“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明确了纳税权益服务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交换、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纳税权益服务平台存在的纳税人维权途径不够通畅、维权效果不够理想等缺陷,但是本身也存在着网站更新慢、纳税人商业机密容易通过技术途径流失等侵犯纳税人权益的问题。本章对此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纳税权益服务平台不完善的原因在于税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需要借助于质量监管手段激励税务人员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动力。第六部分是“信息化纳税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这一部分总结了发达国家在纳税信息服务、纳税程序服务、纳税权益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了中国在信息化纳税服务方面与其存在的差异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第七部分是“优化我国信息化纳税服务的构想”。这一章针对前面几章分析的信息化条件下纳税信息服务、纳税程序服务、纳税权益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在归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构想。首先,以提高信息化纳税服务供给主体素质为主线,强化信息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为着实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提供必需的专业人才队伍;其次,针对信息化纳税服务中的纳税信息服务、纳税程序服务、纳税权益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后,构建了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对整个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创新性探索:一是多维视角的理论整合。目前国内对信息化视角下纳税服务的系统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税收信息化或纳税服务的单方面研究,本文将信息化理论、纳税服务理论以及纳税服务工作实践三方面结合起来,把信息不对称、流程再造、社会交换等理论引入到论文的研究中,尝试从心理学、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等多维角度对信息化下的纳税服务进行理论分析。二是具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设计。1.多元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税务机关现有的流程再造是一元式的,即人工流程的电子化,难以满足纳税服务对信息化的要求,也不适应信息化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设计。本文通过运用ESIA方法,采用稳健渐进模式,设置了科学的业务流程,构建了相应的税务组织架构。2.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现有的研究提供的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比较宽泛,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在充分占有、整理、分析、总结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专门针对信息化纳税服务的质量监管体系,在制度的设计上与类似的研究相比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受时间及可获取资源的限制,个人所做的纳税服务实证调查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难以保障,笔者只是采取了规范性分析的方法并偏重于一般的定性分析,希望未来能在实证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以弥补本文的缺憾。

二、金税工程在基层税务部门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税工程在基层税务部门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信息化
        2.1.2 税收信息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诺兰模型与米歇模型
        2.2.3 纳税人遵从理论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5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第3章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3.1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
        3.1.1 发展历程
        3.1.2 建设现状
    3.2 信息化重点平台建设使用情况
        3.2.1 金税三期建设使用情况
        3.2.2 电子税务局建设使用情况
        3.2.3 i税服务平台建设使用情况
    3.3 B市税收信息化成效
        3.2.1 强化税收职能的发挥
        3.2.2 促进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3.2.3 推动征管水平的提升
        3.2.4 优化税务机关的体制改革
        3.2.5 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
第4章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4.1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问卷调查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1.3 样本有效性分析
    4.2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满意度分析
        4.2.1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整体满意度评价
        4.2.2 B市各项信息化指标满意度评价
    4.3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信息化基础性设施建设方面
        4.3.2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
        4.3.3 信息化数据共享建设方面
        4.3.4 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
        4.3.5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第5章 提升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5.1 提高对税收信息化的认识,树立互联网思维
        5.1.1 加强思想建设,深化税收信息化理念
        5.1.2 提升信息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
    5.2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
        5.2.1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5.2.2 健全财政资金支持体系
        5.2.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
    5.3 不断提税收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
        5.3.1 整合信息化平台,拓宽线上服务渠道
        5.3.2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5.4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协作
        5.4.1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5.4.2 加强数据共享质量
    5.5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5.6 信息化人才体系打造
        5.6.1 加强内部复合型人才培养
        5.6.2 获取外部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2)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研究 ——基于社会共同治税的视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涉税信息治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1.2.2 关于涉税信息战略规划与治理问题研究
        1.2.3 关于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环节与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1.2.4 关于信息技术在涉税信息治理中应用研究
        1.2.5 关于社会共同治税模式建构研究
        1.2.6 总体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及信息治理
        2.1.2 纳税人个人信息与涉税信息
        2.1.3 涉税信息管理与涉税信息治理
        2.1.4 社会共同治税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整体政府的社会共治理论
        2.2.3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3 基本理论对涉税信息治理的作用机制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与涉税信息治理
        2.3.2 在整体政府理论下构建涉税信息的共商共建共治格局
        2.3.3 依据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开展涉税信息全过程治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涉税治理的基本情况
        3.1.1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策制度
        3.1.2 税收治理模式的嬗变与信息化历程
    3.2 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3.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问题的成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涉税信息治理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与步骤
        4.1.1 问卷设计思路
        4.1.2 调查操作步骤
    4.2 问卷回收情况统计
        4.2.1 问卷来源地
        4.2.2 问卷的质量与代表性
        4.2.3 客观选择题类与主观问答题类的统计
    4.3 基于共同治税视阈的涉税信息数据分析
        4.3.1 缺乏包括涉税信息在内的战略规划设计
        4.3.2 税法制度不健全导致上下位法在法理上的抵触
        4.3.3 治理主体素质与组织架构难以适应现代治理要求
        4.3.4 治理环节不周全导致整体治理效果不佳
        4.3.5 金税工程在技术架构和数据处理上存在缺陷
        4.3.6 征纳的涉税信息治理权与保护权存有边界不清
        4.3.7 社会共同治税格局构建进展缓慢
        4.3.8 跨国跨域信息情报交换与共享困难重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外涉税信息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5.1 典型经验
        5.1.1 注重税收战略规划和数字税收规划
        5.1.2 完善信息管理的税收法律制度
        5.1.3 健全的“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
        5.1.4 “互联网+税务”成为“互联网+整体政府”的重要内容
        5.1.5 借助组织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信息的效能
        5.1.6 对银行账户监管和对信息质量的把控
        5.1.7 开展国际税收情报交换
    5.2 负面案例
        5.2.1 美国南方保健的财务造假案
        5.2.2 瑞士银行采用“阴阳账本”帮人逃税被起诉
        5.2.3 保加利亚510万名纳税人信息被泄露
    5.3 对我国的启示
        5.3.1 战略管理是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基石
        5.3.2 法律制度是开展涉税信息治理的标准与保障
        5.3.3 整体政府理论指导涉税信息不对称性和组织效能治理
        5.3.4 保护好纳税人权益是处理涉税信息公私权冲突的关键
        5.3.5 技术成为有效解决纳税人涉税治理的重要抓手
        5.3.6 从企业会计信息和银行结算等信源关键点管好信息流
        5.3.7 建立和完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优化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措施
    6.1 构建涉税信息治理的多元要素保障支持体系
        6.1.1 以顶层设计形成的战略规划引领治税治信
        6.1.2 以税收法定主义实现来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规制作用
        6.1.3 以科技驱动并发挥技术在涉税信息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6.1.4 以纳税人业务为中心和大数据技术为工具再造组织
        6.1.5 提升人才现代化能力为涉税信息治理提供保证
        6.1.6 建立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权益安全保障和保全机制
    6.2 推动涉税信息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与责任化建设
        6.2.1 涉税信息治理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开展
        6.2.2 涉税信息治理必然在政府主责下推进
        6.2.3 涉税信息治理必定在税务主管下专业化开展
        6.2.4 涉税信息治理离不开政府部门配合
        6.2.5 涉税信息治理需要社会组织协助支持
        6.2.6 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要依赖公众
    6.3 构建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6.3.1 多元主体在党政的领导下开展多元治理要素共建
        6.3.2 多元治理要素在税收共治中协整关系发挥合力作用
        6.3.3 多元治理主体共同享有和享受共建共治的成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纳税人税收违法失信公布案例统计表(单位:项)
附录B《纳税人涉税信息调查问卷》
致谢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1.1 课题研究背景
        0.1.2 课题研究目的
        0.1.3 课题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路径
        0.3.2 研究方法
    0.4 研究框架
    0.5 创新与不足
        0.5.1 创新
        0.5.2 不足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的相关内涵
        1.1.1 基层税务机关的概念
        1.1.2 税收执法问题的概念
        1.1.3 税收法治建设的概念
    1.2 解决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的理论基础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1.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税收执法问题对策研究的意义
2 T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存在的问题
    2.1 税收执法刚性弱化
        2.1.1 纳税人遵从度出现下降
        2.1.2 税收执法权威受到挑战
        2.1.3 税收执法手段运用不足
    2.2 税收执法管理水平较低
        2.2.1 税收执法管理成本较高
        2.2.2 税收执法工作效率较低
        2.2.3 税收执法内控不够合理
    2.3 税收执法依法行政能力不足
        2.3.1 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为突出
        2.3.2 税收执法行政应急能力不足
        2.3.3 税收执法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2.4 税收执法的独立性不足
        2.4.1 税收执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不合理
        2.4.2 税收执法过于关注外部执法评价
        2.4.3 税收执法受地方政府干预力度较大
        2.4.4 税收执法的外部配合依赖度大
    2.5 本章小结
3 T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的形成原因
    3.1 税收法律体系不能满足提升执法刚性的需要
        3.1.1 税收法律立法层级较低
        3.1.2 税收立法技术不够规范
        3.1.3 税收法律体系内容不健全
        3.1.4 税收法律体系滞后性突出
    3.2 税收执法体系建设不合理
        3.2.1 税收执法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
        3.2.2 税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3.2.3 税收法制人才作用发挥不足
    3.3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理念落后
        3.3.1 税收法治理念培育不充分
        3.3.2 执法垂直管理意识不强
        3.3.3 税收公平正义理念贯彻不足
    3.4 税收执法环境不适应税收法治建设要求
        3.4.1 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衔接不顺畅
        3.4.2 传统的税收监管体制不能适应现实需求
        3.4.3 税收管理的多维度保障机制不健全
    3.5 本章小结
4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解决对策
    4.1 完善税收法制体系
        4.1.1 进一步提升税收立法层级
        4.1.2 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4.1.3 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体系
    4.2 优化税收执法体系
        4.2.1 优化税收执法队伍结构
        4.2.2 拓宽税务干部职业发展空间
        4.2.3 积极推动税收执法力量下移
    4.3 培育税收法治理念
        4.3.1 推动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转变
        4.3.2 强调单项执法向权责统一转变
        4.3.3 实现经验执法向科学执法转变
    4.4 规范税收执法环境
        4.4.1 构建非对抗式税收执法环境
        4.4.2 健全税收执法综合保障体系
        4.4.3 打造重点突出的税收监管体系
        4.4.4 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上海市电子税务建设问题研究 ——以M区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完善电子税务建设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电子税务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工具
    2.1 核心概念
        2.1.1 税收信息化
        2.1.2 电子税务
    2.2 理论工具
        2.2.1 流程再造理论
        2.2.2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2.2.4 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上海市M区电子税务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电子税务建设取得的成绩
        3.1.1 促进管理模式转变
        3.1.2 行政效能得以提升
        3.1.3 初步实现信息共享
        3.1.4 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
    3.2 有关电子税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调查分析
        3.2.1 调查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3.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电子税务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 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3.3.2 纳税人“多跑路”事件频发
        3.3.3 电子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3.3.4 税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高且专业构成单一
        3.3.5 对数据质量与安全的检查未形成长效机制
第四章 上海市M区电子税务建设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业务流程设置及组织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
    4.2 各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
    4.3 电子税务建设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4.4 电子税务建设缺乏信息化的技术和人才
    4.5 电子税务建设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第五章 完善上海市电子税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5.1 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调整的速度
        5.1.1 建立科学的信息工作机制
        5.1.2 规范电子税务平台业务操作流程及资料
        5.1.3 发挥技术部门带头作用
        5.1.4 全面推行科学绩效管理
        5.1.5 加强信息化经费保障
    5.2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5.2.1 加强税务信息标准化管理
        5.2.2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5.3 全方位多主体提升电子信息化意识
        5.3.1 提升税收信息化意识
        5.3.2 提升数据深耕意识
    5.4 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
        5.4.1 树立信息化人才观念
        5.4.2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5.4.3 优化用人机制
    5.5 加强电子税务网络安全建设和法律保障
        5.5.1 进一步提升电子税务网络安全水平
        5.5.2 加强税务信息化立法工作
第六章 对电子税务建设的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有关上海市电子税务局(外网)的问卷调查
附录2 有关上海市电子税务局平台(内网)运行的调查
致谢

(5)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税收征管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税收信息技术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税收征管效率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介绍
        一、金税工程三期介绍
        二、税收征管效率界定
    第二节 税收征管效率的理论基础
        一、税收征收管理理论
        二、税收征管成本及效率理论
        三、税收信息不对称性理论
第三章 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作用
    第二节 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现状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制约
第四章 税收征管效率的水平测度
    第一节 技术方法及模型构建
        一、方法选取及方法介绍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三、数据说明及统计描述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效率分析
        一、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二、税收征管效率的统计分析
第五章 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方法原理及优势条件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说明
        三、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第二节 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前提条件检验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四、安慰剂检验
    第三节 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的稳健性检验
        一、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样本匹配
        二、利用匹配样本进行双重差分回归
    第四节 进一步的研究
        一、上线时间的异质性分析——以2015 年为政策实施时间点的政策效果检验
        二、上线时间的异质性分析——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效果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6)“互联网+”在T区税务局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研究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税务”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含义
        2.1.2 “互联网+税务”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流程再造理论
        2.2.3 纳税成本与税收遵从理论
第三章 T区税务局“互联网+”应用实践现状
    3.1 T区税务局概况
        3.1.1 税务登记情况及税收情况
        3.1.2 人员和机构情况
        3.1.3 “互联网+”应用的现实意义
    3.2 “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实践探索
        3.2.1 借助“互联网+”对办税服务厅进行实体化升级
        3.2.2 改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2.3 搭建更为便捷的税企交流平台
        3.2.4 积极推广使用电子税务局
    3.3 “互联网+税收征管”的实践探索
        3.3.1 全面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升级
        3.3.2 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3.3.3 搭建更有效的统一数据平台
    3.4 “互联网+行政管理”的实践探索
        3.4.1 借用绩效考核提升工作积极性
        3.4.2 进一步推广无纸化办公
第四章 T区税务局“互联网+”应用实践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互联网+税务”在T区税务局应用存在的问题
        4.1.1 T区税务干部对“互联网+”的理解缺乏深入
        4.1.2 T区税务干部适应“互联网+”专业能力有限
        4.1.3 “互联网+税务”的信息平台应用不足
        4.1.4 信息数据分析利用能力低
    4.2 “互联网+税务”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4.2.1 缺乏相关制度和评价机制
        4.2.2 信息不对称问题未得到解决
        4.2.3 组织架构不够优化
第五章 T区税务局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的优化建议
    5.1 培养“互联网+”的工作理念
        5.1.1 培养税务人员“互联网+”工作理念
        5.1.2 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力度
    5.2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完整人才体系
        5.2.1 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5.2.2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5.2.3 发挥绩效考核引领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5.3 构建“互联网+”税务的平台
        5.3.1 完善需求导向型的“互联网+”平台
        5.3.2 搭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平台
    5.4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5.4.1 完善高效的信息互联机制
        5.4.2 探索适应“互联网+”的组织结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7)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的应用 ——基于金税工程三期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理论综述
        1.2.2 国内理论综述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选择
    2.1 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
        2.1.1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1.2 房地产税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中的特征
    2.3 房地产税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研究方法
        2.3.1 德尔菲法的基本概念
        2.3.2 德尔菲法步骤
        2.3.3 德尔菲法的适用性
第3章 金税工程三期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项目实施现状
    3.1 金税工程三期项目概况
        3.1.1 数据架构方面
        3.1.2 功能架构方面
    3.2 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在房地产税收征管实践中的应用
        3.2.1 在房地产税收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3.2.2 在房地产税收管理环节中的应用
        3.2.3 在房地产税务稽查中的应用
第4章 金税工程三期在房地产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4.1 金税工程三期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4.1.1 纳税人使用金税工程三期信息系统的具体情况
        4.1.2 税务局操作金税工程三期信息系统的具体情况
    4.2 纳税人在操作系统和办理事项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2.1 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带来诸多不便
        4.2.2 办税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
        4.2.3 数据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4.3 税务局内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3.1 地税系统信息变化交互不畅通
        4.3.2 跨部门合作网络平台系统不完善
        4.3.3 专项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差和人力资源不足
第5章 金税工程三期在房地产税收征管中的优化建议
    5.1 对纳税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建议
        5.1.1 整合研发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
        5.1.2 关注社会反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5.1.3 重视电脑防护确保税收数据安全
    5.2 对税务机关内部存在问题的优化建议
        5.2.1 健全人力、硬件和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
        5.2.2 加强系统功能实现各部门合作
        5.2.3 提高专项能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第6章 金税工程三期在房地产征管中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6.1 创建智能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6.2 实施系统性量化积分绩效考核机制
    6.3 为全面开征房地产税提供信息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对完善我国金税工程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金税工程的发展历程
    1.1 金税工程一期
    1.2 金税工程二期
    1.3 金税工程三期
2 金税工程现状分析
    2.1 金税工程取得的成绩
        2.1.1 促进了增值税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2.1.2 有效防范和打击了偷、骗税的犯罪行为
        2.1.3 金税工程的成功实践丰富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2.2 金税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2.2.2 金税工程系统硬软件不统一而且存在缺陷, 网络安全性低
        2.2.3 监控范围总体偏窄
        2.2.4 税务数据信息分散, 共享性差, 成本高
3 完善金税工程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3.3 优化金税工程系统应用性能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3.4 进一步拓宽金税工程的监控覆盖范围, 逐步提高监控效能
    3.5 大力推动信息资源整合, 提高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9)我国发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发票管理概述
    2.1 发票的概念和作用
        2.1.1 发票的概念
        2.1.2 发票的作用
    2.2 发票管理的意义
    2.3 “发票控税”的实施原理
        2.3.1 增值税专用发票控税原理
        2.3.2 普通发票控税原理
3. 我国发票管理现状分析
    3.1 我国发票管理的现状
        3.1.1 发票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3.1.2 发票相关政策的修订
    3.2 我国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专用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2 普通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影响发票管理的因素
    4.1 市场因素
        4.1.1 市场需求旺盛
        4.1.2 “以票控税”漏洞多
    4.2 管理因素
        4.2.1 税务部门内部管理混乱
        4.2.2 相关部门协作不足
    4.3 技术因素
        4.3.1 信息化程度较低
        4.3.2 金税工程尚有漏洞
    4.4 法制因素
5. 进一步优化发票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
        5.1.1 加大对于发票使用单位的检查力度
        5.1.2 加大有关发票的立法强度
    5.2 加大发票管理和监控力度
        5.2.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5.2.2 从技术层面加强发票管理
        5.2.3 全面提高征、管、评、查各环节的配合工作
    5.3 加大依法使用发票的宣传力度
        5.3.1 全面认识发票的职责和功能
        5.3.2 普及依法用票常识
        5.3.3 大力推广有奖发票
    5.4 采用先进的发票管理手段
        5.4.1 增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管理
        5.4.2 全面实施“金税工程”
        5.4.3 大力推行电子发票
    5.5 加快实现从“以票控税”到“以资金流控税”的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信息化视角下纳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纳税服务的相关研究
        1.2.2 税收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信息化纳税服务的一般分析
    2.1 税收信息化的概念
        2.1.1 信息化与税收信息化的定义
        2.1.2 税收信息化的演变进程
    2.2 纳税服务的概念
        2.2.1 纳税服务的定义
        2.2.2 我国纳税服务的演变进程
        2.2.3 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2.3 信息化纳税服务特点
        2.3.1 增强纳税服务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2.3.2 提高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实现纳税服务手段的新突破
        2.3.3 降低税收成本,充分体现便利、节省原则
3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
    3.1 纳税信息服务的定义及存在的目的
        3.1.1 信息服务的定义
        3.1.2 纳税信息服务的定义
        3.1.3 纳税信息服务的内容
        3.1.4 纳税信息服务存在的目的——解决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1 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3.2.2 信息不对称在税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表现
        3.2.3 纳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策略
    3.3 传统模式下的纳税信息服务
        3.3.1 传统模式下的纳税信息服务工具
        3.3.2 传统模式下的纳税信息服务缺陷
    3.4 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纳税信息服务的修正与不足
        3.4.1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定义
        3.4.2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特征
        3.4.3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工具
        3.4.4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4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
    4.1 纳税程序服务的内容及存在的目的
        4.1.1 纳税程序服务的内容
        4.1.2 纳税程序服务存在的目的——用流程再造降低税收成本
    4.2 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
        4.2.1 流程再造理论
        4.2.2 我国税务机关纳税程序服务流程再造的实践
    4.3 传统模式下纳税程序服务
        4.3.1 传统模式下纳税程序服务的内容
        4.3.2 传统模式下纳税程序服务的缺陷
        4.3.3 传统模式下纳税程序服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4 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纳税程序服务的修正与不足
        4.4.1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的内容
        4.4.2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的成效
        4.4.3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的不足
        4.4.4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
    5.1 纳税权益服务的定义及存在的目的
        5.1.1 纳税权益服务的定义
        5.1.2 纳税权益服务存在的目的——实现社会交换
    5.2 社会交换理论与实践
        5.2.1 社会交换理论
        5.2.2 我国纳税人的主要权利
    5.3 传统模式下的纳税权益服务
        5.3.1 传统模式下的纳税权益服务平台
        5.3.2 传统模式下纳税权益服务平台的不足
        5.3.3 传统纳税权益服务平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4 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纳税权益服务的修正与不足
        5.4.1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的方式
        5.4.2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的成效
        5.4.3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的不足
        5.4.4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 信息化纳税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
    6.1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
        6.1.1 税收宣传的国际经验借鉴
        6.1.2 税收咨询的国际经验借鉴
        6.1.3 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的国际经验总结
    6.2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
        6.2.1 现场纳税程序服务
        6.2.2 电话纳税服务
        6.2.3 网络纳税服务
        6.2.4 其他形式的纳税程序服务
        6.2.5 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的国际经验总结
    6.3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
        6.3.1 人才和技术是纳税权益服务的基础
        6.3.2 纳税权益服务的基本渠道
        6.3.3 信息化纳税权益服务的国际经验总结
    6.4 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6.4.1 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6.4.2 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的国际经验总结
7 优化我国信息化纳税服务的构想
    7.1 强化信息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7.1.1 信息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必要性
        7.1.2 信息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的获取
        7.1.3 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
        7.1.4 信息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训方法
    7.2 优化信息化纳税服务主体内容的对策
        7.2.1 加强信息化纳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2.2 简化信息化纳税程序服务流程
        7.2.3 完善信息化纳税人权益服务法律法规
    7.3 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7.3.1 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的原则
        7.3.2 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金税工程在基层税务部门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B市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D]. 杨晋.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纳税人涉税信息治理的研究 ——基于社会共同治税的视阈[D]. 丛玖一.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D]. 刘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上海市电子税务建设问题研究 ——以M区税务局为例[D]. 董汝佳.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5]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应用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研究[D]. 陈学.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互联网+”在T区税务局的应用研究[D]. 郑颐.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的应用 ——基于金税工程三期的案例分析[D]. 范杨. 吉林大学, 2018(01)
  • [8]对完善我国金税工程的思考[J]. 巴埃秀.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11)
  • [9]我国发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赵明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 [10]信息化视角下纳税服务研究[D]. 姚巧燕.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