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钟强[1](2020)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产业发展迅速,虽作为传统行业,但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新知识经济时代,很多饲料企业也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都会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4个方面因素,而物流是这4个因素中最为特殊的,因此,物流管理对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饲料产品自身的特殊性,饲料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物流管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我国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以及我国饲料企业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我国饲料企业更好的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编辑一部,刘睿,沈涛[2](2020)在《2017~2019年全国晶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文中认为在知分、知位次、知批次线填报志愿模式下,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位次、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各院校、各专业往年的录取位次、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20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7~2019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

刘晨[3](2019)在《BS集团公司物流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经进入经济转型、产业高端化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国内外企业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让产品和服务更充分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缩减企业运营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研究表明企业应该开始重视在物流领域的管理和成本控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物流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作为标志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下被赋予更快速、更高效、更精准的要求。信息时代的现代物流管理应该更重视物流信息的管理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在经济大潮中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以一个家电行业的世界500强集团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述了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家电企业加强现代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其次对该公司的物流业务运作情况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公司在物流管理中对于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及国际物流管理的显着问题。随后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上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如何利用现代物流管理中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使用EDI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项目案例,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GPS技术的运输管理系统进行运输管理,针对电子商务客户改变传统销售模式优化库存管理等解决方案。在每个解决方案的介绍过程中,包含了问题的背景分析、功能实现的过程及实施后对于公司业务的改进。最后,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企业整体的经营策略面临由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向线上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新零售、新渠道的销售模式转型,公司的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采用的策略以及转型方向。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的现代物流管理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郭仁春,沈涛[4](2019)在《2016~2018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文史类专科)》文中认为

郭仁春,沈涛[5](2019)在《2016~2018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理工类本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仁春,沈涛[6](2019)在《2016~2018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理工类专科)》文中研究说明

张磊[7](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王旭辉[8](2017)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和其他任何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或劳务有所不同的是,高等教育连接着两座桥,一座通往个体求学者及其家庭,另一座通往社会用人部门和国家。从而高等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两类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供给和需求,它们分别是个体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教育机会供给、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两类供求关系分别发生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环节,共同影响着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别把高等教育“入口”和“出口”所涉及的供求关系称为第一类供求关系和第二类供求关系。在我国特殊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给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很大程度都取决于第一类供给,招多少人、招生的专业结构如何往往决定了毕业多少人、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如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具有“一元供给”和“二元需求”的基本特征,三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供求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高等教育的两类需求由于目标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结构性错位,它们分别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对称的拉力。这将使高等教育的办学陷入两难困境。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就显得很有学术意义。遗憾的是,当前大量文献往往只局限于对其中的某一类供给和需求进行探讨,把两种供求问题串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的文献十分罕见。这恰恰就是本文要面对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的专业层面,讨论的是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具体研究分为事实分析和规范研讨两个部分。在事实分析中,首先分别对我国高校的分专业供给分布和我国高校的分专业学生需求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让读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分专业表现有一个相对关系的概念。我们分别以招生规模和平均生源指数作为衡量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参数。数据显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生源条件,专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显着,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然而,“招生大户”并不必然等同于“热门专业”。为了考察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匹配性,或者说结构协调性,就需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类供求关系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相应地,本文也利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数据评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求关系,发现结构性矛盾同样存在,但似乎较前者要乐观一些。事实上,之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在前后两头都存在供求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类需求本身的矛盾。在这般现实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必然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提高学生的专业满足率以平衡第一类供求关系,要么提高专业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以平衡第二类供求关系,要么采取折衷方案以兼顾两头。每一种政策取向都有舍有得,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只告诉我们“现状是什么”,却无法为我们提供“理想是什么”和“如何构建理想”的信息。这要求本文必须从事实研究转向学理研究,从规范意义上进行价值分析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理由陈述、逻辑推理和哲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两个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关键性见解:首先要以市场性供给取代高等教育中的“配给式”供给,这是调节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这是一种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矛盾调节策略。两个主张分别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双重结构性供求矛盾朝着有利方向移动的“通解”和“特解”。当明确了何为理想和构建理想的基本思路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构建理想模式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八条政策创新方向。它们分别是关于如何构建我们想要的均衡模式和如何让这一模式发挥最佳功效的若干政策思路。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八种方案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政策组合,以互补的方式参与到构建理想模式的政策实践中,而不宜割裂地运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双重供求矛盾才能在长效机制下走向综合协调意义上的动态平衡。这就达到了“治本”的目标,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思维,避免了只根据数据上的诊断直接为不同专业如何调整供给提出具体的、静态的标准答案。这正是本文将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有机结合的奥妙所在。

郭仁春[9](2017)在《2014~2016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二本批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豪[10](2016)在《大连保税物流园物流管理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物流管理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物流管理运营公司的经济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进行科研创新,而且应充分依赖市场供需发展来引导、遵守经济市场交易、变化的规律。以此为基础,本文以大连保税物流园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以期提高其物流管理公司的经营服务效率。本文以NET平台作为基础统计工具,在分析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ASP.NET语言,以多元化、科技化为目标,设计现代物流管理方案,制定现代物流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消费用户、经销方、供货方和其他物流管理组织机构协调配合。本文将详细阐述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本构成、运作管理环节、应用技术支持、系统的组织结构布局,使用资源整合、技术发展等管理手段,促进物流公司实现长期发展计划目标,推动物流为了有效开展。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为目标,一方面需要确保货物运输与流通管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需要构建物流管理运作体系,设立全面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协调机制,调整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策略,进行数据信息的统计搜集、归类分类、分析判断,推动我国的物流管理产业稳定、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商务背景下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商务
    1.1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发展
    1.2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 电子商务物流
    2.1 电子商务物流
    2.2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2.1 信息化
        2.2.2网络化
        2.2.3 人性化
3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4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物流管理发展落后
    4.2 物流基地建设和信息技术较缺乏
    4.3 物流服务功能不完善
    4.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5 对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的建议
    5.1 加强物流信息信息化平台建设
    5.2 完善服务类别
    5.3 加强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
    5.4 加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
6 小结

(3)BS集团公司物流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
    2.1 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
        2.1.1 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1.2 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
        2.1.3 企业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
    2.2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
        2.2.1 第三方物流的理论研究
        2.2.2 国际物流的理论研究
        2.2.3 电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研究
    2.3 物流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
        2.3.1 物流信息的概念和分类
        2.3.2 物流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2.3.3 物流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施要点
        2.3.4 物流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章 BS公司物流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BS公司企业概况及战略分析
    3.2 BS公司物流业务现状
        3.2.1 国内物流业务分析
        3.2.2 国际物流业务分析
    3.3 BS公司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3.3.1 库存管理的问题分析
        3.3.2 运输管理的问题分析
        3.3.3 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3.3.4 国际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BS公司现代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4.1 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4.1.1 供应链协同预测的优化方案
        4.1.2 销售模式优化库存管理方案
        4.1.3 多渠道共享库存的优化方案
        4.1.4 虚拟交货单的创建与管理
    4.2 运输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 运输管理系统的应用
        4.2.2 B2B运输业务的优化方案
        4.2.3 B2C配送业务的优化方案
    4.3 第三方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4.3.1 信息技术EDI的应用
        4.3.2 EDI报文结构与接口设计
    4.4 国际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4.4.1 报关文件的系统化应用
        4.4.2 OEM产品物流流程的优化项目
第五章 BS公司现代物流管理的策略和转型
    5.1 BS公司智慧物流系统的建立
        5.1.1 智慧物流系统的核心组件
        5.1.2 TMS和云WMS的实施
    5.2 BS公司信息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5.2.1 云ERP和 SAP HANA的应用
        5.2.2 全渠道电商中台的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6.3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理解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回顾
        1.3.1 对高等教育供求话题的一般分析或整体讨论
        1.3.2 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
        1.3.3 关于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研究
        1.3.4 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
        1.3.5 文献简评
    1.4 研究思路和本研究的学术意义
    1.5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说明
        1.6.1 研究方法
        1.6.2 变量说明
        1.6.3 样本和数据说明
第二章 高校招生(供给)的专业/科类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2.1 宏观层面:高校招生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2.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2.2 中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类别分布
        2.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2.3 微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分布
        2.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第三章 不同专业/科类的第一类需求表现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3.1 宏观层面:不同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条件对比
        3.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3.2 中观层面:不同专业类别生源条件对比
        3.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3.3 微观层面:不同专业生源条件对比
        3.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评估
    4.1 第一类供求矛盾分析
        4.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4.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4.2 第二类供求矛盾分析
        4.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4.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4.3 事实评估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供求问题中的若干现象剖析
    5.1 大类招生受学生欢迎吗?
    5.2 专业越来越不重要了吗?——基于专业“好坏”维度的讨论
    5.3 专业也和学校一样有层次性吗?
    5.4 第一类需求中的“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
第六章 处理高等教育双重供求矛盾的规范研讨
    6.1 研究逻辑的价值转向
        6.1.1 非正规逻辑和后实证主义
        6.1.2 把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
    6.2 从“配给式”供给走向市场性供给是调节矛盾的必要条件
        6.2.1 以市场为导向是走向任何供求平衡的基本前提
        6.2.2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供给管理中存在的两个典型问题
        6.2.3 改进的思路
    6.3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是化解矛盾的最佳策略
        6.3.1 现实中高等教育供求均衡的三种模式
        6.3.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最具综合合理性
        6.3.3 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理论根据及其超越
第七章 构建理想:在向学生需求的倾斜中走向综合协调
    7.1 从三个“不矛盾”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综合合理性
    7.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在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政策创新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科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二: 高职高专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三: 合并后的50个本科专业类别名单
附录四: 合并后的40个高职高专专业类别名单
附录五: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后记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后面加*号)

(10)大连保税物流园物流管理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过程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过程
2 公司物流管理的商务平台构建概述
    2.1 条形码技术
    2.2 射频识别技术
    2.3 电子数据交换
        2.3.1 EDI定义与特点
        2.3.2 EDI系统模型与结构
    2.4 可扩展标记编程语言(XML)
    2.5 数字签名和数据仓库
        2.5.1 数字签名
        2.5.2 数据仓库
3 大连保税物流园物流管理商务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户需求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供需信息发布
        3.2.2 交易信息发布
        3.2.3 电子合同签署
        3.2.4 配送管理
        3.2.5 合同跟踪报警
4 大连保税物流园物流管理商务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4.1 业务角色概述
    4.2 系统结构设计
    4.3 各下属系统的功能设计
        4.3.1 客服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4.3.2 运输管理功能设计
        4.3.3 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表格设计
    4.5 模块设计
        4.5.1 仓储库存管理系统设计
        4.5.2 配送管理系统
5 大连保税物流园物流管理商务平台的实现与测试
    5.1 平台功能的实现
        5.1.1 系统登录
        5.1.2 消费用户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5.1.3 运输管理功能的实现
        5.1.4 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5.1.5 其他功能
    5.2 系统运行测试
        5.2.1 测试原则
        5.2.2 恢复测试
        5.2.3 安全测试
        5.2.4 压力测试
        5.2.5 测试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务背景下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J]. 刘燕,钟强. 中国饲料, 2020(24)
  • [2]2017~2019年全国晶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J]. 编辑一部,刘睿,沈涛.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20(Z1)
  • [3]BS集团公司物流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D]. 刘晨. 东南大学, 2019(01)
  • [4]2016~2018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文史类专科)[J]. 郭仁春,沈涛.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9(Z1)
  • [5]2016~2018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理工类本科)[J]. 郭仁春,沈涛.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9(Z1)
  • [6]2016~2018年全国高校在辽宁录取分专业绝对位次、最低分及平均分(理工类专科)[J]. 郭仁春,沈涛.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9(Z1)
  • [7]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8]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D]. 王旭辉. 厦门大学, 2017(01)
  • [9]2014~2016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二本批次)[J]. 郭仁春.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7(Z1)
  • [10]大连保税物流园物流管理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 张豪.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